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未來的交通工具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未來的汽車已發展成了水、陸、空三用車了,車子不用汽油,白天用太陽能作燃料,夜晚用蓄存的太陽能作燃料,速度快,是光速的兩倍,它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朋友。這種汽車沒有方向盤,只有一塊超薄形屏幕,顯示著你所在方位、本地區的交通要道和世界各地的地圖。此外,車上還有先進的光學雷達,當然,“GPS”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你說出自己想去的地方,汽車就會把你送到目的地,如果你在途中瞅著了,汽車會在到達目的地后,會自動叫醒你。
這種車在行駛過程中,能自動調節車速,車內溫度和車內光線的明暗,并能自動避開前方的障礙物,因此,在陸地上行駛安全可靠,在雪地里汽車升出兩根光滑的滑板,兩臺24缸的蝸輪式發動機使汽車在雪地里來去自如。
在空中飛行時,汽車呈流線型,無噪聲,無阻力,由先進的火箭推進器作動力。能夠像直升飛機一樣升降,快速前進或后退,而且非常平穩,就好比坐在自家的沙發上一樣。
小安子
由于陸地面積很小,所以未來的交通工具大部分都是海、空等交通工具。
現在就讓我給你介紹一下海、空交通工具吧!首先我給你介紹的交通工具是水上行走的一種,它就是“潛水艇”。一聽,也許有人會說:“去,這也算是未來的交通工具!?現在都有啦!哈哈,讓我告訴你吧,這潛水艇可不一般,它長的怪模怪樣的,有巨鯊形的、巨鯨形的、海豚形的……真是千奇百怪,形態萬千!光說這些是不能證明它與現在的潛水艇的區別,現在我給你介紹一下它的用途及功能。
它是用核子燃料驅動的,當然還可以用電驅動。它的速度很快,可達每秒鐘10公里。身體也很硬,還可以防彈。不過它很輕,沉下水底,不到兩分鐘便會自動浮上來,怎樣,厲害吧!
對了,它的頭部有兩個發射管,是專門為了捕殺兇猛的海獸用的。潛艇內還裝有空氣制造機,一天可以讓十幾個人在里面工作,都不會出問題。
好了,潛艇就介紹到這里了。下面我給你介紹一下未來的空中交通工具,它還是叫飛機。不過也跟以前的不一樣,因為它的屁股跟火箭一樣,燃燒著火焰。飛起來就不用說了,誰的屁股著了火,還不趕快跑是吧?!
關鍵詞: 習作教學 有效引領 教學資源
案例1:引領的失當――籠而統之的設計
在一次作文研討活動上,二年級的一位青年教師執教《未來的交通工具》。在揭示課題后,老師便問:“誰能說說自己設計的未來的交通工具?可以從名字、外形、功能三方面來說。”接著,老師便指名幾個學生說,站起來說的同學有的說名字,有的說外形,有的說功能。然后老師要求學生將先前環節中介紹的這樣三個部分連起來說一說,即按照名字―外形―功能這樣的順序有條理地說出來,目的是讓學生說話從易到難、從部分到整體。這時整個課堂忽然顯得很安靜,學生們靜靜地坐在位子上,似乎在思考著老師的問題。后來老師指名同學說,結果學生總是說一兩句話之后,就想不起下面該說些什么了。只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得較完整,但也顯得有些吃力,干巴巴的。
思考一:興趣――習作教學的引領必須關注
《語文課程標準》把第一學段寫話的目標定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讓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可以說是低年級習作教學的重點。在案例1中,老師在引導學生一一想象自己設計的未來的交通工具的名字、外形和功能后,就讓他們把這幾個方面連起來說一說。這一做法,看起來引導得很具體,殊不知,統一的表達模式,對學生的表達是一種束縛。再者,訓練說話猶如引導孩子爬樓梯,對于一個二年級孩子,如果一下子跨過一兩個臺階已經很不錯了,你若讓他一下子就跨過三四個階梯,甚至更多,顯然學生會感到力不從心。案例1中的老師還把這么多內容放在一起讓學生說,也會使學生產生“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這怎能不消減他們說話、寫話的興趣?
