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曹雪芹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曹雪芹,1715年至1763年,男,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
2、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后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
3、《紅樓夢》,原名《石頭記》,中國古典長篇章回體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
李鐵
《枉凝眉》是《紅樓夢》第5回里一首比較好的詩歌,但多少年來我們并沒有看懂。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須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閬苑仙葩”是誰?“美玉無瑕”又是指誰?過去,人們一直比較胡涂。
“美玉無瑕”可能是指寶玉,那“閬苑仙葩”呢?黛玉?寶釵?湘云?都不太像。“美玉無瑕”能不能是指妙玉呢?也不像。哎,管它是誰呢,只要不影響讀這首詩就行了。普通讀者可以這樣,但是研究《紅樓夢》,就必須搞清楚這些問題。
知道了秦紅玉的故事,我們就會很清楚,“美玉無瑕”其實指的一定是秦紅玉,“閬苑仙葩”指的是曹雪芹,這樣再讀這首詩,就會感覺順很多。這也符合先男后女的原則。
《秋窗風雨夕》是黛玉《葬花詞》之后又一首長詩,是擬《春江花月夜》寫的,有一定代表性。詩中有“燈前似伴離人泣”的句子,“離人”是誰,爭議也比較大。“離人”肯定不是林黛玉和賈寶玉。他們住的瀟湘館和怡紅院相去不遠,林黛玉如果想見賈寶玉,一會兒就能見到。但曹雪芹和秦紅玉卻是真正的“離人”。只有在“省親”的時候能見上一面,平時則萬難相見。而“省親”在中國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的事,只是小說中的一種幻想。
“方離柳塢,乍出桃房。……”這首長賦是摹仿曹植《洛神賦》寫的,從“素、潔、靜、艷、文、神”六個方面寫了警幻仙姑。但警幻仙姑是“可卿”的姐姐,她也很像“可卿”,實際上,這首賦也是寫的秦紅玉。
曹雪芹,宇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著有偉大作品——現實主義長篇古典小說《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線索,描寫了賈、史、王、薜四大家簇的興衰史,反映了封建社會的日趨衰亡的命運。曹雪芹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父輩都在朝庭做官,因選擇支持王子做皇帝時,選擇王子不太正確,雍正當上皇帝后,對曹雪芹一家心存敵視,借助各種借口將曹雪芹一家貶官,從此,曹雪芹一家家落中道。
曹雪芹將自己一生的精力置身于《紅樓夢》的創作當中,正如《紅樓夢》中的每個人物都是舊王朝某個形象的象征,賈寶玉的叛逆乖張,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薜寶釵的世故城府,王熙鳳的潑辣干練……
我愛上《紅樓夢》,是因為我愛上了林黛玉,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她就像一朵出水芙蓉,那么清純,那么高傲地俯視于墮落的紅塵俗世,她的才華無人可及,但我卻為她鳴不平,在海棠社中,大家對菊作詩,她的詩可說是堪稱絕作,但是可惡的李執竟以薜寶釵有大家閨秀風范,將第一的寶冠就那樣輕易的帶在了寶釵頭上。
在金世良緣中,由于寶玉是銜玉出生的,而寶釵又有金鎖。賈母不顧寶玉和黛玉的情投意合,毅然地私底下為他們定了親。可憐的黛玉就這樣被賈母安上體弱多病的“王冠”后被晾在了一邊。有誰曾想到黛玉可是賈母的親外孫女啊!黛玉的母親在未出嫁前,曾是賈府最富貴的人兒,她披金戴銀,嬌羞可人,舉止大方端莊,是賈母跟前最疼愛的小女兒啊!她嫁給林如海后,過著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或者說,當她去逝后,她可曾想到自己的寶貝女兒竟然受到自己母親的如此“優待”,是的,黛玉同樣披金戴銀,可是她心中的苦楚又能夠向誰傾訴。黛玉也并不是天生就體弱多病,她是由于心中抑郁而成,心魔是折磨她夜夜未眠,咳嗽出血的根本。她有身份又能如何,沒有親人,沒有溫情,照樣也只是行尸走肉,照樣也還是寄人籬下。
眾人羨慕她賽過天仙的容貌,羨慕她金尊寶貴的身世,可是又有誰想過,當眾人去歡慶寶玉與寶釵結婚時,她被孤單地安排在瀟湘館度過還剩下的時間,原因是賈母擔心她這體弱多病的陰氣會沖掉寶玉的喜氣;也不知賈母是真心還惡意,在黛玉遠遠的還未病危時,她就買好了棺材,說是以白沖白。也不知寶玉到底是真傻,還是假裝,就在賈母安排他結婚拜堂時,他竟像個天真的孩童,裝作什么也不知。不過,令人稍微有點欣慰的是:因為賈母,王熙鳳怕由于寶玉接受不了與寶釵結婚的事實,而騙寶玉說是與黛玉結婚,寶玉信以為真,高興地直跳,一天天地計算著結婚日子,但由于賈母,王熙鳳等人的陰謀,黛玉還是在寶玉結婚拜堂的那一刻咽了氣。
由于從小都受到了良好教育,因此納蘭性德兄弟都極具才學,文武兼備。這在當時的滿洲貴族中實屬難得。尤其是被視為滿洲第一才子的納蘭性德,更是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安徽人民出版社《葉赫那拉家女人的私家相冊:看得見的清朝后宮歷史》,納蘭性德是武英殿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康熙十五年(1676)21歲時參加了殿試,得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但他并沒有如愿成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賞識留在身邊伴駕,后升為一等御前帶刀侍衛,是武官正三品。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于詞。
