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家人共歡

      家人共歡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人共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家人共歡

      家人共歡范文第1篇

      關鍵詞:價值確認 價值分離 預期價值法

      一、可轉換債券價值確認方法研究綜述 

       

      近年來全球可轉換公司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了5000億美元。但可轉換債券潛在權益價值的確認計量問題尚未解決。美國會計職業界至今仍然按照apb第14號意見書將可轉換債券確認為債務(直接債務法)。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2003年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ias)第32號要求可轉換債券分別確認為債務和權益(分離債務法),并建議了兩種方法:一是負債部分以債券本金和利息的現值計量,發行債務總值減去債務確認價值即為權益價值,這與美國早期apb第10號意見書的使用的方法一致,即為余額法,通過轉換期權公允價值或用black-scholes等期權定價模型計算得出期權價值,再以發行債務總值減去期權價值作為債務價值。國際會計準則(ias)第32號后,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把可轉換債券雙重性質問題的解決提到了議事日程。2004年,fasb再次著手研究可轉換債券的債務與權益問題,委員會明顯傾向于按照債券現值和嵌入期權價值將可轉換債券分開處理,這類似于第10號apb意見書和第32號國際會計準則(ias)。我國在2006年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中,關于可轉換債券處理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思想,即在初始確認時將可轉換債券發行收入分解成債務和期權價值進行會計處理。 

      在marcelle等(2005)提出的預期價值法之前,學術界對可轉換債券初始價值確認計量進行了一定探討,但多數是檢驗現代期權理論對可轉換債券的影響。vigeland(1982)較早注意到期權理論可以應用到轉換的可能性和轉換的時間選擇上。king(1984)為可轉換債券計算了潛在權益的期權價值。這種“潛在權益”從債務中扣除加到了權益中,并用于財務比率的計算中。而可轉換債券代表的股數等于“權益價值”除以現行股價。king認為可轉換債券權益的價值就是期權的價值,并假定可轉換債券的債務價值就是直接債務的價值,事實上這種情況僅在可轉換債券沒有轉換情況下出現。gaumnim andthompson(1987)通過回歸分析研究了可轉換債券價格如何隨著其內在權益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問題。但這些研究并沒有將可轉換債券是否轉換的“可選擇性”在會計處理中加以反映,直到2005年,marcelleandlann提出預期價值法,才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二、預期價值法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一)預期價值法的基本原理 預期價值法認為可轉換債券內含的期權既不是債務也不是權益,在標的股票市場價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它既可能產生權益又可能產生負債。如果債券被轉換,債券的本金則不用償還,而只需支付持有者持有期間的利息;如果債券不被轉換,發行者則需支付持有者全部本金及利息。因此債務的預期價值的大小取決于轉股的可能性的大小。在一定的轉換概率下,債務的預期價值等于直接債券價值(本金和利息現值)與利息現值以轉換可能性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數。與此相對應,權益的預期價值則由債券發行總價減去預期債務價值得到。這一做法也是分離法,但它沒有像ias32那樣以直接債券價值代替債務價值,而是在考慮了轉股的可能性基礎上,在發行當日或之后,動態地對可轉換債券的發行總價進行分離確認負債和權益的價值,以建立一種公司債務、權益、財務杠桿以及每股盈余的動態經濟觀,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預期價值法建立在債務和權益的價值將隨著可轉換債券的壽命周期而變化的財務理論基礎上,認為對于期權類型的金融工具,標的股票價格的變化和距離到期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可轉換債券以及相應權益和債務的價值。因此,在預期價值法下,必須重算轉換股份的預期數量、債務的預期價值和權益的預期價值,并分析其對債務、權益、財務杠桿和eps的影響。具體方法如下:(1)預期轉換股數。金融分析家們在計算eps時把預期的轉換股數計入總股份,而預期股數取決于債券轉換成股票的可能性的大小。假設n為潛在股數,為轉換的可能性,預期股數則為n(p)。(2)債務預期價值。直接債務的價值常常被視為可轉換債券債務部分的價值,它是以市場利率為折現率將債券本金和利息進行折現。其實這種情況只有在債券預期沒有轉換而本金和利息需被100%償還時才適用。這就是說可轉換債券有三種可能:一是全部被轉換

       

