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兒童歌曲歌詞

      兒童歌曲歌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兒童歌曲歌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兒童歌曲歌詞

      兒童歌曲歌詞范文第1篇

      關鍵詞:兒童唱歌;興趣;培養

      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而強化審美體驗的重要手段是運用音樂教育中音樂本體(節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聲、調式、配器等)去教育感染兒童,這才是最積極有效的方法。因為無論是歌曲還是樂曲都遠遠超越了歌詞和曲名所能表達的情感,所以人們常說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情感可以用音樂來表現。音樂能直接地影響人們,特別是影響兒童的情感,這對幫助孩子認識周圍世界有著特殊的作用。通過各種音樂活動能培養兒童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可使他們掌握簡單的音樂技巧,并能發展他們的音樂創造能力。兒童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對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對生活無限熱愛。兒童只有學會認識音樂,學會體驗音樂的美、追尋音樂的美,才能進入音樂的天地。而唱歌興趣的培養,則是重中之重.

      一、正確選擇歌曲內容

      (一)歌曲材料的選擇

      在我們平時接觸的歌曲材料中有許多好歌,但并不一定完全適合兒童歌唱,有些歌曲歌詞太陳舊偏離兒童生活經驗,兒童很難理解。有的歌曲節奏過于復雜,不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有的歌曲音域過寬,影響兒童的發聲,所以歌曲的選擇直接影響歌唱的質量。我們有必要選擇那些內容健康、旋律簡單、形象鮮明、或有游戲性質的歌曲,或從歌詞到音樂、從題材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貼近兒童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如:“小兔子乖乖”、“數鴨子”等歌詞形象、口語化強,可讓兒童邊唱邊表演,邊唱邊游戲,從而激發兒童對音樂的興趣,這樣使孩子們喜歡,學起來有積極性。再加上教材的恰當處理和教學的充滿趣味性的設計,就能吸引孩子學習。兒童的思維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要把音樂教學與兒童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既能讓兒童欣賞,又能提示兒童。如:在來園時播放輕松愉快的樂曲,激起兒童愉快的情感;兒童鍛煉時選擇一些活潑有力,帶有進行曲形式的樂曲,讓兒童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午餐時聽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有利于兒童心情愉快,增進食欲。午睡時播放恬靜、柔和的搖籃曲,兒童聽著音樂很快就入睡了,培養了兒童良好的午睡習慣;耳濡目染,讓兒童在快樂的環境中積累經驗,在愉悅的體驗中獲得發展。

      (二)根據兒童各年齡班的特點選擇適合的音樂材料

      1、低段

      創設合適的游戲情境,組織兒童開展音樂游戲活動,培養兒童參與音樂游戲的興趣。旋律、節奏、歌詞含有較多重復成分的歌曲,可以減輕兒童記憶、反應的負擔,培養兒童對歌唱的興趣。

      首先,可以選擇貼近兒童身邊生活的歌曲作為教學內容,兒童能輕易體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并學會歌曲。例如:《秋天》、《樹葉飄》、《蓬蓬頭》、《親親我》、《小茶壺》、《不倒翁》、《玩具進行曲》、《三條魚》、《螞蟻搬豆》等等。

      其次,一年中,人們要過許多節日,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與常見節日,相應的、適合低段兒童演唱的歌曲,開展歌唱活動,培養兒童的歌唱興趣。例如低段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活動開始環節教師與兒童親切談話,鼓勵兒童說說自己會做哪些事情,激發兒童說的愿望。并將學習歌詞提前到此環節,讓兒童在師幼談話中熟悉歌詞“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襪、自己疊被子、自己梳頭發”等等。這樣既萌發兒童愛媽媽的情感,又激發兒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更能幫助兒童提前熟悉了歌詞。歌曲中有多個小節是切分音節奏型,低段兒童就需要通過多次欣賞教師有節奏地反復念、唱這幾個小節的歌詞后,學習跟著教師學唱有切分音節奏型的樂句,熟練后,再請兒童集體隨樂演唱歌曲。這樣多數兒童能將有切分音的樂句唱得比較好。

      2、中段

      中段兒童經過低段的培養,已經打下了基礎,所以在活動中會更容易理解。中段要注重兒童能力的培養,如節奏、歌詞等。讓兒童學習用領唱齊唱的方法演唱歌曲,按原歌詞的內容和格式創編新歌詞,并體驗與同伴合作歌唱的樂趣。在音樂創造能力培養方面的要求是“樂于參與即興創造活動。”兒童在創作過程中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是評價創作教學是否獲得成效的主要依據。活動目標是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編創的歌詞,并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教師需改變以往的圖譜,換成了生動的背景圖,以及相應小動物的圖片和節奏卡,讓兒童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各種動物在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時將歌唱、體態律動、創編歌詞等兒童喜愛的活動融入教學當中。

