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表達思念之情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掌握冰心及其作品,掌握意象、意境和托物言情的寫作
手法。
2.在欣賞圖片、配樂詩朗誦及音樂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容。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時數
1課時
三、教學重點
掌握作者對母親(祖國)的思念之情。
四、教學過程
導入:
1.教師由手上的一張白紙,引出《紙船》后,學生齊讀。
2.教師介紹作家作品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讀者》、《小桔燈》等。
3.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1923年夏天,23歲的冰心在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到美國留學。離開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遠離故鄉、遠離母親的茫茫大海上,女詩人冰心寫下了這首詩《紙船—寄母親》,以表達對母親(祖國)的思念之情。
【初次感知】
學生朗讀這首詩。
教師播放網上下載的配樂詩朗誦《紙船—寄母親》,學生聽完后會覺得朗誦者讀得非常的深情和投入,而自己卻讀得淡而無味。于是教師讓學生再一次朗讀。學生再一次朗讀時就比第一次朗讀得更有感情了。
【深入感知】
(一)投影:第一幅圖(近景:大海輪船人物一張白紙海面上的幾只紙船第一節的詩句)。
然后學生齊讀第一節。
問題:
1.這一節主要寫“我”在干什么?(疊紙船、拋紙船)
2.哪些詞語突出了“我”的感情?(從來、妄棄、總是、留著)
3.這些詞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對母親的思念與執著)
(二)投影:第二幅圖(遠景:海水輪船人物很多紙船在船頭和海面第二節的詩句)。
學生齊讀后討論:
1.第二節寫了什么內容?(繼續疊紙船、拋紙船、紙船被拋出后的不同情況)
2.哪些詞再次強調“我”的執著?(不灰心)
3.“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這句話的含義(內心的執著;寄托思念的方式;排解憂愁)
(三)投影:第三幅圖(母親睡在床上月亮和星星夢中夢見了白船第三節的詩句)。
學生齊讀后討論:
1.①找出這一節的人稱代詞
你:母親 他:紙船 她:冰心
②投影
2.“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的含義是什么?
愛是對母親的思念。
悲哀是指漂泊異鄉的孤獨和對母親的思念。
3.歸納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想象紙船進入母親的夢中。
【深入探討】
教師把全班分為八個小組,小組討論這首詩中紙船的象征意義:
紙船象征詩人漂泊無依的孤獨感,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
【真情回味】
1.總結全文:
古詩文默寫的主要考點有:古詩詞中優美句子的默寫運用,文言文中的優美句子、重點句子,與課文有關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寫和運用,常考的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語、哲理語、中心句等。
古詩文默寫的主要題型有:
1.識記型。采用填寫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詩文中名句的背誦。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內容要點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對整篇詩文的背誦,又考查對記誦內容的理解。
3.開放型。只提出一種要求,讓學生根據要求任意默寫,答案不唯一。
4.運用型。根據情景內容填寫古詩文名句,既考查記誦積累,又考查對學過的古詩文靈活運用的能力。
復習時,要重視積累,強化課內篇目特別是古詩文名句的記誦,重視課外卡片制作等學習方法。平時對要求默寫的字、詞、句正確規范地書寫,抓住意蘊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勵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對其進行歸類整合,強化記憶。
【能力訓練】
一、識記型默寫
(一)請你根據上下句默寫出相應的詩句。
1. ,銅雀春深鎖二喬。
2.問渠那得清如許, 。
3.知汝遠來應有意, 。
4.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
5.山河破碎風飄絮, 。
6.求之不得, 。
7.飛來山上千尋塔, 。
8.幾處早鶯爭暖樹, 。
9.惶恐灘頭說惶恐, 。
10. ,五十弦翻塞外聲。
11. ?歸雁洛陽邊。
12.相見時難別亦難, 。
13.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入則無法家拂士, ,國恒亡。
(二)補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甲光向日金鱗開。
2. ,芳草萋萋鸚鵡洲。
3. ,淺草才能沒馬蹄。
4. ,鐵馬冰河入夢來。
5. ,病樹前頭萬木春。
6.世事洞明皆學問, 。
7.共看明月應垂淚, 。
8.兩岸猿聲啼不住, 。
9. , ,山河表里潼關路。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11.牧人驅犢返, 。
12. ,孤帆天際看。好峰隨處改, 。
13.行到水窮處, 。
14.因思杜陵夢, 。
二、理解型默寫
(一)理解詩文手法,進行正確默寫。
1.蘇軾評價王維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在《使至塞上》中“ , ”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筆力蒼勁,意境雄渾。
2.《望岳》中虛實結合,表現泰山秀美、高大的語句:
, 。
3.《使至塞上》中詩人自比,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情感的詩句是 , 。
4.李白《渡荊門送別》中“ , ”兩句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
5.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聽覺兩方面生動表現激烈戰斗場面的詞句是 ,
。
6.《渡荊門送別》中反襯江水平靜,展現江岸遼闊,天空高遠,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句是: , 。
7.《錢塘湖春行》中運用了對偶手法描寫動物迎春的詩句是
, 。
8.《木蘭詩》中通過環境描寫,渲染十年生活悲壯、嚴酷的氣氛,烘托木蘭勇敢堅強的性格的詩句是: , 。
