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病理生理學綜述

      病理生理學綜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病理生理學綜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病理生理學綜述

      病理生理學綜述范文第1篇

      生理學是醫學院校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其理論性強,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很高要求,學生學起來頗感吃力,因而如何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是很多生理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生理學理論”“教學改革”為主題詞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近年來有關生理學理論教學改革的研究,共檢索22篇文章,現綜述如下:

      一、病理生理學

      1.PBL教學法

      目前,全國已有幾十所高校開展了病理生理學PBL教學改革,其中中國醫科大學是唯一一所進行全程病理生理學PBL教學改革的院校,其他都只是就某一個章節進行了PBL教學改革。我國第一部病理生理學PBL教材已經出版[1]。

      2.其他教學法

      主要是運用其他多種教學方法對教學進行改革并評價教學效果。如:CBL教學法[2]、EBM教學法[3]、科研實驗教學法[4]、E-learning教學法[5]、TBL教學法、模塊化教學等[6]。

      二、人體生理學

      1.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調查

      通過對臨床醫學專業成教學生就生理學相關內容需求程度及實驗安排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成教學生對生理學不同章節內容需求不同,對實驗要求與普通本科生也不同[7]。

      2.不同專業學生進行研究

      以精神醫學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運用多種方法對生理學教學進行改革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發現這種教學改革得到大多數學生的認可[8]。

      3.不同教學方法運用與評價

      通過在全英生理學教學過程中運用PBL教學法,并結合形成性評價方式來開展研究,發現這種方式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就學習效果進行評價[9]。

      運用發現法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中進行教學,發現這種方法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調高學生學習效果[10]。

      運用網路教育平臺對學生開展教學,并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比較,發現這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科研能力與自主能力[11]。

      三、運動生理學

      1.學習方式研究

      基于網絡資源利用的自主-協作學習模式研究并對教學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這種方式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受到學生歡迎[12]。

      2.教學軟件或課件研制

      以運動生理學為例,基于交互式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對教學軟件進行研制,并評價教學效果[13]。

      以新編運動生理學教材為基礎,對該教材教學課件進行開發和研制,并評價效果[14]。

      四、植物生理學

      病理生理學綜述范文第2篇

       

      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教學計劃的核心,科學、符合專業教學指導思想、并富有專業特色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優秀專業人才的基礎。基礎醫學課程是護理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學習護理專業臨床課程的先修課程,其開設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到護生對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技能。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護理院校,基礎醫學課程均由基礎醫學院承擔,受以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影響,課程設置往往參照臨床醫學專業開設模式,與臨床醫學專業無明顯差別,基礎醫學所占課程比例較大,沒有突顯護理專業特色。近年來,就如何進行基礎醫學課程設置,各護理院校都進行了廣泛探討,目前尚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科學的、可廣泛應用基礎醫學課程設置方案。我校要開設本科涉外護理專業,提出一套適合此專業的基礎醫學課程設置方案至關重要。

       

      本次研究著重從基礎醫學應開設課程門數、應開設基礎醫學各課程的總學時及理論實驗學時分配方案、應開設基礎醫學課程的開課先后順序、相關課程內容之間的融合調整方案以及課程教材的選用等方面進行探討。

       

      1文獻法

       

      文獻法也稱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P1。采用我校現有的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及中國學術文獻總庫,查閱基礎醫學課程設置改革相關文獻,了解國內護理院校基礎醫學課程改革最新信息,對相關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并寫出綜述,作為最終基礎醫學課程設置的參考資料。

       

      2訪談法

       

