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國詩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祖國頌》:中國,我的祖國,世界東方的巨人。你擁有————雄偉壯觀的長城故宮,洶涌澎湃的長江黃河,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瑪,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您擁有————飲譽四海的中華文化,聲振寰宇的四大發明,舉世聞名的絲稠之路,獨樹一幟的中醫瑰寶。
2、您擁有————東海之濱的波浪滔滔,南疆、島嶼的郁林層層,北國冰封的白雪茫茫,西域草原的牧頌歌聲聲。祖國,祖國,我愛您,我愿把美好贊頌歌唱給您,我愿把我的一切獻給您,愿您永遠屹立于世界東方!
(來源:文章屋網 )
2、青春飄揚無悔旗幟。
3、沿著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4、風雨無阻激昂奮進。
5、夢想屬于每一個中國人。
6、像長城一樣融入我們思緒。
7、夢想縈繞在高山大川。
8、中國夢屬于整個中華大地。
9、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明。
10、是一幅不朽歷史長卷。
11、讓所有中華兒女。
12、感到無限自豪和榮光。
13、我自豪生長在這塊深情土地。
14、我血液里流淌著不屈信念。
15、無論我身在何方。
16、我都懷著敬仰情感留戀你天空。
17、懷揣夢想迎接風霜雨雪。
18、我愿永遠追隨你一路劈荊斬棘。
19、為了偉大中國夢奮勇前進。
20、高舉偉大旗幟奔向勝利。
21、中國夢我愿為你歌唱。
22、中國夢我愿為你祝福。
23、中國夢就是民族復興。
【關鍵詞】歌曲教學 民族文化 滲透 學科育人
注:常州市朝陽中學課題組:《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研究》[DB/OL]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8-0217-02
概念解釋:
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傳統文化它是原生態的民族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沉積著自然、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的“活化石”。民族傳統文化主要包括:民族歌舞、民族音樂、民族藝術、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文學、民族工藝、民族文物、民族建筑、民族服飾、民族節慶、民族飲食、民族宗教,還有社交禮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等。
本文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教學中滲透藏族傳統文化的實踐和嘗試,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與專家同行切磋。
首先,合理取舍和有針對性的選擇歌曲進行傳統民族文化滲透。
從民族傳統文化的概念中不難看出,民族傳統文化包括的內容比較豐富,如果什么文化都滲透,就會改變音樂課的特質,音樂課可能就變成一堂綜合文化教育課。加之小學音樂教材密度大,內容涉及廣而雜,音樂課每周才兩教時,扣除節假日和學校各類活動,每學期音樂課最多只有三十多節課,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歌曲教學中要滲透民族傳統文化只能合理取舍和選擇歌曲。比如14首歌曲中屬于同一類型和同一民族的歌曲,如果歌曲中未包括特別的知識(如音符、節奏、舞蹈等相關知識點)和隱含特殊的育人功能,可以壓縮這類歌曲的曲目數,留出適當時間進行適度民族文化滲透。另外、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少數民族有很多非常經典的歌曲,很多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優秀的音樂、建筑、服飾、舞蹈等民族傳統文化。而對整個小學教材109首歌曲進行統計,漢族歌曲77首、占66%,外國歌曲28首,占26%,而中國少數民族歌曲只有9首,只占歌曲總數的8%,涉及7種民族的歌曲和文化。在舍棄類型雷同的漢族歌曲的一些曲目后,節省出的時間可選擇補充適當的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歌曲,盡可能選擇民族不雷同的歌曲,或者包含一定的知識點或特殊育人意義的歌曲。這樣既可以達到知識學習和拓寬學生對中國民族歌曲和文化的了解和傳承。
其次,歌曲教學中滲透傳統民族文化應體現音樂課的音樂性。
歌曲教學中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滲透時,首先考慮的是音樂課的音樂性問題、滲透的文化力求與教學內容有關聯、或者對完成教學內容有幫助的內容,與主題關系不是很密切的內容如果需要滲透簡單介紹,讓學生稍微了解即可。現就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中滲透藏族傳統文化的一些觀點和大家商榷。
我認為藏族在我國屬于一個人口較多,音樂文化比較有影響力的民族。在整個小學一至五年級中只有這么一首藏族歌曲,在該歌曲教學中滲透藏族民族文化我認為應該較普通歌曲做得更加到位。因此我在教學這首歌曲時,滲透的內容比較多。但是,我選擇滲透的重點為藏族語言演唱歌曲和藏族舞蹈,而這兩個內容屬于音樂課教學內容的重要元素,同時,兩個內容都是圍繞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進行,其他內容的滲透也力求為歌曲教學服務,如對藏族分布的地理位置、日喀則風光、建筑、民族服飾、藏族樂器欣賞等也是為了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日喀則,啟發詮釋歌曲的情感,煥發學唱歌曲、唱好歌曲的激情。