      3、高段

      高段兒童已對音樂有了很深的了解,高段的主要任務是積累一定的音樂語匯,鼓勵兒童大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伴奏,感受樂曲的結構、性質及樂曲所蘊藏的內涵;發展兒童感受音樂的能力,激發兒童在嘗試活動中提高對音樂欣賞的興趣;培養兒童熱愛、尊重媽媽的情感。在活動過程中,首先要創設情景,激發兒童學習興趣,鼓勵兒童大膽嘗試用語言描述,結合動作表演來分析,表達樂曲的結構性質、情感內容。嘗試用動作,鞏固對樂曲的樂段、樂句的認識,嘗試用樂器演奏。

      二、精心設計活動過程

      只有教師讓教學設計與教材的處理充滿趣味性,才能夠吸引兒童,使兒童對教學的內容感興趣。新授歌曲時,在歌曲間奏的地方加進適當的聲音,兒童覺得十分有趣。教學設計也包括整個音樂活動的設計,而設計好整節音樂活動的環節與環節的自然過渡也非常重要,做到各環節情節化,承上啟下,過渡自然,使兒童從一個意境走到另一個意境。這樣做既提高了兒童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又在游戲中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力、表現力、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在組織教學中,教師的語氣、表情和動作都會不自覺地影響兒童的情緒。如果教師的語氣是兒童化、趣味性的;教師的表情是豐富的、多采的;教師的動作是有童趣的、夸張的。那么,兒童的興趣會很高漲,兒童會積極參與。另外,注重個體差異進行個別教育也是在音樂活動中最需要做的。

      三、兒童自主探究

      兒童唱歌興趣的培養不能只靠簡單的教師教兒童學來完成,兒童的自主探究、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培養兒童的表演力、理解力、創造力。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表演,為此,我們要經常為兒童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臺上展示自己。在音樂活動中,應注意啟迪兒童的形象思維來創造性地表達歌曲的音樂形象。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能讓兒童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活動,這不僅能讓兒童快速的記住學習內容,而且還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方便。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把培養兒童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

      參考文獻:

      [1]黃莉莉《兒童音樂興趣的培養》

      [2]林菁《兒童音樂興趣的培養》

      兒童歌曲歌詞范文第2篇

      關鍵詞:功能意義;電影歌曲;小時候;及物過程

      一  電影歌曲歌詞分析的及物性過程理論基礎

          系統功能語法把語言的元功能分為三類:意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其中,意念功能表示信息的傳遞,人際功能表示語言的社會關系,語篇功能表示語言的連貫和得體性。系統功能語法的這種語言層次分類為語篇分析提供了極佳的工具。功能語言學的專家黃國文(2001)教授認為,系統功能語法本身就是一種語篇語法,它比其他任何語言學框架都更適合用來分析語篇。電影歌曲的歌詞是一種獨立的語篇結構,系統功能語法同樣適用于這種語篇的分析。

         及物性過程理論是系統功能語法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表現意念功能的一個完整的語義系統。功能語言學派的權威Halliday最早運用及物過程系統理論來分析William Golding 的小說《繼承者》,總結出了該語篇的民族心理特征,從而證明及物性過程理論的語篇分析實用性。

         及物性過程理論里面的及物性(transitivity)指的是及物動詞帶賓語的屬性。戴煒華(2007)等人認為及物性指系統地表示參與某種交際的人之間的關系并表示參與者的行為、狀態或環境之間關系的語法特征;在描述小句時,及物性又指“在對小句作及物性分析時要設計過程、過程的參與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同時還要確定環境成分”。Richards(2000)等人則認為及物性是指“對句子所能體現的三大過程的選用”。及物性系統由六個和意義的體驗方面相關的過程組成,它們分別為:1)物質過程:行為發生的過程,包括動作者、動作的目標和過程本身。 2)心理過程:表示感覺、思考、理解等心理活動,過程里包括感覺者和被感知的現象 3)關系過程: 事物相互聯系的過程,分為內包式、環境式和所有式三類,每種分類又可以分為歸屬類和識別類。4)動作過程:指生理行為活動過程,包括行為者、行為過程和環境 5)言語過程:說話的過程,包括說話者、言語過程和受話者。6)存在過程:事件存在或發生的過程,包括過程、存在者和環境。

