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力生產工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油田生產;設備工藝;優化調整;節電管理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12-0-01
隨著油田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系統用電量逐步增加,目前采油單位電力消耗費用占生產總成本的三分之一,節電已成為降低油田生產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為此,現結合油田管理的幾個節電事例,進行設備工藝優化調整節電管理途徑探討,明確油田節電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系統節能降耗的主攻方向。
一、油田生產設備工藝優化調整節電管理方法的探討
本文結合采油礦生產管理的典型節電事例,對油田生產設備工藝優化調整節電方法進行三種觀點的探討。
(一)結合油田生產實際,對供電設備進行調整,消除電能浪費,是節約電能的主要途徑
在油田井站工藝生產系統改造之后,有一些崗位因生產規模擴大相應增大供電設備,提高用電負荷,但也有的崗位因生產規模縮小,減少用電量,而供電設備的容量沒有降低。為此,需要采油單位結合生產實際,對供電設備進行優化調整,消除電能浪費問題。例如:我們第二油礦為了減少供電設備損耗問題,針對1座聯合站和2座注水站的個別崗位生產規模降低,對容量大的變壓器及時根據所帶負荷進行調整,對8臺變壓器進行了調小更換,匹配用電系統的供電設備,減少變壓器自耗電量,三座站日節電107.6kw.h,年減少電能損耗3.93×104kw.h,消除了不必要的電能浪費。在大慶油田進入高含水開發時期,井站的生產工藝改造越來越多,如果采油單位都在供電設備優化調整上積極做工作,節電工作應該是大有潛力可挖。因此,今后的油田管理有必要緊緊結合生產實際,根據生產負荷的變化,及時調整供電設備,這是消除電能浪費、節約生產成本的有效途徑。
(二)根據油田生產實際,對用電設備進行調整,減少用電負荷,是節約電能的有效方法
在油田的采油區域,其管理中心是轉油站。每座轉油站的用電設備都在10臺以上,其中耗電較多的設備就是外輸油泵、摻水泵,它代表著一個采油隊的生產能力。由于原油產量逐步自然遞減因素的客觀存在,使有些采油隊的產量不能滿足外輸油泵滿負荷運行,出現“大馬拉小車”現象。消除轉油站電能的無功損耗,需要根據油田生產實際,對用電設備進行調整,減少用電負荷。例如:我礦在對12座轉油站進行用電負荷調查之后,對“大馬拉小車”機泵采取了相應節電措施。一是針對揚程超出系統要求的機泵,采取減級措施。圍繞3座轉油站的7臺輸油泵、3臺摻水泵的泵管壓差都大于一級葉輪揚程的問題,采取機泵減級措施,年節電33.069×104kw.h,二是針對外輸液量減少的轉油站,采取換泵措施。圍繞2座轉油站系統區域油井產量遞減,使輸油泵不能達到滿負荷運行,造成電能的浪費問題,對4臺輸油泵進行選型換泵,年節電61.247×104Kw.h。三是針對不能滿負荷運行的輸油泵,采取換電機措施。由于高含水油井的關井,我礦一座轉油站外輸液量出現減少,輸油泵不能滿負荷運行,造成了電能浪費,我礦將油水兩用泵的75kw電機更換為75/55kw的雙功率電機,在運行中調為電機55kw,年節電5.69×104kw.h。所以,根據油田生產實際,及時采取了機泵更換、機泵減級、電機調整等節電措施,非常必要,這是采油單位節約電能的有效方法。
(三)依據油田生產實際,對工藝流程進行調整,降低系統能耗,是節約電能的有效措施
