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背影朱自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父子之間的關懷與眷念
《背影》中令人動容的是在窘境中的父子深情,沒有感情宣泄,沒有華麗描寫,通過質樸的語言流露出真摯的情感。
作者剛到徐州時,正是祖母去世,加上父親事業“交卸”的時候,可謂“禍不單行”,家道中落,以至于給祖母辦喪事都要“變賣典質”、四處向人家借錢。但是即使在這種慘淡的光景中,父親并不怨天尤人,為了不讓“我”難過,特地安慰“我”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在“我”要回北京的時候,父親因為“事忙”,本來是不必送“我”的。但是對兒子的愛始終驅使著他對兒子關懷備至:“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最后還是放不下心決定親自同行,“怕茶房不妥帖”,“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到了車站,送兒子上車后,連忙為兒子“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在這里,對比父子倆的穿著:也許是服喪,也許是由于“頹唐”的“老境”,父親只是“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即使如此慘淡,也為兒子做了件“紫毛大衣”,這其中又何嘗不包含著濃濃的父愛。在車上,還“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在這里,“我”暗笑父親的“迂”,覺得茶房的人與他們非親非故,又是些“只認得錢”的人,拜托他們只是枉費工夫。但是父親不這么想,他可能也想到茶房那些人不會真正照應兒子,只是出于對兒子的擔憂和關心,盡一切努力罷了。
在描寫父親給“我”買橘子的時候,作者用了頗多筆墨,細致地描述父親的動作。首先文中說,“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本身就胖,加上“黑布大馬褂”和“棉袍”的衣著,已經使父親穿越鐵道有點困難。接著說他“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至此,一個肥胖老人步履蹣跚、笨拙、艱難的“背影”浮現在我們眼前。此情此景,怎不教人心酸?以至于“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為了不讓兒子太難過,還得表現地“心里很輕松似的”。父親離開時,文中說父親的背影被人群淹沒,“再也找不著了”。一個“再”字,深深體現出“我”對父親的眷念。在收到父親的信后,看到父親在信中雖然“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還要安慰他說“我身體平安”,想到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再看近幾年“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即便“老境”如此“頹唐”,還是“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在“晶瑩的淚光中”,作者對父親的回憶永遠定格在父親那“戴著黑皮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上。
二、父子間的愧疚之情
朱自清對當時破敗的家境有頗多描寫,無形中為父親的“背影”提供了鋪墊,在父親的一言一行中,有的不僅僅是對兒子的愛與關心,更有父親對兒子的愧疚。不管怎么樣,在家境破敗這件事上,或多或少都有父親的責任。所以,他希望通過為兒子多做些事,多關心兒子以來得到兒子的原諒,同時也為了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兩個原本很親密的人如果發生了不愉快,認識到自己錯誤的那一方會努力付出更多,也會小心翼翼。文中寫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心,也不乏“躊躇”、小心翼翼”,“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當作者勸父親不必送時,父親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本來已經說好不送他,并再三仔細叮囑茶房的人,但后來出于某種程度上的內疚,他還是“躊躇了一會”,最后決定還是自己送兒子。其實,作者自己也提到,“我”當時已經二十歲,北京也去過兩三次。在我們看來,這位父親這樣對兒子的關心與愛護即使稍顯多事也無可厚非,殊不知,父親這樣關懷備至,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緩解內心的愧疚與不安。