         電影歌曲的歌詞往往朗朗上口,韻律優美,富含極其多樣化的及物性過程。《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自2012年上映以來,得到了大眾的喜愛,它的電影插曲《小時候》更是在對父親深情的演繹之中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為了更好地理解歌詞的意義,本文將從系統功能語法的角度,對歌詞的及物性過程進行分析。

      二  電影歌曲《小時候》歌詞的及物性過程分析

      經過分類統計,《小時候》的13句歌詞共涉及30個及物性過程,其中物質過程11處,占總數的37%;心理過程2處,占總數的7%;關系過程16處,占總數的53%;存在過程1處,占總數的3%。關系過程是整篇歌詞中出現最多的及物性過程,其次是物質過程,還有少量的心理和存在過程,但沒有動作過程和言語過程。

      《小時候》的歌詞以關系過程為主。按類別分,16處關系過程里面有9處環境式、6處內包式和1處所有式;按模式分,16處關系過程里面有10處歸屬模式和6處識別模式。關系過程反映事物之間的關系種類及模式,《小時候》的歌詞對關系過程的頻繁使用說明創作者極欲突出對父與子的相處關系和情況的描寫,同時指明兩者關系的特征、情形,例如父親和兒子在兒子“小時候”的環境中兩者之間的相處關系和模式。“夢想的秘密是笑容”是對父子關系的識別,喜洋洋的父親智羊羊以庸智的話語教導兒子,父子關系亦師亦友。

      11處的物質過程在《小時候》的歌詞里僅次于關系過程,表明創作者想盡量客觀地反映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里面父子相處的家庭情況,傳遞真實的親情信息。“讓我懂”“讓我沖”“你輕輕拍我入夢中”“靠著你發呆”“我不用去面對未來”等這些豐富的物質過程告訴人們兒子小時候是如何得到父親的照顧和關愛。

      心理過程在《小時候》的歌詞里僅有兩處,就是出現了兩次的“我喜歡”還伴隨著“靠著你發呆”的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雖然不多,但直陳了兒子心里的想法和感情,表達了兒子對父親的依戀與想念。存在過程只有“你總在身旁”一處,被放在了“讓我沖”“一點不放松”的物質過程之中,強調了父親在兒子成長過程中保護和守衛的作用。整篇歌詞沒有使用動作過程和言語過程,似乎創作者認為父愛是不能用說的方式表達的,只能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實際的環境里慢慢地體會。

      三  結語

          歌曲《小時候》是卡通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的插曲,針對的接受群體以兒童為主,因此以描寫、直陳、客觀的表達手法居多,比較易于理解,這在本文對歌詞的及物性過程分析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參考文獻:

        Richards, J, et al. 2000.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朗文語言教學及應用語言教學辭典. 管艷紅,譯.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戴煒華, 等. 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 .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兒童歌曲歌詞范文第3篇

      關鍵詞:中文歌曲 學習策略 作用

      對于喜歡唱歌的留學生而言,在聽中文歌曲的時候,也可以從中擴大詞匯量,增加對漢語的興趣,了解更多的中華文化等。所以,學中文歌曲也是學習漢語的一個不錯的學習策略。

      1.語言和音樂的關系

      在國外,早在17世紀,Rousseau(Moran eodel852/1966:34)就提出語言起源于人的歌唱能力。[1]VonHumboldt (1836/1988)也贊同這種觀點。[2]盡管這種看法并未完全得到科學證實,但是說明語言學家們很早就注意到了音樂和語言之間的關系。Chomsky(1975:14一23)把音樂和語言結構的關系比作手指與腳趾的關系,認為二者有著相似的形態機制,有著共同的發展基礎。[3] Vaneechoutte & Skoyles(1998)認為,兒童更多的時候是通過音樂習得機制(MAD-Music Acquiring Device)而不是語言習得機制((LAD)來習得語言的,因為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音調識別和復制能力。他們還據此提出了語言的音樂起原假說(Musical Origin of Language Hypothesis)。[4]

      在國內,王力先生(1982)曾經指出:“語言和音樂的關系十分密切。漢語的聲調是可以用五線譜出來的,研究漢語的人應該懂得音樂。”這是他多年語言研究的經驗之一。“音樂在各民族之間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可以用音樂的道理講解聲調,我們也可以用唱歌的辦法把四聲哼出來。”[5]

