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c語言學習心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教學;Scratch語言;游戲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6)12-0063-03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終端設備的普及,信息技術與人們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學生學習技術的渠道日益多樣化,多數學生能夠在智能終端自主下載自己喜歡的軟件,并熟練使用。利用計算機上網,使用搜索軟件檢索信息,借助Office應用軟件編輯文本、制作PPT,這一切對學生而言已不神秘。同時,網絡游戲以其獨有的特征表現出來的對學生的無限吸引力,使人們大聲疾呼“狼來了”。信息技術確實是一把“雙刃劍”,但當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的環境,在“避不開”“堵不住”的時候,信息技術學科教育者不得不對教學做出深刻的反省,并探索課程改革的新路徑。
審問: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怎么了
目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以常用工具軟件為教學內容。這些內容一方面在其他學科課堂中學生早已司空見慣,因而失去了新鮮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就學生能力培養而言,學生在學習上述內容的過程中,熟悉的意義勝于理解,與能力培養并無直接關聯。曾在信息技術課堂出現過的編程教學,因QBASIC程序設計語言的晦澀、程序編寫的煩瑣等多重原因,已經淡出了課程教材范疇。綜觀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幾大問題必須關注:
1.偏重技能的價值取向
在現行教學內容中,網絡學習、畫圖、PPT、Word等,無不以認識軟件功能、熟悉應用技術為教學目標取向。雖然工具軟件應用技術對學生了解技術手段特征及其給工作與生活帶來的便利具有直接意義,但學生獲得這些常規性通識技術的途徑絕非僅局限于課堂。一方面,由于在其他學科課堂上,這些技術被教師們廣泛應用,使學生因不再好奇而失去了學習的內驅力。另一方面,上述內容即使課上不講,學生也會在數字化大背景下,通過多種渠道自然習得,使信息技術學科因缺少特色而失去不可替代性。
2.熟能生巧的學習特征
現行教學內容的學習要求中,“把握”基本上是指“認知”和“熟練”,很少與“理解”相關聯,“信息素養”常常被解讀為“了解功能”和“熟練使用”。因而教學活動的“思維能力培養”成分較弱。當意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喚醒創新意識的編程教學退出課堂之后,信息技術課程本應具有的創新教育特征隨之消失了。
3.有悖于童趣的學習特征
信息技術對小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的原因基本與“新奇”“游戲”相關,恢復課程活力的關鍵是探索出“寓教于樂”“寓教于玩”的途徑,使課堂教學借助兒童極強的好奇心吸引學生,將豐富的想象能力引導為創造力,并在創造體驗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將不僅使課堂成為兒童的課堂,而且將培養目標指向適合未來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慎思:網絡游戲與信息技術教學能結合嗎
網絡游戲具有的沉浸性特征使它抓住了人們的興趣點,特別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而且給人以超乎現實的想象和創造空間,使人在虛擬的環境中獲得接近真實的成功體驗。課堂的乏味往往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漠視學習是體驗過程中產生的“自悟”這一本質特征,游戲與教學的合理結合或許會使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柳暗花明。
1. Scratch語言具有兒童適應性
Scratch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開發的一種電腦編程語言,人們可從麻省理工學院網站免費下載。它可以幫助年輕人發展學習技能、培養創造性思維以及實現集體合作學習。Scratch編程語言是一種積木系統,積木可以通過多種指令結合,共有100多塊“積木”可以使用。另外,還有一個視覺圖像庫,使用者可以借助圖像編寫程序,完成卡通動畫故事創作。
諸如算術、條件、邏輯等數據運算,順序、分支、循環等程序結構,常量、變量、鏈表、串等數據存儲,控制、交互、消息、事件等響應機制,多媒體資源、文件處理、參數以及面向對象等現代程序設計思想中最核心的知識,均可通過直觀、趣味的游戲故事創造被學生快樂習得。
2. 游戲編程聯通的課堂與生活
游戲是真實生活的虛擬再現,游戲編程就是要借助Scratch編程語言,將學生既有經驗中的故事分解為角色、場景、事件,最終將角色和場景的特征、相互關系及其變化連續地呈現出來。在游戲編程過程中,作為游戲脈絡的故事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故事的拆分基于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游戲編程的目標是將故事再現出來,具體呈現的方式反映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課堂與生活的聯通生發了課堂教學的活力。
以“猜拳游戲”為例。猜拳是孩子們都玩過的游戲,熟知它的規則:游戲共有剪刀、石頭、布三個手勢。二人同時用手做出相應形狀而出,輸贏判斷規則為:剪刀贏布,布贏石頭,石頭贏剪刀。那么如何將這種傳統游戲用編程的方式呈現出來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游戲規則,提煉相關信息,諸如“二人”代表程序中要有兩個角色,“輸贏判斷”會用到條件分支結構等,將這些信息進行歸納整理,梳理程序結構流程,進而進行游戲的編寫。在整個過程中,通過游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引領學生合理規劃程序編寫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從一定意義上說,游戲編程與信息技術教學不僅可以實現整合,而且這種整合昭示著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教學改革的趨勢和方向。
