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平事跡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劉大櫆;生平;事跡;考辨
中圖分類號:I207.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751(2013)05—0157—04
自清朝乾嘉以來,文人學者對“桐城派”的研究成果豐碩,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對于桐城派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各方面研究都有所深入、發展,包括對桐城文學流派代表人物《年譜》的再整理和再充實。對于劉大櫆年譜的整理成果主要表現在吳孟復先生的《劉海峰簡譜》和孟醒仁先生的《桐城派三祖年譜》里;另外,蔡錦芳先生曾在《中國典籍與文化》上撰文對個別問題作了考證。盡管成就明顯,但各家年譜及其他相關文獻對劉大櫆生平中一些基本事跡的描述存在分歧和錯誤。如劉大櫆的出生年問題,吳孟兩家年譜說法不一:有認為康熙三十六年,有認為是康熙三十七年;又如劉大櫆入湖北學使幕的時間,兩家也存在分歧;尤其是對劉大櫆后期事跡行蹤的描述,各家意見出入很大。這些問題的正確解決,應是當代桐城派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進一步深入桐城派研究必須完成的基礎性工程。鑒于此,筆者不揣固陋,針對有關問題,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辨。
一、劉大櫆生年考
出于自身科場失意的特殊經歷,劉大櫆一向很少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自己的年齡,他寫文章也很少像其他人那樣在末尾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作”的字樣。這給我們了解劉大櫆的生平活動制造了障礙,也給我們的作品編年工作增添了困難。甚至連其生年問題,至今都沒有一致的結論。關于劉大櫆生年,當時文獻記載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劉大櫆弟子吳定《墓志銘》言其“年八十二”,《祭文》言“天賜公壽,八十二秋。”一是同鄉姚鼐《傳》文中言其“年八十三”。現代人基本依據此二說,吳孟復《劉海峰簡譜》認為姚劉同鄉,語當可信,遂從姚說,認為劉大櫆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孟醒仁《三祖年譜》則以吳定《墓志銘》和《祭文》以及《辭源》等書為據,認為劉出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并言:“但姚鼐作《傳》,言其八十三歲,可供參考。”看來,孟醒仁采取康熙三十七年說,但對姚鼐三十六年之說,沒能找出證據進行否定。
筆者認為,姚鼐的說法有誤,吳定等人的說法是正確的。依據是劉大櫆自己提供的一則材料。在《劉大櫆集》卷十《祭張閑中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昔在康熙之辛丑(筆者按:公元1721年),初托子以交契,愧學業之未成,年甫(筆者按:剛,才的意思)臻于廿四。舉一世以杈枒,子獨揄芬而匿穢。信兩情之無疵,與草木同其臭味。”①看引文中字下有標點的部分,可知劉大櫆1721年時,年剛二十四,即虛歲二十四。根據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推知,劉大櫆生于公元1698年。因此筆者斷定,劉大櫆生年問題當以吳定說法為準,即劉大櫆(1698—1779),享年八十二。姚鼐《傳》文和吳孟復《簡譜》說法有誤。
二、劉大櫆入湖北學使幕時間考
關于劉氏入湖北學使幕時間問題,研究者說法不一:首先,吳孟復《劉海峰簡譜》中言:“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劉)應湖北學政陳浩聘,入其幕中。”②其次,孟醒仁《三祖年譜》第127頁有:
1753年乾隆十八年癸酉劉大櫆五十六歲
大櫆入湖北陳學使幕,充幕賓。按學使乃指陳浩,其任湖北學使,《通志》年月失考。考大櫆《寄葉書山》詩自注:“予以經學應舉在京,值書山視學貴州、湖南時。及彼事峻北上,予又在湖北學使幕中。”又考《清史列傳·葉酉傳》,謂酉于“乾隆十二年提督貴州學政。十七年提督湖南學政”。又,《湖南通志》載十五年任。學使三年一任,此乃連任,應為十五年任,十七年底任滿,回京述職。則大櫆約于十八年春間入陳學使幕。故系于此年。