      訪談法是指研究人員與被研究者面對面,或者通過電話進行有目的的訪談。到全國開設有本科護理的特別是進行過基礎醫學教學改革的高校進行調研,了解其基礎醫學課程開設比例,學習其課程改革經驗,先后到武漢大學HOPE護理學院及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進行學習,采用非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對2所院校的教學主管及相關老師進行了訪談,收集其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資料,并將資料按類別進行整理、分析、歸納;采用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對武漢大學護理學院畢業生進行訪談,了解其對武漢大學基礎醫學課程設置開設的意見及學習感受,并將資料進行詳細記錄;邀請擔任護理專業基礎醫學教學的基礎醫學教師、護理專業教師、護理臨床帶教老師,召開基礎醫學課程設置研討會,對其進行訪談,根據對各種途徑獲得資料分析的基礎上,初步商討出一套本科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設置方案。

       

      3課程整合

       

      目前我國不少高校進行了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研究,有些學校進行了全面整合,將所有的基礎醫學課程全部打亂,不再按傳統的模式進行單課程教學,而是按人體器官系統進行整合,每個系統從正常講到異常,形成了基礎醫學教程導論、基礎醫學教程各論的課程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目前尚沒有配套的教材,對師資水平要求較高,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堅持基礎醫學學時夠用為度的原則,我校在課程設置時,選擇了局部整合,選擇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有配套教材的整合方案,將一些聯系緊密的課程進行了整合,將組織學、胚胎學與人體解剖學整合為一門課程人體形態學,將病理解剖學與病理生理學整合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4開設門數與學時

       

      我國目前大多數護理本科院校基礎醫學教學,沿襲臨床醫學的教學模式,開設門數過多,學時數過多,針對這一情況,我校本次課程設置,經過課程整合把課程門數定位正常人體結構學、生理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等7門,課程總學時壓縮為362學時,課程學時比例分配中增加了形態學實驗的比例,壓縮了驗證性試驗比例。

       

      5開課學期及教材選用

       

      依照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遵循由基本形態、結構到功能,由正常到異常的學習習慣,安排基礎醫學課程的開課順序,把正常人體結構學安排在第一學期;教材選用上,醫學基礎主干課程均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護理專業專用教材,如選用了步宏主編的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的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選用了董志主編的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的藥理學,選用了唐四元主編的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的生理學,選用了周瑞祥主編的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的人體形態學,選用了高國全主編的供本科護理學類專業用的生物化學,選用了黃敏主編的醫學微生物學與寄生蟲學,選擇了安云慶主編的醫學免疫學。

       

      6涉外特色

       

      為了滿足涉外護理的需要,根據基礎醫學課程特點,選擇了相對容易理解的人體形態學中的解剖學部分,病理學與病理生理中的病理解剖學部分進行雙語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醫學英語知識,為后續護理課程進行雙語教學打下一定基礎。

       

      經過近1年的探索,我們初步提出一套本科涉外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設置方案,此方案將在我校本科涉外護理專業學生中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不斷評價,不斷改進,逐步完善此課程設置計劃,更好地滿足本科涉外護理教學的需要,為各護理院校進行基礎醫學課程設置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趙艷萍.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編制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⑴.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7,4(18):1640-1642.

       

      [2]沈開忠,葉國英.消化系統基礎醫學與護理課程設置及教學改革探索U]護理學雜志,2013,28(11):55-57.

       

      [3]王娟,余麗君.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與教學調查分析⑴.護理學報,2009,16(10):13-16

       

      [4]段穎杰,余麗君.實習護生對基礎醫學課程設置評價的分析[JJ.護理管理雜志,2009,8(8):29-31.

       

      [5]王虹,成人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安:西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33-34.

       

      [6]馬連娣.本科護理教育社會人文課程設置的現狀調查與分析「D].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22-24.

       

      [7]楊桂染,李旭,王欣.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教學效果分析田.教育與職業,2011,(29):136-137.

       

      [8]朱慧芳,劉先俊,張瑩,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基礎醫學課程改革初探[U]基礎醫學教育,2013,15(7):682-685.

       

      [9]沈開忠,葉國英,陳芙蓉,等.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護理專業考試的改革田.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2):67-71.