9.《赤壁》中發揮想象,從反面落筆議論歷史、抒發感慨的詩句是 , 。
10.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春景寫冬景的詩句是
, 。
11.杜甫在《春望》中通過描寫花和鳥來表現詩人悲愴心情的兩句詩是: , 。
12.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中以比喻寫愁緒的兩句詩是: , 。
13.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中詩人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詩句是 : , 。
14.《天凈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悲涼孤寂心情的詩句是: , 。
(二)比較默寫。
1.唐代詩人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高適在《別董大》中與這句話意思相反的兩句詩句是: , 。
2.李白《把酒問月》中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的詩句,蘇軾的《水調歌頭》中有從這句中脫胎而來的詩句是:
, 。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難長生。”《孟子》闡述這一觀點的語句是: , 。
4.詩圣杜甫“側身天地更懷君,獨立蒼茫自憂民”的兩句詩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 , 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5.《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與《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兩句意境相似的詩句是: ,
。
6. 請寫出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具有相同哲理的詩句:
,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鏡),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 ,
。
8.《天凈沙·秋思》中與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9.《愛蓮說》中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義相反的語句是 , 。
10.《紅樓夢》中有句詩:“質本潔來還潔去,不叫污陷淖泥中。”《愛蓮說》中與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 ,
。
11.《夜雨寄北》中詩人借“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詩句,把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對未來相逢的設想,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除表達與親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開一筆,用“ , ”的詞句來表達他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的“ , ”也道出了類似的生死觀。
1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之情思,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三)根據詩文內容默寫。
1.《論詩》中表達詩人趙翼期盼文壇盛世的詩句是:
, 。
2.《歸園田居》中畫龍點睛的語句是: ,
。
3.表達豪邁樂觀之情,引用《秋詞》中的詩句應是:
, 。
4.李商隱《無題》“相見時能別亦難”中傳誦千古的名句是:
, 。
5.《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
; 。
6.《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表達詩人前路艱難,歸家無期的處境是: ? 。
7.《觀滄海》中最能體現詩人博懷的詩句是 ,
; , 。
8.《觀書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詩人深切而獨特的讀書感受的句子是 ? 。
9.《次北固山下》中寫詩人思念故鄉的詩句是 ?
。含有“以新代舊”哲理的詩句是 ,
。
10.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點明主題的一句:
。
11.《過零丁洋》中最能體現詩人民族氣節和生死觀的詩句是:
? 。
12.《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之“大觀”的句子是:
。
13.《雁門太守行》中表明戰士以死報效君主堅定決心的句子是:
, 。
14.李白的《行路難》中表現作者執著抱負與堅定信念的句子:
, 。
15.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詞”中傷花惜時的兩句是:
, 。
三、運用型默寫
1.如果人人都能為他人著想,做到像《〈論語〉十則》中所說的“ , ”,那么,建設和諧社會的愿望就能早日實現。
2.建設和諧社會是全國人民共同的愿望。由此,我們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現村中熱鬧景象、民風淳樸的語句: ,
。
3.《詩經·關雎》表達了一個男子對一位女子的思慕、愛戀之情,其中被我們常用來形容美貌女子的詩句是: ,
。
4.2011年8月15日,卡馬喬在中國男足陷入低谷之際,出任國家男足主教練,可謂“ , ”,需要有相當的勇氣與膽略。(用諸葛亮《出師表》中的語句填空)
5. 教師節到了,你送給老師最好的對聯是: ,
。(用李商隱《無題》句)
6. “撲朔迷離”常用來形容事物錯綜復雜、變化多端,這個成語的源頭句是: , 。
7.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來題景,它是由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的頷聯“ , ”衍化而來。
8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對此我們可以用周敦頤的一句名言“ ”作為理論依據進行反駁。
9.面對金融危機,我們積極應對,攻堅克難,表現出無所畏懼、積極進取的樂觀精神,這可以用王安石《登飛來峰》 中的詩句來形容:
, 。
10.讀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銘》中的兩句話:“ , 。”有這么多大腕級作家朋友的福樓拜,真是讓人羨慕啊!