      從上面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通過學習漢語歌曲來幫助盡量減少學習中遇到的聲調、語調等問題。還可以把詞匯、語法、漢字等言語要素穿插其間,同時還能學習到一些文化知識,培養漢語聽說讀寫技能以及交際能力。

      2.漢語與漢語歌曲的特點

      漢語具有很強的音樂性,漢語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可以說它既是一種能唱的語言,也是一種能唱的藝術。我們知道,音樂最基本的要素是節奏、音高和音色。從語言來看,漢語最適合這三種要素(劉又辛,1997)。

      2.1在節奏方面。漢語是以單音節為基礎的語言,基本上是一漢字一個音節,每個音節都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可以組成長短不同的句子和停頓。同時單音節的語言特點也容易調節樂章的節拍。

      2.2在音高方面,漢語的聲調是旋律型的,高低、升降、平曲的起伏變化在句中體現了音樂上的旋律因素,而作曲家們在給歌詞配曲時,往往根據歌詞字音的陰陽上去確定歌調的高揚起降。

      2.3至于音色方面,漢語音節結構整齊劃一,聲韻色彩豐富,有雙聲、疊韻、疊字以及詩歌押韻等現象。運用聲韻上的一些變化,使人念起來瑯瑯上口,尤其是句尾的押韻,有一種韻律和諧美。

      3.學習漢語歌曲的積極影響

      3.1增加學習漢語的興趣

      有些中文歌曲內容清新,節奏鮮明,非常受學習者歡迎。如《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這首歌口語話強,詞句簡單曉暢,且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和故事性。 整首歌壓ai韻,不僅朗朗上口利于記憶,而且有利于練習ai,uai等音的發音。

      3.2增加詞匯量

      在《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出現的8828個詞是在歌曲中經常出現的大部分詞語。也就是說只要具備這樣的詞匯量就能識別95%以上的語料詞匯了。[6]另外中文歌曲歌詞中還出現了許多最新的流行詞語,如《人人都愛80后》(花兒樂隊)、《麥霸》(花兒樂隊)等。這些詞語句迎合了最新時代氣息,適當地接觸并學習,有利于留學生對漢語保持著興趣與新鮮感,擴充詞匯量。

      3.3培養語感并提高漢語熟練度

      語感是對語言符號的直覺、感受和理解。[7]學唱中文歌曲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功不可沒的。學唱包括兩個方面,在學習模仿的同時,體會歌唱者所演繹的感情;在自己唱的同時,更深地體會歌唱者的感情,并且通過自己再次演繹出來。通過大量地接觸到一些詞曲的,顯然也會提高語感。

      3.4拓展歷史文化知識

      文化學習也可以幫助語言理解。例如《我的中國心》這首歌,通過歌詞,不僅反映了香港等地同胞回歸祖國之前的愛國之心,也包含了相關的一些歷史背景知識。所以,學習歌曲不僅僅學到的是歌詞本身,更重要的是其中的內涵、韻味。

      3.5聽力訓練

      某種程度上來說,聽中文歌曲,它也作為一個重要的學習工具。尤其現在有不少的中文歌曲帶一些RAP的唱法。比如說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經常聽這種語速很快的歌曲,可以鍛煉漢語聽力。我們也知,大多數外國學生,尤其是歐美非洲人,更喜歡聽說唱歌曲,RAP的接受程度也相對高些,在一定程度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消極作用

      4.1語音方面

      由于中文歌曲包含范圍較廣,除了普通話之外,影響較大的還有粵方言、閩方言、客家方言等等。有些漢語學習者是華人華僑子弟,受老一輩的影響,可能對粵語、閩南語等感到更親切,這對漢語發音會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另外,部分歌星在某些音上不夠準確,容易造成誤導等等。因此,在選擇歌曲時,應盡量避免涉及方言、語速過快、吐字不清的歌曲。

      4.2語法方面

      學習首先是模仿的,但模仿在這方面是相當不利的。有些中文歌曲中夾雜著英文,甚至有很多歌曲為了達到押韻的和諧,不顧語法正確與否。例如林依輪的《愛在2000》中歌詞:“張開沉睡了千萬年那一對雙眼……”,這里用量詞“一對”來形容“雙眼”,雖然使歌曲音節勻稱整齊,節奏感強,卻違背了邏輯和語法,容易誤導漢語學習者。[8]

