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秋的詩和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秋節;青少年;集體活動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283-01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宋代、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一、自制月餅大賽
(1)組織好同學在教室坐好,由老師統一在投影上播放關于制作月餅的相關視頻,讓同學們熟悉制作月餅的過程。
(2)在活動場地將桌椅一排排碼放好,將活動要用到的材料放在桌子上,等同學們進行活動時讓同學們自行挑選。材料:奶粉,轉化糖漿,枧水,花生油,中筋面粉,蓮蓉,咸蛋黃,蛋黃,蛋清。在現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同學們還可以自己創新月餅制作程序,設計新穎獨特、自己喜歡的月餅。嘗試鍛煉自己的創造、動手能力。
(3)將做好的月餅坯放入電烤箱中烘烤。
(4)當月亮高掛于空,最圓最亮的時候,大家團團坐,邊賞月邊聊天賞評吃月餅,分享大家勞動的成果。
二、賞月詩詞誦讀演唱會
師生們圍坐一團進行關于“月”的詩歌朗誦。大家一邊吃著月餅,一邊看著又亮又圓的月亮,一邊聆聽學生聲情并茂的詩詞朗誦或詞曲表演歌唱,體會感受到中秋節月圓人圓的氣氛。
同學們自行選擇感興趣的詩詞進行朗誦,感受詩詞中的美好境界。大家可以提前準備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月”的詩詞歌賦等進行朗誦或背誦,也可以通過交流將自己找到的詩詞歌賦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同時開動自己的智慧想一些有關“月”的短信、祝福語等將它們寫下來,送給我們的親人、朋友,將我們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我們最親的人。
雖然只是一則小小的短信,但是經過我們自己的努力編寫出的短信就會有更深一層的祝愿。收到短信的人心里也會是溫暖的,更深刻的體會到中秋節大團圓的氛圍。為更好的傳承華夏瑰麗燦爛的詩歌文化,為同學們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擴大和培養詩歌文化受眾,啟發同學們的創作靈感,提高同學們的文學修養,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中秋節的氛圍。
三、猜燈謎
用繩子將掛有附燈謎的燈籠串聯在一起,再將燈籠放在操場中央掛起來,每個燈籠上都寫有不同的的燈謎。然后,同學們開始猜謎題,看看誰先猜出來。活動參與者若知道謎底,撕下選中的燈謎,去旁邊的兌獎桌告訴工作人員編號及答案,若答案正確,則可當場獲得獎品。同學們可以集思廣益,踴躍猜謎,如果猜中就到領獎處領取精美獎品。猜燈謎鍛煉了同學們的思維敏捷度和知識的儲存量,讓同學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秋節的氛圍。猜謎,就是要順藤摸瓜,一點點開動腦筋,一步步向前,讓自己的思維敏捷起來,根據提示找到答案。
四、許愿船
活動前期:活動前通過海報的形式向全校師生進行活動宣傳,由負責人員準備好活動所用到的材料,然后將同學們帶到指定教室,由同學們自己選擇所需材料。分配人員對活動地點進行實地勘察,確定交通路線和活動地點。材料有彩紙、馬克筆、小蠟燭。
活動階段: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折成各種樣式的小船,然后將自己選擇的蠟燭放在船身中央,由負責人員將大家集體帶到小河邊,將已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河中,點燃蠟燭,在心中許下愿望,讓小船隨著河流的方向自由流動,看著小船越飄越遠,它承載著我們的夢想隨著河流的方向流動。這種方式表現的是心中一種美好的祝愿,放飛我們心中的夢想。
慶祝中秋節主持稿1
男: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們
女: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男:可愛的小伙伴們
合:大家晚上好!
男:清風送爽、丹桂飄香,
女:花好月圓、華燈初上,
男:沐著如銀的月色,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女:踏著時代的鼓點,我們家園聯歡共聚一堂;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合:這臺晚會由我們主持,希望帶給大家一個幸福快樂的夜晚。
男:首先,有請園長致詞
一、園長致詞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們、親愛的老師們、可愛的小朋友們大家晚上好!
首先,我衷心的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們對我幼兒園的大力支持,以及抽出寶貴的時間參加我們幼兒園20_中秋聯歡晚會的家長朋友們,謝謝你們!