油田重要生產崗位的工藝流程在經過多次改造或系統生產規模變化之后,在運行中經常出現了新老流程供排不合理,既不便管理,又流失大量電能。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依據油田生產實際,對工藝流程進行調整,降低系統能耗。例如:我礦在油田生產系統運行中,采取工藝流程調整措施,降低系統電能消耗。一是利用現有工藝條件,對系統進行供水分配調整。我礦有1座聯合站的污水崗在經過兩次工藝流程改造后,運行2臺污水泵,由于泵排量大,污水滿足不了污水泵輸水需要,必須控制泵出口閥門,造成蹩泵運行和污水開連通閥循環打水現象,出現明顯的“大馬拉小車”現象。為了減少污水泵的電能消耗,利用現有的工藝流程,摸索調整污水崗和輸油崗的合理分配供水關系,將耗電多的污水崗污水泵停運1臺,在輸油崗增啟1臺小型污水泵,使污水崗和輸油崗污水泵都能在合理有效的排量范圍內運行,提高了污水泵效率,降低了污水崗的耗電量,年節電量83.95×104 kw.h。二是合理調整工藝流程,減少機泵運行臺數。我礦油田開發進入高含水后期,在開采過程中高含水油井關井數越來越多,地層壓力由于采出液的減少而開始回升,造成注水管網壓力升高,從而帶來了注水泵單耗的升高、泵效的下降,出現了電能的浪費。為此,我礦對注水系統合理分配區塊水量,調整工藝流程,停運1臺注水泵,將管網壓力降到規定范圍,即能滿足生產需要,又實現日節電4.7×104kw.h。因此,要解決諸多管理系統不合理問題,消除電能多耗現象,有必要根據油田生產實際,探索實施工藝流程優化調整的節電管理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節能降耗。
關鍵詞:瓷質磚;大顆粒斑點;凹凸表面;生產工藝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建筑裝飾業的快速發展,花樣繁多的陶瓷墻地磚種類層出不窮。而仿古磚已經發展近十年,其風格迎合了現代人崇尚自然、貼近自然的特點。目前,上釉炻(瓷)質仿古磚都是在生坯或素坯表面施上一層(或多層)釉料,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制品的表面質量、增加美觀。但其具有耐磨性欠佳、生產工藝較為復雜、工藝控制點較多,且要求嚴格、生產成本較高等缺點。
仿古磚坯體經歷了白坯、色坯、斑點坯、顆粒斑點坯四大發展階段,現已進入顆粒斑點坯體階段。顆粒斑點坯體可以提高瓷磚的色彩,提升仿古磚的品質,給人以瓷磚通體的感覺。最新開發的顆粒斑點產品是在坯體中加入不同顏色、不同顆粒大小的有色顆粒,從而使從坯體本身的色彩度得到提高。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多種印花工藝,如:輥筒、絲網、噴墨印刷等,在坯體表面施一層較薄的釉,然后經過1200℃高溫燒結后,坯體中的有色顆粒透過釉面隱約出現,與釉面色彩、紋理相互映襯,使得瓷磚整體效果簡約、質樸,層次更加豐富,兼具耐磨、防滑、耐用等特點。該類產品主要以工程應用和出口為主,如:歐洲、美洲、澳洲、韓國等。
2 試驗內容
2.1 試驗原料
本產品所用的坯體原料均為廣東省周邊天然礦物原料,坯體色料選用國內色釉料企業生產的。其主要的坯體原料和色料化學組成分別見表1、表2。
2.2 試驗配方
(1) 坯體的基礎配方
本試驗的坯體基礎配方見表3。
(2) 有色坯體的配方
本試驗的有色坯體的配方組成見表4。
2.3 生產工藝流程
與普通瓷質磚相比,大顆粒斑點磚的生產多一個工藝,即造粒工藝,這是整個大顆粒斑點磚的核心技術。另外,在粉料布料方面也存在一些工藝控制難點,它將直接影響到顆粒點在產品中的裝飾效果。本文所討論的大顆粒其粒徑范圍在8~20目之間,且為有色顆粒。該顆粒可直接與其他顏色的顆粒充分混合,一次布料成形。其生產工藝流程圖如圖1所示,干法造粒工藝流程圖如圖2所示。
2.4 主要的生產工藝參數
(1) 坯體原料加工
本試驗的坯體原料加工的化學組成范圍見表5。
其中,漿料的工藝要求為:細度2.5±0.4%(250目)、水分 32.5%~33.5%、比重1.70±0.05;粉料的工藝要求為:水分 6.3%~7.0%;顆粒及配:20目以上≤1.5%、20~40目30%~60%、20~60目72%~88%、100目以下≤6%;陳腐時間為36~50h。
(2) 釉線工藝控制
