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巡行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形訓;古文字分析;《說文》
文章編號:978—7—80712—971—4(2012)01—055—02
形訓,又稱為以形索義,就是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來解釋字義,從而探索這個字所表示的詞的意義,它是根據漢字的特點而建立起來的一種訓詁方法。
漢字是一種特殊的文字,它和日本的假名音節文字不同,也與拉丁字母的因素文字不同,它屬于形意文字,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符號表示一個意義。有些字由一個符號組成,有些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符號組成,由幾個符號組成的字,有的幾個符號都表示意義,有的幾個符號中有的表義,有的表音。例如:“囚”字是一個“人”在“囗”中,人禁錮在囗里,表示拘禁的意思,而“柏”字,它由“木”和“白”兩個符號組成,“木”表示意義,說明它是一種樹木,“白”用來注音。這樣就使人能夠根據漢字的形體結構來了解它們的意義。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對于理解這個漢字的所表示的意義非常重要。東漢時期,許慎在這方面做了創造性的勞動,編纂了《說文解字》,收錄了“止戈為武”、“反正為乏”、“皿蟲為蠱”等說法。今天我們要分析漢字形體結構來了解詞義的訓詁學方法,也是在利用《說文》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小篆分析與形訓
許慎的《說文》是為解釋小篆而作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字形結構的分析來探索字的意義,而且漢字由篆而隸,由隸而楷,圖畫性減弱符號性增強,認識漢字的本義就會越來越困難,《說文》的價值也越大。許慎也是六書理論的集大成者,他把六書理論系統化了,六書里面的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都是講造字法的,形訓主要在于分析這四種方法。
(一)象形
象形是象實物之行,是把客觀的形體描繪出來,《說文》收象形字365個,這些象形字已經不是純粹的圖畫,而是一種表示意義的符號,跟隸書、楷書相比,它們的象形的特征還是要顯著一些。例如“日”字的小篆是畫一個橢圓形,中間加一點。《說文·日部》:“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囗一,象形”。再如,豆是古代一種盛肉的食器,高腳圓口,有的有蓋。小篆上面的一劃表示蓋。《說文·豆部》:“豆,古食肉器也,從口。象形。”這種器皿早已不用,被假借過去表示豆類植物,成了假借字。這些象形字我們看到它的形體就能了解它的意義。
(二)指事
用象征性的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方法即指事。古文的“上”、“下”是兩個非常典型的指事字,它們的寫法是先畫一條橫線作基線,然后在這條橫線的上面或者下面加指事性的符號,表示位置在上或下。通常把這種字成為符號性的指事字。還有一種是在象形字符號的基礎上增加指事符號的指事字。比如“本”、“末”等字。《說文·木部》:“本,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本”字是在木字畫一橫表示位置在樹的下面。從字的形體分析可以了解,“本”的本義是樹干或樹根。《詩經·大雅·蕩》:“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拔”這里的“本”即樹根。與“本”相對的“末”字是在“木”字的上端畫一橫表示樹梢。《說文·木部》說:“末,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這里的“末”字就是這個意思。
