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命贊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與天災斗
提起艾滋病,你一定覺得離我們很遙遠,但其實截至今年4月,我國有84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8萬人,估計已死去的艾滋病患者達到16萬左右。“在南非,每天都有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不得不說是天災?!靶《肥俊迸c什么斗?首先當然是與“疾病”斗。他憑借著頑強的意志、樂觀的人生態度與自身所患的艾滋病“斗”。恩科西活到了12歲,不,應該叫“挺”到了12歲。他是如何挺過來的,我們無論如何發揮自己的想象,也是難以想象到的??!12年,4000多個日夜,他用自己虛弱的身體和柔弱的肩膀扛過來了,這是不屈服于命運的“斗”。
二、與“人禍”斗
課文中,小恩科西僅僅是在跟艾滋病斗爭嗎?他還在與世俗的偏見斗,與人們的無知斗啊!請讀下面一組句子:
要接受和愛護艾滋病人,尤其要關心患病的婦女和兒童。
我希望政府向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孕婦提供艾滋病藥物,使她們不再把病毒傳染給自己的孩子。
人們不應該對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們需要關愛,擁抱艾滋病兒童是不會被傳染的。
等我長大了,我要成為一名艾滋病問題專家,周游世界,到各國演講,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關心艾滋病人。
一句“擁抱艾滋病兒童是不會被傳染的”,表明他所期待的是更多人的關心,是想得到一個“擁抱”,但這又是多么難得??!6月1日這天,小恩科西“靜靜地”離開了人世。臨死前,他沒有恐懼,沒有掙扎,他面帶著笑容,因為他是小斗士,他是勝利者! 12歲的他此時體重不到10千克!看到那么一張大床上躺著這么一個小東西,任誰都忍不住落淚。約翰遜說:“他離開我了,我非常沉痛,但這也是一種解脫,因為他不用再遭受折磨了?!?/p>
恩科西不是孤獨的戰士,與他一同并肩作戰的還有他的養母,她又何嘗不是“斗士”呢?領養了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恩科西,說服學校收留恩科西上學以及照顧著恩科西,陪他一起與艾滋病進行著斗爭,此時,已說不清是恩科西感動了她,還是她感動了恩科西,他們一起創造了“奇跡”!
值得高興的是,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關愛艾滋病病人的行列,“紅絲帶”就是他們的標志,相信終有一天“紅絲帶”會連成一片。
開篇:世上任何東西都有生命,無論是人還是動植物,甚至連我都沒想過的物品......他們的生命都在一點一點地過去,但他們來到了這個世界,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
人
萬物之祖人——,他是所有動物中最高級的動物,但是他有一點與動物相同,那就是生命!在“5.12”大地震中,有許多人被埋在廢墟,有些人離我們遠去,有些人卻活下了來了這是上天的不公嗎?這是個人的幸運嗎?都不是,那些活下來的人都有一顆頑強的生命,在堅強的信念支持下,生命便爆發出一種驚人的力量,使這些幾天不吃不喝的人活下來。有一次,我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那一聲聲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那就是我的生命,單單屬于我的。我可以白白地浪費他,也可以珍惜他,一切全由我支配,我必須對自己負責。
動物
當你在打死一只小蟲時,你會覺得微不足道,但你可知道,你正在殺害一個生命。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那一天,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舉行大屠殺,30萬中國人的生命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奪走了,在侵略者的眼里,1個中國人不就想一只小蟲那樣脆弱嗎?當我們在悲傷時,那只死去小蟲的父母一定悲傷,這不成了你就等與一侵略者了嗎?因為你們在干同一間事。當我捉起一只小蟲時,它的手腳不停地動,我被它這種求生欲望所感動,它知道自己可能九死一生,也不放過一點希望,這比那些輕生的人可強多了。我之前想的“蟻螻之命,何足掛齒?!爆F在實在是太無知了、太愚味了。
