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灌溉工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源是節水灌溉工程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對具體工程來講,水源條件對工程類型選擇影響很大,如山區中的一些果樹種植區,大部分為微型水源工程,水資源量非常有限,若推廣地面灌溉成大水漫灌,水量嚴重不足,控制面積很小,因此,推廣果樹噴灌、滴灌、水量出流灌等灌溉技術,盡量投入較大,但效益高,農民積極性高,應用就很成功。
2灌區的經濟條件,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
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節水灌溉工程應由政府和農民共同投資,但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投資和受益的主體是農民,因此,要通過示范推廣,提高農民的認識水平。政府要引導農民推廣節水灌溉新技術,在選擇工程形式時,要考慮農民的收入水平,投資方面,不能在大面積推廣中片面追求投資的工程形式。比如秀嶼區丘峻地帶,農作物多采用渠道防滲技術結合應用灌或溝灌技術,推廣節水灌制度,按照規范要求確定防滲工程和田間工程標準,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會有大的提高,投資低,農民容易接受。但農村勞動力,又能使其他行業創造更高的效益。莆田市的節水灌溉工程形式的選擇,不應當超越歷史發展階段和當地經濟條件,在沒有進行技術經濟條件論證的情況下,不能簡單地把兩種不同的工程類型進行比較。
3與當地的生產方式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相適應
進行九十年代以來,灌溉工程建設已引起了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高度重視,水利投入的加大,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尖銳化,促進了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為了保證農民的利益,中央制定了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這為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使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與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相適應?同時又要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相協調?比如大田噴灌技術,如果不解決種植多樣化的問題,不形成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條件,是難以大面積推廣的。要解決種植多樣化的問題的方法是統一規劃,適度規劃經營和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或供水公司進行管理,解決了某些類型的節水灌溉技術與生產方式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不適應的問題。
4必須搞好效益分析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經濟效益成為建設節水灌溉工程的敏感性問題,農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經濟效益,灌區注意的是管理單位的整體效益,國家在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更重視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在節水潛力最大的糧食作物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由于水價低、糧食作物的對比效益低,選擇灌溉工程形式應慎重。同時,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必須多方籌集資金,實在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的統一。
5參考成功的經驗,考慮技術的成熟程度
不管哪一種節水灌溉工程形式,都有其工程技術特點,也有其使用范圍,對于類似條件的地區應優先采用應用成功的技術,對于應用不成功的技術,要分析總結原因,慎重采用。同時,在選擇工程形式時,要重視設備水平,技術成熟程度,有些不太成熟的技術如嘇灌技術等要先試驗,后推廣應用。
6非工程節水措施和農業種植結構
節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扣水分生產率,但僅靠節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產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農業措施的結合,不僅是提高水分生產率的需要,也是農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節水灌溉形式都難以減少作物的棵間蒸發,特別在作物生產前期,作物的遮陰率低,棵間蒸發量大。通過農業節水措施減少這部分蒸發,在相同產量水平下水分生產率會大有提高。通常推廣的農業節水技術有:耕作保滴技術,如“虛實并存”耕作技術。吉稈、地膜覆蓋技術。不同的農業種植結構,要采取不同的節水措施,同時要考慮扣非工程措施的結合。
