首頁 > 文章中心 > 品牌發展戰略

      品牌發展戰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品牌發展戰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品牌發展戰略

      品牌發展戰略范文第1篇

      關鍵詞:汽車產業;自主品牌;SWOT分析;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U461.99文獻標文獻標識碼:A文獻標DOI:10.3969/j.issn.2095-1469.2013.05.10

      自主品牌是指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前提下,通過自主開發,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獨有特征并能有效促進消費者的汽車品牌忠誠的符號、形象或設計。自從2002年起,中國的汽車市場以年均15%的增長率持續高速增長。據新華社預測,2020年我國汽車市場銷量將達到1 400萬至1 500萬輛,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然而在汽車市場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扮演了“鯰魚”的角色。自2001年起,以奇瑞、吉利、華晨和比亞迪等為代表的民族汽車工業成為市場的一股新興力量,與合資品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促進了中國汽車市場在消費規模、發展速度、管理模式、競爭形態等方面的快速升級。面對汽車市場的日益火爆及進口汽車的壓力,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只有清楚地看到機遇和挑戰,做好發展戰略才能提高自身競爭力。

      本文以SWOT戰略分析模型為理論基礎,分析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研究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戰略。

      1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現狀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克服了技術薄弱、競爭環境惡劣等多重困難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隨著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高速發展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根據蓋世汽車網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到2012年,我國主要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銷量增幅逐漸步入下滑趨勢,由2011年上半年的7%降至2011年全年的2%,2012年銷量同比下滑了2.1%(圖1)。

      2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SWOT分析

      2.1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優勢

      2.1.1 適應性強

      自主品牌對本土市場的了解更深入、對國情的掌握更準確,對政策變化更能提前了解,因此產品適應期短,對市場的變化比較敏感,有利于快速迎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

      2.1.2 高性價比

      自主品牌可以吸收當地人才,研發成本、制造成本及保養成本低,價格便宜,配置豐富。這些優點在微型經濟轎車中表現明顯,比亞迪旗下的F3就是以其較高的性價比取得了很好的銷量。

      2.1.3 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

      小型SUV眾泰汽車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自主品牌汽車。2011年的上海車展,憑借較好的技術推出了4款全新車型,包括精品家轎、小型SUV、城市休閑SUV、B級豪華SUV。這4款新的車型技術都相當精湛。

      2011年上海車展,比亞迪放棄了以往的“車海”戰術,主打技術牌,在產品層面實施電子化與電動化的“雙電化”戰略,車展上推出中高端車型比亞迪G6,該車集i系統、防疲勞預警系統、1.5 L渦輪增壓發動機與雙離合變速器的黃金組合于一身。

      自主品牌汽車新車型的不斷推出表明自主品牌汽車的技術能力正在不斷提升,這會加快自主品牌汽車品質的提升速度[1]。

      2.1.4 擁有穩定的市場份額

      圖2是2012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轎車生產企業,其中奇瑞、吉利、華晨等均屬于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2.2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劣勢

      2.2.1 投入少、創新能力弱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弱。例如:大眾汽車平均每個新車型的研發費用不低于7億歐元,而國內對研發投入較重視的某自主品牌車企,其新車型研發投入最高時也僅為0.2億歐元,后來每個新車型又降為0.02億歐元。自主品牌的開發缺乏創新,始終是跟著國外品牌走,滯后于國外品牌。在重大技術問題上難以突破,比如排放,始終是效仿歐洲車企,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2]。

      2.2.2 品質和品牌形象較差、市場定位模糊

      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集中于微型、小型和緊湊型汽車領域,這類車型占據了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大部分的產銷量。自主品牌汽車在品質和技術上與合資品牌汽車相比還有差距,短時間內仍然很難擺脫“低品質、低價格、低檔次”的印象。在消費者心目中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就是低價格、品質差的汽車[3]。

      如圖3所示,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中,價格因素和品牌形象是前兩位的關鍵因素,都占到了30%左右的比重。在緊湊型和中高級轎車市場,品牌因素超過價格因素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決定因素,中高級轎車恰恰又是汽車銷售的主要利潤源之一。由此可見,提升品牌形象、向中高端發展,已經成為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品牌定位準確是國外汽車普遍具有的重要特征,如寶馬代表著身份地位,奔馳意味著“工藝精湛,制造優良”等等。而我國自主品牌汽車業往往忽視對品牌個性化特征的塑造,品牌缺乏內涵和鮮明的特征,沒有構成對某一特定消費群體吸引力的要素,對同一款車常常有多個不同的訴求點。既想追求卓越品質,還要標榜經濟車型,想訴求豪華舒適,還要實現大眾化,以至品牌形象模糊,定位混亂,讓消費者難以選擇。定位不明確的品牌就像沒有個性特征的人一樣,容易被忽視[4]。