固定劑的比重為1.45±0.01、施釉量為(6±0.5)g/盤(330mm×330mm)、輥筒花釉流速為18~22s。
(3) 干燥窯的溫度制度
本試驗的干燥溫度曲線如圖3所示。
(4) 燒成制度
本試驗所采用的燒成溫度曲線如圖4所示。
3 產品性能測試結果
本產品的主要性能測試結果如表6所示。
測試結果表明,此類產品各項性能均符合國家標準GB/T4100-2006要求。其中,吸水率、表面硬度、強度以及表面耐磨度均優于有釉瓷質仿古磚。
4 生產工藝難點控制及表面效果處理工藝研究
4.1 顆粒料的制備工藝
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干法造粒工藝。干法造粒工藝控制關鍵點在于壓力的大小。壓力小,后續工藝中會產生較多細粉,降低造粒回收率;若壓力太大,在成形工序中,由于顆粒和基料的壓縮比與燒成時的收縮比相差懸殊,導致燒成的成品表面上的大顆粒周圍或者中間出現裂紋。因此,在保證造粒工藝高回收率、后續工藝破損率低的基礎上,盡可能降低壓力。
此外,在造粒過程中,要保證壓力的穩定性,以保證顆粒密度的均勻性。倘若顆粒的致密度相差太大,會造成干燥和燒成后的產品邊界處開裂。
4.2 壓機布料的均勻性控制
在坯體成形過程中,粉料是靠壓機后部的布料車將粉料填送至模腔內,為確保填料充足,一般情況下料車內的粉料量會大于坯體成形用量,在完成布料操作后,料車會將多余的粉料帶回。由于粉料中混有一定比例的大顆粒,在填料時有大部分位于布料車格柵與模腔之間。當料車回程時,會將這些顆粒帶至模腔后部,直到受到模腔壁阻礙時,大顆粒才會停下來填入模腔內,造成在邊緣的大顆粒明顯多于其他三個邊緣,這是造成產品開裂的原因之一,同時,這也是造成磚面顆粒分布不均的因素之一。
在壓機布料過程中,要考慮布料車的運行行程和速度,在模具的前沿鉆孔,讓多余的細粉料漏掉,以免布料車返回時將多余的細粉帶回,并覆蓋在坯體邊緣,造成在磚坯表面出現明顯的帶,影響產品。粉料在運輸過程中會發生自由卸料現象,導致大顆粒偏移。為此,在生產過程中應避免大斜度的皮帶傳輸。另外,混料不均勻也是造成布料不均的一個因素,也值得注意。
在布料過程中,含大顆粒的粉料在轉移和刮料時,通常會造成大顆粒往表面移動,細粉會“沉底”。因此,在大顆粒斑點磚生產工藝中,采用正打工藝成形,即成形時磚坯的正面朝上。
4.3 粉料水分的均一性控制
在生產過程中,對粉料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粉料與顆粒之間的水分懸殊易造成產品開裂。因此,不管使用什么造粒方法,大顆粒在配料前和配料后要有足夠的陳腐時間,確保顆粒與顆粒之間、粉料與顆粒之間的水分均勻。
4.4 表面凹凸效果工藝控制
模具的設計既要滿足制品表面仿石藝術造型的要求,又要符合制品壓制成形工藝要求,兩者缺一不可。由于制品表面圖案造型的不平整、不規則與非對稱性,成形時會引起壓力分布不均,不僅影響模具本身的使用壽命,而且導致制品生坯致密度不一、生坯強度下降,以及燒成過程中產生尺寸偏差、裂紋、開裂,甚至破損。此外,模具設計還要考慮制品的壓制排氣特性,模芯與模腔之間的間隙比普通的墻地磚模具要大,以免制品成形時產生分層缺陷。
5 結論
(1) 利用高精度紋理的模具,可以成功的研制出理化性能和外觀設計較好的無面釉仿古磚。
(2) 顆粒斑點磚具有普通仿古磚無法比擬的層次感和質感,更具有天然石材的素美和高雅,未來無論是仿古磚還是拋光磚,兩者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仿古磚可能會用到拋光磚的布料和拋光技術,拋光磚也可能用到仿古磚的裝飾技術。
(3) 大顆粒斑點瓷質無釉磚在生產工藝方面,具有操作簡單、易于控制、成品優等率高、色號穩定等優點。
(4) 無釉仿古磚在今后的研發過程中,可以從斑點顆粒類型方面考慮。如:以長石為主的透明顆粒料、熔塊(高溫)粒,合成具有紋理(如:雨花石等)的顆粒,具有收縮效果的顆粒(產生“洞石”效果)等。
參考文獻
[1] 華南工學院等.陶瓷工藝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4.
