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開學第一課歌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就在昨天晚上,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今年第一課的主題是英雄不朽。分別以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四節課組成??赐旰笪业男那榫镁貌荒芷綇?,我對這些抗戰老兵和在戰斗中犧牲的人感到深深的敬意。
而最令我感動的則是關于國歌的故事。1933年3月,敵人用重炮在長城城墻上轟開一個缺口,守軍就和敵人在缺口上搏斗。他們用身軀將缺口死死堵住,為國捐軀。當講解員說“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這句歌詞不是編的,而是在戰斗中實際發生的時候,我不由得淚流滿面。而現在在我耳畔仿佛又想起了那嘹亮的國歌聲;我的眼前好像又浮現了戰士們浴血殺敵、拼死奮戰的場境;我的腦海里又會想到那些為保衛祖國英勇捐軀、不畏犧牲的革命先輩們。我對國歌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更加明白了在重大活動中唱國歌的意義。
然后我又看到了,王二小的故事,還有......
我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懂得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更好的保衛和平。
一、弄清語文的涵義以及高中和初中語文的不同
開學第一課就是要認識高中的各個學科的特點,就拿語文來說,學生已經學了九年的語文,一直沒弄清語文的來源和內涵,糊里糊涂到了高一。那么什么是語文呢,語文一詞并不是從來就有的,始用于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學語文課本。當時想法,口頭為語,筆下為文,合成一詞,就稱“語文”。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高中語文對于學生而言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指同學們已經接觸和積累了一些語文的材料和素材,陌生是因為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的要求迥然不同。
這里就要重點強調以下幾點:初中語文的積累零散單薄,高中語文要求不僅要有廣度,還要有深度。初中語文的閱讀以篇章為主,高中要求以整本書為主。初中語文重識記,高中語文重分析與理解。初中語文重標準的統一的答案,高中語文重具體的分析。初中語文完全可以在老師的統一指揮下取得好的分數,但是高中語文更需要大家自主自動的學習姿態。弄清二者的區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為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做下鋪墊。
二、激發學生學習高中語文的興趣是最重要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第一節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最關鍵。老師一定要給學生講講語文的趣之所在。我一般用以下小例子來進行這個環節。
1.字趣。語言文字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的細微變化都會幻化無窮的樂趣。曾經有一件事發生在身上,有外國記者譏諷到:真是對牛談琴!禮貌的回敬:對,牛彈琴!一字未改,標點一變,面目全非!另外還有一字聯: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長。
2.句趣。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聊聊兩句,頗含哲理,道盡人世滄桑。
3.意趣。《還珠格格》中最常用的句式:我好喜歡好喜歡你喲!除了連用兩個好,并無其他的妙處,用于表述愛情的美好徒顯蒼白和肉麻。再來看馮延巳的《長命女》,看別人如何描繪愛情的美好: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長健,三愿如同粱上燕,歲歲長相見。多么有詩情話意。這都是學好語文的妙處。農村許多學生家里,在春節的時候,很多門戶上都貼“招財進寶“四個字,很一般,但有一次,我卻發現有了不同,貼的是:門對青山搖錢樹,戶迎綠水聚寶盆。語文的檔次就出來了。這幾個小例子一講,學生的興趣會立刻被激發出來。
三、從一開始就要特別強調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第一節課應給學生講明:語文具有很強的生活性、工具性和人文性。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可以是春節各家各戶門楣上貼的的對聯,可以是電視機上真真假假的廣告,可以是大家哼出來的各式各樣的歌謠。結束了學生生活,找工作面試,要口才;考公務員,要申論;甚至表達感情、相互溝通也需要語文??傊?,語文融在大家的生活中,大家也要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形成大的語文觀。
語文也具有工具性。它是各門學科尤其是文科的一個基礎。讀不懂文言文,無法學好歷史;讀不懂議論文,無法學好政治。大凡文科成績好的都有一個好的語文基礎,同時它也是進一步深造的一個工具。進入大學,要研究歷史,就得先讀完《史記》,要研究政治經濟學就要讀懂《資本論》。如果語文漏洞百出,其他科也會捉襟見肘,難以上一個臺階。要想富,先修路,學好語文的同時也是在為其他學科鋪路。
