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描寫雪花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梅花——讓人一聽到這兩個字就可以聯想到寒冬和雪景。
在植物當中我最喜歡梅花,因為梅花象征著堅強,所以我喜歡梅花,雖然我沒見過梅花,但是我看過描寫它的詩句,聽過歌詞帶著梅花的歌曲,每當我打開帶有梅花歌詞的音樂的時候,我靜靜的坐在沙發上,那優美的旋律響起的時候,讓我感到了有一種力量在鼓舞著我 它仿佛在告訴我,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學會堅強,不管人生的路有多艱難,都要綻放出自己的美麗。
其實我很敬佩梅花,因為它在最寒冷的時候綻放,它用它最美的身軀讓冬季不再死沉沉,它在冬季綻放,給這個冬天帶了了一絲生機,讓這個冬天填了一絲韻味。讓我們不再覺得冬天寒冷,如果要是下雪,雪花落在梅花上,好像給梅花穿了一條連衣裙,在冬天,梅花和雪融合起來,那讓整個冬天更加美麗。
我喜歡梅花是堅強和頑強,它在枯草之間脫穎而出。它是最美的,她說是最獨特的,每當我看到描寫梅花的詩句的時候,我都能聞到那在白雪中散發著的淡淡的梅花香氣。
1、窗外的雪,不停地落在我的紙上,我突然感到了生命的虛度,春花秋月,沒有使我止步,這場雪卻使我迷路了,我相信,天使的羽翼就隱在雪中,用科學的顯微鏡只能探到一片虛無,肉質的眼雪地跋涉過久,會導致雪盲,只有暫回紅泥火爐的小屋,溫上一壺酒
2、雪地的回聲,沒有比這更純凈的詩句了,那些趾高氣揚的汽車,飛機,此時卻犯愁了,雪始終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或者說,不理喻它們,但雪地的孩子們是如此興奮,他們是如此自由地與一個原初的世界相嬉,甚至引得大人們也紛紛放下了世故。
3、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陽出來了,推開門一看,荷!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樹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層厚厚的雪,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上,則掛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美麗的銀條兒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4、雪下起來了。多么美麗的雪花呀。在初冬剛來到的時候,雪花就及時地報告了冬天的來臨。下課的時候,同學們跑到操場上,有的在歡呼,有的在跳躍,有的張開雙手去接那飛舞的雪花。看哪,快看哪,雪把大地蓋上了。天上,地上,到處是雪。白色的大地,白色的房屋,白色的樹林。
5、那雪花潔白如玉,它是天宮派下的小天將,還是月宮桂樹上落下的玉葉呢?雪花像美麗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見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樣調皮,一會兒落在屋檐下,一會落在樹枝上,還不時飄在行人的臉上。
6、大雪紛紛揚揚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動著各種姿勢,或飛翔,或盤旋,或直直地快速墜落,鋪落在地上。
7、雪讓人的感覺只有一個字--冷。大地一片銀白,一片潔凈,而雪花仍如柳絮,如棉花,如鵝毛從天空飄飄灑灑。
8、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美呀!