接下來,就是“背影”的出現:“蹣跚地走到鐵道邊”,“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父親的“頹唐”背影躍然紙上。在那輕描淡寫的幾句對父親動作的描寫里,有的不僅是來自父親的關愛,同樣還體現出父親的“老境”,從而有了作者的潸然淚下。文章有意對父親的百般照顧、不厭其煩和“我”的不理解與不領情進行對比。
在車上,父親對兒子百般囑咐,又拜托茶房的人好好照應兒子。而“我”只是“暗笑父親的“迂”,認為父親多事。從文中作者出發前的相送,到在車站買橘子,這其中的父愛曾經讓“我”覺得都是做父親理所當然的情感表露。但是,父親一次次“頹唐”的“老境”,又讓“我”有所觸動從而產生心理活動上的微妙變化,讓兒子也有了愧疚的感覺:文章開頭“我”從北京到徐州,(當時“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接著發現家境已經窘迫到要“借錢辦喪事”。在車上“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等到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看到家境的衰敗,又想起祖母,心中感到十分悲哀,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在車上看到父親為他買橘子時笨拙、艱難的動作,當父親的身影淹沒在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作者深深為父親的“老境”感到心酸而留下眼淚;最后當作者收到父親的來信,看到“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再次想到父親的“老境”,終于流下懊悔與內疚的眼淚。
我們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當擁有某種事物的時候不懂得珍惜,當失去它的時候才感覺到珍貴。當作者想起父親對自己的種種的好,自己卻沒有理解父親對自己的關懷甚至不領情,面對父親的種種“老境”,深深由“子欲養而親不待”而自責,同時也為父親的“頹唐”和無助感到悲哀。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Abstract: Through monitoring data of Chengde drought sub-centres from 2002 to 2010 year, on-the-spot difference of Chengd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oil moisture, and the rainfall's influence in soil moisture of Chengde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關鍵詞: 土壤墑情;降水量;土壤體積含水率;對比分析
Key words: soil moisture; rainfall;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volume of soil; comparativ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P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7-0294-01
0引言
承德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533.1毫米,本區基本地貌為壩上高原區和燕山山地。全市市土壤大體分為14個土類,28個亞類,主要以棕壤和褐土為主,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80%以上。
1土壤墑情的影響因子
影響承德地區土壤墑情的主要因子是土壤和降水量。
1.1 土壤土壤質地是根據土壤的顆粒組成劃分的土壤類型。土壤質地一般分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類,其類別和特點,主要是繼承了成土母質的類型和特點,是土壤的一種十分穩定的自然屬性,對土壤墑情有很大影響。承德地區主要以棕壤和褐土為主,按土壤質地分北部地區多為山坡地土質多為砂土和輕壤土,南部多為河谷平地土質多為中壤土和重壤土。