(三)會意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來表示一個意義的字稱為會意字。《說文》里有1167個會意字,前面所說的“止戈為武”、“皿蟲為蠱”都是會意字。例如:取。從“取”字的形體結構來看,在小篆里,它由一個“耳”字和一個“又”組成,“又”表示一只手,意思是用手取耳朵。《說文·又部》:“取,捕取也。從又,從耳。《周禮》:‘獲者取左耳。’”《說文》引《周禮》是用古代的制度來佐證詞的意義,這里取就是割取俘虜的耳朵。再如小篆的“從”和“從”是不 同的,“從”是聽從的意思,“從”是隨從的意思。《說文·從部》:“從,相聽也。從二人。”又“從,隨行也,從辵從,從亦聲。”后來的文獻都寫成“從”根據這一分析,凡是古籍里面聽從的“從”都應該作“從”。
會意字里面常常有三個相同的形體重疊來表示數量眾多。在《說文·晶部》下說:“凡言物之盛,皆三其文,日可三者所謂累日也。”根據這個認識可以用它來理解這個類型的會意字。如《說文·林部》:“森,木多貌。從林,從木。”
(四)形聲字
形聲字一般是由一個聲符和一個義符組成,《說文》里形聲字的數量最多,有7697個。形聲字的表意符號稱為義符,它們在確定字義的時候很有作用。《說文》將漢字歸納為540部,同一部的字在意義上有一定的關系。每一個部的第一個字稱為部首。部首統帥了這一部,許慎在解釋字的時候指明:“凡某之屬皆從某”。以《說文·口部》字為例,從口的字有的表示和口有關的器官。如“吻,口邊也。從口,勿聲。”有的從口的字表示口發出的動作。如“吞,咽也。從口,天聲。”“呼,外息也。從口,乎聲。”“吸,內息也。從口,及聲。”《衣部》的字大多和身上穿的衣服和它的制作有關。例如:“袂,袖也。從衣,夬聲。”
二、古文字分析在訓詁中的作用
實訓式培訓是將安全生產培訓現場由室內轉向室外,通過在培訓基地或企業現場“真槍實彈”地訓練,提高企業員工及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操作水平和應急救援能力。
上海菁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菁坤”)是我國從事安全生產實訓培訓的“排頭兵”,據其總經理孫健介紹,實訓式培訓不僅可以提升學員的安全生產水平,還可以將這種影響深化到企業內部。
實訓的重要性
孫健告訴本刊記者,此前國內的安全生產培訓大多是停留在書本或者課件上,少有能夠讓學員到真實的場景中訓練的機會。但從培訓教育理論上來說,純粹的理論知識學習過后,如果沒有經過實地的強化訓練,基本上一個月就全部忘記,安全意識與技能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尤其是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大多數企業的應急預案都是為了應付檢查“粘貼復制”而成,沒有針對企業現有的風險源制定。而且,這些應急預案做出來之后大多未經過實踐檢驗,不清楚能否真正地發揮作用。很多企業將應急預案做出來之后,就直接交給安監局備案,存放在文件柜里,不在員工中普及。因此,在事故發生后,企業盲目施救,造成群死群傷的情況比較多。
還有一些企業單純地依靠消防官兵,沒有在企業中培養一批具有應急處置能力的員工,也沒有購置相應的應急救援裝備。一旦發生事故,只會撥打119報警,然而,在等待消防隊員趕到的過程中,很小的事故就有可能釀成巨大的災難。即便消防隊員及時到場,由于其對于工廠現狀和作業情況一無所知,且對于生產單位的事故救援,如受限空間、高處墜落救援、危化品泄漏救援等,絕大部分的消防官兵缺乏培訓也沒有相應的救援器材。所以當他們面對事故時,依然束手無策。
因此,孫健建議,每個企業都要配有自己的應急救援小組,小組成員要選擇作業現場的當班工人。由于一線員工需要經常出入作業現場,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找到救援的關鍵點。如果他們可以經過相應的實戰培訓并配備一定的應急救援器材,他們將是應急救援小組成員的不二之選。
另外,應急預案在制定之后,除上交存檔外,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參與此次項目的工人學習,并提出需要修改的問題。發生事故之后可以各司其職、參與救援。
為此,孫健與中國海油天津培訓基地、大亞灣應急培訓基地、蘇州工業園區達成合作,不定期開展應急救援及安全生產實訓課程,以提高企業員工的應急救援及安全生產能力。
培訓基地實訓
