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讓心自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案例](初建)《會走路的樹》,某老師按教材的順序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師:有一只小鳥嘰嘰喳喳,它探出了小腦袋,東瞧瞧,西看看,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小鳥看到……想到……)
生:(舉手發言)略。
師:小鳥跟著會走路的樹去了哪些地方呢?讓我們聽著音樂在音樂中想象吧!
師:小組合作交流,說一說:小鳥跟著會走路的樹去了……,看到了……。
師:如果你是那只小鳥,回到家以后,你會怎么告訴家人你這一天的見聞呢?請你用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媽媽、伙伴們我今天去了……,看見了……非常有趣?!?/p>
生1:媽媽、伙伴們我今天去了蝴蝶谷,看見了五彩繽紛的蝴蝶,真是非常有趣。
生2媽媽、伙伴們我今天去了鳥島,看見了許多小鳥,非常有趣。
生3我反對,小鳥跟著會走路的樹,能去那么遠嗎,如果他們走到鳥島恐怕要累死了吧!
師:你真聰明,鳥島很遠很遠,所以小朋友的想象要合理,要學會合理的想象。
[案例](重建)
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中小鳥和小樹的初遇后,小樹帶著小鳥去了許多地方,看到了許多有趣的東西。第二年春天當小鳥和小樹再次重逢,這時的小鳥已長成了大鳥,而小樹也變了,它是原來的大馴鹿的兒子。今天就讓我們再去讀一讀課文,然后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這篇課文可以編成幾幅連環畫?討論好后每人輪流說一幅,最后選一幅你們小組中感覺最精彩的畫面,來進行全班交流。
生1:我們小組覺得可以畫5幅畫。第一幅就是樹林里有一棵金色的小樹和一只小鳥相遇了;第二幅就是他們每天在一起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他們成了好朋友;第三幅是小鳥長大了它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方;第四和第五幅是第二年的春天小鳥回來了,又碰到了一棵會走路的樹,他們在這里有兩次對話,所以就分成兩幅畫來畫。
生2:我們小組覺得第四和第五幅是可以合在一起的呀。雖然有兩次對話,但我們可以在對話框上做上個記號。
師:(追問)一幅畫面如果出現兩次對話,怎么做上不同的記號呢?
生3:可以用數字表示,第一次對話的兩個對話框的左上角上都寫“1”,第二次的都寫“2”。
生4:我覺得可以用不同的顏色表示,第一次對話框里的字我都用紅筆寫,第二次我可以用黑筆寫。如果更簡便的話,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畫兩次的對話框。
……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是否可以發現怎樣的想象才更利于學生童心的飛揚?在我看來要做到以下幾點:
1. 語文課堂中的想象:要擯棄隨意化,有利于喚起學生的想象期待,呵護童心
文本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如果隨意找一些想象說話的訓練點往往會產生凌亂性,凌亂的想象說話,既膚淺又缺乏系統性、層次性。引導學生想象的價值,取決于教師能否適度開發教材的潛在資源,并適時、適量地加以利用,如果不加選擇,不僅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也讓學生失去了熱情,練沒了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根據文本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以及文體的特點,準確尋找最佳想象點,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期待所產生的積極因素,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想象方式。
2. 語文課堂中的想象:要擯棄簡單化,有利于掃除學生的想象障礙,走進童心
不能把引導學生想象當作教學的一個走過場的程序,簡單打發,而是要扎扎實實地引導。首先一定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讀書,讓學生更熟悉這些文字,讓學生充分地走進語言、感知語言,并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其次,要有方法指導,如上述案例重建中,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畫面出現兩次對話時,教師給予了充分地引導。
3. 語文課堂中的想象:要擯棄單一化,有利于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放飛童心
有時教師會把語文課堂上的想象力的培養簡單地理解為“談話”和“說話”,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尋找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說話的切入點,學生根據教師拋出的切入口展開一段或一句想象說話。這種為想象說話而說話,很難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多的是學生配合老師上課。要讓兒童能在想象中童心飛得更自在,就必須真正地站在兒童的立場,用他們所喜歡的方式,如運用繪本的思想,引導學生作話中畫,說畫中話。多樣的展示方式,才能讓學生的想象更有創造力,才能讓童心把課內外的語言聯系起來。
一、要注重開發學生智力
