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雞蛋浮起來的實驗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豐富作文形式;體驗;說寫結合;指導細節(jié);列提綱
在進修學校做教師培訓工作,一線老師教學中的困惑是我工作的入手點。就我縣老師在作文教學方面學生無內容可寫,作文指導無從下手等共性的問題,我深入一線課堂,用自己的行動來解答老師們在作文教學中的困惑。《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學生的寫話指導和習作指導有明確的要求,如:
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
我通過課內和課內外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享受快樂的作文課堂。
1.課內教學:豐富作文的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觀察,搜集寫作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1.1 小游戲。“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在于讓小學生作文就像游戲一樣,在“樂寫”中體驗作文的樂趣。
把小游戲引入作文課堂,不斷更新游戲的內容。如擊鼓傳花、畫鼻子、正話反說、猜謎語、掌聲的魔力等,以《掌聲的魔力》為例,把寶藏藏起來另一個同學尋找,當他接近寶藏時掌聲強烈當他離目標遠時,掌聲變弱。要求學生1.仔細觀察 尋寶人的動作、臺下同學神態(tài)2.用心傾聽(掌聲的大小變化、其他聲音)3.認真思考活動的訣竅、收獲的知識。
為讓學生把活動過程寫得詳略得當,我設計“活動脫口秀”1.細說動作不重復。(如看、走、摸、翻、伸……)2.觀察神態(tài)有一手 (鎮(zhèn)定、慌張、開懷……)引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描寫。
在游戲中觀察感悟,生動有趣的游戲極大地調動學生玩的積極性,進而讓學生說寫的興趣變得強烈,游戲作文教學成了學生的期待,學生對游戲有一種期待,也是對作文有一種期待。豐富多彩的游戲情景給作文教學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快樂游戲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教師巧妙地予以語言的引導,讓他們的興趣始終處于亢奮狀態(tài),就會,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1.2 做實驗。如雞蛋浮起來了、熱脹冷縮、紙鍋燒水、針的沉浮、辨別生熟雞蛋等,這些有趣的科學實驗,孩子們興趣大增,觀察實驗的過程,感悟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做一個小小的科學家,學生做得有滋有味。例:《雞蛋浮起來了》,隨著我一勺鹽一勺鹽的加入,雞蛋由原來的“懶洋洋”的沉入水底,慢慢的浮上了一點,水也由原來的清澈透明,變成了乳白色,有同學還把指頭伸進水里,用舌頭舔一舔,把雞蛋拿出來舔一舔外殼,當放了兩勺鹽之后,雞蛋還沒浮起來,是怎么想的,說說你的想法。我指導學生對實驗過程作了詳細的說明,包括實驗用品,實驗步驟,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實驗中新的發(fā)現(xiàn)等都作了具體的說明。每一個實驗的步驟都放慢節(jié)拍,讓學生仔細的觀察,用心去體會,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了這實驗的過程,學生們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1.3 變魔術。自從劉謙在春晚上的魔術閃亮之后,班里的孩子對魔術充滿好奇。我把魔術搬到作文課堂,孩子們歡呼雀躍。如:剪不斷的細線,巧取紙幣等,讓孩子們看一看,試一試,猜一猜,想一想。他們仔細的觀察你做魔術的每一個動作,把你的每一個動作寫的傳神!把自己激動、好奇的心情流露出來,把文章寫得有聲有色。
1.4 做手工。用紙杯做一個小企鵝,做賀卡、做麥比烏斯圈、做樹葉貼畫等 ,每一個步驟的動作,引導學生細致的寫出來,做手工過程中有同學們的合作的快樂!有做成功的喜悅!有寫作的表達!