思考二:實際――習作教學的引領必須遵循
從案例1中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實際”的理解和把握,教學只從內容和教師設計的方案出發,沒有考慮學生實際。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發展各不相同,同一年齡段發展也是千差萬別,不同學生在課堂上達到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老師在作習作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已具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已形成的知識(現實起點),尋找一個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最近發展區,確定教學的內容、要求和形式,選擇教學的方法。只要從這些角度出發,因材而宜,因生而教,哪怕是小小的一點進步,就是成功。案例1的教學可作如下調整。
1.小朋友,你們設計了哪些未來的交通工具?(讓學生展開想象翅膀,隨意介紹,主要是激發興趣)
2.你們的想象真豐富!剛才我們一起設計出了未來交通工具的哪些方面?(結合學生回答,及時評價、總結、引導介紹的方法。)
3.你能把自己設計的未來交通工具連起來說一說嗎?(多給學生互相練說、學習的機會)
4.想不想聽一聽老師是怎么介紹的?(老師示范)
我設計的交通工具叫“神奇一號”,它的車身是橢圓形的,它可以在天上飛,可以在水里游,還可以在地上跑。更神奇的是,晚上,它的椅子會自動變成小床,如果你在夜里做了美夢,早上起來吃好早飯,打開車子上的顯示器就能免費看到晚上你做的夢了。怎么樣,喜歡我的這輛車嗎?
5.你愿意像老師這樣來介紹嗎?
6.大家也可以不像這樣,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說說它的名字、外形和功能。(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個性表達)
(出示:外形―功能―名字、功能―外形―名字……)
7.聽了別的小朋友的介紹,你有什么想法?(讓學生相互點評,從而完善自己的創作設計)。
8.怎樣讓眼鏡博士知道我們的設計呢?我們可以把它寫到紙上。請小朋友拿起稿紙,在第一行的中間寫上題目《未來的交通工具》,當然你也可以用你設計的交通工具的名字作題目。正文開頭要空兩格,我們一直這樣要求。寫字的時候還要注意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寫完后有時間還可以配上你的設計圖。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順序寫下來。
思考三:評價――習作教學的引領必須加強
案例1中學生的寫話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另一重要原因是教師的評價、引導作用沒發揮出來。學生有表達的障礙,主要是語言積累少,思維不開闊,想象不豐富。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應根據兒童習作的心理,跳出常規、單調的訓練模式,以范文引路,以多層次、多樣化、多角度的評價點撥、引領學生,使學生在無任何思想束縛的情況下自由表達,這樣,他們的思維才能活躍,想象才能豐富,情感才能真實。另外,只靠教師的啟迪和幫助也是不夠的,所以還應著重培養學生自己評改的能力,讓學生真正處于主動地位,通過交流與自我內化提升,對自己設想的交通工具的各個方面信息進行整合梳理,才能有條理地描述自己設計的未來交通工具。這時,一段段充滿新意、富有個性色彩的話語才會應運而生。
案例2:引領的缺失――一笑而過的敷衍
同樣是在這次活動時,另一位五年級老師執教《我的名字NO.1》。有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老師極有創意地讓每一位孩子為自己起一個最滿意的名字。孩子們興趣盎然,氣氛非常熱烈。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個孩子竟然為自己起名為“本?拉登”,整個教室頓時嘩然,老師顯然沒想到孩子會如此“出格”,只是用三兩句話就將這個孩子敷衍過去,進入下面的環節。課后,聽課老師對這一環節卻沒作出評價。
思考一:價值取向――習作教學的引領應正確把握
從案例2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想法獨特新奇,竟想出為自己取這樣標新立異的名字。但細細思忖:這樣的環節該不該就如此輕輕地放過去呢?作文教學中的“放”是不管不問嗎?不能。語文學科豈能忽視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雖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針對案例2中個別學生為自己起另類的名字,我認為老師不僅不能輕描淡寫地放過去,反而應濃墨重彩地引導學生:
姓名是一個人形象、素質、品味的標志。一個符合自己的好名雅號,能給人以暗示和引導,給人自信,助人成功。姓名跟隨人一生,影響人一生。然后問一問這位學生:了解“本?拉登”嗎?為何給自己起這個名字?起這樣的名字有什么意義?
