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種植陽光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大附中鄭州分校高三-10班
李曉官
山如眉黛,水是橫波,瀟湘館里湘水流。無邊的愁苦噬咬著弱柳扶風的倩影,一首《葬花吟》,一雙港灣的清泉,陽光照射你的身姿,卻推不開你小小的窗扉。陽光想分享你向東流去的春將愁水,無奈心靈的土壤太過微妙,太過微妙!
我喜歡林黛玉的清高,卻不推崇她的孤芳自賞。窗外雨潺潺,連內淚漣漣。沒有陽光扎根的瀟湘館,凄清冷寂,你應笑臉看大觀園。陽光扎根的地方,處處日光普照。史湘云的笑聲傳二府,風辣子的笑聲逗人樂。然而清涼的月光竟會成為陽光的統治者。你的心中充滿多少哀傷,多少丁香結,留下一曲新詞酒一杯。
長安城中酒家眠,醉倒帝心淚一片。北區胡地多少年,回望南邊夢難圓。漢家邊塞無新鬼,胡塵一空俱歡顏。你不因毛延壽的敲詐而色衰幾許,也不因一聲“我去”而長命百年。胡地邊愁隨風起,你依然是漢廷邊疆以長城!昭君風華已成青冢,她大漠種植陽光千年燦爛。風霜刀劍,苦不堪言,一腔柔情,守護漢匈和平半個世紀。她種植的陽光之樹,庇蔭了漢家帝王,羈縻了匈奴單于,招致了遒勁的雄鷹,挽留下遠飛的大雁。
千手觀音,萬手傳愛。你的笑容,你的快樂,仰光般的魅力是點點滴滴的春雨,滋潤了經東的麥苗。生活的壓力讓健全者尚難以忍受,生理上的殘缺又該給殘疾人帶來多少磨難?演播室的鎂光燈雖然眩目,可它再耀眼也蓋不過這群聾啞女子的富麗堂皇。你的笑容燦爛似初綻的花,你的舞姿優雅似噴薄的旭日。《千手觀音》,樂音繞梁綿長,舞姿曼妙無雙,讓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勇氣,她們用真誠和力量迸射出的陽光,普照在我們每一個人心上。
種植陽光的人時時都是笑的,甜甜的笑靨,或許陶醉不了海量的壯漢,可誰又能否認她熏染了多少期盼的心靈?
"遭了,今天是初中上學第一天,可不能遲到...." 凌楓邊說邊整理書包.
-----另一個房間
"小姐,今天是你初中上學的第一天,趕快起來吧."
"嗚~~好困....張媽,早飯做好了嗎?"
"早就好了,小姐,就等你和少爺下樓用餐了"
"哦...謝謝張媽."
"小姐,你看....都說了,我是保姆,你們花錢雇的...怎么好意思...."
"哎呀,張媽呀,是你一手把我和哥哥帶大的......."
"快點下去吃飯!要不待會遲到了我可不管!"凌楓出現在凌雪的房間門口說.
"知道了知道了,哥哥總是對我那么嚴肅...."
-----紫竹中學
"哇!!!好多好多的....紫竹哎!"凌雪剛到紫竹中學大門邊看見門內有一大片紫竹林.
"恩....環境不錯哦...."凌楓也很喜歡紫竹.
"哥~ 快走啦,去看看我們的教室和新同學"
"等下啦,干嗎那么快...."
"啊..."(匆忙的凌雪撞人了....)
"對不起對不起"凌雪慌忙道歉.
"沒..沒事."
"你...你是...."凌雪像是發現了火星人一樣大叫.
"我是?我是人唄."對方十分好奇的看著凌雪.
"不是....你是..."凌雪嘴巴張的更大了.....
"不是?我不是人難道是鬼?"對方看著凌雪好奇的問.
"你...不是中國人,你的...漢語....怎么那么熟?!"凌雪終于說了原因.
"哦....我叫Davie,因為我父親在中國經商,所以從澳大利亞轉學來的.因為從小受父親影響很喜歡中國文化,所以中文說的....一般般啦"Davie聳了聳肩.
"那你是那一班的?"凌楓終于搶了話題.
"恩...好象是在(1)班."
"太好了!我和凌雪也在(1)班哎."凌楓似乎對Davie很感興趣.
"是嗎,恩?你叫凌雪?名字不錯,那你呢?"Davie問凌楓.
"哦,我叫凌楓,很高興認識你!"
"你們是...."
"兄妹!"凌雪搶著說.
