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開心暑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天是正式放暑假的第一天,因這次考試我有進步,爸爸媽媽答應帶我出去買漫畫書和吃大餐。
我們先來到了時代廣場四樓廣州購書中心,一進書店我就跑著來到了卡通漫畫專柜,找我最喜歡看的《賽爾號漫畫》。爸爸去了煮菜書籍專柜,他很喜歡煮菜,而且煮的菜很好吃喲!媽媽拿著本書就陪我看《賽爾號漫畫》,媽媽看我很喜歡的樣子就把這本《賽爾號漫畫》獎勵給了我。哈哈!真高興!
我們離開了書店就來到了必勝客PIZZA店,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爸爸和媽媽點了我最喜歡吃的PIZZA、鳳尾蝦、蛋糕、和飲料,他們自己也點了一些,食物上來之后我就狼吞虎咽的吃起來了,爸爸和媽媽看著我吃食物的樣子,開心地笑了,我自己也開心的笑了。放暑假真好!
一小二年級:張文軍
暑假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8月15日傍晚,去放箏。
那一天,有一個小臺風。所以非常大風。到了傍晚,我做了一大半作業。媽媽為了獎勵我。她就對我說:“兒子,我們去文化廣場放風箏吧!”我大聲地說:“好呀!”我們拿著風箏開車去了文化廣場。我到了,就立刻把風箏放在文化廣場的中央。一陣風吹來,那只風箏就自己動了。又一陣風吹來風箏就飛了起來,好似蝴蝶在翩翩起舞。我抓住風箏線,我一邊抓住一邊大叫媽媽。媽媽聽見了,就走過來。我跟她說:“媽媽,你幫抓住風箏線,我來扯一扯線。”風箏就飛高了一點。我們就找了長板凳,坐了下來。過了一會,風箏要“墜機”了,媽媽就想盡辦法把風箏救上去。救上去以后,我們休息了一下。誰知媽媽太放松,就松了一下手。風箏馬上就飛走了。我就用盡全力,拼命地把風箏給“抓”回來。我回來時,感覺風箏在拉著我飛。我把線交給了媽媽。過了一會兒,媽媽又松手了,我又去把風箏給追回來了。我跑了兩次,沒力了。我心里想:媽媽是不是在耍我呢?我坐在那里,看著風箏飛得高高的,風箏像是飛到公園樹上,飛到了云層上去。風一轉方向,我們又要駕馭它了,不然會“墜機”了。他在空中向我們招手,像我們揮手。我能像風箏一樣飛得高望得遠,該多好啊!
這一件放風箏的事,不僅讓人開心,還讓人難忘。
五年級:收到vfdg
可以對自己的農作物工作,也
同樣可以
對
好友
的作物
工作
還可以
得經驗值
哦”這句
)。像這類作文最關鍵的是要通過游戲中的一兩個重點場景,采用意境式的傳神描寫,并融入游戲中的對象活動和自己的心理活動描寫,同時采用懸念設置等手法,把游戲情景生動再現出來。
點評人:泉州曉婷
昨天
(,)
我的
一個好朋友邀請我
玩
(到)
QQ空間的
(“)
開心農場
(”里玩)
,那是
(款)
以
(“經營”)
農場
為經營
的游戲,因為我的祖輩就是農民
。
(,)
所以我一下子
就很
喜歡
(上了)
這
個
(款)
游戲。
當我進入
游戲的那一刻,頓
(“農場”)
時,
(首先)
映入我眼簾的
(便)
是一塊大大的田地,遠處有山有稻田,
我被
這迷人的景色
給
(
一派田園風光
立即)
迷住了
(我)
。
(,還真的)
沒想到我這么輕松就成為一名農場
的
經營者,
很快地
從購買種子到耕種
,
(、)
開始不起眼的小草一樣的東西,一會兒給它
(從)
澆水
、一會兒給它
(到)
施肥、噴農藥
、
(,我有條不紊地“勞作”著,)
很快
(我)
就收獲
(到了)
果實
(,并)
再
到市場
(銷售)
賣掉
賺
(取了)
金幣
的整個過程
,
而且其中還可以做任務。就這樣讓
(在整場游戲中,)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了勞動)
收獲
(所)
帶來的樂趣。
(整個游戲過程描寫比較具體,但要注意語句的簡練。其次,“一塊大大的田地,遠處有山有稻田”并不能反映出“迷人的景色”,因此改成“
一派田園風光
”才貼切。)
除了開開心心當農場主
(外)
,還可以去“偷”好友的果實哦
,
(。)
我也體驗當“小偷”的感覺,
當(然,當“小偷”)
我到好友的農場摘果實,我去摘時,
只能悄悄的,
畢竟不光彩哦,
特別是
到
好友“草莓”的農場,她家的狗可厲害呀,誰敢明目張膽的去
搶嘛
(偷啊)
!我還發現更有趣的事,
(那就是)
我
可以對自己的農作物工作,
也
同樣可以
對
(通過幫助)
好友
的作物
工作
還可以
(來獲)
得經驗值
哦
,
(比如)
我幫他們除草
,
(、)
殺蟲時就可以成為一名樂善好施的“大好人”。
(為獲得更多的經驗值,)
我
又
(還故意往)
向
好友們
(的)
農場里放雜草和蟲子,
(然后,再“熱心”地)
想
為他們除草殺蟲
來獲取經驗值
,
(但)
沒想到我
(卻)
無法毀滅
(“罪”)
證
據
,
我靈機一動,
(于是)
我
(靈機一動,便)
就
和
我
同學小林子合伙“作案”,一個放點草,一個裝好人去除草,
玩
(過)
了一會兒,
還不解“皮”,
我又去放蟲,小林子就去殺蟲……
然后
(最后,)
我們
就
(都)
成為名副其實的
(、)
專搞破壞的“大惡人”。
(對游戲情景平鋪直敘和缺少游戲時的心理活動描寫,影響了生動性。)
——回憶暑假
人生的夢想與現實有很多,在你的愿望實現時,將會有說不出的高興。當然,我會選擇記下來!
——題記
暑假,有太多事值得我去回憶,感悟快樂。
在深圳這個繁華的城市,有一片大海,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綠綠的水再加上即將沉沒的紅日,也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能體會這般美好。大家知道這是那嗎?“小梅沙”海域。
聽說,那里有一片廣闊的沙灘,如果幸運,還能揀到貝殼和海星。