[2] 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分會建筑衛生陶瓷專業委員會.現代建
筑衛生陶瓷工程師手冊[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2.
[3] 俞康泰.陶瓷添加劑實用技術[J].陶瓷,2001.
[4] 蔡飛虎,馮國娟.陶瓷墻地磚生產技術[M].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小啟
《佛山陶瓷》雜志感謝新、老作者一直以來對我們刊物的支持!
近期由于有不法分子攔截我雜志社編輯部的郵箱,冒充我公司的工作人員給作者發郵件來騙取錢財,如果已對您們造成財產影響,可以及時跟我編輯部聯系,聯系電話:075782269827,劉小姐。我們已向警方報案。
為了防止不法分子的企圖得逞,我雜志社已安排更改郵箱,由原來的:,變更為:,舊的郵箱在8月份后停止使用。
關鍵詞:電磁干擾;電磁兼容性;屏蔽線;絞合線;光纜布線;集膚效應
1 問題的提出
勵磁系統裝置屬電站發電機控制設備,主要功能是為發電機機端提供穩定可靠的勵磁電流。勵磁系統裝置主要由勵磁調節器、功率整流器、滅磁及轉子過電壓保護、啟勵、轉子繞組接地保護等屏柜裝置構成。由于勵磁系統裝置在工作中要完成電氣信號采集、控制計算、發出控制指令、通過電力執行元件輸出等電氣動作。在勵磁系統裝置屏柜內,信號、控制、電力等構件及纜線交織在一起,極易相互電磁干擾造成電氣誤動作。另外,勵磁系統裝置安裝在發電廠強磁場環境里,對勵磁系統裝置要求必須有很好的抗電磁干擾能力。在以往的勵磁系統裝置生產試驗階段及電站調試過程中,曾經也發生過因勵磁系統裝置受到無謂電磁干擾無法調試而重新組織配線加工的實例。解決勵磁系統裝置的抗電磁干擾問題,對提高勵磁系統裝置在電站調試、運行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2 勵磁系統裝置在裝配生產過程中抗電磁干擾工藝布局
本節重點結合大型發電機勵磁系統裝置裝配配線生產,進行抗電磁干擾工藝布局及對抗電磁干擾工藝布局展開研討。勵磁系統裝置受到外部電信號電磁干擾的現象很多,究其產生原因主要是由電磁感應而產生的干擾信號源而來。結合多年勵磁系統裝置生產實踐,對電力控制產品裝配配線生產過程的抗電磁干擾工藝方案一一歸納總結:
2.1 信號線,一般指承載各種采樣信號的導線;控制線,它是一種被人為放大的信號電流承載導線,其電流用以控制其它執行元件。
2.2 作為抗電磁干擾的有效措施,勵磁系統裝置的信號線、控制線一般選用屏蔽線或絞合線布線。
2.3 作為信號線、控制線與其它等級導線分隔措施,信號線、控制線應與其它電力導線以90?交叉布線,決不允許與電力線、交直流總線及高壓線并行布線。
2.4 信號線、控制線優先選用行線槽布置走線。為屏蔽電磁干擾,行線槽應安裝在一個可靠接地的金屬底板上。
2.5 采用絞合絕緣布線是抗電磁干擾的有效方法之一,絞合絕緣線布線的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對外輻射小,傳輸感抗與分布電容都小。它是最經濟的抗電磁干擾布線方法之一。
因為用物理學角度分析,任何一根導線當有電流流過時,都有電磁向周圍空間輻射,其輻射強度與電流的大小成正比,其方向由電流流動的方向決定。而此時,如果有另一根導線,電流的大小與上一根相同、電流的方向與上一根相反且與上一根重合。則從理論上計算,兩根導線對外輻射抵消,即向外輻射為零。而實際生產過程是無法讓兩根導線重合的,為了使效果上接近兩根導線重合,人們將通過一個用電器的兩根回路導線緊密地絞合在一起,使其輻射盡可能減少,這就是配線工藝上所說的絞合線。
2.6 分流器配線、可控硅門極接線,這些設備中兩線配線都應為絞合線。
2.7 絞合線使用應盡量取短、等長、絞合緊密。
2.8 有效消除布線電磁干擾的另一種方式就是使用屏蔽線。
2.9 屏蔽線在使用中,在屏蔽體與地或電磁干擾源的金屬殼體之間所做的永久良好的電氣連接稱為屏蔽接地。屏蔽接地有兩個作用:一個是為信號、電源和電氣安全提供必要的通路,以保證不引入過大的共模電磁干擾而實現有效的性能。另一個作用是形成一個通路,將外部導線上或環境中的電磁干擾能量分流出去使之遠離敏感電路。