      ,此時可轉換債券在到期轉換日只需支付到期前利息;二是全部不轉換,此時可轉換債券在到期轉換日需將債券本金加利息支付給投資者,但實務中更多的是第三種情況,既可能轉換又有可能不轉換,假設這種可能性為p,則按預期價值法計算的債務的預期價值等于直接債務價值(假定不轉換時的應付額)和利息(假如債券到期轉換應付額)以轉換可能性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數,即:債務的預期價值=(1-p)*直接債券價值+利息現值*p。借助于這一公式可以發現,在p為100%時,可轉換債券全部轉換,其債務預期價值僅為全部轉換前所付利息的現值;當p為零時,即可轉換債券預期未轉換時,債券的預期價值即為直接債券價值;如果可轉換債券有p的可能性轉換,則有(1-p)的可能性不轉換,債務的預期價值會小于直接債務的價值。可轉換債券轉換成股票的可能性越大,債務部分的預期價值就越低。(3)權益的預期價值。權益的預期價值可以通過兩種途徑計算:一是余額計算法。可轉換債券的總價值等于預期債務價值和預期權益價值之和,因此權益的預期價值等于總價值減去預期債務價值;二是期權定價模型計算法。在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中,期權價值是權益預期價值(現值)與行權成本預期價值(現值)之差,那么權益預期價值則是期權價值和行權成本預期價值之和。如果行權成本用公允的市場利率折現,則與余額計算法計算結果相同。在股份、債務、權益預期價值的計算中,轉換的可能性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債券沒有其他諸如發行者贖回等嵌入期權,而且僅在到期轉換條件下,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可用于計算轉換的可能性,即n(d2)在black-scholes模型代表在行權日獲利期權的可能性,如果投資者是理性的,n(d2)則代表轉換的可能性。如果可轉換債券允許到期前行權或者為誘導轉換允許發行者贖回債券,可以使用美式期權定價方法。這些可選擇的期權計價方法提供了每個轉換日轉換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可用來計算預期的債務和復雜期權的價值。 

       

      (二)預期價值法示例 abc公司發行5年期面值100(百萬)元可轉換債券。一般利率8%,由于含有期權,所以可轉換債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利率5.5%,僅為2.5%。每張1000元的債券可以轉換成40股普通股,發行者不能贖回。現行股價20元。股票未含股利,預期價格波動約35%,無風險利率3%。為了簡化,假設發行者不能贖回可轉換債券;除了轉換特征的買入期權沒有其他嵌入期權;歐式期權;行權日即為到期日。這些假設使該例可以直接使用black-scholes模型,而且更易反映其他嵌入期權、行權的跨度或隨著時間變化的行權價格。具體計算結果和過程如下:(1)收集整理公司基本信息。(表1)詳細列示了公司的可轉換債券的發行、嵌入期權和原有資本結構的基本資料。公司以面值發行5年期利率2.5%的可轉換債券,低于正常8%利率,因為可轉換債券含有期權。每張100元債券中含有4份期權,每份期權價值通過black-scholes模型和第2欄中的參數計算得出為5.58,4份共有22.29元期權價值。對于不含期權的2.5%的債券,每張面值100元的可轉換債券的真正價值是77.70元。(2)美國現行債務法與預期價值法下eps的對比分析。(表2)將目前gaap把可轉換債券作為一般債務處理的方法與預期價值法(ev法)進行對比分析,說明兩種方法稀釋股份和稀釋eps的影響過程。盡管可轉換債券可轉換為4000000股,但因為轉換的可能性0.3142,所以第2欄中預期股數應為1256800股(4000000*0.3142)。ev法稀釋了大約8%。相比較,按照gaap規定稀釋了27%。因此ev法下的稀釋率相對較小。為分析對稀釋eps的影響,使用轉換發行部分的利息調整稅后凈收益。如果在ev法下使用相同的盈余,稀釋的eps則為1.02(16256800/16500000),這是—種反稀釋作用。(表2)的第2欄顯示的ev法下的凈收益是只將有可能轉換部分債務的稅后利息加回到凈利中。因此ev法下稀釋efs應是0.95(15500/16256800),而gaap現行制度下計算的稀釋eps是0.87(16500000/19000000),這相對低估了eps。(3)現行美國債務法、國際會計準則分離債務法和預期價值法下財務杠桿的對比分析。(表3)對比分析了現行美國債務法、國際會計準則分離債務法和預期價值法對財務杠桿的影響。在預期價值法下預期權益價值為43.5(百萬)元,為分離債務法得出的預期價值僅為22.3(百萬)元,只是預期價值法計算權益價值的一半,而現行gaap不考慮預期權益價值。這種對預期權益價值估算的不同,導致ev法、分離債務法和gaap下的債務權益比不同,分別為1.04、1.17和1.33。由于按照gaap可轉換債券不

      含有權益價值,因此計算的債務權益比最低。顯然現行gaap的做法實際上比ev法高估了債務權益之比。

      三、預期價值法的改進 

       

      與以前可轉換債券初始價值確認方法相比,預期價值法引入了轉換可能性概念,而且隨著標的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化,債務的預期價值、權益的預期價值都在變化,因此這種動態理念是該方法創新之處。但該方法在反映可轉換債券經濟實質等方面仍可做進一步研究。實際上可轉換公司債券是兼有債性、股性和轉換期權的混合物,但三種特性不一定所有時間都同時出現,也就是說有時表現為債性,有時表現為股性,有時表現為債性和股性同時并存,但不論那一種情況,只要可轉換債券未轉換就一直含有期權。因此,可以對預期價值法做一定的改進,使這三種可能在可轉換債券價值確認方法上加以體現。(1)可轉換債券到期一張都未轉換成功。這種情況下可轉換債券則以債性為主,但比一般債券多了一種轉換權利(盡管未轉成),故其發行收益應分解為持有期間本金和利息現值加轉換期權價值。用公式表示則為:可轉換債券發行收益=應確認的債務價值+應確認的期權價值。其中,應確認債務價值=直接債券價值=債券到期本金現值+持有期間利息現值;應確認的期權價值=可轉換債券發行收益-應確認的債務價值。(2)可轉換債券到期全部轉換。這種情況下可轉換債券則以股性為主,持有者用持有債券可以在規定期限換回價值相當的股票。故其發行收益應等于持有到期按轉換價轉換的股票和轉換期權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則為:可轉換債券發行收益=應確認的股權價值+應確認的期權價值。其中,應確認的股權價值=直接股權價值=到期轉換股票價值的現值;應確認的期權價值=可轉換債券發行收益-應確認的股權價值。(3)持有債券轉換的可能性為一定概率。假定持有債券轉換的可能性為p,則持有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有p的可能性轉換為股票,即具有股性;同時也有(1-p)的可能性未轉換,即具有債性。此時可轉換債券發行收益體現為其債務價值、股權價值和轉換期權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則為:可轉換債券發行收益=應確認的債務價值+應確認的股權價值+應確認的期權價值。其中,應確認的債務價值=(1-p)*債券到期本金和利息現值;應確認的股權價值=p*到期轉換股票價值的現值;應確認的期權價值=可轉換債券發行收益-(應確認的債務價值+應確認的股權價值) 