終于到了海邊,揭開了海洋神秘的面紗,這里與我夢中的海洋一樣美。但我不太幸運,在這么美的地方卻沒有貝殼。
我按捺不住我激動的心情,拿著游泳圈就跳下了海,這水可不亞于溫泉的水,曬得恰到好處。但我是“旱鴨子”,有泳圈也不行,嗆了幾口海水。咳咳……哇~~!真咸啊!這咸味真不是蓋的,賽過咸貨了。
上來后,我老遠就看見了那個海星,它安然的躺在沙灘上,好像在享受日光浴。我拿起了它,猶如獲得了稀世珍寶一般。
關鍵詞:高新區;指標體系;評價;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1.014
自195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硅谷”以來,世界各國都蓬勃發展自己的高新區。1986年3月,中國決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863計劃”由此拉開了序幕[1-2],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在1991年正式確立,經過二十余年的不斷發展,其生產總值由原先1529億到2010年的97180.9億元,增長63.5倍;園區個數由最初的27個擴到83個,增長了3倍;上繳稅費由69億增長到4968.2億,提高了72倍;出口創匯由29.3億增長到2476.3億,增長了84.5倍。高新區在經歷要素積累、二次創業后,已經成為中國高新技術的搖籃和區域經濟的增長極。隨著高新區經濟總量和影響力的增大,對高新區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如何合理評價中國國家級高新區發展現狀,成為當前高新區研究的重點。
1 研究現狀
高新區的評價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發展階段,評價都有所不同。早期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如愛佛雷特·M·羅杰斯和朱迪恩·拉森用定性的方法評價了美國硅谷發展[3]。后來逐漸轉向定量方面研究,A·Markusen等是較早采用定量的方法來對高新區進行評價的,他從經濟發展(重要指標)、大學以及科研院所的技術發展(一般指標)、收益分配(不重要指標)三個方面來研究,再把這三個方面細分成14個小指標進行比較[4]。1998年,美國硅谷網絡公司提出硅谷發展規劃,設計了一個比較全面衡量硅谷發展的指標—《硅谷指數》,試圖從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來研究硅谷[5]。歐盟在1992年、1993年、1997年以及1998年,對其13個成員國的幾萬家企業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調查,建立了創新調查數據庫(CIS)系統。1998年,以意大利學者Rinaldo為代表,利用CIS系統中的信息,制定了歐盟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主要從企業戰略、企業績效、系統績效、產業結構方面考慮[6];Teck-Yong Eng通過對英國劍橋高新技術園的知識擴散對周圍影響作為評價因素,來研究劍橋園對英國經濟的影響[7];Shiu-Wan Hung等把臺灣的367個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從企業的贏利、績效方面進行評價,試圖分析大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情況[8]。
國內也有大批學者從事高新區評價研究。李夢玲從高新區的功能定位出發,創建了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工作指標體系,然后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層指標的權重系數[9]。陳益升等從高新區整個系統來考慮,把高新區評價指標建立在經濟、環境、科技基礎之上,然后進一步從9個方面分析[10],該指標基本反映了國家高新區當時發展評價的主流思想和特征。張偉等從空間規模、經濟實力、人才實力、開發效益等方面進行考量,對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在1989-1994年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評價[11]。曹俊文從技術創新角度入手,對武漢、南昌、合肥、長沙四個城市高新區的發展水平進行了比較[12]。汪婷等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以制度效率和規模效率為基礎,對53個國家級高新區進行了評價研究[13]。邵學清比較系統地闡述了近年來我國對高新區評價的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在高新區新的歷史使命下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14]。陳家祥從創新能力和績效方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當時全國53個高新區進行評價研究,發現一些高新區出現了功能異化現象[15]。謝守紅等從經濟實力、經營績效、科技創新能力、對外開放能力以及生態效率等5 個方面選取29項指標對長江三角洲高新區可持續發展進行了評價[16]。田新豹從高新區的經濟實力,經濟效益和發展速度三個方面來考察高新區的發展水平,對54個國家級高新區進行分析[17]。本文擬從高新區發展水平方面來研究高新區發展現狀,以2008年國家科委的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為藍本,來建立本研究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樣從多維度、多層次進行評價,才能比較客觀、合理、全面地把握高新區的發展現狀。
