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作文快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主是快樂作文的第一步
從信息論來看,作文是一個外界信息的輸入、儲存、加工、編碼、輸出的過程。信息的輸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輸出是結果,而這個信息輸入加工輸出的過程,全仗主體積極而有成效的工作,離開了主體的主動精神,信息既不能輸入,也不能加工,更不會有信息的輸出了。這里說的主動精神,就是寫作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就能從作文中體會到樂趣與。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寫作,是一項任務,是訓練系列中的一個環節。教師為了應試有很強硬的理由,學生則有太多的無奈。他們沒有選擇余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一種內在需要。因此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讓他們真正喜歡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寫我心",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沖動不是恒定不變的,有些東西稍縱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么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
自主作文還要保障學生在寫作空間上的自由。想寫什么,不想寫什么,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透視生活,觀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園和家庭,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用自己的心靈觀照現實生活。強調觀察、體味、思考,反對被動的、機械地模仿和重復,對現實做出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惟有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信心十足地傳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頌揚。
自主探究和發現要比被動接受快樂。寫作的規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師的灌輸得到。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學習就是依靠發現,要求學生利用教師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動的進行學習,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探索和發現事物,而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如果教師只滿足在課堂上傳授寫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語文老師。美國著名的認知學派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生發現學習的"發現"與科學家的"發現",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質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而發生的,其智力功能和發展價值是相通的。因此寫作的經驗、技巧乃至規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寫作的樂趣也就在此,否則它就成了別人嚼過的饃饃。長期以來,教師是在做學生的事情,剝奪了學生探索發現的樂趣,結果教師"喂"得津津有味,學生卻饑腸轆轆。
激情是快樂作文的助燃劑
自主寫作確實輕松自在,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作文教學,是快樂作文的起點。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學生要愛作文。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自主只能是給不自覺者大開了方便之門,自主只會導致作文教學的無政府狀態,使作文教學無所作為。那么這種激情,這種對作文的熱愛又該怎樣去點燃和呵護呢?
一、民主性的作文評語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
有位特級教師說過這樣一句名言:蹲下來,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豐富多彩的世界。這其中的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蹲下來,所以,教師要轉變觀念,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放棄多年來的“師道尊嚴”,營造平等的朋友關系,這樣讀習作的時候才會與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欣賞。
在給學生的作文評語中,我總喜歡用上“你”,這樣就好像和學生在面對面地聊天,學生就會感受到老師的親切,樂于接受老師的評語,師生的心靈也會由此靠得更緊。
在寫《老師,我想對你說》的作文中,一位學生寫道:“自從上學期期末考試我的作文寫砸了,我發現您的目光跟以前不一樣了,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難受呀!您已不再愛我了,是嗎?老師,您是否會覺得我是一個笨蛋呢?”讀后,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憾,我在旁邊評道:“老師忽略了你,并非有意,原諒老師,好嗎?但請相信,老師永遠愛你。你應當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與挫折!”后來,這位學生又恢復了自信,熱衷于寫作,每次拿到習作本后都會迫不及待地打開本子閱讀評語,學生拿到作文本后那種眉飛色舞、競相傳告的場景讓我感動不已。
做過班主任的作文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作文評語往往是與那些難教育的孩子進行交流的窗口,通過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我們會有意外的收獲。曾給學生習作《我的煩惱》寫過這樣的評語:“你的心情,我十分理解,我也曾是膽小的孩子,可有一天我終于舉起了手,站起來回答了問題后我才發現,發言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你也試試!”后來的課堂上,我很注意他,他果然舉起了手,發言還真不錯。更可喜的是,學生漸漸把我當作朋友,愿意和我交流,對寫作更是興致盎然,寫作水平也一次比一次出色。
二、鼓勵性的作文評語是激勵學生向上的杠桿
為了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我竭力在他們作文的字里行間尋找優點,哪怕用得好的一個詞,一句話,立即給予熱情的鼓勵。如“這個詞用得真精當!”、“多美的句子呀!你真是個小才女!”、“這么細膩的描寫,真佩服你那敏銳的觀察力”、“幽默的語言把你的聰明才智表現得淋漓盡致”等等,讓學生意識到老師在時刻關注著他細微的進步,更關注到對他本人的關愛,從而增強他們繼續超越自我的信心!