春,將赴湖北學使陳學使幕,道過好友倪司城家,讀其所作詩。為作《倪司城詩序》,序從略。(《海峰文集》)③
筆者認為,劉入湖北學使幕時間吳孟復《簡譜》所言為是,而孟譜這段文字則存在多處錯誤。
首先,證據錯誤。本譜言十八年春,大櫆赴學使幕,以葉酉任學政事為據。并引《清史列傳·葉酉傳》,謂酉于“乾隆十二年提督貴州學政。十七年提督湖南學政”。又,《湖南通志》載十五年任。學使三年一任,此乃連任,應為十五年任,十七年底任滿,回京述職。關于葉酉任貴州學政的時間,乾隆十二年至乾隆十五年,諸書所載相同,但就葉酉任湖南學政的時間,各書所載不同,主要有兩種。一是,乾隆十五年說。(有《湖南通志》,《清代職官年表》)。二是乾隆十七年說,(有《清秘述聞》、《清史列傳》、《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73404號》)。筆者依據《乾隆實錄》記載,認為應以“乾隆十五年”說為準。材料如下:
八月。辛未朔。丙戌(筆者按:十六日)。諭:直省學政,已屆更換之期。安徽學政雙慶、廣西學政羅源漢俱著仍留原任。湖北學政,著葛德潤調補。湖南學政,著葉酉調補。④
據上文可知,葉酉任湖南學政應是“乾隆十五年八月”。又《清秘述聞》第344頁載:“莊存與,字芳耕,江南武進人,乾隆乙丑進士,十八年以侍讀學士任湖南學政。”⑤《清代職官年表·學政年表》亦載:莊存與于乾隆十八年九月戊辰,任湖南學政。可見,葉酉應于十八年九月離開湖南學政任。
那么葉酉任湖南學政的時間應為乾隆十五年八月至乾隆十八年八月,任期三年。孟譜言“此乃連任,應為十五年任,十七年底任滿,回京述職”之言不妥。葉酉并非連任,也不是乾隆十七年底任滿回京,而是于乾隆十八年九月任滿回京。則孟譜以葉酉十七年底任滿回京,并推言其十八年春入湖北學使幕,顯然不確。
其次,大櫆十八年“春,將入湖北陳學使幕,道過好友倪司城家,讀其所作詩。為作《倪司城詩序》。”此言誤。據《清代職官年表·學政年表》載:陳浩于乾隆十八年九月甲子十二日任湖北學政。⑥那么,十八年春,陳浩尚未有湖北學使任,大櫆如何能未任先赴,于十八年春往陳學使幕呢?又據大櫆《倪司城詩序》言:“歲庚午,司城一至京師,余與相聚才數日,悵然別去。忽忽閱四歲。今春,余將之武昌,道過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氣慷慨,其平時飛動之意,猶不能無。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庚午之歲是乾隆十五年,司城與大櫆相見,“忽忽閱四歲”之后,應當是十九年。根據上述兩則材料來看,《序》中所言:今春,余將之武昌,道過司城。這里的“今春”應是乾隆十九年春,劉大櫆赴湖北學使幕,此時葉酉已離開湖南回京(根據上述文字知,葉酉于乾隆十八年九月離開湖南學政任并回京),這種境況與劉大櫆《寄葉書山》詩自注語:“及彼事竣北上,予又在湖北學使幕中”所言情景相合。
因此,“大櫆入湖北陳學使幕,充幕賓”之事在乾隆十九春,不是十八年春。鑒于此,孟譜中“其道過倪司城家,讀其所作⑦詩,為作《倪司城詩序》”等事跡俱在十九年,而不是乾隆十八年。孟譜此年下所錄諸多與湖北及學使幕有關的事跡(見該譜第127頁)俱應移于十九年下。
另外,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載劉大櫆“1753—1755在湖北學政陳浩幕”。⑧應據此改為“1754年—1755年在湖北學政陳浩幕”。
三、劉大櫆入黟時間考
關于劉大櫆赴黟任教諭的時間問題,此前學界說法有三種:
首先,吳孟復《劉大櫆簡譜》言:“大櫆于乾隆二十四年或二十五年在黟。”⑨
其次,孟醒仁《三祖年譜》相關文字如下: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劉大櫆六十四歲
旋赴皖南黟縣教諭任。此后在教諭任約共六年。按《黟縣志》載劉大櫆二十六年任,桐城人,副貢生,入名宦傳。其前任為吉夢赍,二十五年離任,后任陳國林三十二年任。知大櫆任教諭,前后共六年。⑩
最后,是蔡錦芳在《劉大櫆與徽州學術文化》一文中認為劉大櫆入黟在乾隆二十八年應是不易之論。其材料依據是歙人汪梧鳳的《送劉海峰先生歸桐城序》。原文如下:
乾隆癸未(二十八年)秋,桐城劉海峰先生官博士于黟。先生抱圣賢之道,精經史百家之言,作為文章,崛奇幻渺,與唐退之、宋歐陽氏相上下。黟地近吾歙,吾數人乃得師事先生,數聞議論。歲丁亥(三十二年),先生去官居歙,于是吾徒與先生共晨夕,樂杯酒,雄論古今得失是非。悲歌歡笑,輒時時益念東原、藻中遠隔數千里。不能與先生肆志于山巔水涯之間,為可惜耳。今年辛卯(三十六年),易田又以鄉舉走都門獻賦天子,而先生亦以年髦思返桐城,然后知聚散不常,又不僅以出處之途異也。