明辨:游戲編程引入課堂后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具有獨特風格的教學樣式,是就教學過程的結構、階段、程序而言,通過長期而多樣化的教學實踐形成的相對穩定且具有特色的教學樣式。作為結構框架,教學模式突出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在既往的教學模式探索中,人們大多局限于教材特定的教學內容,或是改變呈現順序,或是變革呈現方式。鑒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技能訓練指向和教學模塊的并列性特征,使我們的多種改革嘗試均收效甚微。為尋求突破,我們不得不引入新的教學內容,進而在改變教材既有內容的學習樣式上做深入的思考,引入Scratch編寫游戲程序就是這樣的一種實踐探索。
引入游戲編程后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是以運用Scratch編寫游戲為活動主線,將計算機基礎知識、文字處理、上網知識、電腦繪畫、PPT制作等原有教學內容貫穿起來,以完成一個游戲程序創編為教學活動周期,以引領學生將好奇心、聯想、想象遷移為對信息技術學習的渴望和喜愛為切入點,以卡通動畫游戲創編為載體,以編程語言、網絡工具、常用技術工具知識學習的相互融合為特征,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活動樣式。
在這一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游戲編程是教學活動脈絡,在創編游戲原型的故事創編環節,重點學習文字處理技能;在游戲設計制作環節,重點學習上網知識、電腦制圖與繪畫技能;在游戲環節,重點學習PPT制作與應用技能。
篤行:游戲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三方面動因的集成,是教學思維對其三方面動因進行思維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付諸于教學過程的實施方案,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
游戲編程教學的實施策略包括:
(1)游戲編程教學的引導策略。引導重點體現在設計游戲原型――故事的創編環節,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與語文教學結合,學習故事的文字表述,同時練習文字處理技能。
(2)游戲編程教學的過程性扶助策略。扶助重點體現在游戲創作過程中,按任務需要與數學、美術、音樂等學科教學結合,在依托網絡檢索資源、判斷資源價值、提取并運用資源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3)學生自主、競爭、成功體驗的引導策略。在游戲創編完成后,引導學生以PPT為載體向同學自己的作品。在活動召集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與競爭意識,在推介自己產品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4)游戲編程教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完成不同階段的相應任務是達成教學目標的載體而非目標本身,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基于邏輯思維能力的信息素養。教學既是具體任務的完成過程,更是思維鍛煉的過程。
“磁鐵能吸引什么物體”是五年級科學課學習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將熟悉的知識用程序編寫出來,是一件既有趣又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在編寫程序過程中,學生需要上網搜集素材、對素材進行處理,這其中涉及了信息檢索和圖片處理等知識,網絡工具軟件的使用和編程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另外,編寫程序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已有的科學知識,很好地實現了Scratch編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學生能夠體會到學有所用,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迷宮游戲”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小游戲,掌握一些基本的腳本命令就能編寫出來。但怎樣把一個簡單的迷宮游戲變得更加有趣、與眾不同呢?在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留意身邊的事物、玩過的游戲,遇到好玩的游戲時,思考它是怎樣設計的,怎樣把它應用到自己編寫的游戲中。當學生有好的想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與同學積極地交流,相互學習。在編寫這個迷宮游戲時,有的學生想到通過點擊選擇游戲地圖這一環節,還有的學生想到設置“怪獸”阻礙小球前進,設置“禮物”幫助小球前進,學生們經過思維的碰撞,合力創作出了一個富有創造性的迷宮游戲。
關鍵詞: ICT 大學英語教師 信息素養
一、ICT及信息素養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術三個英文單詞的詞頭組合,指一系列用于信息創建、信息傳播、信息儲存和信息管理的工具和資源。這一術語越來越多地代替了IT,反映了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的集成。Egbert鼓勵把技術的范圍擴大到包括“任何形式的電子、芯片驅動的技術和軟件”[1],這樣ICT就包括PDA、手機、筆記本、數碼相機和相應的軟件等。他認為這些技術通過各種方式(視頻、口語、音頻、語境和圖像等)提供語言文化和其它顯性及隱性的語言文化。
