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電子商務概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Key words: big data;rural e-commerce;Internet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8-0038-02
0 引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穩定和農民生活的改善,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現代化建設成敗的全局。電子商務是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交匯孕育出的新浪潮,為了進一步改善和增加農民收入,政府對農村電商給予了政策上的扶持,貴州省先后引入了淘寶農村電商和京東農村電商。電子商務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是數據,基于大數據技術進行商業的運營和管理,已經成為傳統電子商務企業發展的新方向。本文將大數據引入農村電商,探討大數據影響下農村電商的發展方向以及如何運用大數據有效的開發新產品和挖掘潛在客戶,這對推動農村電商向更好方向發展具有實際應用意義。
1 大數據相關內容簡述
1.1 大數據概念 大數據是從英語單詞“big data”直譯而來,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僅從字面意思理解可以認為數據量巨大,而與海量數據、大規模數據以及超大規模等概念相比完全不同。關于大數據,目前業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定義都是根據大數據特征來定義的。大數據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征:第一、數據體量巨大(Volume);第二、數據類型復雜(Variety);第三、價值密度低(Value);第四、速度快(Velocity);Merv Adrian[1]認為:“大數據超出了常用硬件環境和軟件工具在可接受的時間內為其用戶收集、管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1.2 數據處理模式 從大數據的4個基本特征可以看出,使用現有方式來處理大數據是不可取的。大數據主要處理的是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通過分布式集群對數據體量巨大的數據進行分布式并行計算,其中集群結點可以靈活調整。而這種靈活性主要是運用Google提出的MapReduce框架來處理大規模數據集[2]。
2 貴州農村電商現狀及發展趨勢
2.1 貴州農村電商發展現狀 農村電子商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把實體店與電商有機結合,使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產生疊加效應,有利于促消費、擴內需,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近年來,貴州省電子商務發展加快,產品銷售搭上新快車、創業就業找到新門路、快遞物流得到新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途徑。
2014年貴州省電商交易規模758億元,同比增長132%,網絡零售額達到342億元,直接從業人員達到3萬人,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近6萬人。今年上半年,貴州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493億元,同比增長31.6%,網絡零售222億元,同比增長30%。
貴州省確定了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和省級電子商務示范縣,8個縣獲得國家財政部和商務部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同時還增評11個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通過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縣和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帶動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貴州省與阿里巴巴集團深化合作,簽署《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阿里巴巴在品牌、網絡、技術、人才方面的優勢,結合貴州省的生態資源豐富,圍繞“電子商務在農村的應用普及、新型高效的農資電商O2O渠道的建設、生態產品電商化供應鏈的打造、農村金融以及農村電子商務培訓發展”等主要內容,提高貴州省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水平。
2.2 貴州農村電商發展趨勢 貴州省出臺《貴州省電子商務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構建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打造有貴州特色的電子商務產業和創新模式,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與貴州省五大新興產業深度融合,到2017年底,貴州電子商務發展“百千萬工程”基本完成,電子商務生態圈基本形成。
3 大數據為農村電子商務帶來機遇與挑戰
在數據時代,人類的活動基本上是基于數據的活動。而電子商務企業之間的競爭從本質上來講是大數據的競爭,誰能獲得和運用好大數據誰將能在數據時代占有先機。電商平臺所產生的數據量巨大以及收集到的信息具有真實性、精確性和指向性。因此,大數據在電商行業中的應用具有先天優勢。
3.1 大數據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機遇
3.1.1 農村電商企業通過大數據應用創新商業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活動已經改變了農村傳統的商業活動方式,這也是商業營銷的另一種新模式,數據服務的變革是大數據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農村電商企業通過挖掘和分析消費數據來制作具有個性化、精準化和智能化的營銷策略,建立一種比現有營銷廣告和產品推廣策略更為高效新商業模式。農村電商企業可以應用大數據來很好的掌握客戶需求,尋找更多的切入點來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同時這也是增加農村電商企業收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3.1.2 農村電商企業通過大數據推送精準營銷信息 農村電商企業通過運用大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客戶可以更好的掌握客戶信息,以便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從而提高營銷活動效率和降低營銷成本。利用大數據精準營銷模式可以幫助農村電商企業降低成本,找到更大的利潤空間。農村電商企業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的地區、購買習慣、收入水平等方面的資料進行收集、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進行細化,同時對消費者的瀏覽記錄以及購買信息進行數據挖掘,找出商品營銷過程中的規律,這將有利用增強電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2 大數據在電商企業與貴州農村電商活動中的應用