11.廣州亞運會以《論語》所說“ ,
”迎來了亞洲各國的朋友。
四、開放型默寫(除第5題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標題)
1.請寫出兩句古代詩詞中寫“山”的詩句。(必須帶山名)
2.古代的詩人很喜歡寫柳,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請再寫出兩句寫柳的詩句。
(1)
(2)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在詩人筆下多姿多彩,請再寫出不同的三句。
(1)
(2)
(3)
4.古詩詞中有關親情的名句燦若繁星,請你寫出兩句。
(1)
(2)
5.贈別詩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占有相當的比例。不少詩句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誦。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過“ ,
”來表達對友人的深摯感情;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達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贈汪倫》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無形為有形的名句是“ , 。”
6.如畫的殘陽,常映入古詩文中。試寫出兩句,供大家欣賞。
(1)
(2)
7.大千世界五彩繽紛,詩的世界姹紫嫣紅。請寫出三個涉及顏色描寫的古詩句。(要求:出處應各不相同)
(1)
(2)
(3)
8.美國NCC對問題的歪曲報道,再一次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人們的愛國熱情得到了充分的調動,請你寫出兩句相關的愛國名言、詩句或歌詞。
(1)
(2)
9.運用修辭,能使詩句靈動、表意雋永。“忽如一夜春風來, ”,巧用比喻,為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烽火連三月, ”,運用夸張,表達了杜甫對家人的強烈思念;“落紅不是無情物, ”,運用擬人,使落花有情,表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
10.請你從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兩句與“雪”有關的完整的詩句。再寫出兩句與“大海”有關的完整詩句。
11.王維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突出了邊塞的壯美,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用相關的景物描寫了邊塞的悲涼,相應的句子是 , 。
12.“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請寫出古詩詞中表現人們“辛勤勞動”的一聯詩句:
13.古詩詞中有很多關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請寫出其中的一聯。
14.調動你的積累,從古詩詞中擷取一聯描寫塞外風光的名句。
15.花紅柳綠,草長鶯飛,楓丹露白,冰封雪飄。這四季更替的美景,使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請你從熟悉的古詩詞(曲)中,寫出描寫某一季節景物的連續的兩句,并標明作者或題目。
句子: , 。
作者或題目:
16.請寫出古詩文中描寫月亮的句子。(寫出連續的兩句)
17.請寫出古詩文中體現農村和諧生活的句子。(寫出連續的兩句)
18.請寫出古代詩歌中表現人與人之間美好感情的句子。(寫出連續的兩句)
19.古詩詞中常借“鳥”來寫景抒情,請你寫出一個這樣的句子:
20.古代詩文中有許多蘊含著豐富人生哲理的佳句,讀來耐人尋味。請按下列提示各寫出兩句。(課內外不限,要求上下句相連,意思完整)
對待生死:
對待別離:
詩人們魂牽夢縈的思鄉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種機緣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懸、夕陽西下、塞外蘆笛等等,都會牽動詩人對故土的思念。詩人們便會觸景生情揮灑自己不盡的鄉思。被稱為中國第一思鄉詩的《靜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詩人仰望著玉盤的明潔,月桂的婆娑,思緒萬千:今夜的月兒多圓啊,可人呢,怎能團圓?于是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故鄉的什么呢?詩人沒有具體講。還是讓我們讀者去想象吧!
