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金盞花的功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抑酸藥物
臨床上常會給患者用質子泵抑制劑, 但PPI制劑會導致部分患者出現惡心、頭痛、腹瀉、便秘、腹脹等藥物不良反應, 從而導致不能堅持服用藥物, 中斷治療。張氏等[4]將FD患者予口服小劑量奧美拉唑148例, 口服埃索鎂拉唑和多潘立酮共112例。治療后兩組患者癥狀改善程度。兩組用藥效果相近, 但小劑量奧美拉唑治療療效肯定, 用藥不良反應少。黃氏等[5]觀察患者口服小劑量奧美拉唑150例, 10 mg, 1次/d;口服多潘立酮共150例10 mg, 3次/d。4周后觀察兩組癥狀都改善, 但小劑量奧美拉唑劑量小, 不良反應小。總的來說, 抑酸藥物小劑量奧美拉唑治療效果肯定, 不良反應少, 患者易承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2 抗抑郁藥物、促動力藥物、抑酸藥物單一藥物、2種藥聯合或3種藥物聯合治療
FD不是單純的胃動力障礙性疾病, 與中樞神經系統也密切相關, 尤其是心理因素, FD患者存在抑郁、焦慮狀態, 這種心理因素可干擾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 并通過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引起胃腸功能障礙。研究表明抗抑郁治療后患者病理生理學改善, 效果滿意[6]。但臨床常見到患者癥狀明顯, 治療效果欠佳, 部分遷延不愈, 影響生活質量。抗抑郁藥物治療起效慢, 一般2~3周才起效。故高氏[7]將患者分為三組, 伊托必利聯合黛力新組、伊托必利組、黛力新組, 鹽酸伊托必利片50mg, 3次/d, 黛力新2片, 1次/d。治療4周結束后隨訪6個月。鹽酸伊托必利聯合黛力新治療FD療效高于單用伊托必利或黛力新, 具有起效快療效穩定持久等優點。徐氏等[8]將FD患者分為兩組治療4周, 伊托必利50 mg, 3次/d, 米氮平15 mg, 1次/d;伊托必利50 mg, 3次/d, 伊托必利與米氮平片聯用明顯緩解FD患者癥狀的作用, 療效優于單用伊托必利, 不良反應輕微。李氏等[9]研究表明多潘立酮多慮平聯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較好, 不良反應小。結合臨床, 綜上所述聯合用藥效果好, 不良反應小, 患者易于接受。但治療療程、復發率是否會隨聯合用藥而下降, 有待進一步研究。
3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
FD發病病因之一就是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 有時多為隱性感染, 按FD治療后效果欠佳。錢氏等[10]將兩組患者均予多潘立酮治療。其中一組患者加用根除HP治療10 d, 有效率達78.1%, 明顯高于單純應用促動力藥物組(有效率53.2%)。郭氏等[11]研究分析HP陽性FD患者經過HP根除治療后可取得明顯的臨床療效, 癥狀可顯著改善。因此對于合并有HP感染的FD患者, 根除HP治療對癥狀緩解有效, 且療程短, 不良反應小, 易于接受, 值得推廣。但目前抗HP治療耐藥多見, 藥物選擇方面也需慎重。
4 中藥、中西醫藥物結合
中醫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發病多為因情志不舒、惱怒傷肝, 致肝氣失于條達, 進而影響脾胃運化, 其病位在胃, 與肝脾有關。李氏等[12]研究治療FD患者中藥治療有效率90.8%, 西藥治療有效率75.0%。沈氏等[13]將觀患者分兩組予中西醫結合治療、西藥治療, 中西醫結合辯證治療較單純的西藥治療具有有效率高, 不良反應少。郭氏等[14]予治療組服用復方中藥配合嗎丁啉;對照組服用嗎丁啉, 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1.38%, 對照組總有效率73.53%。總的來說, 中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FD療效均較好。但中藥方劑有時不便攜帶, 使用有一定受限。
5 針刺、推拿治療
關于胃腸功能治療的電針治療, 研究[15]表明刺激內關和足三里, 可顯著改善消化系統功能紊亂, 包括使胃電圖節律紊亂正常化, 改善胃排空及消化不良癥狀。王氏等[16]研究顯示對于FD患者, 針刺足三里后, 胃電的波幅和頻率、胃排空的時間和胃竇收縮頻率均產生了顯著性變化, 胃電節律趨向于規律。楊氏等[17]研究針刺足陽明胃經特定穴沖陽、豐隆、足三里、梁丘與口服西藥伊托必利片進行臨床療效評定及胃電圖檢測, 顯示針刺組臨床癥狀緩解及胃電圖的頻率、振幅及節律恢復明顯優于藥物治療組。張氏等[18]腹部按摩推拿, 手法循胃腸蠕動方向按摩, 與西藥治療組比較, 均能較快起效, 且療效持久。但這兩種方法均耗時長, 就醫時間難以保證, 無法按時完成治療, 有待研究更好的方案。
6 音樂聲波按摩治療
FD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在發病中占重要地位, 多項調查也顯示有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的患者負性應激時間發生頻率高于正常健康人[3], 許多學者也認為FD患者與精神狀態(焦慮或抑郁)、心理因素以及腸道運動功能障礙有關[19]。音樂聲波可通過人體經絡傳導, 提供機體恢復的良好環境, 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魏氏等[20]選取FD患者停藥后采用2周6次的音樂聲波按摩治療進行干預, 表明音樂聲波按摩治療可改善FD患者的心身癥狀。音樂聲波治療在家中也可以進行, 方便患者, 但該方法治療報道少, 遠期效果不明確, 而且, 音樂的選擇、持續時間、結合其他治療手段效果是否更好均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7 加強心理護理