語文具有人文性。語文也是提高人文素養的一門學科。大凡一個語文好的女孩子總給人一種很有氣質很有味道的感覺:比如說李清照、張愛玲、冰心、舒婷,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平原地區的小伙子,登上了恩施的某座山,面對著秀美的景致,不覺感慨道:“啊,巫山!”而旁邊一位老先生就會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學校的桂花香滿校園,有的人會說真香啊,有的人會說沁人心脾。黯然魂銷。有的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事物沒有任何感覺。有的人卻能聽到大地呼吸的聲音。所以學好語文你的生活,人生和境界都會上一個臺階。
四、在課堂的最后要適時提出學好語文的方法
方法正確,事半功倍,方法不爭取,事半功倍。就像投籃一樣,用手指手腕的力量就會既輕松準確率又高。投籃姿勢不正確,就會既費力,準確率又低。對此,我們應在第一節課就對學生講明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閱讀與思考。語文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中外名著,閱讀名家名篇,沒有一定的閱讀量做積累,語文是學不好的。但葉瀾教授說過:“不要把閱讀的廣度代替思維的深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邊讀邊思考是最好的方法,切忌蜻蜓點水式的閱讀,那將毫無意義。對于課本內的內容,一定要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深入思考。每篇課文都是編者慎重比較之后收錄入課本的,要精讀并深入探究。
第二.積累與習慣。積沙成塔聚腋成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語文學習善于積累,樂于積累,勤于積累。要準備一本摘抄本,每天適量摘錄一些詩文美文,哲理性文章,范文。整理一下基礎,錯字錯音成語熟語。整合一下典型的例題和自己常錯的題目。留心一下生活中的語文現象,比如:好的歌詞,春聯,廣告。摘抄本上可以手抄,粘貼,畫表格等等??傊獜V泛的涉獵各式各樣的語言材料。養成好的習慣。,
一首歌詞曾這樣寫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開學第一課我們又談起了愛國這個話題。老師問大家:“同學們,你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愛!”老師接著問:“你們現在都很小,不能做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來報效祖國,那么,我們怎么做才是愛國?”同學們聽到老師的提問,都陷入沉思,不知如何回答。老師看著我們語重心長地說:“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做好身邊事就可以了?!甭犃死蠋煹脑?,同學們臉上的表情似乎變得輕松了,好像在說:“原來竟這樣簡單!我們都能做到?!笨墒抢蠋焻s變得嚴肅起來,她說:“做好我們身邊的每件事,看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很難。假如我們每個同學都能把每天應該做的事情盡心盡力地完成,那就是愛國。如果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那么他什么都不會愛,也不會懂得愛。我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顆愛國心,那么將來我們就會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你們就會無愧色地站在老師面前,爸爸媽媽面前,祖國面前。也許你們當中還會出現焦裕祿、孔繁森、袁隆平、楊利偉……那將是我們祖國的驕傲!”聽了老師的話,我們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們既激動又慚愧。是啊,有些事堅持做一天兩天并不難,難的是天長日久。仔細想一想,我們每一天是怎樣對待學習的,對待時間的,對待爸爸媽媽的,對待老師的。想到這些,我們知道我們做得并不好。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做好身邊事,學會承擔。
學會承擔。我不禁想起一件發生在國旗班的故事。國旗班的戰士為了升好每天第一旗,每天成千上萬次地訓練同一個規范而又枯燥的動作,這成了國旗班戰士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有一次一位戰士在升旗的過程中不幸腳底扎進一枚鐵釘,但是為了完成升旗儀式,維護國家的尊嚴,他毅然堅持前行,直到升旗儀式的最后一刻。他忍受著痛苦,完成了自己對國家的那份責任。他的行為包含著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楊利偉叔叔在登入太空之前,為了人類的和平進步,為了祖國的榮耀,為了圓滿完成太空飛行任務,每天進行大量的地面訓練,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但是他從來沒有說過苦叫過累,因為他懂得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承擔。在他圓滿完成飛行任務著陸的那一刻,所有的人們都在為他歡呼雀躍。而他在出艙后的第一句話卻是:“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而驕傲,我愛偉大的祖國。是她給了我們尊嚴與榮耀?!?/p>
同學們,愛國是什么?我要大聲地告訴大家,愛國就是學會承擔,學會做好身邊事。讓我們愛學習,愛老師,愛父母,愛同學。就像周濟部長說的那樣:“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振興中華?!?/p>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挖掘化學中的另類課堂談些想法.