創新需要靈感,而靈感則是知識、經驗在長期積累的基礎上,由于某種啟示而瞬時產生的感悟。知識、技能,尤其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行創新和發現的基礎。在創新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由“要我學”能變成“我要學”,進而激發起極大的學習熱情,達到極佳的學習狀態。
二、教學的多樣化
在創新教學中要注重給學生提供廣泛自由選擇的機會,建立選修與必修、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方面的課內與課外多層次、多維度、多樣化的教學體系,以促進他們各自的特長充分發展。堅持班級授課與個別授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
三、開放型教學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
新教學要求教師具有開放型教學觀,即把學生從課堂引向廣闊的社會,從書本知識的學習引向社會實踐,以豐富其知識,開拓其創造思維和潛能;要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培養學生掌握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努力刨設使學生自由發表獨創見解、熱烈討論的課堂氣氛,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創新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在已有認知基礎上的突破能力、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1.創設自由氛圍,重視學生個性、獨立性的培養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一個個眭各異、富有個性和特長的真善美的人,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自由的空間和心理安全的氛圍。
2.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在語文課堂的創新教學中,應把學生視做課堂教學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突出師生互動,注重學生參與意識、探索精神、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培養,才能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提供條件、創設氛圍。
3.拓展靈活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課堂的創新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就要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當做認識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認識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或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把抽象的概念和深奧的原理,展現為生動活潑的事實或現象;從組織教學的形式上,選擇教學方法上多下功夫,使自己的教學藝術達到引人人勝的境地,從而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
關鍵詞: 自信心 缺乏原因 培養方法
自信心是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各種親身體驗及適當的教育形成的。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在實踐中積累成功或失敗的體驗,才能對自己的能力有所認識。一個完整的人必然是自信的,而有自信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自信心是一個人成人、成材、成長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個性品質,因此,自信心的培養對于孩子的成長尤其重要。
一、孩子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過度保護。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都十分寵溺。比如吃飯,父母常常都搶著說:“來,媽媽幫你!”事實上,在孩子具備吃飯能力時,應該讓他獨立進餐,萬事開頭難,從不怎么熟練到熟練,就是孩子學習的過程;再如洗手,有的家長看見孩子自己洗不干凈就幫他洗,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而就是這種“幫”,使孩子少了學習機會。過度照顧和過分保護,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獲得成長的機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沒有得到發展,且缺乏獨立活動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難便不知所措,容易經歷挫折和失敗,并形成自卑心理。
2.過高要求。