植物
當墻角里掉了一顆種子,只要有一點陽光,一點露水,這些種子硬蹦發出無窮的力量,沖破阻擋它的石頭種子的力量也不過于此。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人的頭蓋骨非常結實,科學家用盡一切方法,都不能把它完整分開,有個科學家突發奇想,把一些種子放在頭蓋骨的縫隙里給于水和光,這些就以驚人的力量,將一切機器不能分開的骨頭,完整的分看了。這個故事可能比較耐人尋味,但你可想過那些種子的生命嗎?他們是多么的頑強呀!有一次,我撫摸著樹木那粗糙的歲月年輪,這一圈圈不規則的圓圈是日積月累成,當這棵大樹沒被砍到時,他的生命每過一年就出新的一圈,大樹的生命就在這里表現出來。
物品
——讀《血肉長城》
今天,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書上,這本書的名字叫《血肉長城》。我把書從書架上取下來,捧在手里,注視著“血肉長城”這幾個字。我想,長城是由一石一磚砌成的,怎么會是血肉長城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輕輕地翻開書,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
這是一本介紹沂蒙戰地里英雄人物的書。讀著書中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那些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動人故事,正是戰爭年代一首首生命的樂章,一曲曲英雄的贊歌,讀著那些英雄事跡,不知不覺中我的眼睛里多了一種晶瑩的東西。
書中介紹了一位孤膽英雄。他于1943年10月參加八路軍;在黨的教育下,英勇殺戰,屢戰奇功;他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祖國的抗戰事業。他就是爆破英雄——劉光榮。
劉光榮所在的部隊在1945年臨梧鎮戰斗中的任務是攻打臨梧鎮。這里雖不是縣城,但敵人防御工事堅固,是火力最集中的制高點,可控制整個鎮子。
6月17日傍晚,一組又一組的爆破都沒有成功,劉光榮在戰友們的掩護下,借著煙霧前行,他很快炸掉了敵人的鹿巖。敵人見此情況,便集中火力向劉光榮射去,他沉著地臥在地上,迅速將兩顆手榴彈扔向右前方,來了個巧妙地調虎離山計,炮樓里的火力像狂風一樣撲了過去。劉光榮趁機縱身一跳,跳到炮樓前,拉開炸藥包上的導火索,趁勢滾到一邊。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團團烈火直沖云霄。
劉光榮的頑強努力和機智勇猛,激勵了他的戰友們,經過他們浴血奮戰,臨梧鎮的戰斗取得了勝利,而在以后的安丘城戰斗中劉光榮又創造了奇跡。
在安丘城戰斗中,劉光榮冒著敵人的炮火匍匐到城門下。敏捷地把炸藥包靠在城門上,拉了弦,劉光榮起身要跑。這時他發現了昏迷在城墻下的張現福,他不顧炸藥快爆炸了的危險,沖上前去,背起張現福就跑,還沒等跑到陣地,炸藥便爆炸了。城門轟塌了,巨大的氣浪把劉光榮推倒在地上。狡猾的敵人趁劉光榮立足未穩,便反撲上來。與此同時,一顆罪惡的子彈打中了劉光榮的頭部,他流盡了最后一滴鮮血。
劉光榮為了祖國的抗戰事業,被敵人奪去了年輕的生命。他才活了二十三歲??!這個年齡是弱冠之年,而劉光榮為了祖國的明天,獻出了自己那年輕的生命。
劉光榮的生命雖然如此短暫,但他的事跡卻銘記在我們的心中。劉光榮的生命如盛開的鮮花,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姿;他的生命如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深長;他的生命如優美的旋律,音律和諧,婉轉悠揚;他的生命如奔流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在生活中,像劉光榮這樣的英雄還有很多。正是這些英雄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出一首首生命的樂章,奏出一曲曲英雄的贊歌。我給大家講一個前不久發生的感人事跡:
中央電視臺新樓的北配樓發生了火災,消防官兵們接到報警后馬上展開了搜救行動,消防中隊指導員張建勇在救援時發現一名被困人員,這名被困人員因吸入大量毒氣,已經神志不清,張建勇見到后,毫不猶豫地摘下自己的呼吸器,給這名被困人員戴上。在火海中,對消防官兵而言,呼吸器就是生命。摘下呼吸器就意味著放棄生命。張建勇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被困人員的生命。而張建勇卻因吸入過量的毒氣而不幸殉職。張建勇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
