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親子游戲活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游戲1:小青蛙
目標:
培養對音樂的意識和對聲音的控制能力
培養反應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鍛煉身體的靈活性
游戲指導:
媽媽和寶寶坐在地上唱兒歌:
一只小青蛙,出門去玩耍,
媽媽小聲叫:呱、呱,可是青蛙沒回家,
媽媽大聲叫:呱!呱!呱!小小青蛙跑回家。
兒歌唱到小聲叫時,寶寶模仿青蛙小聲叫,大聲叫時,要大聲學青蛙的叫聲,唱到最后一句:小 小青蛙跑回家時,寶寶站起來學小青蛙跳,媽媽也跳著去追,追上了,再坐下來,重新開始游戲。
提醒:可以變化兒歌的內容,把小青蛙換成小鴨、小雞、小狗等,模仿它們的動作和叫
游戲2:大家一起來投球
目標:發展大動作的協調性,學習有目標地投擲東西,增強獨立性和自信心。
準備:幾個襪球和一只小塑料盆,教寶寶將襪球扔進盆中。
當寶寶會把球扔進盆中以后,可將塑料盆拿得遠一些。
游戲指導:
找一段鐵絲、銅絲或電線,彎成圓形,兩端各留出一小段,做成一個小“籃筐”掛起來。讓寶寶看著你將小襪球投進圓環中,球落地后拾起來,再重新投進圓環中。示范幾次后,將球交給寶寶,讓他照你的樣子做。你可以在一邊給他數數,記錄寶寶成功的次數,讓寶寶保持游戲的興趣。
提示:要讓寶寶知道,他只能將小球扔向小盆或“籃筐”,而不能扔向家具、電燈等處。
游戲3:圖形寶寶找朋友
目標:鞏固認識各種顏色和形狀
準備:瓶子若干,各種顏色和形狀的幾何圖形若干。先在同一瓶子的瓶身和瓶蓋上貼上一模一樣的兩個幾何圖形,再把瓶身和瓶蓋分別放在兩個筐里。
游戲指導:
【關鍵詞】幼兒園;親子活動;活動實施
幼兒園定期開展親子活動,不僅能夠使幼兒園與家長密切聯系,最主要的是能夠為家長和幼兒提供別樣的互動形式和互動機會,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形成更加親密的關系。幼兒園與兒童家庭二者間加強合作與交流是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能為兒童提供更好的教育條件與教育環境,為兒童進入小學學習階段打下堅實的知識與素質基礎,也能夠提升幼兒教育水平,促進幼兒教育發展。
一、幼兒園親子活動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幼兒園親子活動的深刻認識
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能夠有效整合教育資源,促進幼兒教育質量提升,最終使兒童能夠向著健康快樂活潑的方向發展。幼兒園親子活動能夠促進幼兒教育走向開放化、多元化,將幼兒園與兒童家庭、社區等進行有機結合。然而目前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幼兒家長,對于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缺乏深刻認識,單純的將其看作幼兒園的一種簡單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要求,這也就導致了親子活動參與度不高。
2.缺乏幼兒園親子活動長效與有效機制
目前,絕大部分幼兒并沒有構建起長期開展幼兒親子活動的有效機制,家長作為親子活動的主要和重要參與者,其參與熱情和自身素質對親子活動的開展成效有著直接影響。盡管當前家長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幼兒親子活動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方式,但幼兒園與家庭之間尚未建立起長效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機制,導致幼兒親子活動后繼無力、不能實現長期有效地開展。
3.尚未構建起幼兒園親子活動理論
目前,幼兒園親子活動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尚未從已經相當豐富的實踐經驗中概括和提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動理論,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建設是當前幼兒園開展親子活動中存在的一項重要問題。現階段人們對于親子活動研究成果數量較少,內容不夠全面,層次較低并且缺乏系統構建,大多是經驗之談,缺乏科學依據。
二、解決幼兒園親子活動存在問題的對策
1.強化對幼兒園親子活動認識
只有建立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幼兒園在進行親子活動開展時才能夠有準確的方向,幼兒園應當以實施國家對學前教育的要求為切入點,將親子活動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上,將其視為幼兒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重要基礎手段,促進幼兒教育的開放化。幼兒園親子活動要以服務家庭教育為宗旨,以思想高度為基礎加大實施力度,從而全面提升辦園水平,也使親子活動能夠真正發揮其作用。
例如,幼兒園在母親節來臨之際,可以以此為主題邀請家長到園開展親子活動。在進行活動設計時要充分認識到此次親子活動的開展是為了促進幼兒孝順父母的意識培養,從而與家庭教育無縫銜接,從而使活動能夠受到重視,保障其順利開展。
2.建立幼兒園親子活動長效機制
幼兒園進行親子活動設計與具體實施時,必須要以科學育兒、全面育兒為機制導向,建立健全起長效有效的親子活動機制,使親子活動的組織、實施與各方面協調都有堅實的機制體制保障。對活動的具體過程和各個環節都要進行有效靈活的調節,協調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家長、幼兒以及教師的聯系。在活動結束后采取綜合評價,為下次活動開展提供依據、健全機制。