1.2 降水多年來,降水和土壤墑情作為影響農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子被選為研究對象屢見不鮮。有時直接以平均降水量為基礎,確定土壤墑情級別,作為旱情指標。承德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33.1mm,總趨勢由北向南逐步遞增,北部降水量400-500mm,中部降水量500-650mm,南部650-750mm,區域間差別較大。
2南北差異
分析多年實測資料,大多數時段里承德南部和北部地區在受旱等級上都相差兩個級別,南部的土壤墑情好于北部。
2.1 監測方法承德旱情分中心11個旱情監測站均采用烘干稱重法進行土壤含水率的監測,所用儀器主要有:烘箱、干燥器、天平、取土鉆、取土鉆、呂盒等。監測方法:用取土鉆取出濕土裝入呂盒中蓋好盒蓋;用精度為1%的天平稱量濕土加盒重,記錄在記載表中;將稱重后的濕土打開盒蓋放入烘箱內,在105-110℃的溫度下持續烘干6-8h;土樣烘干后取出放入干燥皿中,待其冷卻后稱取盒加干土重。含水重和干土重的比值即為土壤的重量含水率,重量含水率再乘土壤的干容重系數即為土壤的體積含水率。土壤解凍10M開始取土監測,以下各層為20M和50M,每次統計的土壤含水率為各層次的土壤含水率的平均值。
2.2 資料選取與分析本文論述的重點是承德土壤墑情的南北差異,所用分別選取了承德北部的圍場站和南部興隆縣的李營站02-09年的監測資料進行對比分析。
圍場縣位于承德市北部其耕地大多為山區坡地,土壤質地較差介于砂土和輕壤土之間,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00-500mm之間,圍場站土壤體積含水率多年平均值為11.3%,土壤體積含水率常年在6-18.5%之間,80%時間集中在8-16%之間。
興隆縣位于承德市南部其耕地大多為河谷川古平地,土壤質地多為中壤土和重壤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50-750mm之間,李營站土壤體積含水率多年平均值為18.1%,土壤體積含水率常年在9.4-28.3%之間,80%時間集中在11-25%之間。
通過對圍場和李營站多年土壤墑情實測數據的分析李營的土壤體積含水率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相對圍場都偏大50%左右。
2.3 降水影響春季和秋季降水多以小到中雨為主,降水的有效性較高。當降水量小的時候,土壤的吸收率較高;當降水量較大時,會有徑流損失。每年的墑情監測期為3-6月和9-11月為春、秋兩季,沒有節選汛期降水量較大的時期。
圍場春、秋兩季10-50M土層平均土壤墑情和同期降水量關系如圖1所示。
Y=2.7634Ln(x)+4.761(R2=0.8114)
式中Y為體積平均含水率(%);x為相應時段內的降水量(mm)。此式通過了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
李營春、秋兩季10-50M土層平均土壤墑情和同期降水量關系如圖2所示。
Y=3.4899Ln(x)+9.4428 (R2=0.7017)
式中Y為體積平均含水率(%);x為相應時段內的降水量(mm)。此式通過了0.0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
可見,春秋兩季10-50M土層平均土壤墑情和同期降水量有密切的關系,同期降水量越大則土壤墑情越好。
通過對圍場和李營站土壤墑情與降水量關系圖的對比可以看出,李營站降水量對同期土壤墑情的影響更顯著。
3結論與討論
①影響土壤墑情變化的因素很多,有植物吸收、輻射、溫度、風速、空氣濕度等,但是在承德地區上述氣象要素的南、北地區級差異幅度較小,影響承德地區墑情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和土壤。②承德地區為山區,地下水位較低,地下水對土壤的增墑作用很小,影響土壤墑情的因子主要是自然降水。根據降水量分析墑情的變化是可行的,而且相關性較好。③通過對承德南部李營和北部圍場土壤質地和降水量的對比,以及兩個監測站多年實測資料的對比,分析得出承德南部的土壤墑情比北部的土壤墑情好,符合實際情況。④承德南部地區的自然降水對土壤墑情的影響要比北部地區更顯著。
參考文獻:
[1]林三益.水文預報(2001)第049869號.
今天,我在書上看見了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讀后讓我掩卷沉思。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朱自清他父親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不太順利,再加上自己親愛的爺爺也去世了!所以他只有和自己的父親報著失敗的心情離開了這個魚米之鄉的美麗的地方了!