在上述治療中提過心理因素在FD患者的發病中占重要地位, FD患者帶有神經質、性格內向、易于焦慮等個性特點, 不良社會心理因素可導致消化不良癥狀和抑郁焦慮情結, 心理因素和消化不良相互影響, 互為因果, 形成惡性循環, 經久不愈, 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那么加強心理護理是必須的, 也是很重要的。傅氏等[21]將患者分兩組, 治療組黛力新片口服;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心理護理。兩組治療后比較在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精神、阻滯、睡眠障礙的評分及癥狀積分方面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加強心理護理會取得更好的療效。有報道[22]對FD患者行SCL-90、HAMA和HAMD評分, FD患者評分明顯高于正常人, 抗抑郁治療后積分較前下降, 那么, 抗抑郁治療時聯合心理護理是否更有必要性, 其他治療方法聯合心理護理效果如何, 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亞歷.圖解消化病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03:94-97.
[2] 林金坤,胡品津,李初俊,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電圖與胃竇部動力.中國消化雜志, 2002,22(5):315-316.
[3] 侯曉華.開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中華消化雜志, 2003,23(2):69.
[4] 張向紅,劉瑞雪.小劑量奧美拉唑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8,28(3):211-212.
[5] 黃森權,溫育鵬.奧美拉唑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分析.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09,8(1):13-14.
[6] 潘小平,李瑜元,沙衛紅,等.抗抑郁藥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中華消化雜志, 1999,19(3):162-164.
[7] 高峰玉.鹽酸伊托必利聯合黛力新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136例分析.實用醫學雜志, 2011,27(2):293-285.
[8] 徐靜濤,徐健.伊托必利與米氮平片聯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觀察.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8,29(19):2326-2327.
[9] 李世東,黃興蘭.多潘立酮聯合多慮平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98例的療效觀察.瀘州醫學院學報, 2005,28(1):70-71.
[10] 錢水,祝翠青.根除幽門螺桿菌與非潰瘍性消化不良關系探討.現代醫藥衛生, 2005,21(3):325.
[11] 郭凡,劉誠明,黃艷春,等.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對幽門螺桿菌陽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的Meta分析.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13,13(2):218-223.
[12] 李文生,曹蓓,黎定玉.健脾理氣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272例.中華現代中醫學雜志, 2006,2(3):31.
[13] 沈宇桓,褚國勇.消化不良174例臨床治療分析.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2,25(6):659-660.
[14] 郭世平,賴雪梅,何鮮平.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8例臨床探討.四川中醫, 2006,24(1):49-50.
[15] Tatewaki M,Harris M,Uemura K,et al. Du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gastric motility in conscious rats. Amerlcan journal of Phy Sioligy-Regule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ne Physiology, 2003, 285(4): 862-872 .
[16] 王景杰,夏德雨,盧王.針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穴對其胃運動功能的影響.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 2008, 17(7):561-565.
[17] 楊敏,張紅星,鄒燃.針刺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及胃動力的影響.中國康復雜志, 2009,24(2):100-102.
[18] 張黨升,薛衛國,李建輝.腹部推拿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觀察.北京中醫藥, 2010,29(8):619-621.
[19] 柯美云,戰淑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1995,15(1):7-9.
[20] 魏育林,任曉靜,等.音樂聲波按摩治療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身癥狀的臨床探討.中華中醫藥雜志(原中國醫藥學報), 2008,23(4):350-352.
