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松鼠的資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視聽資料是指以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以及其他高科技偵察設備儲存的用來證明案件情況的信息資料。視聽資料作為一種重要的證據類型,在我國的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訴訟法中,都得到了確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視聽資料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將日益廣泛。
一、視聽資料作為刑事證據的特征
視聽資料作為獨立的一種刑事證據,除了具有刑事證據所共有的客觀性、與案件事實的關聯性、合法性以外,還有以下四個特征:
1.客觀、準確、信息量大。視聽資料能將案件事實的原始概貌客觀、真實地記錄下來,其內容既豐富又全面,使人一目了然。
2.直觀、生動、形象。視聽資料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可以將與案件有關的形象和音響、甚至案件發生的具體過程直觀再現在人們面前。
3.具有動態連續性。視聽資料能動態、連續反映案件的全部情況,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辦案人員迅速感知現場的空間情況,對其他證據作出準確的判斷。
4.依賴于現代科技,易于保存。視聽資料必須借助于特定儀器、設備及其特殊功能才能形成,它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長期保存。同時,視聽資料也有其弱點,一是易被偽造、變造。二是視聽資料被篡改、偽造后不易被發現,一旦采納,能導致案件事實性質認定上的錯誤。
二、視聽資料在刑事訴訟活動中的運用
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視聽資料相對于其他鑒定資料如司法會計鑒定、法醫鑒定等更客觀,更具有說服力。比如,在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為防止嫌疑人在法庭上翻供現象的大量發生,在對詢問過程進行全程錄音、錄像,辦案人員在訊問室訊問犯罪嫌疑人時,除制作常規的筆錄外,還對整個訊問過程不間斷地錄音、錄像,以視聽資料的形式真實記錄訊問全過程。訊問結束后,這些資料將由技術人員同步制成視聽資料證據交由專門部門保管。任何人未經批準不得查閱、調取、復制或剪輯這些資料,以保證此類視聽證據的真實性。一旦犯罪嫌疑人當庭翻供,與之相關的視聽資料將被作為證據提交法庭。
在刑事訴訟活動中通過對視聽資料的運用充分起到宣傳教育作用。庭審方式的變化對公訴人來講,要求也更加嚴格了,公訴人必須用證據證明被告人有罪,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要將指控犯罪的證據組成一個體系,達到定罪的證明標準,讓法庭采信,使旁聽群眾信服。在這個過程中,公訴人就舉證、質證內容的說理、講法至關重要,客觀上,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法律宣傳過程。長期以來,公訴人在庭審調查中更重視羅列證據,對講法、說理重視不夠,庭審效果難盡如人意。改變這一狀況,多媒體示證系統大有作為。例如,在庭審中,對于被告人所犯罪行觸犯了哪部法律第幾條,公訴人對有關法律法規一讀而過,這對法官、律師來說自然心知肚明,而參與旁聽的人們如何能過耳不忘。把相關法律法規條文、證人證言以及犯罪構成要件等文字內容定格在投影屏幕上,公訴人適時引用視聽資料,這樣指控犯罪,層次清楚,直觀形象,容易理解,應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視聽資料證據的技術拓展方向
視聽資料雖然具有很多傳統證據所不具備的優點,但其在刑事司法活動中的應用時間卻相對來說較短,受設備裝備水平和專業知識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近一兩年,視聽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應用和網絡技術在視聽技術中的大量應用,有些矛盾更加突出。表現在采集、固定、制作、鑒定、歸檔等各個方面,沒有更好的統一標準。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技術部門應在以下方面加大力度,尋求發展:
1.視聽資料的采集與制作。傳統手段主要是利用磁帶錄音機、照相機、攝像機等設備進行采集、制作,這些視聽資料精度低,質量差,易產生失真。并且以磁帶、錄像帶、底片等介質進行儲存時,成本高且不宜保存時間過長。而利用數碼設備如數碼攝像機采集、制作出的視聽資料精度高,失真小,并能以數字信號存儲在價格便宜、體積小、信息量大的數字存儲介質上,如一塊三英寸的硬盤,體積只有普通120分鐘模擬錄像帶的1/3,可以記錄的影像資料卻是它的70倍。一張薄薄的DVD光盤也可以記錄3倍于錄像帶的信息。并且以這種方式記錄的信息,從理論上講是可以永久保存的。因此,要求司法部門一方面應積極爭取多配備現代化的技術裝備,如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視頻采集設備、掃描儀等,使手中的工具“順手”。另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專門人才,以便能掌握先進的視聽資料采集、制作、儲存技術,充分發揮手中先進設備的效能,使視聽資料在辦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視聽資料數據庫的建立與完善。隨著視聽資料在刑事司法活動中的應用日漸廣泛,各種形式的視聽資料越來越多,使視聽資料的歸檔、檢索工作越來越繁重,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建立起完備的視聽資料數據庫,并且要以規范的格式整理所有的視聽資料的保存形式。這樣在數據庫中,才能迅速地查詢到你所需要的那一份。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建立起這樣一個內容完整、功能完善的數據庫,要求司法人員要掌握豐富的計算機知識。首先,要能解決視聽資料在數據庫中的存儲方式,即以什么格式存儲,采用哪種編碼等問題。其次,還需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編程能力,即通過編寫一套完整的程序軟件,來實現各種功能。因此,司法人員特別是從事視聽資料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要大力加強對計算機能力的學習,提高計算機的應用能力,不但能采集制作出好的視聽資料,而且能夠管理使用好。