這又使我對朱自清的文采感到一種感嘆!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這篇散文短小得只有千余字,為什么會給人留下這么難忘的印象,它的藝術魅力究竟何在?俄國作家高爾基回憶自己在少年時,讀完福樓拜的小說《一顆單純的心》后,曾被這個樸素的故事感動得如癡如醉,《背影》比起福樓拜那篇小說來,篇幅更短小得多,情節也更加簡短,卻同樣也激起了讀者的感情。
《背影》所以能感動讀者之處,在于對父親的這種回憶,最重要的是他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和許多讀者一樣,印象最深的是兩個片段:一是胖胖的父親蹣跚地穿過鐵道,跳下去又爬上來,就是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二是父親的來信:“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著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寫得平靜自然,我們吟于心間,會與作者發出一樣的感想。我們不能忘記這兩個動人的情景,我們不能忘記那父慈子愛的誠摯之情。
這也使我知道了寫作文的方法:寫作文不一定要字數多,主要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出自己想表達什么,暢所欲言,當然要言之有理。
朱自清散文的經典價值,不僅是它記載了一定時代的人生,而且也在于它獨特的藝術。
一、也許是因為朱自清是一個詩人,他的散文也存貯著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工,要算他了。”這是郁達夫對朱自清散文中詩意的贊賞。
朱自清一生是平凡的,但他又是一首可歌可泣的詩。在他的散文中也因為他本身是一位詩人而帶有詩人型。在他散文天地里,有著詩人的瘋狂,聯想和想象猶如千姿百態的群鳥,在不以表面的物質世界為限的空間里翱翔。朱自清總是積極的自覺的,有目的的按照美的旋律對表象進行分解和組合,不斷涌現出他的奇思妙想,充分體現其主體生命色彩的詩意。追求詩意,這是朱自清散文中的一大特點。
豐富奇特的想象,是朱自清散文中詩的特點之一。黑格樂認為,對藝術家而言,“如果談其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朱自清的散文同詩一樣充滿了想象,就充滿了奇妙的魅力。他在散文中善于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向一個全心渴求的意境。在《荷塘月色》中,作者首先寫在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緊跟其后寫荷花時,用了這樣的詩句:“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著些白花,有羞澀的打著朵兒;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是荷花,但在朱先生的想象中,是魔術家的手指,在我們面前輕輕一點,就出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迷人世界。寫清香,作者將其想象為遠處高樓上的歌聲;寫葉子并肩挨著,想象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寫月光照在葉子和花上,薄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時,作者想到的是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罩著紗的夢。這樣的想象,真叫人感慨萬千,這樣的想象,真是奇特之至。
想象力是人認識世界的一種能力,它成為審美反映的樞紐。“我意在表現自我”是朱自清提出的一條美學原則,從藝術哲學意義上看,這就包括抒情散文在內的一切藝術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藝術規范,是美文區別于一般散文的一個規定。藉厚流暢的情感,是朱自清散文中詩的特點之二。他的散文,語言極為凝練,很講究單調的和諧和押韻。富有音樂感,并隨著情感的起伏波動,從而自然而然形成了節奏感。如在《春》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節奏的起伏,情感的回蕩,不能不叫人心靈為之震顫。散文語言在聲調和節奏方面的要求是和諧而富有韻律的,雖然散文不講究音韻和對偶,但是所有好的散文作品讀起來都是瑯瑯上口的。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和《春》,其文句錯落有致,節奏分明和韻,使人時時感到一種自然的韻律所在,感情美,文字美,聲調和節奏也是極其優美的。正好一位作家說過:“不但詩講究節奏,散文也該講究這些,講音調的和諧。”
多樣的藝術手法,也是朱自清散文中詩的特征之一。散文的表現手法,可以說是最少受到拘束,它可以抒情,可以議論,也可以幾種手法融合在一起。總之,就是出于再現現實,表達情感的需要,作者完全可以自由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采用他所以為恰當的藝術表現手法。中國作家大都以自然景物之感受,一般不脫離現實,不甚對自然景物作擬人化之描寫。然而朱先生卻在自己散文中超越現實充分運用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如在《荷塘月色》《春》中就表現出來,表明他有別于中國的一般散文家。
二、作者的情意就在文中藝術境界中表達出來,這種境界能引發作者的想象并使讀者在思想感情上受感染。如《背影》一文,為何打動了那么多讀者的心?就在于作者描寫出了一個深遠的意境。構造意境是朱自清散文的第二大特點。
善于營造空間結構的意象。如在《背影》中,他將潛在心底真摯而深厚的父子之情,凝聚在一個普通又極其典型的細節――父親的“背影”上,從而得到了普天下相似境遇的人的共鳴。讓我們一起體會這樣的空間意境:“在火車站,一個父親在月臺下到月臺上,再走過去,爬上那邊的月臺”。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空間里展示了一個偉大的真情――“父愛”。這就是包涵在作品中的精神境界和通過作品向人們揭示耐人尋味的生活哲理,這也是聳散文意境空間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