9、潔白的雪,我愛你,我愛你的純潔。你把大地裝飾得一片銀白,你把大地打扮得多么美麗。
10、雪仙子在盡情地揮舞著衣袖;在飄飄灑灑的彈奏中,天、地、河、山,清純潔凈,沒有泥潭。
11、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12、雪,蓋滿了屋頂,馬路,壓斷了樹枝,隱沒了種種物體的外表,阻塞了道路與交通,漫天飛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體。
13、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從昏暗的天空中紛紛揚地飄落下來。霎時間,山川、田野、村莊,全都籠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4、一年有四個季節,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歡冬天下雪時的壯麗景色。冬天,大雪紛飛人們好象來到了一個幽雅恬靜的境界,來到了一個晶瑩透剔的童話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給人一種涼瑩瑩的撫慰。一切都在過濾,一切都在升華,連我的心靈也在凈化,變得純潔而又美好。
冬天是漫長的,每個時間段的冬天給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二十四節氣中,立冬是冬天的開始。“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被稱為“詩仙”的李白,曾寫過《立冬》這首詩,字里行間,“小資情調”極為鮮明地顯露了出來。立冬之夜,筆墨結凍,也懶得寫詩了,于火爐旁,邊取暖邊溫酒驅寒,醉眼蒙中,竟將月光當作了滿地雪花。立冬了,這時萬物收藏,紛紛規避寒冷,不過,“詩仙”李白,烈酒入肚,絲毫不減揮灑自如的詩歌情調,是不是還在美酒當中,醞釀著三百篇的詩句呢?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早冬》是寫立冬之后不久的江南的:“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我尤愛這首古詩,詩人白居易拿起溫暖的筆,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蕭瑟,還有美好和生機、安然和恬適,讓人在路的盡頭有了希望和向往。詩人借景抒感,給人心靈的碰撞和啟迪。《早冬》里說,早冬天氣雖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樣可愛美好,“似春華”三個字,鮮活地贊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對冬天的愛意,讓人在無盡的遐思中生出暖意來。
冬至是冬天的一個重要節氣,它意味著冬天已過去了一半。“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云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杜甫的《小至》讓人眼前一亮,不失美好的憧憬。作者寫的是冬至前后的時令變化,用刺繡添線寫出了白晝增長,還用河邊柳樹即將泛綠、山上梅花沖寒欲放,生動地寫出了冬天孕育著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作者的筆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開始,既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情趣,又讓人浮想聯翩。
冬天最冷的節氣是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的最后一個。這個最冷的節氣在古人筆下也別有一番情趣。南宋大詩人陸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門》中寫道:“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沖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游子自消魂。”大寒時節的早上,陸大詩人騎著一匹瘦馬出城,雖然太陽無光,風大溫低,城外一片蒼茫蕭條的嚴冬景象,連動物都很少見,且這時候年關將近,他又身處異鄉,但他卻沒有感到悲涼,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山川依舊、悠然陶醉的豪情,這是一種何等境界的人生曠達啊!宋代詩人文同,雖然名氣不怎么大,卻有一首詩寫得很好――《和仲蒙夜坐》:“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風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寒夜漫漫,外面冷風呼嘯,屋內寂靜凄清。睡不著的時候才知道是茶水的作用,大寒節氣,應該喝酒啊!屋里寒冷,硯里的墨都結了冰,燈花堆積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雖又破又薄,但只要有書讀就行了。這是一幅讓人欽佩的寒夜苦讀、舍我其誰的畫卷,詩人那種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氣神讓人掩卷難忘!