汪梧鳳是劉大櫆在黟縣任教諭時的從游弟子,這篇《送序》是劉離開徽州時汪送別之作,題目中名言“歸桐城序”。如果這篇作品可信的話,那么作為及門弟子且親歷其事的汪所述的內容,應該可信。但“乾隆癸未(二十八年)秋,桐城劉海峰先生官博士于黟”這句話本身的意思是值得推敲的。這句話,不一定說明劉一定是二十八來黟任職,只能說明劉二十八年在黟居官,并不能排除劉二十六年來黟的可能。那么蔡錦芳依據汪文,以為劉大櫆于二十八年秋入黟無疑,筆者以為有點武斷。《劉大櫆集》有《馬湘靈詩序》一文言:“癸未(乾隆二十八年)之秋,湘靈橐其詩遺余數百里之外,使為之序。”又言:“馬湘靈名蘇臣,馬樸臣之弟,桐城人。”從這個數百里之外文字推測,劉此時應該是在黟,與汪梧鳳文中“癸卯之秋官黟”時間相合。但這則材料也只能說明劉癸卯之秋即二十八年秋在黟,不能說明劉一定是此時來黟。
而孟譜據《黟縣志》認為劉二十六年入黟,筆者翻檢嘉慶年間編撰的《黟縣志》,所載與孟《譜》內容相合。嘉慶與乾隆時間相去不遠,縣志所載應該是可信的。因此,筆者認為,劉在二十六年入黟可信,吳氏《簡譜》中“劉大櫆二十四、二十五年入黟”的推測不確,蔡錦芳先生的結論也不可靠。
四、劉大櫆若干作品寫作時間考
吳孟復《簡譜》言:“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是年,江永卒,作《江先生傳》。”并言:“海峰為黟學教諭時,‘巡撫托(閔)公(振武)檄令主安慶書院’,詩集中亦有《至安慶書院》。此當在乾隆二十七八或三十年、三十一年。蓋二十九年曾在徽州,偕程瑤田、方根矩、吳閬游黃山,而三十二年則已辭去教諭。”
蔡錦芳文依據劉入黟在二十八年說,以為《江先生傳》寫作時間,不一定在二十七年,可能是后來江門弟子請托而作。筆者認為,其二十八年說牽強,所謂后來弟子請托之說更為牽強,難以讓人信服。孟醒仁《三祖年譜》亦認為,《江先生傳》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筆者認為,吳孟年譜所言是。
至于《至安慶書院》寫作時間問題,吳孟復《簡譜》所言過于寬泛。蔡文認為,應作于三十二年。根據當時制度,各地的教職人員由各省巡撫負責選聘。筆者以為,“巡撫托閔公振武檄令主安慶書院”之事,應在二十九年第一屆任滿或三十二年上半年第二屆任滿時,正值劉大櫆斟酌去留之際發生。根據其詩集中《至安慶書院》等詩來看,劉大櫆確實去過安慶書院,并在途中作《至安慶書院》等詩。但除了這幾首詩,沒有任何資料能證明或反映他有安慶書院任教的經歷。筆者以為,劉大櫆確實去過安慶,但他主講安慶書院之事,未必竟成事實。
五、劉大櫆離黟后去向及歸里事宜考
劉大櫆于乾隆三十二年去黟縣教諭一職,這是大家共同承認的,《黟縣志·職官·學校》中有明確的記載。且其下一任任職時間是“乾隆三十二年七月”,劉應在七月或稍前離任去黟。但大家對劉三十二年離黟后的去向卻說法不一,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
吳孟復《簡譜》言:“(劉)自黟去官,應聘至歙,主講問政書院,金榜、吳定、吳紹澤等從受業。在歙纂修《歙縣志》、《黃山志》。”
孟醒仁《桐城派三祖年譜》言:
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劉大櫆七十歲
大櫆歸陳家洲(今屬樅陽)后,主講安慶書院,吳定又從之游,繼續學習古文及經學。按大櫆《贈大夫閔公傳》:“予以黟縣博士,巡撫托閔公振武檄令主安慶書院。”(《海峰文集》)則其回桐城約在冬春之間。
蔡錦芳先生文所引汪梧鳳文《送海峰歸桐城序》中稱劉大櫆于乾隆三十二年“去黟居歙”(引文詳見入黟時間考部分)。筆者認為,汪梧鳳是劉大櫆及門弟子,劉大櫆在徽州后期一直從游,應當知悉劉去黟及離開徽州的情況,其文章所敘應當可信。孟醒仁《三祖年譜》中所謂大櫆“于此年歸陳家洲后,主講安慶書院”,并斷定劉于此年冬春之間“回桐城”之說皆誤。劉大櫆三十二年離黟后入歙則符合歷史事實。
且據汪文可以推斷,劉大櫆于乾隆三十二年七月離黟后,遂居歙而教,直到乾隆三十六年歸,其后遂“不復出”。又據吳簡譜知,此期他在歙縣問政書院謀職。而孟醒仁《三祖年譜》中則認為:
劉大櫆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辭去安慶書院主講,歸里,蓋自此年始。按大櫆《汪在湘文序》:“辛卯之歲,予以老病,將歸,諸子相送,遠出城闕之外,依依不忍別去。”可見此后不再主講書院。