例如,幼兒園可以將每年的中秋節作為固定開展親子活動的時間,使家長形成意識,每年同一時間都到幼兒園與孩子共同做月餅、品月餅。教師在課后進行回訪,收集家長評價,建立起親子活動的長效機制。
3.將幼兒園親子活動納入幼兒教育課程建設體系
前幼兒園與家庭間的合作與交流尚不夠深入,無法與幼兒教育進行配合,而改變這一問題的重要對策就是將現階段的親子活動納入到幼兒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避免家長與幼兒園對孩子的教育脫節,對幼兒園開展的親子活動起到負面影響。這就需要幼兒園能夠不斷吸納最新幼兒研究成果,建設幼兒課程教育體系,提高親子活動質量,促進幼兒園教學質量飛速提升與發展。
三、結語
國家對學前教育階段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各級各類幼兒園積極為兒童創設具有豐富趣味性、異彩紛呈的教育情境,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緊密聯系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為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和營造良好的環境。幼兒教育是兒童終身學習的開始階段,對兒童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也關乎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幼兒園和家長必須深刻認識到學前教育中親子活動的重要作用,雙方要提升認識、采取對策,構建長效親子活動機制,使親子活動能夠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夏媛媛,朱艷芳.關于我國幼兒園親子活動的文獻綜述[J].教育現代化,2015(11):116-118.
[2]楊延云.農村幼兒園親子活動現狀探究[J].技術與市場,2016(8):212-213.
[3]謝良健.綏化市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現狀及改進策略[J].學周刊,2015(3):223-224.
關鍵詞:家庭親子游戲包;家長指導;陪伴
家庭親子游戲包是由我園教師設計的一種教玩具,它具備整合性、便捷性、不受空間限制的優勢,在第三屆全國教玩具評比中榮獲一等獎。隨后,我園將這款教玩具的收納理念融合于整個幼兒園的區域游戲活動中,創立“家庭親子游戲包課題研究項目”。如何將“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這一課題有效地延伸到家庭中,打通家園游戲通道的新途徑、新方法,我們進行了一些有效的嘗試。
一、引導家長了解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
1.向家長宣傳家庭親子游戲包的理念與開展現狀
家長會上,我們將幼兒園的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的設計理念和開展現狀制作成視頻資料介紹給家長,首先讓家長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其次定期將孩子在活動中的照片,取得的成果等相關資料制作成海報展示,獲得家長關注;此外,我們還會適當安排相關講座,幫助家長提升對家庭親子游戲包的理論認識。
2.邀請家長觀摩班級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
提前制作邀請卡,把本次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的主題、游戲目標、游戲玩法、材料的投放,與教師的互動、幼兒的探索能力與學習能力等注明,讓家長主動地學會與課題活動交流,提高認識。
在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開展前,教師事先集中家長,重點介紹每個游戲的主要內容,側重指導家長觀看材料的投放與幼兒的操作能力,以及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游戲常規習慣,注重過程觀察。在觀摩中,發放觀察記錄表,讓家長記錄并思考一些問題:你的孩子喜歡玩什么?怎樣玩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與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如何?玩好游戲以后有沒有整理好游戲材料?等。觀摩結束后,還可以請家長把想法或者疑問用書面形式進行交流。
二、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
1.開展全園性家庭親子游戲包作品征集比賽活動
良好的物質材料支持可以為幼兒提供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空間。家庭親子游戲包內容要隨著班級主題、幼盒巳さ淖移而不斷進行替換和更新,不僅老師要及時進行家庭親子游戲包內容的更替,還要發動家長,帶動家長共同參與材料的收集和制作有著積極的意義。于是,我們經常號召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廢舊材料,創設可玩性的游戲內容,這不但能增加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互動,還能培養幼兒的勤儉習慣和創造意識。上一次的家庭親子游戲作品征集活動中,從活動的籌劃、作品制作到展出歷時兩個多月,共有800多個家庭參與,一件件作品都凝聚了家長與孩子們的智慧創意,也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了成長。