其次,感謝各位老師,兢兢業業,不辭辛苦的付出,幼兒園的發展壯大離不開你們,在這個幸福團圓的時刻,我真誠的說一聲:各位老師你們辛苦了!
第三,感謝可愛的小寶貝們,是你們給了我們一個天真無邪的殿堂,你們是我們快樂的源泉,小寶貝們,園長媽媽祝福你們天天幸福!健康成長!
20_年中秋佳節之際,我們舉辦了海南省第一家家園聯歡大團圓,品餅賞月慶中秋的大型中秋聯誼活動。活動期間,我們除了安排了月餅、水果、小吃等,還安排了很多節目,旨在家園同歡樂。節目安排不周之處,敬請大家多多原諒。我們把最寶貴最快樂的時光留給你們吧!請大家吃好玩好。祝大家中秋快樂!謝謝!
女:感謝園長真誠的祝福,園長媽媽謝謝您的付出。我們感恩您感恩家長感恩同事感恩孩子。
男:請欣賞由家長、老師和孩子共同表演的《感恩的心》
女:謝謝家長、謝謝老師老師、謝謝孩子們為我們帶來的精彩的表演。今天真是個美好的日子啊!
男:今天,月夜良辰,我們在溫馨笑語中放飛理想。
女:今宵,長樂未央,讓中秋佳節的思念,伴著悠揚的旋律飛回故鄉。
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游子的鄉愁里,思緒如飛,歸心似箭。
女:"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戀人的思念里,冷月如霜,宛若凍結了曾經的熱量。在這個讓人感懷讓人激動的日子里,在這個合家團聚的幸福時刻,為了讓我們這個大家庭更加喜慶祥和,為了感恩家長的支持和認可,我們幼兒園特別特別奉獻了猜謎語活動。
二、猜謎語
男:在這幸福美好、謎一樣的夜晚,打開您智慧的靈光,讓我們一起走進謎語的殿堂。下面開始猜謎語活動,規則是這樣的,每個家長接到謎語之后,在15分鐘內答謎語最多的,為第一名;不允許百度搜索;禁止相互抄襲作廢。聽明白了嗎?好,請各班老師將謎語發到家長手中。
計時——
開始——
兌換獎品
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
男:"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詩人的酒杯里,醉滿了濃烈的詩行。
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月下的團聚里,天倫之樂回蕩在幼兒園。
男:中秋,這是一個天命的聲音,自那渾圓的時刻起,愛便曼延,思便無限。我的心底也有一個渾圓,溫馨著我存在的意義、飽滿著我朝起的未來。
女:在皓月初上的美妙時刻,無論天南與海北,不論相聚與離別,在中秋佳節,為著今日的美妙時刻,我們共高歌,放聲唱佳節!家園齊歡樂。
三、尋寶藏
男:我們幼兒園還為家長朋友們準備了85個寶藏,為什么是85呢?
女:85寓意八月十五。所以,我們幼兒園精心做了85張寫有獎品的紙條
男:是的,每個紙條有一個禮物,85個紙條分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參與獎五個獎項85個獎勵。
男:這85個寶藏就藏在我們周圍,就藏在幼兒園各個角落,家長朋友們你們可以領著孩子在院子里尋找。但是,您必須用心的去尋找才能找得到。
男:各位家長朋友們,當我們大聲地說,尋找寶藏開始的時候,你們就開始尋找寶藏好不好?
合:尋找寶藏開始
合:祝您們好運!
