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班級文化建設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班級文化作為一種教育文化現象,是教育文化生態的一個環節,不能孤立存在,它折射著時代的風云,承受著教師文化的培養,并在學校文化中得到體現和發展。一個班級文化建設的好與壞對這個班級的發展影響十分重大。筆者結合自己二十余年的教育經歷,就班級文化建設談幾點體會,共同行們借鑒。
一、班主任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
《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指出:班主任是班級集體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校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他對學校教育計劃和其他各項管理的實施,協調本班任課教師的教育工作和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之間的聯系,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學校工作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對班級文化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是班級文化之“魂”。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是班主任,學生心目中最重要的老師是班主任,對學生影響最直接最大的也是班主任。正如徐特立同志指出:“教師是具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經師是教學問的,人師就是教行為,教學是要采取經師和人師結合。實踐證明:教學問與教行為是辯證統一的,只有具備教書育人之長的教師才能將“經師”和“人師”完全統一起來,憑借自己的人格力量、威信學識變教育力量的外力為召喚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發展的內力。“有什么樣的老師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生”,這就是班級文化中班主任人格魅力集體認同的強大力量。高中階段是青少年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高一年級的班主任尤其重要。班級剛建立之初,由于同學們之間,以及老師與同學之間并不了解,我往往采取自薦與推薦方式組建以我為首的班委會(過渡組織),開展正常的工作。我始終牢記魯迅先生的名言“教育是根植于愛”,作為合格的或優秀的班主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全身心地愛自己的學生。這種愛體現在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期待,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對于困難學生或缺乏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更是要給予關心和信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要“長期善而救其失”,使每個孩子都得到進步和成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班主任不僅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還必須有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專業能力,要精通本學科的教學,使所任課程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吸引力,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2009屆高三(27)班,在我接此班之前,這個班已換過兩位班主任,可見其班級狀況如何,因此我壓力非常大。經過我們一年的努力,最終不僅超額完成了高考各項指標,而且還涌現出趙亞強和陳建兩位同學勇救落水婦女的英雄事跡,一時傳為佳話。我深刻地認識到:班主任不僅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參與者,更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
二、班級文化建設應注重環境、制度、精神文化建設
1.班級環境文化建設。心理學研究證明:自然環境,社會現實,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優美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趣,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班級文化建設既建設了良好的班級形象,也可以用優美的環境陶冶人。在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中,我主要做到下列幾點:①要保持干凈的教室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制訂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加強檢查和監督,保持教室的清潔和美觀。②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擺放一些綠色的植物。③發動學生精心設計,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諧、高雅。班級文化內容如板報、班訓、名人字畫、學習園地、班級記事欄等。
2.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必要條件。我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級學生獎懲制度,班級一周例會制度,班干部定期開會制度等。制定和落實制度應從幾個方面加以注意:①要突出“早”字。新生入校之際,班級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設的好時機。學生剛入校,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讓每一位學生了解規范,重視行為規范的落實。②要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所以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③制度的執行一定要長期堅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執行,要長期堅持,要注重落實。
3.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這些內容體現價值觀、人生觀深層次的文化。我是如何建設呢?①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擁有與珍惜青春,快樂生活每一天”等理念灌輸給學生,抓住一切機會給學生講解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培養并形成這種班級精神。②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之一,是班級文化形成的條件,其中學校舉辦運動會是最能體現班級凝聚力的活動。因此,每次運動會,我班都非常重視,人人參與。每次運動會,我班的各項活動,都能在緊張而有序的氣氛下進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運動成績又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更彰顯班級文化特色。同時我們也有班級內部的活動,如班會、研討會、演講會、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創新”是形成班級文化建設的保證
