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母親的嘮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也許你會問嘮叨怎么會是一種幸福呢?答案是,母親的嘮叨包含的是愛,是擔心。
還記得有一次,母親要去出差,只留我和爸爸兩個人在家,聽到這個消息,我簡直開心到不能開心了,不過,我并沒有表示出來,我害怕母親又嘮叨,可是,盡管我不表現出來,她還是照樣嘮叨:“垃圾要按時倒,牛肉在冰箱的最后一層,換洗衣服在衣櫥第二個包袱里......."我終于忍不住了,”媽媽,時間快到了,再不走就遲到了!“媽媽無奈,只好先走了。
媽媽走后,我和爸爸在家開始瘋狂模式,一人拿個手機,抱著零食,拿著電腦,還時不時的搶槍遙控器,沒有別人的管束,沒有命令的限制,沒有耳邊的“嘮叨機”.......那才叫一個爽啊!可是,好景不長,才過了2天,屋里就亂糟糟的了,不過,我和爸爸誰也不打掃,任由家里怎么亂......
您好!最近我和母親之間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但說不請問題出在哪里。在我的一生中,最佩服的人就是母親。她曾經在一個國企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精明強干、處事果斷,從不婆婆媽媽的。但是母親退休后,給我們姐妹的感覺卻是大不相同,她變得挑剔而嘮叨,沒有她不關心的事情,沒有她不發表意見的事情,不聽她的便不依不饒,說起話來沒完沒了。我現在有點兒怕回家看望她,害怕她的數落;甚至在離開她時,內心有一種逃離出家的愉悅感。60多歲的母親還不老,她怎么變成了這個樣子?另外,我也在問自己,是我不孝順母親,還是母親過分嘮叨使我不愿意接近她?
湖北楠楠
楠楠:
你好!來信中的描述讓我看到了你母親活生生的脾氣秉性,感覺她依然精明能干,依然有領導氣派,只不過不是在工作崗位上,而是在家庭中面對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參與,這說明母親希望參與你們的生活,借以表達關愛之情。但是,她的參與給你們的感覺卻是挑剔和干涉。這種表達和感覺上的錯位,會讓你們雙方都不舒服,這也說明你們彼此之間不太理解,非常需要溝通一下。有沒有可能在母親心平氣和的時候,用委婉的話語表達出你的感覺。注意,你們要只說感覺,不提意見,誰也不要試圖說服誰,不知這樣的做法在你和母親之間能否行得通?
關于嘮叨,人們通常習慣地認為那是老年人的行為,這一點兒不無道理。因為老年人記憶下降,說過的話轉眼就忘了,重復又說就讓聽者感覺嘮叨了。另外,年齡的增長使老年人的思維變得緩慢,前后話題的銜接不及時,說了后面的就忘記前面的,于是嘮叨也就在所難免了。老年人嘮叨的話不外乎是遙遠的過往之事,或者干脆就是眼下的瑣事,比方說“天涼多穿點,過馬路看車”,話語簡單、重復沒有什么新意,都會被我們當作嘮叨來看。準確地說,老年群體的表現明顯一些,但嘮叨卻不是老年年齡階段的專利,更多的與當事人的性格有關。
對于嘮叨,聽者常常表現得漫不經心,但嘮叨對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卻有著特殊的意義。首先,嘮叨是一種情感交流,渴望獲得關注,被他人所理解。其次,嘮叨還是一種情緒發泄,把不愉快的、不滿的情緒說出來,把擔心的、令其感覺不安的東西說出來,避免心情壓抑影響身體健康。
退休后,老年人雖然遠離了社會生活(職場及與此相關的社會關系),但其仍然有被他人需要的心理需求,這種被需要的心理需求要“附著”在一個新的目標上。那么,性格外向一些的人可能會選擇家庭成員,親朋好友,或者通過社交活動結識一些新群體,把精力和熱情放在其中。多數人是指向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親人,性格內向的人甚至會對身體某些不適癥狀產生過分關注。
你的母親是一個性格外向、控制感較強的人,這一點與其生活經歷有關。退休后,生活圈子變了,她的關注點轉向親密關系――孩子,對你們的關注中滲透著母愛和領導者雙重情感成分。如果僅僅是母愛,你們會感覺舒服;而你們不喜歡的是母親領導的味道。母親自己不太可能分開這兩種成分,最好是孩子做一些改變――接受母親這一特點,接受屬于自己的、有“特色”的母愛。
我家里什么事都是媽媽掌管,所以媽媽“稱霸天下”最有發言權,有些時候,連爸爸也插不上嘴!就憑媽媽有這“嘮叨功”,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就連我也敗在她腳下。
正巧,媽媽要出差一天,其實是單位組織去泡溫泉。走之前,媽媽不停叮囑我“這樣不弄亂了,那樣不許弄亂了……”媽媽千叮囑,萬囑咐,確保我聽進去之后,才肯走……媽媽走了,我因為找我的一件漂亮衣服,怎么也找不到,平時記得媽媽折好放在衣柜里的,今天怎么都翻完了還是沒有呢?我東翻西翻,把家里弄得底朝天兒,我一會兒看電視,一會兒吃零食,一會兒走T臺,玩得有滋有味,自由自在,爽快!沒有媽媽,沒有嘮叨的煩惱,太爽了!晚上,家里沒收拾,我睡覺了,可當我躺在床上叫媽媽關燈時,才想起了媽媽不在,爸爸也不在,只好選擇最好人選:自己來關燈。
第二天,潦潦草草吃了早飯,悠閑地看起了電視,看著家里亂亂的,又想起了媽媽,忽然覺得好清凈,好不習慣。正好這時,媽媽回家了,看著狼狽不堪的家里,媽媽開始嘮叨了:“我才走了一天,家里就好亂,我一走,你就沒有獨立性,自覺性……”這一次,我覺得媽媽的嘮叨是獨一無二的,必不可少的。
湖北省宜城市漢江中學七(1)班王遠
親愛的孫萌:
你好!此時,我在給你寫信,紙上撒滿了一大片陽光,愿你也能收到這樣一大片溫暖的陽光,給我一個笑臉 吧!