關鍵詞 高校校園文化 工業城市文化 文化促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02
Natural Promotion of Engineering Campus Culture on
Industrial Urban Cultural Development
ZHANG Linhao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Abstract Baotou City of Inner Mongolia officially founded in1950, on the soil of old Baotou "Xikou culture", formed a new industrial city culture gradually. To coordinate and serve the northwest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ed in 1956,Be different from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Inner Mongolia, Formed its uniqu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To the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Baotou Cit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ulture has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 of university; culture of industrial city; cultural promotion
一城,一校,一甲子。包頭市城市歷史文化的變遷,在西北邊陲塑造了一座工業文明的新城;60年歲月崢嶸,與之相生相伴,也成就了內蒙古科技大學,一所極富特色的工科高校。不平凡的年代為二者注入了相同的精神與魂魄,鑄就了他們共同的文化根基。
1 包頭市與內蒙古科技大學的歷史文化同根性
包頭是蒙語“包克圖”的諧音,意為“有鹿的地方”,故又稱“鹿城”。隨著歷史的發展,包頭由“水旱碼頭”逐漸演變為溝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沖,“晉商文化”、“西口文化”奠定了老包頭的傳統文化基礎。1959年,在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戰略布局之下,包鋼這樣的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高速建成并投產,實現了以包鋼為中心的包頭工業基地建設的大發展,將包頭市帶入了新的階段。此外,內蒙古第二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現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617廠)等一批大型重工業企業的落戶,使包頭的城市定位發生巨大轉型,顯現出了一座新興工業型城市的無窮潛力。發展至今,包頭市成為中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被譽為“草原鋼城”、“稀土之都”,沉淀了不可磨滅的工業型城市文化要素。
在工業經濟如火如荼的年代,為配合地方經濟建設、平衡工業型城市布局,1956年,內蒙古科技大學的前身――包頭鋼鐵工業學校和包頭建筑工程學校成立,1960年更名為包頭鋼鐵學院,隸屬原冶金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撤消后,于1998年劃歸管理, 2000年內蒙古煤炭工業學校并入,2003年更名為內蒙古科技大學。這短短百余字的歷史沿革背后,卻蘊含著一所高校近60年的發展變革與文化積淀。內蒙古幾十所普通高校,獨有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家是原中央部署,不同于一般地方高校,形成了獨立、獨特的文化品格,校名冠以“內蒙古”標志是由自治區直屬管理,校址卻坐落在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包頭市,而非首府城市,更造就了她的與眾不同。建校以來,在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歷代建設者不畏艱辛,連宵躬耕,生生在塞外闖出一片天地,學科專業涵蓋了自治區冶金、煤炭、稀土等特色經濟支柱產業,成為了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高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 大學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的相生相長
一所大學對于一個城市意味著什么,一所大學的文化與一個城市的文化之間有何意義與聯系,學者論述紛紜。“高校是城市的名片之一,是重要的城市文化符號,……標志著這座城市的永恒價值和精神性的存在,而非僅是知識性的存在。”“在城市文化建設中,高校校園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且以先進文化傳播著和帶動著的身份彰顯著特有的作用。”“大學校園文化所營造的高品位的文化精神對城市文化的提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者具有互動的必然性,文化的互補性,目標的一致性,利益的共享性。”如此種種。
包頭市的發展,展現了草原風情和工業文明的交相輝映,先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榮譽,2005年首批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2011年連續第三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內蒙古科技大學,隨“草原鋼城”的飛速發展而歷經數次蛻變,不斷對自我進行完善和革新,幾十年來始終保持著“踏實穩健、埋頭肯干”的內在品質,始終以先進的高等教育理念、準確的辦學定位和鮮明的發展路徑,規劃著學校未來,凝練出了“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校園精神,實現了工業科技與人文精神的璧合。