      病理生理學綜述范文第3篇

      1 資料與方法

      本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并行剖宮產手術患者1365例,其中671例行術后鎮痛術,隨機抽取25例作為實驗組A組,再在非術后鎮痛患者中抽取25例作對照B組。兩組術前一般情況比較如表1。術中以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手術時間平均為±11cc52 min,術畢A組采取一次性硬外腔注入1~1.5 mg嗎啡行術后止痛術,記錄患者術后24~72 h疼痛,睡眠,自我感受,血糖,皮質醇及基礎代謝率(BMR)等變化情況。

      鎮痛效果評估:①優良:術后無痛,24 h內不需要用止痛藥;②尚可:術后基本無痛,12 h內不需要用止痛藥;③欠佳:12 h內出現疼痛,并需要用止痛藥。

      鎮靜評估:0級-完全清醒;Ⅰ級-清醒,有睡意;Ⅱ級-入睡,呼之能醒;Ⅲ級-睡眠,對觸摸刺激有反應;Ⅳ級-嗜睡,對一般刺激無反應。

      患者自己術后24~72 h整個過程的感受評估:0為優,Ⅰ為良好,Ⅱ為差,Ⅲ為鎮痛無效(或失敗)并記錄術后哌替啶用量,有關數據經統計學處理,顯著性界值為

      2 結果

      術后兩組間比較均存在顯著差異(P

      2 討論

      術后鎮痛術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因手術及疼痛引起的一系列高級神經活動中的不利因素,如患者精神緊張或恐懼。大腦皮層高度興奮使機體新新陳代謝加速。應激反應引起內分泌紊亂及生命體征異常。本資料顯示實驗組術后血糖,皮質醇,疼痛情況及主述等皆明顯好于對照組,本組患者情緒穩定,精神恢復快,下床活動早,預后明顯優于對照組。

      總之,術后鎮痛能消除患者術后的精神緊張狀態,有利于循環功能的穩定,加速皮質醇的降解,降低患者的基礎代謝率,對機體恢復有積極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金惠銘.病理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11.

      [2] 應雋綜述,錢燕宋,等.術后鎮痛與手術患者康復研究進展,臨床麻醉學雜志,1999,15(4):214-215.

      [3] 費寶良,等.硬膜外注射嗎啡術后鎮痛最佳劑量探討.臨床麻醉學雜志,1996,12(4):177.

      病理生理學綜述范文第4篇

      關鍵詞:知識競賽;人體機能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6-0202-02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醫學模式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我校為了適應醫學模式的轉變,不斷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于2011年將傳統的人體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有機融合成人體機能學。在此后的授課過程中發現,由于該課程內容繁多且雜亂,理論性強且抽象,很難理解及記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常常說不知從何入手學習和復習,總評成績不是很理想。針對這些問題,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體精神等能力,我教研室和生理學教研室一起在2012級全科醫學專業開展知識競賽,取得良好效果,現綜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參賽對象和分組方法

      2012級全科醫學專業為參賽對象,共有50人,5人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知識競賽。

      (二)時間和方式

      競賽安排在整個機能學學習結束后、期末考試之前,參賽人員不能攜帶任何紙張及書籍,如果在比賽進行中發現有人帶任何紙張及書籍則取消其本小組參賽資格。

      (三)競賽題目

      題型設置有個人必答題、風險題和病例分析題或簡答題。內容立足教材、適當結合臨床,從多方面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

      (四)主持與計分方法

      競賽主持人由生理學教研室1名教師擔任,設有專門記分員。小組最后總分為各環節得分之和。知識競賽計分:個人必答題(單選題):分兩輪進行,每一輪每組回答一道題。指定(隨機指定)小組中的某位同學回答,答錯不扣分,每題答題時間為30秒,主持人宣讀完試題后,開始計時。X型選擇題(多選):選答題。可由本組回答(答錯扣本組分)或指定他組回答(答對指定組得分,答錯不扣該組分數),每組只能選擇一次。病例分析題或簡答題,必答。主持人宣讀完題目后留15分鐘給學生進行討論(小組內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不能翻閱任何資料,之后按抽簽順序進行作答,答題時間為3分鐘。作答完畢后由相關評委老師進行評分。