      2.2.3 售后服務水平低

      售后服務滿意度將直接影響汽車企業和經銷商的業績。在日漸成熟的中國汽車市場,伴隨競爭加劇、整車銷售利潤率的持續下降,售后服務將成為經銷商越來越重要的收入來源。據新華信測算,歐美等發達國家汽車銷售利潤僅占整個汽車行業利潤的20%,零部件供應占20%,售后服務市場占總利潤的60%左右。在J.D.Power亞太公司公布的中國汽車售后服務滿意度指數研究報告中,榮威是唯一進入排名前5位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這也說明了自主品牌汽車在售后服務上的弱勢[5]。

      2.2.4 政府對自主品牌的支持乏力

      長期以來,政府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汽車產業的戰略目標和定位,國家對企業發展自主品牌的政策支持和引導不多。

      2.3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機會分析

      2.3.1 巨大的汽車銷售市場

      據中汽協報道,201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量是1 075.7萬輛,同比增長了12 .8%,銷量是1 078.22萬輛,同比增加12 .3%。

      世界汽車市場看中國,農村是中國最大的潛在汽車消費市場。隨著汽車下鄉、購置稅優惠等措施的推行,這部分市場已經被喚醒。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顯示,從2008年開始,國內大多數二、三線市場的汽車銷量增幅都在40%左右。在二、三線市場,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并不高,反而對實用性和價格比較關注。這給自主品牌帶來了很好的市場機會[6]。

      2.3.2 政府對自主品牌汽車支持力度大

      工信部了《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征求意見稿。要求轎車一般公務用車排量不超過1.8 L,車型目錄最大的亮點是所公布的87種、共412款車型全為純自主品牌汽車,甚至合資企業的自主品牌汽車也無緣上榜(表1)。這一結果遠高于2009年提出的公車采購自主品牌汽車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直接進入公車采購全自主品牌階段,反映政府對自主品牌汽車的支持力度空前提高。

      2.3.3 新能源自主品牌汽車迎來新機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意味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吹響了前進的號角。同時工信部的公務用車中將4款新能源車列入了目錄顯示了國家對新能源車的支持[7]。

      2.4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威脅分析

      2.4.1 自主品牌汽車發展政策環境的改變

      政府在2011年正式取消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由于國內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小排量汽車領域,小排量汽車市場的大幅波動勢必會拖累自主品牌的發展。2012年的前5個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265.24萬輛,同比下降2.10%,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90%,占有率同比下降3.25個百分點[8]。

      2.4.2 市場競爭不斷加大

      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在逐年增長,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目前發展狀況不容樂觀。中國汽車市場大,給了自主品牌汽車發展機會,但也讓全世界跨國公司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導致競爭異常激烈,在這種競爭格局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和壯大很艱難。從2011年開始,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而日系、德系、美系、法系和韓系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表現卻穩步推進。同時,許多合資品牌都開始向三、四線市場發起了攻勢[9]。

      另外,不少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與外資建立合資公司,而合資意味著利益捆綁,一旦利益捆綁在一起,合資公司就會對自主品牌汽車產生更大的競爭影響。

      2.4.3 價格優勢逐步喪失

      自主品牌汽車在早期的發展中憑借價格優勢曾經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合資品牌的中低端轎車的價格正在逐步接近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價格區間,這對依靠低價格占據市場的中國自主品牌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3 提高自主品牌汽車競爭力的戰略思考

      通過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的SWOT分析,從企業的角度,建議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應做好品牌、市場、售后服務與技術這幾個方面的戰略布局。

      (1)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植根于本土文化的品牌戰略。

      消費者能否認可是評判品牌優勢的最終標準,以消費者為中心進行自主品牌建設應該在市場細分和目標消費群識別基礎上進行品牌定位。如今世界都在流行“中國元素文化”,所以品牌塑造一定要在品牌文化的基礎上注入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將品牌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融合[10]。

      (2)保持現有的中低端市場,積極開拓二、三級市場的戰略。

      自主品牌汽車要想讓自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加,首先應該做的就是保住自主品牌汽車的優勢,鞏固其在低端汽車市場的市場份額,而保住在低端市場的份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積極開拓二、三級市場,同時還要積極進軍中、高端市場[11]。

      (3)提升售后服務的戰略。

      提升售后服務質量,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抓起:規范服務標準;提高服務人員總體素質;開展全方位的網絡服務;嚴格控制零部件的質量和成本。通過將先進的服務模式與企業原有的銷售模式相融合、真正將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服務環節當中,使企業可以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同時,通過實時監控服務進程和和數據分析與挖掘,為決策提供依據,為用戶提供高品質、專業化的服務,竭力讓客戶滿意,提高忠誠度[12]。

      (4)合理利用全球資源,加強科研投入的技術戰略。

      企業必須在堅持培養自主研發能力的同時合理的利用全球的技術資源,并購汽車設計公司也是一種很好的技術戰略。同時還要加強科研的投入確保產品的科技優勢。國際上一般認為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1%以下的企業將難以生存;占銷售額2%的企業可以生存[13]。

      5 結論

      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歷經60年的發展變遷,今天依然面臨著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困境。本文通過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從企業的角度,提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應該從定位品牌形象、擴大市場份額、優化售后服務質量、增加科研投入等幾個方面著手。

      參考文獻(References)

      王艷華.微型概念車吉利魔卡[EB/OL].[2011-04-20].http:///20110420/n306139786.shtml.