3.2.1 大數據在ZARA中的應用 ZARA是美國的一家服飾生產銷售企業,ZARA平均每件服飾價格只有LV的四分之一。但是,打開這兩年的財務報表,ZARA稅前毛利率比LVMH集團要高出23.6%。
當有客戶像ZARA店員反映:“這個衣領圖案很漂亮”、“我不喜歡口袋的拉鏈”等細微未節的細項時,店員都會記錄下來并反映到ZARA內部全球資訊網絡平臺,每天至少有兩次傳遞資訊給總部設計人員,由總部通過數據匯總后做出決策傳達到生產線,改進產品樣式。
收集和分析海量的顧客意見做出生產銷售決策,這樣的作法大大降低了存貨率。同時,根據電話和電腦數據,ZARA分析出相似的“區域流行”,在顏色、版型的生產中,做出最靠近客戶需求的市場區隔。
不僅收集客戶意見給生產端,讓決策者精準找出目標市場;也對消費都提供更準確的時尚信息,雙都能享受大數據帶來的好處。分析師預估,網絡營銷客至少提升ZARA總營銷額的10%左右。
3.2.2 貴州淘寶生態城 貴州淘寶生態城是基于大數據產業而建立起來的大型電業產業城,該生態城不是單一的電子商務,而是線上線下共存的新型淘寶商家。通過整合分析線上、線下銷售數據,為商戶提供有價值的二次數據,比如什么商品銷量好、如何把握季節性來推廣農產品、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什么樣品牌的農產品等。商品可以通過提供的數據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不斷創新商業模式以及開發新的商品。
同時,物流園區可以通過獲得的數據,對每一個物流中心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對倉儲空間以及配送路線進行精準計算,降低了物流倉儲和運輸成本以及能為消費者提供精準及時的服務。
3.3 大數據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挑戰
3.3.1 商務數據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傳統的商業活動是基于現實場景完成交易,文件和票據的傳遞、信息交換以及資金往來等僅發生在交易雙方之間,需要經過的中間環節很少,第三方很難接觸和獲取交易雙方的商業信息,所以發生商業信息被竊取和泄漏的概率很低。然而電子商務的交易是基于互聯網虛擬的現實場景,交易雙方的文件和票據傳遞、信息交換以及資金往來等都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輸,交易雙方數據極容易被竊取和篡改,這將給交易雙方帶來難以估計的后果。大數據處理技術在應對信息安全時進行了性能的全面評估,使其能夠及時、精確地定位各類網絡攻擊或非正常現象,并將這些異常數據收集整理通過分析實施預防措施。
3.3.2 海量數據挖掘和分析 農村電商企業利用大數據挖掘數據的過程中通常要在大量的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這體現出了大數據價值密度低的特征。這些數據中一部分是用來分析和預測消費的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來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方案。另一部分數據是用來研究未來農村電商的發展方向提供科學依據。
農村電商企業利用大數據的主要問題是在數據的挖掘和處理上,海量的數據為農村電商企業分析數據增加了難度。從事農村電商企業的人員,缺少發展電子商務大數據的經驗和技術,這必定會影響農村電商企業的發展狀大。而當前人才和技術的缺失恰恰是農村電商企業發展中面臨的首要挑戰。
4 結論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農村精英;精英外流;措施
中圖分類號: F49 文獻標識碼:A
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進入21世紀以后、西方發達國家農村電子商務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農村電子商務成為其農產品國際、國內貿易的基本途徑。自從1997年我國第一家電子商務網站開通至今,電子商務因其方便快捷等特點得到迅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主要是通過網絡等手段來進行農村商務活動的一種經貿方式。把農村貿易活動網絡化,減少傳統貿易方式中的中間環節,實現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直接見面,實現農產品跨越國界、省界的大范圍,適時、及時的商務聯系,縮短運輸距離,快速抵達市場,適時進行交易,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農村經濟運行效率,進而提高農村、農戶的經濟效益。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并不局限于城市,最近幾年農村電子商務也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尤其是淘寶村的發展。至于淘寶村這個概念想必大家并不陌生,2013年8月,阿里研究中心了《淘寶村研究微報告1.0》,2013年年底又了《淘寶村研究微報告2.0》,這一微報告指出截止到2013年12月,全國已發現各種類型的淘寶村20個,全國20個淘寶村網店總數約為1.5萬家,帶來直接就業為6萬人,較去年同比增長 50%。規模日益龐大的農村網商群體,是淘寶村形成的基礎。據阿里研究中心統計,截止到2013年11月30日,淘寶網(含天貓)上正常經營的注冊地在農村的網店數為105萬家,比2012年年末增長76.3%,凈增了46萬家農村網店。
二、農村精英與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淘寶村為什么會迅速發展?下面將以淘寶村的幾個案例來主要論證農村精英與淘寶村的關系。
首先是大學生與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們以江蘇徐州沙集鎮的淘寶村為例。就在幾年前那里還是一個眾多普通村莊中的一個,農民依靠土地生活。甚至一段時間里,回收廢舊塑料成為了這里一個賺錢的主要營生。有村民這樣形容當初的場景:“路北漏粉絲,路南磨粉面,沿河燒磚瓦,全村收破爛。”時至今日,東風村能走上發展電子商務的路子,成為全國著名的村莊,離不開3個年輕人開創的一場自下而上的“草根運動”。而孫寒是其中的領軍人物。2006年,80后大學畢業生孫寒回家鄉沙集鎮東風村注冊了第一家網店,成為睢寧淘寶村的起點。村民們看到他們網上掙錢的方法紛紛效仿,最后發展成現在的淘寶村。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的報告中指出睢寧縣沙集鎮以近2000家網店、2012年銷售額8億元的成績,排名全國8省14個淘寶村第一名。
其次是村干部與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宿遷耿車鎮大眾村村干部和黨員、能人大戶在時任大眾村黨支部書記周保平的帶領下到沙集鎮“拜師學藝”。紅紅火火的網絡經濟讓他們大開眼界。回來后,他們就迅速召集村干部和黨員開會,動員大家帶頭在網上開店。在村支部的鼓勵下,村民邱杰和他的父親邱永信首先在淘寶網上注冊了自己的網店,成為村里“吃螃蟹”的第一人。大眾村共有900余戶,淘寶店就有283戶。
最后是個別普通農民與電子商務的發展。劉玉國是河北清河縣楊二莊鎮東高村人,他是第一個“吃羊絨制品網絡銷售這只‘螃蟹’”的人。在劉玉國的帶動下,本村與他相交甚好的劉玉肖、宋富強等人也加入到淘寶的經營之中來,并且獲得了良好的收益。之后,整個東高村開始掀起了在網上賣羊絨紗線的熱潮。到2010年,全村開網店的數量達到350家,從業人員達到1500人,占到全村總人口的75%以上,其中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以上的店鋪超過50家,并涌現出了酷美嬌、嘻嘻羊、布斯特等一大批網絡店鋪,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淘寶村”。