      上述方法是對預期價值法的改進。改進方法將可轉換債券完全轉換情況下的價值界定為到期轉換股票價值的現值與股權所含期權價值之和,而不是預期價值法中的利息現值。這是因為在完全轉換狀態下,現在持有的可轉換債券價值足以使持有者在轉換日換回價值相當的標的股票,而不是換回一點利息,此時現在持有的債券價值應等值于將來轉換日換回的股票價值。另外,即使是到期全部轉換為股票,在初始價值中依然含有期權價值,因為當初沒有這種權利,將來債券是不能轉換成股票的。在可轉換債券未轉換情況下,未轉換并不代表債券價值中不含轉換期權價值,而是含有的期權價值沒有條件去實現,但這并不否認轉換期權價值的存在。由于在以上這些方面的理解不同,使得在轉換概率為p時,對可轉換債券債務、股權和期權的價值確認產生很在差異,從而對公司的債務權益比等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在改進的預期價值法下,前例abc公司可轉換債券計算如下:應確認的債務價值=(1-0.3142)*77.70=-53.29(百萬)元;應確認的股權價值=0.3142*68.10=21.40(百萬)元;應確認的期權價值為25.31(百萬)元。此時,abc公司的債務總值為353.29(百萬),權益總值為346.78(百萬),因此債務權益之比則為1.02,比未改進前預期價值法的債務權益比更低。 

       

      四、結論 

      家人共歡范文第2篇

       

      關鍵詞:價值確認 價值分離 預期價值法

      一、可轉換債券價值確認方法研究綜述 

       

      近年來全球可轉換公司債券市場規模已超過了5000億美元。但可轉換債券潛在權益價值的確認計量問題尚未解決。美國會計職業界至今仍然按照APB第14號意見書將可轉換債券確認為債務(直接債務法)。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2003年修訂的國際會計準則(IAS)第32號要求可轉換債券分別確認為債務和權益(分離債務法),并建議了兩種方法:一是負債部分以債券本金和利息的現值計量,發行債務總值減去債務確認價值即為權益價值,這與美國早期APB第10號意見書的使用的方法一致,即為余額法,通過轉換期權公允價值或用Black-Scholes等期權定價模型計算得出期權價值,再以發行債務總值減去期權價值作為債務價值。國際會計準則(IAS)第32號后,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把可轉換債券雙重性質問題的解決提到了議事日程。2004年,FASB再次著手研究可轉換債券的債務與權益問題,委員會明顯傾向于按照債券現值和嵌入期權價值將可轉換債券分開處理,這類似于第10號APB意見書和第32號國際會計準則(IAS)。我國在2006年財政部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中,關于可轉換債券處理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思想,即在初始確認時將可轉換債券發行收入分解成債務和期權價值進行會計處理。 