7如何管理
節水灌溉重建輕管的問題,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和現有的生產方式下顯得尤為重要。國內外的有關專家認為,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總效益的50%,由此可見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實上,工程建設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難以發揮的例子并不鮮見,哪里工程管理好,其效益就高。
關鍵詞:水庫灌溉工程;設計;建設;效益分析
1工程背景
當前水庫灌溉是一項有效供水和灌溉措施[1-5]。麻溝水庫灌溉工程位于遵義市匯川區泗渡鎮麻溝村,是遵義市北片區唯一較高的水源點,壩址距泗渡鎮境內210國道約8.0km,距遵義市約37.0km,有鄉村公路從壩址通過,工程對外交通方便。麻溝水庫壩址以上流域面積57.0km2(其中明流14.2km2,伏流及凹地42.8km2),主河道長16.2km,主河道平均比降26.2‰。壩址處多年平均流量1.09m3/s,多年平均徑流量3440萬m3。設計流域及灌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受東南海洋和孟加拉灣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量較充足,加上無霜期長,光、熱、水同季,有利于作物的生長。麻溝水庫灌溉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灌溉。工程建設后將解決匯川區泗渡鎮、高坪鎮和董公寺鎮3924.5hm2(5.8868萬畝)的農田灌溉和灌區內15000人、大牲畜3000頭和小牲畜12000頭的人畜飲水問題。
2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在麻溝水庫灌區范圍內,僅有雙仙和大廠溝兩座小(一)型水庫:(1)大廠溝水庫在除險后總庫容達140萬m3,興利庫容104萬m3,放水涵洞出口高程932.8m,設計灌溉面積3668畝,灌面高程在930.0m以下;(2)雙仙水庫經除險后總庫容139萬m3,興利庫容117.4萬m3,放水涵洞出口高程963.1m,設計灌溉面積5100畝,灌面高程在960.00m以下;兩水庫設計灌面共計8768畝,現在正在承擔起泗渡鎮片區的灌溉和人蓄飲用的重擔,但由于雙仙和大廠溝兩座小(一)型水庫已修建多年(目前已被列為病險庫),水庫的長年淤積和運行,已導致水庫取水保證率低,再加之水庫本身的高程比較低,能覆蓋的面積相對較小。由于水資源的缺乏,用水無法保障,阻礙了綠色產業和糧食產量的發展。為了更好的造福地方百姓,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盡快解決缺水的問題。項目區灌溉基礎設施薄弱,水利化程度較低,灌溉用水問題突出,急需修建較大的水利工程以解決項目區干旱缺水的現狀。
3工程水利計算
麻溝水庫灌溉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灌溉。工程建設后將解決匯川區泗渡鎮、高坪鎮和董公寺鎮3924.5hm2(5.8868萬畝)的農田灌溉和灌區內15000人、大牲畜3000頭和小牲畜12000頭的人畜飲水問題。考慮到社會經濟發展和當地水資源條件以及供水對象的特點,灌溉保證率取P=80%、農村人畜飲水供水保證率取P=95%、環境用水保證率取P=90%。
3.1正常水位的確定
根據本工程的實際,綜合工程建壩條件、工程投資和水庫水量計算等因素,為滿足河流規劃要求,在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擬定1036m、1038m、1040m三個正常蓄水位方案進行比選。從水量計算來看,麻溝水庫正常蓄水位從1036m增加到1038m時,興利庫容增加129萬m3,可供水量增加170萬m3,單方庫容增加1.32m3水;從1038m增加到1040m時,興利庫容增加150萬m3,可供水量增加132萬m3,單方庫容增加0.88m3水。雖然1036m正常蓄水位方案投資最省,比1038m正常蓄水位方案少632.92萬元,但1036m正常蓄水位方案可供水量比1038m正常蓄水位方案少170萬m3,沒有達到充分利用水資源。而正常蓄水位1040m方案工程總投資比正常蓄水位1038m方案多438.24萬元。因此,綜合壩址地質條件、工程投資和來水用水等因素,本階段推薦正常蓄水位為1038m,相應庫容1040萬m3。
3.2水利調節計算
灌溉需水量根據工程的灌溉面積、田土比例及作物組成,采用相應作物相應年份的灌溉定額進行長系列計算。麻溝水庫為不完全多年調節,其計算時段5月~8月為旬,其他月份為月。灌區內渠系水利用系數取為0.70,田間水利用系數0.95,灌溉水利用系數0.665。經計算,灌區多年平均灌溉用水量為1860萬m3,P=80%,灌溉用水量為2130萬m3。麻溝水庫在保證設計灌面灌溉前提下,還可以解決灌區范圍內1.5萬人、0.3萬頭大牲畜和1.2萬頭小牲畜的人畜飲用水問題。根據有關規范,農村人均用水定額采用0.075m3/d、大小牲畜用水定額采用0.050m3/d、0.030m3/d,設計擬采用渠道供水。經計算,麻溝灌區農村人畜用水量(毛)為89.7萬m3/年。3.3渠道流量計算對麻溝水庫水稻、蔬菜歷年最大旬定額進行統計,P=80%,水稻、蔬菜、果林最大旬定額為分別為64.8m3/畝、10.1m3/畝和3.87m3/畝。根據其渠系布置及各渠道分布的灌面,自渠末逐渠道向渠首推算,計算得到各渠道設計流量成果,其中渠道輸水方案渠系水利用系數為0.70,干、支渠輸水損失分別為10.72‰~25‰。根據各干支渠的控制灌面及渠道長度從支渠到干渠,再到總干渠逐條渠道計算灌溉設計流量,即得到總干渠首設計流量為3.84m3/s。由于灌區人畜飲水供水采用渠道供水,人畜飲水供水量按渠長均分。