從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淘寶村的出現以及發展最開始都是由個別敢于吃螃蟹的人所發起的。這些少數的人我們稱之為農村中的精英。這里的精英可以是大學生、村干部,也可以是特定的農民。他們有著不同于普通人的眼光、見識和洞察力,是淘寶村得以形成的主要力量。
三、農村精英理論
(一)農村精英的概念界定
“精英”一詞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法國,原意是“年收獲中的最佳部分”,其轉意是“經過挑選的合格者”。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對農村問題研究的深入,中國學者開始了對轉型期不同農村精英進行了研究,并從各自的研究視角出發給出了農村精英的概念。賀雪峰認為鄉村精英就是在村莊中有著重大影響的人。在本文研究中所說的農村精英是一種廣義上的概念,他們可以是在村民中有威望的村干部,具有高中或中專及其以上文化的知識分子,率先富起來的農業專業戶和鄉鎮企業家,也可以是一些農民。
(二)農村精英的角色功能
首先是農村政治精英對農村社區發展的影響。在這里的政治精英是指農村中的村長、村支書、大隊隊長等。這種熟人社會多是建立在血緣、地緣、業緣基礎之上,在這種基礎上形成的文化村落有利于凝聚村民,更好的發揮政治精英的帶頭作用。作為農村中的政治精英,尤其是村長和村支書,他們兩個人的素質以及相互之間的配合程度直接影響到村子的發展。作為農村中的政治精英,他們手中掌握著更多的權力,決定著村子里的資源分配和財務支出情況。一方面他們主導、統籌、規劃著農村建設的方向問題,另一方面他們又面臨著處理自身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關系的問題。村長和村支書之間是積極、主動與合作的關系還是消極矛盾的、相互對抗的關系直接決定了社區的發展建設。
其次是農村經濟精英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作用。這里的農村經濟精英主要是指農村私企老板、個體大戶、種養能手等。農業發展方式主要是指實現農業發展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等。農村經濟精英對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農村精英促使農村產業結構由傳統的種植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迅速拓展。許多農村精英根據本村的發展優勢承包山林,栽培大規模的生鮮水果,并實現了栽培、采摘、銷售的專業化管理和服務,既美化了環境又實現了經濟效益;或利用半山區地形,發展規模化的養殖。第二,農村精英促使農業經營方式由分散經營向規模化、專業化的轉變。農村精英通過建立規模化的果園以及蔬菜基地,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技術的專業化人才隊伍,一些農村精英充當起專業的經紀人角色,成為買家和賣家之間溝通的橋梁,更好的代表了個體農戶的利益。同時在農村精英的推動下,他們有了自己的協會,提高了他們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談判地位。第三,在農村精英的影響帶動下,新型農民正在形成。精英們大多見多識廣,農村精英們的致富途徑、經營管理模式對村民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引導性。村民在精英的帶動下,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化,眼界也逐漸開闊起來,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極大地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四、農村精英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農村精英在農村電子商務方面又起到哪些獨特的作用?下面主要通過分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核心要素來解析農村精英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
(一)農村精英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核心要素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多種要素,比如說資金、技術、物流、政府支持等。核心要素就是在農村電子商務中最重要的要素資源,也可以說如果離開了這個核心要素,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很難成功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我們稱之為要素,有了這些要素,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會更加的順利。核心要素與要素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周海琴認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要素有兩個:一個是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人物,一個是當地農民的本身內生力量。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要素上看,領頭羊是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的啟蒙者,星星之火之所以可以燎原往往是領頭羊帶來和產生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另一個核心要素是當地農民自身內生力量,換句話說就是當地農民是否從內心里想要通過電子商務來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態,是否是農民自身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然而當地農民本身的內生力量這一核心要素卻往往受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的發展狀況的影響,農村電子商務領頭羊能否給自身以及大家帶來巨大的利益直接影響到農民的參與程度。總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兩個核心要素是領頭羊和當地農民的本身內生力量,然而內生力量有受制于領頭羊的影響。
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稱領頭羊就是農村精英。既然他們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要素,也就可以說沒有農村精英的帶頭作用,農村電子商務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