如今,我們的祖國之所以這么繁榮昌盛,不正是那些勇士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換來的嗎?也正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為中華民族建起了一座新的長城。
當今社會,家家戶戶基本上是一個孩子,優越的物質環境,六個大人寵著一個孩子,眾星捧月,使得孩子被嬌慣得不得了,在家里我們個個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天天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別說是舍己為人了,就是被別人不小心碰了一下也得吵鬧半天。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孩子不少吃,不少穿,就少了老一輩那種舍己為人的精神。
我們不但要多學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使祖國更加繁榮昌盛,還要繼續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和大無謂精神。
我們二十一世紀的孩子不要再做溫室里的花朵了;讓我們繼續傳遞老一輩的優良品德;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多為別人想一想;讓我們在以后的為人處事中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把別人的利益放在前面;讓我們學會謙讓,遇事大度……
延安武鼓
銀笙
要說打鼓,哪里的也沒有延安的有特色。那些專家們搜腸刮肚,終于想出“延安武鼓”這個詞兒,那“武”字的確道盡了延安打鼓的特色。不知從什么年代起,延安武鼓就流傳下來。一群群茂騰騰的后生,從黃土高坡上、從黃土山溝里邊敲邊打地走出來,走出富有自己特色的舞步,打出自己富有節奏的鼓點。繁衍生息,流傳至今,延安武鼓逐漸形成了三個流派: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
要說“武”,從裝束上來講,便都是些武士打扮。洛川蹩鼓的鼓手們,一色的橫眉豹眼,頭戴方巾,背插古戲上武將的小旗,全然一種將士風度。宜川胸鼓盡管有男女之分,但都是頭扎英雄中,胸打英雄結,腳穿登山鞋,緊袖裹腿,灑脫不俗。
“武”不只在裝束上,更在內涵。延安武鼓矯健剛勁,熱情奔放,裹挾著黃土高原的狂風,帶著邊疆戰馬的嘶鳴,蘊藏著壺口瀑布的咆哮,閃現著七月的雷霆暴雨……當安塞腰鼓在電視屏幕上一出現,立即征服了億萬觀眾。那些在生活的湖泊中安靜慣了的人們,被安基腰鼓激勵著、感染著,坐不寧,站不住,恨不得立即加入狂奔的行列,去跳,去奔,去踢,去翻。
你可能還沒有領略過洛川蹩鼓的風采,那些鼓手就像是從天而降的一群天兵天將,人人腰前纏一面大鼓,紅色的鼓槌上下翻飛。鼓手們一面打,一面蹩,時而聚合,時而分散,萬鼓齊鳴,萬槌齊發,萬旗齊展,把一個眼紅的廝殺的場面擺在你面前。
武士有武士的勇猛,也有武士的柔情。你看那宜川胸鼓,武士的身上全扎著彩色的花。鼓手左手握硬木槌,右手持牛皮軟槌,軟腰、合腿、踢腿、轉身,連環打、轉脖打、圍腰打,把狠勁、狂勁、猛勁、虎勁全融入優美精湛的舞姿之中,柔中有剛,剛中有柔,花而不亂,妙趣橫生。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延安武鼓以它的“狂”和“野”展示了黃土高原的天然屬性。幾千年來,高原就是一個戰場。這里既是兵家征戰之地,也是民族雜居的場所。漢、匈奴、西夏、回、羌、蒙古等諸族在這里交往,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這里交流,親情和仇恨同時生長,終于養育出既具有農耕文明又具有馬背上狂野氣質的獨特的高原人。高原人崇文尚武的個性,深深地滲透進延安武鼓之中。因而可以說,延安武鼓表現出激越強勁的陽剛之氣,是堅強勇敢的北國之魂。
咚咚咚咚,豪放的鼓聲,瘋狂的鼓聲。鼓手們一上場,就忘了天,忘了地,忘了一切存在。他們像站在高山之巔,盡可以呼風喚雨,盡可以扭轉乾坤。
這種自信和氣魄,我敢說,是沒有任何藝術類別可以比擬的。這是黃土地文化的特有現象,還是人類返璞歸真?我說不清。我只是想,倘若讓這種文化氛圍熏陶一代又一代的華夏人,用這種氣質去實現變革,高原定會是另一種風貌的。
[閱讀訓練]
1.這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延安武鼓“武”的特色的?