在孩子回答的基礎上“對癥下藥”:如果孩子不明白這個名字的意義,老師應該適時、恰當地補充相關的知識資料,并及時引導點撥,讓孩子真正領會清楚;如果孩子對此有一知半解,也許只是為了追求名字的新奇獨特,老師又該如何來處理;也許他會解釋,起這樣的名字,是為了給所有的人一個警示,是為了讓“本?拉登”及其殘暴行徑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消失,讓和平友愛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讓愛充滿人間。而如果輕易將此教學環節放過去,造成的后果將不僅僅是課堂精彩瞬間的缺失,更嚴重的是老師對學生人生價值觀引領功能的缺失。而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思考二:有效資源――習作教學的引領應充分利用
一、以畫激趣,營造多彩的情境
蘇霍姆斯基說“認識本身就是一種最令人驚訝、詫異和神奇的過程能激起高而持久的興趣。”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來源于興趣,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我們一定要以“趣”激情,課堂的每個環節都要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妙趣橫生,學生興趣盎然。
在我們的語文書中有很多課文,特別是一些詩歌,語言比較晦澀,如果能在教學中巧妙運用美麗的圖畫,表現豐富多彩的世界,做到“文中有畫,畫中有文” 將抽象凝練的語言化為一幅幅可作用于視覺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使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被動為主動,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學《詠華山》一文中,寇準的詩《登華山》時,讓學生看古代畫家描畫的華山景象:巍巍華山,聳入云霄,站在山頂一輪紅日就好像在自己的頭頂上一樣……這樣給予學生一個感性認識,此時再問“舉頭紅日近”的意思,學生就能很快領悟詩中華山的高大雄偉意境,也更能使學生領略古詩的美。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在語文課上如果教師能巧妙地將圖畫引入課堂,不僅能將學生學習興趣與熱情激發出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實現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多學科間的互相滲透”。
二、以畫助記,展現形象的文字
小學低年級是識字教學的關鍵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一、二年級要把識字教學作為教學重點,要讓孩子喜歡學習寫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然而這一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在識字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圖畫,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畫面,使漢字與事物聯系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
例如,教“目”字時,很多孩子都會和“日”混淆。在教學中教師用彩色粉筆板畫一個眼睛,引起學生興趣后,再演示圖畫眼睛是如何演變成漢字“目”的,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中間的兩橫其實是由眼睛的眼球演變而來的。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文字本于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畫。”學生只要一聯系圖畫與漢字,就能清晰地記住目這個生字了。
還有一些字雖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筆畫或者部首組合在一起往往是一幅圖畫。如“渴”很多孩子都會和“喝”混淆。在教學中可以嘗試通過繪畫的方式區分這兩個字。老師首先在天空中再畫一個太陽,下面畫一個人,這個人被圍墻圍住了,這時告訴孩子,烈日炎炎,這個人滿頭大汗,口干舌燥,此刻,他最需要什么?孩子們都說水。此時,老師在外面畫了一條河,說:“口渴需要水,渴字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喝字口在旁。”此時孩子很容易就把“渴”和“喝”區分開了。
“看圖會意識字”是一種圖畫與韻文相結合的新型識字形式,重點是“看圖”和“會意”。教師讓學生看圖思考,把生字符號、圖象、聲音、意義整和在一起,以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鞏固識字效果、提高識字“自動化”水平服務的。從而達到由識字向閱讀的過渡,并通過閱讀鞏固識字的成果。
三、以畫促寫,啟發寫話的靈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六七歲的兒童聲處于智力開發的最佳期,求知欲強既有豐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維,正是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時期。《新課程標準》也對低年級的作文明確提出:“對于寫話有興趣,樂于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但是低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寫話,往往表達得太簡單或錯亂無序,教師可以巧妙地應用繪畫幫助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有條理地說,啟發學生的靈感,從而培養和提高他們寫話能力。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由于他們能力有限,往往沒有條理。此時教師如果能巧妙的運用繪圖,就能讓學生懂得怎么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練習8“說說寫寫”中要求孩子寫一寫未來的交通工具。如果讓孩子天馬行空地寫,很容易寫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如果利用繪畫,讓孩子們先把自己想象的未來的交通工具的樣子畫下來,在通過介紹自己所畫的交通工具的顏色,外形、構造、用途、特點等把話說清楚,此時再寫下來就容易多了,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得到較好的訓練。
【關鍵詞】:網絡瀏覽、發現問題、探究學習
正文:
教學情況:
2001年4月的一天,象往常一樣,四(1)班的孩子們帶著筆記本興高采烈地來到電腦房。師生問好后,只聽趙老師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當今世界上有哪些先進的交通工具嗎?”