眾里尋他千百度,
還是鐘情于植物
大學期間,陳茹萍是一個特別能折騰的人,她感興趣的東西很多。在大一的時候,她喜歡法語,就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法盟學習。到了大二,她喜歡上了心理治療,就想考心理咨詢師,每天背著三本厚厚的書籍往返于圖書館、教室和宿舍,最后用兩個月時間考取了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大三上學期,為了去伊朗能拍出美美的照片,她自學了單反和Lightroom圖片處理軟件,到了下學期,她覺得沙畫師蠻有意思,于是又學習沙畫,還選修了版畫課程。
大三下學期,當身邊的人都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沉溺于黑白照片作品時,茹萍卻單純地喜歡花朵、喜歡植物,她認為,植物是美好鮮活的東西,而且她發現喜歡植物的人幸福指數都很高。
到了大四,很多同學都忙于找工作,陳茹萍卻想開個有關植物手作的工作室,對于工作室的名字,首先她就想到了“一朵”,這名字來源于英文單詞“adore”,是喜愛的意思,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讓我們學會愛。她還在網上運營公眾號“一朵”,分享所有與植物有關的美好。
2014年年底,陳茹萍回到自己父母工作的地方――西安。她把自己的房間和隔壁的廢棄置物間打通,將舊家具改造一下,布置出一個三十多平方米的空間,門口掛上“一朵工作室”的牌子。
工作室里有一張舊木桌,把植物放在上面,用手機拍下來就很美。她把拍的一些照片發到自己經營的微信公眾號上,讓更多的人從植物中找到美感。她還不定期開設一些手工課程,教大家如何凝固住一朵植物的美好。盡管生活過得節儉,她卻挺開心,傾注于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
愿做植物迷一枚
2015年,大學畢業以后,陳茹萍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廈門,也把“一朵工作室”從西安搬了過來。
陳茹萍和老公黑土相識于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黑土在亞馬遜做軟件工程師,他想自己創業,線上開設一些手工課,因此找到了茹萍。在合作的過程中,茹萍覺得黑土很踏實,漸漸對他芳心暗許。喜歡一個人就想了解關于他的生活,茹萍把黑土的微博和朋友圈從頭到尾刷了一遍,發現黑土收藏的一個歌單后,她就點進去,把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反反復復聽上幾遍,以為這樣就能讀懂黑土。她以為黑土并不知道,但其實被收藏歌單的用戶會收到一條提醒。黑土被茹萍感動了,他慢慢改變了自己對茹萍“傻白甜”的印象,開始認識到她是一個很有主見、獨立自強、樂觀開朗的女孩。認識五個月之后,兩人就領證結婚了。
在領證之前,茹萍和黑土決定回到黑土的家鄉詔安,隱居深山,這樣茹萍可以就近采集更多的植物。他們打算用雙手建造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家。兩個人一起砌磚,茹萍糊完水泥后,黑土就往上面放磚,看著兩個人合作砌成的墻,茹萍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黑土把兩個叉車的廢舊木托盤釘到一起,經過一番改造后就變成了客廳的桌子和沙發;黑土制作好的洞洞板,經過茹萍的精心改造和裝飾后,變成了一個綠意盎然,充滿陽光的小角落;荔枝木和老木板一搭,就變成了一個很有創意的工作桌。他們總能精心利用周圍的一磚一瓦、一枝一木,用藝術家的眼光裝點日常生活,將自己的新家裝飾得美輪美奐。
陳茹萍經常潛伏到深山里采集一些植物,為了采到一些特別的植物,她常常要穿過厚厚的樹叢,有時候腿被樹枝劃破,她也不在意。她對植物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她曾自嘲:“也許我上輩子來自森林?”很多時候,她要用相機記錄下植物的美,有時太過專注于植物的細節美感,光想著趕緊記錄下來,拍完之后才發現,她居然連植物的名字都還不知道,腿上被蚊子叮了很多包也渾然未覺。
有時候黑土在家遠程辦公開發程序,茹萍就忙著經營自己的“一朵”公眾號,在微店上售賣自己的植物手工作品。雖然身處深山,他們通過網絡和外界密切相連,既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又能用愛好養活自己。
深山里有自己最愛的植物,房外有自己整理的花苗,在與愛人親手建造的房子里,有她傾注心力的作品,有自己愛的人,即使遠離都市,她也能自食其力,過得幸福美滿。在剛畢業的時候,她就曾說過:“我也許不是畢業生里最有出息的那一個,但要努力做幸福感最高的那一群。”她真的做到了。