      (五)評委

      由病理生理學教研室及生理學教研室教師擔任競賽評委。

      二、結果

      (一)學生對開展知識競賽的興趣(見表1)

      表中顯示絕大多數同學喜歡這種活動,占89.8%,6.12%的學生對此活動沒有什么感覺,只有2位學生不喜歡這種活動。

      (二)開展知識競賽對學生各方面影響情況(見表2)

      (三)討論

      1.開展知識競賽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習興趣。知識競賽融入課堂的常規教學活動中,使得教學工作不再單調,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1]。與傳統教學不同,在教學中融入知識競賽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是以教師為主體,一味地進行講授,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是非常沉悶的,已經不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在教學中開展知識競賽,采用多種答題形式,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讓學生感到新穎而有趣,同時也滿足了當代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欲望和勇于參加競爭的時代潮流。從調查問卷顯示91.84%的學生認為此活動能促進自主學習能力,83.67%的學生認為能提高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工作的動力。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想去學習,這種學習過程才會是愉快、主動的。

      2.增強學生的團體精神。從問卷調查中顯示,91.84%的學生認為開展知識競賽能提高小組協作能力。同時調查問卷顯示即使是沒有被選中回答,有30位同學表示會積極參加小組討論并給予意見,占61.22%;而“我會積極參與到小組工作中去,協作同學完成工作”有16人,占32.65%;“我愿意隨時候命,如果需要我就幫忙,如果別人沒有需要,我就做自己的事”只有1人占2.04%。“如果沒給我分配任務,我就什么都不管”、“巴不得什么事都不做呢”有2位同學,為4.08%。這顯示出開展知識競賽有利于增強學生團體精神。不管今后學生從事何種職業,這種團隊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在當今社會分工日益精化的情況下,個人的能力和力量顯得那么渺小,所以團體精神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

      3.提高文獻檢索和查閱專業資料能力及擴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為了在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學生必須在此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復習本課程相關的內容,而且還要復習其他相關的基礎知識及其他專業的知識。從49份調查問卷中,有49位同學表示均有從教材獲取,占100%,首選有46人(占93.88%)。在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獲取相關知識的有43人,占87.76%,而從網絡中直接獲取有38人,占77.55%。除此之外還有向朋友、同學和老師求助等多種手段。從調查問卷中得知,絕大數學生獲取知識主要是從教材及網絡中。其中從網絡中獲取又主要是從學校圖書館CNKI中查閱,43人中有35人主要是從CNKI查閱,占81.4%。這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

      4.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開展知識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小組的最后成績即為個人得分,因此小組的最后總體成績關系到小組每個同學的利益,為了得到較好的成績,在競賽中尤其是在病例分析或簡答題中,促使學生之間不斷進行學習交流。學生在準備階段碰到問題有時會求助于老師,同時在競賽中學生與老師的接觸與平時上大課不同,在競賽中學生與老師的接觸是面與面直接接觸,老師不再是高高在講臺上授課的、無法進行隨時交流的老師,這無形中使學生對老師少了幾分敬畏,多了幾分親切。而良好的學生關系及師生關系是學習、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5.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歸納能力。在準備階段,學生不斷要看書,查閱相關資料,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會發現教材與所查資料不相符,這時候他們肯定會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哪種資料的說法是正確的,經過大量查閱或是其他途徑獲取較正確的看法或內容。在簡答題或是病例分析必答題環節中,需要學生歸納本小組討論后所形成的最后正確答案等等,這些環節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歸納能力。

      6.以壓力變動力,促進老師不斷學習。學生在準備前期遇到過的一些問題有時會求助于老師,這些問題不僅涉及本課程同時有些也會涉及其他專業,有時甚至涉及其他非醫學方面的問題。要協助學生解答這些問題,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及擴充自已的知識面。只有這樣才能從容對待學生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在調查問卷中所有參與的老師均稱有壓力,其中有90%的老師認為壓力非常大,只有10%老師稱壓力一般。