4工程總體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4.1工程總體布置
本工程規模為中型,工程等別為III等。本工程壩線具有唯一性,從壩線地形地質條件看,該壩線可建剛性壩,也可考慮當地材料柔性壩。麻溝水庫灌溉工程樞紐總體布置為: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主壩,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副壩,主壩左岸邊溢洪道,左岸導流兼放空隧洞,左岸取水隧洞,南向灌區渠系建筑物,其中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主壩最大壩高54.3m,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副壩最大壩高18.8m,水庫正常蓄水位1038m,死水位1017m,正常蓄水位以下庫容1040萬m3,最大庫容1160萬m3,取水隧洞布置于大壩左岸,取用流量3.84m3/s,設一岸塔式進水口,取水隧洞全長808.44m,取水隧洞含有壓進水口和無壓城門隧洞兩部分,取水隧洞尺寸為寬×高=2.0m×2.567m;灌區渠系及建筑物平面總長度87.14km。
4.2主要樞紐建筑物
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軸線選擇重力壩壩軸線下游20.0m處,計算得防浪墻頂高程1041.00m,取防浪墻高1.2m,故壩頂高程為1039.80m,壩軸線長度為159.65m。大壩上、下游壩坡均為1∶1.4。擬定壩頂頂寬7.0m,凈寬為6.0m。河床段趾板建基面高程為985.50m,最大壩高54.30m。本工程防滲混凝土面板采用等厚結構設計,厚度為0.45m;面板設垂直縫,在兩壩肩附近的面板設張性垂直縫,間距6m左右,其余部分的面板設壓性垂直縫,間距為8.0m。本方案趾板采用趾板面等高線垂直于“X”線布置形式,趾板厚0.5m,其寬度按巖石地基容許水力梯度確定,趾板寬度統一取為6.5m,河床及兩岸趾板每隔12m~15m設一條伸縮縫。溢流凈寬12m,堰頂高程1033.0m,分2孔,分別設6m×5m(寬×高)的平板鋼閘門,溢流堰為WES型實用堰,由上游面曲線、下游面曲線、泄槽段、圓弧段和底流消力池段組成,總長225.041m(含消力池、護坦)。取水隧洞進水口布置在離大壩左壩肩約300.0m處。灌區渠道設計考慮每隔10m設置伸縮縫,縫寬0.02m~0.03m,縫間采用適應結構變形,粘結能力強,防滲性能良好的填料填實。總干渠總長6.3km,渠首流量3.84m3/s,渠道斷面尺寸為寬×高=2.2m×2.70m。在總干渠末端分出北干渠和南干渠。北干渠總長14.55km,渠首流量0.312m3/s,渠末流量0.128m3/s,渠道斷面尺寸為(寬×高=)0.85m×1.10m~0.65m×0.8m。龍午壩支渠平面總長6.50km(含建筑物),渠首流量0.262m3/s,渠末流量0.252m3/s,其中,渠道總長6.05km,渠道斷面尺寸為(寬×高=)0.8m×1.10m;倒虹管1座,總長450m,管徑Φ450。從以往工程經驗可知,在同一流量,同一高程,同一地形地質條件下,渡槽的造價約為倒虹管的2.5倍,渡槽的造價較高,因此,從節約投資的角度出發,盡量少選用渡槽,但從節約水頭的角度出發,為了滿足末端控制灌面高程,在渠系的適宜位置選擇了渡槽輸水。麻溝灌區工程共有渡槽9座,總長1187.40m,渡槽斷面尺寸為寬×高=1.90×2.56m~1.2m×1.20m。
5工程經濟效益分析
工程總投資為58798萬元。靜態投資為58798萬元,其中:①工程部分投資33449.13萬元;②環境移民投資25348.87萬元;基本預備費率為5%;不計算建設期貸款利息。經計算,本工程經濟內部收益率8.13%,大于8%;經濟凈現值748萬元,大于0;效益費用比1.01大于1;投資回收期13.7年。經濟分析各主要經濟指標均大于基本要求,經濟分析可行。據調查,灌區農民201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135元/人,2011年~2014年按年平均增長率5%計算,預測2014年平均可支配收入6241元/人,多年平均年灌溉用水量2130萬m3,畝均用水362m3,初步確定按1.2%計算的可承受水價為2014年為0.20元/m3;人畜飲水水價按0.6%計算可承受水價,年平均每人、頭供水量為30m3,水價為1.23元/m3。表1所示為工程成本費用表,工程年財務收入合計536萬元,略大于年運行成本支出520萬元,灌區能夠維持正常運行。從財務初步分析可知,項目收入能保證項目正常運行,但項目建設資金需要政府大力扶持,項目具備基本生存能力,財務分析可行。
6結語
本工程的修建,可以解決項目區干旱缺水的現狀,克服實際工程的用水問題。麻溝水庫灌溉工程技術上是可行的,同時它的經濟效益較為顯著。筆者認為通過合理的工程樞紐布置,包括水庫大壩和渠道,來解決缺水灌溉問題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法。水庫灌溉工程可以取得合理的經濟效益。本工程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作者:薛娜 單位:陜西省寶雞峽引渭灌溉管理局
參考文獻:
[1]李昌前.水庫灌溉工程施工技術及管理[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5,21(2):113-117.