話音剛落,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舉起了手。“有輕軌、有隧道、有地鐵……”大家說了很多交通工具。“還有磁懸浮列車”一個稚嫩的聲音在班中響起。他的話在班中引起了一陣騷動:什么是磁懸浮列車?我怎么不知道?它長得怎么樣的?同學們一下子都被這個新名詞吸引住了。這時,趙老師對同學們說:“磁懸浮列車是現代交通飛速發展的一項重大發明,人們稱它為‘綠色交通’。大家想了解磁懸浮列車嗎?”。“想”全班異口同聲地喊道。“那你最想知道磁懸浮列車的什么方面的知識呢?”趙老師接著給同學們提出了這個問題,只見三兩只小手舉了起來。“我想知道什么是磁懸浮列車?我知道它和汽車有什么不一樣?”我想知道它開得快不快?幾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后,教室里開始安靜下來了,孩子們不知道還要提出怎樣的問題來。這時,趙老師說:“我們還可以解決有關磁懸浮列車的哪些問題呢?趙老師現在提供給大家一個有關磁懸浮列車的導航頁,大家利用網絡資源先去瀏覽一些有關磁懸浮列車的網站、網頁資料,然后把自己最想了解的有關磁懸浮列車知識的問題提出來。”
這下孩子們高興極了,他們立刻上網去瀏覽了。有的直接在老師提供的網頁、網站上瀏覽,有的自己利用“搜狐”等搜索引擎上網瀏覽相關磁懸浮列車的信息、資料。瞧,他們多仔細呀!有的盯著電腦屏幕眼都不眨一下,有的手撐下巴思索著,有的小組輕聲討論著……
一段時間后,趙老師提出了“同學們,現在你們能說說最想研究有關磁懸浮列車的什么問題了嗎?”“我先說,我先說”大家都爭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平時不大愛動腦的金國偉今天小手舉得特別高。他問“什么是磁懸浮列車?它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趙老師當即表揚他:問題真好,我們平時要認識一新事物,一般都是先看其表面,從認識它的外在特征開始。趙老師又對全班說:“那金國偉同學的問題能解決嗎?”馬上有同學回答道:“可以,在老師的導航頁和其它網站上看看資料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接著,趙老師又說:“認識了磁懸浮列車是什么之后,你還想了解些什么呢?”一個叫鄭超翔小男孩疑惑地問:“最早的磁懸浮列車是怎樣的?磁懸浮列車從研究到實際通車之間的實驗期用了多少時間?”。“對、對,這正是我想知道的”有的同學在邊上喊。這時,趙老師就問鄭超翔:“這問題提得更好,那你是怎么想到這個問題的呢?”鄭超翔搖晃著小腦袋說:“我想有很多東西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它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就像汽車剛發明的時候和現在的汽車是不一樣。看了磁懸浮列車的一些網頁,我就想既然德國的肯佩爾工程師想到研究發明磁懸浮,那它一定有形狀結構,而且實驗了以后不一定馬上就能用,所以我想了解這些問題。”“真了不起”,趙老師顯得很高興,她說,“我們不但可知道什么是磁懸浮列車列車,還可了解它的由來,它是怎么樣的,了解事物的進程情況,這樣研究問題就更深了。”
趙老師又問:“還有誰能再提出其它的問題來。”“我有,”學校“網上少科院”小院士趙迪同學著急地喊:“如果我國有了磁懸浮列車,別的火車會不會沒人乘?”同是趙迪一組的“小問號”——高超也站起來問:“對呀,有了磁懸浮列車,它是新世紀列車了,會不會給其它公司帶來許多心理負擔呢?人類能否造出比磁懸浮列車更好的列車?”他們的問題引起全般同學的叫好。趙老師就說:“高超,那你來給大家談談你們小組的想法吧!”只聽高超同學說:“我們小組在網上了解了許多關于磁懸浮列車的一系列資料后,想道了許多問題,但我們最想研究的是有了磁懸浮列車后,會不會給其它公司帶來心理負擔?因為我們想磁懸浮列車是新技術,新發明,那開發、制造它的公司每月收入一定很高才對,但在網上瀏覽信息的過程中發現,磁懸浮列車的票價并不高,而且磁懸浮列車速度又快,這樣能不對其它公司造成壓力嗎?所以我們就想研究這個問題。”聽了這個小女孩的想法,許多學生都在點頭,表示同意。趙老師這回更高興了,她對孩子們說:“高超小組的想法真好,我們在認識事物,接受事物時要從發展的角度來看,要知道其內在本質,揭示它們的優點和缺點。不能僅僅停留在其表象上。”……