美國信息產業協會(ILA)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信息素養”這個名詞。1979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將信息素養解釋為:人們知道在解決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美國信息專家Paterieiareivik認為:信息素養養是一種了解信息系統并能鑒別信息的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數據庫、電子表格軟件、文字處理等技能。目前國內外有關信息素養這一概念尚無統一的、標準的定義。較為成熟科學的釋義為:在各種信息交叉滲透、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中,人們所應具備的信息處理所需的實際技能和對信息進行篩選、鑒別和使用的能力[2]。筆者認為,在信息與通信技術環境下,信息素養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讀取能力、信息評估能力、信息組織能力和信息再使用能力。
二、培養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重要性
當前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網絡及多媒體電腦愈加普及,利用高科技來創設適宜條件以優化外語教學環境并提高外語教學效率已蔚然成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8年新近頒布了《教師信息與計算機技術能力標準》對教師的技術素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種基于技術的外語教學環境自然對語言教師的技術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21世紀的語言教師除了必要的語言能力素養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素養。這種技術素養不僅包括必要的運用技術的能力以便得心應手地利用豐富的網絡語料資源及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而且應該反映出語言教師對于技術的特殊態度及價值取向。也就是說,在這種ICT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才能滿足新教學模式的需要。教師的信息素養是關鍵的核心,是課程與技術整合的關鍵,是為時下的改革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的關鍵,“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學科長遠發展的關鍵”[3]。
三、培養大學英語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
(一)順應新環境,更新觀念,增強教師的信息意識。
提高大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首先要使廣大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提高自身信息素質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責任感,自覺主動地加強學習與實踐,不斷提高自己認識、掌握并創新地將信息技術運用于語言教學的能力。
(二)積極進行師資培訓,幫助教師提高信息能力。
人才缺乏制約了網絡英語教學的普及和多層次、形式、多規格的發展。目前開發網絡英語教學的人大致是兩類:一是技術專家,一是語言專家。一個真正網絡英語教學專家應當是網絡技術專家和語言專家,而且首先應當是語言專家[4]。所以,筆者認為,大學英語網絡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英語人才的技術問題,而不是計算機人才的英語問題。因此要通過有效的培訓提高英語教師的信息能力。學校要通過有效的師資培訓方案的實施,幫助現有的高校英語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使他們成為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的主力軍。由于教師本身要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可能有太多的專門時間來培訓信息素質,因此在對教師進行信息素質的培養時應堅持以在崗學習、業余學習為主。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組織專門的在職培訓,組織骨干教師到有條件的高等學校進行短期培訓,借助學校的計算機中心組織教師進行校內的信息素養培訓活動,包括學校利用寒暑假或雙休日組織的信息技術培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觀摩或教學研究等。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閱讀等途徑進行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學習,自我提高信息素養。
(三)建立相應的評價和管理模式。
學校可以建立相應的網絡教學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對在教學中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給予獎勵。同時,把信息能力作為教師考核的一個內容,或者舉行課程信息化技術比賽、課件制作比賽、采用優秀課堂評獎等形式,增加教師的參與意識,從而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
(四)加強網絡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提高教師的技術和課程整合能力。
教師要積極地探索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管理模式、教學評估體系、學習模式與評價等。應當看到,技術本身并不是解決一切外語教學問題的萬能藥。信息技術只能成為解決問題的部分答案,它無法替代教學藝術,要使它們發揮最大潛力,關鍵還在于教師是否能夠根據教育原則作出正確的決策。教師要遵從語言學習理論和教育學原則,恰如其分地運用技術,方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Egbert,J.L.Conducting Research on CALL.In J.Egbert and G.M.Petrie (Eds.) Call Research Perspectives[M].Mahwah,NJ:Lawrence Earlbaum,2005.