      Wang Yanhua. Mini Concept Car:Geely McCar[EB/OL].[2011-04-20]. http:// auto. /20110420/n306139786. shtml.(in Chinese)

      李興文.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SWOT分析[J].汽車工業研究,2006(2):13-16.

      Li Xingwen. A SWOT Analysis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Independent Innovation[J].Auto industry study,2006(2):13-16.(in Chinese)

      林維柏.推進我國產業結構轉換與升級問題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8(10):13-15.

      Lin Weibo. To Promot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J]. China's Circulation Economy,2008(10):13-15.(in Chinese)

      潘志偉.產業轉移內涵機制探析[J].生產力研究,2004(10):31-33.

      Pan Zhiwei. Connotation of Transfer Mechanism Analysis[J].Research Productivity,2004(10):31-33. (in Chinese)

      周孫鋒,張文廣.我國汽車4s店售后服務現狀的SWOT分析[J].汽車工業研究,2011(12):30-34.

      Zhou Sunfeng,Zhang Wenguang .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uto 4S Inn After-Sales Service in China[J]. Auto Industry Study,2011(12):30-34.(in Chinese)

      周聰.世界汽車工業現狀和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 2012(2):5-6.

      Zhou Cong. The World Automobile Industry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J].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2012(2):5-6.(in Chinese)

      郭三化.中國汽車工業如何面對WTO[J].社科縱橫,2002,17(1):48-49.

      Guo Sanhua. China's Auto Industry How to Face the WTO[J].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2002,17(1):48-49. (in Chinese)

      王鳳英.加大政府采購改革力度促進自主品牌汽車發展[J].時代汽車,2011(12):52-56.

      Wang Fengying.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Brand Auto Through Intensifing Refor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uto Time,2011(12):52-56. (in Chinese)

      馮鳳玲,胡樹華.居民收入對汽車消費市場的影響[J].商業時代,2007(5):82-83.

      Feng Fengling,Hu Shuhua. Residents Income Influence on Automobile Consumption Market[J]. Journal of Com-mercial Age,2007(5):82-83. (in Chinese)

      羅強.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戰略分析[J].新聞界,2010(6):31-32.

      Luo Qiang.The Strategy Analysis of China's Indepen-dent Brand Automobile Development[J]. The Press,2010(6):31-32. (in Chinese)

      韓玉科.淺談我國汽車售后服務的現狀和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2):5-6.

      Han Yuke. Introduction to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Auto After-Sales Service and Countermeasures[J]. 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2010(2):5-6. (in Chinese)

      趙東. 國產汽車品牌塑造策略研究[J].新聞界,2010(6):31-32.

      Zhao Dong. The Domestic Car Brand Shaping Strategy Research[J]. The press,2010(6):31-32.(in Chinese)

      品牌發展戰略范文第2篇

      海爾品牌的發展戰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名牌戰略發展階段。海爾嚴抓質量,實施全面過硬的質量管理制度,打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旗號。海爾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深入人心 ,為海爾憑借差異化的質量贏得品牌競爭優勢,在國內樹立了海爾的名牌形象。第二階段即海爾多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品牌在重視品牌專業化的同時,充分認識延伸品牌深度與廣度的重要性,利用品牌優勢以“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戰略先后兼并多家企業,同時提供差異化服務使海爾在施行跨行業跨產品的多元化經營與擴張規模方面體現了海爾品牌規模的核心競爭力,為海爾品牌進入國際國內創造了更為廣闊的市場領域。第三階段是品牌國際化戰略發展階段,張瑞敏把他“賣信譽而不是賣產品”的管理理念傳到了世界市場,通過獲取并不斷整合全球資源增強海爾企業在全球的品牌核心競爭力,靠過硬的產品質量和目標市場消費群體對海爾品牌“ 三融一創”的品牌國際化發展的認同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市場、產品、營銷國際化的海爾正在為其產品和服務打上世界品牌標簽,這個標簽凝聚著海爾品牌民族企業的創新精神、服務理念,也詮釋著中國現代企業的大國風范?!拔锔偺鞊?,適者生存”,在激烈的全球品牌競爭時代,海爾集團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創世界名牌。在信息化時代海爾品牌國際化發展戰略一直堅持以最快速度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要和以品牌創新精神提升國際競爭力,要求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堅持產品質量的零缺陷, 正是有著“國門之內無品牌”的國際化理念,海爾才能走向世界級品牌。然而海爾集團從2005年以來卻出現了利潤總額下降的趨勢,我們不得不從海爾風光無限的輝煌成就和備受稱道的經營戰略中思考海爾發展模式存在的問題。