毋庸置疑,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城市文明建設水平的不斷提升,為高校校園文化的孕育和成長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和精神空間。而隨著工業經濟熱潮的逐漸消退,城市文化開始向人文、知識、科技、休閑的方向發展。如果說城市文化對高校文化有著基礎推進的作用,那么在城市文化的未來中,無論是內在精神還是外在表現,高校將擁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新的文化發展趨勢之下,高校校園文化對城市文化建設的反作用將加大,對城市先進文化發展將起到更加確定的引領與示范作用。而內蒙古科技大學,這所特色鮮明的工科院校,秉持相同的文化意蘊,對包頭這座工業型城市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其天然的促進效用必然會愈發明顯。
3 內蒙古科技大學校園文化對包頭市文化發展的天然促進
3.1 對工業文化的適時反哺
一座城市的文化繁榮與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就是當地高校的文化資源,高校文化對時代特點和社會進步反應迅速,對推動城市文化發展、提升城市文化競爭力有著重要作用。幾十年中,這種文化作用力由“城市哺育學校”逐步向“學校反哺城市”的模式轉變,這種轉變在這一市一校當中更顯特色,包頭市“硬朗”的城市文化逐漸得到中和。從建國初期到1960年,工業建設進一步推動了包頭市文化的繁榮與蛻變,工業文明開始成為鹿城文化的顯著標志,無論是建筑風格、街道命名,還是工作生活氛圍,都十分樸實、干練、堅毅,處處顯露著重工業時代的特征。近年來,包頭市致力于打造融文明和諧、科技創新、現代工業、生態宜居為一體的新都市,而內蒙古科技大學在這幾個方面都有著獨特的優勢。
作為本市唯一一所以工科為主的本科院校,在科技創新與工業建設方面,該校始終致力于鋼鐵冶金、稀土、煤炭等與包頭市經濟支柱產業相關的研究與開發,2006年內蒙古科技大學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填補了內蒙古高校國家科技進步獎多年的空白(其他獎項不再贅述);學校先后年榮獲“內蒙古‘科教興區’突出貢獻先進集體”、“科技創新先導型大學”等稱號,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文明和諧、生態宜居方面,校園文化的反饋效應也逐漸顯現,校園環境幽靜,早春時節校園內桃花盛開,師生、游人紛紛駐足留影;夏季綠樹成蔭,清晨時常可見在草坪席地而坐埋頭讀書的學子……學校先后榮獲內蒙古花園式學校、包頭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還被當地《風尚》雜志評為包頭市最美景點之一。
3.2 對區域文化的顯性輻射
1994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搬遷新校址,由繁華的市區遷到包頭市昆都侖區南部――當時的一片城鄉結合部的荒野當中。隨著包頭市經濟建設的發展,如今的昆南區域,東接稀土高新區(國家級技術開發區),南鄰市重點打造的濱河新區,往西為包鋼集團、希望鋁業等大型工業企業,城市建設不斷優化,曾經的一片荒郊野地,變成了昆都侖區乃至包頭市發展最迅速、最具現代化氣息的城市區域。
內科大位于昆南核心位置,交通地理優勢絕佳,學校人文精神和文化的顯性影響開始發揮作用。隨著房地產經濟的發展,科大周邊高樓林立,新建了十余個現代化住宅小區,幾乎所有樓盤都將科大校園作為一個重要的“人文賣點”,倍加強調和渲染。同時,大體量住宅區的不斷建成并交付,而相應配套的休閑場所和設施建設便顯滯后,于是科技大學便不單單是一個“人文賣點”,而真正成為這一區域重要的人文景點。于此僅舉一例,2015年3月,網絡上廣泛流傳一則報道(原載中國青年報):“盤點真正顏值爆表的中國大學校園”,內科大的“自然鹿園”與北大的“未名湖畔”、武大的“櫻花大道”等著名高校人文景觀同時上榜,也正如該文所述:“內蒙古科技大學也是全國唯一一所校園里有梅花鹿奔跑的高校。”
3.3 對人文環境的隱性優化
高校校園文化對城市文化的另外一個作用,便是對人文環境的隱性優化,這是一個長期效應,也是不言而喻的。北大清華等之于北京、復旦交大等之于上海,很難估量或判斷他們為城市的發展沉淀了怎樣的歷史情懷和文化傳承。包頭市高校數量偏少,截至2012年,全市有普通高等學校(不含分校、二級學院,包括高職院校)5所,本科院校只有三所,且校址分別在市三個區,彼此之間相距均接近或超過10公里,分散度偏高。與先進地區相比,與能擁有“大學城”的城市相比,規模如此之大的包頭市確實略遜一籌。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對包頭市文化發展的促進更顯急迫。
高校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在社會生活中無形擴大,這種文化氛圍和精神正逐漸向城市文化滲透。內科大的體育館是包頭地區較早建成的體育場館之一,是昆南地區甚至全市的體育運動愛好者的首選場地;校音樂廳不定期承接、舉辦各種高層次的文藝活動,文化品位不斷提升;校圖書館是包頭地區館藏文獻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服務最全面的綜合性圖書館;校園核心生活區域內機動車禁行,生活、運動更加安全放心,等等。更重要的是校園文化對下一代的潛移默化,一所大學校園的真實存在,可以讓青少年對大學的有感性、直觀的認識;受到大學文化環境的熏陶,可以凈化他們的心靈、塑造他們的品格,積淀他們對知識的向往。
一校,一城,幾輪回。新時代的到來,必將為二者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機遇;新文化理念的普及,必定使二者在未來擁有更多共同的精神元素。一所特色的大學,將會為一座城市保持特色提供不竭的文化動力、鑄造牢固的文化根基。
參考文獻
[1] 科學發展 走進前列 內蒙古未來十年[M].人民政府研究室組織編寫.內蒙古出版集團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5.
[2] 龐昊琳,朝克.論內蒙古高等教育發展現狀[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9.
[3] 張師帥.區域城市文化與大學校園文化互動研究[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5.2.