[2]謝徐萍.E時代英語教師信息素養探論[J].外語界,2005.
關鍵詞:CDIO模式;工程教育;案例式教學;創新思維教學
作者簡介:朱曉明(198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王司(196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工程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黑龍江 哈爾濱 150050)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廳教學改革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4-0150-02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類型也在不斷提高,更加注重大學生所具有的實踐和創新素養,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得到了各高校更多的重視和改革研究。所謂實踐教學是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的一種教學形式,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1]傳統的實踐教學一般是指教學環節中的實驗、課程設計、實習、畢業設計等,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相結合,但是多偏重于所學知識的驗證,而脫離了真實的工程背景。因此這種傳統實踐培養模式可以加深對抽象概念和理論知識點的理解,但是對學生的工程和創新意識所起到的作用甚微,學生還是無法了解到所學知識與真實工程之間的聯系,仍會認為所學無用。
針對高等教育的現狀,黑龍江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保┝η蟛粩喔母锖蛣撔?,成為首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模式的試點高校,推行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建設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為目標。CDIO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行(operate),它體現了現代工程師所應具備的服務于現代工業產品從構思、設計、實現到運行的全過程所必須擁有的基本能力。[2]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此全過程為載體,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體制,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打造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一、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專業理論知識是一切工程實際應用的源頭,但是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多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理論公式會有畏懼感,容易失去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環節中,針對每門專業課程開設實驗、課程設計和實習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形象,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實踐教學必不可少。
目前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根據專業課程的類別,在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子系統設計、通信系統設計、測控與監控系統設計等方向都開設了配套的實踐環節。為了充分發揮這些實踐教學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對理論學時進行了壓縮,在每學期的課程理論教學后,分配了更多的學時給予專業教育實踐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但是這種實踐教學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每個實驗或實習都僅是針對一門或兩門課程而設計的,例如對于單片機課程開設了單片機應用實習,對于通信原理和移動通信課程開設了通信系統仿真實習,對于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開設了天線仿真與設計實習,對于數字信號處理課程開設了DSP應用實習等等,這種實踐設計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該門課程或該方面涉及到的專業知識的理解,但是對于一個完整的工程實踐需要的是多方面課程的綜合體現,所以此實踐教學方式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由于信息科學技術屬于IT產業,發展極其迅速,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因此需要對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要對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及時更新,才能達到課程教學內容新穎,與實際聯系緊密的特點,充分體現CDIO工程教育模式對人才的培養。
二、CDIO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1.案例式綜合教學
在CDIO工程教育背景下,為體現出工程應用性的特點,擬采用案例式綜合教育方式作為實踐教學的新嘗試,即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后,將多門專業課程知識融合,以工程案例的形式作為實踐題目。學生們以團隊的方式從案例整體構思開始,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初步確定工程系統框架,在此環節中學生們需要結合多門課程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才能確定整體流程。以學期或是學年為研究時限,根據興趣選擇案例題目,在整個設計和實施環節中學生們可以帶著問題來選擇與學習專業相關課程,從而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鍛煉團隊間的分配和協作能力。該案例式教學方式的實現也需要學校能在制度上給予大力配合,如實踐地點實驗室的開放使用,學生可以更寬范圍的自主選課,同時實踐過程轉化為專業課程學分的有效性等。