      海爾品牌國際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品牌泛化

      正是有著“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創名牌”的公眾品牌信念,海爾在家電行業逐漸樹立品牌形象,贏得了市場聲譽,成為中國家電品牌大鱷。然而隨著海爾品牌國際化進程的推進,海爾逐漸偏離了它好不容易才樹立起來的“名牌戰略”、“爭第一”等品牌競爭觀念,海爾品牌走向泛化,品牌結構開始泛濫起來,品牌系統逐漸模糊和混亂,品牌擴散走向困惑,這些存在的問題都沖淡了海爾品牌的涵義。海爾忽視品牌管理關鍵問題冒然開拓品牌附屬產品和深入市場范圍,先是進入醫藥領域,隨后又進入了餐飲、電子、金融等十多個領域,海爾盲目涉足并不熟悉的行業開始非相關多元化,導致主要市場人、財、物和管理各方面資源分散,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銳減,降低了消費者對海爾的品牌認可度。海爾很多行業長期虧損;海爾電腦持續虧損且無任何品牌價值,海爾手機一直處于低端產品。海爾的國際化戰略進程正逐漸偏離全球經濟競爭要求的品牌競爭優勢,在市場沒有穩定資金不夠雄厚的時候不把自己的領域做精做大,而泛化品牌、忽略核心品牌使海爾在這個過程中正在喪失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價值。海爾品牌定位的偏失不但在損失企業的品牌價值,也是其無形資產的不斷貶值和企業資本的不斷減少。沒有形成專業化,在行業內沒有不斷創新,終將使海爾的國際化進程步履維艱。

      ·規模效應陷阱

      海爾耗巨資買下美國格林威治儲蓄銀行大樓更名為海爾大廈;在卡姆登投資4000萬美元建冰箱廠,又花了700萬美元買下意大利一家生產成本較高且設備老舊、技術根本沒有達到最新發展水平的工廠,海爾向成本相對較高的國家轉移生產。海爾的品牌國際化戰略正一步一步的淪陷在規模效應的泥潭里,這樣的過度擴展是對其品牌實質上的不斷削弱,但張瑞敏自始至終推崇著不進則退的“滑坡理論”,于是海爾的國際化版圖不斷偏向創造規模,在各國設立了很多工廠、工業園區、貿易中心。過度的追求國際市場的規模和國際品牌進程,強調市場份額而忽略了海爾當年做家電的執著創新精神和海爾爭第一的品牌內涵。發展至今的海爾品牌國際化之路,其投資海外的貿易、工廠至今仍需要國內母公司資金投入,這難道真的是海爾品牌國際化的必由之路嗎?我們不得不從海爾品牌國際化的龐大規模里面反省海爾品牌的內涵到底還存在多少?這樣一味強調國際市場規模擴張導致企業長期戰略性虧損只是形式上的國際化,忽視企業品牌在全世界不同地區的消費者的認同對于海爾品牌國際化進程毫無幫助。

      ·國際化人才匱乏

      人才問題是海爾走向世界,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面臨的最大瓶頸,海爾集團的品牌國際化戰略缺乏一整套適應國際市場競爭需要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由于缺乏具有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管理體制的不健全、管理人才的匱乏,海爾很難有效實施國際化的戰略。外派人員專業能力和積極性都不高,遠遠不能適應當今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的國際市場競爭。在國外,海爾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生產二流產品的企業,而且海爾也難以提供一流企業的薪資待遇,所以到國外只找到二流人才,而國內又缺乏國際性營銷人才。據了解,中國很少有涉外管理人才是專業的國際金融、投資專業人才,在實際的操作上很難有效地實施企業的國際化戰略,甚至造成了企業商業風險的增加。海爾的國際化戰略發展急需一大批具有國際化發展前景的人才。

      海爾品牌的國際化發展戰略

      ·突破“品牌聲譽壁壘”,構建品牌體系

      在全球市場上,人們一般認為發達國家的品牌產品較好,因而發展中國家的品牌處于明顯的聲譽劣勢地位,海爾應該通過在全球整合資源信息結成一個全球品牌的整體生產運作經營網絡,有效地規避反傾銷乃至技術壁壘等風險,增強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爾品牌在不斷增強開拓市場擴大規模、技術創新品牌價值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同時,應不斷通過技術革新,培育自主強勢品牌形象,不斷從過硬的質量和優質的服務上突破所謂的“品牌聲譽壁壘”,打破發達國家對中國品牌的偏差認識,消除發展中國家低檔次,劣品質等產品形象,建立海爾國際化品牌零缺點的質量管理。創建有效的品牌識別和建立能適應復雜國際市場環境下品牌國際化管理的組織,樹立中國品牌的國際化形象和國際化聲譽。通過樹立海爾品牌國際知名度、國際聲譽提高海爾品牌在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力,優化品牌運營的社會經濟環境,促進海爾品牌建立世界級品牌,構建海爾品牌的完整品牌國際化體系構架,使海爾蜚聲國際。在激烈的競爭中跨國大公司也不愿意讓你樹立自己的品牌,他一定會把你擠掉,所以作為民族品牌的海爾,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積極面對威脅與挑戰,增強品牌自己在國際國內的品牌知名度,利用品牌占領市場份額,建立國際市場信譽、樹立全球品牌形象,組建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國際化海爾品牌體系。