張家口市橋西區屬經濟欠發達區,是典型的“城市老區、工業小區、財政弱區”,開展勞動保障工作阻礙多、難度大。在這種情況下,按照省廳部署精神,區委、區政府唱響了“提高工作效率,強化為民服務”勞動保障工作主調,著力以高效率的工作、高質量的服務,彌補人力不足和財政拮據的局限,為勞動保障事業的快速、高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強化組織發動,嚴肅責任追究,落實便民措施。省廳《二十六條便民措施》下發后,我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學習貫徹落實。一是強化領導。明確了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區勞動保障部門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負責制,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促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追究網絡體系。二是制定措施。結合區情實際,制定出臺了《張家口市橋西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二十五條便民措施》,打印成冊,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人手一冊,以便于具體工作的落實。三是對外公開。將《二十五條便民措施》制作成展牌,張貼在公共場所醒目位置,并對外公開了監督電話和服務熱線,方便各方面人員監督。四是嚴肅責任追究。區委、區政府明確,對接到服務對象投訴或在檢查中被發現有違反便民措施現象的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年終不得評優評先,不作為入黨提拔的培養對象,并視情節由紀檢監察部門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版權所有
二、強化學習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夯實工作基礎。將加強隊伍建設、改進工作作風作為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途徑,采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加強學習,增強素質。在勞動保障系統開展了“練內功、提素質、樹形象”專題活動。采取集中學與自學相結合、平時學與工作中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系統干部加強對勞動保障相關文件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并力求做到融會貫通。如:對就業再就業工作有關政策和業務流程進行了科學、直觀的圖解設計,制作出兩塊展牌,使工作人員和前來咨詢、辦事的人員對政策一目了然,這一作法在全張家口市勞動保障系統進行推廣。同時,區委、區政府在辦公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組織有關人員帶著課題赴上海、南京、濟南、石家莊等地進行考察學習,引進外地勞動保障工作先進經驗和管理方式,為我區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采取措施,鼓勵上進。在系統內部多次組織開展專業技術知識競賽,要求45歲以下干部全部參加,邀請專業老師出題、評卷,考試成績作為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據;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干部進修,并為勞動保障干部參加各種業務培訓積極創造條件。三是競爭上崗,營造氛圍。在勞動保障系統內部率先引入競爭上崗機制,經過測評、報名、推薦、納諫、答辯、公示等程序,公平、公開、公正的擇優選拔出4名青年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在全系統形成了人人自我加壓、個個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學習上級的政策、借鑒外地的經驗、總結本區的工作”,建立健全了勞動保障工作的四方面制度。在作風方面,建立了“12345”制度,即:“一卡”(佩帶胸卡),“二制”(首問責任制、責任追究制),“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四辦”(熱心辦、主動辦、馬上辦、辦的好),“五部曲”(一起立、二讓座、三讓水、四辦事、五送行)。通過“12345”制度的推行,全區勞動保障系統廣大干部的工作作風得以根本改觀。在效率方面,建立了“五個快辦”制度,即:樹立快辦意識,實行快辦程序,嚴肅快辦紀律,提高快辦能力,保證快辦質量。如:前階段“補發歷史拖欠養老金”前期數據摸底上報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區政府分管領導的組織下,區勞動保障、經貿等部門及各辦事處數十名干部連續工作6晝夜,及時、準確的上報了數據,統計金額達5500多萬。在業務方面,建立了“三辦”制度,即:符合政策規定的立即辦,可辦可不辦的先辦后匯報,政策規定不明確的集體研究探討著辦。如:我區西駝號幼兒園某職工反映因繳費年限不足十五年無法辦理退休手續問題,區委、區政府立即責成區勞動保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經分析研究,區委、區政府認為是由于政策不銜接、不完善造成的,最后提出:“凡我區機關事業單位合同制職工在冀勞社[2002]47號文件下發前招工的,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繳費滿十年不足十五年的,允許其按現行繳費工資現行比例補足到十五年后辦理退休手續,按月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在扶貧濟困方面,建立了“五個一”制度,即:政府買崗高看一眼。政府購買的公益性崗位全部用于安置“4050”人員;重點關注厚愛一層。勞動保障平臺針對轄區內重點援助對象的就業愿望開發崗位,幫助他們盡快實現就業;崗位錄用優先一步。組織招聘活動同等條件下優先招聘重點援助對象,企業招聘積極推薦重點援助對象,騰出機關、事業單位后勤崗位全部安排重點援助對象;結對幫扶解困一方。開展了科級以上干部結對幫扶活動,一對一結對子對重點援助對象進行幫扶;節日慰問激勵一生。組織全區干部職工解困捐助,并開展節日期間領導訪貧問苦,將黨和政府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愛與資助送給重點援助對象,激勵其自強不息,改變現狀。版權所有
關鍵詞 阿考替胺 功能性消化不良 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
中圖分類號:R9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03-0055-03
Research progress of acotiam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CHEN Linping*
(Hangzhou Minshe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Hangzhou 301100, China)
ABSTRACT Dyspepsia symptom is comm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which the most patients have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Acotiamide is the world’s first approved treatment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i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so as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D.