      4.3主次不分

      有些留學生在學唱中文歌曲時,會出現主次不分,即只對唱歌感興趣,而不熱心于漢語的學習。畢竟中文歌曲的學習只是一種漢語學習的輔助策略之一,與課堂教學相比較,我們所接受的知識更多的還是來源于課堂教學,課外的學習只能服務于課堂教學,不可主次不分。

      兒童歌曲歌詞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少兒聲樂教育;發聲方法;情感表達;訓練方法

      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最美好最快樂的時期,通過歌唱表達內心真實而直接的情感是孩子們的天性,歌聲無處不在,自然而然的,孩子們對歌唱充滿了向往。兒童的生理發育特點、理解領悟能力與成人不同,所以少兒聲樂教育要針對兒童嗓音條件、歌曲理解、情感表現等訓練進行展開。少兒聲樂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需要通過系統、科學的方法來激發、挖掘學生的興趣與自身潛質。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科學的發聲,更要重視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以及對歌曲情感的準確表達,要求學生站在更高的審美角度去詮釋歌曲深層次的含義與情感,從而打下牢固的聲樂基礎。

      一、童聲訓練的基本注意事項

      少年兒童在變聲前叫童聲,一般而言,兒童在六歲前為雛聲期,六歲開始為童聲初期,十歲為童聲期,十歲后為童聲成熟期,十四至十六歲步入變聲期。訓練童聲不可過分強調共鳴腔體,也不可過分拓寬音域,要充分展現童聲的稚氣可愛,練聲曲和歌曲也要求簡單、具兒童特色。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對感興趣的事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甚至激起主動學習的欲望。生活中很常見,有些孩子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就會隨著節奏搖擺身體,這說明,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還是很大的。對于教師而言,怎樣維持孩子們的興趣與熱情是尤為重要的。(一)營造愉悅氣氛、帶動學生情緒在學習前,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學習;學習中,貫穿多種教學模式,使學生時刻保持歌唱情緒,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雙提高;一節課可以以激勵學生的進步結束,使學生時刻帶有高漲情緒。(二)科學選材、形象教學很多兒童歌曲并不是適合所有的學生學習,有些歌曲歌詞對于某些學生而言很難理解,有些歌曲的節奏與音域不符合兒童的年齡與發聲特點,所以科學地選擇合適的歌曲尤為重要。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可以進行形象的教學。

      三、科學的發聲訓練

      (一)演唱姿勢、面部表情正確的歌唱站姿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歌唱時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女孩可在歌唱時兩腳前后分開,丁字站立,身體重心落在前腳,歌唱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前后移動,避免長時間站立而造成肌肉緊張,不能自如歌唱。2.挺胸抬頭,微收小腹,引導學生找到腰背向上伸張的感覺,身體力量自雙腿向地下延伸、支撐全身,但過分用力會造成不必要的緊張,適度即可。3.肩膀放松,雙臂自然下垂。歌唱中可根據音樂的情緒、表現的要求自然地做動作。4.目視前方,盯住一個點,注意力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會造成眼光無焦點,造成的心理緊張。5.面部發自內心的微笑、神情飽滿、表情自然,避免撇嘴、皺眉等不自然表情。(二)氣息訓練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正確的呼吸是歌唱表演藝術中重要的因素、是發聲的動力。氣息的訓練筆者推薦以下幾種方法:1.聞花訓練。讓學生摸著自己的肋骨,深呼吸假裝聞花,感受肋骨在一呼一吸中的一張一弛。過程中,提醒學生肩膀放松、不要鼓肚子。2.抽泣練習。引導學生找到不出聲抽泣的感覺,讓學生體會肋骨、橫膈膜的活動,鍛煉橫膈膜的彈性。3.“嘶”音練習。讓學生在深呼吸的過程中停住,保持吸氣的狀態,發“嘶”音,讓氣流從齒縫間緩緩流出,讓學生體會橫膈膜保持、控制氣息的感覺,并逐步掌握。(三)喉嚨“打開”的訓練筆者認為,“打開喉嚨”是建立腔體的共鳴,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撐、壓喉頭。引導學生深呼吸至橫膈膜處,同時抬高軟腭,喉位自然就會降低,形成一個共鳴的腔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找到“打哈欠”的感覺,這個動作會很自然的使喉嚨打開,“打哈欠”時念歌詞,可以更好的提高發聲的質量。(四)咬字、吐字的練習歌唱,是將語言在旋律上藝術化表達的形式。引導學生做到字正腔圓、吐字清晰,能讓聽眾明白歌曲表達的內容。作品中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要念準確。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1.韻頭。聲母唱得清晰,唇齒要靈活、輕巧地配合在一起,來保證聲母能快速正確地完成。2.韻腹。韻母上拖腔,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字或者一組詞所占時值較長,那么在這個長拍上保持的一定是韻母。3.韻尾輕巧。歸韻要盡量輕巧,但不要急于歸韻,導致發聲質量下降,或者時值不夠。總之,引導學生要將韻頭、韻腹、韻尾都交代清楚,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歌曲的內在感情,使得歌曲更婉轉動人。