以射頻識別系統(RFID)的設計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分析:在構思階段要自學射頻識別系統的基本原理和整體架構,它是由電子標簽、讀寫設備和應用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在設計階段,為了進一步具體實現射頻識別系統的各功能模塊,必須要設計系統的控制器、編碼器、調制器、本地振蕩器、發射器、接收器、存儲器、天線等,因此一個完整的系統實際包含了很多個微單元。在實施階段,根據所設計電路圖,利用電子元器件搭建實物射頻識別系統,焊接、測試、調試電路,實現系統功能指標。在運行階段可以將實現的射頻識別系統應用于指定的工程案例環境中,設計上位機應用系統軟件,例如射頻門禁卡、小區物業管理、學生上課簽到、圖書館借閱圖書等系統中。此工程案例涵蓋的專業課程內容包括“高頻電子線路”、“單片機原理應用”、“數字信號處理”、“微波技術與天線”、“信息論與編碼”、“通信原理”、“監控系統軟件設計”等。
這樣的案例式綜合教學方式既貼近工程設計實例,又能涵蓋多門專業課程的相關知識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在專業學習中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解決學習過程中學生不知專業知識用在何處的彷徨和迷茫。理論與工程案例的結合充分體現了工程教育的實踐教學模式。
2.創新思維教學
所謂創新能力是指人們產生新認識、新思想,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概念、新方法,建立新理論和發明新技術、新產品的創建性、發展性和開拓性能力。[3]對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創新能力培養,即是把創新教育貫穿于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改革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多以講授為主,以考試結果作為衡量標準,采取的多是被動式教學。而創新思維的培養基礎是學生要具有獨立的、主動的學習和思考能力,在此基礎上才能具有創造能力。在教學中不能以固定模式對全部學生做整體的培養,要根據學生們的不同興趣,鼓勵多元化的學習和發展方向,例如:對實物制作感興趣,可以注重培養其硬件電路的動手能力;對語言編程感興趣,可以注重培養其系統的軟件編程能力;對理論研究感興趣,可以注重培養其系統算法方面的設計能力等等。
同時我校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各類電子信息專業相關的學科競賽、科技競賽,通過參與過程可轉化為綜合素質學分的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營造了濃厚的校園創新氛圍。自實施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以來,在專業導師或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們以團隊的形式,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創新訓練項目或創業訓練項目,充分激發了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過程中通過獨立設計、或申請專利等項目,培養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廣泛開展大學生學科競賽,近些年電子信息專業學生積極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其中包括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TRIZ”杯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等,通過競賽學生們不斷的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該過程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課堂外的專業知識,鍛煉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能力,還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創新的能力。
三、結束語
CDIO工程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具有綜合運用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系統和過程的能力。基于CDIO理念,對于電子信息類專業而言,需要教師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教學與指導學生,大力開展學生的工程實踐活動和創新活動,同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教師要緊隨該專業的發展方向對實踐教學進行持續改革,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永生,劉拓,章梓茂.建設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06,(22):48-50.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高敏C反應蛋白;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 ;心功能
Correlation of hs-CRP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ount with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