具體教學課例如下:
一、情境創設及藏族文化滲透為學習歌曲做好情感鋪墊
1.多媒體出示卓瑪圖片,談話簡單回顧藏族分布地域。
2.多媒體出示中國地圖和日喀則地圖,向學生介紹在中國的地理位置和日喀則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直觀了解藏族分布地域及和日喀則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3.日喀則介紹:多媒體出示一組日喀則圖片,圖片中有藏族服飾、樂器、冰雪、草原牧場、糧田、河谷等。學生邊欣賞圖片邊聽有所改變的《我的家在日喀則》旋律。
設計意圖:為學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創設情境,讓學生觸景生情,為演唱歌曲煥感,同時達到教學中滲透人文文化和初步感受有改變的歌曲旋律,為用藏語演唱歌曲做準備。
二、新授藏語版《我的家在日喀則》
1.復習第一、第二句藏語
設計意圖:藏語是學生比較陌生的語言,新接受一種語言需要不斷熟悉鞏固,特別第二句在歌曲中出現三次。通過接龍、對答、快速、慢速等多形式讓學生反復練習,為解決歌曲中的難點作充分準備。
2.按節奏學習后面樂句中藏語
設計意圖:為學唱藏語歌曲作準備。
3.學唱藏語歌曲
以跟琴學唱、師生對唱、生生對唱、學生獨唱等多種形式學習歌曲。
設計意圖:學習歌曲,特別用藏語演唱學生比較困難,要反復演唱才能掌握,而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才10-15分鐘,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采取多種形式趣化教法和學法、反復演唱。
三、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則》創編藏族舞蹈
1.觀看合唱版《我的家在日喀則》與藏族舞蹈組合視頻。
設計意圖:學生經過緊張的藏語歌曲學習,穿插觀看視頻環節,讓學生調節放松;對教學適當拓展延伸,讓學生初步感受合唱版《我的家在日喀則》的音樂特點;為下一環節讓學生為歌曲創編藏族舞蹈和變化隊形啟發靈感。
2.分組為歌曲創編藏族舞蹈,可以遷移已學藏族舞蹈《賽吧小伙伴》中動作,也可以加入其它藏族舞蹈動作,要求有隊形變化。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舞蹈創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由于學生的創新必須建立在已有知識和積累之上,特別一年級學生積累貧乏,創新能力較低,因此在課前已教授簡單的藏族舞蹈動作組合。
3.分組展示和評價,分組進行展演,小組間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分組展演和相互評價,小組間可以相互學習借鑒,找出不足和改進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意識和鍛煉表達、觀察等能力。
四、簡單總結并結束教學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已學民族歌舞進行回顧、復習和串聯歸類,加深記憶。
有的人因為愛而快樂幸福一生,有的人因為愛后悔遺憾一生,有的人因為愛而理解了生命的意義,也有的一輩子尋找愛卻抱憾終生------
幸福的人,有愛的秘訣,不幸的人,總在尋找秘訣,我曾經面對許多朋友的疑問,而用自己對愛的感悟,來回答這個問題,愛,到底是什么。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這么一個幸福的家庭,老婆漂亮兒子聰明,他們兩個人深深的相愛,男人做企業女人守家,在一般人看來,比較危險,因為,男人事業有成,魅力十足,追尋他的女孩子肯定不少,而男人始終保持那份真愛,女人也非常坦然,從沒懷疑男人會真的放棄這個家,這份愛,不理解的朋友去問男人,面對繁華的世界,還有無數的誘惑,為何能夠信守這份愛的承諾?你心中的愛到底是什么?男人給我講了關于自己和老婆之間一個蘋果的故事------
他們的相愛在一個苦澀的季節,學生時代的愛戀,被大多說人說成玩笑,因為,沒有弄明白人生下一站在那里卻啟動了愛的列車,他們相愛了,愛的那樣純潔,那樣無所顧忌,男孩家里學校很遠,女孩家就在鎮上,靠學校非常近,那個貧窮的年代,連溫飽都不敢設想,更不敢想象啥美味佳肴了,而這樣幼稚單純的愛戀,在大人們的眼里是多么可笑,可悲,就像過家家的孩子們做的一個游戲。
也是在一個中秋的深夜,下晚自習后女孩和男孩相約在學校后面的田野邊聊天,這時,女孩從包里面拿出一個紅紅的蘋果,這是母親偷偷為她留下的一個蘋果,就這樣,男孩一口,女孩一口,一起吃完了這個蘋果,在男孩的全部記憶力,哪天的蘋果,是一生當中最好吃的東西,而這顆愛的種子,就像一棵蘋果樹,在他們的心里生根發芽。
后來歷經許多的磨難,高考,工作,生活,然而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他們依然相愛,并深深地愛著對方,也許是這份真摯的情感感動了上蒼,他們終于在相戀8年后走進婚姻幸福的殿堂,就這樣他們從一無所有,共筑愛巢,有了兒子,有了富裕幸福的生活,多少年以來,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相聚還是相望,他們就這樣幸福地愛著對方,一直走到今天。
聽到這樣的故事,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豁然開朗,愛不是虛無縹緲的承諾,也不是名利財富的結晶,每一個幸福的愛情故事都有一段幸福的里程,其實,愛真的很單純,也很簡單,愛是一句話,愛是一段情,愛是一份牽掛,愛是心與心的相望。
一個夢
我不會說
遙遠
想你的時候
我已經
抵達
以一秋的紅葉
輕敲
你的窗欞
沒有驚飛
一只鳥
只有月色如銀
牽著我的目光
看你在
月亮上舞蹈
只有滿天的星星
閃爍我的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