[2]劉河元.湖南省小型水庫灌溉系統用水效率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5):201-203.
[3]劉河元,范金星.湖南小型水庫灌溉問題的治道變革[J].湖南農業科學,2015,(2):48-49.
摘 要:作為農業生產大國,我國的農業經濟占據經濟結構的主要地位,農業的大力發展離不開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隨著水資源的日益緊張,急需開展節水灌溉工程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節水灌溉的工程形式選擇不是盲目的,需要與當地農業實際相結合,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狀況、環境影響、水資源含量、農民經濟條件、農業現代化水平以及生a方式,選擇能夠有效促進節水灌溉實施的工程形式,充分發揮節水灌溉工程的效用。本文將對節水灌溉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影響工程效用發揮的重要因素,促進選擇正確合理的節水灌溉工程形式。
關鍵詞: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形式選擇
農業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產量,但由于我國目前多數地區水資源缺乏,而灌溉對水資源的消耗量巨大,因此需要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在保證農業產量提高的同時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節水灌溉工程逐漸受到重視。由于各農業地區具有不同的土壤類型、氣候條件、生產力水平、作物種類、經濟水平以及水資源狀況,因此在對節水灌溉工程進行選擇時,要綜合考慮以上因素,與當地農業特點相結合,因地制宜,使用符合當地農業條件的灌溉工程,促進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農業產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1 促進節水灌溉工程發展的意義
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完善灌溉基礎設施,促進對科學節水灌溉技術的普遍使用,在保證農業生產量的同時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不僅有利于農業提高經濟效益,還能夠促進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
1.1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我國保護水資源意識較為落后,而在農業生產中,為了提高產量,使用傳統灌溉方式進行灌溉,對水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不能促進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且影響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許多農業生產地區不具備完善的灌溉設施,難以實現對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同樣降低了水資源利用效率。近幾年,我國各地農業部門開始提高對節水灌溉的重視,大力推進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施工,促進了水資源利用率的提升,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效幫助。
1.2 維護生態平衡
節水灌溉工程的使用不僅滿足了農業生產的日常灌溉需求,提高了農業用水效率,還有效減少農業用水量,對水資源緊張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對下游地區的用水緊張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式,減少了對地下水資源的過度開采,對農村地區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防止自然災害的發生。
2 節水灌溉工程形式的考慮因素
2.1 水源狀況
水源因素是節水灌溉工程的關鍵問題。工程類型受水源條件影響巨大,例如,地處山區的果樹種植園,由于水資源較為短缺,一般使用微型水源工程,若在進行灌溉時不考慮實際,采用大水漫灌形式,會加重水資源不足,且控制面積較小,所以可以推廣使用針對果樹的滴灌、噴灌以及水量出流灌等形式進行節水灌溉,雖然有較高的投入成本,但因為經濟效益提高,農民有很高的實施積極性,因此推廣效果較好。
2.2 農民以及當地經濟條件
通常來說,應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原則由政府和農民共同承擔節水灌溉工程投資,但受益和投資主體始終為農民,政府投資有限,因此主要通過政府的示范與推廣,促進農民對節水灌溉意識的提高,引導農民選擇合理的節水灌溉形式。為了提高農民的接受度,考慮農民的收入水平,投資方面,不能在大面積推廣中片面追求投資的工程形式。比如某區丘峻地帶,農作物多采用渠道防滲技術結合應用灌或溝灌技術,推廣節水灌制度,按照規范要求確定防滲工程和田間工程標準,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產率會有大的提高,投資低,農民容易接受。但農村勞動力,又能使其他行業創造更高的效益。莆田市的節水灌溉工程形式的選擇,不應當超越歷史發展階段和當地經濟條件,在沒有進行技術經濟條件論證的情況下,不能簡單地把兩種不同的工程類型進行比較。
2.3 與當地的生產方式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相適應
九十年代以來,灌溉工程建設已引起了各級政府和廣大農民的高度重視,水利投入的加大,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尖銳化,促進了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進程加快。為了保證農民的利益,中央制定了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政策,這為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使節水灌溉技術的發展與現有的農業生產方式相適應,同時又要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相協調,比如大田噴灌技術,如果不解決種植多樣化的問題,不形成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條件,是難以大面積推廣的。要解決種植多樣化的問題的方法是統一規劃,適度規劃經營和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或供水公司進行管理,解決了某些類型的節水灌溉技術與生產方式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不適應的問題。