3.視聽資料的鑒定與選用。由于我國法律已明確將視聽資料作為一類證據使用,因此,在辦案中,除了由檢察技術部門制作的視聽資料外,還會有大量的通過各種途徑提供的視聽資料,對于這些視聽資料的真偽、能否作為證據使用,有時就需要作出鑒定。由于視聽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大量應用于視聽資料的采集、制作過程,使一些偽造的視聽資料非常逼真,鑒定工作相當困難且成本很高。例如對聲音資料的鑒定被稱為聲紋鑒定,是利用聲學語音學的原理,借助聲譜儀(語圖儀),通過對磁介質所記載的有聲言語的頻譜分析,對嫌疑人是否為被錄音的言語人進行鑒別和判斷的一項專門技術。儀器價格非常昂貴。而對視頻資料的鑒定則更為困難,經過非線性編輯機剪輯過的數字視頻幾乎找不到編輯點,如果要鑒定真偽就必須有相應的檢測設備和更專業的知識。
由于以上原因,目前司法部門在材料的真偽鑒定上還處于一個盲區,甚至在視頻證據的鑒定工作還是空白,所以更需要我們在這項工作上進行深入的探討、研究。盡管存在這些困難,但筆者認為,這并不表明在這個方面就不能有所發展。比如說現在就有人在開發一些軟件,配合音頻采集設備來對音頻進行鑒定,這樣就不必購買昂貴的聲譜儀,從而使一些基層檢察院對音頻資料做出一般性的鑒定成為可能。有這樣的軟件進行輔助鑒定也給廣大檢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思路。只要我們不斷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勇于探索,勤于研究,上述困難一定會迎刃而解。
方法:抽取96例合并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密鈣息進行治療;治療組患者采用密鈣息與滋腎通絡膠囊聯合進行治療。
結果:治療組患者骨質疏松癥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前后骨密度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結論:應用滋腎通絡膠囊對合并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滋腎通絡膠囊骨質疏松癥糖尿病骨密度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042-01
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在中醫學理論中屬于消渴之骨痹、骨痿等疾病的范疇,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糖尿病并發癥,且臨床發病率較高,由于骨質疏松易導致骨折的發生,因此該類患者的致殘率也非常高,使治療和康復的難度進一步加大[1]。本次研究中選取96例合并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對應用滋腎通絡膠囊對其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96例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就診的合并患有骨質疏松癥的糖尿病患者病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中男27例,女21例;年齡37至68歲,平均47.3歲;患糖尿病時間1至16年,平均年3.8年;治療組中男26例,女22例;年齡39至67歲,平均47.8歲;患糖尿病時間1至15年,平均年3.2年。研究對象自然資料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靜脈滴注密鈣息注射液,每次100IU,每天一次;治療組:靜脈滴注密鈣息注射液,每次100IU,每天一次,口服滋腎通絡膠囊,每次3粒,每天三次[2]。對兩組患者骨質疏松癥狀治療效果、骨密度改善幅度進行對比研究。
1.3治療效果評價方法。臨床痊愈:患者自覺骨痛癥狀完全消失,BMD檢查結果顯示為+1S;顯效:患者自覺骨痛癥狀已經明顯好轉,BMD檢查結果顯示為±1S;有效:患者自覺骨痛癥狀有所減輕,BMD檢查結果顯示為-1S;無效:患者自覺骨痛癥狀沒有任何改善,BMD檢查結果與治療前相同[3]。
1.4數據處理。研究過程中所得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系統進行處理,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形式(X±S)表示計量資料,對計數資料進行t檢驗,對組間對比結果進行X2檢驗,當P
2結果
2.1骨質疏松癥狀治療效果。對照組患者經密鈣息治療后骨質疏松癥治療效果為:臨床痊愈8例,顯效10例,有效16例,無效14例,治療總有效率70.8%;治療組患者經密鈣息和滋腎通絡膠囊聯合治療后骨質疏松癥治療效果為:臨床痊愈14例,顯效19例,有效1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93.6%。兩組患者骨質疏松癥治療效果比較差異顯著(P
2.2骨密度改善幅度。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腰椎骨密度值分別為(0.71±0.07)和(0.78±0.08),腰椎骨密度組內比較差異顯著(P
3討論
糖尿病的基本病機是陰虛內熱,久病致腎陰陽兩虛,傷及腎精,腎主骨生髓,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已傷及腎精,滋腎通絡方具有益腎填精、疏通經絡的作用,方中的鹿角膠、熟地黃、龜板膠、杜仲、山茱萸、補骨脂、天麻、骨碎補主要具有補腎填精益髓的作用,龜板膠和鹿角膠為血肉有情之品,天麻、熟地黃、山茱萸不僅僅具有滋腎的作用,還可以達到通絡的效果,杜仲、補骨脂、骨碎補主要具有助腎陽、強腰脊的作用,可達到補絡、宣絡、營絡的治療目的,黃芪主要具有益氣的功效,可以使絡脈更加流暢;丹參、絲瓜絡、地龍、全蝎主要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功效;骨碎補性味苦溫,主要具有補腎壯骨、強筋活血、續傷通絡的功效[4]。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骨碎補總黃酮具有強骨作用,羊藿可以對機體免疫、骨骼、神經、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功能進行有機調節,對蛋白質合成與核酸代謝具有明顯而積極的促進作用,使骨增殖與分化速度加快,對破骨細胞分化增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5]。密鈣息可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而刺激成骨細胞生長及活性,治療骨質疏松癥。糖尿病腎精虛耗會進一步加劇骨質疏松,不解決腎精虛耗,僅用密鈣息治療骨質疏松是治標不治本,骨密度的改善幅度有限。