      四、情感表達的訓練

      歌唱是一門用來表達情感的藝術,表達內心的情感是歌唱真正的意義。少年兒童的情感表達訓練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理解歌詞。歌詞是歌曲較為具體的情感表達,所以兒童在學習一首歌曲之前,引導他們帶感情地朗讀歌詞,與學生共同分析歌詞所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并提高立意、升華內涵,這樣才可以更好的使學生理解作品深層的情感。如《游子吟》這首作品,筆者在教學之前,首先會和學生一起分析這首詩的含義,明白這是首講述母愛的詩,然后讓學生帶著感情朗讀一遍,腦中要有畫面感。該作品前四句較為平緩,所以應該用較為舒緩的、弱的力度演唱,后兩句為全曲,應該采用內心激動的、稍強的力度演唱,這樣強弱對比之下,學生就能自然而然的深受感動,就能夠自然地表達出真摯的情感。2.掌握旋律。節奏、音準是歌唱中至關重要的,所以在對兒童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音準的訓練,可以適當地加上視唱練耳的訓練,可以對學生進行模唱的訓練。節奏可以很形象地表達歌曲中所要表達的情緒,所以,引導學生懂得切分節奏、附點節奏等在歌曲中分別代表什么樣的情緒是很重要的,在演唱一首作品時不能隨意地改變原來的節奏型,要引導學生養成規矩的、良好的歌唱習慣。總之,教學的過程中,既要進行科學的聲樂訓練,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為將來的音樂學習打下堅固的基礎,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歌詞的深層含義,感受作者創作時的情感,進行二度創作,唱出優美動人的歌曲。

      五、變聲期的訓練及嗓音保護

      (一)變聲期嗓音特點

      變聲,是一種生理現象,是性腺發達引起的第二次性征候,咽喉在短時期內急劇長大引起變聲,兒童的喉頭、聲帶大約只有成年人的一半,這時的發聲器官比較脆弱,男孩女孩聲音差異不明顯,青春發育期,內分泌的作用使得身體各方面迅速發育,喉部在外形與機能上發生變化,喉頭、聲帶迅速生長發育,這些發聲器官的變化引起聲音的變化。這一時期在生理學上就稱為“變聲期”。整個變聲期分為變聲初期,變聲期和變聲后期。

      (二)變聲期的訓練

      變聲期前的男童、女童的發聲器官無根本區別,而男童在11歲后便逐漸出現明顯變化,喉頭變得粗大,喉結明顯,聲帶較之女童長而厚,音色逐漸變暗,高音變得困難,為了穩定男童的情緒,在歌唱訓練中可以適量多演唱中、低音的曲目,變聲期間避免男童大喊大叫,保護好發聲器官,為以后的歌唱奠定良好的嗓聲條件。變聲期間女童變化不大,聲樂教學過程中可適當加一些技巧訓練,如跳音的練習,也可以進行連音、跳音結合的練習,教學要循序漸進、由淺及深。

