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師節賀卡手工制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肩頸按摩器
長時間站立講課,為老師的身體帶來較重的負擔,使他們容易患上“職業病”——脖子僵硬、肩頸酸痛。
加上夏季辦公室空調溫度過低,頸部易受涼,更加容易引發頸椎病。
現在入秋了,更是該保養的時候了。
小綠植
天天對著電腦,就算有防輻射眼鏡,也沒辦法完全抵擋輻射。
所以在電腦邊放一盆小小的仙人掌,就能有效吸收輻射。
鮮花
教師節,最俗套的當然就是送花啦~
推薦包月鮮花,每周一束花,每周都能換一種心情,價格也比單買一束花要合算很多喲~
小蜜蜂擴音器
老師在教師上課,總需要用喊的。
男老師還好,女老師聲音輕一點,很多同學就會聽不清,講得太大聲,喉嚨沒幾天就會廢了。
用這個講課,聲音一下子就清晰了超級多。
老師還不需要扯著嗓子講話,輕松不費力~
DIY手工賀卡
關鍵詞:初中英語;活動課;實驗報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0—240—01
一、問題的提出
九年義務教育英語新教材的使用,打破了老一套的教學模式,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旨在通過聽說讀寫 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的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想實現這一目的,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 ,加大聽說讀寫的力度,增加語言實踐,盡可能多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和環境。這些任務的完成,單憑課堂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
英語活動課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能夠為教師更好地實現教育教學目的提供實踐場所和環境,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特長,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實驗的目的和原則
實驗目的:創設語言環境,為實現交際而初步運用英語。以新教材、新大綱和新《課程計劃》為指導,探索英語活動課的性質、內容和活動方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聽、說、讀及書面表達能力。
實驗原則
1、注重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活動課是對階段教學活動效果的展示,它被作為常規教學的范疇,但又有別于普通課堂教學活動。它主要以培養學生為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目的,也必須為課堂教學服務。
2、注重知識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注意發揮學生的特長。開展活動課,是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思、樂中用,讓有才華的學生有展示自己的場所,讓他們體驗到學英語的樂趣,感受到所學知識的使用價值。
3、注重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活動課編排體系相適應的原則。初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既不同于少兒期,也 不同于高中時期,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活動課程知識的選編一定要適應學生的認識規律、知識結構和英語語言的實際水平。
三、實驗的主要做法
1、認真學綱教材,挖掘知識交叉點,確立活動課實施進度
附:初三上學期英語活動課進度表:周次活動主題(內容) 活動形式教材依據 2 Tcachers'Day 手工制作和慶賀活動 Unit 1 3 A sports meeting 小品表演 Unit 2 5 An accident 作品展覽(寫作競賽) Unit 5 8 Borrow a pan 小品 Unit 8 9 Talk about sb's past 演講 Unit 9 10 Passing on a message 智力競賽 Units 6,7,8,9 13 What did he say? 知識接力賽 Units 10,12 15 A class meeting 班集體活動 the whole units 16 Christmas Day 節日慶賀 Unit 13.