2.定期交換家庭游戲包內容,鼓勵家長陪伴和參與游戲
我園每月都會將家庭親子游戲包發送給幼兒,讓他們帶回家和父母一起游戲,鼓勵家長在游戲活動中陪伴幼兒,指導幼兒,將游戲情景拍攝下來,制作成視頻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們愿意以游戲為切入點,在幼兒、幼兒園和家庭之間架構起合作新模式,進一步提升幼兒游戲水平。
三、有的放矢,為家長提供具體可行的家庭親子游戲包指導策略
利用問卷調查、訪談、電話詢問等形式盡可能地了解孩子在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中的一些信息,找出他們在指導孩子游戲活動中還存在的一些困惑,通過“家庭親子游戲包”這個平臺,在幼兒游戲領域給予家長一些具體可行的指導。加強家園之間的合作與聯系,使家園之間在孩子的發展問題上能夠及時溝通,達成共識,形成教育上的合力。
四、收獲與反思
家庭親子游戲包在我園已經開展了兩年多,通過不斷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目前家長對家庭親子游戲包活動表示認可和支持,不斷地參與到我們的課題活動中。當幼兒游戲的愿望被點燃時,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教師教育行為三者之間形成了一種全方位、全時空融合的育人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家庭親子游戲包”便捷、不受空間限制的優勢,讓幼兒園的游戲能有效地延伸到家庭中。另一方面,幼兒園立足“家庭親子游戲包”項目積極創設形式更多元的“游戲節”活動,讓游戲成為維系幼兒與家長之間愛的紐帶。
參考文獻:
呈現形式:多以豐富多樣的親子游戲為主
適合場景:適用范圍較廣,普適性較強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在游戲中,他們情緒愉快,活潑大方,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為了讓家長了解更多的有關游戲的教育價值、作用,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設計了本次家園活動“親子游戲樂翻天”。
具體操作流程
一、暖場游戲:兩只小鳥
請家長和老師一起玩音樂游戲“兩只小鳥”,活躍氣氛。
二、互動交流:游戲是幼兒的學習
1.教師介紹:什么是游戲
游戲它既可以促進幼兒身體生長,又可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還可以激發幼兒的良好情緒 。在幼兒園里,游戲是小朋友每天的基本活動,游戲的類型包括智力游戲、表演游戲、語言游戲、體育游戲、結構游戲、音樂游戲等(通過照片的形式回顧班級開展過的各類游戲活動)。
2. 教師講解:親子游戲有什么價值
親子游戲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家庭內成人與幼兒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親子游戲不僅有益于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密切親子關系,還有益于兒童各方面的發展。而且,兒童會把在親子游戲中獲得的對待人和物的態度、方式、方法遷移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
3. 家長分組討論及分享:親子游戲大放送
請家長分成4~5個小組,在小組內分享自己開展過的親子游戲。每個小組請一名家長作好記錄,將大家講到的親子游戲記錄并進行整理。小組交流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全班家長介紹小組討論結果,分享大家日常開展的親子游戲。
4. 共同學習:親子游戲注意事項
(1)自主、平等地對待孩子。
(2)游戲中應培養與鼓勵兒童的創造性與獨立性,家長應該讓孩子玩自己喜歡的游戲,不強迫他玩不喜歡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適當加以引導。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游戲和玩具。 如3~4孩子的游戲離不開玩具,家長為孩子選擇玩具要考慮到其教育意義與藝術性,并要注意物美價廉和衛生安全。家長還可以引導幼兒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這樣不僅豐富了游戲的內容,而且有助于發展幼兒的智力和想象力,并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又如5~6歲的孩子游戲時主題明確、模仿能力強,因此,為這一年齡段孩子安排的親子游戲就應該注意到內容的豐富、玩法的多樣等等,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和創造力。
(4)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游戲習慣,遵守游戲規則;玩具要有固定的存放地方,游戲結束時要引導孩子自己收拾,物歸原處;安排合理的游戲時間,不能因為玩而影響吃飯和睡覺。
(5)在開展親子游戲的同時,鼓勵孩子獨立游戲,也要鼓勵孩子與小伙伴的交往或游戲,培養孩子獨立游戲的興趣和能力,及與伙伴交往或游戲的興趣和能力。
三、體驗活動:親子游戲樂翻天
1.熱身活動:跟爸爸、媽媽一起入場、并開展熱身活動。
2.分組介紹及問候活動
每組的家長和幼兒一起介紹自己的組名,并打招呼。如:我們是紅隊,大家好!