一直以來,父母都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現在也不例外??傁矚g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不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味對孩子高要求、高標準,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達到家長的期望值,能達到的都是少數,孩子由于難以達到父母的要求,經常缺乏成功的體驗,因此容易變得遇事畏懼退縮。長此以往,會使幼兒產生持續的挫折感,積累“我不行”的消極情感體驗,由經常的自我懷疑轉為自卑。
(二)自身原因。
每個幼兒由于遺傳素質、家庭、環境和教育不同,因此各方面水平都不同,自然存在個體間的差異。如果某些方面的不足未及時得到彌補,就會出現不自信。
那么,怎樣做才能讓孩子擁有自信心呢?
二、怎樣讓幼兒擁有自信心
(一)多鼓勵,讓幼兒體驗成功與自信。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們什么都明白,他們缺乏的只是生活的經驗與知識的積累,他們也想和大人“平起平坐”。作為老師,我們當然不能給孩子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而要讓他們在寬松自在的環境中學有所長、玩得盡興。我們可以經常蹲下來同他們交流玩耍,因為蹲下來,從視線就已經變得“平等”,孩子不用仰著頭看老師,老師也不是以俯視關注孩子,從而促使我們用一種平常的心欣賞孩子,孩子會因為這份欣賞而變得充滿自信,我們也會因為這份欣賞而變得快樂。如:我班有一位叫小與的小女孩,天生內向害羞,剛開學兩個月,在集體中的她總是顯得少言寡語,各項活動中回答問題似乎與她沒有關系,那雙閃動的眼睛總害怕與老師的目光相遇,可是我從來沒放棄對她的細致觀察。在活動中,只要我了解到她已經掌握,就會不失時機地蹲下來向她提問并與她一起回答問題,漸漸地,她感覺到了我對她的喜歡、信任與欣賞,這份喜歡與欣賞增添了她的勇氣與自信,現在的小與上課經常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并且和班里的小朋友打成一片。
記得在小班時,有一次讓孩子畫自己的頭像,有的小朋友把眼睛畫得占了半個臉的地方,眼睛還有一大一小的,又或者沒有畫鼻子。從成人角度看,他們的繪畫內容既不合邏輯又十分荒誕,但這都是他們對生活的經驗和理解,于是,我對他們的優點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們得到鼓勵和表揚后紛紛與同伴分享:“老師剛剛表揚我了?!薄袄蠋煪劷o我一顆小星星。”“老師也給我紅蘋果了?!边@些都不是珍貴的物品,但帶給孩子的是老師濃濃的情和愛,賦予他們自信和勇氣。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喜歡,就會覺得自己很棒、很能干,從而擁有自信心。
(二)創造有利于樹立自信心的環境。
1.了解幼兒心理特點,尊重、信任幼兒。
教師應允許孩子自由聯想、自由交流,孩子有自己的表達方式,老師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這樣一來,孩子會不知不覺地擁有自信心。相反,如果老師對孩子訓斥多,態度冷淡,孩子就容易情緒低沉,對周圍的事物缺乏主動性和自信心。
2.創造自由寬松的心理環境。
有一次畫畫,一個孩子給小豬涂了綠色,我心想這孩子在亂畫,要求他重畫,那孩子呆呆地看著我,一會就開始抽泣,事后我才了解到,因為我們學過一首詩歌叫《綠色的世界》,他是根據詩歌的內容涂的顏色,也就是說,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并沒有錯。于是我跟他道歉并鼓勵他再畫一次,他點點頭又開心地畫起來,并且比之前涂得更認真了。由此可見,尊重幼兒的決定,肯定幼兒的做法,是培養其自信心的重要條件。
(三)讓孩子愛交往,會交往,在交往中獲得自信。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
選本好書很重要
關于怎樣選擇圖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當然不同。6個月以內的寶寶視網膜尚未發育成熟。此時可以選擇黑白對比且線條簡單的畫面;1歲半之前的寶寶開始喜歡鮮亮的色彩,但是這個時期選擇的圖書最好不要有復雜的背景畫面,圖書以大篇幅、背景簡單、主題單一明確的最佳;2歲之后,孩子開始喜歡有簡單情節的故事,這時可選擇的書就比較多了;到了4歲后,故事情節變得特別重要,并且隨著對事物的觀察和理解更加深入,寶寶開始喜歡簡單的科普類圖書。
讀書語氣要溫柔
親子閱讀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你怎樣和孩子說話,你就怎樣為孩子讀書。即便他還小,聽不懂大人在說什么,但是讀書時一定要是溫柔的、充滿愛意的、愉快的……閱讀技巧是可以訓練的,很多家長是在為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發掘了自己配音和表演的才華和能力。
多感官齊參與
親子閱讀一定要帶動孩子的多感官參與,即廣義的“讀”。比如,給孩子讀《拔蘿卜》時,家長可以拉住孩子的手臂來“拔”――這不但讓孩子體驗到“拔”的感覺,更重要的是通過讀書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孩子最初實際上只是喜歡與父母一起玩,而尚未形成對閱讀的喜愛。由于閱讀能帶來游戲時快樂的體驗,因而逐步喜歡閱讀。
適合0~1歲孩子的書
《寶寶的第一本書》――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專門為剛開始伊呀學語的嬰兒量身定做的圖畫書,是名符其實的《寶寶的第一本書》。內容和形式完全符合嬰兒的認知特點??蓯鄣男蜗蠛陀腥さ墓适?非常讓寶寶喜歡,讓寶寶從人生的開始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一本啟發嬰兒學習生活知識的游戲書。
《寶寶的第一本書》系列包括《我會穿衣服》、《我會上廁所》、《真好吃》、《我會刷牙》、《數一數》、《這是誰》。讓您的寶寶度過一個書香童年!