2.4 必須搞好效益分析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的過程中,經濟效益成為建設節水灌溉工程的敏感性問題,農民注重的是自身的經濟效益,灌區注意的是管理單位的整體效益,國家在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更重視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在節水潛力最大的糧食作物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由于水價低、糧食作物的對比效益低,選擇灌溉工程形式應慎重。同時,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必須多方籌集資金,實在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的統一。
2.5 參考成功的經驗,考慮技術的成熟程度
不管哪一種節水灌溉工程形式,都有其工程技術特點,也有其使用范圍,對于類似條件的地區應優先采用應用成功的技術,對于應用不成功的技術,要分析總結原因,慎重采用。同時,在選擇工程形式時,要重視設備水平,技術成熟程度,有些不太成熟的技術如A灌技術等要先試驗,后推廣應用。
2.6 非工程節水措施和農業種植結構
節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扣水分生產率,但僅靠節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產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農業措施的結合,不僅是提高水分生產率的需要,也是農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節水灌溉形式都難以減少作物的棵間蒸發,特別在作物生產前期,作物的遮陰率低,棵間蒸發量大。通過農業節水措施減少這部分蒸發,在相同產量水平下水分生產率會大有提高。通常推廣的農業節水技術有:耕作保滴技術,如“虛實并存”耕作技術。
2.7 如何管理
節水灌溉重建輕管的問題,已經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國內外的有關專家認為,節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總效益的50%,由此可見管理工作的重要。事實上,工程建設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難以發揮的例子并不鮮見,哪里工程管理好,其效益就高。
結束語
節水灌溉工程的大力推廣有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但工程效用的充分發揮需要對實際環境的綜合考慮,特別需要對工程的投資與受益主體的農民進行普及,推廣符合其要求的工程,在保證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節約水資源并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利;灌溉工程;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S60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設計標準
河流的徑流量是隨著四季不斷變化的,農田種植面積和作物種類等也是不斷的在變化的,這就決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在不同年份來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農田灌溉工程建設的規模,也就需要有一個灌溉設計標準為依據,以便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性。一般來說灌溉設計標準要以灌區水源來水情況、現有水利設施情況、農業發展要求和當地經濟條件等因素為依據,再綜合考慮加以合理確定。灌溉設計標準是表示灌溉水源對于灌溉用水的保證程度。設計標準高,意味著灌溉用水的保證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響著灌溉工程的規模大小。一般來說,灌溉設計的標準有兩種: 一是灌溉設計保證率,二是抗旱天數。
1.1 灌溉設計保證率
灌溉設計保證率指的是某個灌溉工程在長期使用期間, 灌溉用水得到滿足的年數占總年數的百分數,用符號“P”表示。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內有80年能滿足全灌區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0年不能完全保證,有缺水現象。P=80%就是這個灌區的灌溉設計保證率。因此,在設計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時,設計方必須要根據工程所在地的情況,來確定灌溉工程的規模,特別是當地水源狀況和作物種類。在水源缺乏地區和以旱作物為主的地區,灌溉設計保證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豐富地區和以水稻為主的地區,可取70~95%。
1.2 抗旱天數
所謂抗旱天數,就是以灌溉設施,如小水庫、塘壩等的供水能力為依據,以連續無雨( “連續無雨”,不是指抗旱期內絕對無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將日降雨量小于日蒸發量的情況都當作無雨處理) 的情況下,能滿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數為標準。例如灌溉設施可以滿足連續80 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則該灌溉設施的灌溉設計標準為抗旱80 天。抗旱時間應規定為當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時期。抗旱天數的確定,要按不同地區的情況來確定,在設計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取水方式的設計