一枝一葉總關情,
植物的無限可能
每一種植物都有思想,讓植物融入生活,會使生活更加精彩,加上人的創意之后,更會衍生出無限可能。“一朵”最早的作品都是和首飾相關的,像頭花、耳飾、木戒。綠色的小多肉植物,淺綠、紫色的小果實,紅色的小葉子,嫩綠的小草坪就能構成一個精美絕倫的頭花,幾片尤加利葉或者一片高山羊齒就能做成一個別致的耳飾。只要能想到,很多植物都可以成為很有創意的飾品。
2016年6月份,一朵工作室推出的《森林盒子》系列獲得了很多好評,它由一個植物手作材料包、一個原創動物畫框、一張獨家卡片組成。動物畫框目前有三種動物:刺猬、松鼠和麋鹿。刺猬總是扛著一身的刺高冷前行,所以茹萍就選擇一些比較尖銳或帶刺的植物與刺猬結合;松鼠機靈可愛,它的大尾巴是賣萌利器,茹萍就選擇毛茸茸的兔尾草搭配標志性的松果,來填充松鼠的尾巴;麋鹿頭頂的角像是森林里的枝丫,充滿原始的靈性,茹萍就選擇與鹿角形態最相近的松枝搭配冷色調的松果,裝飾麋鹿的頭頂空間。《森林盒子》第一輪產品預售時,每款產品只有20個,有的粉絲直接回復道:舍不得分享,那樣會增加搶貨難度。
2016年11月,一朵工作室在杭州展出《植愈系感官》系列,它分為五個部分:《植?視覺》《植?聽覺》《植?嗅覺》《植?觸覺》《植?與你》。每一個展區通過植物與人身體的溝通,來讓我們自己感知所處的這個世界。
在《植?嗅覺》區域,陳茹萍用最柔軟的棉花做出一朵朵純白色的大云,里面悄悄裝了一些“機關”,只要你一靠近,它就會對著你亮起來,緩緩噴出帶有香味的氣體,你可以盡情地專注于嗅覺的體驗,閉上眼睛用心感受自己聞到的到底是玫瑰香還是天竺葵的香氣。
這個方案是植物與現代科技的結合,茹萍構思出最初的設計后,黑土就發揮他軟件工程師的本領,編寫程序,進行測試,而黑土剛放暑假的弟弟黃土則把整個假期都用在了裝置的硬件設計上。從一遍遍修改方案到來回進行y試,三個人整整折騰了三個多月,當作品完成的時候,茹萍心里百感交集,她通過植物喚醒嗅覺感官的方法終于成型,相互信任的感覺真好。
茹萍認為植物是會發聲的,而且聲音很悅耳。當你拍打植物的不同葉子,就能獲得一種不一樣的回應,這本身就是一次神奇的體驗,《植?聽覺》就是賦予每一株植物“發聲”的可能。為了使植物能夠發聲,茹萍經常跑到鐵藝師那里,向鐵藝師取經,一個學藝術的女生手拿焊槍對著電路板,真有抓瞎的感覺,幸虧有黑土先生和黃土弟弟的幫助,才不至于讓她無處下手,在配樂上,還要選擇合適的音樂節奏,挑選的過程真是極其糾結。當各種裝置與植物融合起來,聽到植物發出的悅耳的聲音后,茹萍認為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杭州的展會上,一朵工作室的展區圍滿了參觀的群眾,看到“一朵”的創意,很多人驚嘆植物竟然有如此多的可能性,有的觀眾當場就要購買“一朵”工作室的植物作品。
關鍵詞:分光光度法 濾清汁 二氧化硫含量
中圖分類號:TS247;O65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10-0028-02
我區是全國最大的食糖生產、供應、銷售基地,全區甘蔗種植面積逾1500萬畝,涉農人口近2000萬人,食糖產量占全國60%以上,自1992年以來一直穩居全國首位。制糖產業已成為廣西的支柱產業之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二氧化硫及其衍生物對呼吸器官和其他多種器官均有毒理作用,是人血淋巴細胞染色體斷裂劑和基因毒性因子,具有致突變和致癌變作用。國際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對二氧化硫類物質作為食品添加劑的危險性評估為:二氧化硫的日容許攝入量為0-0.7mg/kg體重,即一個60公斤體重的成人,每天二氧化硫的攝入量不超過42毫克。
當前對制糖生產過程中濾清汁二氧化硫含量的測定大多采用傳統的滴定法進行測定,該方法對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熟練程度要求比較高,同一樣品經不同的檢驗員測定結果會有較大出入,而中間制品蔗糖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下一步工藝處理控制指標的不同,因此精確快速地測定制糖生產過程中間制品蔗糖含量對優化制糖企業工藝質量控制水平、提高生產效率將會起到一個積極的促進與指導作用。因此我們借鑒食品工業中測定液體食品中二氧化硫的國標方法(GB/T5009.34-2003)測定濾清汁中的二氧化硫,即鹽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1 分光光度法原理
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鉀吸收后,生成穩定的二氯亞硫酸鹽絡合物,再與甲醛及鹽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紅色絡合物,比色測定。主要干擾物質為:氮氧化物、臭氧、錳、鐵、鉻等。加入氨基磺酸銨可消除氮氧化物的干擾;采樣后放置一段時間可使臭氧自行分解。