《嬰兒游戲繪本》――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
由日本著名童書作家木村裕一創作的《嬰兒游戲繪本》是一套獻給0到2歲寶寶的經典圖畫書。它一共分為十冊,包括《你好嗎々》《藏貓貓》《我吃啦!》《便便啦!》《在這兒哪!》《睡覺啦!》《洗澡啦!》《刷牙啦!》《換衣服》《撓癢癢》。它分別模仿了寶寶日常生活中吃飯、洗澡、刷牙、游戲等等各種不同的時刻,并通過有趣、幽默、直觀的方式教給寶寶成長第一步所需要的各種生活常識,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嬰兒畫報?樂悠悠搖籃書庫》――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內容簡介
《嬰兒畫報》創辦于1985年,是國內第一本以0~3歲嬰幼兒為讀者對象的畫刊?!皥D畫故事”是《嬰兒畫報》里最受歡迎的欄目。編者從歷年來的《嬰兒畫報》中,將那些最受孩子和家長喜愛的作品遴選出來,編成《嬰兒畫報?樂悠悠搖籃書庫》,奉獻給廣大小讀者。
本書鮮明地體現了為嬰幼兒讀者服務的特點:一是文字大。畫面大,文字簡潔生動,圖畫為手繪插畫,寫實細膩。符合嬰幼兒的認知特點;二是每篇故事后都有專家撰寫的導讀文章,便于家長對孩子的閱讀進行引導;三是故事內容切合生活實際,有趣而實用,每一個故事都能給孩子提供一些有益的營養――或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或教孩子認知事物,或者提高孩子的情感感受力……多樣的故事。讓孩子獲得全面的成長。
適合1~3歲孩子的書
《我來貼》――新世界出版社
內容簡介
這是一套專為1~3歲寶寶設計的貼紙故事書。本書通過可愛的動物形象幫助孩子來認知世界,鮮艷的圖畫幫助孩子認知顏色和形狀。有趣的問題,引導孩子學習數字和對比,揭示事物之間的變化和聯系。精美的貼紙,吸引靈巧的小手指去做游戲。
《第一起跑線》――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第一起跑線》幼兒益智系列叢書是德國著名幼教專家和兒童畫家共同開發的一套產品,目前已經出版了五十余種,在德國深受家長和小朋友喜愛。
該系列的主人公丹尼和多拉是兩名學齡前兒童,您的孩子通過與丹尼和多拉一起解決那些有趣的小問題,對色彩和圖形的認知,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方向感等各方面的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需要優秀的老師培養。您還可以根據每一頁的家長提示和小建議,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這樣能夠幫助孩子擴展知識面,而且,互動的學習好溫馨、好快樂而且更有效率!
《小聰仔?自然》――接力出版社有限公司
《小聰仔?自然》兩三歲幼童可讀,七八歲兒童亦可讀。成人也可讀可藏。
它超越了一般百科知識讀物,融趣味性、知識性和行為探索于一體。在書中,孩子可看到了造物的神奇一一魚寶寶從孕育到出生的全過程、雨蛙在夕陽的余暉中熱烈歌唱的場面、變化萬千的變色龍等等。在當今鋼筋叢林的現代都市里,它讓孩子的心靈有了一條與自然相通的小徑。由一幅幅精美照片連綴而成的自然故事,毫無說教,簡單之中蘊涵深厚的科學邏輯,這些都將無聲地浸潤孩子的心田,給他們帶來受益一生的自然科學啟蒙。
適合3~5歲孩子的書
《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明天出版社
內容簡介
《鱷魚怕怕 牙醫怕怕》講的是一場鱷魚和牙醫之間的心理較量,用簡單、反復的語句刻畫了鱷魚和牙醫每時每刻戲劇性的心理變化。他們相互懼怕,可是那顆蛀牙把他們湊到了一起。兇惡的鱷魚只得乖乖聽牙醫的擺弄,而害怕的牙醫也只能壯著膽子上。這種反差不禁讓人開懷大笑。鱷魚都知道該刷牙,小朋友就更應該自覺了。這是一種快樂的略帶諷刺意味的生活教育。作者五味太郎是日本著名圖畫書作家,他繪畫選擇近似真實的風格以便有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至今已出版了三百多本創意獨特的圖畫書。
《米莉茉莉叢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彤彤4歲時,看一本別墅的圖片,用胖胖的手指嘩嘩地掀著書頁:“這一棟,那一棟,還有這個,將來全都給你買,你喜歡在哪里住,就到哪里住?!蔽倚佬廊唬路鹬蒙碓谌f米高空,腳下重重疊疊鋪開棉花似的白云,厚實的暖依偎著恬淡的靜,藍白二色把眼睛洗得清清亮亮,那一種愉悅,應該是盛放著油菜花的田野吧,無邊無垠,暖徹心房。
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自然給予自己帶來的恩惠和方便,在內心產生認可并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懷和行為。《三字經》有這樣的句子:“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薄包S香扇枕溫席”的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感恩情結。幼兒期是對寶寶感恩教育的關鍵期,感恩教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基礎。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造成寶寶感恩之心缺失的
四大原因
過度恩寵,讓感恩與寶寶擦肩而過
感恩是一個人道德品質最基本的元素,是一個人從幼兒階段就應該逐漸培養的良好習慣。但在當前,以獨生子女為主的家庭中,寶寶普遍存在“感恩缺失”的現象;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父母寵,外公外婆愛,爺爺奶奶親,所有人只為他一人而動。大多數寶寶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攀比,不知回報;只知被愛,不知責任。
有一個叫陽陽的孩子,每當吃飯的時候,奶奶總是把他愛吃的菜放在他的面前。久而久之,他就自認為那盤菜是為自己準備的,竟然不讓別人動。
傳統游戲,讓寶寶不知感恩為何物
一次,文文在吃水果,媽媽把嘴湊到寶寶的手跟前,然后表現出很期待的表情,說:“文文,給媽媽吃一口吧?!蔽奈陌研∈稚爝^來,把水果往媽媽嘴里送。媽媽佯裝著咬一口水果:“謝謝寶寶,真好吃!”