2、精心設計活動課教案,做好課前準備
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活動前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也需要師生雙邊的配合。教師提前將主題告知學生并備好教案,深挖教材中潛在的知識,找出教材能力培養方面與活動課 的聯系點,預測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難點和疑點,精心安排活動進程,以防止散亂現象發生。另一方面,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生,也要在知識的反饋方面下功夫?;顒诱n的開展是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樂中學,在樂中思,在樂中用。
四、實驗形式
本校開展活動以來,根據實際情況,我們主要以室內活動為主,采取了下列方式開展活動課。
1、手工制作式的慶賀活動。在教師節和圣誕節來臨之際,我們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人人制作一 張賀卡,并用英語寫上美好的祝愿,在活動課上進行展覽、交流、評比,有意識地復習相關知識。
2、小品表演。在學過Borrow A Pan之后,要求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扮演the man and the woman,熟悉臺詞,策劃動作?;顒诱n上讓那些平時不善于說話的學生大出風頭。
3、智力競賽和知識搶答。在學習現在完成時后,我們開展了擊鼓傳花的智力游戲,鼓止花落,持花者抽簽 答題,答對有獎。不僅活躍了氣氛,而且又及時復習了現在完成時中易混淆的知識點。在學習了賓語從句的基礎上,開展Passing on a message活動,把班級分為8個小組,第一個人說一句教師所給的話,依次后傳,然后對證,正確者累計分最高獲獎,讓學生在快樂中鞏固了賓語從句的三個主要問題。
4、寫作競賽。第5單元The Accid ent ,第11單元A GreatInventor,第3單元A Good Teacher,我們都要求學生以課文為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當堂寫作比賽,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5、演講比賽。在第1單元English Names 和第9單元Uncle Wang'sFactory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學會分層次對課文和單元知識進行整體性理解,開展了知識演講競賽。
五、實驗的效果
活動課的開展,使課堂教學得到更好的落實,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鍛煉的機會,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促進了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達到了活動課實驗目的。
1.關注兒童的心靈世界
兒童的世界不等同于成人的世界,他們的世界單純、恬美,他們的生活多彩、明快,他們應該享受屬于他們的陽光與愛?;貧w習作的原生態,就是要從兒童的需求出發,站在兒童的視角看問題,思兒童之思,發兒童之感,抒兒童之情,寫兒童之真……真正從“關注兒童的心靈世界,關愛生命”的高度去審視作文教學,把兒童作為作文的“主體”加以落實,讓孩子敘寫本真的生活。記錄兒童成長的故事,記錄他們的學習、記錄他們的生活,記錄著成長中的普通與平凡,童真的情感。兒童的情感最真,心最純。兒童心靈的自我感受是以情感體驗為核心的認識活動,而“習作”也應當是兒童心靈自我感受的自由表達,這種表達無疑是真實而又獨特的。記得茅盾先生曾經說過“幼稚粗拙是壯健美妙的前奏曲?!币虼?,我們在指導孩子習作中,要注意表現孩子的本真的思維,關注兒童的心靈世界:寧要“個別”,不要“一律”;寧要“幼稚”,不要“成熟”,寧要“平實”,不要“跌宕”……
2.建構開放的習作生態場
一、課外拓展內容選取的原則
1.課外拓展內容要能體現勞技課的特性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并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范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并用的過程。所以我們在選擇拓展內容的時候不能只簡單地選取內容,我們首先要考慮作品制作方法的技術含量有多少,能否從中獲得技能,這是實踐性勞技課最具特性的方面,也是我們選擇拓展內容時必須要考慮的方面;其次我們還要兼顧考慮制作這個作品是否能引發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課外拓展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段
勞動與技術的成熟與勞動能力的提高都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因此,什么年齡段學生適宜學習什么,都有一定的規律,絕不能揠苗助長。我們在選取拓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考慮作品制作的技術難度的高低來決定每個年級段的拓展內容.不能所有內容想在哪個年級教學就在哪個年級教學,我們應該羅列出每個年級段的拓展內容。
紙工,是三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們要拓展內容也可結合這方面考慮,例如可以增加一些簡單的紙藝制作:折紙花、折千紙鶴、剪窗花、做包裝盒、自制面具等。
紙工、泥工、家政是四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拓展創意小制作:創意布袋、創意手套、創意賀卡、創意相框、創意茶杯等。
烹飪、木工、編織、金工是五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拓展引入金屬書簽、自制發夾、珠串動物、繩編制作等。
金工、木工、電子技術、家政、建筑模型制作是六年級學生開展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勞技制作內容綜合性比較強,難度也比較大,所以我們選取內容時可提高難度:多肉的種植、花藝制作、盆景制作、鐵藝創作等。
3.課外拓展內容要體現學生的興趣點