根據上文,筆者認為,此處劉大櫆于是年“辭去安慶書院主講,歸里”,誤。大櫆于本年歸里,不是自安慶書院,而是從歙縣歸里。又孟譜此處引劉大櫆《汪在湘文序》文,如果用此文來證明其此年離開安慶書院主講歸里不出的話,顯然不妥。文中文字只能證明,劉于此年歸里,但不能證明劉于此年自安慶書院歸里。《序》文中雖言及諸子相送的依依不舍之狀,但這里的“諸子”應指在徽州歙縣的從游弟子們,包括汪梧鳳在內。據鄭虎文《汪明經梧鳳先生行狀》記“梧鳳卒于乾隆辛卯(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春秋四十有六。”汪一直在家鄉閉門讀書,并沒有言其到安慶讀書之事;如果據孟《譜》所言,是年辭安慶書院而歸,則諸子應在安慶書院讀書,與史實不符。又姚鼐《劉海峰先生傳》云:“(先生)年逾六十乃得黟縣教諭,又數年去官歸樅陽不復出。”并未言及劉主講安慶書院事,而吳孟復《簡譜》言:“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劉大櫆七十五歲離歙回桐城樅陽。諸生送至城外河橋,有泣下者。海峰纂修《歙縣志》刊印。其后吳定亦多次渡江來請益。”結合吳《譜》、《汪在湘文序》、《送海峰歸桐城序》及《汪明經梧鳳先生行狀》中所言,慎重思之,這場歸里送別,應是從徽州歙縣歸里,而不是在安慶送別。因此,孟《譜》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六年劉大櫆曾主講安慶書院之說內容皆誤。
注釋
①②⑨[13][14][15][20]劉大櫆:《劉大櫆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314、619、619、82、620、620、620頁。
③⑩[16][17]孟醒仁:《桐城派三祖年譜》,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27、142、152、159頁。
④《乾隆實錄》(卷之三百七十一),中華書局,1999年。
⑤法式善:《清秘述聞》,《清秘述聞三種》(上),中華書局,1982年,第344頁。
⑥⑦錢實甫:《清代職官年表》(第四冊),中華書局,1980年,第2660頁。
⑧尚小明:《清代士人游幕表》,中華書局,2005年,第84頁。
[11]蔡錦芳:《劉大櫆與徽州學術文化》,《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3期。
[12]汪梧鳳:《松溪文集》《四庫未收書輯刊》(第十輯第二十八冊),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148頁。
20**畢業于呼盟衛校,分配到保健所后從事婦幼保健兩個系統管理工作。接手該項工作后,她虛心向老同志請教,很快熟悉了該項業務,并對所管轄區逐戶調查,有時白天家中沒人,她便利用雙休日或晚上進行登門走訪,很快掌握了轄區內一的第一手資料,建立了健康戶口,對轄區兒童上門體檢。在工作中,她深感所學知識不足,便報考了包頭醫學院利用業余時間自學,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畢業證,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開展更多的業務,單位決定購買B超機,由于20**同志工作認真、踏實、肯鉆研,領導便委以重任,派她到上級醫院學習B超操作技術,這可是個陌生的工作,她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對每個患者都用心觀察,作學習筆記,心得,老師指點的每一處都牢記在心,晚上回到家,便認真看書,厚厚的一本B超書,不知被她翻過多少遍,不明白的問題,第二便向帶教老師請教,她深知自己帶著領導的信任,同志們的厚望來學習的,學不好,回單位后工作就開展不起來。
經過一年的學習,她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開始獨立工作了,她知道檢驗自己的時候到了,患者從一個、兩個、三個……,來就診的患者越來越多了,局面打開了,她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在工作中,該同志服務態度和藹可親,使患者消除緊張感。由于熟悉婦科知識,給B超工作也帶來很大幫助,患者就診時,做完B超會問一些問題,她便耐心解釋,指導她們下一步該進行什么檢查,使患者感到溫暖,普遍反映,在保健所做B超,心里有底。
由于面對的多數是婦產科患者,需要憋尿的時候很多,有時一個患者需要反復做幾次,但她總是不厭其煩,直到患者滿意為止,從不應付了事。每次遇到疑難病例,便親自送患者到上級醫院檢查,并進行隨訪,患者心里踏實,她自己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一次,一個陰道流血,腹痛患者來醫院就診,B超確診為宮外孕,由于該患者是一個人來的,20**同志便護送該患者到市醫院婦產科,并給其家屬打了電話,直到病人家屬趕到后才離開,感動的這位患者連聲致謝,有時有的年老患者行動不便,20**同志便為老人交錢取藥,象這樣的事情還很多。