班上一位學生,她家境貧寒,為此在同學面前產生強烈的自卑感。有一次在寫作文《自我形象設計》時,她的筆名取為“丑小鴨”,個人標志設計是畫了一只獨自躲在小角落里的小鴨子。我看后觸動頗大,為了使她很快自強起來,我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鴨,飛進了老師的叢林里,我喜歡她的純潔與善良,我欣賞她的誠實和坦率,我更相信她有著堅不可摧的翅膀,你信嗎?這樣的一只丑小鴨,真的會成為茂密叢林中的一只驕傲潔白的天鵝!”她看后,感動地哭了,給我寫了一封信,那感人肺腑的話語也讓我感動不已。
如果說學生的作文離不開情,那么教師的評語更離不開愛。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興趣的產生,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老師對他的贊揚鼓勵。特級教師于永正也多次提到中學時李曉旭老師評價他的文章有“老舍風格”,增強了他寫作的信心,激勵他一輩子讀書寫作,終成大家,短短一句話,影響卻是無窮的。
三、針對性的作文評語是引領學生遠航的風帆
葉圣陶先生在有關作文的書信中說過:必須使學生真正明曉教師之用意,且能用之此后之實踐,乃為有效。要實現這些要求,要使評語能用之此后之實踐,就必須注意評語的啟發性和針對性。況且學生受知識和能力限制,作文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老師的評語應既有鼓勵性又有建議性,使學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績,又能在愜意中接受老師的修改建議。
一、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樂學之源,又是以學生的需要為基礎的。學習本身無所謂苦或樂,在學習與學生的需要建立起聯系時,就因為學生的需要而變為樂學,反之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而變為苦學。從低年級寫句子、寫話開始,就要激發興趣,使每個學生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欲望,一種沖動,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這樣,寫話、習作成為一種樂事,而不再是負擔。找出學生的好詞好段,在班上給予公開表揚,找出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樹立“我能寫”、“我寫得好”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寫作的喜悅,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在評價中應該用欣賞的目光千方百計地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并加以激勵。比如,巧妙的構思,新穎的選材,豐富的想象,精彩的個性化表達,等等,尤其對于后進生來說,老師更要用放大鏡欣賞、發掘,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激發寫作興趣。
二、重基礎,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低年級主要練習寫句子、寫話。包括: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觀察簡單事物或圖畫以后寫幾句話;用句子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賀卡;能寫條據;能寫留言條;能寫簡單的日記。低年級最重要的是“對寫話有興趣”,樂于通過寫話,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從什么時候開始讓小學生寫句子、寫話?既要依據教材的編排,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只要學生有這方面的愿望,就要積極引導。
中年級側重引導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寫片段的練習以外,素描、童話、書信的習作,應當引起重視。素描是寫紀實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養觀察事物和用語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級學生天真爛漫、富于想象,喜歡讀童話,也有編童話、講童話的興趣。在培養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級可以練習編童話、講童話,中年級可以進一步練習寫童話。在應用文方面,中年級適宜學寫書信,并鼓勵學生以書信交友,用書信和他人溝通與交流。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寫結合要多閱讀和仿寫。一是要多讀書。既要廣泛獵取知識,又要對優秀的篇章段落多讀,達到理解消化,甚至熟讀成誦的目的,并通過琢磨咀嚼達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從而逐步解決“怎樣寫”的問題。二是要善讀。