2.10 屏間及對外的DI/DO控制信號,如起勵,滅磁開關合閘指令,滅磁開關跳閘指令等也必須采用屏蔽線,以防電磁干擾。
2.11 屏蔽線配線連接前,先將屏蔽線端部適當位置絕緣皮剝去,露出屏蔽層,用適當方式將屏蔽線固定,屏蔽層就近接地,然后,進行屏蔽線芯線配線。
2.12 重量較大的屏蔽線,需用適當的固定夾緊固在接地電纜架上,屏蔽電纜芯線不得受到拉伸應力。目前已有新工藝屏蔽線壓線夾將屏蔽線的屏蔽層壓接在小接地銅排上,完成屏蔽接地,同時又固定了屏蔽電纜。
2.13 為保證各需要環節可靠接地,屏體裝配內,設有接地匯流銅排。各接地匯流銅排之間用多股接地線互連,最終接入總接地匯流銅排。
2.14 配線過程中,將多束導線裝入一個專用塑料槽中布線,此布線工藝稱為行線槽布線。屏柜產品行線槽內布線原則:配線等級相容的導線被允許放置在同一行線槽,電流較大的絕緣導線安置在行線槽底部,上部用作信號傳輸線及控制反饋線等布線。內部走線總量的截面積以不超過70%走線槽內部截面積為宜。
2.15 屏柜過門線因信號線集中應使用多股軟線,并套尼龍編織套管等扎束,扎束外層加鋁箔或金屬網格屏蔽。
2.16 屏柜勵磁設備與主控室DCS設備長距離屏蔽線傳輸時,屏蔽線接地方式為在主控室DCS設備單端接地,在勵磁設備現場一端不要將屏蔽線接地。如果兩端接地則會形成感應環路,感應出電磁干擾信號,反而適得其反。通常的做法是在主控室的DCS設備上,將幾根電纜的屏蔽線編成辮,然后接到DCS的屏蔽接地端子或接地銅排上。
3 國外品牌勵磁系統裝置抗電磁干擾工藝布局深入探究
由于工作內容經常接觸到許多國外品牌公司的勵磁系統裝置,這些公司在勵磁產品制造過程中,抗電磁干擾方面有其特點:
3.1 特別強調勵磁系統裝置控制構件必須對高頻電磁干擾信號有可靠的屏蔽作用。將屏體框架、各門板、側板、蓋板、安裝底板等構件統統用編織線相連接地(編織線的導線外表面積大,根據物理學集膚效應原理,有利于高頻電流的流動)。
3.2 為實現配線過程中涉及的接地,在每一排接線端子旁專設一個接地小銅排。
3.3 為減少載流導線對空中輻射電磁干擾,將承裝信號傳輸線的行線槽全部緊貼可靠接地的金屬板安裝。
3.4 研究屏面儀表孔、通風孔等的大小引起外部輻射源對屏內電氣元件造成的電磁干擾問題。為防止這種外部輻射源通過屏開孔進入屏內的電磁干擾,屏體開孔不允許過大或集中。屏內電氣單元、電路板等應用金屬接地屏蔽罩進行二次防護。對開孔面積較大的屏體通風孔采用金屬通風濾網結構,以屏蔽外部輻射源進入屏柜內。
3.5 對于向屏內單元供電的低壓電源(如24、48伏電源等),在電源的輸出端加電源濾波器,對電源進行進一步濾波、隔離。電源濾波配線使用密雙絞或屏蔽線,強調電源濾波器的輸入、輸出線分別布線。
3.6 在勵磁調節器底部,預留出足夠試驗及臨時接線防電磁干擾的屏蔽布線通道。
4 消除電磁干擾的新工藝技術
近來,出現了一種超強性能的抗電磁干擾信號傳輸材料--光纖線纜。在強電磁場工作環境中,用光纜傳輸信號幾乎不受任何干擾。我公司新近開發一種新型勵磁系統控制裝置,其中許多控制器是通過光纖連接實施通訊連接的。通過十幾個電站運行表明,在電廠嚴酷的電磁環境中光纜信號傳輸不受任何電磁干擾,傳輸可靠準確率達到100%。
關鍵詞:廢干電池;錳鋅鐵氧體;制備工藝
一、堿性鋅錳干電池
堿性鋅錳干電池的負極為鋅,正極為錳,電解液為氫氧化鉀。其外殼為鍍鎳鋼殼,其帶有正極帽,并兼作正極集流體。在殼內正極環與正極幅緊密接觸,正極環是由石墨以及二氧化錳等材料進行混合后壓制而成的,其中填充有一層鋅膏為負極,其采用聚合隔膜紙包裹,并插入一根集電體。集電體的負極焊接在負極帽上,套入塑料封圈,再將該組合插入至鋼殼開卷邊進行密封,再用一層熱塑性薄膜商標將鋼殼包住。堿性鋅錳電池的電解質為活性及純度均比較高的正負極材料和堿,其具備很強的離子導電性,于是化學反應的面積成幾何數字增長[1]。在國際上,廢舊電池的處理途徑通常有掩埋及回收利用兩種,這其中掩埋只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以及特定的時間內對其污源進行限制,并且會嚴重污染土壤,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廢舊電池子回收利用則是相對有效的方法,回收利用的處理方法常用的有三類,即人工分選、火法處理以及濕法處理等[2]。