(二)農村精英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要素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除了核心要素外也離不開一些要素,這些要素包括資金、技術、網絡設施要素等。農村中的一些政治精英,如村長和村支書等手中擁有一定的權利,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要素、技術要素、網絡設施和土地空間等,他們可以通過與上級政府的溝通協商來完成。通過溝通可以加強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的財政支持以及引進一些技術人才來村里對村民進行培訓等。而這些工作都離不開村里的政治精英的作用,一般的農民是不具備這個權力的。在社會資本方面,農村精英是農村傳統社會資本的維護者和傳承者,他們大都是社區公眾人物,出于對自身利益和聲譽的保護會積極倡導社會規范;他們是農民組織化的組織者,農村精英依靠自身在農村社會中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將農民組織起來更好的實現農民的利益;他們是農村社會關系網絡的中介者,他們充當著村民與外界聯系的中間人,是村民獲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而這些因素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又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農村中的精英才能提供這些發展所需的要素。
五、農村精英流失及對策
(一)農村精英的流失
1. 農村精英流失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影響
本來農村人口素質就普遍比較低,而具有一定能力和受過良好教育的農村精英更是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出現農村精英的大量流失將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產生極其消極的影響。其中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農村缺少“領頭羊”。剛剛通過上文的論述可知農村精英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說沒有農村精英的村莊是很難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
2. 農村精英流失的原因
首先,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村精英外流。長期以來,我國的資源配置政策大都向城市傾斜,大部分的資源都流向了城市,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農村的整體面貌卻沒多大的改善,城鄉差距的明顯擴大使得大量的農村精英走向城市。有學者認為:“農村中小學教育普遍沒有開展有關農業生產方面的知識,有些農村青年學生由于沒有農業方面的知識,也不愿意從事相對辛苦的農業生產,畢業后都離開農村流向城市工作生活了”。
其次,尋求更好的個人發展。城市中有更多的就業機會,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收入,城市中的生活方式較之為農村更加的多樣豐富,城市里的交通、信息更為的便捷。當鄉村精英們在村里的發展受到限制時,他們就會離開村莊。
最后,精英流動機制不暢通導致農村精英大量流失。精英流動可以分為橫向流動和縱向流動,橫向流動是指精英之間在同一層面相互轉化,比如說政治精英與經濟精英之間可以相互的轉化。然而精英之間的橫向流動機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已退休的政治精英與現任政治精英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前一屆村干部由于沒有帶領農民走向富裕道路使得其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以至于在下屆的村干部選舉中落選。然而他們又不甘心就這樣結束,于是懷著不滿的情緒處處針對現任干部。這使得一些精英無心競選村干部,從而選擇離開村莊尋求更好的發展。第二,政治精英與經濟精英之間的流通不暢。由于政治精英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和資源,他可以迅速的通過這種資源致富,并成為著名的企業家。這種由政治精英向經濟精英之間的流動比較容易。但是當經濟精英向政治精英流動時就會遇到各種阻力,政治精英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排斥一些有能力的經濟精英進入政治集團,導致經濟精英對政治生活缺乏熱心,很多有能力的經濟精英轉向城市發展事業了。
縱向流動是指由普通村民成為農村精英,是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流動。由于普通村民手中缺乏一些社會關系和政治資源使得他們在選舉中很難獲勝,也就不可能成為政治精英了。
(二)農村精英流失的對策分析
農村精英流失的原因是各種各樣的,但是一般是因為農村的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想要解決農村精英的根本方法就是發展農村經濟,統籌城鄉發展。
1. 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土地附加值。世間的一切發展建設都離不開人,人是特別寶貴的資源尤其是精英。無論哪個人之所以離開農村進城務工是因為他們認為呆在農村發展無法掙錢養家,無法給自己提供更多掙錢的機會。在農村中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土地的收成,然而由于鄉村土地的附加值過低導致農民很難單純的依靠土地來過富裕的生活。因此,想要吸引農村精英再次回到農村首先應該提高土地的附加值,使得農村精英們看到依靠家中的土地也可以實現他們致富的想法。農村土地附加值低主要是由于農產品結構單一造成的,因此政府應該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依靠本村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同時政府還應該加強同市場之間的聯系,能夠及時了解市場需求的變化,根據市場的變化來調整產業結構。
2. 營造吸引精英回流的社會環境。如果我們詢問一些年輕人問他們是否愿意回鄉創業,我想大多數人對于這個問題都會猶豫的,他們會有很多的顧慮,比如說風險大、當地政府不支持、基礎設施缺乏等,這些都會讓他們感到回家創業不安全。因此,為了消除他們的顧慮我們應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方面運用報紙電視等手段宣傳精英回鄉創業的成功案例,發揮他們的示范效應;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出臺一些針對農村精英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政策。
3. 提高農村教育水平。農村中的青少年是未來農村建設的希望,提高他們的素質水平關鍵在于教育。農村中的教育水平非常低下,既缺乏一些必要的教學設備又缺乏優秀的教師隊伍,這些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因此,國家應該加強對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加大農村教育基礎設備的建設、鼓勵優秀教師到鄉村去、提高農村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優秀的農村精英人才;一些高校畢業生畢業后都選擇留在城市,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學的專業在農村中沒有用武之地,因此,應該改革高等教育的模式,使得大學教育與農村建設相掛鉤。
總之,對于農村精英流失我們應該從內外兩方面來尋求解決的對策,既要吸引流失的精英再次回來農村,又要吸引一些優秀的畢業生投身于農村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 經濟體制改革,2008(6).
[2] 張小勁,景躍進.比較政治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 賀雪峰.村莊精英與社區記憶:理解村莊性質的二維框架[J].社會科學輯刊,2000(4).
[4] 周海琴,張才明.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鍵要素分析[J]. 戰略與政策, 2012(1).