無論是物質匱乏的年代,還是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上述場景屢見不鮮。大人們總是用這種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傳承下來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要大方,要學會感恩。但是,往往容易忽略的是,要么在孩子與你分享的時候謝絕,要么在孩子“小氣”的時候批評指責。謝絕是不對的,當孩子應你的要求把好吃的東西與你分享時,他是真心以為你需要或者你喜歡,并且會因為分享而感到快樂。你的謝絕會使孩子覺得你在“?!彼@樣會傷害他的自尊,那么在下一次,他也許就會為了防止被耍而拒絕與人分享。
不當的金錢教育,讓寶寶缺乏感恩意識
最初時,孩子還不知道金錢是什么,他們認為金錢就是從父母口袋里冒出來的,可以用它換來很多好東西。如果此時父母只是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把父母當成提款機,他們甚至會對父母說:“沒錢,就去銀行取啊!”在他們看來,只要自己需要,父母就會像變戲法一樣拿出錢來……這類孩子長大后,不僅缺少賺取金錢的能力,更會嚴重缺乏感恩的心態。
需要得不到滿足,讓寶寶無法建立感恩之心
某些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人就會表現出退縮、過分害羞、畏懼交往等行為。單親家庭或父母感情不和而被忽視的孩子,往往孤僻、固執、放任自己、頂撞家長、習慣于接受而很少付出。一個人如果在玩伴中經常被輕視、嫌棄和冷落,得不到關心和同伴的友誼,也會感到傷心和自卑,進而導致缺乏感恩之心。
芊芊來自單親家庭。她的生日那天,只有媽媽為芊芊準備了蛋糕,當“生日快樂”的歌聲響起時,芊芊高興地接受著這一切,而沒有想到要感謝媽媽的養育。平時,如果芊芊有好吃的,媽媽試著吃一口,芊芊會向著媽媽大吼:“誰叫你吃我的東西???吐出來,吐出來!”
四大妙招讓寶寶學會感恩
讓寶寶親身體驗感恩。
寶寶只看不干,是不能領悟感恩的真諦的。寶寶只有行動起來,才能擁有感恩這一寶貴的品質。如:爸爸下班很疲憊,讓寶寶遞上一杯水;讓寶寶為爺爺奶奶洗腳,為媽媽捶捶背,等等,重點引導他們感受父母長輩對自己的愛,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感謝、孝順父母。讓孩子逐步擺脫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心中有別人,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讓暖暖感恩情在孩子的心里流淌。爸爸媽媽引導寶寶感受他的感恩行為產生的積極效應,寶寶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成就感。
故事兒歌當幫手。
收集一些與感恩有關的傳統故事,如《烏鴉反哺》、《黃香暖被》、《小的留自己》等,喚醒寶寶心靈深處的感恩善根,使他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促使感恩心理的形成。故事講完后還可以結合身邊的事考考寶寶,幫助他分清是非、辨別真假。久而久之,寶寶就會仿效故事中的人物說話、做事。對這種仿效,媽媽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使他逐步理解感恩會給人帶來快樂,也使自己快樂。
營造節日感恩氛圍。
三八婦女節、父親節、母親節、元旦、春節等節日,都是讓寶寶學會感恩他人的好時機。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制作賀卡,送給家人長輩,還可以讓寶寶練習講幾句祝福的話,講給所愛的人聽。寶寶制作的賀卡,雖然并不精美,卻體現了小小的一顆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