      ·加強技術創新,凸顯品牌內涵

      海爾要想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搶占戰略制高點,獲得世界市場的一席之地,就必須培育海爾品牌國際化形象,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海爾品牌國際化戰略應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標新立異,革故鼎新,形成強大的品牌自主創新體系,大力推進科技改革,努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創新技術和實力雄厚的國際企業品牌形象,及時把握行業信息,大力研發創新核心產品技術,同時創新企業管理戰略體制和組織結構機制,永葆民族品牌的青春活力,贏得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使海爾品牌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走向世界。同時海爾品牌國際化發展戰略應認識到其歷史積累資金不足而采取大規模的低成本擴張戰略,應努力通過并購、戰略聯盟等擴張方式,運用市場化和國際化品牌管理手段,增強與世界品牌平等交流的實力,提升海爾品牌的綜合經濟實力,提高海爾品牌的國際市場競爭地位。海爾結合自身經濟發展切實履行海爾的品牌國際化發展戰略應在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和打造中國的世界級名牌中尋求到支撐點和平衡點,使其海爾品牌在全球范圍內得到認可。

      ·網羅國際人才,突破人才瓶頸

      品牌發展戰略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老字號”品牌 SWOT矩陣 發展戰略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內、外商品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產品的品牌價值越來越重要。天津作為我國北方的一個工業城市,有著悠久的城市歷史和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出現了一些具有在市場上比較知名的行業品牌。這些品牌在歷史的躍遷和社會的變革之后,其中一些存活了下來,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中華“老字號”,如: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發祥麻花、勸業場、中原百貨、達仁堂(中藥)、瑞蚨祥(綢緞)、老美華(鞋子)、亨得利(鐘表,眼鏡)……等等。這些品牌基本上囊括了百姓的衣食住行,成為在國內、外市場上耳熟能詳的中華“老字號”。遺憾的是,這些“老字號”目前的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據統計,天津的這些“老字號”目前經營良好的僅有10%,近20%能夠勉強維持生計,而剩下的70%則經營十分困難。實事求是的說,單看這些10%的優質“老字號”,其大多數也是國有企業,過著外表光鮮,而內部則混亂無序的局面。

      具體來說,天津“老字號”的經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市場定位不明確

      作為一個在天津地區有著高知名度的“老字號”,找到明確的市場定位才能對其自身發展起到良好的作用。比如,“桂發祥”的市場定位不應僅僅限于食品,應把眼光放出去,作為天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禮品,突出人文、文化特色。

      二、企業文化不明晰

      作為“老字號”品牌,既然有悠久的品牌歷史,又身處具有歷史的城市,就應該明確本企業的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樹立良好內部環境,使員工首先明確這個企業的文化、品牌的意義,進而才能向消費者傳達出來。

      三、創新能力薄弱

      不知是不是太遵循傳統,正宗的老字號一直延承特定的口味和風格,初次嘗試的人喜歡便成為它的擁護者,而不喜歡則只能離它遠去。我們為何不能拓展思維,保留原有風格的同時,增強我們的創新能力,對于不同的消費者創新出不同的商品,這樣便自然會贏得更多的消費者。

      四、經濟轉型期過后沒能盡快適應市場競爭

      很多中華“老字號”作為我國傳統品牌,在建國初期是被列為國企的,但是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后,那些整天吃大鍋飯改為自負盈虧,有的一時間還沒醒過來,便被市場經濟的大潮沖走了。企業若想生存必需應盡最大努力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競爭環境,不斷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

      隨著我國加入WTO,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瞄準了我國市場。大批市場競爭力強、國際信譽度高的品牌充斥著我國國內市場。面對這些競爭對手,天津的這些“老字號”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實現品牌價值?如何實現“老字號”品牌和世界市場的對接?如何把當今先進的管理經營理念運用于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品牌行業?只有有效地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較大幅度地增強“老字號”的市場競爭力,使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實,較之國際品牌,天津的“老字號”并不完全處于劣勢,讓我們從SWOT矩陣中分析一下天津“老字號”自身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天津“老字號”具有比國外品牌更加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值得發掘,可以創造品牌價值。

      劣勢:國外品牌的規模較大,經營理念比較先進,創新能力也很強。

      機會:我國國內市場上特色產品并不飽和,天津“老字號”在國外缺少同類替代品。同時,國內勞動力、資源相對價格較低,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威脅:國際品牌來勢兇猛,發展較快,市場應變能力較強。

      通過以上SWOT分析,我們可以對天津“老字號”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注重品質 求真務實

      很多“老字號”經營不善,是因為有的經營者為貪圖一時的薄利,偷工減料,其短淺的目光和幼稚的做法必將得到市場的懲罰。要想發展,必須首先確保自身產品的品質優異。令人放心品質和優質的服務共同造就了品牌發展的基礎。商業大廈再高,其根基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經營者們應把眼光放長遠,求真務實的把品牌質量抓上去,這才是明智之舉。

      2.把握機遇 拓展市場

      當今正是我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黃金期,“引進來 走出去”的國家經濟戰略一直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對于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號”,應從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把握住這一良機,充分拓展其海外市場,把民族特色商品這一領域充分擴大。蛋糕做大了,我們所分到的自然也會多了。