二、利用廢舊干電池制備錳鋅鐵氧體
(一)試驗儀器及材料
本試驗中所用到的試驗儀器如下表1所示:
其材料主要包括:硝酸HNO3、雙氧水H2O2、硝酸錳Mn(NO3)2、硝酸鋅Zn(NO3)2、硝酸鐵Fe(NO3)3、氨水以及酒石酸等,這些材料為分析純,此外還有廢舊五號聚能環南孚電池。
(二)試驗方法
在廢舊電池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氨水(NH3•H2O),使其PH值不超出7.0-7.5的范圍,使得Fe3+、Mn2+、Zn2+得以充分沉淀,其它的離子則仍舊保留在溶液中另作處理,然后進行過濾。再取用相應深度及數理的硝酸將經過過濾的沉淀物充分溶解。取用一定量的廢舊電池溶解液,通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將溶液中Fe3+、Mn2+、Zn2+的含量分別測量出來。然后溶液中Fe3+、Mn2+、Zn2+經過Fe(NO3)3、Mn (NO3)2、Zn (NO3)2的調節后,其比例為2∶0.6∶0.4(mol)。再將適量酒石酸在50℃條件下加入其中,再用氨水將其PH值調節至5。所得的溶液置于恒溫水浴中進行加熱使其蒸發,恒溫水浴的溫度為80℃,在加熱過程中要不斷的攪拌直至形成溶膠。再將凝固的濕凝膠置于110℃的干燥箱中干燥處理2.5小時左右,再在馬弗爐600℃的高溫下進行2h的鍛燒,從而獲得Mn-Zn鐵氧體,其具有尖晶石結構。然后可以通過XRD(X射線衍射)、TEM(透射電鏡)以及VSM(振動樣品磁強計)等方法表征出獲取產品的晶態、形貌以及磁性能等。
三、試驗結果及相關討論
(一)錳鋅鐵氧體受酒石酸用量的影響
當溶液的PH值為5時,酒石酸和總金屬離子的所配制而成的原料配比不同,所得出的錳鋅鐵氧體前驅體也各不相同,將其置于馬弗爐中以600℃高溫鍛燒兩個小時,可以得出X射線衍射圖,則可以直觀的看出,原料配比摩爾比在1.4∶1達到最佳結晶度。這是由于在干凝膠形成的過程中,水解會產生顆粒,而酒石酸根可以吸附于其上,對于顆粒的繼續生長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當酒石酸和總金屬離子的摩爾比達到1.4∶1時,酒石酸根離子和金屬離子互相結合會形成絡合物,從而晶粒受到其限制后就不再生長;如果原料配比小于該范圍,則金屬離子與石酸極離子的絡合不夠充分;反之原料配比大于該范圍,則酒石酸根會對晶核的結晶過程產生嚴重干擾,所生成的晶核粒子的結晶度不好。
(二)錳鋅鐵氧體的生成機理
干凝膠中的水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它有一個強烈的放熱峰,而且在其所對應的TG曲線中會有強烈的質量損失,這是由于硝酸根在干凝膠煅燒的過程中充當了氧化劑的角色,含羰基團則是還原劑,二者發生了強氧化還原反應。由TG曲線可以看出,在210℃度后錳鋅鐵氧體的質量就沒有出現變化,并且在DTA曲線中,在250~400℃的范圍內有一個較寬且較弱的放熱峰,這證明錳鋅鐵氧體已經開始向著晶態轉化,最終會形成具有尖晶石結構的錳鋅鐵氧體[3]。
(三)錳鋅鐵氧體受到煅燒溫度的影響
將酒石酸和總金屬離子按照1.4∶1摩爾比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原料的PH值調節為5,該條件下制備的錳鋅鐵氧體前驅體置于馬弗爐,分別采用不同的鍛燒溫度煅燒兩個小時,從而獲取錳鋅鐵氧體晶體的XRD圖譜。可以從中看出,在600℃的條件下XRD圖譜有寬化趨勢,這是因為錳鋅鐵氧體納米晶體無序的晶間結構以及晶體缺陷造成的;如果鍛燒的溫度大于600℃,XRD圖譜不但會表現出寬化趨勢,而且特征衍射峰也會變得不明顯,這是由于ZnO在鍛燒時比較容易分解,所分解出的Zn處于高溫環境中極易揮發,導致其含量降低。此外,晶界及晶粒內部的氣孔還會迅速膨脹,晶粒就會迅速生長。