兌換寶藏
主持人一一公布寶藏結果
音樂:花好月圓夜
四、品餅賞月慶中秋
背景音樂:但愿人長久
男:中秋,這是人間的一次盛景,飽滿,給予殘缺的笙歌;祝福,給予別離的溫馨;用一顆滾熱的紅心,渾圓心底的愛,映照那天穹的月。用無數雙相執相親的手,用無數雙喜悅歡欣的眼睛,對著天上的明月,共頌這“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女:中秋,請你,捧著自己火熱的紅心,去與心中難忘的戀人,去與慈發白首的親人,去與人世間每一個期望獲得愛意的孤客,甚于那月下的柳梢、含笑的燈光;把愛播灑開來,把笑彌漫于桌前、杯間,把平和祝福的話語渡給每一顆活著的、突突跳動的`紅心。
男:關于中秋佳節的詩詞、歌曲、謎語、成語、詞語、名言警句自古以來就有無數,那我們就看看誰知道關于中秋佳節的詩詞、歌曲、謎語、成語、詞語、名言警句最多
女:都說相逢是首歌,是的,我們在_幼兒園有緣份歡聚一堂,是何等的緣分啊!下面的環節就是我們品餅賞月慶中秋的幸福時刻,請大家按班級寫出關于中秋佳節的詩詞、歌曲、謎語、成語、詞語、名言警句等的句子,15分鐘內寫的最多的為獲勝者。
背景音樂:相逢是首歌
結束詞
男:時光的車輪展過一道深深的痕跡,留下金秋的收獲。
女:皎潔的月亮傳達一種深深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團聚。
男:收獲是我們成功的希望,希望的種子播灑在和諧的店鋪。
女:今天,漢方驛站,我們在嘹亮歌聲中把希望起航。
男:今夜,月輪如染,看不見殘缺的遺憾;今夜,月華如水,清澈著我們彼此的友誼,浸透著彼此的思念。明明暗暗,圓圓缺缺的月亮告訴我們,人生有遺憾,耐住寂寞,堅持執著,去迎接新一輪的較量。
女:今夜,皓月如歌,唱響我們心中的激昂。有你,我們高歌唱響希望,有你,我們將快樂分享,有你,所有的夢都在生長。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我們真心的期待明年的月亮更圓,我們真誠的期待明年的中秋相會,我們虔誠的祝福家長朋友身體健康、我們的寶貝茁壯成長、我們的幼兒園更加輝煌!我們的晚會到此結束,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我們明年再聚。
再見
慶祝中秋節主持稿2
尊敬的家長們,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送爽,月圓人更圓。歡迎大家來到幼兒園,和我們的寶寶共同度過中秋佳節。我首先祝大家身體健康,合家幸福,團團圓圓。也希望你和包包通過這次活動,更深的體會濃濃的親情。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是“花好月圓”,這里再一次祝福大家生活美滿,全家幸福團圓!此次活動我們設計了四個環節:
1、親情問答,答對的家庭有獎哦。
2、手工制作---中秋團圓燈。
3、品嘗月餅,體驗親情。
4、摘燈,帶著幸福和希望歸去。
一、環節一
好,我們現在進入第一個環節。請家長積極準備回答問題,小朋友也可以回答哦!
(1)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民間多在此夜合家團聚,又稱團圓節。八月中秋節起源已久,其中,有許多美麗的神話故事和傳說,哪位家長能舉出幾個例子?【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
(2)請一位家長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3)嫦娥飛天的故事給了我們很深的啟示:美好的生活不再與地位的高低,也不再與金錢的多少;我們的寶寶從小就應該懂得這個道理:親情才是最重要的,團圓才是最幸福的。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古往今來,有多少引用中秋團圓的詩句!其中,有一句,可以說是中秋節永遠的主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請問,這句是出自哪位大詩人的哪首詩詞?誰可以背誦一下?【如果沒有,老師可帶幼兒背誦】
(4)好,但愿我們和我們遠方的親人,共同擁有一個月亮。現在,我請一位老人說說您小時候的中秋是怎么過的,您現在又怎樣過中秋?
(5)下面,我問一個問題,什么地方的月亮最亮?為什么?【月是故鄉明】
(6)月是故鄉明。唐朝偉大的詩人李白有一首著名的思鄉古詩,這首詩也一直是家長朋友啟蒙幼兒時必教的一首古詩,請問,這首詩的名字是什么,請您背誦一下。【靜夜思】
(7)剛才那位老人說了,我們要在中秋節祭拜月神,品嘗月餅。現在市場上月餅種類繁多,琳瑯滿目。下面我請一位老人說出幾種不同種類的月餅。
(8)吟唱團圓的現代歌曲數不勝數。近幾年流行著陳紅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團圓歌,請問,歌名是什么,誰會唱?我這里有音樂。【常回家看看】。
二、環節二
有關中秋的知識太多了,由于時間有限,我們把活動轉入第二個環節:親自手工---中秋團圓燈。請梁老師示范講解手工的程序和要求。 (中間做手工過程)
【手工完畢,將燈籠掛起來】五彩的燈籠掛起來了,他照亮了我們的心,溫暖了我們的濃濃親情。下面,我們的活動將進入倒下一個環節:品嘗月餅。
三、環節三
這里有幼兒園發給小朋友的月餅,也有我們家長朋友自帶來的水果,月餅。下面,請梁老師將幼兒園的月餅發到孩子們手中,而我們自帶的月餅則放到一塊,請大家分享(用托盤端水果月餅請家長,小朋友隨便拿自己喜歡的,要求每人一份)
好,請大家開始品嘗月餅。【大家邊吃老師邊解說】在這美好的團圓之日,我們相聚在一起。此時我們的心是相連的。濃濃的親情在流淌,流淌。這甜美的月餅,這鮮美的水果,請小朋友們用雙手捧著月餅,獻給你親愛的爸爸媽媽,讓他們吃一口。我們的爺爺奶奶們,他們這么大的歲數了,仍舊肩負著接送孩子,縫衣做飯的重任。今天為了參加孫子的活動,他們邁著蹣跚的步子冒雨來到了幼兒園。我們的心應該多么感動!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天天忙碌,奔波,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寶貝們,請讓他們吃一口你的月餅,請對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我愛你!