取水方式的設計是農田水利灌溉工程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設計時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灌溉水源,決定其取水方式的設計方向。一般來說灌溉的水源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設計要針對這兩種類型進行設計。以下主要對自流取水灌溉進行介紹。自流取水灌溉:以河流作為水源時,又可分為兩種:一是無壩取水;二是有壩取水。在設計時, 為了保證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 開渠建閘引水的地點要選河流上游水位較高地點, 引水口地點的選擇決定了取水方案的設計,包括建設成本的投入。因為引水口的不同決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長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 以及沿程水頭損失和水量損失以及各類建筑物數量也各有不同。
2.1 無壩取水
在設計時無壩取水的渠首,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為有建閘和不建閘兩類。但是考慮到不建閘的引水口, 那在洪水期間不能控制流量,渠道易被洪水沖毀,農田會被淹沒等情況。因此,在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建設建閘控制的方案。通過把進水閘的中心線與河道水流方向的夾角(叫引水角),設計為銳角(30°~45°),保證入渠的水流平穩,而且引水量也大,又可以減輕對引水口下唇的沖蝕。
第一條為了切實加強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保證資金在投放、使用和財務核算等環節中的合法性及有效性,根據國家、自治區和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專項資金,是指各級政府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灌溉水和自然降水,通過采用水利、農業、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水從水源地通過輸水、配水、灌水直至作物耗水過程中的損失,最大限度地降低單位耗水量,提高作物產量和產值而投入的資金。
第三條市和縣區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使用和管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專項資金,須遵循本辦法。
第二章專項資金的來源
第四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專項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自治區財政、市本級財政安排的資金和縣區配套資金以及其他方面投入的各類資金。
第五條國家、自治區財政安排的資金(以下統稱自治區專項資金)主要包括可用于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各類專項資金:現代農牧業生產發展資金、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土地整理資金、大中型水庫移民資金、扶貧資金、糧食增產工程資金等。
第六條市和縣區財政根據每年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任務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專項資金列入年度預算。
第三章專項資金的管理
第七條縣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配套資金先上解市財政,市財政根據各地高效節水灌溉工程任務,同市本級和上級安排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資金(不含自治區專項資金)一并下達縣區財政行政主管部門。各縣區財政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級高效節水辦公室(水利管理部門)的申請,及時將用于購買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各類材料款匯入市高效節水辦公室設立的專戶(可走直接支付程序),市高效節水辦公室根據采購計劃適時進行采購,并對縣區及時準確調撥相關材料物資。
對自治區專項資金按原渠道不變、保持項目的完整性、符合項目驗收要求的原則,把其中用于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各類材料資金通過項目實施單位匯入市高效節水辦公室設立的專戶。自治區專項資金需要縣區配套的資金將從縣區上解資金中解決。
第九條市和縣區高效節水辦公室(水利管理部門)設立高效節水灌溉專項資金專戶,對專項資金實行“專人管理、專戶儲存、專賬核算、封閉運行”管理。市財政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各類高效節水灌溉專項資金的調度,并對專戶資金的核算加強日常監督檢查,確保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行。
第十條自治區專項資金和市級、縣區配套資金下達縣區財政后,各地須按市里要求及時將資金匯入市級專戶,未按時匯款地區,市財政將從該地區財政往來資金中抵扣。
第十一條市高效節水辦公室負責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購、登記、發放,并根據縣區的要求負責提供材料的清單和發票等相關票據。市高效節水辦公室將對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所需材料的采購、登記、發放等制定具體辦法。
第十二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嚴格執行工程招投標制度、政府采購制度,資金撥付遵循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第四章監督與檢查
第十三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專項資金的使用及管理,實行縣區人民政府負總責的制度。縣區人民政府應嚴肅工作紀律,嚴格資金使用管理。各級財政部門要對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違反專項資金使用規定,截留、挪用或造成資金損失的單位和個人,由有關部門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以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加強對專項資金和建設項目的管理、監督、檢查和考核。
第十五條各級監察、審計部門應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
第五章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