[關鍵詞]農業;大數據;電子商務;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163-03
信息化時代,就是大數據時代,每個行業及領域都匯聚了大數據,它為“三農”問題提供了各種數據和權威參考。使用好以及管理好大數據,能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現五中全會“十三五”規劃建議。會議中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的開發共享。
隨著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國內外關于大數據的話題和研究如火如荼,數據被認為是一種搶占市場先機的戰略資源,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大寶藏。據云計算帶來的計算能力革命,針對大數據資源的處理挖掘和分析,找到這些數據相對應的人群,再將這些群體進行個性化的分析、總結,并以此展開個性化的服務逐步成為可能。農業數據由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構成,數據量大,涵蓋領域廣、數據類型多,屬于典型的大數據。農業信息服務目標內容廣泛,個性化需求強烈,將大數據應用于農業信息服務領域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不僅可為農業和農村新型服務帶來革命性進展,還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整體進步。大數據的概念已進入人們的視野,也有學者提出搭建一個農業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的設想,但對農業大數據資源的處理挖掘和分析技術還不多見。農業信息服務要主動跟上大數據時代的步伐,適應未來發展趨勢,必須著力克服目前農業農村信息服務領域中存在的問題,努力實現和發展新型農業與農村電子商務,逐漸形成農業大數據體現數據價值的重要途徑。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農業電子商務對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影響重大,是信息時代獲取農業數據的重要渠道,也是利用數據直接調節生產、消費的重要平臺,是當今農業大數據體系的重要組成。
一、農業大數據時代的發展
農業信息服務應主動跟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適應未來的發展趨勢。隨著大數據技術帶來的機會,把重點放在農業和農村信息化服務,努力實現農業和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業數據的重要途徑反映數據價值逐漸形成,從地區位置上看,要以國內數據為核心,以國際農業數據作為參考,這不僅包括在國家重要數據,還包含省級市級提供具體區域研究。從專業角度看,應該實施有效步驟,首先在農業生產中建立一個專業的數據資源,其次應循序漸進地規劃數據資源。如市場需求的豬、牛、雞、鴨等動態數據,每年農業研究活動都有大量數據集成,這些數據的挖掘和利用對現代農業發展極為重要。
二、 農業大數據力助農業發展
農業的發展對人類起著重要作用,一方面,農業提供了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元素。另一方面,農業為工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做好了基礎鋪墊。自然因素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之一,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優化農業結構,提高農業經營模式,調動生產積極性是發展農業的基本,因此,農業生產中我們必須注意氣候、土壤、地理位置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響。數據的采集、數據挖掘、數據的統計,反映了農業生產的特點和外部環境變化,方便預測或者調整農業生產、資金投放、技術改進等。傳統農業生產主要依靠經驗指導,收獲與預期誤差比較大;使用農業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避免數據的丟失現象,分析所有的數據,可以大大提高預測精準度,在農業生產中做出及時的響應,可以為選育新品種、化肥的使用現狀、收獲的成長提供信息。
三、農業大數據存在的問題
雖然大數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應用于某些領域,但人們對于農業數據仍存在著錯誤的理解。首先,大數據有過度炒作的嫌疑,許多人還認為大數據只是海量存儲,是獲取更多信息的平臺,缺乏核心價值。其次,一些人過分認為大數據可以解決所有問題,認為傳統的數據分析、處理方法將被大數據取代。這兩種極端的認識都是不可取的。大數據的存在和發展是信息進步必然結果,我們必須正確面對,并用其來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大數據概念、技術、方法尚不成熟,大數據預測結果并非準確無誤,只是依靠算法和過程提供可能性,更多的還需要人來指導。
四、我國農村發展電子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13年底,我國農村人口有6.3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6.3%。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我國農村人口在總體人口中的占比持續下降, 但農村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占比卻保持上升, 農村地區已經成為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字,截至 2013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人口占比為28.6%,規模達1.77 億,相比2012年增長 2101萬人。不過我國農村居民的互聯網普及率僅為27.5%,相比城鎮居民的62%有不小的差距,這也預示著其未來成長空間很大。
在淘寶農村淘寶全國各省TOP10排行榜中,廣西購買量排名前十的土豪村都在南寧市橫縣。據悉,今年7月21日,橫縣與阿里巴巴簽訂了農村電子合作協議,成為全區首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試點縣。
農村淘寶全區TOP10排名:
1.校椅鎮校椅街,2.陶圩鎮陶圩街,3.六景鎮八聯村,4.云表鎮蓬塘村,5.六景鎮良圻農場,6.校椅鎮東圩街,7.校椅鎮橫塘村,8云表鎮宿龍村,9.平馬鎮蘇光村,10.校椅鎮六鳳村。
五、廣西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農村電子商務就是利用網絡平臺服務三農,讓廣大農民成為受益者。如今,廣西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農村電子商務沒有引起縣(區)政府的足夠重視
農村電子商務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致使鄉鎮基層政府缺乏專業知識技術人員,硬件設施差,電腦數量少,利用率低,農業信息收集、分析人員嚴重不足,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滯后。
(二)市轄縣(區)缺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政府、平臺、網商、供應商、服務商五個主體組成部分需求網狀交織在一起,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平臺保障。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就是這樣一個平臺,而廣西許多市縣(區)缺少這樣的平臺,無法發揮公共服務中心的作用;無法挖掘地方特色產品,提供平臺對接與進行營銷推廣;無法培育、支撐、服務縣(區)電商發展。
(三)農村電子商務缺乏完整、暢通的物流渠道
很多地區的物流配送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農村市場的配送范圍卻很有限。除了中國郵政外,順豐、圓通等主要的快遞企業的營業網點最多只能設到鄉鎮,并且鄉鎮的網點布局也并不全面,有些鄉鎮都沒有網點。盡管有的配送范圍能夠到鄉鎮,但僅提供自寄自取服務。由于缺乏完整、暢通的物流渠道和電商的介入,農民即使有電子商務的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更談不上農產品的網上銷售了。
(四)農村缺乏素質高的電子商務從業人員
農村電子商務人員普遍沒有受到職業培訓,對于商品收集和傳播信息、社會的反饋缺乏了解,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往往處于不利地位。農民會使用計算機還比較少,農民使用的物流配送方式落后,冷凍與保鮮的方式落后也阻礙了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應用。
六、農村信息化發展探討
(一)要建立農業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
農業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可以通過政府服務外包的方式,以招標形式來建設農業電子商務信息平臺。農業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平臺應具備如下信息:
1.三農政策信息、扶貧信息,包括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扶貧地區的各種扶貧、惠民政策,文件及扶貧措施。讓貧困群眾及時了解,靈活運用有效政策,提高貧困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貧困地區的詳細信息,包括家庭人口,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健康狀況,家庭財產,致貧原因等信息,要保證貧困信息的透明公開。幫扶責任人信息,包括幫扶措施方式、責任、脫貧進展情況等扶貧單位或引導考評信息。農村產業開發信息,包括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推廣信息,如各市縣地方特色產業,農化各產品發展信息,流通信息,農家樂旅游開發項目。
2.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即農村土地流轉、土地經營權、農業生產設施等信息。通過加快土地流轉,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最終形成一批有質量有規模的特色產業基地和養殖大鎮,形成一村一品,引導農民的“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加盟。農村金融扶貧信息,要主動發揮區域和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作用,進行金融扶貧工作。如廣西在深化農村金融改革中借助金融扶貧數據平臺,推進扶貧工作,做出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值得學習推廣借鑒。
3.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包括安居工程、生態移民、道路修建等信息。農村公共服務信息,包括社會力量對口幫扶、跟蹤幫扶、農業保險、農村信用、農貸擔保等服務信息。農村教育扶貧信息,包括扶貧家庭學生資助、技能培訓、就業培訓信息,提升貧困戶的就業功能。
(二)政府要做好實地研究,制訂發展計劃
電子商務要在農村地區發展,政府必須做好發展的計劃和融資政策,利用國家相關發展政策對農村進行適當的電子商務設施建設,并同企業聯系溝通,讓企業能參與其中。此外,研究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傾聽農民的意見和觀點制定發展規劃。
(三)加強知識教育,進行分批發展
由于農村信息相對獨立,因此在發展過程中,要提高對農村電子信息的宣傳,使一部分人先主動使用電子商務平臺,這部分人學會利用電子平臺后可以帶動其他人共同學習、共同發展,讓他們在政府和企業的幫助下改善農村電子商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在農村正一點一點地走上發展的道路。在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案,為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發展排除困難。
[ 參 考 文 獻 ]
[1] 涂蘭敬.專家觀點:“大數據”與“海量數據”的區別[J].網絡與信息,2011(12).
[2] 白云川.迎接大數據時代[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11(12).
[3] 李國杰,程學旗.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6).
[4] 韓蕊.淘金大數據 業務創新才能贏[J].互聯網周刊,2013(11).
[5] 王愛萱.新農村視角的農業電子商務風險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
[6] 徐先海.湖南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模式構建與發展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9.
[7] 馬存.廣西農業產業化中的電子商務應用及對策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3.
[8] 劉鹛.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現狀與服務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一)電子商務有利于削減過多的農產品流通中介環節
傳統的農產品流通領域中存在著營銷手段單一、中介環節多、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高、經紀人素質低、流通效率低等問題,嚴重地阻礙了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縮短供應鏈。這不僅能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同時可以縮短流通時間,減少運輸保鮮成本。另外,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種植者能直接、迅速、準確地了解市場需求,生產出適銷、適量的農產品,避免因信息滯后而導致農產品過剩,農產品積壓、腐爛等造成巨額損失。
(二)電子商務有利于種植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需求
近年來,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呈現出大量化、多樣化、優質化和動態化的趨勢,由于農產品的生產規模小,生產上存在季節性、區域性、分散性等特點,為此,必然會產生供求矛盾。現有農產品流通體系因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徑小、產銷鏈過長,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市場發展形勢。電子商務這一交易平臺,能解決區域性、分散性所產生的供求矛盾。四川成都的一個蘑菇經銷商,托朋友把供求信息到農博網上,一個月內就通過網絡結識了遼寧丹東的一個客商,達成了20萬的訂單
(三)電子商務有利于促進龍頭企業在行業協會間的帶動作用
龍頭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通過電子商務,能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同時,龍頭企業借助電子商務平臺能促進農業標準的推廣實施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發展。上海水產集團公司為了適應大型超市集團連鎖經營、統一進貨的管理體制,通過整合重組幾十個獨立小企業,組建了上海水產集團配送中心,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在連鎖超市的帶動下,借助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將水產品直接配送進大市場,通過信息化手段把分散的漁民和現代化大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漁業的產業化經營。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是我國最大的農產品行業協會,一頭連著3700多家農產品加工、銷售、出口企業,一頭連著45個國家250多個同行業組織,并參加了8個國際行業協會,獲得了參與國際同業界制定國際貿易規則的權利和機會。作為發展專業化生產,推進產業化經營的專門機構,這些協會正在架設起政府與企業、農戶之間的橋梁,發揮著重要的信息交流與合作的作用。
二、我國種植業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設施薄弱
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非常薄弱,在網絡覆蓋率、網絡技術、網絡管理水平、通訊資費和速度方面都難以滿足以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電子商務的需要。因為大部分農村地區都不具備上網條件,使得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的采集變得非常困難,種植業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發展存在著“最后一公里”發展瓶頸問題。目前,我國涉農網站雖有6000余個,但基本集中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型城市中。因采集不到足夠的供給信息,使得這些網站很難發揮應有的效果。
(二)農戶文化素質偏低、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農業網站的建設和維護,農業信息的采集和,農業市場行情的分析和反饋,農業市場的管理和調節,都需要專門的技能,而這些技能恰恰又是農民所不具備的。由于農村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的限制,一些懂得電子商務技術和管理的人員不愿到農村去,農村本身又難以培養電子商務人員,使得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嚴重缺乏,影響種植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種植業生產分散、規模不經濟,產品標準化程度低