上海菁坤所作的實訓培訓,主要包括受限空間作業安全實訓、高處墜落應急救援、化學品傷害的處理、化學品泄漏應急處置、化學品運輸搶險救援、管理人員應急模擬指揮等課程,每個課程培訓的時長不同,學員可根據自身需要任意組合。其中,受限空間作業安全實訓及應急救援實訓是所有課程中學員需求最大的。
近年來,我國受限空間事故呈現上升趨勢,因其救援難度大,在救援過程中處置不當往往會造成更多人傷亡。據孫健介紹,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的實訓課程一般為2天,配備3~4名教官,在培訓基地模擬真實的作業現場,由淺入深,從受限空間危險因素辨識、氣體檢測、通風技術方法、防護裝備和應急救援的理論、救援測試方法、應急裝備配備、模擬訓練、實戰演練等方面培訓。
對于一線員工的培訓,課程會按照2:3:5的比例進行,理論部分占20%,模擬課程占30%,實訓課程占50%。在實訓培訓的過程中,學員以小組為單位,7人為一組,選出1人為隊長,1、2號隊員為主力隊員,3、4號隊員為協同隊員,5、6號主要負責器材,按照這樣的角色分工進行操作。誰進入罐區、誰作輔助、誰發射信號,每個人的站位、所攜帶的器材,都會在訓練中作出明確的要求。
孫健告訴記者,如果每次培訓都要求企業派出一組學員,這不太現實。因此,大部分情況下是一節課會有十幾家企業共同上課,每家企業派出3~4個人,與其他企業的學員組隊。希望這些學員可以更多地學到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的理念、方法、思路,舉一反三,制定自己企業的應急預案,潛移默化地影響企業其他員工的安全行為。
所有學員在培訓完成后都要進行考核。孫健舉例說道:“以受限空間的培訓來說,規定學員在接到報警指示后,應急響應小組從到達罐體底部、進入罐體、救出人員、最終將人放到擔架上,全部過程時間要求不超過5 min 30 s,一旦超過就會認定培訓失敗。另外,還要在2 min以內給被困人員提供氧氣,這可以大大提升被困人員的存活率。”
作業現場實訓
實訓培訓的另一種方式是到企業的作業現場培訓。孫健表示,這種方式對于企業來說成本較高,但效果也最好。如果企業認為自己的風險性比較高或者比較獨特,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上海菁坤會派一個專業團隊到企業作業現場勘察,根據現場的不同情況,先制定作業、救援方案,再由團隊成員測試,測試成功后才會培訓學員。
孫健告訴記者:“一般希望作這種培訓的大多是發生過事故的企業,南京有一家企業培訓完成后效果很好。”
據介紹,這家企業曾經由于交叉作業發生了一死一傷的事故。作業現場共有4個21 m深的氣化爐,每個氣化爐約7層樓高。當時事故發生時,監護人員在3樓的人孔位置監護,作業人員從人孔下到底部進行檢修作業。檢修時罐體是抽真空的,處于負壓狀態。但是,當時在大概距離10 m的范圍內,有另外一個承包商在維修管道,管道打開之后殘留的一氧化碳就飄出來了,這屬于違規交叉作業。一邊在抽真空,而另一邊卻在打開管道維修,所以一氧化碳就快速地被抽到氣化爐中。當監護人員發現了這個情況,情急之下,未做任何防護就直接從人孔進去救人,其在吸入一氧化碳氣體后從人孔位置直接掉到了氣化爐底。由于氣化爐內沒有燈,消防隊員也不了解作業現場情況。因此,他們在趕到后很長時間都不敢進去救人,最終用時40多分鐘才把人救上來,但依然釀成了一死一傷的慘劇。
此次事故一出,企業和員工們都嚇壞了。由于企業共有4個氣化爐,且每周都要打開一個氣化爐進行檢修,也就是說,每周都需要有人進入作業。但是發生事故之后,這項工作就很難推行下去了。
為此,企業要求上海菁坤到其作業現場,根據氣化爐的條件,結合受限空間作業和高處救援作業的要求,選擇最適合的錨點,制定相應的操作要求、應急預案,并進行專項培訓。經過一次次地嘗試,上海菁坤的教官們最終找到了最佳救援和安全作業方案,并培訓了4個安全小組。“由于隊員們十分熟悉罐內的情況,閉著眼睛都可以找到錨點,因此在熟練操作后的反應速度比教官還快。”孫健說道。
孕育著千年的水光山色
枕一席月光入睡
夢里猶捧著夜的溫柔
羞澀的延伸至黑夜的邊緣
山幽幽水悠悠
生生死死的水草
在季節的輪回中浮起浮落
卻不曾泯滅它們透明的思想
在滄桑歲月里
默默牽起一個憂郁的傳說
我用楓葉碎裂的憂傷
牽引著如絲的雨
以輕靈的細手,為山的蔥郁
織一張嫩綠的水面
柔波蕩漾里彈一首向晚的歌謠
輕輕的鋪滿空寂的夜晚
站在泉邊