      在Marcelle等(2005)提出的預期價值法之前,學術界對可轉換債券初始價值確認計量進行了一定探討,但多數是檢驗現代期權理論對可轉換債券的影響。Vigeland(1982)較早注意到期權理論可以應用到轉換的可能性和轉換的時間選擇上。King(1984)為可轉換債券計算了潛在權益的期權價值。這種“潛在權益”從債務中扣除加到了權益中,并用于財務比率的計算中。而可轉換債券代表的股數等于“權益價值”除以現行股價。King認為可轉換債券權益的價值就是期權的價值,并假定可轉換債券的債務價值就是直接債務的價值,事實上這種情況僅在可轉換債券沒有轉換情況下出現。Gaumnim andThompson(1987)通過回歸分析研究了可轉換債券價格如何隨著其內在權益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的問題。但這些研究并沒有將可轉換債券是否轉換的“可選擇性”在會計處理中加以反映,直到2005年,MarcelleandLAnn提出預期價值法,才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二、預期價值法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一)預期價值法的基本原理 預期價值法認為可轉換債券內含的期權既不是債務也不是權益,在標的股票市場價格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它既可能產生權益又可能產生負債。如果債券被轉換,債券的本金則不用償還,而只需支付持有者持有期間的利息;如果債券不被轉換,發行者則需支付持有者全部本金及利息。因此債務的預期價值的大小取決于轉股的可能性的大小。在一定的轉換概率下,債務的預期價值等于直接債券價值(本金和利息現值)與利息現值以轉換可能性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數。與此相對應,權益的預期價值則由債券發行總價減去預期債務價值得到。這一做法也是分離法,但它沒有像IAS32那樣以直接債券價值代替債務價值,而是在考慮了轉股的可能性基礎上,在發行當日或之后,動態地對可轉換債券的發行總價進行分離確認負債和權益的價值,以建立一種公司債務、權益、財務杠桿以及每股盈余的動態經濟觀,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預期價值法建立在債務和權益的價值將隨著可轉換債券的壽命周期而變化的財務理論基礎上,認為對于期權類型的金融工具,標的股票價格的變化和距離到期時間的長短都會影響可轉換債券以及相應權益和債務的價值。因此,在預期價值法下,必須重算轉換股份的預期數量、債務的預期價值和權益的預期價值,并分析其對債務、權益、財務杠桿和EPS的影響。具體方法如下:(1)預期轉換股數。金融分析家們在計算EPS時把預期的轉換股數計入總股份,而預期股數取決于債券轉換成股票的可能性的大小。假設n為潛在股數,為轉換的可能性,預期股數則為n(p)。(2)債務預期價值。直接債務的價值常常被視為可轉換債券債務部分的價值,它是以市場利率為折現率將債券本金和利息進行折現。其實這種情況只有在債券預期沒有轉換而本金和利息需被100%償還時才適用。這就是說可轉換債券有三種可能:一是全部被轉換,此時可轉換債券在到期轉換日只需支付到期前利息;二是全部不轉換,此時可轉換債券在到期轉換日需將債券本金加利息支付給投資者,但實務中更多的是第三種情況,既可能轉換又有可能不轉換,假設這種可能性為p,則按預期價值法計算的債務的預期價值等于直接債務價值(假定不轉換時的應付額)和利息(假如債券到期轉換應付額)以轉換可能性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數,即:債務的預期價值=(1-p)*直接債券價值+利息現值*p。借助于這一公式可以發現,在p為100%時,可轉換債券全部轉換,其債務預期價值僅為全部轉換前所付利息的現值;當p為零時,即可轉換債券預期未轉換時,債券的預期價值即為直接債券價值;如果可轉換債券有p的可能性轉換,則有(1-p)的可能性不轉換,債務的預期價值會小于直接債務的價值。可轉換債券轉換成股票的可能性越大,債務部分的預期價值就越低。(3)權益的預期價值。權益的預期價值可以通過兩種途徑計算:一是余額計算法。可轉換債券的總價值等于預期債務價值和預期權益價值之和,因此權益的預期價值等于總價值減去預期債務價值;二是期權定價模型計算法。在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中,期權價值是權益預期價值(現值)與行權成本預期價值(現值)之差,那么權益預期價值則是期權價值和行權成本預期價值之和。如果行權成本用公允的市場利率折現,則與余額計算法計算結果相同。在股份、債務、權益預期價值的計算中,轉換的可能性是一個關鍵因素。如果債券沒有其他諸如發行者贖回等嵌入期權,而且僅在到期轉換條件下,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可用于計算轉換的可能性,即N(d2)在Black-Scholes模型代表在行權日獲利期權的可能性,如果投資者是理性的,N(d2)則代表轉換的可能性。如果可轉換債券允許到期前行權或者為誘導轉換允許發行者贖回債券,可以使用美式期權定價方法。這些可選擇的期權計價方法提供了每個轉換日轉換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可用來計算預期的債務和復雜期權的價值。 

      家人共歡范文第3篇

      關鍵詞:《覺醒》,《歡樂之家》,異同點,女性覺醒,男權社會

       

      《覺醒》(TheAwakening)凱特·肖班于(Kate Chopin)1899年創作的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女主人公艾德娜·龐蒂里耶經歷了由家庭主婦到敢于追求自由﹑敢于表達女性自我意識的“新女性”的轉變過程。然而,在尋求女性獨立人格的過程中,她的許多夢想一個個地破滅,讓她認識到,作為一位女性,現實中許多事情都超越了自己能夠掌握的界限,她永遠都不可能成為她自己,最終迫使她徹底放棄自己的夢想,投身大海的懷抱。 《歡樂之家》(The Houseof Mirth)是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1905年創作的第一部作品。小說描述了一個名叫莉莉·巴特的年青女子,把留在上流社會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整日穿梭于“歡樂之家”的種種社交場合,卻終遭無情拋棄,并最終孤獨離世的故事。莉莉雖然美麗動人、舉止優雅,但作為一個女人,又缺少上流社會的人必不可少的東西——金錢,因而在那個金錢至上、男權至上的社會步履維艱。在這樣的社會,忠于高尚道德的她,結果只能是一個悲劇。這兩部小說都是對世紀之交女性地位﹑女性自我身份問題的探討,既有相似之處,又各有不同,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