(四)產物顆料形貌表征
將酒石酸和總金屬離子按照1.4∶1摩爾比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原料的PH值調節為5,在該條件下制備的錳鋅鐵氧體干凝膠于馬弗爐中,以600℃高溫鍛燒兩個小時,可得錳鋅鐵氧體粉體,通過觀察其TEM照片可以看出,其晶體的顆粒與球形比較接近,直徑約為40nm,并且團聚程度也比較輕,這證明酒石酸對于形成網絡結構有著積極的作用,可以限制晶粒的生長及團聚。
(五)產物磁性能表征
將酒石酸和總金屬離子按照1.4∶1摩爾比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原料的PH值調節為5,在該條件下制備的錳鋅鐵氧體干凝膠于馬弗爐中,以600℃高溫鍛燒兩個小時,可以得出錳鋅鐵氧體處于室溫條件時的磁滯回線圖,可以將錳鋅鐵氧體的剩余磁化強度計算出來,為9.233emu/g,矯頑力則為630e,飽和磁化強度為47•00emu/g[4]。由此可見其晶界比較薄,有較好的均勻性,氣孔也比較小,所以有著較小的矯頑力及剩余磁化強度,磁性能良好。
參考文獻:
[1] 席國喜, 張存芳, 路邁西. 廢舊堿性電池共沉淀法制備錳鋅鐵氧體的研究[J]. 人工晶體學報, 2006, 35(2): 373-377.
【摘要】包鋼供電廠生產管理中引入精益管理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此本文從精益生產小組的組建,精益物流的實施,生產流程優化的實施,生產現場管理優化四個方面展開系統分析。
【關鍵詞】精益管理 包鋼供電廠 生產管理
一、精益生產小組的組建
要做到精益思想在包鋼供電廠的全面推行,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精益生產的功能小組,讓所有的員工都了解到公司堅決的要走上精益化的道路。
功能小組的組成必須要求由調控中心主任及各個專業小組核心人員來組成,也就是說組長由中心主任擔當,副組長是由一些比較精通精益生產的人員來擔任,比如地區調控專職工程師,小組組員主要由各個專業小組的班組長加上部分生產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來組成。
以此類推,上升到全公司層面上,精益思想推進小組的組成則要求由公司的高層領導及各個部門核心人員來組成,也就說組長由高層領導擔當,副組長由一些比較精通精益生產的專職人員來進行擔任,其組員主要是由各個部門的主管和專職人員,再加上部分懂得相關的知識的職員來組成。有不少人設計這個功能小組的組成僅僅主要是以各部門的經理作為組員,這樣一來肯定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主要的原因是經理在開完小組的一些會議以后就會回到了部門繼續坐進辦公室內,將一些工作任務轉手交給下屬去執行,這樣一來還不如將它的下屬直接納入小組中來。
二、精益物流的實施
就是要保證包鋼供電廠能夠做到物流配送方面的JIT,也就是說在正確的時間,采用一種正確的方式,依照一些正確的路線將正確的物料送到了正確的地方,每次都需要剛好并且及時,為下面環節打下良好基礎,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因為在包鋼供電廠中在各項目的完成上,需要采用的物料達上千種,另外,再加之如果管理上出現一些問題,就回導致項目在生產停止時待料所帶來的大量浪費。當前,包鋼供電廠的物流配送可以做到在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正確的物料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每一次物流環節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逐漸改善,最后盡可能向JIT方式看齊。