再來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這首詩中,也寫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涼的氛圍。長年在邊關要塞的戍卒將士在這種氛圍中更覺寂寞。在這樣的氛圍中,忽然不知從何處傳來蘆笛聲,婉轉悲切,如泣如訴。這裊裊之音,深深地觸動了將士們的懷鄉之情。“一夜”可見思緒持續時間之長;“盡望”點出感染范圍之大。同樣,李白也寫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都以蘆笛聲為誘因,表現深切的思鄉之情。悲涼哀怨,感人至深。
遙思遠憶。上一類的古詩往往是詩人因景物而引起思鄉之情,而思鄉的具體內容,詩人并沒說明。還有一類詩則是通過思念故鄉的具體情景來表現詩人的鄉愁。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本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但詩人卻“獨”在“異鄉”,因而“倍思親”。詩人思念什么呢?詩中構想了這樣一幅情景:在這重陽佳節,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們一個個唱著跳著,歡快熱鬧。可就在他們挨個插遍茱萸的時候,遺憾地發現還少了一個人。兄弟們也許一下子安靜下來,手執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著遠行的我呢。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詩人通過想象出來的情景,曲折地表現了自己的鄉愁,顯得婉約動人。
無獨有偶,白居易的《邯鄲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詩人并沒有寫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時也會坐到深夜,同樣在想著自己,他們此時大概正在念叨著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樣吧。其實詩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感情質樸而深沉。
問訊梅菊。“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遠在異地,當見到從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見面時一下子涌上心頭的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等。但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他并不問這些,而只是問綺窗前的寒梅開了沒有: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熱愛家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表現在熱愛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詩人問家鄉寒梅時是那么仔細——“綺窗前”,那么關切——“著花未”,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圣潔的象征,詩中的寒梅顯然是代表故鄉的。故鄉在詩人心目中是何等美好啊!詩歌從小處著眼,表面看來,似一杯淡水。其實于平淡處,含有濃郁的詩情,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強烈眷戀之情。
我常想,王維寫這首詩是不是受南朝陳文學家江總的啟發呢?《長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園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詩中先寫自己“心”與“形”的南轅北轍,形象而精煉地寫出了羈旅遠方的心卻飛回了故鄉。詩人想念故鄉,想象著那籬笆邊純潔美麗的,“今日幾花開?”是開了一朵、兩朵,還是三朵、四朵呢?讀著這樣的詩句,我們仿佛看到詩人還要一一去點數似的,那急切之狀、癡情之態,躍然紙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書傳語。關山難越,錦書難寄。思鄉的人啊,往往只能對月空吟,對影沉思。此時,要是遇到趕往故鄉去的人,那叫詩人們多么欣喜啊!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終于可以給家鄉捎封信了!詩人把全部的思鄉之情都傾注在家書中。他寫了又寫,看了又看。覺得該說的全說了,才把信封上。但在行人要出發的時候,詩人還是禁不住又拆開封,再看看。生怕還有什么沒說清楚。詩中的“欲”、“復”、“又”等字眼,恰當而曲折地表現了詩人的感情。“臨發又開封”這一細節,生動細致地表達了深沉的思鄉之情。
我們常說于細微處見真情,詩人往往會抓住典型的細節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如岑參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熟悉、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感。
2、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古詩朗誦活動,并能大膽的朗讀。
3、 感受母親博大的愛。
準備:課件、水彩筆、白紙
重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難點:體會詩人表達的思念之情
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教師:如果你長時間離開媽媽你的心情會怎樣?
二、出示課件圖片
1、播放課件。
教師:在古代叫孟郊的詩人,把孩子對媽媽的想念寫成了一首詩,詩的名字叫《游子吟》。
2、看圖提問并引出詩句
(1)欣賞第一幅圖
A、教師:這位老媽媽在干什么?(縫衣服)
教師:這位老媽媽正在給準備出遠門的兒子縫衣服。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B、感知媽媽的愛。
教師:你們見過媽媽做衣服嗎?我們現在的衣服都是由機器縫制的,在古時候,沒有這些先進的技術,所以只能一針一線縫衣服。這位老媽媽的手真巧。讓我們對她說:媽媽,您辛苦了!
(2)欣賞第二幅圖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媽媽去送兒子,兒子背著包袱)
教師:媽媽把兒子送到村口,這時媽媽會對出遠門的兒子說什么呢?