種植業的生產離不開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這就決定了種植業生產不能像工業生產那樣集中在一個較小的空間范圍里,因此種植業的生產往往非常分散,而分散的種植又使得其規模相對較小,難以集中,信息相當分散。同時,種植業的產品作為一種非加工產品,外形尺寸和內在的品質很難統一,更難進行人工控制,使得種植業實現標準化比工業要難得多,這些因素都決定了大多數農產品在網上直銷的困難程度。
(四)觀念較為落后,對發展種植業電子商務的認識不到位
由于我國農村人口多、基礎差,農村教育相對落后,千萬農民文化素質偏低,對網絡的認識還處于模糊階段,網絡交易的概念幾乎為零。同時,受傳統觀念束縛,加上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的事實,使得部分農產品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也不到位,認為電子商務不適應種植業,這些因素都制約著我國種植業電子商務的發展。
(五)農產品配送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電子商務真正實現物流配送體系的極少,像中農網這樣的大型農產品商務公司也是與其他物流公司合作進行物流配送。目前,剛起步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大多是以批發市場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而我國農產品種類繁多,生產單位小,組織化程度低,法制不健全,物流技術難度高。
在我國,整個電子商務大環境也存在著諸多制約因素,如網絡安全存在隱患,網絡經常會受到病毒的攻擊,還有相關制度與法規的不健全,網絡認證、支付、信用體系沒有能夠完善建立。這些都是制約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
三、我國種植業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對策和措施
(一)加強網絡基礎設施與網站建設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因此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需要因地制宜,加強農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電話和互聯網的普及率,提高互聯網接入帶寬,為農戶和企業開展電子商務創造有利的基礎條件,同時需要加強網站內容建設,提高涉農網站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組織建立大型的綜合性的農村信息化網站,構建農產品信息交易平臺。
(二)轉變觀念,提高農戶整體素質
對于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而言,客觀條件雖然重要,但人的主觀能動性卻起著主導作用,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觀念改變了,才能推動種植業電子商務全面發展。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使農戶和部分農產品企業改變傳統觀念,讓其充分認識到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從初級階段向務實階段轉化。
(三)解決農產品標準化問題
農產品標準化問題一直是制約著農產品流通的瓶頸,傳遞正確的產品信息是發生交易行為的前提,對此,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和農產品企業應加強標準化管理,實現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規范化、標準化。例如:中農網按照采購者的習慣,將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分成18大類,每一大類分成5到10個小類不等。通過這種劃分標準規范了大部分農產品,通過超鏈接提供相應的標準描述,所有瀏覽者都可以準確直觀地了解產品的信息。
(四)推廣“農產品信息員”制度,突破“最后一公里”障礙
就目前情況,除少部分地區外,廣大農村的網絡硬件水平和農戶整體素質水平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全面的改觀,在這種情況下,農產品電子商務可能會因為“最后一公里”障礙而成為無水之源。要突破這一障礙,目前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推廣“農產品信息員”制度。在鄉鎮一級建立點或分支機構,利用“農產品信息員”向農戶提供市場信息,從農戶獲取產品信息,架設信息溝通的橋梁,解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和農戶難上網的難題。
(五)發揮龍頭企業示范作用,推廣“龍頭企業+農戶”模式
目前,我國有5萬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萬個農村合作及中介組織,95萬經營大戶,240萬農民經紀人。充分發揮這部分群體的潛力,將會產生積極的效果,龍頭企業帶動模式包括“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組織+農戶”等類型,是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地區、大中城市郊區和其他農產品加工出口有一定基礎的地區較為適宜采用的一種農業標準推廣的實施模式。由于龍頭企業在資金、技術、加工、儲運、市場信息和銷售渠道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所以只要引導正確,使農戶通過龍頭企業切實感受到電子商務的益處,種植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有巨大的潛力。
(六)加強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
建立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有利于提高物流配送速度,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近幾年來,我國農產品物流配送業由興起到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電子商務對物流配送的要求而言,我國物流配送業仍處于初級階段。在電子商務環境下,要求農產品物流配送從少品種、大批量配送向多品種、小批量和多批次的配送發展。在配送的組織形式上,要求由一家集中配送向幾家聯合配送和連鎖網點分散配送發展。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參與,協調運作。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需由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由行業主管協調各部門關系,以企業為主體,以提高效率、效益、客戶服務水平和企業競爭力為中心,建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廣州市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在距離市中心1.5h的旅游圈內存在著一兩百個生態良好鄉村旅游點,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隨著近年來廣州市市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們更多追求一種回歸自然,感悟生態,體驗民俗的旅游方式。努力發展廣州市的鄉村旅游,對廣州市旅游產業的結構調整與提升、“三農”發展以及建立和諧社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廣州市現有的鄉村旅游景點分布廣泛,尚難形成大型的集聚效應。如何大力發展廣州市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通過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將自身產品推銷出去,是每個鄉村旅游企業都應關注的內容。
1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概念界定
在國際上沿用最廣的旅游電子商務的概念,是由世界旅游組織在其出版物《E-BusinessforTourism》中指出的:“旅游電子商務就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旅游機構內部和對外的連通性[1]”。這側重的是旅游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
國內對旅游電子商務的定義以楊路明、巫寧的概念為代表,指出:“旅游電子商務是通過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旅游商務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包括通過網絡、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務信息,以電子手段進行旅游宣傳營銷、開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務,通過網絡查詢、預訂旅游產品并進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業內部流程的電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等。[2]”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就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鄉村的因素,是旅游電子商務在鄉村旅游活動各環節的具體應用。
