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罰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甘肅省靖煤公司二中小學部一(3)班 楊淇
今天上午是音樂課,突然變成了美術課。
“糟了,我忘帶美術書了”我自言自語的小聲說。
美術老師讓我們看著書畫畫。我沒書,我就和丁丁說悄悄話。
“楊淇,丁丁,你倆到后面靠墻罰站。”
整個樓棟里回蕩著你的聲音,回音一遍又一遍回蕩、飄轉,激起我的憤怒。我捏緊拳頭,身子顫抖著,連心都是顫抖的。我抬起頭,用盡全身的力氣發瘋一般叫著:“多大點事!值得么!”“你!……”你咆哮著,同那凜冽的寒風一樣咆哮著。在這漆黑的夜里,在微弱的燈光下,我看到你漲紅的臉,那張臉上寫滿了不滿與憤怒,那雙原本就嚇人的眼睛瞪得更大了,似乎要裂開了。我害怕了,你怎么變了?你像是魔鬼,我不敢靠近你。我向后退了幾步,顫抖著,顫抖著,每個器官,每個毛孔都停止了呼吸停止了運動,唯有淚水像夏天的暴雨嘩嘩地落下。我不再反抗,轉過身,拖著沉重的腳步離開你。我沒有錯,你為什么要這樣對我……我恨你!
直走,拐彎。這條只需要三十秒的路程,今天不知道走了多久,似乎走過了半個世紀。到了辦公室門口,剛想推開門,卻又觸電般縮了回去。里面那么多老師,我這樣進去多丟人呀。我站在門口,猶豫著。不就是競賽失利,沒有給你掙到臉面么!值得為了我作業中的一點疏忽在班上大說特說?讓我這么難堪!
站在窗邊,那寒風吹在臉上,像刀子一樣割著,而我卻沒了感覺,腦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放映著你對我的數落,淚水再次涌出。
今夜沒有星星,漆黑的天空死氣沉沉,遠處的燈光下只有梧桐跳著悲哀的舞蹈,它旋轉著,搖曳著,在風中哭泣。它是在向這個將不屬于它的世界做最后的告別么?是為了我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己就像那葉子,早已死去,早已不被你在乎。你真的那樣討厭我么!
聽到熟悉的腳步聲,我知道那是你,可我卻不再想看你。“進來?!蹦憷淅涞亟形遥业拖骂^,跟在你身后,卻始終不說一句話。我們沉默著,整個辦公室靜得出奇,空氣像是凝固了。在窗外咆哮著嘶吼著的風,此刻也漸漸平息下來。
“知道哪里錯了?”我搖了搖頭,沒有出聲。
“你個死腦筋!”你嗔罵道,“沒良心!”你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氣鼓鼓地坐在凳子上。我撲哧一下笑了,現在的你和剛才的你完全不同,魔鬼也是可以變成天使的么?
“丫頭,”你像往常一樣理了理我的衣領,“我真的不想對你發火,可你看看現在的你,哪一點讓人滿意?”
體育課上,體育老師一臉寒霜的站在那兒。冷眼瞧著正在埋頭講話聊天的同學??赡切┩瑢W竟然沒有感覺“大敵當前”,還在那兒嘰嘰喳喳講個不停。終于,體育老師按耐不住心頭的怒火,一個箭步走在同學面前,高聲大喊:“你們說夠了沒有!“那些“吵包”終于從夢中醒來,慌張地看著老師。
后來,我們也沒有躲過罰站這一關。我們全體同學站在升旗臺后面,不禁把頭低下來,面如土色。叮鈴鈴,下課了,老師還是沒有原諒我們,依然讓我們罰站。這時候,許多低年級小朋友看著我們,我一下子驚慌失措,在眾目睽睽之下,我非常緊張,恨不得地上有一條縫,馬上鉆進去,這種滋味可真不好受!
終于可以回教室了,我抬起頭,眼前是一片迷茫,小雨點兒落在我的頭上、臉上,也打在我的心上,也不知道是傷心、是悲哀、還是痛苦。我的心好像變成了一塊石頭,一個勁的往下墜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凝視著窗外的一切,小草在為我悲傷,花兒在為我哭泣,雨點在為我憂愁。我難以置信,發現我是一只打了敗仗的戰雞,沒有一點兒信心和勇氣。
這滋味真不好受!
五年級:李夢婷
你在意了嗎?知道怎么做才好嗎?
試想一下,你上初中的兒子放學回到家,一進門,就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氣鼓鼓地對你說:“真恨死我們英語老師了!她罰我的站,我再也不想上她的課了!”
估計為數不少的家長會緊接著孩子的話說:“是不是你違反紀律了?要知道,老師罰你的站,肯定是為了你好!”之所以這樣說,你也許是因為擔心,兒子從此真恨上老師,不再聽老師的話:另外,你大概也想趁機教育兒子應該遵守紀律。
可是,接下來又會怎樣呢?
你肯定非常想知道兒子在學校里究竟發生了什么,還想再問問兒子。想不到,聽完你的話,兒子飯也沒吃,竟然頭鉆進自己的屋子,把門甩,任憑你怎么叫都不再理你,或者干脆沖你發一頓脾氣,并告知:“從明天起,我不去上學了!”