俗話說的好,自己說不如別人說,在廣大患者的宣傳下,不但本地區前來就診人數增多,鄉鎮患者也慕名前來,一次一名患者從伊圖里河打車來做B超,說只有在這里做一次才放心。更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林業醫院和市醫院的醫生也找她做B超,這更加激勵了她的干勁。
由于B超業務的開展,使婦女病普查工作也得心應手,每年配合婦科門診進行婦女病普查,在高峰時,早來晚歸,從無怨言。
為了拓寬服務對象,所內又派她到外地進行學習,在學習期間,她遵守該醫院的制度,尊敬帶教老師,勤學苦練,不放過每一次學習機會,為了能接觸更多的病例,她把自己的電話告訴晚間值班的醫生,有急診病人時,值班醫生便打電話,不管幾點,她一接到電話便趕到B超室。
經過又一次的學習,使她的經驗更加豐富了,工作起來更是信心十足。這次學習回來后,不但各單位女同志可以前來體檢,男同志也可以前來體檢了。
霧里依稀龍象鳳,
東邊街市西面湖。
山包城來城包山,
一心多團展新容。
北京西山葉初紅
像少女
躲閃著
不想讓人見笑容
待秋霜
輕撫摩
滿臉紅暈非害羞
長城龍
吞吐千波碧,
聚放萬巔勢。
東西春風吹,
南北化雨飛。
游八角寨景區
橫看擎天螺,
涌來千頃波。
仰望人字石,
落下萬里河。
步量八角窄,
臂丈藍天闊。
莫道半途喜,
更有巔峰樂。
世界桂林
桂花天下馨,
林森地上云。
纏綿羅帶綠,
婷立玉簪青。
街市山水中,
江峰夢幻里。
居也游也罷,
不枉我一生。
華山
雪瀑下黃河,
碧海上藍天。
險枝橫空懸,
萬仞垂地來。
天下漓江
峰如林玉立,
江似綢飄逸。
青山上下長,
水天遍倩影。
寧靜當酒酌,
夢幻作茶品。
最是漓江戀,
醉而不思歸。
登黑山觀五大連池
山如大氈包,
同母不相靠。
湖似大明鏡,
似斷卻相交。
豆麥波平鋪,
石海浪不搖。
頑巖縫長綠,
樹眾不彎腰。
呼倫貝爾大草原之晨
綠色草原像大海
鮮紅太陽升起來
趕早去吃露水草
牛兒羊兒走得歡
蔚藍天空像大海
如帆白云掛起來
趁著晨光去破浪
向著目標駛遙遠
草原留影
羊群追著河水淌,
雄鷹戀著藍天翔;
遼闊起伏敞開懷,
風吹草動見紅妝。
鏡泊湖
水浮青山山抱湖,
萬綠叢中幾處紅。
長白山之北余脈,
河長波平火山功。
霧天池
千呼萬喚霧不散,
仙女沐浴還未完。
偶爾朦朧半點露,
羞羞答答把魂牽。
晴天池
夢上雪峰頂,
神游瑤池水。
九天碧霄落,
千尺深中云。
在丹東游鴨綠江
長白白頭
不老中
長流有頭
不息中
長橋少頭
不倒中
長空在頭
不盡中
大連濱海
龍騰借浪勢,
攀崖不松勁。
巨松古卻輕,
棒槌假似真。
鳥語話無字,
虎嘯人未驚。
早到晚去燕,
南來北往人。
白云漫蓮花,
海星耀征程。
在海在谷嶺,
在山在海濱。
人工自然中,
自然人工里。
六十里山海,
舉世乃惟一。
旅順口
白玉不可染,
虎尾甩神鞭。
睡獅早已醒,
龍柏炬永燃。
九寨溝的水
是水嗎
是玉漿瓊液
是酒嗎
是雪的化身
是純透的冰嗎
是森林高興的眼淚
是靜的流動嗎
是不變的白云的鏡
是熔后的碧玉嗎
是永遠的藍天的倩影
是多彩的夢幻嗎
是深藏在心中的柔情
游雁門關
山重冰道遠,
草荒磚石斷。
寒風跨雁門,
中原塞外連。
雁飛兩山口,
喜落昭君前。
懸甕山松綠,
送來水如玉。
龍失鳳不倒,
撐天柏有功。
正看羞含笑,
側望笑帶哭。
沙塵擋日寒,
略看頻回頭。
春冷避暑山莊
京城柳已新,
燕窩僅松青。
棒槌插寒山,
瘦水照枯枝。
承德賦
山巒龍盤,
城墻鰭展。
內外平川,
樹被草毯。
湖碟河練,
飛檐風卷。
塔聳指豎,
龜蛙神滿。
輝煌禮化,
壯烈軍膽。
日落日出,
陽光燦爛。
松挺柳舞,
春花人間。
我看見黃山
我看見山下石
我知道
那是支撐你萬丈身軀的腳跟
我看見巖上枝
我知道
那是你伸出擁抱世界的手臂
我看見舒卷云
我知道
那是你飛凌霄漢翅膀般的衣
我看見碧天峰
我知道
那是你任何時候都不低的頭
我看見晨月亮
我知道
那是你永遠帶著微笑的臉龐
我看見夜明星
我知道
那是你遠眺未來雪亮的眼睛
我看見紅朝日
我知道
那是你魅力四射多彩的青春
仁化丹霞山
丹霞落嶺南,
神奇向霄漢。
疊彩仁化地,
風情千萬山。
青藏鐵路
貼著大地母親的胸脯
奔向地球最高處
又云路
原上原下更暢通
乘著長城吹來的東風
駛向至巔的雪域
太陽紅
回首春水遍神州
天安門
那是安在天上的門
看得清地球和星系
那是站在地上的門
扎根祖國的陸地和海底
流淌門前的金水河
連接著海浪和雨云
河上彎彎的金水橋
通向無垠的平原和山嶺
那不褪色的大紅燈
輝耀著悠久的文明
那高昂的五星紅旗
把太陽升起并送上天頂
紅旗紅旗旗幟旗幟
由人民和偉人舉起