KEY WORDS acotiamide; functional dyspepsia;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是指起源于胃和十二指腸區域,并缺乏任何器質性、系統性或代謝性疾病證據的癥狀[1]。最新數據顯示,西方國家普通人群消化不良癥狀已接近40%,并顯著降低了生活質量。其中小部分人群由胃潰瘍引起,可通過根治幽門螺桿菌進行治療,約20%的有癥狀人群屬于胃食道逆流疾病,可通過質子泵抑制劑有效治療,但大多數消化不良人群屬于FD,對于FD的治療目前仍具有挑戰性[2]。
2013年6月6日,日本率先批準上市了世界上首個FD治療藥阿考替胺(acotiamide, 商品名Acofide),本品被批準用于治療FD引起的餐后飽脹、上腹脹、早飽,是以acotiamide 鹽酸鹽三水合物為活性成分的100 mg口服片劑,成人一次1片,一日3次,餐前服用。
acotiamide最早由日本Zeria新藥工業株式會社研發,后由Astellas 制藥與Zeria藥業在日本共同推出。acotiamide口服片劑在消化道主要是通過抑制乙酰膽堿酯酶的機制起作用,可促進胃動力、改善胃容納障礙、增強胃底擴張。
1 藥理作用
多項研究顯示,acotiamide有促進胃腸道動力的作用,對狗的餐后胃竇部運動有增強作用,對大鼠胃竇部運動同樣有促進作用。acotiamide以提高胃動力潛能為基礎,尤其以胃幽門部位的收縮活性為基礎,acotiamide在對大鼠因可樂定(一種α2受體拮抗劑)引起的胃排出延遲顯示有改善作用[3-5]。在另一項研究口服acotiamide促進胃與十二指腸和結腸的動力試驗中,acotiamide顯示具有像依托必利和莫沙必利增強胃動力的作用之外,還促進了狗模型中可樂定引起的動力不足,證實了acotiamide經由抑制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在消化道發揮促進胃腸動力的作用[6]。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僅通過增強胃排空來改善攝食后的早期飽滿感和脹滿感是不夠的,如常用的西沙必利等傳統的胃動力促進劑,在改善胃容納障礙方面的效果均沒有被報道。而acotiamide不僅具有很好的胃動力促進作用、增強胃底舒張,還可改善胃容納障礙,以明顯減輕FD早期的飽滿感和脹滿感。在一項對狗的氣壓調節器試驗中,顯示acotiamide 鹽酸鹽對胃底的擴張效果超過西沙必利的擴張效果。在一項對人的氣壓調節器試驗中,FD患者禁食過夜(不少于12 h),并口服300 mg的 acotiamide 鹽酸鹽或者安慰劑,該項試驗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acotiamide 鹽酸鹽顯著增加了進食后胃的最大舒張體積[7]。
2 臨床研究
目前,日本對acotiamide已進行了多項臨床研究,如呼氣試驗、超聲波試驗和TQT試驗等,證明了本品可顯著改善FD癥狀,安全性高,且停藥后依然可維持改善效果,并且多次給藥也不易形成耐藥性。
在一項主要的ROME III臨床試驗中,共納入了892例FD患者,其中安慰劑組442例,治療組450例。該項研究在治療期間治療中止的有26例。研究顯示,在主要終點時,受試者的印象改善率方面,安慰劑組為34.8%,治療組為52.2%,治療組的改善率高于安慰劑組。同時研究也調查了3種癥狀(餐后飽脹、上腹脹、早飽)的消失率,安慰劑組為9.0%、治療組為15.3%。在治療期終點時,3種癥狀中餐后飽脹的消失率,安慰劑組為16.6%、治療組為22.7%;上腹脹的消失率,安慰劑組為28.5%、治療組為34.5%;早飽的消失率,安慰劑組為25.4%、治療組為37.8%[8]。此外,研究還顯示,治療組在生活質量(QOL)方面相較于安慰劑組,均獲得有意義的改善,并且在服用本品結束后仍可維持QOL的改善。在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方面,研究顯示,安慰劑組為60.4%,治療組為56.0%。兩組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證實本品對治療FD安全有效。
另一項關于本品的長期臨床試驗中,共納入了餐后飽脹、上腹脹、早飽為主要癥狀的FD患者412例,409例服用本品。其中全分析集(FAS)對象例數為405例,安全性分析對象例數為408例。研究顯示,FAS受試者的印象改善率在治療期第4周時為48.9%。治療期第5周以后顯示與第4周時同等的改善率,治療期第48周時改善率為66.7%,治療期終點時改善率為73.2%。3種癥狀消失率在第4周時為7.1%,第5周以后至調查期終點第8周結束時消失率上升,治療期第8周時消失率為10.9%。對服藥模式的研究結果顯示,根據停藥標準達到停藥的病例占到了75.1%(304/405),本品對多數患者達到了停藥的改善效果。該項研究中,達到初次停藥的平均服藥天數為60.4 d,初次停藥再服藥起至達到停藥標準的第二次停藥的再服藥平均天數為55.7 d。根據癥狀消失判斷,停藥中止病例為38.0% ( 154/405 ),顯示多數患者仍在停藥后可維持改善效果[9]。該項研究中服藥模式最多的是,開始服用治療藥后達到停藥標準停藥,根據癥狀消失判斷,直至停藥中止再服藥為止,其次的服藥模式是,停藥和再服藥反復直至治療結束,重復次數不同。研究證實,本品停藥后仍可維持改善效果。而且,雖然有本品停藥后癥狀復發的情況,但是不會形成耐藥性,再次服藥還可再度獲得改善。
另一項在日本進行的III期試驗,研究了FD患者服用acotiamide長達48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05位患者持續48周服用acotiamide片劑100 mg,一日3次。在第1周時整體療效改善率達26.1%,并隨時間的增加可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在第8周時達60.6%,且一直獲得維持。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5%,大多不良反應輕微,僅1例患者谷丙轉氨酶升高。