2.為什么說“延安武鼓表現出激越強勁的陽剛之氣,是堅強勇敢的北國之魂”呢?(請摘錄原文回答)
3.末段“我只是想,倘若讓這種文化氛圍熏陶一代又一代的華夏人,用這種氣質去實現變革,高原定會是另一種風貌的”一句中,“這種文化”是指__________ :“這種氣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延安武鼓分為三個流派,這三個流派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洛川蹩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宜川胸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過寫延安武鼓,寄托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
安塞聽鼓聲
霍竹山
何其雄壯威風哉!走進節日的安塞,走進世界上最厚實的黃土地,便走進了鼓聲的歡快與激烈。
世界上哪有如此豪放熱烈的鼓聲――氣勢磅礴,剛勁奔放,令聞鼓者熱血沸騰,手舞足蹈。恨不能有千萬只耳朵,聽鼓點的激情:恨不能長千萬雙眼睛,看鼓槌的狂熱。在騰騰沓沓的鼓聲中,山巒開始扭動身姿,樹木開始舒展筋骨,河水開始倒流,天空開始旋轉。
靜謐。平日里,黃土地就像一幅貼在窗口的窗花,恬靜得不發一丁點的聲息。一朵山丹丹花兒在背坡上,靜靜悄悄地開了,又悄悄靜靜地謝了;一只羊兒默默地啃看無言的地皮,犄角上升起了太陽,又落下了月亮。靜謐的山巒,靜謐的草木,靜謐的窯洞……
但在節日里,當一桿丈余長的銅嗩吶閃亮地舉向天穹,高亢地轟鳴時,一切頓時變了。
一聲山崩地裂的吼聲,八百個攏羊肚肚手巾、身著羊皮大褂、腰系紅綢、腿扎綁帶、英姿勃勃的漢子在雄壯的鼓聲中,潮水一樣涌出。打、踢、跨、跺,虎虎生威;收、放、弛、張,剛柔相濟。鼓人合一,人隨鼓舞;人鼓一體,鼓隨人歡。節奏急促,人似駿馬奔騰;節奏沉緩,人若雁落平沙。鼓聲清亮時,好像游魚戲水,鼓手是那樣的瀟灑自如;鼓聲渾厚時,仿佛風卷落葉,鼓聲是如此的剛勁激昂。過襠鼓陽剛雄勁,若鷹擊長空;纏腰鼓優美大方,若燕語繞梁:下岔鼓豪邁粗獷,若平地滾雷;飛燕鼓氣貫長虹,若魚躍龍門……在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式上,這氣吞山河的安塞腰鼓,這八百剽悍的陜北漢子,讓我們體驗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英雄氣概,
在黃土高坡上,由于場地的限制,打腰鼓的漢子只有百八十人。鼓聲野野的,在空闊的高原上蕩來蕩去,聲傳百里,這自然是另一番情趣了。鼓聲時而飛瀑跌谷,震人心魄:時而鳥鳴林間,悅耳動聽;時而霧鎖荒山,無聲勝有聲;時而“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時而“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十字步、勞動步、平側蹬、雙腿蹬,鼓點清脆,好似金雞三點頭;單過街、雙過街、正八字、倒八字,鼓聲密集,恰如驟雨掃屋檐――一這野野的鼓聲,讓我們領略“塵埃遮高山,甲兵怒沖天”的征伐場面。
鼓聲凝時,若雪落高原,若古道幽情,使聽者如醉如癡。
鼓手動時,似驚蛇飛舞,似午夜狂歡,令觀者激情滿懷。
[閱讀訓練]
1.第二自然段中的“山巒開始扭動身姿,樹木開始舒展筋骨,河水開始倒流,天空開始旋轉”一句有什么表達作用?
2.第三自然段寫平日里靜謐的黃土地,與寫存安塞聽鼓有何關系?
3.第六自然段中寫道:“這野野的鼓聲,讓我們領略‘塵埃遮高山,甲兵怒沖天’的征伐場面?!痹摼浣淼摹耙耙暗摹笔鞘裁匆馑?
4,作者通過寫在安塞聽鼓聲,寄托了自己怎樣的感情?