2 試劑
四氯汞鈉吸收液、氨基磺酸按溶液(12g/L)、甲醛溶液(2g/L)、淀粉指示液、亞鐵氰化鉀溶液、乙酸鋅溶液、鹽酸副玫瑰苯胺溶液、碘溶液、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二氧化硫標準溶液、氫氧化鈉溶液(20g/L)、硫酸(1+71)。
3 儀器
分光光度計。
4 分析步驟
4.1 試樣處理
量取約10ml均勻濾清汁,以少量水溶解,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4mL氫氧化鈉溶液(20g/L),5min后加人4mL硫酸(1-71),然后加人20ml四氯汞鈉吸收液,以水稀釋至刻度。
4.2 測定
用量杯吸取1.0毫升4.1步驟試樣處理液于25毫升具塞玻璃比色管中。另吸取配制好的二氧化硫標準使用液,分別置于25mL帶塞比色管中。于試樣及標準管中各加人四氯汞鈉吸收液至10mL,然后再加人1mL氨基磺酸氨溶液(12g/L),1mL甲醛溶液(2g/L)及1mL鹽酸副玫瑰苯胺溶液,搖勻,于常溫放置20分鐘。用1cm玻璃比色杯,以零管調節零點,于波長550nm處測樣液吸光度,同時繪制標準曲線比較。
濾清汁中二氧化硫的殘留量按下式進行計算。
X=0.1A/(mV)
X―試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單位為克每千克(g/L);A-測定用樣液中二氧化硫的質量,單位為微克;m―試樣質量,單位為ml;V一測定用樣液的體積,單位為毫升(mL)。
5 精密度
樣品測量的重現性(精密度)由相對標準偏差(RSD)表示。本文對某一糖廠濾清汁樣品進行了8次測定,精密度高,相對標準偏差為1.6%。
6 注意事項
6.1 顯色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大,要控制好環境溫度
吸光度用A表示。A=abc,其中a為吸光系數,單位L/(g?cm),b為液層厚度(通常為比色皿的厚度),單位cm,c為溶液濃度,單位g/L,影響吸光度的因數是b和c。a是與溶質有關的一個常量。此外,溫度通過影響c,而影響A。符號A,表示物質對光的吸收程度。
6.2 試樣酸度不宜過低或過低
酸度是指比色液中的酸度,又叫終溶液的酸度。它直接影響鉬蘭的形成及比色結果。酸度高時,抑制色素解離,使色素濃度變小,從而影響雜多酸的形成,試液顏色變淺,甚至酸?過高時不顯色,使測定結果偏低。酸度低時,試液中有些干擾離子出現,如: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硅與色素生成硅雜多酸,使測值偏高。
6.3 玻璃器皿可用稀酸清洗
比色皿一般為長方體,其底及兩側為磨毛玻璃,另兩面為光學玻璃制成的透光面粘結而成。所以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拿取比色皿時,只能用手指接觸兩側的毛玻璃,避免接觸光學面。
比色皿在使用后,應立即用水沖洗干凈。必要時可用1:1的鹽酸浸泡,然后用水沖洗干凈。不能將比色皿放在火焰或電爐上進行加熱或干燥箱內烘烤;在測量時如對比色皿有懷疑,可自行檢測。用戶可將波長選擇置實際使用的波長上,將一套比色皿都注入蒸餾水,將其中一只的透射比調至95%(數顯儀器調置100%)處,測量其它各只的透射比,凡透射比之差不大于0.5%即可配套使用。
比色皿必須保持清潔和無傷痕,玻璃和石英吸收池通常可用冷酸或酒精、乙醚等有機密劑清洗。避免使用重鉻酸鉀洗滌液,因為它會被吸附在比色皿壁上而出現一層格化物的薄膜,這種薄膜很難除去。粘合的玻璃比色皿不能用酸或堿清洗,更要避免用熱濃酸清洗,通常用蒸餾水漂洗,然后用少量溶液淌洗;比色皿外壁要用擦鏡紙或軟綢布小心擦干。
6.4 按國家標準,一般標準溶液的有效期在二個月,超出時間的要重新標定
實際情況來看,不同的標準溶液,性質不同,像亞硫酸氫鈉-四氯汞鈉溶液,本身穩定性不高,要想保存時間長點,一定要有好的保存條件,注意密封、防高溫、防陽光直射。
參考文獻
一、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巧妙布置場地器材
筆者自從事體育教學工作以來,養成了一種良好的工作習慣,無論是上跑步、跳躍還是技巧課都要預先劃好場地,目的是便于教師講解明了,學生一看就懂,節省時間不講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遵守體育競賽規則的意識。教師對場地器材的使用要精心安排,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比較簡陋,只要同時上課的班級不多,場地應盡量選擇平坦寬敞的地方,避免犄角旮旯,防止學生運動時發生安全事故。力爭做到場地器材布置合理,便于教師進行課堂的安全監控。同時,場地器材的布置合理也有利于組織教學。