一項攝食影響的試驗,共納入了30例健康男性成人,目的在于研究本品1次100 mg空腹、餐前以及餐后給藥時的血液藥物動態。結果顯示,與空腹或餐后給藥相比,餐前給藥的Cmax高。與空腹給藥相比,餐前給藥的Cmax上升了62.7%。此外,餐后給藥的Cmax是餐前給藥的59.6%。另一方面,空腹和餐前給藥的AUClast比餐后給藥高。與空腹和餐前給藥相比,餐后給藥的AUClast分別減少至76.8%和80.0%。不良反應均為非重癥,21例中19例輕度,2例中度。臨床檢查中,未見有生命體征和心電圖顯示的臨床問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9]。研究證實,本品的血液藥物動態(Cmax和AUClast)會受飲食的影響。
3 結語
acotiamide是世界上首個FD 治療藥物,目前公開的研究文獻不多。本品是按照羅馬III 診斷標準進行的臨床試驗并證明了對FD 患者的療效。目前,國內雖然還沒有這一品種相關的研究文獻報道,但是acotiamide的上市無疑增添了目前治療FD現狀的又一新的治療手段,為FD患者帶來了更多的治療機會。
參考文獻
[1] Tack J, Talley NJ, Camilleri M, et al. 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5): 1466-1479.
[2] Ford AC, Moayyedi P. Dyspepsia [J].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3, 29(6): 662-668.
[3] Nolan ML, Scott LJ. acotiamide: first global approval[J]. Drugs, 2013, 73(12): 1377-1383.
[4] Nagahama K, Matsunaga Y, Kawachi M, et al. acotiamide, a new orally active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stimulates gastrointestinal motor activity in conscious dogs[J].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2, 24 (6): 566-574.
[5] 澤里新藥工業株式會社. 氨基噻唑衍生物、含有它們的藥物及制備該化合物的中間體: 中國, CN96194002.6[P]. 1996-11-21.
[6] Altan E, Masaoka T, Farré R, et al. acotiamide, a novel gastroprokinetic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J].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6(5): 533-544.
[7] 澤里新藥工業株式會社. 胃食物容納障礙治療劑: 中國, CN03807975.5[P].2003-10-16.
[8] Kusunoki H, Haruma K, Manabe N, et 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acotiamide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based on enhanced postprandial gastric accommodation and emptyi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evaluation by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2, 24(6): 540-545.
關鍵詞:野生宿根花卉 應用情況
一、沈陽地區野生宿根花卉資源的調查
沈陽屬于北溫帶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全年氣溫、降水分布由南向東北和由東南向西北方向遞減。一年四季分明,沈陽的冬季漫長;春季回暖快,日照充足;夏季熱而多雨,空氣濕潤,秋季短促,天高云談,涼爽宜人。
根據調查統計,沈陽地區共有野生宿根花卉有46科、159屬,共228種。(其中以毛茛科(34/14)(種數/屬數,下同)種類最多。其次以薔薇科(27/14)、菊科(22/18)、百合科(15/11)、石竹科(13/6)、唇形科(12/8)、豆科(11/10)、忍冬科(11/5)、虎耳草科(10/8)、玄參科(9/6)較多。
介紹幾種沈陽常見的野生宿根花卉種類
(1)側金盞花(Adonis amurensis)
別名:冰涼花、頂冰花、早春花
科屬:毛茛科、側金盞花屬
形態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木,高 20厘米-35厘米,葉二型,花單生于主莖和少數分枝的頂端,先葉寒山區常見,多數生長在山下部,單株或群集在針闊混交林、闊葉林內及林緣、山坡、路彎、灌叢中。喜肥沃、濕潤的土壤。側金盞花植株矮小,有傲春寒的特性,金黃色的花朵,頂冰而出,素有“林海雪蓮”之美稱。
生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此種植物有開花早的特點 ,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地區的張廣才嶺林區、完達山和小興安慶安林區通常在 3 月中下旬、冬末春初冰雪尚未消融時發芽,開花 ;在新葉開放同時 , 其頂部著生一金色小花 , 如盅、盞狀 ,故名為金盅花、金盞花。其花莖為 1.5-4cm。 開花時間可持續到 5月初。單花期為 10天 左右。可以填補北方高寒地區冬末、早春城市綠化無花的空白。
繁殖方法:用播種或分根繁殖。
用 途: 可作花壇、花徑、草地邊緣或假山巖石園的配置材料,亦可盆栽觀賞。全草可藥用,具有清熱泄火的功效
(2)溪孫鳶尾(Iris sanguinea Donn)
別名:東方鳶尾
科屬:鳶尾科、鳶尾屬
形態特征:根莖橫向匍匐伸展。葉線裝劍形,長50cm,中肋明顯。花莖圓形,與葉同高,有花3朵。苞片暈紅色。垂瓣圓形,爪部有紫斑;旗瓣長橢圓形,直立。花莖7cm花紫色,中心淡紫色或紫色網紋,有白色、青紫色等變種,優良品種眾多。