參考文獻
[1]周友俊,全興勝,何美瓊,等.絕經后骨質疏松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多因素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31(12):172-173
[2]支會英,李恩.補腎方藥對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骨組織ER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9,17(14):141-142
[3]戴玲.鮭魚降鈣素聯合鈣爾奇D治療糖尿病伴骨質疏松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15(29):136-137
周炳康
肖 亮
郭慶功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開封 475000
[摘要] 目的 該研究主要就骨質疏松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進行治療過程中的有限元應力展開分析討論,以此來對患者采用此種方式進行治療的穩定性研究提供參考。方法 選擇該院收治的10例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雙下肢薄層CT掃描。然后經過圖像以及數據處理建立起股骨三維模型,對患者的股骨與假肢柄之間進行布爾運算。結果 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人工關節置換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患者的關節受力方式,患者在術后的假肢穩定性較好,當患者處于正常負荷時,其人工關節十分穩定。結論 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時,通過對人體力學進行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人體關節功能的認識,以便于為患者的手術治療提供有利幫助。
關鍵詞 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人工股骨頭置換;有限元應力
[中圖分類號] R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a)-0072-02
[通訊作者] 郭慶功(1964-),男,河南開封人,本科,主任醫師,教授,研究方向:脊柱與關節。
股骨轉子間骨折在老年骨折中較為常見,其中有35%~40%的骨折不具備穩定性,此類患者的死亡率相對較高,患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1]。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怎樣才能降低患者在骨折后出現并發癥,已經成為了此類患者治療過程中急待解決的關鍵問題[2]。為了對此類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現對該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0例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10例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3例女性,7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齡為67~87歲,平均年齡為73.9歲。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
1.2 方法
股骨三維模型:患者在入院后對其下肢行CT掃描,其掃描參數為150mA、120kV,其掃描層厚為1mm,將掃描所得的數據導入相應的圖像處理軟件,然后通過對所得數據進行像素修補、光滑、區域增長等處理,然后將相應數據保存下來。將保存的數據導入UG4.0中,然后在統一坐標系中,分別對患者患處的外表面輪廓曲線進行光順、掃掠以及縫合處理,即可得到兩個實體模型。根據測得的骨髓腔分界面以及松質骨數據,對內層三維模型進行適當的切割,然后對內、外層三維模型行布爾操作,就可以得到含有骨髓腔、骨松質、骨皮質的股骨三維實體模型。然后對患者建立相應的數字模型M1、M2,并根據AML生物假體普通柄來建立實體模。
有限元模型:在UG4.0建模軟件中,對患者的關節置換方法進行處理,分別將AML生物型假體普通柄A、植入經過擴髓的數字模型M1和數字模型M2,前傾角設定為150假體柄軸線與股骨軸線重合,大轉子尖平股骨頭中心;M2骨折近端用鋼絲捆扎,假體柄與股骨間行布爾運算。
2 結果
2.1 股骨力學分析結果
就股骨的整體受力情況而言,患者在行置換術治療后,其股骨上段以及后骨小轉子將會出現明顯減少的情況,股骨距應力也會出現明顯下降的情況,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股骨應力通常集中區在股骨遠端髁上,術后就會向股骨遠端移位;導致假體遠端的股骨應力出現明顯增加的情況,股骨上最大等效應力比術前也有所增加。此時,患者股骨上段的應力較小,這主要是由于其受到一定遮擋的情況。
2.2 假體力學分析
就假體受力情況而言,其整體應力是由上向下傳遞的,它主要集中在骨髓腔峽部與假體下段緊密結合的部位,假體下端末與股骨接觸所以受力相對較小。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假體的最大效應力必須大于股骨應力,出現此類情況的主要原因為假體的材料為鈷鉻合金。
3 討論