2 研究方法
2.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數據來源于2011年《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年鑒》公布的2010年56個國家級高新區的數據,部分數據經過計算得到。由于原始數據綱量不同,必須先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計算公式是:
xi= (1)
其中xij為某一組中某個數,max(xij)為某一組中最大數(即除以最大數方法,其中最大數值為1,其余都小于1)。接著利用AHP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所謂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指的是按總目標、各層分目標和評價準則等順序,將決策問題分解為不同的層次結構,然后運用求解判斷矩陣特征向量的辦法,求得每一層次的各元素對上一層次某元素的優先權重,最后運用加權和的方法獲得各備選方案對總目標的最終權重。
2.2 研究方法
熵值法主要用于計算高新區的發展水平。熵值法中的“熵”是對不確定性的一種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反之熵就越大。根據熵的特性,可以通過計算熵值來判斷一個事件的隨機性及無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來判斷某個指標的離散程度,指標的離散程度越大,該指標對綜合評價的影響越大。其公式為:
vi=ajPij (2)
其中vi為第i個方案綜合評分,其中aj為對應權重數為,Pij 標準化后的數值。
在對高新區分析時,通過聚類方法可以把高新區分為若干類,便于更好地研究高新區發展特點,也有利于相關政策制定。本文的分層聚類評價采用的是歐氏距離平方來計算樣本間的親疏程度,歐氏距離平方是各樣本中每個樣本每個變量之差的平方和,計算公式為:
SEUCLID=(xi-yi)2 (3)
其中,k表示每個樣本有k個變量;xi表示第一個樣本在第i個變量上的取值;yi表示第二個樣本在第i個變量上的取值。
2.3 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首先具有可行性,指標體系要盡量客觀,并能很好的度量國家級高新區發展水平,其內容應該簡單明了、可獲取,否則無法全面的度量目標層。其次具有代表性。指標體系要有足夠的覆蓋面,能全面、綜合地反映高新區發展水平的各種因素。同時,應該選取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指標,避免相同或相近的變量重復出現,使指標體系簡單易用[18]。再次具有層次性,高新區發展水平評價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受多重因子影響,必須把它分解成為若干個較小的子系統,然后對子系統再進行分解。所以,其指標體系通常由2-3個層次構成,越往上,指標體系越綜合,越往下,指標越具體。
為了較全面的反映出高新區的發展水平,本文對2008年國家科委的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篩選,并考慮到數據可獲得性、全面性、完整性來確定國家級高新區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一級指標有四個方面:即“知識創新能力”、 “規模經濟能力”、“全球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級指標有16個,具體見表1。
2.4 權重的獲取
本文利用AHP0.5.2軟件,采用1-9尺度方法,其中1表示同等重要,3表示稍微重要,5表示比較重要,7表示十分重要,9表示絕對重要;2、4、6、8表示在相鄰的2個判斷之間,所以判斷矩陣之間的數值可以是1、2、3、4、5、6、7、8、9也可以是1/2、1/3、1/4、1/5、1/6、1/7、1/8、1/9。然后通過專家給這些相關矩陣打分得到相對應的構造判斷矩陣,接著進行一致性檢測,在對矩陣做一致性檢驗時,要求指標CI=(λ-n)/(n-1)值越小越好,一般要小于0.1,本文的CI=0.0017,說明所得到的權重數值比較合理[19],最終獲得所需求的各級權重,見表1。
3 高新區發展水平評價
3.1 高新區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
根據標準化的數據和權重,利用熵值法計算出2010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測度水平見表2。全國高新區發展水平前十名為:北京、上海、廣州、長春、杭州、西安、青島、成都、石家莊、深圳;后十名為:南昌、寶雞、綿陽、惠州、海南、桂林、烏魯木齊、蘭州、貴陽、楊凌。56個高新區平均發展水平約為0.317,其中有33個高新區低于平均水平;最高的為北京中關村高新區,其水平為0.6442,最低水平為楊凌農業高新區,其發展水平為0.1112,兩者相差5.8倍。由此可知國家高新區之間差距較大,發展極度不平均。