眾所周知,興趣是一切學習的開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語)。一個人做他有興趣的事情時,總是心馳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擾,成功的幾率也高。科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因此課外拓展內容的選取我們應該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
例如我們在學期初就要早作準備,根據勞技教材、學生的年齡特征、學校實際情況合理地羅列一些技術難易度適宜、可操作性強的拓展內容提供學生選取,這樣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就會非常高漲,勞技課的效果也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外拓展內容選擇的方向
1.拓展與課戎識有關聯的內容
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拓展制作的,例如編織中國結平結的方法我們可以編織蝽蜓,金工內容可以拓展金屬書簽的制作,編船籃的技術可以拓展編蒲扇、編拖鞋等等。我們作為勞技教師要善于拓展教學內容,根據勞技教材中的技能沿用到別的勞技作品的制作中。
2.拓展與學校校本課程相結合的內容
各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本課程,我們可以結合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拓展勞技課堂的教學內容。例如我們學校開展的版畫教學,我們可以在勞技課堂教學中輔助開展,通過美術課構圖與勞技課的“橡皮章”雕刻技能完美的結合,為版畫的后期教學打下基礎,讓版畫教學在校園內綻放光彩。
3.拓展與時代步伐相一致的教學內容
由于勞技課的很多內容需要老師進行整合與取舍,所以勞技課給了我們老師很大的空間,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將一些當下流行的手工制作帶人我們的課堂來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近段時間市面上非常流行十字繡和鉆石貼畫,但是這些內容一節課是沒有辦法完成的,而且男同學也未必感興趣,所以在準備教這課內容的時候,我事先在班中摸了個底,調查學生是否感興趣,結果學生們一致表態愿意上這樣的課外內容,而且鉆石貼畫與十字繡相比孩子們對鉆石畫更感興趣。在課上孩子們操作的時候是2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的,在初步了解工具使用和如何對應貼畫后,孩子們很快投入到了作品的制作中,而且有的小組非常有創意,在畫上用膠水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后貼上了自己喜歡的鉆石。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后,很多學生都強烈要求再安排一段時間,希望每人都能有一幅作品留作紀念,漸漸地我們勞技課逐步變成了學生期待的科目。
4.拓展與重大節日相結合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英語課外作業 優化設計
英語課外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和課內作業的延續,也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面向全體學生的多樣化、探究性學習,注重學生作為個體參與和體驗知識、探究知識,并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反思、創造、合作、交流活動。但我們必須改革傳統的英語“題海戰”方式,優化英語作業設計,就好比給學生一份休閑點心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切實解決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語作業“高耗低效”現象。因此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怎樣設計英語課外作業就顯得非常重要。以下是筆者對課外作業布置優化的幾點體會。
一、英語課外作業布置的原則
英語新課標提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質疑,適時,適量,適度的作業對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與習慣,對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與創造才能,都有著重要意義。這是優化課外作業設計的理論依據,同時還應循以下原則:
1.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相結合的原則
英語課外作業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并以《指導綱要》、教材教學要求為依據,從學生的需求、目的、興趣出發精心設計課外作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調動到最佳狀態。
2.教學最優化原則。
心理學表明,人的精力集中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超過這一限度,注意力易分散。工作效率低下。教師應控制多種制約因素,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多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作業,確保師生花費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學效果。
3.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時間原則