生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本種耐旱,耐濕,喜光耐半蔭,在濕潤土壤或潛水中生長良好。根莖類鳶尾以根莖在地下越冬。
繁殖方法:播種和分株繁殖。種子成熟后應立即播種,不宜貯藏。分株繁殖應每隔2-4年進行一次。秋季或春季花后均可進行分株。
用途:叢植布置花境,也可在溪流邊,池邊,湖畔散植或點綴巖石園。
(3)馬藺(Iris lacteal var. Chinensis oidz)
別名:馬蓮花、、馬蘭、紫藍草、蘭花草
科屬:鳶尾科 鳶尾屬
形態特征:馬藺是鳶尾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叢密;根莖粗壯,須根細長而堅韌;葉基生,狹線形,長50-60厘米,寬4-6毫米,無明顯中脈;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葉下部帶紫色,質地較硬;花莛光滑,與葉近等高;苞片3-5枚,革質,內含花2-4朵;花淺藍色至藍紫色,直徑約5-6厘米;垂瓣倒披針形,長4.5-6.5厘米,寬0.8-1.2厘米;旗瓣狹倒披針形,長4.2-4.5厘米,寬5-7厘米;蒴果長橢圓狀柱形,有6條 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沈陽地區花期5月,果期9月。
生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馬藺的根系入土深度可達1米以上,須根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這不僅是它極強的抗性和適應性的有力保證,也使其具有很強的縛土保水能力。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份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于根部透氣,馬藺生長具有高滲透功能,對降水快速入滲攔蓄,涵養地下水源,造就濕地環境有明顯效應。是難得的鹽堿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繁殖方法:馬藺即可種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
園林用途:可用于水土保持,鹽堿地、工業廢棄地改造,做綠地以及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等。
馬藺是一種耐重鹽堿的植物,萌發后的幼苗在土壤含鹽量達0.27%、pH值達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并開花結實,是難得的鹽堿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4)東北婆婆納(Veronicarotunda Nakai var.subintegra Yamazaki)
科屬:玄參科 婆婆納屬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14],高50-70厘米。莖單生,不分枝或上部分枝,無毛或中上部被短柔毛。葉對生,莖節上有一環連接葉基部,中下部的葉無柄,抱莖,上部的葉無柄或有短柄、披針形、廣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4厘米,寬1.5-3厘米,基部楔形,頂端急尖至漸尖,表面無毛,背面沿葉脈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長8-30厘米,單生或分枝,花序軸密被白色短柔毛;花梗長2-4毫米,密被腺毛或短柔毛;苞片線形,長2-3毫米;花萼裂片4,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冠藍色或藍紫色、淡紫色,稀白色,長6-7毫米,筒部短為全長的1/4,里面被長毛,裂片多少開展,卵形或長圓形,雄蕊伸出花冠外.蒴果倒心狀橢圓形或近橢圓形,長3-5毫米。種子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1毫米,褐色,扁平。花期6-8月;果期8-9月。
繁殖方法:播種或分株繁殖
生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生于草甸、林緣草地、山坡或沼澤地。
用途:宜作花壇、花鏡材料,也可群植點綴林緣草地坡地。
二、應用價值及現狀
沈陽市近年來新引種的宿根花卉中具有特色的如落新婦、玉簪類, 柳葉菜科的柳蘭、溪蓀及花菖莆、大量景天屬植物已進入公園充做地被。還有沈陽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新選育出的白花蘇珊玉簪、巖蔥也已列入推廣應用的種類。還要注意加強野生宿根花卉的栽植管理、要適地適花、利用合理修剪的措施來延長某些野生宿根花卉的觀賞期、引種、育種、選種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可廣泛應用在城鄉公路綠化、城市公共綠地綠化、庭院、別墅區栽植、沈陽市公園、游園栽植等。
隨著城市綠化建設的日新月異,野生宿根花卉越來越被園林工作者廣泛應用,由于野生宿根花卉適應性強,容易繁殖,能夠美化凈化環境,增強人們的生活情趣,對提高城市的綠化景觀和環境質量大有益處,它已經成為城市生態改善的重要一環。所以野生宿根花卉的引種、擴繁、推廣、應用工作顯得極為重要,其生產經營管理也應逐漸走上專業化、工廠化軌道。
沈陽地區的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高溫炎熱,適宜栽植一些適應性強,耐旱及耐寒性較強的植物。本地的物種經栽培馴化更易成活,且沈陽地區種源豐富,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 魯滌非.花卉學.[M],第10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6):48,49
[2] 劉強,卓麗環,陳杰.野鶯尾開花結實生物學特性[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5(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