隨著內固定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對股骨轉子間骨折進行治療時,內固定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過其失敗率也相對較高[3]。行內固定植入治療的患者在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加重、骨萎縮、墜積性肺炎、壓瘡等并發癥,導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4]。
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治療時,有限元應力分析法是一種新型力學分析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有限元力學分析的準確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5]。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的應力進行分析師,力學實驗的結果基本上不能直接應用到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而且與模型所得數據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對人體的骨折應力進行計算時,有限元法的計算過程較為復雜,所用假體材料具有獨特的性能,其在骨科臨床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
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人工關節置換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關節進行重建,使其功能與正常關節相接近,以此來達到消除患者的關節功能障礙、畸形以及疼痛的目的,不過患者在術后容易出現遠期并發癥[6]。患者在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治療后,其關節的受力模式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股骨近端的應力也會被遮擋,再加上界面問題的出現,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假體松動的情況。患者一旦出現上述情況,就必須對其關節進行翻修,為患者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以及痛苦。對于老年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而言,由于受到置換后關節穩態變化、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情況的影響,其假體周圍就很容易出現感染的情況。目前,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時,怎樣避免患者在術后出現感染的情況已經成為了此類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關鍵難題之一。
該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人工關節置換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患者的關節受力方式,患者在術后的假肢穩定性較好,當患者處于正常負荷時,其人工關節十分穩定。由此可見,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時,通過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有元應力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時,通過對人體力學進行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人體關節功能的認識,以便于為患者的手術治療提供有利幫助。不過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適當的抗感染治療,以此來降低患者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幾率。
參考文獻
[1]張紹偉,彭李華,趙光榮,等.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的有限元應力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35):6496-6499.
[2]彭李華.人工關節置換治療骨質疏松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的生物力學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0.
[3]王廣斌,付勤,劉忠厚,等.人工股骨頭置換與PFNA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0,16(6):404-406,446.
[4]劉超群,劉進煉,周青,等.人工關節置換治療高齡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不穩定骨折[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2093-2095.
[5]羅劍,郭珊成,黃志勇,等.骨水泥型長柄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型骨折23例臨床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7):1685-1687.
課程名稱
語言《炒大栗》
課時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親子游戲熟悉兒歌,并學說兒歌。
2、感受親子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
通過各種親子游戲熟悉兒歌,并學說兒歌。
教學思路
秋季栗子正當時,以栗子為教學元素,在吃吃玩玩中學習。
教學環節
一、引出兒歌炒大栗
1、師:今天,黃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好嗎?
(出示小松鼠),老師以小松鼠的口吻跟小朋友打招呼!
師:你們知道小松鼠最愛吃什么嗎?