1.5 零食、水果進課堂。為了引導學生觀察,如可比克薯片、水果等都是我們寫作的素材。如《可比克薯片》,我給孩子們買上他們愛吃的可比克薯片,先讓他們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摸一摸,嘗一嘗,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體驗!寫出自己的感受。
……
2.課內外融合,引向生活
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和孩子們一起做紅薯丸子,才會有《飄香的紅薯丸子》佳作,長豆芽,觀察豆子每一天的變化,寫觀察日記等,戶外課,和孩子一起去打棗,挖紅薯,摘草莓,和孩子們一起下地收麥,收玉米等,有了這些切身的體驗,孩子們體驗的是收獲的快樂和寫作成功折快樂!寫《最敬佩的一個人》不但關注自己身邊的人,還可以是電視上的小人物大英雄,我是以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熱點事例和熱點人物為例來拓寬學生的思路的,如最美媽媽吳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教師張麗莉,普通的杭州司機吳斌,在風口浪尖上的劉翔的越挫越勇等,引導孩子們關注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善美,做文與做人達到完美的融合。
有了這些體驗和觀察,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去觀察,去想象,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情感體驗肯定豐富了不少,學生也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作文的動力。
在這些過程中,指導學生把看到的說一說,說寫結合,把所做的,所想的抓住細節(jié),寫得詳略得當。并把每一次寫作做好全程的指導,列好提綱,教會學生謀篇布局,詳略得當。
在作文教學中,多用一些心,和學生一起享受作文課堂,就會讓作文課堂其樂融融,課堂因體驗而快樂,因生成而美麗。
參考文獻
[1] 巢宗祺等,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 大鼻子李教授新體驗作文系列
[3] 邵軍,經(jīng)歷體驗積極對話,小學語文研究,2005年第1期。
[4] 做生活的歌手,教育科研論壇2012第7期
[5] 《青年教師 2012第06月刊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
葉圣陶先生曾說:“生命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作文是生活的再現(xiàn)、反映和創(chuàng)造,學生的生活內容是作文的基礎,沒有豐富的生活,就沒有內容豐富的作文。學生往往對大自然中的新奇事物感興趣,容易被具體形象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教學時,可創(chuàng)設與寫作內容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參與生活,置身于特定的場景中,使他們積極參與寫作過程,引起感情的共鳴,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內課外,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社會活動,擦亮學生生活的慧眼;在課堂上編一些課本劇,讓學生耳聞目睹;借助單元教學的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演繹實實在在的生活;我還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各樣的游戲活動和比賽,帶領學生到野外郊游踏青……學生在豐富的實踐中親身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記錄自己獨特的生活,抒寫自己真情的流露,留下自己成長的腳印。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鮮活的素材。
二、激發(fā)觀察興趣,培養(yǎng)觀察生活的習慣
觀察貴在形成習慣。很多時候,作文指導不可能先觀察一番,再來動筆作文,而要靠平時的積累。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他們對那些新奇的事物往往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而對看似平常的事物卻漠然視之。同時,他們的觀察往往是粗疏的、膚淺的,像走馬觀花一樣,難以對事物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觀察興趣,提高觀察的自覺性,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課堂上創(chuàng)設觀察情境。上作文課時,我常常組織一些小型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觀察。有時帶他們搞一些游戲活動,如“貼鼻子”“正說反做”等;有時做一些實驗,如“白紙顯字”“雞蛋浮起來了”等。(2)課外有組織地進行觀察。課余時間,有時帶他們參觀一個地方,如當?shù)氐酿B(yǎng)雞場、草莓種植園等;有時讓他們觀察一種物品。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指導他們先觀察,再說話寫話。這樣,學生提高了觀察能力,而且一旦覺得有內容可寫,就不視作文為難事了。
三、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觀察要講究方法,才能提高觀察水平。在教學中,我除了指導學生逐步掌握“把握順序、選定角度、抓住重點、注意動態(tài)”等方法外,還采用實地考察、現(xiàn)場指導、示范觀察、伙伴學習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定點觀察、分解觀察、聯(lián)想觀察等,將豐富多彩的世界轉換成學生頭腦中五彩繽紛的畫面。我常常帶領學生去野外,在大自然中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在指導學生觀察自己最喜愛的一樣事物時,剛開始學生只是籠統(tǒng)、粗略地對所要寫的對象進行觀察,三言兩語之后就不知道介紹什么了。于是,我叫他們拿來一樣最簡單的東西,我當場示范,對這個東西進行分解觀察。我把事物的每一部分用尺子量量,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講解用途,等等,學生很快學會了怎樣用五官進行觀察,并很快將所學到的方法應用于作文之中,寫出來的作文有血有肉。
四、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點滴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