      7.存在問題。(1)題目偏少,分值偏大:A型題有20道,每道題5分;X型題有20道,分值有10分和20分。病例及簡答題有10道。總體來說題目偏少,分值偏大,出題應更全面些。(2)次數太少。整個學期只開展一次,學生為了這次知識競賽做了準備,剛適應這種活動及對這種活動產生興趣,又沒有了,因此應多舉幾次。問卷調查顯示,97%的學生認為次數偏少,建議多舉行幾次,這樣可以更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對基礎知識的鞏固性。

      總之,通過開展知識競賽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團隊精神,同時對老師也是一種促進學習的動力。

      病理生理學綜述范文第5篇

      冠心病(CHD)已經對我國成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很多大型研究力圖發現CHD的危險因素從而對其進行預防。女性作為特殊的群體在病因及CHD的危險因素上與男性比較存在一定程度的特殊性。也就是說CHD危險因素存在性別差異。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是針對女性CHD的特點進行的,其中包括對女性CHD危險因素的研究,其中有傳統的危險因素,也包括一些新的危險因素,下面對目前普遍性的研究結果做一綜述。

      1 傳統的危險因素

      1.1 年齡 傳統觀點認為女性比男性CHD患者在發病和發生心肌梗死分別要晚10~15年,45歲以前女性冠心病患病率顯著低于男性,45歲以后女性患病率逐年增高,也就是說因絕經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作用后女性常暴露于CHD的危險中,絕經期后女性CHD發病率明顯增加,至60歲男女患病率已無明顯差別。然而目前研究表明女性CHD患者也和男性一樣呈現年輕化趨勢[1]。

      1.2 血脂 血脂代謝紊亂是CHD的一個重要易患因素,已有學者提出脂蛋白亞類組成及含量可作為評價CHD危險的一個指標。老年女性CHD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明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水平減低,提出了脂蛋白亞類在女性CHD中占有重要地位[2]。在超過65歲的女性,血脂異常在女性CHD的發生中可能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三酰甘油(TG)升高和HDL降低與女性冠心病的發生明顯相關。女性血脂和男性有別,正常情況下,女性的HDL較男性高5~10 mg。絕經期后LDL和TG開始升高,到了65歲以后其水平常超過男性。TG升高可以通過降低HDL和增加LDL而間接促進粥樣硬化的發生,這樣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女性在絕經期后LDL升高的原因。與男性相比膽固醇對女性心臟事件的預測存在更大意義[3,4]。

      1.3 肥胖和體力活動較少

      肥胖和體力活動較少高度相關,25%的成年女性肥胖歸因于缺乏規律的體力活動。無論男性和女性,肥胖和缺乏規律的體力活動都增加了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率,最終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對女性有較高價值的預測因素如TG升高和高血壓也與2型糖尿病密切相關。腹部脂肪堆積常使女性處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險之中。5個危險因素包括TG升高、HDL降低、高血壓、高血糖和腹部肥胖組成了“代謝綜合征”。來自于WISS研究的結果強調了代謝綜合征是女性將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在WISE研究中,內臟肥胖聯合代謝綜合征的其他指標是心血管危險的一個更重要的預測指標。WISE 研究者提出臨床醫生在評估女性的心血管危險時對代謝異常的重視比對肥胖的重視更為重要。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超重(體重指數25~29.9)的發生率低于男性(分別為25%和40%),而肥胖(體重指數>30)的發生率卻高于男性(分別為25%和20%)。肥胖對循環功能有明顯的影響,增加了心臟的前負荷,明顯增加心排出量,血漿容量的增加也與肥胖有關。肥胖與離心和向心性心臟肥厚有關。肥胖增加了高血壓的發生,根據Framingham 研究體重每增加10%,收縮壓增加6.5 mm Hg。肥胖對血管的損傷機制是促使內皮功能失調,血管僵硬,最終形成動脈粥樣硬化[5]。