此時,我們的心融化在著濃濃的親情里,我們在這里,品味著團圓,我們擁有同一個月亮,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花好月圓。再一次祝愿大家幸福健康,團團圓圓。今天,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讓孩子懂得了珍惜,理解了親情,學會了分享,讓我們共同祝愿我們的孩子,快快樂樂,健康成長。孩子們,家長朋友們,讓我們一起大聲喊出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月圓人更圓! 我們的活動馬上進入第四個環節。請家長帶著您的寶寶,到家前摘一個燈籠。有一個條件:每個家庭摘得燈籠都不能是自己做的那個,然后請您仔細看看您所摘得燈籠上貼的名字,那個名字就是您的天使,它會給您帶來好運,帶來幸福。請您,在心里默默的感謝他,祝福他。
四、環節四
再見,再見。讓燈籠照亮我們回家的路,讓濃濃的親情引導我們,祝大家中秋節快樂!孩子們,今天晚上的月亮又圓又大,我們回去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好不好?再見,再見
慶祝中秋節主持稿2
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大家上午好!
當鮮紅的太陽躍上地平線時,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天,今天我們要迎來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節日。
甲:喜迎中秋慶團圓,歡樂笑語萬里傳。
乙:桂枝明月祝福賀,音好花開成佳緣。
甲: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乙:可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甲:首先感謝各位家長的到場,
乙:來參加我們的中秋節聯歡會,
甲:很高興在團圓的日子里和大家歡聚一堂
乙:度過一個特別又有意義的中秋佳節。
甲:今天為大家準備了月餅。
乙:祝愿大家工作順利,合家歡樂,
甲:祝小朋友,健康成長,一生平安。
乙:今天的聯歡會準備了許多親子游戲,
甲:親子游戲是家庭內父母與孩子之間,以親子感情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活動,是親子之間交往的重要形式。
乙:需要家長和孩子配合完成,希望家長積極參加。
甲:我宣布_兒園20_中秋聯歡會正式開始。
乙:秋風送爽,中秋月圓,
甲: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乙:當酷熱隱隱地離去,我們才發覺秋天溫馨的時節已飄然而至,
甲:在今天這個人月兩團圓的日子里,
乙:我們祝福所有的朋友們開心快樂,
合:月圓,人圓,夢圓!