(期盼著孩子早日的歸來)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3)欣賞第三幅圖
教師:媽媽為孩子這么的操心,這么的想念孩子,我們該怎么感謝媽媽呢?(端茶、送花、捶背、揉肩)
教師:媽媽對我們的恩情我們永遠也報道不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完整的欣賞古詩并學做動作
(1)欣賞古詩。
(2)請熟悉古詩的小朋友跟著一起誦讀。
(3)再次誦讀古詩并跟隨教師做動作。
4、播放《游子吟》歌曲。
5、制作送給媽媽的卡片。
活動反思:
一、巧選意象,體現別樣的韻味
詩歌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在形式表現上有別于其他的文學形式,它通過選定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思想情感,突出詩歌的含蓄特點。《鄉愁》這首詩歌在意象的選取上非常有新意,學習中加強引導,突出意象選擇的特點,這樣設計效果較為理想:
師:“寫鄉愁的詩歌非常多,同學們調動思維,看誰說的最多。”
生:“唐代李白的《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生:“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師:“同學們列舉的詩句中都依托特定意象抒發感情,本文意象的選取獨具匠心,成為詩歌中的經典,一起來分析其中的微妙吧!”
生:“文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這些意象都非常的細小,非常具有新意。”
生:“作者選取的意象不僅非常小,而且又都加了特定的修飾詞語,如郵票是‘小小的’、船票是‘窄窄的’、墳墓是‘矮矮的’、海峽是‘淺淺的’,這樣就使本來就比較小的意象好似又小了許多。”
師:“同學們思考交流一下,作者為何將意象寫的那么小呢?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嗎?”
學生互動交流展示,教師及時指導。
作者將意象寫的那么小,具有深刻的含義,就是這些非常細小的意象上面都包含了對親人、故鄉、祖國深沉的愛.意象雖小,但在這些看似細微處卻包含著單純、集中、強烈的感情,給人們含蓄深刻別樣感受。
二、有力提升,升華深刻的主旨
詩歌是作者情感抒發的一種表現形式,每一首詩中都包含著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有些比較直接,通過閱讀能感悟出來,有些比較含蓄深刻,要通過具體背景及內容仔細分析,才能準確地體會出來。
師:《鄉愁》包含著哪些情感呢?是如何體現出來的呢?”
生:“有對母親的濃濃的思念之情。表現在小時候在外學習時想念母親,通過寄信的方式表達心中的愛,后來母親去世了,常常憶起那塊墳墓,心中充滿對母親的懷念之情。”
生:“對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通過坐船才能與親人相見的場景,可知當時的社會原因,不能常與家人團聚,只能體現一張張的船票中,心中很是傷感。”
師:“作者的情感有一個升華,在文中是如何體現的?”
生:“第四節中寫了作者對祖國的愛,抒發了內心希望海峽兩岸早日實現統一,讓臺灣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作者由對家人、家鄉的思念,提升到對祖國的愛,這是情感的升華,體現了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指導學生學習文中作者情感的抒發,由對家鄉親人的愛,上升對祖國的愛,這一主旨的升華提升文章的魅力,較好地指導學生的寫作,也加強了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可謂一舉多得。
三、靈活手法,盡顯精致的形式
文章只有短短的四小節,從中體現出的意象、主旨給人們以賞心悅目之感,文中表現手法的運用也非常的靈活新穎,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學習中及時引導學生加強分析,從中總結出好的寫作方法。
師:“本文在手法的運用方面非常靈活,各小組加強互動,比一比看哪個小組總結的最好。”
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并展示。
第一學習小組:“脈絡清晰。文中的各小節通過表示時間的詞語進行銜接,如‘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這些表時間的詞像一條線將全詩串起來,年齡在不斷的增長,感情也在逐漸加深,較好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二學習小組:“形式和諧。首先是結構上統一,每一小節句式整齊、勻稱、和諧、韻律感強,朗讀時流暢、自然、朗朗上口,體現出詩歌的韻律美。”
第三學習小組:“用詞巧妙。每一節中都運用了疊詞,如‘小小、窄窄、矮矮、淺淺’等,為強化感情的抒發奠定了基礎。量詞運用恰當,如‘枚、張、方、灣’,較好的加深了文章的表現力及情感深度。”
第四學習小組:“過渡巧妙。文中前三節寫了對親人、家鄉的思念,第四寫了對祖國的愛,情感由淺入深,過渡自然巧妙,手法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