1、課室整潔,無垃圾。督促和檢查學生清潔衛生的情況。
2、桌椅、學習用品擺放整齊。每一節上課和下課的時,都要提醒學生把桌椅和學習用品擺放好,時間久后,學生看到老師的舉動會更自覺地擺放好自己的東西。
3、辦好展示欄和黑板報。展示欄班級風采。
4、設置圖書角,倡導課外閱讀。告訴學生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能使我們視野開闊。同時圖書要求做到圖文結合,以故事為主,有趣味性。我不限制他們看書的時間,課間、放學后或課堂上完成作業后,都可以借書看。
二、制定明確的班規。
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管理文化的核心,是班級建設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
1、課前趴下不說話,安靜等待老師來。
2、課堂上,專心聽。
3、有問題,舉起手。
4、老師問,大聲答。
三、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
1)高校班級文化概念的界定。高校班級文化是一個文化綜合體,指參與班級教育活動的師生通過接受社會主導文化的指導,吸收校園文化的積極因素,借此弘揚當代青年的閃光面,并經過反復實踐而創造的對班級成員的行為模式起引導、約束作用。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形成的,且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與行為規范的總和,也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與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是班級成員在班級管理者的引導下,通過實現班級目標的過程中,來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2)高校寢室文化概念的界定。寢室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一種組織形式,也是大學生生活的最基本場所。寢室文化則是在一些文化層次相當,但性格各異的大學生之間相互適應與沖突中形成的。其中大學生“寢室文化”,則是大學生在環境中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的總和,應包括:寢室精神文化、寢室物質文化和寢室行為文化。
3)高校班級文化建設與寢室文化的關系。寢室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寢室文化建設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與和諧班級的創建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加強寢室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思想政治教育素質、心理素質等有著重要的影響。應結合學生工作的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寢室文化建設的途徑,以促進和完善和諧班級的創建。
二、高校班級文化建設與寢室文化的相互作用
(一)班級文化對寢室文化的引導作用
班級文化建設具有德育作用、調節作用、創新教育作用,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班級的文化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良好的班風、學風是寢室文化建設的溫床,為寢室建設起一個導向作用。
(二)寢室文化對班級文化的促進作用
先進的寢室文化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保證。進行當代寢室文化建設,能夠調動起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激情,充分展現大學生的無限生機。高雅的寢室文化是展現大學校園班風優良,學風嚴謹的重要平臺之一,對高校班級的管理也具有促進的作用。
三、寢室文化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影響以及對策分析
(一)寢室文化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影響
宿舍是大學生最為思想活躍、感情流露真切、言行舉止自由、信息傳播迅速的場所之一。寢室生活空間的質量也就成為影響大學生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心理健康、成長發展的重要因素。1)促進班級學風的形成。宿舍文化有利于學風建設,主要體現在宿舍文化的導向、激勵、示范的作用。在各高校中,新開學時,宿舍成員為了盡快融入整個宿舍,會努力使自身建設與集體建設保持一致,使其個體適應群體的發展。當宿舍成員和群體之間均保持一致時,個體得到了肯定,對他們來說,將都會產生一個激勵作用。當然,當一個宿舍升級為一個優秀宿舍時,通過獲得各種榮譽,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風建設奠定個體層面的微觀基礎。同時,作為優秀的宿舍成員將會對其他人起著示范性作用,因此良好的寢室文化有利于良好的班級學風的形成。2)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班級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起著陶冶情操、砥礪德行、磨練意志的作用,班級文化是一種具有無形教育力量的教育課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宿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因此通過宿舍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之一。寢室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有重要的影響,校園文化、班級文化與寢室文化三者密切相關并相互影響。寢室文化具有易接受性、廣泛性,以及潛移默化影響的特性,其中對大學生形成一種人格,所具有的長久性和極典型影響最為突出。宿舍是相對自由溫馨的家園,同學可以自由言論,且各種思想觀點的摩擦也能夠啟發學生各自的思維進行碰撞,有利于幫助他們辨明真偽,區分善與惡,明清事理,有助于提高他的們政治識別能力和綜合素養,進而促進班級文化的建設。總之,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有助于優良班風、學風的形成,在對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心理健康發展方面也有積極地推動作用。此外,還有家庭經濟狀況、網絡信息化、公寓基礎設施、個體差異、社會以及校園文化的影響。
(二)寢室文化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對策
什么是班級文化?不同的學者研究的視角不同,所界定的班級文化的內涵也不相同。
郝京華認為:“所謂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所占有的文化的總體。”史華楠等學者也認為:“所謂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通過多種活動而形成的集體心理氛圍、班級組織和交往行為,以及通過班級所體現出來的群體價值取向、意志品質和思維方式、思維能力等。”學生對于班級文化的學習是一種潛在的學習。
班級文化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理解。“廣義的理解是指班級生活中的一切文化要素,狹義理解是指班級全體成員創造出來的獨特的文化”。從廣義來理解班級文化,我們可以把握班級生活中一切影響班級成員發展的班級文化的影響因素;從狹義來理解,我們可以把握住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定有一個由班級全體成員共同創造出來,為班級全體成員所承認,給予他們最好發展條件,或許使他們感到最大滿足的班級文化條件。