紅旗紅旗五星五星
是時代為你不斷地增輝
河西走廊
莫說古道遙,
神鷹鐵公歡笑。
月亮不再遠,
飛船巡天報告。
不只絲綢舞,
客貨天下競跑。
勸怨事俱往,
酒香春風齊飄。
鷹潭龍虎山
轎車如鷹飛千里,
健兒展翅龍虎背。
一串奇峰玉帶系,
滿腔凡塵碧空凈。
敦煌
陽關以西故人堆,
琵琶彈得春風馳。
大漠孤煙化彩錦,
絲路鳴沙變金星。
壺口瀑布
爭做壯烈
欲奪壺口飛
天無閃電
黃雪卷驚雷
誰愿尾隨
只追趕前行
杭州西湖曉色
睡眼惺忪
在淡淡的晨霧里含羞
柳絲如發
在微微的清風里柔拂
水似面容
在靜靜的霞光里潤紅
巒勝胸脯
在甜甜的呼吸里起伏
登塔西湖畔
才如煮
上到塔頂處
得盡浩蕩風
別葉目
高層環四周
眼收天下綠
上海東方明珠
尖卷云海朵朵濤,
珠落銀河顆顆俏。
滿目東風宇宙花,
回首沒了塵埃草。
嘉興烏鎮
老街四合深巷靜,
古河十交烏船輕。
條石立木水浮窗,
長天飄花雁飛文。
千島湖
一路群山一程綠,
新的路廠新的屋。
千朵芙蓉千頃波,
鮮的太陽鮮的風。
登千島湖梅峰攬勝
陽光燦爛正當午,
倦意頓消上梅峰。
總體工作思路:以教育局工作要點為指導,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以規范學校管理和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為保證,以傾力打造“五項工程”為載體,爭創區一流中學。
具體工作目標:提高教師綜合能力,使教師素質教育操作能力水平進入全區前五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進入全區中心中學前五名;全面培養學生,落實“八字”教育方針,爭創文明禮儀示范校;加大措施,努力完成職教招生任務;提高服務水平,確保校園師生平安。為實現這一目標,將重點做好如下工作:
一、創新完善學校管理機制,提高計劃管理水平
為使工作更具計劃性,學期初,認真研究制定學校及各口工作計劃,強化計劃管理,杜絕隨意性和盲目性,全面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繼續深化“一主兩翼”管理模式,即:以目標管理為核心,實行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以制度管理規范辦學行為,強化目標落實責任;以人文管理積淀學校文化,凝聚合力構建和諧。
今年我校將進一步制定并完善各項工作計劃及規章制度,加大宣傳力度,促使全體教職工明確責任,了解制度,依法執教,廉潔從教,從而提升辦學水平,促進規范辦學。
二、積極開展系列活動,傾力打造“五項工程”
為了實現學校的內涵式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將全力打造“五項工程”,確保整體目標的達成。
(一)打造名師工程
第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一是規范教師從教行為。落實教育局年18號文件精神,完善制定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杜絕教師亂辦班亂補課現象。杜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現象,廉潔從教,構建新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二是開展以“身邊的感動”為主題的師德演講活動,大力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高尚品質,全面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是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國培”計劃及教育部門的各種培訓活動,在校內組織教師學習教育局下發的素質教育必學篇目,充實“校長推薦”學習內容,并通過上傳反思文章到學校網絡研修平臺及召開學習匯報會等方式,促進全體教師共同提高。
二是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中心,提高教師的素質教育操作能力。
1、扎實課堂教學,努力提升教學實效。加強備課管理,平時抽檢教案,期末組織教案展覽評價。評課看教案在課堂上的落實情況。組織說課活動,各項評價納入崗位責任制考評。
2、強化教師現代教育手段的應用能力。包括遠程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網絡研修能力及課件制作能力等。并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情況納入課堂教學評價中。