      3, 挖掘文化內涵 提升品牌價值

      中華“老字號”的歷史不能被忽略,許多“老字號”的興衰伴隨著中國社會的起起落落,有著令人著迷的文化底蘊。那么為何不能為其賦予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內涵?這樣在琳瑯滿目的世界商品之林有了獨樹一幟的特色,在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對企業來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老字號”的品牌價值和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郭國慶主編:市場營銷學通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品牌發展戰略范文第4篇

      1西部地方品牌現狀

      ①知名度低,市場地位弱。目前西部的少數知名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及市場占有率都很大,甚至部分企業已將其品牌擴展到國外,但從總體上看,絕大部分西部地方品牌知名度低,市場影響范圍小,即使那些馳名的西部品牌,與世界品牌產品相比,其品牌為世界范圍的社會公眾所認識和了解的程度也很低,產品銷售仍以國內為主,世界市場覆蓋率和占有率小,在國際競爭中仍然處于弱勢。

      ②科技含量低,創新能力差。據2001年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研究報告,2001年中國品牌獲得專利總數4063件,其中外觀設計2501件,占專利總數的61l%,實用新型1419件,占349%,發明專利只有143件,占35%,而西部品牌中的發明專利僅達15%,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由于西部品牌中缺少技術含量大的優勢,導致產品的附加值極低,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只能通過大量的初級產品或價格戰等形式搏擊,削弱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竟爭力。另一方面較低的技術門檻也給假冒商品以可乘之機,使本來就很脆弱的西部地方品牌倍受假冒偽劣商品的困擾,西部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西部企業和品牌信譽受損。

      ③品質形象差,品牌價格低。品質形象作為消費者對某一品牌的總體質量感受,反映了企業在品質方面對消費者所做的承諾及企業為兌現承諾而做的各種努力。和以往相比,近年出現的新品牌質量已有了相當大的改觀,但一流品質、二流價格、三流形象的現象依然很普遍。

      ④品牌塑造偏重于形式,且異化嚴重。與馳名品牌相比,西部地方品牌的年齡較短,缺少歷史積累。相當多的西部企業在品牌經營實踐中慣用轟炸式廣告宣傳產品的形象和用途,專注于造名造勢,抄襲模仿趕時髦,品牌形象嚴重趨同。甚至一些曾經比較知名的產品在經過短期的名聲大噪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悄然無聲地迅速退出,壽命短、曇花一現似乎已成為多數西部企業跳不出去的怪圈。特別是近年來,在外來品牌的強烈沖擊下,西部地方品牌還出現了一種品牌異化現象,那就是有的放棄自己原來的品牌,采取“實存名亡”,實“內”名“外”的經營策略,將自己的產品改做“聯營”或“”外來品牌甚至外國名牌。有的企業或品牌還采取先在外地注冊,然后以外來品牌殺回本地經營的迂回策略,如此等等。

      2西部地方品牌滯后的原因

      ①經營理念滯后。品牌的背后是企業,企業的根本在理念。一個在全國和全球叫得響的品牌,背后必然是一個在全國、全球過得硬的現代企業,這是馳名品牌創立和打造的根本所在。如果一個企業不能確立先進的、科學的經營理念,不能在戰略與策略的層面做出高人一籌的謀劃,而是處于低層次的傳統經營,固步自封,抱殘守缺,那就必然難以適應新的競爭形勢,也就不可能打造出全國或全球的名牌來。

      ②品牌意識淡漠。由于經營理念落后,地方企業的品牌意識淡薄,許多企業重視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重視生產管理而忽視戰略謀劃,重視產品銷售而忽視品牌打造。也有不少企業缺乏維權觀念,缺乏品牌保護意識,產品無注冊商標、商標超時不做續檢登記、合并中放棄部分商標的使用及管理。特別是在對外開放的強烈沖擊和挑戰下,缺乏危機意識,致使苦心打造的品牌輕易丟掉,導致許多地方品牌包括企業名牌、老字號、知名商標等處于嚴重的困境之爭不能自拔。

      ③科技創新能力弱??萍紕撔履芰θ跏侵萍s西部地方品牌發展的一個瓶頸,沒有獨占性技術和技術創新能力弱是西部地方品牌與世界品牌差距的最主要表現。其原因一是科技投入少,研發資金嚴重不足。二是企業科技開發的主體地位尚未建立。

      ④運行機制不健全。從外部看,目前我國公開公正的競爭制度、明晰有效的產權制度及靈活多樣的融資機制尚未真正建立起來,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的規范作用及社會的監督作用等未能有效地發揮,這從外部嚴重束縛了西部地方品牌的創新與發展。從內部看,一方面西部優秀的企業家和品牌經營人員數量少,人員梯隊建設不足,人力資源缺乏;另一方面西部企業現有的激勵機制不到位,在國外企業大舉進入西部市場高薪聘請能人的情況下,西部企業必將面臨著品牌人員大量流失的嚴峻考驗。