      相似之處

      女人三十

      小說《歡樂之家》的開篇,作者筆下的莉莉美麗高雅,待字閨中,婚姻前景樂觀,但是小說的結尾,剛過三十的莉莉孤獨的死于自己簡陋的房間。小說《覺醒》中,二十九歲的艾德娜開始了自我覺醒自我成長的過程。這兩部小說都屬于特(Elaine Showalter)所說的“三十歲女人的小說”。這類小說呈現了女人在三十歲左右的困擾:三十歲的時候她們將有怎樣的人生機遇,這個轉折點會給她們帶來怎樣的變化等。在三十這個門檻,女性在心理上對于自己的女性身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也是少女時代與婚姻時代的分界線。對于這個分水嶺,伊迪絲·華頓和佛洛依德都抱有較為悲觀的看法:女人三十的時候,很容易走向個性僵化,固守成規。對于新事物﹑新環境難以適應。三十歲的莉莉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對于上層社會的浮華虛偽很排斥,有自己的道德感,無法適應不擇手段的上流社會的競爭,最終只能成為受害者;接近三十的艾德娜受困于無趣的婚姻之籠,處于生命的僵局,毫無愛情可言的婚姻帶來的只有壓抑和空虛,讓她想掙扎逃脫。

      男權社會的受害者

      《歡樂之家》是以男性為標志、為本位的社會。女性在這一社會秩序中,出路就是嫁一個有錢有地位的男人。聰明的莉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處境只有一個選擇--憑借自己的美貌,嫁一個有錢的男人。在這種情形下,莉莉即使一次次地以其美貌和風度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注目,但從實質上說,她除了收獲了男人們對她充滿的垂涎之外,什么也沒有得到。富有而懦弱的珀西·格賴斯(Percy Gryce)被莉莉所吸引,想要娶她,卻因為一點流言蜚語而退縮;格斯·特萊納(Gus Trenor)慷慨地供莉莉花錢,卻意欲占有莉莉的肉體;暴發戶西門·羅斯戴爾(Simon Rosedale)直白地表示他想娶莉莉是為了有助于躋身上流社會,如他所說,“我已經有錢了,缺少的就是這樣一位女人了—我打算把她弄到手。”(180)即使是對莉莉較為理解的塞爾頓,也是男性至上,以自我為中心的。塞爾頓對莉莉沒有最起碼的信任,僅僅是看見她傍晚從格斯·特萊納的住處出來就把別人謠傳莉莉與特萊納有曖昧關系的話信以為真,當即憤而離去,第二天又不辭而別,連莉莉解釋的機會都不給。伯莎·道塞特(Bertha Dorset)為了遮掩自己與情人的私情,挽回自己的婚姻,誣陷莉莉勾引其丈夫,無情地將莉莉趕下游艇。在場的塞爾頓明知莉莉是被冤枉的,雖然他也“渾身熱血沸騰,一心只想抓住達布罕的衣領,把他扔到街上去。”(224)但在莉莉需要他的時候,他甚至沒有半句公道話。“歡樂之家”的男人們只看重她美麗的表象,他們“愛”上她,如同喜歡一幅畫,珍視一件寵物。莉莉既不愿做溫順的“家庭天使”,也不是勇于抗爭的“戰士”。她在男權社會無法生存,最終只能走向死亡。

      如果說《歡樂之家》中男權社會對于莉莉的壓迫是堂而皇之,顯而易見的話,那么《覺醒》中則是顯得比較隱晦含蓄。論文參考,異同點。艾德娜年輕美麗﹑質樸動人。她在覺醒之前,和小說中其他家庭婦女一樣,肩負著為人婦﹑為人母的社會責任。她的丈夫龐蒂里耶先生是新奧爾良有名的富商,在別人眼里,是絕好的丈夫,讓艾德娜衣食無憂,生活閑適。他還經常給家里寄珍貴的東西,“里面裝滿了各種糖果…最上等的水果﹑餡餅,一兩瓶稀有的美味可口的果汁,還有大量的夾心糖。”(10)事實上,這個別人眼中的最佳丈夫,只是把艾德娜看作是自己的一項私人財產。小說中提到,當艾德娜和羅伯特一起游泳歸來時,他“打量著他的夫人,那眼神就像看自己一份珍貴的財產遭到了損害似的。”(3)除此之外,艾德娜還要作丈夫應酬的工具,她每周二都要打扮得高貴端莊,接待他商場上的客人。論文參考,異同點。這些都是艾德娜深深厭惡的,但是龐蒂里耶無視她的感受,每次艾德娜拒絕應酬時,他總是責備她沒有盡到一個妻子的義務。空虛無味的生活使得艾德娜漸漸認識到他們的婚姻“純屬偶然”,毫無愛情可言。

      如果說龐蒂里耶對艾德娜的種種態度顯示了男權社會的丑惡嘴臉,那么艾德娜的情人羅伯特在她淪為男權社會的犧牲品這一問題上也是有責任的。論文參考,異同點。羅伯特的出現讓艾德娜感受到了愛情的魔力和新生活的希望。當羅伯特從墨西哥回到新奧爾良之后,新生之后的艾德娜拋開之前的顧忌,盡情傾訴對羅伯特的愛意:“我只愛你一個人,除了你,我不愛任何人…我們將永遠互相愛著,我們將永遠為彼此的一切而活著。”(164)然而羅伯特卻讓艾德娜失望了,他只是幻想著龐蒂里耶可以給艾德娜自由,成全他們。所以艾德娜才嘲諷羅伯特:“你真是個傻瓜,浪費你的時間,我現在再也不是龐蒂里耶任意處置的財產了。我決定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運。”(163)所以當羅伯特最終屈服于世俗,離開艾德娜的時候,他留下的字條把艾德娜推向絕望的深淵。最愛的人的離開讓艾德娜對這個快讓她窒息的世界再也沒有任何留戀,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所以,從這一點看來,羅伯特也是促使艾德娜成為男權社會犧牲品的幫兇。