四十分鐘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可四(1)班同學的問題還在繼續。在瀏覽了相關磁懸浮列車的網站、網頁后,全班共提出86個相關問題。特別是小院士的問題更多,更精彩。然后,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問題,組合了研究小組,開始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小課題研究。有的根據小組研究問題做小報,演示文稿等。一個階段后,有的學生解決了自己小組的問題,有的又有了新的困惑,新的問題。網蟲小隊的隊員在解決了“上海的磁懸浮列車的建造情況怎樣?”的同時,又想到:能不能在地下建造磁懸浮列車?如果建造的話,要建造多少米深?路程要建造多少公里合適?要防止地下磁懸浮列車中進水,要采取什么保護措施?等一個個富有想象力的問題。
分析與思考:
趙老師和四(1)班的同學們這次在網上乘坐“磁懸浮列車”,可以說帶回了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這是一次師生共同探討、學習的活動,這是一次網絡資源的充分共享。這是一堂沒有對和錯的課,這是一堂學生智慧閃光的課。給我們留下許多思索:
學生通過網絡瀏覽,其視野及對現實的的思索都具備了一定水平。顯然它并非是某一課程的教學所能完全替代的。特別是網上瀏覽較多、以及“網上少科院”的小院士們,其視角更貼近社會實踐,更具備社會價值標準的判斷,有的提出“目前磁懸浮列車還存在哪些技術問題?”他不僅是對列車構造的認識,更是對其“技術問題”產生了批判,對事物要求精益求精,看問題看的更“深”了。又如:“中國最早的磁懸浮列車時怎樣的?”這個些問題表明學生已關心到自己國家,愛國主義精神、民族意識在他腦海中形成。他們已能把人文與科技綜合起來思考新技術的影響;對于可以直接從網上查到的資料,如:什么是磁懸浮列車?它的構造怎樣?等這一類問題,他們已經知道自己通過搜查資料去解決,說明已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處理能力。
但同時也值得深思、注意該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哪些方面的問題?不同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該如何區別對待?在研究中,又該如何指導學生怎樣解決問題呢?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要不斷深入研究,培養具有創造的一代。
附:通過瀏覽了有關“磁懸浮列車”的網站、網頁后,四(1)班學生共提出86個相關問題。由于學生的表達能力不是最強,有時會辭不達意,因此在不改變學生所提問題原意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問題作文字上的適當修改。(見問題表)。同時,對這些“發現的問題”進行了適當的歸類。分類標準如下:
“磁懸浮列車是什么?”一類:是指提出有關磁懸浮列車構造、原理方面的問題。
“磁懸浮列車怎么樣?”一類:是指提出有關磁懸浮列車運行特點,現使用情況,及其歷史——現在——未來的發展狀況的問題。
“為什么要制造磁懸浮列車?”一類:是指提出有關磁懸浮列車研究制造的價值的問題。
學生的問題:
——
1、什么是磁懸浮列車?
2、什么是超導磁懸浮列車?
3、什么是常導磁懸浮列車?
4、為什么稱這種列車為“磁懸浮”?
5、磁懸浮是怎樣的?
6、懸浮列車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7、磁懸浮列車的高度是多少?
8、磁懸浮列車有多重?
9、最大、最長的磁懸浮列車有多大、多長?
10、超導磁懸浮列車每小時行駛多少距離?
11、磁懸浮列車最高時速可達多少公里?
12、磁懸浮列車的構造是怎樣的?
13、磁懸浮列車有沒有輪子?
14、磁懸浮列車有什么優點?
15、磁懸浮列車在雨天里,運行情況會怎樣?