鼓神
王雁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陜西省略陽縣。這里地處秦嶺腹地,山高坡陡民窮,是李白為之
嗟吁的蜀道第一關。我流連在這里,販點山貨倒點野味,甚是凄惶可憐,甚至到了春節年關還不敢作歸鄉的打算。春節的氣氛越來越濃,鞭炮聲、鼓鑼聲從街巷小院傳來,聽得人心煩意亂,我裹掖著衣服離開縣城,走向一個熟悉的小山村。這里也在操練鼓鑼作春節上街游行前的準備,,
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A)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這氣氛使我這個異鄉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苦,孤獨孑孑。我準備悄悄地離開。正在這時,敲打大鼓的壯漢把雙槌一收,抹一下額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掃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邊的一個瘦老頭身上,說:“張伯,你來玩一把?!薄皠e,別……”這個叫張伯的老頭既瘦弱又邋遢,穿著一件破舊的黑布棉襖,雙手操在袖筒中甚是害羞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樣的怕過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婦們卻揪住他往前推搡,說:“鼓神,來一個!”打鼓的漢子一臉虔誠地把有如嬰兒手臂般粗的雙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銅鑼銅鈸的后生們也滿臉殷殷地望著他。
我真不相信這樣的蔫老頭能敲擊出什么花樣來。我等著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辭不掉了,布滿皺紋和胡茬的臉上突然煥發出一股豪氣。只見他把棉襖脫下來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將雙槌握在手中的時候,一個我不敢相信的奇跡出現了:一個在黃土地上長大的像黃土一般平凡的漢子忽然間像天神似的頇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滿光輝,臉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鋼棍一樣堅強起來,在輕輕地敲打了鼓沿幾下后,雙臂猛一揮,一聲石破天驚的巨響倏地刺進了我的耳膜和心臟,接著小鼓銅鑼一起轟鳴,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沖動和古老的混亂音符猛地從地底躥出來,通過雙腳直抵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種脫胎換骨般的劇痛的。
我像被魔語詛咒了似的,雙目緊盯看他,(B)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云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就在敲擊出的聲聲鼓嗚中,我似乎聽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獷、女人的嬌娉,還有生命,從嬰兒落地開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這些奇妙的幻象在由鑼鼓聲交織而成的音韻的羅網中不斷地沖突,糾纏,呼嘯……它們似在演繹著生命,似在點拔著生命,似在操縱著人類奔向精神將要到達的終點……
我站在這群肅立的山民之間,觀看眼前出現的不可思議的奇跡,大鼓在響,小鼓在響,銅鑼銅鈸鏗鏗鏘鏘,而指揮這支創造奇跡的鼓隊的老人已不再是一個蔫耷漢,而是一個飄逸的精靈!一串神秘的符號!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這個人中的英杰此時就代表著人類在立地頂天!我驚愕了,世上競有著這樣的聲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我從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來,充滿敬意地望著他們。我想我該回家過年了。
[閱讀訓練]
1.從“不敢作歸鄉的打算”到“該回家過年”,“我”為什么改變了主意?