2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
2.1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發展前提
2007年,廣州市城市接待游客總人數約為1.09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798.15億元;2008年全市旅游總收入837.71億元,其中旅游外匯收入達217.56億元;接待過夜游旅游者合計3528.74萬余人次,其中入境游客612.48萬余人次,國內游客2916.26萬余人次;全市的旅游賓館(酒店)住宿設施達1402個,其中床位數達20.76萬余個,客房出租率達59%;廣州市旅行社組團出游人數165萬余人次,其中109萬余人次出游到香港和澳門[3]。廣州市旅游業的飛速發展,為廣州旅游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據全市農村居民收入抽樣調查初步統計,2009年廣州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067元,比上年增加1239元,同比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673元,比上年增加1231元,同比增長13.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742元,比上年增加905元,同比增長13.2%[4]。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旅游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了可能。
目前,廣州市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已形成大大小小的景點有100多個,但由于發展多處于初級階段,產品的初級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元化之間矛盾凸顯。廣州市有必要建立起相應的鄉村旅游景區(點)電子商務網站,以促進本市鄉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2.2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
本文根據廣州市已建成的多個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選取其中知名度較高的24處鄉村旅游點電子商務網站進行統計(如表1),統計結果是通過百度、Google兩大搜索引擎和廣東省鄉村旅游信息網、中國廣州旅游網所提供的信息做對比分析整理而得。
從表1可以看出,被調查的24個廣州市鄉村旅游點中,只有8個景點是有自己單獨的電子商務網站的,其余各點都是掛在其他網站下面的一個靜態的網頁,設置簡易,只是對景點做簡單介紹,根本不具備網上交付等電子商務功能。可見,廣州市絕大多數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仍處在初級的發展階段,距離成熟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業務,還有眾多地方需要完善。
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評價指標的眾多因素中,網站的內容是驅使訪問者登陸的關鍵因素[4]。旅游者登陸電子商務網站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對景點內容的了解。要推動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必須加強對其內容建設的完善。為更清晰了解廣州鄉村旅游點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在“內容建設”方面的情況,本文運用對比分析方法,對照分析了廣州百萬葵園、蔬菜公園、廣州花卉博覽園、原野莊園等幾處建設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網站與國內幾處著名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情況。國內對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中國鄉村旅游網、北京鄉村旅游網、廣東鄉村旅游網、攜程網等著名網站的研究[5]。本文借鑒吳思、凌宏鴻基于瑞奇曼和布奇南對國內三個著名旅行網站的內容交付性的研究[6]方法,探討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內容交付性,即為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能否有效便捷地把相關信息傳遞給消費者。選取25個旅游網站的評估指標做相關的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通過表2,可以看出廣州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存在以下問題。
2.2.1網站建設水平落后,內容單一廣州市鄉村旅游景點網站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針對相關景點內容的簡單介紹和寬泛的旅游產品的描繪上,缺乏產品詳盡的信息介紹。服務對象基本上針對的都是旅游者,缺少政府、企業、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等對象交流的平臺,與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各利益相關者均可以參與其中這一目的有所違背。
2.2.2旅游信息以展示為主,內容交互能力差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功能設置不完善,缺乏特定的旅游電子商務功能,旅游者與企業之間的電子交易功能未能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網站處于發展的最初級階段,喪失很多在線交易機會。
2.2.3網站建設雷同,缺乏個性化服務
網站的建設基本上都是簡單對景點的介紹,聯系人也主要是針對的是網站建設者的聯系。網站的表達形式主要是一些文字、圖片的展示,缺少大多數旅游者較為關心的相關現場的旅游視頻,網站規劃也缺乏特定的目的性,只為存在而存在,缺乏應為實現旅游企業的盈利這一特定目的而存在的真實意義。
總之,廣州市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尚處于建設的初級階段,與國際電子商務網站具有的支付、交流信息、共享資源等建設水平距離尚遠。
3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發展對策分析針對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的分析,筆者認為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強化。
3.1建設一個權威的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較之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發展較好的地區,均可發現相關的綜合性地方鄉村旅游網站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如北京鄉村旅游網、成都農家樂信息網等)。廣州市鄉村旅游的飛速發展,使得建設一個較為權威的廣州市鄉村旅游地方性綜合網站成為必要。而這一網站的建設也必將為廣州市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較為齊全的鄉村旅游信息的提供有利平臺,從而為實現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在線交易,極大促進廣州市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成為可能。
3.2建立健全各個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電子商務與旅游業具有天生的適應性,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旅游企業習慣在網上搜索相關的旅游信息,即便是百度、搜狗等功能再強大,如果鄉村旅游點沒有自己的網站或網頁,也很難實現旅游者對相關旅游信息的搜集。因此,廣州市每個鄉村旅游點都有必要建立自己單獨的電子商務網站或網頁。
3.3優化網站的電子商務功能
很多的鄉村旅游點電子商務網站建設之初就缺乏對整個網站建設的規劃,對建設網站的目的不明確,從而對電子商務網站應有的功能不明晰。廣州市鄉村旅游點在建設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時,均應對網站建設的每個環節、每個模塊進行相關的功能設計,為實現電子商務網站的功能最大化而努力。
3.4開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形式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