“小松鼠最愛吃栗子了,秋天到了,它摘了一大堆栗子,聽,它在干什么?”
二、教師念兒歌,并示范動作。
1、原地坐著熟悉兒歌。“哇!好香啊,你們想吃栗子嗎?那就請跟小松鼠一起來炒栗子吧!”教師與幼兒一起念兒歌。
2、大鏟子鏟大栗。
出示大鏟子,提醒媽媽,當兒歌念到霹靂啪啦……響的時候,老師手拿鏟子就會鏟寶寶的腳,這時家長要立即抱起寶寶跳起來,請寶寶和媽媽們圍成大圓圈走!
(配班老師:手拿栗子動搖,發出聲響)
3、親子炒大栗。
師:我們還有更多的栗子要炒,請家長站起來,抱著自己的孩子甩動(炒大栗),最后一句處跳躍(讓孩子自己跳),2次。
教師先示范
4、太陽傘炒栗子。
請家長站到太陽傘旁邊,請一個小朋友來當栗子,(如果孩子不趕一個人上來,沒關系,不要急,這時媽媽可以陪寶寶一起上來),其他家長與孩子轉動太陽傘,邊念兒歌邊游戲,當念到霹靂啪啦……響的時候,抖動太陽傘。(此游戲可以重復3—5次)
5、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的把學念的兒歌說出。
三、分享栗子。
要求每個寶寶自己撥栗子品嘗,并能撥一個給媽媽,將栗子殼放于一處,吃完了一起把栗子殼放進垃圾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資源
栗子
參考資料
“以讀為本,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情”是這一訓練方法的指導思想。這一訓練方法強調的以讀為本,是對傳統的講讀式教學方法的更新。講讀式教學方法包括講解和朗讀兩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談談朗讀教學》中,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呈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話,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朗讀的優勢充分體現了出來。在講讀式閱讀教學基礎上創立的“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發揚了講讀教學法中的“讀”之長,避去了“講”之短,是一種更合理、更有效的閱讀教學訓練方法。
為什么實施“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就可以實現快樂教學呢?
一、“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
早在幾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嘴,使他們能談;給以空間,使他們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給孩子以時間,使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這就要求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語文論文去讀課本、自己去提問、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說、自己去評價。而教師則是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引導、激勵,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己讀、分組讀、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能做到認真讀文、大膽提問、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語第二冊《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出現了這樣的問答:
有一個學生問:達爾文為什么從來不捉弄小動物?
幾小學生進行了補充回答:1.他要觀察動物怎樣生活。2.他喜歡小動物。3.他和小動物是朋友。4.他關心他的朋友。5.他愛護小動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過這些提問、回答,可以看出同學們明白了處世之道:對待朋友,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尊重,要從了解朋友的立場去對朋友,不能存著捉弄、玩弄的心理對待朋友。
學生自主感悟到的這些知識,是講讀式閱讀教學法無法做到的。說明學生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讀懂了課文。
自主的學習使學生悟出了學習規律和學習方法,變得愛讀、愛問、愛答、愛動腦了,由“怕學”變得“愛學”了。
二、“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在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課文的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作出的多元反應,培養了語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讀、疑、思、悟的基礎上,動手查一查(資料)、畫一畫(場景)、演一演(故事內容);動腦編一編(課文后續),談一談(讀后感想)、評一評(同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積累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能力,拓寬了思維能力。
三、“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的閱讀訓練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潛力和創造力。學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問時,要采取開放式的補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答案。
我們班在學習《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問:“松鼠媽媽為什么罵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幾個學生進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媽媽的寶貝。2.松鼠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3.松鼠媽媽關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媽媽認為小松鼠遇到了危險,很著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傷害。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這些回答個個都與問題有聯系,都是學生感悟的結果。如果學生的回語文論文答不夠完整,可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只要沾邊,都應視其正確,予以肯定。即使學生的回答毫不沾邊,也不要指責學生不對,反過來要肯定他敢于發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師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非常重要。如果教師對學生足夠尊重,認為他行,他的表現就會很棒。正如一副對聯中寫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是“不服不行”。可見教師是否信任、尊重學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信心。受到尊重的學生必然會信心實足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愉快地學習。
四、“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法
使教師從刻板、僵化的教學模式中掙脫出來,接觸到更多、更新的教學觀念,能創造性地組織、策劃教學,有了更多發揮能力的機會,順應了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