      1.4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CHD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肥胖和脂類代謝異常,基礎研究結果提示糖尿病和這些危險因素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造成這種狀態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IR)。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高胰島素血癥是心血管病的一個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胰島素血癥和IR引起糖尿病患者體內脂質代謝紊亂,主要表現在TG升高和HDL的降低,而且TG與血漿胰島素水平呈正相關。因胰島素可以促進肝臟合成和分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產生高TG血癥,而IR又使脂蛋白酶活性降低,造成VLDL清除率下降,使血中循環的VLDL進一步升高。另外,胰島素通過自身的生長刺激作用和刺激其他生長因子,能直接誘導動脈平滑肌細胞增生和引起動脈壁內膜和中層增殖,并已證實胰島素在血管平滑肌細胞和成纖維細胞中能增加LDL受體活性和促進脂質合成。所有這些方面的脂質代謝異常引起和(或)加重了動脈粥樣硬化[6,8]。糖尿病患CHD在不同性別差異較大,女性糖尿病CHD危險明顯高于男性,甚至有些研究者把糖尿病作為女性CHD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增加了女性3~7倍的罹患CHD可能,而在男性僅僅增加了2~3倍罹患CHD的危險。糖尿病造成的這種性別差異,其原因尚不清楚。

      1.5 高血壓 自從1920年以來高血壓就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的危險因素,在超過65歲以后老年人中女性高血壓比男性更常見。從青春期開始血壓水平的性別差異就開始表現出來,到了中年,男人的血壓水平收縮壓較女性高6~7 mm Hg,舒張壓較女性高3~5 mm Hg。59歲以后女性的收縮壓升高與年齡增加正相關,隨著年齡進一步增加,女性高血壓發生明顯高于男性。若同時伴有血脂異常、吸煙、肥胖、糖尿病等,則高血壓危險性明顯增加。高血壓治療能降低總體心臟病及中風的發生率,這些作用在老年女性更為明顯。但統計資料顯示,老年女性高血壓病的有效治療不足,二級預防做得也不夠[9],這也是女性CHD危險性增加的因素之一。

      1.6 吸煙 吸煙是CHD很強的獨立的危險因素。即使每天只吸幾支煙,這種危險仍然存在,吸煙和服避孕藥有明顯的協同作用,對年齡大于35歲的女性常致過早停經。在心血管危險方面,婦女所享有的許多絕經前的差別,在那些吸煙的人都消失了。吸煙和應用口服避孕劑婦女的心血管病危險大為增加,較不吸煙又不口服避孕藥的人相比超過她們30倍,并易于發生心肌梗死[10]。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MONICA研究證實,與吸煙相關的一些因素使女性更容易處于CHD的高風險之中。根據NHANESI 的流行病學隨訪資料,吸煙增加了45%的男性CHD患者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風險,而卻增加了88%的女性CHD患者發生 CHF的風險。吸煙的糖尿病女性表現為降低CHD的患病年齡近10年。吸煙的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險是不吸煙糖尿患者的2倍[11]。

      1.7 社會心理因素 在社會心理、生物行為因素和CHD的相互作用方面對女性比男性作了更為廣泛的研究[12]。應激和對應激的適應影響,社會的關心與支持等均影響CHD預后及整個治療階段的依從性。缺乏社會支持的男女患者預后較差,但是女性的影響可能更大。女性更容易出現社會孤立及抑郁[13]。抑郁癥對CHD的影響只是在近年來才得到了諸多學者的廣泛認可,其通過以下機制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影響:①生物行為學機制:由于不良情緒的影響,抑郁癥患者體力活動往往顯著減少,且吸煙、酗酒的比率顯著高于其他人群,這些都是CHD、高血壓、血脂代謝與糖代謝異常的重要危險因素。此類患者對醫生所制定的治療方案依從性較差,響響了患者預后;②病理生理學機制:抑郁癥常伴有多種病理生理學異常,抑郁情緒可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使患者基礎可的松水平增高,進一步引起軀干肥胖、高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高血壓、心率增快,使其患代謝綜合征的危險增加,從而對已存在的心血管疾病造成不利影響。自主神經功能異常主要表現為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高、迷走神經張力降低、心率變異性降低、血壓升高、冠狀動脈痙攣,是抑郁癥影響CHD預后的另一途徑。抑郁癥患者血小板活性高于非抑郁癥者,故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險增加。生物行為學危險因素與病理生理學危險因素之間還可互相影響,進一步加重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14,16]。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與男性相比,女性發生抑郁的可能性高2倍,導致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尚未完全闡明[17]。