提起冬天,人們最想念的是雪,因此雪也成了冬天的代名詞。古詩詞中描寫冬日雪景的非常多,也都很有特色。唐代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謂是一個冷寒的畫面,但冬天雖至,卻不凄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作,結構至為精巧。雖寫江雪,但不直接入題,直到結尾才豁然開朗,“寒江雪”三個字生生地冒出來,讓人回味悠遠,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畫,沒有行人和飛鳥,只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釣。詩人借此抒發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寫出了人生的荒寒靜寂。《江雪》畫面十分幽冷,意境卻十分空曠明凈。詩人柳宗元身處逆境,執著而不孤獨,堅定而不妥協,孤憤而又向上,寧靜而又超脫,這便是冬天里驅走寒意的一篝火。“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詠的名作《終南望馀雪》,是一首典型的詠雪詩。這首詩是說,終南山北嶺景色秀麗,積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陽光明亮地照在樹梢上,可是長安城今夜會更冷了吧?此詩緊扣主題,詠物寄情。清新明朗,樸實俏麗。“陰”“秀”“浮”“明”“霽”幾個字,把這首詩給寫活了,將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現出來,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詩一開始先鋪寫終南山明亮的顏色,末句卻筆鋒陡轉,裹著濃重的詩意和美感,真實地表達了詩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溫暖人心和打動人。
提起冬天,還有一種花是繞不過去的,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梅花。古詩詞當中,贊美梅花的作品甚多,北宋王安石的《梅花》極具代表性。“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的筆下,楚楚可人的梅花,不媚俗,不自卑,散發著幽香,在冬天里凌寒開放。這首梅花詩,不加雕飾,語句十分樸素自然,雖簡短,卻很有味道,讓人在清新的文字里,分享到梅花的清香和高潔。寫梅花給人深刻記憶的,還有南宋詞人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一樹報春的紅梅綴滿瓊枝,半開香臉,嬌態柔美,宛如美人出浴,新妝初罷,婀娜多姿。李清照的《漁家傲》,溫婉地表達了對梅花的欣賞和喜愛,寫得真是令人心醉。
那繁花似錦的春日,沒有從這里虛擲一分一秒;那烈日噴火的盛夏,為閃光的金輪增添了更濃烈的色彩;那碩果盈枝的秋天,為世間貯蓄了更多的力量;那冰雪的緘默為明春埋下伏筆……
春意融融
春天的腳步,急促而和暖,輕輕掠過大地,大地呈現一片青綠。
冰雪消融,桃花梨花便在料峭的風中粲然開放,招蜂蝶嚶嚶地飛行其間,于是在一片片白的、紅的花瓣中顫顫地跳出一個“春”字來。
春天的腳步把河水都踩碎了,于是,蕩起一道道波紋和漣漪,而水面上還浮動著冰雪的殘骸。
田野上,麥苗返青,柳絲起舞。老牛奮蹄,駿馬抖鬃,馬達歡呼,一粒粒閃光的種子,像一顆顆珍珠,伴著農家的希望鉆進泥土。
冰凍的小河,沖開封閉的閘門,帶著一冬的委屈“哇”地一聲哭了,淚花閃閃,奔向遠方。
大雁,排著“人”字形的長隊,振動兩翼,歡叫著,從南方飛來,嘴里銜著綠色的信盞。
燕子也在“三月三”如期而至,它們要筑巢養兒育女,但瓦房換成高樓,找不到家了,只在院子上空盤旋。
岸柳,像美女的長發,散發著青春的魅力和韻味,像沉思的詩人,構思著迎春的詩句,準備朗誦給蔥蘢的世界。
植樹節到了,道路兩旁,河渠湖畔,院落宅旁……到處挺起一排排青綠,涌起一股股春潮。
春寒料峭,春意融融,人們脫去棉衣的束縛和桎梏,象游魚那樣自由,象鳥兒那樣歡暢……
站在高處,放眼望去,地是綠的,水是綠的,人是綠的,鳥兒是綠的……放開喉嚨高唱一曲“春之歌”,那聲音也是綠的……
夏日炎炎
酷暑的夏天,太陽像一個大火球,點燃起萬只火把,世間如同被一個大鐵鍋嚴嚴實實地扣住,人們大汗淋漓,只是無奈的嘆息。
在居高不下的炎熱天氣,人們非常關注每天晚上七點半的電視天氣預報,希望得到明天的降溫的信息,但是,從預報員那言之鑿鑿和橙色畫面上得到的信息是:明天又是強對流天氣,遇到幾十年來未有的高溫。預報員提醒人們防暑防暴。偶爾一天,應驗了“降雨”的預報,忽而晴天一聲雷響,暴雨傾盆而下,人們乘興被淋成“落湯雞”,因雨是熱的,正好洗個熱水澡,可雨過之后,太陽立即露出臉來,又義無反顧地把熱浪傾下來。