1.欣賞有關中秋節的故事
甲:首先有請中班x老師為小朋友講述中秋節的來歷。
2.親子游戲,擊鼓傳花之快來交朋友
乙:活動規則:鼓聲起開始傳花,鼓聲落,花傳到那里由就小朋友起來介紹自己,家長表演小節目。
3.大班朗誦中秋節詩歌《水調歌頭》
甲: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乙:百余年前,東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賞月懷古,創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調歌頭》。
甲:《水調歌頭》,嘗盡了月下獨酌的無奈,《水調歌頭》道盡了人世滄桑的曼妙與玄機。
乙: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寫盡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甲:此時為今年,讓我們在千年翰墨下,沿著文人東坡的足跡,開始我們今天的《水調歌頭》。
4.親子游戲,你比我猜
乙:活動細則:請家長根據題板是哪個的物品比劃或形容,讓幼兒猜出該物品時什么,猜對有獎勵。
5.教師才藝展示
6.家長才藝展示
7.親子游戲:跨大步
甲:活動細則;有珠心算老師出題,兒童作答,家長根據得數向前跨步,一個來回,用時最短者獲勝。
8.園長寄語
乙: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甲:青春在那里,更好在明天。
乙: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做證愿我們_明天更加美好。
一輪明月,映照萬古,一縷清輝攜著悠久的傳說,挽著中華名族的古老的文明,穿越歷史風煙,行至今日。你以千古的靈性承載著古老民族美好祈愿,清幽的姿態滌蕩浮世塵囂。清風吹去浮云的遮擋,月光傾灑壯美河山,世世代代,圓缺有序。萬水千山,是游子思鄉的路程,長河悠遠,是慈母縫補的衣衫。傾灑的月華,是淡淡水墨,鋪展一幅無垠的溫婉畫卷,中華大地,萬戶千家,于桂花香影的院落里,淺淺暖語,深深情意,共賞一天皓月繁星。
秋風微涼,楓染群山,清明似水的裙袂,輕輕叩開季節的門扉。中秋佳節,又逢月圓,月光映照良辰,那些沉積在歷史中古老的傳統文化,被這秋水長天的清風喚起。中秋,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而中秋節,于唐代開始,宋代風行于民間。據史料記載;“ 我國自古就有祭月和賞月的習俗。周代,開始有迎寒和祭月的活動,唐代有了賞月拜月的習俗,很多文人墨客的詩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了宋代,中秋賞月開始流行于民間,明清時期,賞月拜月更具規模。歷朝歷代,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這拜月祭天,祈求團圓的傳統習俗,歷經風云浩蕩的唐宋至煙雨浩渺的明清,一直流傳到繁華的今日”。
一輪清幽明月,讓人們把遙遙相隔的思念寄托在小院的桂花香影里,把團聚的喜悅掛在它圓滿的臉頰上,又讓多少要合家團圓的親人們談笑話經年。它輾轉千年時光,踏著歷史浮沉,穿過邊塞號角烽煙,深邃的眸子見證人間無數悲歡離合的故事,依然以冰清玉潔的風姿要掛在浩渺蒼穹之上,承載著世代眾生的托付。將不染纖塵的千古靈韻賦予人間,賦予滄海眾生。
莽莽群山,楓葉一次又一次的染上秋意,遠古的清幽把靈魂濯洗的澄澈潔凈,久遠的韻腳,滌蕩著心靈塵埃。中秋月下,挽一抹千年月華,打撈消失在悠遠歲月的古老詩話,拾撿沉淀的歷史水墨。月華傾灑遠古河山,從古至今,人們把所有美好的祈愿托付給了明月,祭月拜月,以月寄情,以月釋懷,她恒古不變的姿容,冰清玉潔的風骨盈潤著多少文人墨客的溫柔詩心。
今夜,是誰踏月于春江水湄,闕闕詩行吟詠著纖塵不染,清幽壯麗的春江花月夜,唯美的詩篇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高掛在古老的蒼穹。是誰于月高風清的中秋夜,登高望月,舉首高歌,吟一闕,“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詞章。那出海的月輪,照徹游子的懷遠幽思,欲掬一抹月輝贈與相隔天涯的遠人,怎奈月不盈手,團圓夜,于月光灑滿的陋室,夢入佳期。