二、場地器材的巧妙收發促進學生習慣的養成
器材的收發不好,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影響教師的情緒,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特別是學生非常喜愛的球類項目,一哄而上搶器材的現象在一些年輕教師上課中并不少見,行為惡劣,影響極壞。
1.配套器材的巧妙收發
配套器材收發較復雜,常態課中往往一堂課下來不是少拍就是少球。如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收發,教師課前應交代體委,做到課前將一副拍和一只球成套地擺放在一起,并將所有的配套器材在集合地點就近擺成一排,分發器材時根據學生的人數分幾組,每組幾副拍,學生領器材時有秩序有計劃地進行,課結束前稍微提前1~2分鐘,將器材分別擺放在原處。一方面,便于清點器材,防止器材丟失;另一方面,為下一個班級的上課做好準備。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一切做得井然有序,正因為大家有序的行為感染了秩序意識較為薄弱的學生,從而徹底清除一些不文明的雜念。
2.獨立使用的器材巧妙收發
籃球、排球、足球、實心球等器材都能單獨使用,器材容易丟失,有時滾到下水道或草叢中,有時跑到相鄰的班級,所以收發時責任要落實到具體的某人。
如排球課,經常會有排球“丟失”現象發生,下課時要么球躺在草叢中,要么躺在院墻外。后來,筆者分發器材時按人均兩人一球且其中一名是組長,責任到具體的某一人,學生責任心增強了,“丟失”現象的再也沒出現。不難看出,防止器材丟失的責任在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對于籃球課,由于場地限制特別是室外多班級上課,教學比賽達到火熱朝天時不用的球很容易丟失,所以借球不宜過多。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若使用兩片籃球場地最好借六只球,三片場地借八只球較好,籃球借得越多丟的幾率就越大。
三、場地器材的巧妙布置促進教學內容的過渡銜接
1.場地器材布置合理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
根據教師的意圖和教學的需要,場地器材布置合理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
如臨近體育中考,教師要在安排考試內容時,把山羊教學與立定跳遠兩個內容安排在一節課中,進行立定跳遠前,山羊的布置應放在場地的一側,防止學生一旦有空閑就圍觀或爬到山羊上。這樣不但不安全,而且會分散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進度。
2.場地器材的布置應前后銜接,過渡自然
一節課中場地器材的布置應統籌兼顧,可以把敏感度高的項目放在課的前段練習,那時學生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例如使用海綿墊子進行素質練習,安排順序是先發展下肢力量再增強腰腹部力量,把所需海綿墊子豎起成A形,全班排成2~3路縱隊,學生按秩序魚貫縱跳過去,然后逐漸拉長海綿墊子的前后距離進行單足跳,再把墊子平放進行跨步跳,最后墊子的距離保持不變,根據墊子的數量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一張墊子進行收腹舉腿或仰臥起坐。這樣,學生練習時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個內容,而且器材不需來回搬動費時費力,從教學內容的安排到器材的使用穩步過渡。
四、場地器材的使用要從安全入手
大多數學校都在校園醒目的地方,張貼體育課及課外體育活動意外傷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要求體育場館、籃球架、跑道等場地設施有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查維護和保養。當發現運動場地設施存在安全隱患時,應及時向學校相關部門提出并進行整改,防患于未然。
總之,只要我們能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好身邊的人、物、環境、地理、自然條件和現有的體育設施,就能有效地布置和利用好場地器材,為“陽光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高鳳山.課堂·講授·示范體育教學ABC[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