攜一身與世無爭的恬然
目光沿山路逶迤而下
花承不起多情的淚水
兀自落了
一地的凋零
被風的手指緩緩撫弄
潭底的魚兒啄一口香韻
記憶的深處
是否棲著一雙飛鳥的翅膀
一方清清的水
濯洗了一山的空靈
輕輕地飄出視線
沿著一波波漣漪
就這樣飄出天際
那山側厚實的口吻
可是歲月的蒼涼漫過歷史的紀念么
今夜,我是一縷云煙、一方山水
靜靜地,站在你身邊
聽風吹呀吹
吹來了黎明的曙光
幾聲悅耳的鶯吟婉轉飛過
棲落在開啟的窗前
酣睡的詩人,手釋古卷
花開花落的向往
傳遞"心"能量 激發"心"潛能
今天非常榮幸地在這里,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匯報參加這次"團體心理咨詢、行為訓練"專業提升培訓班的學習體會。首先感謝市局領導給我們提供的這樣一個絕好的學習機遇和舞臺,在這四天里,我和全體參訓學員一樣,懷著一顆熱愛之心,珍惜機會、勇于探索,不斷自我突破和超越,收獲頗深,受益匪淺。
一、我感受到了團隊無窮的力量,心與心碰撞傳遞出"心"的能量。我們這次培訓可謂是與風雪相伴,窗外雪花飛揚,室內歡聲笑語,同學們學習熱情分外高漲。從11月24日開始,別開生面的團隊心理課程精彩上演,程瑞蕓教授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從"破冰之旅"、"團隊組建"、"小組分享"到"車輪滾滾"、"鐵甲戰車"等項目無不貫穿了團隊的概念,體現了團隊的精神,讓我深刻感受到團隊中每一個人的力量。訓練場上,有支持,有鼓勵,有信任,有感動,更有我們不能用言語形容的心靈相通!
二、邁出了挑戰性的一步,體驗到了突破自己的喜悅。26日下午,我們進行的"高空斷橋"、"信任背摔"訓練項目,當我鼓足勇氣帶上裝備,伴隨著戰友對我的鼓勵,一步一步爬上10米高空時,心里早已砰砰直跳。腳下僅僅是一條鐵板,而手又沒有任何東西可抓,腿兒在不由自主地打顫,內心越來越恐懼,這時才深切體會到什么是"舉步維艱".斷橋下,教練、隊友的鼓勵聲,不斷灌入我耳朵里,我開始平撫內心,相信對我保護的教練和戰友,告訴自己是絕對安全的,必須向前沖,終于勇敢地邁出那一步,戰勝了自我。站在高空,任何人都會害怕和恐懼,但害怕和恐懼卻不是最大的"敵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戰勝自己,勇敢的邁出那一步,才能超越自己。"信任背摔"是隊友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架起了安全的屏障,說真的,在我騰空的一瞬間大腦是空白的,當我在失重的恐懼中倒在團隊溫暖的懷抱時,我深刻感觸到信任的重要性,感悟到集體的溫暖。
四天的學習不僅讓我掌握了團體心理訓練技能,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讓我感受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要把學到的知識,掌握的技能用來幫助我的戰友,為公安心理健康工作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下一步的工作想法:
(一)學無止境,今后將繼續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利用這次學習獲得的經驗,不斷地主動學習、自覺"充電",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水平。
(二)以學促工,營造心理咨詢服務的"軟環境".我們會按照各級領導的要求,在原有基礎上,建議領導加大投入,配備一些必要的器材和設施,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加強對基層所隊心理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民警對心理工作的認知水平,創造良好的心理服務環境,努力為同志們打造"快樂工作、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圍。
有的時候,這東西也不是風吹引起的,有人吃了魚蝦,或者什么特殊的東西,也會出現蕁麻疹。總之,這是一個比較普遍,也很煩人的疾病。
有的朋友會說,這個病就是癢,挺著不就可以了嗎?這個會有什么大的危險嗎?