收到了你寄給我的信,我也收到了不愉快和心痛,我給你打了電話,但還是不能夠幫助你完全擺脫煩惱,今天,就借這樣一條渠道,把我的看法映在你的腦海里吧!
你先不要離家出走,不要做這樣的傻事,聽我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要學會理解,媽媽對你嘮叨也是有原因的,母親是你終生無法讀完的巨著,只有理解,體會,將心比心,你才能真正明白母親對你的用心與呵護。先從嘮叨上說,母親為什么不對別人嘮嘮叨叨,偏偏要對自己的兒女嘮嘮叨叨?因為這是母愛,母愛是自私的,也是無私的,母親對你嘮叨,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眼,無不體現母親對你無私的愛,所以,母親對你嘮叨,你可以想到這是母親在關心自己,呵護自己,你就會從真正意義上體會到這亙古不變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之情。
母親嘮叨,就只會嘮叨什么“上學路上靠邊走呀”“上課認真聽講呀”“好好吃飯呀”等等,可你看看,母親這些話都是在關心你,而這些言語也警示著你,你就得到了許多知識,不會挨餓,等等,就擁有了平安,文化,溫飽……而有了媽媽的嘮叨,你也有了母親對你的愛。
母愛是一首歌,責備是低音,呵護是高音,思念和牽掛是母愛的主旋律,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有這樣的母親,你應該感到自豪;因為有這樣的母親,你應該感到欣慰;因為有這樣的母親,有這樣一個無私的愛你呵護你,又時時刻刻警示著你的偉大母親,你覺得不對嗎?你難道不應該感到高興?感到自豪?感到欣慰嗎?
我誠心的希望你能夠理解母親對你的嘮叨,這是一種愛的表現。
這封信帶著我忠懇的看法和真誠的祝愿遠去,愿它能給你帶來一份愛的啟迪。
此致
敬禮!
王子軒
母親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當你瑟瑟發抖時,貼心的呵護和溫暖使你安然入睡;母親是疲憊時的一杯龍井,當你倦怠無力時,淡雅的馨香和醇美使你神清氣爽;母親是黑夜里的一輪明月,當你徘徊無助時,柔和的光芒和意蘊使你走出迷惘……每每想起母親,心中就很溫暖。真的好想對母親說:“母親,想起你時很溫暖!”
總以為母親很嘮叨,不忍雙耳受罪,有時竟粗魯地頂撞她。后來才知是自己錯了。母親的嘮叨是一種愛,一種不一樣的愛,一種切實的愛,那是關懷的體現,愛的象征。小時候,常常背著母親跑出去玩,全不顧母親在家著急、傷心。回來后,母親先雖是一陣嘮叨,后竟不住地在我額上吻了一下,之后只是靜靜的摟著我,母親的懷抱是那樣的寬大,那樣的溫暖。也許早已習慣了這一切,但卻無法忘懷。也許母親的嘮叨已成了我心靈的樂曲,一日不聽,似有所失,徘徊無助且不知所措;也許母親的嘮叨已成了我前進的動力,只有在母親的催促下,我才走得更快、更有勁。現在,真的好想說:“母親,想起你的嘮叨時,很溫暖。”
總以為母親很小氣,不忍母親受苦,但有時竟找不到話來安慰母親。母親的小氣原來也是一種愛,一種更偉大的愛。母親家窮,從小失去了父親,但母親卻很堅強,很樂觀,也很熱心。后來我竟發現母親很小氣,她三年不曾換過一件新衣,而我年年穿新衣,一年一樣,從不為衣而發愁。也許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吧,舍己為子,心滿意足。母親曾在洗車場工作,無錫的冬天有點寒,可母親就是小氣那一雙手套的錢,導致自己雙手凍傷,以致潰爛,我無法言表那時的心情,傷心、難過、自責、懊悔……也許這一切的詞都形容不了我的母親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因此常常哽咽,甚至雙眼濕潤、模糊,無法用言語表達出心中的情感 。現在,真的好想說:“母親,想起你的嘮叨和小氣時,很溫暖。”
我并不是無法為了母親而寫母親,我只是哽咽于春暉的無私,春蠶的無悔,想起母親,真的很溫暖。但我又怕因自己拙笨的筆頭而毀壞了母親偉大的形象——雖然她只是眾多東方母親中的普通一員。
總以為自己已長大,總以為自己很堅強,總以為自己不易落淚,但一想起母親,我就變得很脆弱,止不住淚水的涌動。在母親的身上,我看到了在東方母親身上共有的高貴品質,她們熱愛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此,她們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不得不說東方的母親很偉大,很堅強!想起你,我的母親時,我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