筆者對班級文化的界定是:班級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亞文化,是在社會主流文化、學校教育文化、教師文化的影響下,由班集體全體成員自己創造出來的獨特的班級生活方式。
二、班級文化的功能
班級文化作為一種特有的教育力量,滲透于一切活動之中,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引導、平衡、充實和提高的作用。學者們認為班級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一)教育功能
班級文化是以班風、學風、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式表現出來的觀念文化和與之相應的行為文化,對每個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而,有學者認為教育功能是班級文化功能的首要功能,也是區別于其他組織文化的最主要特征。還有的學者認為班級文化建設就是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收到熏陶與感染,并形成積極的道德情感,從而將道德知識內化、升華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二)凝聚功能
班級文化是班級成員共同創造的群體文化,寄托著他們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體現著他們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這種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習性會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班級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這種凝聚力一旦形成,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把師生團結起來,個體為班級的發展而努力。
(三)激勵功能
班級文化的激勵功能主要表現為班級文化能為每個班級成員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創造的空間,提供文化活動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動設施、模式與規范,從而有效地激發和調動每個成員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也有學者提出班級文化具有平衡和保障的功能。班級文化的平衡功能是指其對班級文化中的矛盾的協調作用;而保障功能則是指班級作為一個準社會,也發揮其自身的保障功能,以使學生們在當中能安全地從事各種活動。
因此,班級文化形成的過程,可以說是班級成員的價值觀念不斷完善的過程,是班級中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的過程,是班級良好心理氣氛形成的過程,也就是班集體中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過程。
三、班級文化的建設
對于如何建設班級文化,學者們研究表現出驚人的相似,他們幾乎都是從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幾個角度來研究的:
(一)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布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志。“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中,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是班級的主人,班級是學生的班級,班主任應帶領全班同學,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來布置教室,使他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抓好制度建設
“班級制度文化,是指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政策、法規、條例、指令等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念、行為規范等在班級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建立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訂與完善;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實施。
1.抓好制度的制訂。班級制度文化主要表現為班級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制訂得好壞,是否科學、合理,是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制訂班級規章制度時,我們應保證制訂班級規章制度時要以黨和國家的教育法規、政策為依據,以學校教育教學活動和班級管理活動的客觀規律為依據。
2.抓好制度的實施。班級規章制度雖然是班級制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班級制度的制訂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級制度文化,關鍵是如何實施。在抓好制度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兩點:一要對學生加強宣傳,使學生正確理解各項規章制度的內容,明確規章制度的作用,從而將帶有強制性的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二要積極創設條件,使規章制度能夠更快、更好地實施。
(三)注重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1.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發揮班級整體效應。構建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保護學生的正當權益,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情感,培養學生的交往技能。
2.培養健康的班集體輿論。班集體的輿論是班級成員觀念態度的集中體現,是班級深層次的精神文化。要培養健康的班集體輿論,首先,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認識。其次,要正確把握集體輿論,善于啟發引導,以確保班集體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最后,要善于利用輿論工具,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
3.培育優良的班風。班風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優良班風像熔爐一樣,對全班學生起著熏陶、感染的作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學者們研究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施措施時,仍然按照傳統的途徑去思考探索。經過這樣的分析總結,我們可以初步地對如何建立健康積極的班級文化有啟發性的思考。其實,學者們在探討實施途徑的過程中,無論是物質建設,還是精神文化建設,始終有一種理念蘊含其中,那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主體感受。學生是班級的獨立主體,班級文化的各項功能只有內化為學生的需要,才能夠達到實際效果,這是毋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
[1]張林.多方位創建班級文化[J].班主任之友,2003,(11).