16、磁懸浮列車里面有幾個座位?
17、磁懸浮列車里面需不需要駕駛員?
18、磁懸浮列車內有沒有安置寵物的地方?
19、磁懸浮列車的外殼是用什么制造的?
20、磁懸浮列車行駛時會不會磨損?
21、磁懸浮列車的運行原理是什么?
22、為什么磁懸浮列車能“飛”起來?
23、磁懸浮列車為什么噪音低,而且高速、平穩,它的內部構造是怎樣的?
24、磁懸浮列車行駛時為什么這么快?
25、磁懸浮列車周圍的磁場是怎樣讓列車“浮”起來的?
26、磁懸浮列車有鐵軌,為什么列車行駛時并不與軌道接觸?
27、磁懸浮列車是怎樣浮起來的?
28、人們可以怎樣控制磁懸浮列車呢?
29、為什么有的磁懸浮技術是有吸引力的,有的是有排斥力的?
30、磁懸浮列車與其它列車有什么不同?
31、目前,磁懸浮列車還存在什么技術問題?
——
32、磁懸浮列車是什么時候問世的?
33、磁懸浮列車是誰研究出來的?
34、磁懸浮列車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35、最早的磁懸浮列車是怎么樣的?
36、磁懸浮列車名稱是怎么來的?
37、磁懸浮列車有沒有別的名稱?
38、制造磁懸浮列車用了多少工具?
39、磁懸浮列車從研究到實際通車之間的實驗期用了多少時間?
40、世界上有多少種磁懸浮列車?
41、磁懸浮列車的發展是怎樣的?
42、目前能制造磁懸浮列車的有哪些國家?
43、有哪些國家現在已經有了磁懸浮列車?
44、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在哪個城市?
45、我國有哪幾個城市有磁懸浮列車?
46、中國最早的磁懸浮列車是怎樣的?
47、上海有磁懸浮列車嗎?
48、如果上海有磁懸浮列車,那它什么時候通車?
49、磁懸浮列車是目前中國設施最先進的列車嗎?
50、我國的磁懸浮列車在世界排名第幾位?
51、適合我國的磁懸浮列車是怎樣的?
52、現在,中國的磁懸浮列車研究狀況怎樣?
53、最漂亮的磁懸浮列車在哪個國家?
54、日本是什么開始設計、制造磁懸浮列車的?
55、德國的磁懸浮列車是怎樣的?
56、磁懸浮列車一次運量多少?
57、磁懸浮列車是怎樣制造出來的?
58、磁懸浮列車有什么特點?
59、磁懸浮列車一共有多少列?
60、磁懸浮列車是種怎樣的交通工具?
61、磁懸浮列車最多可載客多少人?
62、坐磁懸浮列車頭暈不暈?
63、磁懸浮列車的票價是多少?
64、乘坐磁懸浮列車一站需要多少錢?
65、磁懸浮列車為什么不普及?
66、為什么德國的磁懸浮列車遲遲未做商業運行用?
——
67、磁懸浮列車有什么用?
68、人類是怎樣想到要制造磁懸浮列車的?
69、為什么在城市中磁懸浮列車對人們的吸引力明顯?
70、為什么說磁懸浮列車是綠色交通工具?
71、為什么說磁懸浮列車是21世紀人類理想的交通工具?
72、為什么要制造綠色交通——磁懸浮列車?
73、磁懸浮列車對人或動物有什么妨礙嗎?
74、乘客乘坐磁懸浮列車時有沒有安全感?
75、制造一列磁懸浮列車需要多少錢?
76、磁懸浮技術到底成熟嗎?可靠嗎?
77、磁懸浮列車的速度快,還是地鐵、輕軌的速度快?
78、現在已經有了地鐵、輕軌,用途都一樣,為什么還要制造磁懸浮列車?
79、如果我國有了磁懸浮列車,別的火車會不會沒人乘?
80、我國的磁懸浮列車與德國、法國的相比,有什么不一樣?
81、能否制造出比磁懸浮列車更先進的列車?
82、如果有公司制造出比磁懸浮列車更先進、設施更完善的列車,制造磁懸浮列車的公司心里會不會有負擔?
83、為什么磁懸浮列車適合我國高速客運專線網的發展?
84、為什么磁懸浮列車對新產業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