      ⑤企業經營規模小。經營規模作為企業實力與管理能力的體現,代表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F代企業的競爭更多地集中體現在企業規模的競爭,而西部企業的經營規模狹小,地方保護、行業壁壘、個人利益剛性等限制了企業規模的發展。生產規模的限制使產業集中度小、生產能力低,無法實現規模效益,導致品牌的競爭力很弱。另外同行業內眾多西部企業為各自的生存而相互惡性拼殺更使企業雪上加霜,成本高、費用大、銷售難、經營虧損使企業步履艱難,不僅無力與國外品牌開展競爭,就是與國內品牌競爭也常常處于劣勢。

      二、西部地方品牌戰略策劃

      1強化政府職能轉變,建立良好的地方品牌經營環境

      構建符合國際規則的政策體制和法制環境。按照市場經濟和世貿組織的要求加快清理、調整和修訂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并廣為宣傳,加速我國的法律制度與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接軌的進程。同時注重對知識產權保護理論和政策的研究,使企業能利用WTO規定的例外條款和保護措施及判別待遇原則等進行適當的自我保護,在過渡期內實行靈活的市場準入政策和漸進式的國民待遇原則,為西部地方品牌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平穩過渡期;嚴格執法。建立健全執法監察機構,提高執法人員的素質。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制裁假冒偽劣行為,堅決打擊走私販私,凈化市場環境,為地方品牌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培育和完善行業協會和社會中介組織,大力宣傳品牌和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積極發揮中介機構在西部地方品牌建設中的社會輿論及評價監督作用。

      2轉變思想認識,樹立西部地方品牌經營的現代觀念

      正確認識品牌地方化與國際化的內在聯系。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孤芳自賞、自我封閉只能使品牌逐漸萎縮直至消失。西部地方品牌的創建和發展必須超越狹隘的地方觀念,把品牌融入世界經濟與文化的背景下去培養,這樣才能擴大西部地方品牌的影響,加快西部地方品牌的國際化進程。重視和保護知識產權。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在利用他人技術推出新技術、新產品之前要取得許可;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知識產權的國際公約和法律手段切實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在遇到侵權時懂得如何有效地抗辯和合理維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際競爭和技術交流與轉讓中,人們只認專利而不認成果。而西部企業只重科研成果忽視產權保護,如果不能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就無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真正的核心能力。

      3加快機制建設,奠定堅實的西部地方品牌經營基礎

      建立創新機制。使地方品牌適應時展的潮流并不斷賦予其新意,才能贏得市場的支持。在數字化和網絡經濟時代,迅速發展西部自己的電子商務,適應電子商務在產品生產、產品更新、信息傳遞、品牌保護等方面對品牌經營提出的更高要求,將為西部地方品牌的發展開拓一個新的空間;以名牌企業為龍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及跨國家的重組聯合,立足于科學的戰略分析,在做強的基礎上再考慮做大,在做強過程中識別和抵御各種可能誘惑,在“行業專業化、專業多元化”的框架下完成做大的使命,避免西部地方品牌陷入經營誤區,真正鞏固西部地方品牌在競爭中的地位;建立品牌管理系統,實現供應鏈管理,培育、挖掘營銷網絡的競爭力,將品牌經營與各項營銷活動統一起來。

      4注入科技活力,提高民族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建立和充實企業自主的研發機構,形成對科技成果的吸納和開發機制及研究、引進、開發三位一體的創新體系對西部地方品牌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加大對研發的投入,提高基礎研究能力和實用技術開發能力,可以增強地方品牌的發展后勁;善于吸收和借鑒。一是立足現實,對尚不具備“趕超”能力的技術采取“用好”的做法,考慮現有的技術能給企業帶來哪些附加值,通過學習和用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技術,提高西部地方品牌的科技含量,縮小與世界先進技術的差距,最終實現“趕超”。二是要把引進技術從以引進國外生產線和設備等成熟技術為主逐步轉向以引進專利和技術許可等經過研發能快速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為主上來,堅持引進消化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為鑄造西部地方品牌爭取時間;重視知識產權的有效運營。知識產權運營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技術資產,防止或減少侵權損失,還可以通過向其他企業出售技術和輸出許可權開辟新的財源,促進企業各項資產的良性循環。

      品牌發展戰略范文第5篇

      [關鍵詞] 牛仔褲 消費者 市場分析 品牌發展

      一、牛仔褲的起源與發展

      1853年,巴伐利亞商人LEVIS在舊金山為淘金者用帆布面料加工了世界上第一條用作工裝褲的牛仔褲。1897年注冊LEVI’S品牌,而LEVIS成了美國牛仔文化歷史的先驅。同時,美國人亨利?大衛?利成立了LEE 公司。今天,LEVI’S、LEE這兩大品牌仍是牛仔行業的巨頭。

      20世紀30-50年代,好萊塢影星們在西部片中的牛仔形象,引領了時尚潮流,使牛仔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60年代以后,牛仔褲在美國成了嬉皮士、反戰運動分子的“行頭”。而70年代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著裝,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都穿起了牛仔褲。從美國流行到全球,牛仔褲成為既可以表現各個年齡層性感的服裝,同時也是任何時候穿著都不會落伍的時裝。