在溽熱難耐的夏日,風是熱的,雨是熱的,一切都是熱的。有詩云:“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首詩就是描寫農民對社會的不滿和在夏日勞作的感受,但這已成為遙遠的歷史。
回憶小時候,天熱了,光著屁股和同伴們一起到水塘里游泳,為了擺脫酷熱和蚊蟲的叮咬,人們扇著扇子,到街上和田野路旁尋求涼爽。
面對這酷暑難耐的季節,人們盡情地領略著,感受著,享受著。十里長街,一把把遮陽傘下,傳出一對對情侶的甜言蜜語,無意被雨滴打濕;舞動的裙裾,甩丟了拘慬,亮出了女性的風情;赤胸露背,丟掉了顧及和羞澀,展現出男性的魅力和青春。哲人云:“天運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吾心之冰炭難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矣。”
夏天的太陽有暴烈的一面,它把整個空間充滿炎熱和焦灼。但也有它溫柔平和的一面。當夕陽依依不舍翻過山脊,月神就踏進小溪粼粼微波冉冉而來。“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于是,夏夜就似清涼的雪花啤酒,伴著幽幽勝境流淌出來。田野林蔭是青春的花圃,卿卿我我孕育了多少神秘的故事。馬路兩側的悶熱慢慢散去,人們搬出椅子,仰面觀星;或席地而坐,談古論今;或下棋打牌,爭贏斗趣;或拉起二胡,說拉彈唱……
夏日猶如一個神奇無比的魔術師和萬花筒,當你從爛漫火暴的夏季鏡頭走出,讓雨水、汗水蕩盡美好的享受與記憶,你便匆匆進入了秋天涼爽的境界。
秋果累累
漢字中有許多會意字,兩部分合在一起,組成新字,生發出其含義。“和”字是由“禾”和“口”組成。左邊“禾”是說有飯吃,右邊“口”是說能講話,合在一起就是“和諧”、“和善”、“和氣”。“旱”字是由“日”和“干”組成,日頭當照,日下一片干燥,便是“旱”象。又如左邊是“水”,右邊是“目”,眼睛流水,當然是“淚”。
按著這個造字規律,“秋”、“心”為愁,但由于時代不同,心情有異,“秋”、“心”并不“愁”,這也許是個例外吧。秋天博大高遠,宇清氣爽。看吧,初秋的陽光溫馨燦爛,大地一掃酷夏的悶熱和浮燥,人們不在揮汗如雨,一切變得凝重和成熟。到了中秋,秋風把谷子吹得點頭哈腰,把棉桃逗得裂開了嘴,秋風把萬物吹得朝一個方向起舞,把原野吹成山和海。“立秋十八天,寸草結籽”,生長在大地上的糧食和青草,無論是攀附的、直立的、掛在樹上的、埋在地下的,不論是豐盈沉實的、零星單薄的、形狀大小的,都舉起果實,如同運動員向教練和觀眾舉著獎杯報恩、致謝,回報大自然,這哪有“愁”景呢?
秋天是春夏的延續和釋放,到了深秋,落葉告別母體,種子積蓄下希望,蟬鳴埋下伏筆……這哪有“愁緒”呢?
秋是光彩奪目的,蘋果的秋是紅青黃的融合,柿子的秋是金與赤的和諧,葡萄的秋是紫的水綠的,石榴的秋是粉紅的白的,這五光十色的秋構成一幅色彩斑爛的風景圖,這哪有“愁色”呢?
秋天多彩而亮麗,濃郁而深沉,豐富而含蓄,怡人又醉人,這又有何“愁”呢?
另外,還有許多與秋相關的文字情趣:
有一種女人叫秋水伊人;有一種賬本叫秋后算賬;有一種耳朵叫秋風過耳;有一種等待叫望穿秋水。
啥禮物不能明著送?答:秋波,暗送秋波嘛!
哪個季節最忙?答:秋天,多事之秋嘛!
啥時候最公平?答:秋天,平分秋色嘛!
什么最簡單?答:秋天,一葉知秋嘛!
什么季節最短?答:秋天,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秋天是人生最壯麗的感人心弦的一幕,讓我們領略秋的風采,接受秋的饋贈,拋掉傷感和愁苦的心緒,擁抱明年更加美妙的春天。
冬雪飄飄
冬日,沒有繽紛的色彩和濃烈的陽光,大地呈現出少有的靜謐與空曠。就在這時,一場冬雪掩蓋了原野袒露的一切,為春天埋下了伏筆。皚皚的積雪在腳下發出歡快的“咯吱、咯吱”的聲響,松散得如細砂。
雪花綻放于九天之上,她是碧空之仙女,蒼穹之公主,宇宙之天使。它飄飄灑灑從天而降,輕輕盈盈鋪地而來,覆蓋山脈和草原,便有了“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宏偉氣象;她覆蓋田野,便有了“萬畝麥苗雪中青”的勃勃生機;她覆蓋樹木,便有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神奇風光;她覆蓋道路,便有了“萬徑人蹤滅”的佳境。
小的時候,每當下雪,那是最好玩的時機,一群同伴不顧刺骨的西北風,在飛雪中喊叫著,跑跳著,有時仰著頭張著嘴接落雪花。在野外狂跑不止,直到身上出了汗才停下來,冷風一吹,身上冷颼颼的。一場大雪后,雪像厚厚的被子把麥苗嚴嚴實實裹蓋起來,預示著明年小麥又是一個好收成。這時候,整個世界披上了銀裝,一切都鼓脹起來,馬路上已少了行人和車輛,萬物噪聲,連鳥兒也迷失了覓食的方向,在空中劃過,發出饑餓無助的鳴叫。
大雪過后,田野的坑坑洼洼溝溝壑壑被填補得平平展展,這時野兔無處躲藏,大雪成了它們的“滅頂之災”。人們牽著獵狗在雪地上尋找野兔的足跡,一旦發現目標立即追上去。野兔雖然平時跑得很快,但這時由于在深雪里跑,后腿容易蹬空,使不上勁,很容易成為獵中之物。