[2]蔣忠.班級文化的建設[J].教學與管理,2004,(6).
[3]謝翌.關于學校文化的幾個基本問題[J].外國教育研究,2005,(4).
[4]呼君.本機文化建設的誤區及糾正[J].河北教育,2006,(10).
[5]易孔山.關于創建班級文化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0,(3).
[6]李文萍.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及其特征[J].教學與管理,2004,(12).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036―01
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體凝聚力和良好班風的必備條件。新課程倡導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與實踐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積極向上的班級精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健康的班級文化在陶冶學生的品德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等方面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那么,如何建設蓬勃向上的班級文化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就是指教室環境建設,它主要包括班級教室的布置以及班級的育人設施等,教室環境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最基本的內容,是班級文化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它不但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班主任要下大力氣抓好班級建設,優化人才發展的外部環境,創造最佳的教育空間,讓人感受到這是一個學習、生活的幸福樂園。班級環境布置要體現如下特點:一要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二要主題鮮明,富有挑戰性和個性;三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四要經常更新以保持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對所在班級教室環境的布置,我除了要求班級的教室必須是課桌閃光、門窗鮮亮、物品有序、地面潔凈外,還要求有一個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創造一個文明的學習環境。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意識到堅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學生猶如春雨對學生有“潤物細無聲”之妙。于是,我從立志、學習、求實、奮斗、人生等幾個方面抄寫名言警句,制成條幅掛在教室四面墻壁,同時還在黑板一角開辟“每周名言園地”,由學生負責定期摘抄一條名言警句。另外,我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編寫板報,通過合作共同把板報辦好,這有助于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落實班級自主管理
1. 制訂班級公約,體現自主性。班級公約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禮儀、學習常規、考勤常規、衛生值勤、獎懲等多個方面,是班級學生活動的行動指南。在制訂班級公約時,我激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廣泛聽取每一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再通過全班民主表決形成定案。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從而內化成他們追求的目標,才能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執行,從而促使學生進行自主管理。
2. 定崗定責,培養自主性。設立班級小主人崗位,針對學生特長進行崗位職責分配,做到知人善任,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和工作熱情,組織團結、積極、奮發、向上的班級管理隊伍。通過各種角色設置,使每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有一定的職務,都有自己滿意的角色,這樣一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3. 競爭激勵,發揮積極性。在實施班級管理制度的過程中,要建立和健全激勵機制,以樹立榜樣,幫助后進生糾正不良習氣。例如,有的學生做事責任心較差,對班級衛生工作馬虎應付,甚至逃避值日。對這種現象,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對其進行處罰,但往往效果不佳。這時,我們何不換另一種方式來處理,采取一些靈活的激勵措施,獎勵那些負責任者。顯然,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帶來的教育效果截然不同,后者更能達到既獎勵先進又帶動后進的雙重教育效果。
三、推動精神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1. 樹立良好的班風。班風是班級風貌的體現,良好的班風是無聲的命令,是不成規章的行為準則。優良的班風,能在班級成員的心理上產生一種內在的激勵因素,從而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和歸宿感。在關系和諧、正氣上升的氛圍中,優秀的學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學生奮起直追,每個人的創造性、積極性都得到贊揚和呵護,主體性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