3.親子分組游戲
(1)送寶寶上學:各隊家長將幼兒裝入小推車內出發,繞過標桿回來,下一個家長繼續。
(2)運西瓜:家長和幼兒將皮球放入布袋外包裝上,抬著將球過去繞過標桿再回來,下一對親子繼續。
(3)袋鼠上學校:幼兒雙腳踩在大人腳背上,一起向前走,繞過標桿走回來,下一對出發。
(4)龜兔賽跑:家長幼兒同時出發,家長扮演兔子,跳到指定的地方彎腰搭第一個山洞,幼兒鉆過第一個山洞后,家長繼續往前跳,跳到第二個搭山洞的地方,幼兒繼續,直到終點,然后一起跑回起點,下一對出發。
活動效果及反思
這個家園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動靜結合,家長不僅需要聆聽、思考、分享、交流、討論,在這樣的過程中增加對游戲價值的認識,了解科學育兒的觀念和方法。同時,家長也可以在跟親子互動游戲中將自己所學到的理念和方法進行現場實踐,促進親子間的良性互動,增進親子情感。與傳統教師講述為主的家園活動相比較,本次活動中家長參與更多了,教師講述的更少了,家長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更加突出,這也就更好地激發了家長積極參與家園活動的興趣。與傳統的運動會相比,這樣的活動中家長不僅僅只是觀察、了解、參與,還學到了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獲得了一些科學育兒的觀念,收獲的不僅是“魚”的結果,更是“漁”的方法。
關鍵詞:親子游戲;現狀;對策;家長;孩子
一、引言
親子游戲是指父母與子女間或祖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游戲行為,它是以孩子為主體,父母為主導,家庭為單位而進行的。親子游戲是兒童游戲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兒童成長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美國親子教育倡導者Thomas Gordon曾指出:現代父母并沒有獲得足夠的機會和條件來接受如何教養子女的訓練。幼兒園只有預先實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針對性的方法,協助父母教養他們的子女,才能提高家庭親子游戲的頻率及質量。促進親子關系的良性發展,從而減少兒童適應問題的發生。
在我國,親子游戲的開展沒有得到普及和重視,家長在這方面也存在困惑,希望通過此次研究,對親子游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作基本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從而探索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問卷法和訪談法來進行對杭州親子游戲現狀與對策情況的調研,隨機抽取了杭州市機關幼兒園、華東醫藥幼兒園及郊區的一所幼兒園,共發放問卷200份給每位家長,其中收回問卷180份,有效卷為160份,有效率達89%。
三、結果與分析
從表中看出經常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的家長占47.9%,偶爾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的家長占50.0%,不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的家長只占2.1%,由此可以看出,現在家長還是挺重視親子游戲的,家長們從認識到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可以改善親子之間的關系,使孩子與家長的關系更融洽、更密切,有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已有個性的完善和發展。
從表中可以看出,開展智力游戲的家庭占16.7%,開展體育游戲的家庭占33.8%,開展行為習慣游戲的占29.5%,開展娛樂游戲的占20%。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們已經轉變了傳統的教育觀點中重智力輕其他教育的觀念,逐步認識到游戲的主要目標是情感、態度、學習習慣的培養和體驗,認知不是主要的目標。
從表中可以看出,100%的家長認為與孩子一起游戲可以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又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密切家庭關系,但在問到在空閑時經常與孩子一起游戲的占64.6%,偶爾與孩子一起游戲占35.4%,從不與孩子一起游戲的占0%。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家庭成員中父親經常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的頻率占41.7%,母親經常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的頻率占75.0%,祖父母經常與孩子一起游戲的頻率占29.7%,其他家庭成員與孩子一起游戲的頻率占0%。由此說明,在與孩子游戲過程中母親還是占第一位的,父親占第二位,祖父母占第三位,而其他家庭成員的參與率為0%,我覺得父親應多參與和孩子游戲的頻次,縮小同母親參加親子游戲次數的差距。在家長的帶動下,其他家庭成員也會積極地參與進來。
從表中可以看出,66.1%的家長選擇15-30分鐘,29.2%的家長選擇30~60分鐘,4.7%的家長選擇1小時以上,但在通常情況下,當孩子主動要求結束游戲時,親子游戲才會得到中止。家長認為兒童在親子游戲中可以獲得對待物體的態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際交往的態度、方法,還可以把這種方法遷移到實物游戲和伙伴油菜花游戲中。
從表中可以看出,65.1%的家長選擇有時,18.6%的家長選擇經常,11.4%的家長選擇偶爾,5.9%的家長選擇總是在游戲過程中,大部分家長還贊成孩子自制游戲材料,有的還主動幫助孩子制作玩具等游戲材料。