2.本文在寫“鼓神”張伯奇跡般的表演時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3.本文有不少精彩的句子,請從A、B兩處中任選一句點評。
( )句點評:
4,結合全文的內容說說“鼓神”“神”在哪里。
參考答案:
《延安武鼓》
1.(1)鼓手的裝束;(2)武鼓的內涵;(3)打鼓者的風采。
2.高原人崇文尚武的個性,深深地滲透進延安武鼓之中。
3.延安的武鼓文化:具有陽剛之氣,堅強、勇敢、自信。
4.洛川蹩鼓:將士風度,萬鼓齊鳴,萬槌齊發,萬旗齊展。宜川胸鼓:柔中有剛,剛中有柔,花而不亂,妙趣橫生。安塞腰鼓:矯健、剛勁、熱情奔放。
5.對延安武鼓這種民族文化的贊嘆,對武鼓中表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豪邁氣概的歌頌。
《安塞聽鼓聲》
1.用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磅礴的氣勢――連山巒、樹木、河水、天空都動容了,和鼓聲產生了共鳴。
2.為后文作鋪墊,寫安塞腰鼓的氣勢令天地也為之動容。
3.打鼓人按照自己的心意來敲打,鼓聲瀟灑、不拘形式,不同于其他樂器奏出的纏綿婉轉,充滿了野性的力量。
4.表達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喜愛之情。安塞腰鼓的鼓聲充滿了斗志和野性,令人為之動容,讓人激情澎湃,無法言語。
《鼓神》
1.“我”事業無成,甚是“凄惶可憐”,自以為無臉回家見父老鄉親。但看了“鼓神”的精彩表演后,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悟到“生命中原本就沒有卑微和可憐”,因此決定回家過年。
2.張伯開始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蔫老頭,穿著破舊,看起來十分害羞,像個“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來,他就成了鼓神。這樣寫,取得了先抑后揚的表達效果。
一、關照現代人的情感、命運的現實主義題材
該劇分別用“背叛”、“愛情”、“犧牲”三個層次演繹了一個平凡而動人的故事。一開場女主人公的男友就為了追尋外面的世界背叛了她。一個要擺脫貧困奔赴城市,一個為了愛情投身山村,本應同行的戀人卻在時代的抉擇中錯過了愛情,糾結了青春。第二幕新的愛情來了,帶來了希望。不論生活多么復雜艱險,真正拯救我們的還是愛,愛里面蘊藏著人類的希望。第三幕結尾在一個山洪暴發的雨季,為了搶救落水學生,楊彩虹被咆哮的洪流吞沒,獻出了美麗、年輕的生命,化為天邊一道美麗的彩虹。只有悲劇才能將故事的情感力量真正放大,讓人生的無奈與追求震撼人心。女主角楊彩虹最后的犧牲,將這種悲劇力量推向極致。
劇中的楊彩虹絕不是一個為樹典型而創作的說教式的人物,而是一個純潔的“精靈”式人物。作為一個偏僻山村的小學教員,她不僅在教學中成績斐然,得到了鄉親和孩子們的愛戴,而且還從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來供給文光上大學并盡心照料文光病弱的雙親,是眾人眼里的好老師、好媳婦。因初戀情人的絕情而凄然地離開傷心地,因純真孩子的呼喚而毅然返回蘭溪村。在她的身上,既可以感受到命運的悲苦,也可以感受到性格中明媚的快樂。點點滴滴匯聚起來,形成了楊彩虹鮮明真實的性格特征。劇中其他角色也都是現實中活生生的人:忠厚堅韌的傷殘軍人周洛平、自強不息卻又懦弱自私的李文光、心直口快的胖寡婦、正直睿智的山爺……每一個人物都活生生地矗立在舞臺上,真誠地向觀眾展示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心靈是純凈樸實的,他們的語言是簡單真摯的。沒有高樓林立的城市森林,沒有勾心斗角的權欲斗爭,他們沒有城市里年輕人的浮躁,也不會對物質生活過分追逐。他們雖然生活貧困,但幸福指數卻很高。他們年輕的心始終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他們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一種高興,而且是真真實實的幸福。