其實還真有的,蕁麻疹如果起在肢體上,一般沒有大的問題,可是有個別情況,有那種巨大型的,起在咽喉部位,壞了,因為這里皮膚薄弱,是呼吸的必經之路,不斷的刺激會導致水腫,會讓局部瞬間腫大,嚴重堵塞呼吸通道,導致窒息,人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出現生命危險,有時候急救來不及,醫生甚至需要做喉頭切開插管處理,讓患者可以呼吸。雖然這種情況比較罕見,但是也需要大家了解。
蕁麻疹患者往往正氣不足
那么,這個蕁麻疹怎么調理才能好呢?
西醫會用抗過敏的藥物治療,中醫則會將其分型,然后對癥處理。
首先要分的是寒熱,有的蕁麻疹是一見到熱的就嚴重,越熱越厲害,這多是熱證,中醫會用涼血解毒等方法調理。
還有一種,是遇到冷的就嚴重,比如冷水洗會嚴重,風稍微涼一點,一吹就嚴重,這多是寒證,我所見到的,寒證的多,熱證的少,基本上這幾年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寒證,所以給大家聊聊寒證的蕁麻疹。
這種蕁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氣不足,容易氣虛,這是基本體質。如果從癥狀來看,往往是脈弱,舌質淡嫩,舌苔薄白。面色往往是白的,不夠紅潤,稍一運動就容易出汗,平時怕風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夠充沛,容易疲倦。
此時,如果遇到冷風,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時候被冷風吹到,就容易出現蕁麻疹,一撓,一身疙瘩,紅紅的一片,瘙癢不止。
那么該怎么調理呢?
我的經驗是用桂枝湯。
服完桂枝湯來碗熱粥
要說起這個桂枝湯,來歷可了不起,它是醫圣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里面的第一個方子,被古代稱為“仲景群方之魁”,這個方子的妙處,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們只就著蕁麻疹來談談它的用處。
這方子現在的份量大致是:桂枝九克、白芍九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三片、大棗六枚(掰開)。其實其中的藥物只有三味,分別是桂枝、白芍、炙甘草,剩下的生姜和大棗是自己去市場買就可以了。
張仲景將此方放在《傷寒論》第一方的位置,我猜測他是想突出補足正氣的重要性,這是治療一切外感病的基礎。
而這個方子的服用方法,也是非常講究的。“服已須臾,啜熱稀粥”,就是喝完了藥,要加喝一碗熱粥下去,這是要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復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服這碗粥,確實療效要差很多,有時候根本就出不來汗,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服藥后千萬別讓冷風吹到
然后,要“溫覆令一時許”,就是披上衣服,讓身體溫暖,這也是避風助汗之意,此時注意千萬不要外出,讓冷風吹到,如果那樣,則前功盡棄了。然后,等到“遍身(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氣已和,津液得通,營衛和諧,腠理復固,所以說“益佳”。但是千萬不可如水流漓,如果是大汗淋漓,則“病必不除”。
此時,并不是為了發汗而發汗,微微汗出,只是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順利的一個標志而已,中醫以此來判斷,是否方藥到達有效劑量。如果服用一次后,汗出,病好了,后面的藥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著再服,“乃服至二、三劑”。
需要注意的是,此藥必須注意口渴與不渴,或有喜冷性飲食與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現象,可以馬上把藥停止,或配合石膏一類的寒性藥品,以免誤犯陽盛之戒。如病情沒有變化,可以繼續服用,雖二三劑也可。同時,方子后面提出了禁忌,要忌食生冷、油膩、酒肉、五辛、臭惡等不易消化或帶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治體虛感冒可“一劑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