      不同之處

      覺醒的程度

      雖然這兩部小說里的女主人公都覺醒了,但是細究起來,卻相差甚遠。筆者認為,莉莉是一位真正意義上覺醒了的女性。她知道自己留在上流社會要付出怎樣的代價,但是為了道德上的高尚和人格上的完美,她都一一放棄了。莉莉被伯莎·道塞特誣陷趕下游艇后,道塞特先生曾幾次向她表示,只要她愿意,他可以離婚,和莉莉結婚。甚至最后,羅斯戴爾還建議她利用伯莎寫給塞爾頓的情書要挾伯莎以達到重返“歡樂之家”的目的,莉莉還是拒絕了,認為這樣做就與卑鄙無恥的伯莎沒有什么兩樣了,有損自己的人格,她將情書付之一炬。為了保持自己的純潔和清白,她用姑媽留給她的幾乎是全部的遺產償清了特萊納的債務。在小說的結尾部分,雖然從高貴舒適的上流社會淪為貧苦低下的女工,莉莉還是沒有試圖回到上層社會。在看清了所謂的上流社會的虛偽嘴臉之后,莉莉寧肯自力更生,成為工人階層的一員,也不愿與那些所謂的名流作一丘之貉。莉莉是真的覺醒了。

      相比之下,艾德娜的覺醒就顯得沒有那么深刻。和莉莉相比,艾德娜沒有經濟上的壓力,無需為自己的婚姻躊躇考慮,更不用為生計發愁。對于身邊那些黑人婦女們的艱辛痛苦,對于自己生活條件的優越舒適,艾德娜幾乎沒有任何覺察。論文參考,異同點。莉莉身邊的女性朋友們,更多的是互相利用,爾虞我詐,相比之下,艾德娜身邊的朋友--阿黛爾和賴思則是毫無城府,真誠熱情。在意識到自己不過是丈夫的財產之后,艾德娜開始向往有自己的生活。不滿于做家庭的裝飾品,艾德娜試圖從家庭責任的束縛中掙脫出來,憑借自身的力量在世上爭得一席之地。為此,她搬離丈夫的家,搬進了自己的“鴿子籠”,以藝術家的形象示人,靠賣畫所得為生。不過,她的這一舉動并沒有帶來幸福,獨處的艾德娜陷入了困惑。抗爭的勇氣使她義無反顧離開丈夫華麗的大房子,但是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她自己覺醒的程度不夠,艾德娜無法做到完全解脫。孩子始終是她的牽掛,她不能完全擺脫社會所賦予的責任,而她深愛的羅伯特最后的離開更是對艾德娜致命的一擊,看不到希望,解不開困惑的艾德娜最終只能以死解脫。

      反抗精神

      在這兩部小說中,雖然兩位女主人公最后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二人的抗爭精神卻是有所差別。莉莉的悲劇證明了美好的理想與冷酷的男權社會的不相容性,也從側面顯示了她的懦弱。雖然本性善良、品行高貴,莉莉在生活中的掙扎卻是徒勞的。從小說的開頭到結尾,她的社會地位每況愈下。在這個社會里,“能使自己站得住腳的唯一方法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莉莉沒有聽從嘉莉·費西爾的這一忠告。論文參考,異同點。在她被伯莎誣陷趕出“歡樂之家”后,她本可以利用伯莎寫給塞爾頓的情書要挾伯莎以達到重返“歡樂之家”的目的,但她決然將情書燒毀。這可以看作莉莉道德的高尚,但是從另一方面說也是缺乏抗爭精神的表現。有一些評論家認為莉莉的死亡是自殺的,是富有抗爭精神的表現,筆者認為她的死亡更有可能安眠藥過量所致,而并非刻意的自殺行為。在小說的結尾部分,莉莉迫切想要休息,加重了藥的劑量,雖然清楚這個舉動的風險,但是還是抱著僥幸心理, “畢竟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330)而且她入睡之前,還想著“明天畢竟不會有多大的困難,她肯定應付得了。論文參考,異同點。”(330)從這點看來,莉莉的死亡應該是意外的,并非富有反抗性的自殺。

      相比而言,艾德娜則更具反抗精神。她是一個游走于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人物,一個勇敢的完美主義者。她的覺醒雖然不夠徹底,卻也是一段充滿艱辛、彷徨、猶疑的心靈探索歷程。隨著自我意識的建立,艾德娜越來越痛苦和困惑。她的女性意識的最初發掘者阿黛爾使她看到了女性存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母性枷鎖。這個枷鎖的不可逾越性使她的自我實現的理想變得遙不可及。面對人性中最本能、最母性的職責,艾德娜感到了痛苦,因為履行這個職責就意味放棄自我的完整。所以她決意反抗,“雷昂斯和孩子們…他們現在再也別想繼續占有她了,不管是她的身軀,還是她的靈魂。”(175)她不顧一切,她希望擺脫束縛和限制,超越社會強加于她的各種令她窒息的角色。所以她必須犧牲自己的肉體以換取靈魂的獨立和完整。所以,她甘愿放棄在大海中游泳的能力,選擇永遠地與大海融為一體。艾德娜投身大海的行為,代表了一個追求理想的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絕望、掙扎和反抗。