高新技術產業不同于傳統產業,它對工業基礎、科研能力、風險資本、政策法規等產業要素的要求十分嚴格,只有條件符合時才能順利發展,否則即便建立了高新區也很難實現初衷,淪為一般經濟開發區。目前,國家級高新區發展十分不均衡,大部分高新區水平較低,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部分地區的工業基礎薄弱,行業不健全,不具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本條件。(2)高校、科研機構不豐富,創新型人才缺乏嚴重,一些高新區在“千人擁有大專(含)學歷以上從業人數”這個指標上失分較多。(3)風險資本市場不健全,風投機構不多。高新技術產業是高投資、高風險行業,如果沒有風險資本的進入,企業很難單獨承擔技術創新活動,在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往往會造成“科研人員人均經費”指標低下,不利于科技創新。(4)部分地方政府對高新區的政策支持不夠,過度關注上交利稅,不注重對高新區的長遠培育。
3.2 高新區的系統聚類評價
利用SPSS19.0軟件,得到高新區聚類情況(表3)。系統聚類分析結果表明:處于水平極高、水平較高的高新區不多,占比不到15%;處于水平一般、水平較差的高新區最多,占比超過70%以上;其余的14.3%為水平極差高新區。總體分布為橄欖球形態,北京、上海處于橄欖球頂端,這也驗證了“北中關,南張江”這種說法;惠州、桂林、海南、綿陽、貴陽、楊凌、蘭州、烏魯木齊等處于橄欖球底部,綜合水平極低,在聚類分析中處于極差水平一類,無論是規模、知識創新、國際競爭力還是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能力,都處于較低層次。
3.3 高新區發展水平的空間分布評價
我國56個高新區分布于大陸28個省級行政單位,為了能在省級層面上直觀地呈現出我國高新區目前綜合發展水平,這里把各省級行政單位內的高新區得分累計起來,所得分則為該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水平值,這樣每個省級單位總得分情況就十分清楚。若省份內國家高新區數目多且水平高,其總得分就高;若省份內沒有國家高新區,其得分為零,經過計算發現廣東、山東、江蘇和遼寧的水平最高,得分都超過1,其中廣州得分最高,接近2;海南、新疆、甘肅和貴州得分居后四位(表4);寧夏、青海、沒有國家級高新區存在,所以值均為零,不在28個省級單位內。
從表中可以看出:東部地區的廣東、江蘇、山東三個省份綜合水平明顯高于周邊,密度最大,然后向四周擴散且密度逐漸減小,呈現階梯狀變化。到了西部,寧夏、青海、密度則減小為零。就東、中、西三個地區綜合水平來看,東部地區總體水平最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省份除了陜西外總體偏低。
造成目前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不均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東部地區改革開放較早,經濟相對發達,工業基礎比較雄厚;②東部地區教育發達,大學、科研機構眾多,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③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完備,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優美舒適,對高端人才具有吸引力。西部地區的陜西省得分高是因為西安的人文環境、生活環境優美,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濟濟。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本文根據國內外對高新區的評價研究情況,建立了國家級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AHP、熵值法等手段對2010年56個國家級高新區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北京、上海、廣州綜合水平最高,蘭州、貴陽、楊凌等最低,雖然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高新區總體實力有極大的提升,但在時空分布上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在時間層面上,國家級高新區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懸殊較大,按照系統聚類可以分為極高、較高、一般、較差和極差五個類型,呈橄欖球狀分布,排名靠前的高新區已經充分發揮了高新區擴散和示范作用,而排名落后的高新區,無論是經濟規模、知識創新、全球競爭力還是可持續發展方法都處于較低水平,和一般經濟開發區區別不大,對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在空間層面上,東部沿海地區高新區發展綜合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地區省份除了陜西外總體偏低。中國高新區這種區域差異已經十分顯著,東中西呈現階梯狀減弱的格局已經形成。
4.2 政策建議