      二、牛仔褲對現代服飾的影響

      不論世代交替,潮流轉換,牛仔褲毅然成為最經典而不褪流行的熱門單品,近年來的影響力更是排山倒海。牛仔褲文化已是全球性的集體潮流。

      近年來,牛仔褲躋身時裝界,設計師紛紛以牛仔為時尚元素,制成最新的時裝系列,令牛仔成為時尚的潮流焦點。波普風的影響、花朵等柔美圖案的加入,使得牛仔褲逐漸擺脫原先的粗獷的形象。在搭配上,牛仔系列逐漸開始同皮草、絲綢、珠寶等奢華元素混合,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牛仔褲備受全球人的青睞。無論春夏秋冬,不管青年人的上裝怎樣變化,他們肚臍下面卻永遠是一條方便、隨意的牛仔褲。牛仔褲掩飾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和社會地位,人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服裝,“生活牛仔褲化”(Jeaning)。

      三、我國牛仔褲的市場分析

      牛仔褲于20世紀70年代末傳入中國,經過近30年的發展,生產額和出口均位居世界首位。

      1.消費群體調查

      2007年筆者對上海、長沙、武漢等時尚城市的牛仔褲消費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主要對象是534名青年消費者,數據置信度為95%。

      調查結果顯示,擁有5條以上牛仔褲的人數占87.8%,經常穿牛仔褲的人數占86.3%,不太穿牛仔褲的人數僅占1.3%。牛仔褲已成了年輕人追求流行的標志,在青年尤其是大學生中最有市場。

      被調查者中,只有13.5%的人喜歡穿著休閑類牛仔褲,而64.3%的人偏好緊身牛仔褲。能體現修長腿部的緊身牛仔褲成了青年人追求時尚,表現自我的最愛。

      而對購買牛仔褲的消費行為來看,多數調查者表示考慮品牌同時要看價格是否符合自己的經濟水平,消費者對于品牌形象較好、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更為傾向。

      2.品牌市場分析

      目前市場中的牛仔褲品牌大致分為三類:國際品牌、國產品牌、無品牌。

      國際品牌:以LEVI’S、 LEE為代表,它們處于絕對的主流高端,占據著大中城市的主要商業地段,是以產品開發設計和品牌文化與終端形象贏得市場。以白領、商務人士等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消費人群為主,他們對品牌文化有著偏好,追求質量的同時追求品牌帶來的滿足,重視社交與休閑并重,對生活對服飾都講究細節,懂得時尚與消費。

      國產品牌:國內專業牛仔褲品牌如增致、利達斯等,知名品牌分支的牛仔系列產品如真維斯、杉杉等。這些品牌以專賣店、店中店等為主,營銷主要為加盟連鎖發展,在市場上有一定形象基礎,在技術和開發上有自己的資源優勢。其消費群體主要有學生、普通上班族、自由職業者等,他們對品牌也有一定的認識,在追求質量的同時追求品牌。

      無品牌是指在低端市場靠價格競爭的品牌。主要以批發為主,其目標市場是個性店、服裝零售市場等一些低端市場。這些“品牌”基本在一個模仿階段,因其利潤較低,單品銷量也是最大,單純的靠價格和款式來打市場。其消費群體主要以學生和收入較低的人群為主,他們沒有品牌概念,單純追求價格與款式。

      四、國內牛仔褲的發展品牌戰略

      中國牛仔產業經過20余年的發展,由低級的手工作坊、獨立經營擴展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供應鏈聯合協作的集團經營模式??蔀閲H品牌進行OEM生產。但是,中國牛仔褲的品牌化創建卻不容樂觀。對此,牛仔企業該如何走好未來的路呢?

      首先,企業必須強化自身的產品研發及專業管理素質,為品牌發展營造穩定的基礎。

      企業應采取有計劃、有條理、逐步轉變的方式來進行品牌化改造,杜絕“拔苗助長”的做法。通過加強產品的研發力量,獲取品牌的核心能力。

      其次,拓展牛仔生存領域、挖掘品牌多元化內涵,創建可持續發展的品牌成長空間。

      企業在進行品牌風格創建時,需要開發系列化、多元化、主題化的產品,針對特定的消費群體,進行積極的引導性營銷,并提高品牌的市場檔次,才能使其獲得更廣闊的生存領域。

      最后,通過有效的資本投入及統一的形象展示,搭建健康的品牌營銷平臺。

      企業應制定長期的發展規劃,并且加強品牌形象的規范化管理,提高加盟商的素質,對各終端銷售網點的營銷制定權加以限定,用規范的展示方式使消費者對品牌的市場行為產生認同感。

      參考文獻:

      [1]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制衣學系.牛仔服裝的設計加工與后整理 [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2,58-60

      [2]徐強:探討牛仔服裝對現代服飾的影響[J].國際紡織導報,2006,(10):64-68

      亚洲a∨无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yy6080亚洲一级理论| 亚洲熟妇av午夜无码不卡| 亚洲沟沟美女亚洲沟沟|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国色天香视频|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xxxx18|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sss综合天堂久久久|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亚洲日韩欧洲乱码AV夜夜摸|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91麻豆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