      (三)變聲期的嗓音保護

      根據醫生在喉鏡下的觀察,變聲期間,聲帶會有充血、水腫和聲門閉合不嚴等癥狀,這些癥狀會導致變聲初期出現聲音持久性差、容易疲勞、唱歌吃力等現象,變聲期(即變聲旺盛期)會出現聲音控制力差、胸聲增多、聲音低沉甚至有沙啞和失聲等現象,變聲后期,喉結與聲帶的發育基本趨于穩定,聲帶充血、水腫等癥狀基本消失,聲帶閉合基本完好,音域上,男聲的實際音高比女聲降低了一個八度。變聲期這個特殊時期該如何保護好青少年的嗓音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1.嚴禁大喊大叫。要保護好嗓音,首先要引導學生不要亂喊亂叫,高聲喊叫造成聲帶緊張,會引起聲帶受損,嚴重者會影響說話和歌唱。2.劇烈運動后不宜歌唱。運動后,呼吸加快、脈搏跳動加速、聲帶充血,在這種情況下歌唱對聲帶有損。3.節制發聲。變聲期不要進行過多的發聲訓練,節制發聲不等同于完全不進行發聲訓練,只是在練聲時音域不宜過寬,音量不宜太大,訓練時間不宜太長,一節課中間可以休息20分鐘,使喉肌有充分的休息,避免或者減少聲帶疲勞。若變聲期出現發聲障礙,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生理知識,引導他們懂得青少年變聲期是人發育過程中正常的生理現象,出現發聲障礙的情況不要恐懼、不要緊張,出現不適要及時治療,必要時可采取禁聲休息。不亂喊亂叫,攝入充足的營養、保證足夠的睡眠,女孩子在月經來潮時多休息少用嗓。變聲期間少食刺激性食物,少喝冷飲,要讓學生注意唱歌之后不要立即喝冷飲,避免引起嗓音疾病。總之,嗓音只有通過科學的發聲、訓練才能得到進步、鍛煉,只有通過平日的保護,才會平穩度過變聲期。

      六、結語

      少兒聲樂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過程中充滿了挑戰,但是前途是光明的,每個學生都會在老師的教育下逐漸成長。音樂不會唱歌,會唱歌的是熱愛唱歌的心,聲樂教學的目的就是激起學生們學習聲樂的興趣,教會他們用心唱歌,教會他們感受愛、創造美。對于少兒的聲樂教育,老師們不僅要給學生們打下扎實的音樂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素養、審美品味,升華學生們的內心情感,使他們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和感染,讓他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充滿愛的心,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就是少兒聲樂教育最崇高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日]品川三郎.兒童歌唱發聲———怎樣訓練美好的童聲[M].呂永深,繆裴言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3]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兒童歌曲歌詞范文第5篇

      關鍵詞: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特點;發展

      中圖分類號:J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09-0078-01

      從我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歷史來看,20世紀20-30年代的中國音樂作品中,藝術歌曲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是藝術品位非常高的歌曲形式,為中國新音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在中國音樂史中的意義分析

      (一)確定了我國藝術歌曲的形式

      在我國古代歌曲史上,總共出現了物種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形式,即琴歌、小曲、散曲、詞體歌曲、雅樂歌曲等,他們通常都是根據歌曲填詞,或者和宗教、民歌等具有某種聯系,或者與傳統的詩歌具有緊密的聯系,注重中國旋律特色。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引進了歐洲音樂的和聲體系,為中國歌曲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國語言與歐洲音樂的結合,共同確定了我國藝術歌曲的形式,使我國藝術歌曲的表現力向縱橫方面更拓展。

      (二)創建了“歌”的體載

      五四期間,是新詩與舊體詩的歌名,傳統詩詞從內容到形式都開始解體,新詩逐漸的蓬勃與興趣。新詩容納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內容,反映的是民主主義的理想與思想意識,具有清新的時代氣息以及浪漫主義的詩風,在形式上,新的曲調取代了舊體詩的吟誦調。新詩運動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即音樂會歌曲構成了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歌詞的主要來源。上海國立音專為了將新詩引進到音樂創作中,創建和推廣了“歌”的體載,在我國藝術歌曲的園地中,新歌得到非常快速的發展,為藝術歌曲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二、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特點與發展分析

      (一)20世紀2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特點與發展

      20世紀20年代是我國藝術歌曲的起步階段,在這一時期,一大批國內留學生相繼回國,他們開始嘗試著結合歐洲的作曲方法與中國古典詩詞,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例如趙元任的《聽雨》、《教我如何不想他》;蕭友梅的《南飛之雁語》、《問》;青主的《我住長江頭》、《大江東去》等。盡管這些早期歌曲的創作手法相對簡單,音樂風格也比較平淡,相對于歐洲的作曲激發來說上處在初級的魔方階段,但是這些作品在今天的藝術歌曲中依然散發著藝術的光芒。