      結語

      凱特·肖班和伊迪絲·華頓這兩位作家,通過艾德娜和莉莉這兩位女主人公的塑造,使得讀者認識到:那個時代的局限性在于它是男人和金錢統治一切的天下,女人應該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獨立的身份和地位,女性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向這個社會表明,她至少在精神上是獨立自強的。這是女性意識的最初覺醒,也是女性最初為爭取自己的權力、地位所付出的代價。兩位作者試圖通過講述莉莉和艾德娜的故事,喚起廣大女性的覺醒,為改變自己被壓制、被束縛的處境奮爭,同時,小說也是對那個壓抑人性與理想的丑惡的社會環境的抨擊。

      參考文獻

      [1]伊迪絲·華頓.歡樂之家[M].趙興國、劉景堪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5:140,180,224, 327.

      [2]凱特·肖班.覺醒[M].呂文斌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0:3, 10,163,164,175.

      [3]Freud, Sigmund. “Femininity,” The CompleteEdi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 London: 1964, 112-135.

      [4]Martin Wendy ed. NewEssays on The Awakening[C].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Pec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5]Showalter, Elaine. “The Death of the Lady(Novelist): Wharton's The House of Mirth”.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Criticism. (Winter 1985): 133-149.

      家人共歡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妊娠;甲狀腺功能亢進;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5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481-02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健康越來越關注,尤其是孕婦的健康。但是,近年來,來醫院就診的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孕婦人數呈現出攀升趨勢,妊娠期間患上甲狀腺功能亢進,嚴重威脅孕婦及胎兒的生命,因此要給予高度重視。本研究對2009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9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將所有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分別有20例患者。研究組20例產婦患者,年齡22-35歲,平均(28.61±5.43)歲;病程1周-10年,平均(5.78±5.84)年,初產婦12例,經產婦8例。對照組20例患者,年齡21-36歲,平均(29.18±5.89)歲;病程2周-11年,平均(5.58±5.9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20例患者常規護理治療,既包括日常的生命體征變化觀察護理、保持病房舒適環境護理、勤加給患者清除分泌物護理等。

      1.2.2 研究組 具體主要采取以下幾種護理方法:

      心理護理: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難免會產生恐懼心理,害怕新生兒與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此時,醫護人員給予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然后通過與患者交談的方式來安慰患者,并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給予鼓勵安慰,鼓勵患者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疾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產前護理: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產婦的胎兒成長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在產前需要給予產婦進行超聲檢查,對胎兒的體重做大致的估算[1]。一旦在檢查中發現胎兒異常,立即建議產婦住院接受治療,囑咐患者注意休息,并多左側臥位,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過度緊張激動,避免早產。

      生產過程中的護理:可以進行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分娩時盡量采取該方式進行分娩,做好產婦的心理工作,樹立患者順利分娩的信心,消除焦慮心理,并指導患者在宮縮間歇期間,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吸氧使胎兒在宮內保持良好的狀態,定時測量產婦的體溫、呼吸、脈搏以及血壓,全程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嚴密觀察患者的自覺癥狀,在以第一時間里發覺患者的甲狀腺危現象。對于手術終止妊娠患者,除了要進行重組的術前準備工作之外,要需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向其介紹手術的治療方法以及必要性。

      產后護理:在產婦生產完畢之后,主要做的護理工作就是嚴密觀察患者產后情況,預防甲亢病情,產婦完成生產后,也需要定時給予產婦測量體溫、血壓以及脈搏等,知道產婦如何合理飲食、如何進行會陰的清理工作,并仔細觀察產婦是否出現心悸氣促等各種癥狀,最好感染預防工作[2]。

      1.3 療效評定標準 ①顯效:產婦未出現甲亢或是心理衰竭現象,成功分娩,母嬰健康;②有效:產婦可順利分娩,部分出現甲亢或是心理衰竭現象,但是經過及時治療后,母嬰都脫離危險;③無效:患者出現甲亢或是心理衰竭現象,病情得不到控制,甚至加重[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軟件實施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

      2 結 果

      20例對照組產婦有7例顯效、9例有效、4例無效,總有效率為80.0%;20例研究組產婦有13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為90.0%。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產婦在妊娠期間極易并發此癥,對產婦及胎兒都會造成不良影響,若是產婦治療經過甲亢治療,則在妊娠期間所受到的影響不大,若甲亢嚴重的患者,則會導致胎兒出現畸形現象,甚至是死胎死產,在產婦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所服用的抗甲亢藥物的劑量必須要嚴格控制,不然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健康與發育[4]。

      另外,產婦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之后,心理難免會產生負擔,而這樣的心理狀況極易加重患者的病情,最終導致患者產生心理衰竭等。此時,精心的護理對患者來說至關重要,在產婦入院待產期間,需要給予產婦進行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消除產婦焦慮心理,鼓勵產婦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并進行飲食方面的指導,幫助產婦改善不良飲食習慣,盡量降低甲亢的誘因,在產婦生產前、生產時以及生產之后,都要給予相應的護理,嚴密觀察產婦的情況,定時進行血壓、脈搏的測量,一旦出現異常現象及時向醫生匯報,確保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5]。本研究給予20例研究組產婦進行精心護理,20例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結果總有效率分別為80.0%,90.0%,研究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精心護理在治愈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上具有顯著療效。

      綜上所述,給予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產婦精心護理,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麗萍.51例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16(1):94.