采用怎樣的方式才可以將倉庫的一些物料可以及時的運送在了需要的地方,讓公司的整個供應鏈從形成一種無縫的連接,以便更好的服務于企業,這是當前包鋼供電廠對于供應鏈的管理上的一個基本的要求,所以精益物流方面的管理內容也是精益生產實施的主要內容之一。2015年初,包鋼供電廠經數月的前期準備,由生產技術部牽頭,全面起用了ERP系統,通過該系統的全面應用,不但可以獲得客戶的相關需求,同時還可以依據需要來導出導入生產計劃等,就算客戶的要求臨時有了很大的改變,有了ERP系統的大力協助,這些問題也都能迎刃而解,可以說ERP系統成為了生產技術部門的左膀右臂。自此,包鋼供電廠便開始進行了對于庫存降低的行動。
三、生產流程優化的實施
在線路計劃工作或事故搶修工作流程中,省去了安監部門的審核這一部分,由生產技術部門設立一名工作許可人,該名工作許可人可直接與配電工區、變電運維工區或者輸變電檢修工區的專職進行業務接軌,整個工作流程中如存在問題,由他向安監部門提出,同時他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接受安監部門監督。這樣一來可以省去安監部門在一線生產上耗費的大量的不必要時間,而是更好的落實上級安全監察、質量監督和應急管理方面的標準、規程、制度和辦法,制定本單位相關制度和辦法。
調度部門將需停電設備停役之后,直接許可該名受安監部門監督的工作許可人,由他許可現場工作,由于該名工作許可人是在現場許可工作的,線路停電后到現場正式工作之前這段做現場安全措施的時間內,他都在現場,可以說他對現場的情況是非常了解的,他可以在線路上每掛一副地線的時候就記錄下來,這樣許可工作時間將會明顯縮短;而不是像以前調度員許可工作時需要核對現場的十幾副甚至幾十副地線。
調度員將線路停電或者送電之后,直接通知到生產技術部門備案,由生產技術部門原有的生產專職直接通知客戶服務中心,相關線路設備己經停電或者送電完畢。
四、生產現場管理優化
本節以包鋼供電廠調度控制中心配調班組為試點進行全面5S管理,具體推進方案實施如下:
(一)推進整理步驟:
1.現場檢查
對工作現場進行全面檢查,范圍包括調度室、會議室、班長室、吸煙室、廚房。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都要檢查。
2.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根據使用頻率來判斷重要性,根據規章制度判斷其存留。用恰當的方法保存保管,便于尋找和使用。
3.清理非必需品
雜物的清理需要班組所有成員的配合,從班長管理改變為人人管理,才能調動積極性,維持勞動成果。
4.處理非必需品
在非必需品堆放區設置分類堆放點,統一打包分類,聯系公司物業部門對這些非必需品進行處理。
(二)整理流程確定之后,實行包干制度,并設立負責人,按周期輪換。
1.具w分工:調度室內由當值調度員負責。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調度員對調度室內環境進行實時整理,保持工作環境的整潔,包括調度臺、資料庫、打印設備、水平臺等。
班長室以及運方工作室內,個人辦公桌由個人自行負責整理。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如開會等情況未來得及整理,則由班長室內另外成員負責整理。公用資料柜則由班長室內人員共同負責。
2.“5S”負責人輪換制,制作負責人工作牌。可以說,整理永無止境,現場每天都在變化,整理貴在堅持,日日做、時時做,臨時突擊便失去了實際意義。
經過大篇幅的分析研究以及配網調控班組試點的推行,可以看出生產的現場5S管理對于包鋼供電廠各個方面的效率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具有直接的聯系,所以,下一步就需要先將5S現場管理做好,必須做到位,精益生產的其他改善才能夠順利的完成,才能更成熟地推行到公司其他部門中去。
參考文獻:
[1]柳紅. 供電企業班組精益化管理探討與實踐[J]. 管理觀察,2015,0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