該劇的故事不僅僅是關于老師如何奉獻的主旋律贊歌,同時也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反映了當代人價值觀與精神困境的作品。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解讀它,比如城市與鄉村的差距,傳統與現實的困惑,愛情與犧牲的掙扎,它折射出來的是當代人的普遍困惑,也傳達了社會環境巨變中普通人的情感糾結。作品中還表達了一種對人性深層的反思,對不同人的價值提出了某種疑問,從人的生存角度來說,你很難說這種選擇的正確與否。劇中的城市姑娘楊彩虹和她來自鄉村的戀人在環境的變化中進行了不同的人生選擇,男青年為了擺脫“貧困”,走進城市變成了“城里人”,而姑娘卻在山村找回了丟失的愛情,獲得了更有價值的“人生”。在嚴酷的現實和紛繁的選擇中,怎樣在追尋理想的同時,保留真愛與純真是所有當代人都要面對的課題。豐富的人物形象和感同身受的人物設計給原創歌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更給當今“主旋律”藝術作品的創作提供了極好的范本。
二、 樹立了中國正歌劇創作的又一里程碑
自歌劇《白毛女》之后的中國歌劇創作基本有兩條路子,一是將西洋歌劇詠嘆調、中國戲曲唱腔和民歌元素熔為一爐,創作出許多優秀的歌劇,如歌劇《洪湖赤衛隊》《江姐》《小二黑結婚》等。二是完全按照西方歌劇的樣式和傳統進行創作,最為成功的典范是歌劇《屈原》和《原野》。歌劇《山村女教師》則可以說是繼兩部歌劇之后的又一次大膽舉措。該劇繼承了意大利正歌劇的形式,成功地將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在一起,并將音樂與戲劇有機地統一在一個結構圖上,把情節、人物及互相關系的抒情、敘述、矛盾編排在一張音樂結構設計圖上。
該劇按著意大利歌劇傳統共有三幕,人物聲部的劃分也是采用西方正歌劇的傳統劃分的,人物只有六七個角色,其中僅三個人物是主要的,即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劇中楊彩虹文靜而善良,因此賦予她抒情女高音的音色,舒展而又細膩,散發著一種圓潤的珠玉之光。李文光是個考取了研究生的農民、在他的性格里既自尊又自卑,一心想成為“城里人”,所以作曲家賦予他輝煌明亮的男高音色彩。周洛平是個老實本分的村長,忠厚而堅韌,作曲家賦予他音色渾厚的男中音音色。音樂由宣敘調和詠嘆調交替組成,莊嚴而精致。
該劇按著意大利歌劇傳統由朗誦調及詠嘆調連綴構成,所寫的音樂和人聲交織為一體。宣敘調在保持漢語語氣的前提下,十分注重旋律線條的流向,穿插更迭變化靈活,而不顯得單調雷同,生硬別扭。第二幕,李文光與周洛平的“對話”:“她病了?” “病了” “住院了?” “住院了?!?“你的臉色很難看?!?“你的目光很不安?!边€有楊彩虹和周洛平的交談:“你回去你回去!半個胃都切了?!痹搫猿忠匀藶楸?以唱為主,每個人物都在最富戲劇性的節點上出現詠嘆調,在表現人物規定情景的條件下,力求調性的穩定。第一幕一開始,在悠揚的笛聲里男主角李文光一段速度略快的詠嘆調《我要飛》,把立志要走出山村追求城市發展的心跡表現得準確到位。同時,李文光悔婚的消息也把音樂由寧靜引向不諧和,逐漸凸顯了戲劇沖突的最。受到沉重打擊的楊彩虹想起往昔百感交集,面對她深愛著的戀人的負心,唱起《五年前你說你愛我》。她強忍著內心的悲傷,問李文光是否從城里帶回自己想要的圍巾,李文光說忘記了,這時她又輕輕唱起《你的媽媽幫我縫了白色婚紗》。這兩段優美的詠嘆調凄婉動聽,把楊彩虹善良忠貞同時又失落無助的心情完美地刻畫了出來。
該劇的音樂寫作突破了以往中國歌劇的樂隊音樂處于伴奏地位的局面。樂隊的戲劇性較強,器樂部分具有相對獨立的戲劇沖突、情感對比等,其中的抒情與沖突、清新與濃重、和諧與碰撞以及戲劇的起伏跌宕都被安排得錯落有致。開場的序曲意境突出,音樂恬靜而又空靈,充滿田園風格。豎琴獨奏的陣陣分解和弦加之斷斷續續的鋼片琴音調,勾勒出群山峻嶺中孤獨的山間小村及村間小學的面貌,在繚繞的云霧中時隱時現。整體音樂從不諧和開始,從一個有審視角度的緊張與不安開始,逐漸走向“復活”和“重生”。最終在狂喜中結束,來迎接天空中絢麗的“彩虹”。在尾聲部分,類似教堂鐘聲的聲音始終回蕩在音樂交響之中,失去生命的楊彩虹在眾人的哀歌中重現靈光,音樂主題也從緊張走向重生,并最終在狂喜中結束。