這里的時間指的是教師布置作業的時間和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用很少的時間來告訴學生完成所布置的英語課外作業需要用哪些知識和技能以及為什么要布置這些課外作業。為了達到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課外作業的意義和目的提出明確的要求,并給予學生完成課外作業在方法上進行必要的指導,所以布置的時間應在5~10分鐘比較適宜。那么課外作業的量應控制在多少?讓學生每天花多少時間來完成這門功課的作業呢?《新課程》對課外作業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初中生書面家庭作業每天不超過1.5個小時,那么學生學習的課程多,要完成英語這門功課的作業時間也只能控制在10~20分鐘了。這種情況下,教師布置作業時需要對作業進行精心的優化設計,要求作業“少而精”,每一道練習題都得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針對性原則
教師除了在課堂內傳授給學生知識外,還借助課外作業來鞏固,提升學生課內所學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實現和鞏固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布置的時候要根據所學的語言功能來設計出相關的作業,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有效地鞏固學生課內所學的知識,教師不能單純布置一些與今天課堂無關的課外作業,這樣達不到鞏固的效果。比如我們在教學了“招聘”的話題后,正逢學校元旦匯演,那么我就讓學生設計一個元旦演出招聘演員的海報,這與課文知識很好地銜接起來,達到加強鞏固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的目的。
5.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層次性原則
“切進重點,降低起點迎學生;深入淺出,設置情境引學生;長期規劃,精心設計練學生;發展能力送學生。”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布置層次分明(學生個體層次,知識層次),結構合理,題量適中的同步作業。教師要通過自己精心設計或選編的練習,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每個層次都有相應層次的作業。如在學習了“喜歡什么”與“不喜歡什么”的話題后,我讓高層次的同學去調查班里同學或家人、朋友后,做好實錄,并以文章的形式寫出來。中等層次的同學調查后交調查時的問題和答語即可,低一點層次的同學就拿著我的設計表格去調查,填好表格寫幾個單詞即可,這樣不同層次的同學都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布置時使他們都能力所能及地、自覺地、積極地、保質保量地完成他們的作業,這樣既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也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6.教師布置英語課外作業的實踐性原則
課外英語作業是課內的延伸和繼續,那么英語課外作業應該逐步走向生活化,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在實踐活動中來運用、操練語言知識,達到交際的功能。
比如在學習了“購物”、“就餐”的話題后,我就讓學生兩個或幾個一組去超市或餐館用英語購物,訂餐并不是要求學生服務員對話,而是讓他們同學之間盡量用英語來完成買東西、就餐等活動。這些生活化的家庭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使他們會感到成功感,他們會感到在這些公共場合自己能用英語在進行著交流是多么榮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語言的交際能力。平時也可以要求學生注意自己身邊的英語應用,他們在家也可以收集一些英語標簽與說明書,出去旅游時摘抄一些標牌,并且把這些標簽、說明書、標簽說給父母,交給父母。這種與家庭聯系的課外作業也會開拓學生的視野,而且在父母的鼓勵表揚下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會表現得高。
二、英語課外作業的形式優化策略
傳統的英語課外作業形式單一,內容局限,往往都是抄單詞,背課本,并完成相應的作業本。這樣的作業偶爾一次也行,久而久之的重復會使學生們失去做作業的興趣,往往作業的完成也只是簡單地機械操作。新課標下的課外作業應該旨在調動學生的各種學習策略,開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將英語應用于實際生活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學會體驗幸福與快樂,不斷品嘗創新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因此,作業的設計形式多樣化,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作業不僅要顧及到語言的作用與功能,更要注意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學生的個體差別,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相應的提高。
1.手工制作,體驗成功
為使學生們在“學中動,做中學”的有機結合。教師即可適當設計些手工制作的一些內容。學生邊做邊學,使原本枯燥無味,形式呆板的課外作業,變得樂趣無窮。
(1)制作卡片和英語小報。每當教師節,母親節,父親節,圣誕節,同學們生日等重大節日來臨時我都會叫學生把親手制作的配有圖案,祝語的精美小卡片送出。讓學生通過任務體驗快樂并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增強中西文化意識,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在社會和集體中和諧發展個性。在剛開學不久,我便叫每個學生制作一張新穎而又富有個性的英文名片,畫上自己的畫像,作自我介紹,一個同學這樣寫道:Hi! How do you do? I'm Liu Mei. My English name is Alice. I'm 12. I'm your friend. We are in the same class. Glad to meet you.然后我叫同學們把自己的名片貼在課桌角上。學生們看到了自己的學習成果,并感受到了這種成就。同時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及班級凝聚力。再如學了Don't eat in the class后,我要求學生以rules為主題編報,進生發散創造。許多學生增加了Family rules;Library rules;Class rules;School rules等。小報也可增加由從外面報刊上摘抄的小詩,名人介紹,格言警句等,并配上精美的版面設計。這樣既可培養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也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開闊了眼界,鍛煉了綜合運用的能力。每次小報編完后我都會對作品給予即時肯定的評價,這樣帶給了學生極大的鼓勵和促進。但這樣的編報應以小組為單位,一般以每月一次為宜。