第三,發揮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
為使骨干教師迅速成長,學校將為其創造外出培訓的學習機會,并通過給予報銷學習資料費用等方式鼓勵其多讀書,多鉆研。在其自我提高的基礎上,學校將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對其提出“四個一”的要求。即每學期至少為本學科教師做一次業務輔導,至少講一節全校性的示范課,至少幫帶一名徒弟,至少轉化一名后進生。
第四,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
班主任隊伍的精良與否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本學年學校將從三方面加大班主任隊伍建設力度。
1、落實教育局提出的對班主任管理的“四個一”要求。
2、修訂班主任考核細則,加大考核與獎懲力度。
3、分年段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促進班主任隊伍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細化育人工程
本學年德育工作的目標主要以“八字”道德教育活動為主線,以養成教育為基礎,文明禮儀教育為核心,全力創建文明禮儀示范校。
第一,自主自信教育。強化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本年度,學校將進一步強化學生行為管理,以培養學生生存自信與自我管理能力為核心,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自控能力。今年學校將開展“文明禮儀示范班”的評比活動。學校出臺學生自我管理評比細則,在廣泛學習宣傳的基礎上,落實執行。一方面以鼓勵、引導為主要手段,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自我肯定,樹立自信。另一方面強化德育隊伍,加大監管力度,保證評比的公平公正,達到以評促建的目的。
第二,情感教育。開展“八字”道德教育專題活動。主要通過演講比賽、征文大賽、歌詠比賽等活動載體宣傳引導學生踐行“八字”道德內容,爭做“八字”道德標兵。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輔導,構建學生安定自信健康的心理環境。
第三,能力特長培養。學校將繼續開展藝術節、書畫攝影比賽、科技作品比賽等活動,同時啟動新的特點項目,為學生的特長發展提供展示平臺,彰顯學生自信風采,并為上級學校輸送大批合格加特長的生源。
第四,家長素質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素質較高的家長,再好的學校教育都會蒼白盡顯。今年,學校將開展問卷調查,就家長比較關心、困惑的問題進行輔導。以家長會為載體,通過專題輔導、班主任輔導、心理咨詢等方式,努力解決家庭教育中的關鍵問題,融洽親子關系,提升家教效果。
(三)推進課改工程
本學期,我校課改工作仍要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深入落實“三段五步研究式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貫徹落實知行結合、學思并重、因材施教的原則,落實自信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研究,發揚全校教師團隊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斷推進課程改革,努力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1、加強理論培訓,增強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識理解。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⑴學習活動經常性。做到理論學習活動有始有終、持之以恒。使學習形成制度化。
⑵學習內容專題性。在學習內容上將做到專題化、系列化,緊緊圍繞課程改革學習相關理論。每次學習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專題明確、內容充實。