      1.8 女性絕經期 女性在絕經期前CHD的發病率低于男性,而在絕經期后則顯著增加。以前對此解釋多集中在雌激素水平的變化,認為絕經期后女性CHD發病率的增長與失去雌激素對血管的保護有關。雌激素對心臟的保護作用表現在:①雌激素對血管內皮修復和內皮功能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而且能夠抑制內皮細胞的凋亡;②雌激素能抑制單核細胞的遷移,減少巨噬細胞的活化和吞噬脂質,從而有利于雌激素抗動脈硬化作用;③Matthews等的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自然絕經使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了0.0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了0.31 mmol/L;④雌激素還通過一氧化氮(NO)水平的升高產生擴血管作用,并對凝血因子產生影響[18]。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絕經后婦女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比絕經前上升了4倍,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絕經后女性發生CHD的重要原因。對于絕經期后的女性,補充雌激素可以擴張冠狀動脈。然而絕經對CHD的影響可能并非僅僅限于雌激素的變化,而是有更復雜的病理生理學意義。

      2 一些新的危險因素

      2.1 血尿酸水平 有人認為尿酸可以通過以下機制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心血管病的發生:首先,較高的血尿酸水平促進LDL的氧化和脂質的過氧化[19]。其次,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伴隨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參與炎性反應,這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20],有研究表明,女性血尿酸越高,冠脈評分越高[21]。而且尿酸在血液中的物理溶解度很低,高尿酸血癥時,尿酸微結晶容易析出,沉積于血管壁,直接損傷血管內膜,尿酸還促進血小板黏附、聚集,促進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內血栓形成[22]。有研究顯示,當高尿酸血癥合并其他危險因素時,可進一步加劇血管內膜損害,尤其在合并糖尿病或吸煙嗜好時,更易促發CHD[23]。

      1.2 血漿半胱氨酸水平增高 在女性中血漿半胱氨酸含量增高與CHD相關,男性則無相關性。在女性人群中,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與繼發的死亡率、腦梗死及心血管事件有高度的相關性。絕經后的女性較絕經前有更高的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女性絕經期后CHD發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對于半胱氨酸與CHD的相關原因還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半胱氨酸導致血管內皮功能破壞,促進LDL和凝集物的激活以及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生有關[24]。

      1.3 C-反應蛋白 現有的傳統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不能完全解釋CHD疾病的發生,研究認為動脈硬化病理形成過程涉及損傷、炎癥、滲出、變性和血栓形成。CRP作為反應炎癥的非特異指標,在評估CHD危險性和預后方面有重要價值。一旦商業上的可得到的CRP分析結果表明是可靠的,CRP分析就有可能預測短期或長期心血管疾病預后并會在篩選分析脂質方面擔任角色。將來CRP可能改變治療或預防性的治療[25]。通過對年齡、血壓、吸煙、糖尿病和肥胖癥的校正,高敏感性的CRP增加了預后的信息,并超過脂類測定所表達的意義[26]。

      總之,只有認識到CHD的危險因素,臨床醫生和廣大患者才會對CHD有更清楚的認識從而對其進行一級預防。如今,越來越多的新的CHD的危險因素已經被研究者發現,如血紅蛋白水平、特殊的脂蛋白、炎癥標志物、病原體感染、基因的多態性研究等,相信這些新的發現對臨床CHD的治療會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 田然,張抒揚,田莊,等.未絕經女性冠狀動脈事件臨床特點分析.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9,37:334-337.