      [2] 崔志清,劉芳.2例妊娠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患者的監測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5(10):951.

      [3] 盧梅.妊娠合并甲狀腺機能亢進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6):402.

      家人共歡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架空乘人裝置; 鋼絲繩; 更換工藝

      中圖分類號: TD5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1-0076-01

      煤礦架空乘人裝置(即礦用索道)是結合我國煤礦井下巷道特點,研制、開發適應我國煤礦特征的系列化繩索運人系統,解決了礦山井下長距離、大垂度運送人員問題,縮短職工上下班時間,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了長時間連續運輸,具有高效、安全、易操作、維護量小等特點,成為煤礦井下運送人員的首選設備。

      架空乘人裝置(即礦用索道)其工作原理類似于地面旅游索道。它通過電動機帶動減速機上的摩擦輪作為驅動裝置,采用架空的無極循環的鋼絲繩作為牽引承載。鋼絲繩主要靠尾部張緊裝置進行張緊,沿途依托繩輪支撐,以維持鋼絲繩在托輪間的饒度和張力。抱索器將乘人吊椅與鋼絲繩連接并隨之做循環運行從而實現運送人員的目的。

      架空乘人裝置原有鋼絲繩換繩方法是采用人工短距離拖繩,利用人力將舊繩抽出,再人力拖繩安裝。帶來的弊端是人員運用多、換繩中需要調整托壓繩輪,既費時又費力,安全難以保障,且影響運行時間較長,因此如何在更換此類架空乘人裝置主鋼絲繩中更加安全、省時,一直是人們研究的目標。新工藝摒棄了人力拖繩方式,利用架空乘人裝置本身驅動輪作為驅動,11.4KW纏繩滾筒作摩擦輪,進行纏繞式、可控式慢速更換,新工藝的使用使架空乘人裝置在更換鋼絲繩時,節省了大量人力,減輕了勞動強度,消除了安全隱患,確保了安全生產。該施工方案的成功應用減少了設備投入和運輸轉換,施工環節簡單,工作效率高,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概況

      兗州礦業集團公司濟三煤礦六采西部輔運巷道長2700m,南北布置,變坡點較多,六采西部輔運巷猴車系采用長沙正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JHY系列高速架空乘人裝置,RJHY型高速架空乘人裝置主要由驅動部分,牽引部分,托繩部分,張緊部分,主鋼絲繩,乘人器及電控系統組成,系統針對運行速度高的特點,采用SEW的帶強制系統的硬質錐齒輪減速機作為傳動裝置。整個乘人裝置是通過將鋼絲繩安裝在雙槽驅動輪、拖動輪上,經過張緊裝置拉緊后,由驅動裝置輸出動力帶動驅動輪上的鋼絲繩運行,從而實現人員安全運送。猴車投入運行三年后,鋼絲繩達到報廢極限,必須換繩,時間緊,任務重,在現場實地考察后,開始琢磨長距離、一次性換繩工藝,經過反復推敲和論證,大膽提出新的換繩工藝。新工藝將以往的人力拖繩式改為機械控制式,取得了較大成功。(見表1)

      二、工藝介紹

      (一)施工準備

      提前對備用新鋼絲繩進行試驗,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402條的相關規定后,測量尺寸,按要求將新繩放在纏繩滾筒東側,并固定好。在猴車機頭驅動輪前方西南側安裝固定11.4KW纏繩滾筒。如圖

      (二)施工步驟

      (1)2人在猴車機尾處利用機尾張緊小絞車將主鋼絲繩松至驅動輪最遠處,使主鋼絲繩處于放松狀態。

      (2)將猴車上的舊鋼絲繩從機頭位置截斷,東側舊鋼絲繩與新繩插接。

      (3)將西側舊鋼絲繩纏入纏繩滾筒。

      (4)啟動纏繩滾筒,利用纏繩滾筒的牽引力將舊繩纏入滾筒,待新繩繞行一周后將其與舊繩截斷。

      (5)在機頭位置利用葫蘆將新繩拉緊,東側新繩穿過機頭滾筒,在西側與新繩進行插接,插接長度不小于20米(大于鋼絲繩直徑的1000倍)。

      (6)插接完畢后將緊繩葫蘆松開,利用機尾張緊小絞車將鋼絲繩張緊,調試完畢后開車試運行。

      三、結論

      (1)本方法與傳統的人力拖繩法相比,施工時間短。使用本方法換繩共使用l1h,節省時間2/3多。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 亚洲色图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亚洲视频1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软件|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毛片a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99人中文字幕亚洲区|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