皎潔的明月下晶瑩的霜露,打濕了那些久遠匆匆追尋的步履,那涉水悠然而至的可是舉杯邀月的李太白嗎?他浪漫豪放的詩闕,在明月清風里吟唱,那雋永的水墨,似汩汩清泉流淌在大唐的山河。那輾轉一生的是漂泊終老的杜少陵嗎?他憂國憂民的高潔風骨,屹立于遠古天地間,與竹長青,與松傲然。那乘清風把酒問青天的是東波先生嗎?他輕盈而靈動的墨韻在宋代的天地間恣意潑灑。正可謂;“悠哉萬眾心,共此千里月”有多少詩人詞客,他們挽著四海的風土人情,以濃淡相宜的水墨把明月暈染的風情萬種,那些曠達溫婉的醉人詩篇,穿越歲月的煙波浩,輾轉于今日,成為不朽的篇章。
明月遙掛中秋,桂花落滿石階,一曲《彩云追月》從幽遠的天空飄然而至,清音撩撥秋水長天,弦音裊裊的韻致,穿越年深日久,在不遠處雋永起伏。明月在夜半時更加的圓潤明亮,晶瑩剔透。月輝傾灑,映照在屋頂,窗臺,亭臺樓榭,透過樹葉的縫隙,流淌在苔蘚斑駁的青石板上。鋪展著遠古的深邃無垠,蘊含著大自然的壯麗與溫和。她沉寢在秋水碧波里,就那樣相依相偎,不離不棄。秋風打濕遠古的天空,那輪侵染了濃淡水墨韻致的圓月,映照著恒古不變的江山如畫,朝代興廢的烽煙歷史,還有與世長存的天地人和。
皎皎月輪,從遠處的高山掠過,宛如一只青鳥,落在故鄉的屋檐。舊時的院墻生了斑駁的苔蘚,那是歲月鐫刻的斑痕,帶著流年沉淀的靈性。窗外那株婆娑的桂花,似一位安詳的老人,深情守望著遠去的一段段過往。燈光搖曳,慈母那日漸蒼老的手,縫補著思念,將遠在他鄉的游子召喚,寒蟬聲鳴,唱徹籬畔霜菊,中秋的思念在心海瘋長。
一縷清風淡淡的拂過,澄清著月圓的天空,華夏九州,千家萬戶于自家的院落里,團團圍坐,桌子上擺滿水果于圓圓的月餅,賞月拜月,祈盼美好,遙寄祝福。共同感受這份團圓幸福。一份簡單而安暖的幸福。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至今日,眼前中秋,記得年少時,在鄉下過中秋的時的情景,月亮升起時,家家戶戶在院落里放上一張桌子,上面擺滿各樣水果和月餅,一家人圍坐在桌前,賞著那一輪清輝灑滿山河的明月,對著籬畔的,吃著團團圓圓的月餅,大人們講著月亮上嫦娥與吳剛的傳說,親人們在月光下安暖相依。
中秋來臨之際,街市上擺滿了行色各異的月餅,水果更是各有千秋,到處充溢著節日濃郁的氣氛。遠在他鄉謀生的人們,會于今日返回故里,與家人團聚。買上一盒團圓的月餅和鮮亮甜蜜蜜的水果,親朋好友間相互贈送,意表美好的祝愿。中秋佳節,家家都備下一桌豐盛的菜肴,一家人團團圍坐,望月飲酒,細數溫馨安暖的流年,滋生的記憶,如同秋菊的幽香,在月光下清淺的浮動著。
中秋之夜,遠在海外,或無法返鄉的游子,借無線網絡傳送著牽掛與祝福,這一脈電波流淌著溫馨的話語和幸福的笑容。明月夜,無論是在故里,還是身在他鄉,都將對著明月許下美好的心愿于遙遠的祝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一輪月,映照天涯海角,相隔千里之遙,今夜共賞明月,把故鄉的情,思親的念,托付月光,她帶著思念,帶著寄托,帶著祝福,清輝灑滿每一個有華人的角落,“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嘉興中秋節吃什么
莼菜鱸魚燴
莼菜鱸魚燴是中秋家宴上的菜肴,這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的莼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莼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并使莼菜成為思鄉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莼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莼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莼菜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為多為好。