湖心亭看雪
張 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品讀
本文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寫出了雪后西湖之景清新雅致的特點,表現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后,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對數量詞的錘煉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永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還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表達了作者賞雪的驚喜,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全文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無雕琢之感,給人以愉悅的感受。
素材小卡
描寫西湖勝景的詩句
雷峰夕照
(元) 尹廷高
煙光山色淡演錢,千尺浮圖兀倚空。
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
蘇堤春曉
(明])楊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霧散分林沙。
何處黃鶴破瞑煙,一聲啼過蘇堤曉。
湖心亭
(清)許承祖
百遍清游未擬還,孤亭好在水云間。
停闌四面空明里,一面城頭三面山。
平湖秋月
(宋)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南屏晚鐘
(明)萬達甫
玉屏青障暮煙飛,給殿鐘聲落翠微。
小徑殷殷驚鶴夢,山增歸去扣柴扉。
華章溢彩
西湖的雪景(節選)
鐘敬文
車過西冷橋以后,車暫駛行于兩邊山嶺林木連接著的野道中。所有的山上,都堆積著很厚的雪塊,雖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樣鋪填得均勻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卻盡夠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壯曠與純潔!常綠樹的枝葉后所堆著的雪,和枯樹上的,很有差別。前者因為有葉子襯托著之故,雪上特別堆積得大塊點,遠遠望去,如開滿了白的山茶花,或吾鄉的水錦花。后者,則只有一小小塊的雪片能夠在上面粘著不墮落下去,與剛著花的梅李樹絕對相似。實在,我初次幾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幾株錯認了。野山上半黃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壓在兩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條軟弱的樹,也被壓抑得欹欹倒倒的。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時見有衣飾破舊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圍著火爐取暖。看了那種古樸清貧的情況,仿佛令我忘懷了我們所處時代的紛擾、繁遽了。
到了靈隱山門,我們便下車了。一走進去,空氣怪清冷的,不但沒有游客,往時那些賣念珠、古錢、天竺筷子的小販子也不見了。石道上鋪積著頗深的雪泥:飛來峰疏疏落落的著了許多雪塊,清冷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頂面,一例的密蓋著純白色的氈毯。一個拍照的,當我們剛進門時,便緊緊的跟在后面。因為老李的高興,我 們便在清冷亭旁照了兩個影。
……
品讀
《西湖的雪景》在鐘敬文的筆下,冬日的西湖是那么的高貴典雅,那么的清冷,那么的朦朧,完全沒有了昔日的熱鬧。山茶花正開著粉紅色的花朵,花朵墮下來半掩在雪花里,紅白相映,華而不俗,清而不寒。給人以平和、幽雅、悠閑的感覺。作者以靜寫動,偌大的西湖卻人煙稀少,游客寥寥。以靜寫動的方法更加體現出了冬日西湖的靜謐美好。作者從一個景點游到另一個景點,把昔日的西湖和冬日的西湖進行比較。描繪出了杭州西湖的古色古香,描繪出了冬日西湖的脫俗典雅。這冬日的西湖更是另一種美的境界。在這之前,對于鐘敬文并不是很認知,就連聽也從未聽說過。略讀這篇文章只是因為它和西湖有些絲縷。乍一看題目原以為只是單純的寫景并未去注意他的背后,直道看了編者對他的評析才知道這篇美輪美奐的文章之中略帶了些憂愁和不滿。“再不愿來這風狂雪亂的水涯,消受貧窮人所慣受的寒冷了! ”言語之間,流露出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懣。這,正是這篇文章的絕妙之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