      [2] 陳巍,王為民,劉逸菲,孫建輝.中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險因素分布情況分析.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3,(24).

      [3] Nanette K Wenger.Education and debate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 older woman’s major health risk.BMJ,1997,315:1085-1090.

      [4] 汪芳.膽固醇正常的女性冠心病患者血脂特點.中國醫刊,1999,34(3):28-29.

      [5]吳壽嶺,寧田海,林金秀.高血壓病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483-490.

      [6] Robert J.The integrated effects of angiotensin II.Am J Caidrol,1997,79(SA):9-11.

      [7] John F,Keaney Jr,Joseph Loscalyo.Diabetes,Oxidative Stress,and Platelet Activation.Circulation,1999,99:189-191.

      [8] Abdurraham Qguzhan,Sinan Kahraman,Namik kemal Eryol,et al.Effe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Formation of coronary Collat-eral Vessels.Circulation,1999,99:2 239-2 442

      [9] 吳壽嶺,寧田海,林金秀.高血壓病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80-87,606-607.

      [10] 溫加登,史密斯,貝內特.吸煙對對婦女的危險.西氏內科學,1995:56-60.

      [11]Umesh N.Khot,MD;Monica B.Khot,MD;Christopher T.Bajzer,MD;Shelly K.Sapp,MS;E.Magnus Ohman,MD;Sorin J.Brener,MD;Stephen G.Ellis,MD;A.Michasel Lincoff,MD;Eric J.Topol,MDPrevalence of Conwentional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JAMA,2003,290:898-904.

      [12] Manuck SB.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Once more unto the breath.Int J Behav Med,1994,1:4-31.

      [13] Frasure-Smith N,Lesperance F,Talajec M.Depression and 18-month progno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Circulation,1995,91:999-1005.

      [14] Kamarck TW,Annunciato B,Amateau LM.Affiliation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social treat on stress-relate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Boundary conditions for a laboratory model of social support.Psychosom Med,1995,57:183-194.

      [15] Allen K,Blascovich J,Tomaka J,et al.Presence of human frinds and pet dogsas moderators of autonomic responses to stress in women.J Pers Soc Psychol,1991,61:582-589.

      [16] McNeilly MD,Robinson EL,Anderson NB,et al.Effects of racist provocation andsocial support on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in African American women.Int J Behav Med,1995,2:321-338.

      [17] Frasure-Smith N,Lesperance F,Talajec M.The impact of negative emotions on

      Prognosi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Is it more than depression? Heslth Psychol,1995,14:388-398.

      [18] 張夠蘭,楊靜.雌激素與絕經期女性冠心病的關系.護理研究,2003,(17):839.

      [19] Ward HJ.Uric acid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Lancet,1998,352:670.

      [20]Descheeder IK,van de Kraay AM,Lamers JM,et al.Myocardial malodi-aldehyde and uric acid release after short-lasting coronary occlusions during angioplasty: 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free radical generation.AM J Cardiol,1991,68:392.

      [21] 陸丕能,胡大一.冠心病與尿酸的關系.中華內科雜志,2002,(8):526-529.

      [22] Ginsberg MH,Kozin F,O’Malley M.et al.Release of platelet con-stituents by 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J Clin Invest,1997,60:999.

      [23] 王文標,沈衛峰,張建盛,張瑞巖.高尿酸血癥與冠心病的相關性.中華動脈硬化雜志,2002,(10):56-58.

      [24] Bittner,Vera.Wome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isk,2002,9:315-322.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亚洲欧洲AV无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888www|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男人的天堂av亚洲一区2区|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白色在线发布|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 色天使色婷婷在线影院亚洲|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亚洲乱码日产精品一二三|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