ZENG Yuan-jie.ShanTou ChaoYan Da-feng Hospital,Shantou 51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High sensitive-CRP ,(hs-CRP) levels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ount with Cardiac function.Methods The serum levels of hs-CRP and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ount were detected in 32 healthy adults and 106 patients with AMI.The datas of remodeling and cardiac function (LVEF) were measured by echocardiography in all persons.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AMI patients had high serum levels of hs-CRP(P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s-CRP;Cardiac function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lion ,AMI)是一種高危疾病,近年來不但發病率增加,癥狀亦趨于不典型,死亡率高,為了降低死亡率,臨床上使用很多方法來尋找預測其預后敏感指標。hs-CRP和淋巴細胞計數就是其中兩個指標,且易于基層推廣,故有極高應用價值。高敏C 反應蛋白(hs-CRP) 是機體非特異性炎性反應的敏感標志物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與冠心病存在一定關系,同時,AMI在早期白細胞應激性升高與淋巴細胞計數降低十分常見,本文通過hs-CRP與淋巴細胞計數兩個指標在急性心肌梗死(AMI) 發作期間改變與心功能的相互關系,以探討與AMI預后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4月至2010年2月確診AMI 的住院患者106例(A組)作為研究對象,心功能按LVEF測定分為四亞組:I亞組(LVEF50-70%) 41例;Ⅱ亞組(LVEF40-50%)46例;Ⅲ亞組(LVEF30-40%)11例;Ⅳ亞組(LVEF
表1
A組與B組基礎資料對比
男女 年齡 高血壓糖尿病 吸煙 外周血管疾病
A 組(106)5749 58.7±3.5 7363 445
B 組(32) 1715 57.3±5.8 9 76 0
1.2 方法 所有入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嚴格按指南診斷標準并由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審查確定,入選所有人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同時讓患者在晨起空腹靜息狀態下,抽取外周靜脈血,立即分離血清,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CRP和查血常規,連續3 d,取其平均值。采用美國GE.VIVID-7型超聲心動儀,探頭頻率為1.7~3.5 MHz,由同一操
作者單位:515100汕頭市潮陽區大峰醫院
作者操作測量左室射血分數(LVEF)。
1.3 統計學處理 統計資料使用SPSS10.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AMI I亞組、Ⅱ亞組、Ⅲ亞組和Ⅳ亞組中血清CRP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組,并隨心功能(LVEF)的降低而升高,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
表2
各組資料CRP、外周淋巴細胞計數
組別n HsCRP(ng/L) 外周血淋巴細胞百分率
對照組322.7±1.631.8±5.8
I亞組 4117.5±2.3 26.7±4.9
Ⅱ亞組46 35±6.6 24.5±4.8
Ⅲ亞組 11 47.3±7.8 19.3±5.6
Ⅳ亞組8 59.7±7.9 16.7±3.4
注: #兩組兩兩分別相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 討論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發病率隨著經濟發展明顯增高,成為一種常見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健康,而急性心肌梗作為冠心病的嚴重類型,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且癥狀越發不典型,故能早期治療能減少其死亡率及病殘率。近年來,大量臨床病理及流行病學研究提示感染與CHD發生與發展有關,而作為機體反映急慢性炎癥指標蛋白之一-C反應蛋白(CRP)已為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重視,CRP已被認為是CHD發生的獨立危險因子之一,也被認為可作為CHD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發生及死亡的預測指標[1]。
CRP 是一種典型的急性時相蛋白,在多種炎癥、組織損傷、惡性腫瘤等疾病中都可升高。近年來研究顯示,CRP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發展中有若干作用。①調節巨噬細胞攝入LDL-C使泡沫細胞形成增加[4];②刺激巨噬細胞產生血栓前組織因子[5]; ③激活斑塊中補體系統使C5 b - 9 及攻擊復合物增加導致斑塊不穩定,易破裂[6]; ④誘導多種血管細胞粘連分子表達[7];致敏內皮細胞,致CD4 T 細胞增加造成內皮細胞損傷[8]。由此可見,CRP 實際上是與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和進展有關的促炎因子,也就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子。所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時CRP能一定程度反映心肌的損傷情況,與心功能降低對應。
急性心肌梗死伴隨的白細胞升高和淋巴細胞降低與AMI時應急狀態下血液兒茶酚胺與糖皮質激素等增高的共同作用有關。Kyne-L等報道[9] ,AMI 住院患者的嗜中性粒細胞升高和淋巴細胞降低提示早期心衰進展。這種相關性聯系可以幫助人們鑒別心肌梗死的高危病例,從而較早的進行干預治療來預防心衰的發生和進展。淋巴細胞降低程度越大,說明其應激越重,心肌的損傷也越厲害,心功能越差。
評價AMI 患者心功能的指標有很多,客觀的指標如左室射血分數(LVEF) 是發現左室收縮功能不全(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LVSD) 的良好指標,在排除返流情況下能基本反映心功能,故用來作為本課題的心功能指標。
本課題顯示,AMI患者血清CRP水平隨心功能(LVEF)的降低增加而升高,與心功能(LVEF)呈負相關,血清外周淋巴細胞計數水平明顯低于于正常人組,并隨心功能(LVEF)的降低而降低,與心功能(LVEF)呈正相關。以上兩個指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功能的情況,是比較好的可靠指標,在臨床上有比較好的實用性。
參 考 文 獻
[1] 劉寶霞,.冠心病患者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中華臨床新醫學,2004,4(8):707.