為了合理、客觀評價高新區發展,今后在對高新區進行評價時應引入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實施末位淘汰制,把一些綜合能力低下的國家級高新區降格為省級高新區,使國家級高新區有緊迫感,打破以往“抱鐵飯碗”不求進取的心態。為了激勵國家級高新區發展,繼續加大對優質國家級高新區的政策傾斜和支持力度。在突出效益優先的前提下,應允許省級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同時追加對新升級的高新區財政支持力度,形成一個動態的進出機制。為了國家級高新區全面發展,各個高新區要努力培育區域發展環境,特別對工業基礎、科研能力、風險資本、政策法規等產業要素的加強,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同時在發展過程中要優化資源,把協調發展、均衡發展、錯位發展放在首位,利用各自的優勢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最后,為了國家級高新區可持續發展,還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大學、科研機構的研發能力,加強產學研的聯合力度,只有在競爭中才會形成一個合理的、充滿活力的國家高新區體系。
參考文獻:
[1] Gibbs D, Deutz P.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Planning foreco-industrial parks in the USA[J]. Geoforum,2005 (36): 452-464.
[2] Yi L K, Liau S J, Hsing W C. The high-tech milieu and innov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J]. Technovation, 2005 (1): 145-153.
[3] 張向先. 高科技產業開發區評價方法研究[J]. 科學學研究,1997(3):69-69.
[4] A.Markusen. Cluster study[J]. High Tech, 1986 (5): 33-35.
[5] Shalini Shankar. Speaking like a Model Minority: “FOB” Styles, Gender, and Racial Meanings among Desi Teens in Silicon Valley[J]. 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2008 (9): 268-289 .
[6] 張妍. 中國高新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5):33-35.
[7] Teck-Yong Eng.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for Knowledg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in Clusters of Hi-tech Firm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2): 8798.
[8] Shiu-Wan Hung, An-Pang Wang. Entrepreneurs with glamour DEA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tech and older-established industries[J]. Economic Modelling, 2012(29): 11461153.
[9] 李夢玲,趙希男.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系統評價與分析[J]. 科研管理,1995(1):49-54.
[10] 陳益升,歐陽資力. 國家高新區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 科研管理,1996 (11):1-6.
[11] 張偉,顧朝林,陳田,等. 中國高新技術區的綜合評價[J]. 地理研究,1998(9):233-241.
[12] 曹俊文,徐莉. 科技園區技術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4,37 (3):19 - 23.
[13] 汪婷,向隅.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狀況比較評價[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4):25 - 27.
[14] 邵學清,盧博文. 對我國高新區評價的現狀與要解決的問題[J]. 科學學研究,2007(8):671-674.
[15] 陳家祥. 國家高新區功能異化偏離的測定與評價[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10):134-138.
[16] 謝守紅,計林平,丁卉. 長江三角洲高新區可持續發展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2:111-118.
[17] 田新豹,李玉梅.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高新區經濟發展評價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3):117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