飲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北斗兮酌桂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浙江人怎么歡慶中秋的
通宵鬧畫船
清時萬斯同《鄞西竹枝詞》云:鄞俗繁華異昔年,田家何事尚依然;西郊九日迎燈社,南郭中秋斗畫船。民國《鄞縣通志》載:各鄉祠廟為會祀神,以龍舟競渡,謂之報賽,與各處端午競渡不同。
今則競渡之風已息,演戲敬神者尚有之。民國張延章《鄞城十二個月竹枝詞》云:八月中秋月餅圓,節筵都作一天延;城東更比城西盛,鼓吹通宵鬧畫船。
中秋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
在古時候的浙江中秋節習俗,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
清末民初,無錫歷史上人才輩出。可是,有一位真正的學者卻一直被人們忽略,以致被遺忘了。那就是劉繼增(1843-19),字梁漁、長高,號石香,又稱寄漚。平生不以科舉為念,窮畢生心力鉆研學問,晚年更是杜門不出,搜羅金石,考訂古籍,樂此不疲。著有《寄漚文鈔》、《寄漚詩鈔》、《寄漚詞鈔》、《惠山竹枝詞》和《忍草庵志》等著作,編著參訂《南唐二主詞箋》、《泰伯梅里志》等。他又精通書法丹青,故爾俞曲園又有“詩書畫三絕”的評語。因為劉繼增晚年居留滬濱,身后著作散佚嚴重,因此今天后人已經難窺全豹。但僅就所能見到的遺存,也已經稱得上豐富。
劉繼增的書法我見過不少,行書瘦勁秀媚,很得李北海的神髓。嚴毓芬在《寄漚文鈔·序》中記述:“余少時讀書城東錢氏之漱芳書屋,日暮課罷,偶從朋好至酒樓,見橫額一顏曰:‘酲紅’,字絕秀勁,末署寄漚二字。余不知誰何,詢同座者,曰:‘此吾鄉宿儒劉先生石香也’。”劉繼增三十一歲時適逢老師楊芝田八十壽慶,受命在老師的小照上題跋,當時與吳大徵齊名的書法家常熟楊沂孫看到后贊嘆有加,竟寫信要求劉繼增惠賜書畫,他們從此開始了(來源:文秘站 )筆札投贈。《寄漚詩鈔》中有《為楊詠春觀察沂孫畫菜》詩,記錄的就是這段筆墨因緣。關于劉繼增的繪畫,我見得少,但他師從楊芝田多年,功底當然可觀。光緒四年,河南、山西一帶水災,劉繼增和老師一起發起成立錫山書畫社,他曾作松鷹大幀助賑。《寄漚詩鈔》收錄多首題畫詩,對自己的繪畫多次涉及。
劉繼增的詩詞大都收錄在詩鈔和詞鈔中,格調清新,自然生發,并無常見的竭蹶生澀毛病,尤為難得的是沒有清人詩詞常見的頭巾氣,境界高出時輩多矣。劉繼增與常熟詩友俞鐘穎、俞鐘詒交好,時有唱和往返。當時在常熟酬唱的還有詩人陳有庚。劉繼增字梁漁、陳氏字昆漁、俞鐘詒字尚漁,因此有“三漁”的美稱。庚子年前夕,游幕天津的劉繼增先期南下,秋天就到常熟訪詩友,并見到了俞氏的舅舅、其時正被責令閉門思過的文壇宗師翁同龢。俞鐘詒記述:“閏中秋日,蒼茫風雨。與君笠屐謁吾舅松禪先生。先生極器重之,遂為禪漁聯唱發端之始焉。”
當日拜謁翁同龢后,俞鐘詒就作詩紀念,翁同龢讀后就寫下《無錫劉石香繼增調卿好友也,庚子閏中秋冒雨過訪,調卿有詩,因次其韻》兩首,對劉繼增很為推崇:“九龍祠下我頻游,第二泉邊輒滯留。此去累臣同屈賈,敢將余子比曹劉?空山風雨三椽屋,滿地江湖一葉舟。莫詠轉篷攀桂句,天涯何處是中秋!”“今雨還同舊雨來,愁顏暫逐笑顏開……自有性情敦古誼,豈因詩畫掩奇才!挹青小樓才容膝,卻作元龍百尺猜。”翁同龢在詩中作注腳道:“石香,江南名士。通達古今,兼工詩畫。”可以看出,詩人們的這次拜訪曾給了翁氏墳堂里深陷孤寂恐懼的翁同龢最后一絲歡樂,而他對劉繼增的器重也顯得那么由衷。他以一個飽經風霜和洞達世情的老人的眼力,看透了這個江南名士所具有的絕非僅僅是能詩能畫的雕蟲末技,他還有未曾發揮的“奇才”。劉繼增得到翁同龢的詩后也依韻唱和了兩首,對于前輩的嘉許,他自然是心存感激的,并表達了請益討教的心志:“欲傍層樓事宏景,西山猿鶴莫相猜。”對于翁同龢第一首詩中流露出的蒼涼悲愴,劉繼增將詩境一轉:“最是后凋松柏好,滿天落葉不知秋。”也可以看出他凌厲的才氣與豁達胸襟。
自古往今,多少才人未盡其才!劉繼增到底是沒有機會再顯示他的才能。遺憾的是,今天我們就是連他的詩畫技藝也要全忘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