[2]Tillett WS,Fraecis T. Serological reactions in pneumonia with a nonprotein somatic of t he pneumococcus. J EXP Med,1930,52(4):561-571.
[3] 沈立松.急性時相蛋白C-反應蛋白的臨床意義. 臨床兒科雜志,2003,21 (4) :253 - 256.
[4] Zwaka TP,Hombach V, Torzewski J.C - reactive Protein medi-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uptake by macrophages :implications for at herosclersis. Circulation,2001,103:1194-1197.
[5] Nakagomi A, Freedman SB, Geczy CL. Interferon-gamma and lipopolysaccharide potentiate monocyte tissue factor induction by C-reactive protein : relationship wit h age, sex,and hormone replacement t reatment . Circulation,2000,101:1784-1791.
[6] Yasojima K,Schwab C,Mcgeer EG,et al . Generation of C - reactive Protein and complment component s in at herosclerotic plaques. Am J Pat hol,2001,158:1039-1049.
[7] Tomai F ,Crea F , GasPardone A ,et al . Unstable angina and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s predict enhanced vasoreavtivity of t he culprit lesion.Circulation ,2001,104:1471-1476.
[8] Nakajima T , Schulte S ,Warrington KJ ,et al . T - cell mediated ly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Circulation ,2002 ,105 :570-575.
[9] Kyne - L ,Hausdoff - JM, Knight - Z,et al . Neutrphilia and congestive heart fifilur after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ee comments] Am Hearl J,2000,9(1):94-100.
[10] 王曉華.血液淋巴細胞計數與心衰患者預后.浙江實用醫學,1999,4(3):16-17.
關鍵詞: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高級研修班;學習心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17013502
我參加了2012年12月1日至2012年12月3日的為期三天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高級研修班在北京的培訓及考察,感覺受益匪淺,無論是清華大學楊永林教授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立非教授做的講座,還是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張紅老師對自己學校實施的分層教學經驗的分享及對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參觀和考察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人耳目一新,對我今后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都起到了很好的啟發和指導作用。下面是我在培訓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1關注教師發展的六項全能,順應學習主體的六大變化
清華大學教授楊永林指出:以往的教師培養注重品德與學識的修養,強調“教書育人”的二元評價標準。而目前國內高校的教師發展,在評價內容上要求“六項全能”:即懂學生,搞教學,做科研,發文章,組團隊和拿項目。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似乎還僅限于教書育人這老二元標準,在其他四個方面都還很欠缺?;蛘哒f自己的教學理念還沒有跟上新時代的發展。原來以為只要上好自己的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水平,這樣就是一個好老師。聽了楊教授的講座后我明白了在新時期下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學,還要教研。做科研和拿項目也是教師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順應學習主體的六大變化:即高校學生的“直接化,碎片化,微博化,游戲化,實用化和臨近化”的認知特點,不斷發現并研究科研課題和項目,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2外語教學研究現狀分析及方法應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王立非教授做的此次講座給我留下的印象深刻,讓我收獲頗豐。他用大量的研究數據給我們具體的分析了國內外外語教學研究的現狀。先從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進行分析了我國外語研究的熱點和趨勢。二語習得,語料庫的交叉研究,教學法,語用學,漢外對比研究等每年都被立上,與計算機,網絡等聯系上也特別容易立項。