一、何謂另類課堂
所謂另類課堂,就是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融入音樂、游戲、競賽等元素,打造富有趣味性、思考性、活動性的多元化課堂. 化學教學不外乎新授課、復習課和實驗課. 在這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大膽進行教學設計,創造出有自己風格的另類課堂,讓教師在教學中收獲經驗,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化學的神奇和魅力.
二、挖掘另類課堂的意義
1. 挖掘另類課堂,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如果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出現音樂、游戲等元素,這無疑會讓學生對化學教學的感受耳目一新: 原來化學還可以這么教,原來知識還可以這么學.化學不再和其他理科一樣枯燥,而是成為富有生命力的一門自然科學,課堂變得生動而有趣.
2. 挖掘另類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另類課堂的成功實施,需要學生在課前做一些準備工作,收集相關的資料,預習相關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接觸化學,為課堂的出色展示而不斷學習,無形中就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3. 挖掘另類課堂,可以實現教學的高效性
教學高效,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盡可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 由于另類課堂對于知識掌握的要求全面而立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達到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初期目標,比單一的授課方式知識掌握情況要更好.
三、打造另類課堂的方法
1. 在課堂中融入音樂的元素,讓課堂具有藝術性
對于音樂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我在初期只是在課間或者公開課前播放,如柴可夫斯基的輕音樂,發現這樣的音樂有助于緩解學生的疲勞,但與化學的關系卻不是太緊密,所以我在后面的教學中就注重找一些與化學有關的音樂,并運用在教學中.
例如,在開學第一課中,我一開始就播放了周其鳳作詞的《化學是你、化學是我》這首歌,讓學生從音樂中初步感受化學; 在講組成物質的元素時,我播放了網上的一首《元素周期表》之歌,讓學生感受到原來這么枯燥難記憶的內容還可以用rap 唱出來; 在進行綜合復習時,我播放了化學版的《青花瓷》,讓學生在聽歌的同時,用化學知識解釋歌詞中出現的化學反應和現象. 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變得優雅從容,學生也感受到化學課堂的藝術性.
2. 在課堂中融入游戲的元素,讓課堂變得有趣
愛玩游戲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如果把游戲融入課堂,把知識變成游戲,學生學習起來就會非常帶勁.例如,把化學知識和撲克牌結合起來,進行化學撲克的游戲: ( 1) 對出規則: 甲出一對表示相同物質的牌,其他玩家也必須跟進任何一對表示相同物質的牌. 若甲出的牌為: 生石灰、CaO. 乙有如下5 張牌: 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火堿、NaOH、Ca( OH)2,則乙有幾種符合對出規則的出牌組合? ( 2) 單補規則: 甲出一張牌作為反應物,乙必須跟出一張能與其反應的牌,當反應物湊齊后,后面的玩家才能跟出該反應的生成物,若甲出的牌為CaCO3,乙有如下4張牌: 氧氣、鹽酸、NaOH、CuO,則乙應跟出的牌為哪張? 丙有如下4 張牌: CO2、CaCl2 、CO、H2O,丙不能跟出的牌為哪張? 把金屬礦石和主要成分以及金屬的反應變成闖關游戲; 等等. 這些都是游戲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3. 在課堂中融入競賽的元素,讓課堂變得豐富
競賽的形式有很多,如必答、搶答、PK 等.