雖然祖輩們是靠軍功起家,但納蘭性德卻完全是家族的另類。作為一代風流才子,這位貴胄公子的愛情生活常常為后人津津樂道,并引發了許多流傳于坊間的緋聞韻事。實際上,納蘭性德是一個多情而不濫情、傷情而不絕情的人。愛情是他詩詞創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納蘭性德19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為妻,賜淑人。這一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感情篤深。可惜僅過了三年,盧氏便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了極大的痛苦。悲傷之余,他為亡妻寫了許多悼亡詩詞。
后來,納蘭性德又續娶官氏,并有側室顏氏。可是亡妻盧氏的影子總也不能從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學者甚至認為納蘭詞風為之而變。值得一提的是,傳言納蘭而立之年,在好友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不久納蘭性德去世,沈宛在產下了一個遺腹子后離開京城回到江南,直至終老。或許是對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有過多的想象,后世不斷將一些凄婉的愛情故事加在他的頭上,其中最著名的一則傳言是,納蘭性德早年曾有一位青梅竹馬的表妹,后來被迫入宮,含憤自盡云云。更有傳言稱,康熙皇帝寵愛的惠妃正是納蘭性德的婚前戀人。
只要對《紅樓夢》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曹雪芹不僅是一位文學大師,還是一位烹飪“專家”。我們翻閱一下《紅樓夢》,便會看到書中有大量有關食物和飲食細節的描寫。曹雪芹的名字就與飲食有著密切的關系。曹雪芹生前最愛吃“雪底芹菜”這道菜。坡的名作《東坡八首》中,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芹何時動,春鳩行可膾。”的名句。并自注:“蜀八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泥芹之泥雖是污濁,但它的“雪芹”卻出污泥而不染。因此,曹就給自己取號為“雪芹”。
張恨水是我國現代通俗章回小說家,著有《啼笑因緣》等。原名張心遠。他為什么要用“恨水”這樣一個筆名?又為什么別的不恨,偏偏要恨“水”呢?
其實,這個名字是有深意的。張恨水幼年就酷愛詩詞,他讀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從中悟到了光陰的可貴,于是就截取“恨水”兩字,作為他第一次投稿的筆名,以此隨時告誡自己,不要讓光陰像流水一樣白白地流逝。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立人,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出身于窮苦家庭。他從小聰穎,成績優秀,12歲時以考試第一名的成績入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武昌高等小學學習。14歲時又以優異成績獲得官費去日本留學的資格。當時仲揆心情非常激動,填寫報名單時,誤把年齡“十四”填在姓名那一欄里,再買一張報名單重填又沒有錢了。他急中生智,順手將“十”改成了“李”,“李四,這多難聽!”他一眼瞥見大廳中有塊“光被四表”的匾額,便在“李四”之后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就以李四光為名,跨入新的學海書山。
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大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大革命失敗后,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并不膽寒,在發表《幻滅》時,他署名“矛盾”。編輯葉圣陶為“矛”字添了個草頭,成了日后的“茅盾”。
錢鐘書之名來自他一周歲時的“抓鬮”。在雜物中,他抓了一本書,于是便起名“鐘書”,即鐘愛書籍。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在日本留學時,他一直眷戀著自己的祖國,曾一度回國參加一些活動,后因學業未完返回日本,但心是和祖國聯系在一起的,遂改名“沫若”。“沫若”兩字取自他家鄉兩條河的名字――沫水(大渡河)和若水(岷江)。這里有借代之意。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幼時由于家境貧寒,衣著儉樸,也沒有進過正規學校,常遭別人冷落。后來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學堂讀書,但家中拿不出錢來,于是他便向別人借,可誰也看不起他,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態炎涼,不禁悲從中來,有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
謝冰心原名謝婉瑩,五四時期創作“問題小說”,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遂改名為“冰心”。“冰心”二字,取自唐代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之句,此名有對國家懷有一顆“冰清玉潔”之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