我們在設計立項時要考慮到交叉性,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差,以及學生的需求導向和國家經濟發展導向等。還有要注意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必須與他們的專業掛鉤。這樣的英語教學才有生命力,才有實效性。經過分析比較得出以下領域我們需要加強立項:基礎階段外語教學;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商務英語教育,翻譯專業,及跨文化交際學等。而國際外語教學研究有20個熱點主要集中在五個領域分別是:學習者內部因素,學習者外部因素,課堂教學,學習內容,和中介詞。他給我們今后的外語教學研究指明了方向,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其次王教授還給我們介紹了很多研究工具,在外語教學研究工作中非常的實用。比如說詞匯研究工具RANGE,語音語調研究工具PRAAT,聽力閱讀研究工具DMDX,翻譯研究工具:PARACONC,多模態研究工具ELAN,多變量研究工具AMOSS等。這些工具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更別談使用了,而王教授的這番介紹真是給我們青年教師的外語研究幫了很大的忙。
3英語分層教學實踐學習
聽了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張紅老師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實踐,覺得很慚愧。我們學校也搞了分層教學,但最后好像是不了了之,沒有堅持下來,也沒有實質性的收獲。而張老師學校的分層教學就做得非常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張老師也慷慨大方地把他們學校分層教學實施的方法措施和教學成果一一和我們分享:
成立英語俱樂部,具體的活動包括:年度英語風采大賽;周二周四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做AB級和四級的試題庫;movie night,播放原版英文電影,而且免費供大家觀看;涉外接待活動,外籍人員到校參觀由學生做英文介紹等,還有英語角和外教講座。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極大地增加了學生課外與英語的接觸機會。提高了英語學習興趣。而英語教師每學期至少參加2次行業培訓,參加學生實訓。這樣學校的專業離不開英語翻譯,自己學校的英語老師就可以做翻譯,這樣老師科研立項的中獎率就提高了。同時學校也給予參加實踐課的老師安排工作量,提高老師的積極性,但需要老師交一份圖文資料。
分層以系為單位進行,集中排課。這一舉措征得了學校各系部的支持。學生一入學就進行分班考試,設定基準分數,分提高班和基礎班。提高班的老師一律用全英文授課,第一學期就要求考B級,第二學期要求考A級,而基礎班教學進度方面要慢一些,對英語教學內容刪減,重點講單詞語法,組織較多的活動。并且授課內容也簡單些。這樣兩方面都能吃飽,學生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對學生的評價平時分占到40%。他們還自己開發了A,B級的測試模擬軟件,擁有自測題庫,很多輔導資料是學校教師自己編寫的。這樣的話對于教師做科研也很有利。感覺他們學校的分層起到了真正的作用,英語也受到了全校師生的重視,得到了教務處和各系部的支持,才得以正常的把這一課改堅持下來而且做得很好。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4以職場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公共英語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管理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一行讓我為之震撼,同樣是職業院校,但是在英語教學資源方面的差距很大。他們有一流的多媒體語音室,有3D旅游英語模擬實驗室,還有許多先進的教學軟件以及得天獨厚的北京的外教資源。這些都是我們比不上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理念:那就是用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去做,讓學生切實感到職場需要English。多讓學生完成一些需要用到英語的任務,可以培養他們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還可以把優秀的學生作品留下來,這都是很好的第一手資料。我感覺我們需要信任我們的學生可以把任務完成得很好,只要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指導,他們就可以做到很好。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僅讓他們學習到了英語,也鍛煉了膽量和社會實踐能力,從而能更好地激發積極性和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綜上所述,此次高職高專公共英語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內容十分豐富多彩,對我今后的教學和科研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非常感謝學院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以后我將再接再厲,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去,為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薛曉紅.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4).
[2]崔成義.高職高專講授《概論》課重點難點的思考[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