由表中可以看出,48.7%的家長選擇由孩子發起,2.2%的家長選擇由父母發起,49.1%他們都認為開展親子共同發起,這說明了在親子游戲態度方面家長和幼兒均表現為積極,他們都認為開展親子游戲可以更好地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也會使家長與孩子的關系更密切。
四、討論與建議
(一)從調查結果中,我發現杭州市親子游戲的一些現狀
1.在對待親子游戲態度上,家長和幼兒均為較積極,大部分的家長認為親子游戲對幼兒發展有一定的價值意義,許多家長認為,游戲與學習應結合起來,也有家長認為游戲不同于學習。實際上認為游戲和學習要結合起來的就是承認游戲不同于學習,這說明許多家長把幼兒的游戲和學習作為兩個獨立的因素。大量研究證實,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調配表明,家長雖然認識到游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都沒有真正理解游戲的內涵。
2.親子游戲結構類型上,游戲的種類豐富,常見的主要有體育游戲、智力游戲、行為習慣游戲和娛樂游戲,但其中開展頻率最高的是體育游戲。
3.在親子游戲的指導策略上,多數家長能尊重孩子的權利和選擇讓幼兒自主地游戲,并給孩子一定的指導,但是還有一些家長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而常常在孩子的再三要求下才與孩子一起游戲。說明了有些家長還是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在親子游戲中起的作用,對于如何更好地參與和指導孩子游戲存在著困惑,對親子游戲在親子關系中起到的作用認識也不足。
(二)針對杭州市親子游戲存在的一些現狀,我提出了一些建議,以促進親子游戲的推廣。
1.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轉變教育觀念
家長的文化程度與教育觀念對孩子的教育有直接的影響,只有提高家長的文化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才能使家長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及其需要,并根據其興趣愛好有的放矢地開展親子游戲。
多看一些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學習一些教育理念,了解孩子在各個生長階段的不同心理特點及興趣愛好的變化等,并通過游戲的方式將這些理論付諸實踐,真正達到教育寓樂的目標。學校應開設親子游戲課程,通過多種形式傳授科學育兒方法,提高家長素質,家長也應積極參與幼兒園里開展的各種家園活動,包括理論學習、親子活動等,以促進對親子游戲的認識及教育觀念的更新,并更多地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心理需要,學習一些游戲方法,以便為家中開展親子游戲并打好基礎。
正確認識游戲與學習的關系,游戲適應幼兒身心發展需要,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游戲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經驗的過程。在游戲中,幼兒一方面主動地去探索環境,并以原有經驗為基礎理解環境中親子信息的意義,另一方面又主動地作用于環境。因此,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而且是一種更為重要的學習,把游戲和學習分開甚至對立起來,正確看待游戲與學習的關系。
2.充分利用游戲資源
首先,家長要多抽時間陪孩子到大自然中玩耍、游戲。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去觀察、探索、思考、研究,身心都會得到發展。其次,利用季節變化場地游戲,耕種、收獲、花紅、柳綠等季節特征在農村要明顯得多,這些變化都能讓孩子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展開親子游戲,也為平日開展親子游戲提供了廣泛的素材。
3.正確認識親子游戲的重要意義
親子游戲猶如家庭教育中的新型“立交橋”,它在家庭教育中起著與其他活動所不能夠代替的獨特作用,它是家庭教育中最適合學齡前兒童進行的活動方式之一。
親子游戲的開展為各方面的溝通建立了良好的橋梁,親子游戲為家長走進孩子內心創造了一個時空,為老師了解家庭親子游戲狀況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情境。這種溝通的方式是立體的、交叉的、多方的、動態的、同時進行的。孩子、家長在親子游戲中,不斷地增進彼此的了解,對彼此的發展需要漸漸明確,在游戲的進行中,家長應嘗試調整各自的態度、行為、表達方式等,以適應對方的發展需要,使游戲能夠更加深入地、持續地進行。
親子游戲促進了多方參與人員的發展和提高,孩子與成人之間的共同游戲、交往、探索等,是其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家庭通過親子游戲,父母充分地給予孩子自主選擇游戲的權力和機會,使其獨立性漸漸增強,自我意識的發展極為迅速,他們的表現更主動、獨立和創造。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交流更多了,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獲得了良好感情體驗是其成長、發展的基礎,促進了良好的個性形成,家長們通過參與親子游戲活動認識到親子教育的重要意義,學習如何有效地同孩子溝通,培養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桑標.當代兒童發展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振宇.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