      趙元任先生是20世紀20年代著名的音樂家,他的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及鮮明的音樂形象,獨具匠心的鋼琴伴奏以及創造性的和聲手法,在半個世紀里都廣為流傳,無論是在藝術性方面還是在思想性方面都屬于上乘之作。他創作的藝術歌曲的歌詞通常選用、徐志摩、劉半農等現代詩人創作的新詩,這樣既富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又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信息。從這些藝術歌曲創作理念上來看,趙元任先生非常重視歌詞音韻與聲調的特點,講究曲與詞的結合,既注重口語化,又富有運維,具有非常獨特的風格;從形式上來看,他的藝術歌曲作品不僅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特色,還包含歐洲近代多聲部音樂的特點。此外,趙元任先生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中積極的探索了“中國話的和聲”,其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根據四段歌的特點,采用我國傳統音樂中罕見的弱起節奏與三拍子和變體分節歌,對原詩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描述與刻畫,同時歌曲的結束語還有意識的運用了京劇西皮腔的曲調,使歌曲具有了更為突出的民族風格,堪稱我國藝術歌曲的典范之作。

      蕭友梅是我國20世紀20年代另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其在德國、日本留學學習音樂,具有深厚的技術功底以及西洋音樂修養,一生創作了一百多首歌曲,其中藝術格局占據了非常大的比例,尤其是其在1922年創作的藝術歌曲《問》,是我國近代藝術歌曲創作的著名代表作,盡管該作品在風格以及音樂語言上具有模仿西方藝術歌曲的痕跡,但是富有邏輯性的旋律發展、和聲和歌詞的有機結合、簡明的創作手法,使所有的聽者都無比動容。鋼琴伴奏采用的是和弦音與旋律音,左手伴奏為典型的四拍子第一排八度低音重復、后三拍柱式和弦的方式,歌曲的這種創作方式雖然在今天看來簡單,但是在當時,蕭友梅采用的“選曲填詞”的創作方式,將歐洲“鋼琴、旋律、詩歌”三位一體的藝術形式月自身的創作相結合,為國內藝術歌曲的創作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總之,雖然20世紀20年代為我國藝術歌曲創作的起步階段,但是此階段的歌曲創作中除了旋律聲部以外,還增加了復調、和聲、鋼琴伴奏等,為創作中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20世紀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特點與發展

      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多元發展的時代,30年代音樂家在創作藝術歌曲時,借鑒了20年代藝術歌曲創作者的經驗,并有意識的將西方作曲與傳統音樂相結合,探索和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

      黃自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著名的音樂家,他短暫的一聲創作了六十多首歌曲,但是其創作的歌曲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情感細膩并且技法嫻熟。最能反映他藝術歌曲創作水平與精神作品包括《卜算子》、《花非花》、《南鄉子》、《點絳唇》等,這些歌曲的歌詞借鑒了古代詩人的詩詞,通過詞曲與歌曲的細膩處理,深刻而細膩的反映了古代人的面貌與精神氣質。

      黎錦暉是20世紀30年代另一名著名的音樂家,其創作的學校歌曲,將表演和歌曲結合起來,例如兒童歌曲表演《蝴蝶姑娘》、《好朋友來了》、《老虎叫門》、《可憐的秋香》等,這些歌曲緊抓兒童的心理特點,以藝術性的語言、優美的旋律、生動的形象,在國內兒童音樂創作中具有非常要的地位,其中流傳至今并且膾炙人口的歌曲有很多,例如《小小畫家》等。

      此外,20世紀30年代是我國的動蕩年代,抗日題材群眾歌曲創作數量空前,例如,賀綠汀的《游擊隊歌》、捂韉摹噸謝民族不會亡》、麥新的《大刀進行曲》、洗星海的《青年進行曲》、聶耳的《碼頭工人歌》和《義勇軍進行曲》等。這些以抗日救亡、安國為題材的歌曲,在人民群眾中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鼓舞人們勇往直前、義無反顧的為民族解放而戰斗。

      總之,20世紀30年代是我國特殊的時期,我國藝術歌曲的創作無論是在詞曲的題材方面、反映時代風貌方面、創作速度方面都,都遠超20世紀20年代,藝術歌曲的創作呈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僅采用中國民間的音樂素材,還吸收了西方的作曲技術,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音樂元素的結合,創作了非常多的優秀藝術作品。

      三、結語

      總而言之,20世紀早期我國藝術歌曲經歷了起步、發展、成熟的過程,20年代作為中國藝術歌曲的起步階段,30年代作為我國藝術歌曲多元化發展的階段,這兩個時期創作的藝術歌曲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并為我國藝術歌曲以及音樂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并指明了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培喜.溫婉的詩,唯美的歌――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特征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3).

      [2]王培喜.20世紀20-3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意義[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01).

      [3]楊玲玲.我國藝術歌曲的創作規律與審美范式研究[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3(04).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78|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久久亚洲伊人中字综合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亚洲最大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