⑶學習方式多樣性。在學習方式上力求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定時討論與隨機交流活動相結合。
2、優化評價方式,促進課改落實。積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制定“三段五步研究式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評價量表,以評促建。注重學生的學習管理,以研究式教學方式為主,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完善學生評價標準,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明確學習目的,保持永久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于思考;磨煉學生的學習意志和敢于鉆研的精神。
3、組織開展學習體會匯報會。為了進一步強化課改工程,提升教師課改使命意識,促進教師成長,學校將開展學習體會匯報活動。并通過網絡平臺交流共享,共同提升。
4、開展競賽課,推進深化普及。
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全員競賽課,評選優秀教師做示范課,引領課改走向深入。全校開展大型聽課、評課、研討活動,交流互動,共同提高,推進課改的深化與普及。
(四)探索全員升學就業工程
第一,提高升學比例。在夯實學生學習基礎,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強中考命題庫的建設。要求教師學習課標,理解教材,明確中考方向,促進教師命題能力的提升。實行包保制度,對邊緣生、特長生、推薦生進行包保,堅持對學生特長進行培訓,提高推薦生、特長生的升學比例。
第二,加大職教招生力度。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宣傳,建立獎懲責任制,把招生指標落實到每位教師的身上,并與崗位責任制掛鉤,以保證職業學校的入讀率。
(五)深化校安工程
本年度,我校將進一步完善制度,落實責任,做好宣傳教育,定期開展安全疏散演練,同時深化“一三四”管理制度。“一”是指實行一崗雙責,同每一位教職員工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從而增強大家的安全意識,強化責任,形成人人管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局面。“三”是指安全工作由德育、教學、后勤三部門齊抓共管,內容分解細化,確保無任何安全死角。“四”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對重點部位、重點人員、重點時段、重大活動嚴防死守,決不出任何紕漏。
三、探索自信教育特色,引領學校內涵式發展
自信教育是我校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確定的一個發展方向。今年我們將深入探索自信教育的新模式,使自信教育積淀成一種學校文化,引領學校發展。
1、要求全體教職工積極參與。緊密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做活動的實踐者。特別是任課教師,必須做到三個一:每天送給學生一個笑臉,用微笑面對學生;每節課都要說一句鼓勵的話,用鼓勵激勵學生;每天找一名學生談心,用真心打動學生。在活動中還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自信教育的推動者。積極開展扶困助學活動,減少學生的輟學率。
2、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強學生的學習管理,提升學生學習自信。課堂氣氛的營造上,教師要注重輕松、民主、和諧;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精心設計自信內容;課堂用語及評價上,充分體現自信教育元素。這些要求將以適當的權重分值列入課堂教學評價,作為崗位責任制的一項內容。
3、通過德育活動樹立學生自信。通過國旗下的講話、主題班會、文藝演出、成功案例展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4、通過校園文化熏陶樹立學生自信心。學校在樓道、宣傳欄,教室等場所,張貼名人名言,教師、學生名言,顯示和催生學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