你和兒子之問的親子溝通便就此終止了。
我得說,這絕不是你想要的結果。自己說的話全在理,都是為了兒子好呀,可為什么兒子就是不聽呢?
其實,親子溝通最重要的不在于說得有沒有道理,而在于能不能溝得通,是不是有效果。換句話說就是,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如果沒效果,再好的道理也白搭。那么,怎樣才能“溝”得“通”呢?
開始,就要接納孩子的感受。讓我們試著再來一遍:
兒子:真煩死英語老師了,她罰我的站,我再也不想上她的課了!
父親:被老師罰站了,你心里是不是很難受,覺得自己特沒面子呀(接納孩子的感受)?
兒子:(心想:你不愧是我爹,真理解我。)就是呀,還當著全班同學的面。
父親:嗯,要是我,我也會覺得很難受(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能說說老師為什么罰你的站嗎?
兒子:(此時已平靜了一些)其實,我是被冤枉的。老師寫板書時,同桌問我題,我正回答呢,老師轉過臉,沒看到同桌說話,只看到我在說,就把我叫起未了。我太冤了!
父親:原來是這樣。可是,你想過沒有,如果你是那個英語老師(啟發孩子換位思考),要同時教六七十個學生,你對每個人的 舉動都能看得那么清嗎?如果大家都像你樣,在課堂上說話,會是什么局面呢?這課還能上下去嗎?
兒子:(情緒進一步平復)這我倒沒想過。如果是這樣,可真夠受的。
父親:所以就有了課堂紀律這說。規則就是用來維護秩序的,破壞了規則就破壞了秩序,所以我們要遵守規則(強化規則意識)。
兒子:我知道了。可是,如果我不回答同學的問題,同學對我有意見怎么辦呀?
父親:咱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既能維護課堂紀律,又不傷害同學感情(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兒子:(想了一會兒)有了。課堂上同學有問題時,我可以給他們做個事先約定好的手勢,或者來個鬼臉,告訴他們下課后馬上解答。
父親:這個辦法不錯!快洗手吃飯吧。
這一番溝通,父親既和兒子交流了情感,教給兒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把感受說出來,還啟發了孩子遇事要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對方;又強化了孩子的規則意識――紀律必須遵守;最后更聚焦于問題的解決。如此這般,孩子遇到的每個問題,就都能變成成長的機會了。
這里最難做到的就是第一步:接內孩子的感受。前不久,在泗水所小學進行座談時,我剛講到要接納孩子的感受,就有位非常認真聽講的父親高高地舉手要提問。他的問題是:“孩子都犯錯誤了,還要接納他的感受嗎?這會不會把孩子給慣壞了?”
我說,這是一個好問題,等我把下面的講完,咱們再一并討論。
結果,等我講完了這對父子的溝通過程,我問他還要不要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他很堅定地說:不用了,謝謝!看來他的顧慮是打消了。
烈日炎炎。
寂靜的操場。
這本是一個傻子都不會待的地方。
但他卻站在這兒。筆直地站著。
因為他還不是傻子。
“站好!”一聲呵斥突然從背后傳來。
他本該一驚,卻沒有。只是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滑下。
痛苦。難以忍受的痛苦。
他卻默默忍受著。也只能忍受。
因為有時候忍受也是一門藝術!
啪。
沒有人知道這是第幾次響起這聲音。
然而,他卻知道:第九十八次。
還有兩次,他就可以不必忍受。他本當高興,卻沒有。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喜、怒、哀、樂,什么也沒有。
啪、啪。
“你,跟我來?!边€是身后??纱D身,卻只見一背影消失在操場盡頭。
而操場盡頭是一座樓。
一座沒有烈日的樓。
還是正午。
卻涼風習習。
還有舒適的辦公室。
“這么快?誰準許你回來的?”
一個聲音。一個男人。一個校長。
他無奈地抬了抬頭,沒有答話。
“我,我叫他回來的。”
又一個聲音。又一個男人。卻是一個班主任。
“你?”
“沒錯。我,我叫他回來的。”
“夠一百了?”
“夠了!”
“真的夠了?”
“我想你應該聽到的是一百聲吧?你的聽力不會很差吧?”班主任反問道。
“哼哼!我的聽力當然不會很差。非但不差,而且還很好!因為我聽得出,這一百滴汗中,不僅有他的,還有你的!”校長吼道。
班主任聽罷,臉色稍變,仍不服,道:“聽力果然不差。那又怎樣?”
校長把手一揮,冷冷道:“沒有人能違抗我的命令。”
“即使它是錯的?”班主任冷笑。
“以前也許會錯,但這一次決不會錯!”校長已面露兇相。
“因何不會?”班主任依然不急不躁。
“鐵證如山,罪不容誅?!?/p>
“可他還不過是個孩子。”
“孩子?哼!已經不小了,都會戀愛啦!”校長話鋒一轉,一掌擊在紅木書桌上。
掌印赫然于桌上!
他大驚,轉頭視班主任。
班主任亦驚,但隨即鎮靜地問道:“就為這個?那又如何?”
“會耽誤前途的。做老師的,連這點都不知道?”語氣里透著嘲諷。
“噢?恐怕校長您像他這么大時,都當爸爸了吧?啊?哈哈……”班主任反嘲道。校長無語,癱坐在靠椅上。忽又問道:“你說該如何?”
“什么也不做!“
“什么也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