既然我們要快樂地學習,又不可以無憂無慮、沒有負擔地學習,又不可以不要教科書,想學什么就學什么,那我們怎么才可以真正快樂地學習呢?
首先,我們為人師者要學會“自我定位”。
為什么要定位?近代教育史上,人們總是喜歡把師者定位在“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副“恨鐵不成鋼,為自己的學生操勞一生,不求任何回報”的樣子。淚都干了,蠟也成灰了,自己都不快樂了,如何讓學子快樂?如何把自己滿腹才學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呢?所以我認為把老師定位為一個指揮官的角色更合適。只有在課堂上精于調配,善于指揮,才能讓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去碰到困難,然后得到知識和快樂。別讓學生還沒開始學習已經害怕甚至厭倦了學習。國家總督學柳斌說過:教育是最需要科學的領域,傳授科學的過程不科學,學習科學的人就只能收獲痛苦。所以,我們要想讓學生愛學習,快樂地學習,我們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是做一名快樂地指揮官還是做一只會燃盡的蠟燭呢?教改給了我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老師是課堂教學中教的主體,學生是課堂教學中學習的主體,這是兩個互不干擾卻又互相聯系的主體。為什么說互不干擾呢,因為老師是為了教,學生是為了學?,F代戰場上,聰明的指揮官是不會讓自己和士兵一樣沖鋒陷陣,暴露在敵人的視野內指揮的。只有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才會去當排頭兵,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這兩個主體如果互相干擾是什么都做不成,只有互相聯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學習,從而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授人以漁的快樂。那么,低年級的小學生在音樂課中,我們該如何去指揮他們快樂地學習呢?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的智能結構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語言、邏輯―數學、視覺空間、音樂、運動、交際、自省和認識自然等多種基本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礎,又有賴于后天的開發。音樂課的學習占據了許多項,而每個學生的智能發展傾向都不同,要把不同的學生聚到一起學一樣的東西不是件容易的事,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易到難,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一年級的學生剛上小學,很多基本的教學常規都還不是很懂,正如一張白紙,我們畫什么他們就會出現什么。我通常在教學中,側重對學生的節奏訓練,因為節奏出現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用他們看得到、聽得著的音樂節奏來訓練他們對音樂的感覺,用節奏去調配他們,把孩子的東西拿來,加上我需要的音樂元素,讓孩子們和我在教學相長中去玩音樂,在玩中學。
第二要大膽利用各種教材,優化教學。
俗話說: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都是好貓。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要做這只好貓,音樂老師要做很多的準備,音樂教材是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至少普遍用過三種教材版本,不論使用哪個版本,我都會在開學時通讀教材,把可一起利用的教材放在一起,不論課題先后,不管哪個版本,甚至有時我還會加入流行音樂。例如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第一課,我在正常課題學習前加學了《上學歌》,通過歌曲學習同學們知道了自己上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意義,每次我都表揚能做到的學生,哪怕是一點閃光點,很快學生就進入教學常規。
通常教材配套的音樂素材具有局限性,甚至有些地方性太強了,學生較難把握的,我會作些添加。例如一年級的《螃蟹歌》,地方特色太濃,一年級的小學生很難接受,脆讓學生按歌曲節奏念熟歌詞,讓學生自己找首合適的童謠套用進去,進行了無意識的二度創作。有位學生就硬生生地把《學做》套進去,變成螃蟹軍歌,把《學做》里的“噠噠 噠噠噠 嘀- / 嘀嘀 嘀嘀嘀 噠 - ”換成了螃蟹打斗時的聲和動作,同學們一下子喜歡上了,表演得非常非常生動,一節課快活而難忘。第二課時我才給他們聽原味的《螃蟹歌》。雖然他們沒學到湘味濃郁的《螃蟹歌》的旋律,但他們卻無意中學到了更多。所幸音樂課教學相比其它科目有很多自身的優勢,我們甚至還可以利用語文課本里的詩,數學里的數字,大自然中的風、雨等等,總之一切為我所用,達到快樂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