讀與寫的聯系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閱讀達到善讀水平,養成善讀習慣,才能使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在語言表達方面,通過閱讀學習積累運用好詞佳句,學習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接段成篇的寫作規律。在思想表達方面,通過閱讀學習作者觀察事物、思考問題、表情達意的方法,從而增長見識,擴大視野,陶冶情操,提高認識,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并將其寫作技巧自然地運用到寫作之中。三是要會仿寫。小學作文既要放手讓學生寫,又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寫作技能。無論寫什么都要求表達準確、清楚,所以讀和寫是可以相互遷移的。因此,可指導學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寫作思路,將范文的構思、選材、謀篇、分段造句、用詞、開頭、結尾及過渡的方法運用于寫作中。
四、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
我們在布置課外作文時可以去掉那些條條框框,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作文不提過多要求,不做過多限制,學生愛寫什么寫什么,想寫什么寫什么,讓學生的思想自由馳騁,讓他們將自己的思想、情感盡情地、自由傾訴,以挖掘他們內在的潛質,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展示,激發學生寫作文的興趣,鼓勵學生放膽表達。在教師辛勤的輔導下,孩子積累了許多生活積淀,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了,在想象作文中更善于運用想象的手法進行寫作,內容生動了,有趣了。在未進行想象練習時,學生寫過云這一自然景物,很多學生基本上都只會從形狀上進行一定描寫,諸如:天上的云朵白白的,像團團的棉花,又像厚厚的棉被。而進行想象作文教學后,大大豐富了內容。如:天上的云朵像頑皮的小孩,一會團在一起玩游戲,一會又為了一點小事而鬧別扭,各奔東西,這可把天空媽媽急壞了。很明顯在比喻的同時又加上的擬人的想象。還有:天空中的云朵白白的,柔柔的。既有雪花的純潔,又有棉被的柔和。摘一朵捧在手中,輕輕的,感覺肯定很舒服,其中夾雜著對比和猜測的想象句子充滿童趣。在進行想象作文的訓練中,潛意識里教會了孩子寫生活作文。在小作文里,孩子對身邊事物的描寫善于運用想象了,內容就顯得充實了,完整了,形象了。
五、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與講評
我回來時,原本是興高采烈的溜著滑板車來到狼牙面前。我感到很奇怪,平時活蹦亂跳的狼牙,今天怎么不站起來歡迎我呀?
我感到十分驚奇,我就問大姨夫:“為什么狼牙身體不動?”大姨夫嘆了一口氣說:“應該是被臺風刮下來的東西扎的吧!:”這時,我眼前頓時一片漆黑,只見狼牙冷得在發抖。我驀地清醒過來,抱來一堆暖綿綿的布,輕輕地蓋在狼牙身上。
我走時,流下了一滴熱淚……當時我的心,就像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黃沙……難以抹去……
第二天,我又來到廠里,我便迫不及待的奔向狼牙跟前,看著虛弱的狼牙,在窩里睡覺。狼牙被我的腳步聲驚醒,奇跡出現了,狼牙兩只前腳會動了!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每一次想起雷鋒,就想起這一段話,因為這段話是雷鋒叔叔常說起的一段話,雖然雷鋒叔叔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這段話卻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雷鋒叔叔非常節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穿了又穿,一直舍不得扔。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雖然不用像他那樣穿縫縫補補的襪子,節儉的精神還是要發揚的。因為我們雖然沒有為家里掙錢的義務,但有節約的義務,同時也減輕了父母的壓力。不亂花零錢;不用白紙做草稿;鉛筆不能用半截就扔掉;少吃零食,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電……身邊的一件件小事處處給我們留下了節約的機會。
雷鋒叔叔還特別助人為樂。他把幫助別人看成一種享受快樂的方式。我認為作為一名七年級小學生,助人為樂的前提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想想看,一個人如果連自己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去幫助別人呢?先要經常做鋪床、疊被子、收拾書包、洗襪子等這些小事,另外,同學生病時送出的親切問候,教師節送上的溫馨祝福,家長生日時獻出的美好祝愿等等,我覺得這都是成長路上助人為樂精神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