(2)制作學習檔案袋
我在課外作業布置中,鼓勵學生建立成果型的檔案袋,注意收集完成學習任務的優秀作品與學習成果有關的有關資料,把學生在課外作業中制作的賀卡放入學習檔案袋,英語小報裝訂成冊。學生從中看到別人的優點,也看到了自己成長進步的中跡。確保了學生的課外作業這份休閑點心既可口又營養。檔案袋更大價值在于它成為了老師,家長,學生們一起分享和交流真實成果的機會。
2.收集信息,資源共享
(1)巧用電腦,搜索資料
在學習了Festival這個詞后我就要求學生能上網查找收集中國和西方主要節日。學生們把收集到的節日信息在班級里進行介紹展示。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了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節日和習俗,以及中比西文化的差異,樹立起了尊重他人風俗習慣的意識。
(2)小組合作,收集信息
老師也可給學生布置一些調查型的任務,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他們一定樂于完成。比如學了日期后,讓學生去調查家里人,班級里的同學的生日,學了有關交通工具,讓他們去調查全校同學是如何到校的。也可叫學生調查家庭成員年齡,職業。飲食愛好,體育運動等,并寫好調查報告。
3.利用電腦,發電子游件
每隔兩周我會要求同學用英語給我發Email,Email內容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或教學內容確定主題。如介紹自己的家,介紹學校,身邊發生的事,說說自己的心里語等。Email不但能加強人際交往還能輔助寫作教學。
三、英語課外作業優化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1.難度自選,彈性作業
學生是完成作業的主體,他們是不同的個體。為了盡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就有的放矢設計ABC三類不同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要做哪個層次的作業。使學生感到“我的作業我做主”!這樣一來,既可讓學生永遠保持對作業的興趣,又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為其提供展示自我個性和能力的平臺。
2.跟蹤指導,注重評價
英語基礎好且自制力強的學生或許可以根據老師的要求獨立完成課外作業,但對多數學生來說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全過程指導才能很好完成所有課外作業。針對學生作業老師應采用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幫助學生肯定自我,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特別是對于急需鼓勵的后進生,及時到位的激勵性評價,更能有效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3.嚴禁布置懲罰性作業
孩子天生不反感寫作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來變得不愛寫作業,是因為在上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小學階段,寫作業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壞了。被罰寫作業,就是弄壞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滿漢全席”人人愛吃,但如果我們這樣對待一個人,讓他天天吃滿漢全席,而且規定他必須頓頓吃夠多少,少吃一口就罰多吃一百口——這樣做上一段時間試試看,這個人以后再見到吃的不吐才怪。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教師應把英語作業由機械單調的形式變得靈活多樣。我們應該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緒、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英語程度等,結合科學的理論,設計出形式多樣的作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興趣。英語作業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只有不斷探索英語課外作業設計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為學生提供一份豐富多彩而又新鮮可口的“休閑點心。”才能使學生能過做有質的作業,讓知識在作業中升華,能力在作業中形成,思維在作業中發展,為他們終生學習定堅實的基礎。在設計的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以學生為主體,相信學生的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信任學生的潛力能力,還給學生自由發揮、自我創新的機會,多樣、新穎的課外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有了興趣學生會想出更多樣、更新穎的作業,課外作業的質量提高了,整個課堂教育的質量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1] 張敏、劉鵬. 新課程布置什么樣的英語作業,《小學教學設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