將童聲合唱作為音樂戲劇結構的骨架,可以說是該劇的創新。該劇的合唱占據了很大的篇幅,其中童聲的分量相當重。該劇的每一幕都以童聲合唱開始,又以童聲合唱結束。童聲合唱的頻繁出現,勾勒出劇情發展的背景,渲染出了楊彩虹生活的氛圍。“天空!慢吞吞慢吞吞,亮起來啦。云霧!靜悄悄靜悄悄,藏起來啦”,孩子們嬉戲逗趣時演唱的童謠“小喜鵲叫喳喳” “小烏鴉叫呱呱”。第三幕“美了、美了” 、“好了、好了”、 “尊貴的客人們來到山村” 。尾聲合唱“山谷里起風了”安魂曲式的合唱,情感濃烈色彩飽和,與全劇音樂形成強烈的反差照應,從中升華出震撼心靈的崇高。
三、立體呈現的水墨畫景觀令人震撼
讓景物去襯托舞臺上人的表演,處處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協調,這是該劇舞美給我的第一印象。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歌劇,該劇的舞臺在寫實與寫意之間的尺度恰到好處。國家大劇院超大型的舞臺和先進的舞臺技術為藝術家們飛翔的思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空。它首次嘗試使用這種多媒體特效,這樣的景觀效果在奧運之后被廣泛地使用開來,應該說國家大劇院不僅為自己原創劇目的舞臺景觀創造了一個第一,也在全國的歌劇制作方面開了先河。
大幕開啟,巨大紗幕上的水墨山水在頗具中國風情的主題音樂中緩緩流動,遠遠望去層巒疊嶂的巍峨群山隱沒在云霧之中,偶爾露出一個山頭,山頂之上是緩緩走過的浮云。在以土黃和墨綠為主色調的山村里,一切景象如同真物,一虛一實,把一個恬靜而美麗的南國山村活生生地搬上了舞臺。隨著舞臺的緩緩轉動,有如一幅田園畫卷般徐徐展開:閣樓、遠山、小院,竹林、石階、水車……生動的布景營造出一個恍若隔世的南國鄉村。而后方長50米、高14米的巨大環幕更是整個舞臺的“點睛之筆”: 雨夜寂寥晨霧彌漫,山巒層疊樹影搖曳,溪流淙淙水車吱吱……石板道蜿蜒、竹木樓錯落,小小村落全景式、多角度旋轉,從朦朧中漸漸顯露出本來面目,都通過這道空靈的環幕變成了“現實”。通過多媒體的投射手段,讓有限空間實現舞臺效果的無限可能,一句話就是:斗轉星移、天地變換。旋轉的舞臺機關的運用從多角度的調動,為人物鋪設了良好的演唱空間和故事情節的發展、變化客觀地提供了豐富的外部空間。
綜上所述,全劇從節奏到旋律都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在寧靜的田園上寫出了熾烈的情感和沖突;音樂織體疏朗透明又帶著厚重,多聲部復式對位的合唱以及強化器樂在歌劇中的作用;在人物交流中使用多種重唱以及合唱,盡量發揮美聲歌唱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同時也決不回避可以為我所用的各種表現手段;作曲家用“緊張、不安、復活、重生”等音樂解決方式使它成為一部很接近西方歌劇結構和表現手法的作品。
該劇關注草根階層的喜怒哀樂;表述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寫出鄉村教師的苦與樂,讓更多的人關注山村教育、山村教師;讓人們探討愛與犧牲的永恒主題,傳達人性的溫暖和力量。該劇不僅把中國歌劇作品本身帶進了國際視野當中,通過這種形式,把更多更優秀的歌劇演員培養起來,直接推動了中國歌劇作品整體實力的提高。相信中國會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歌劇作品來。■
(作者系河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1]李澄.《山村女教師》:底子實在 上升空間巨大[J].歌劇,2010,(2)
[2]紫茵.《山村女教師》:走在經典的邊緣[J].歌劇, 2010,(2)
[3]孫允文.歌劇是“用音樂寫的戲”[J].歌劇, 2010,(2)
[4]景作人.多棱鏡下的《山村女教師》[J].歌劇, 2010,(2)
[5]馬金泉.寫給歌劇《山村女教師》[J].歌劇, 2010,(2)
[6]劉詩嶸.一首凄美的抒情詩[J].歌劇, 2010,(2)
[7]金毅炅.夢想點燃生活――《山村女教師》觀后[J].歌劇,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