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

      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范文第1篇

      【關鍵詞】規范;方法;問題;分析;解決辦法

      一、規范中的問題及分析

      問題:室外空白采樣點的數量、設置不清楚。

      原因分析:室內環境指標(除氡外)均為在扣除室外空氣空白值的基礎上制定的,是工程建設階段能夠實實在在有效控制的范圍,室外空氣污染程度不是工程建設單位能夠控制的。扣除室外空氣空白值可以突出控制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所產生的污染。所以室外空白值的準確程度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程度。根據GB50325-2010規范要求,室外空氣空白樣品的采集應選擇在上風向,并與室內樣品同步采集。根據大氣分布的特點,不同的高度,室外空白值的檢測結果也不同,所以在我們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檢測高層住宅時,在地面的室外空白點無法正確反應對高層室內的影響程度。

      解決辦法:應根據工程情況不同,適當增加室外空白點數,應同時取同高度室外上風向上的空白點,由于操作困難,也可以考慮在高層采樣點的室外陽臺上采空白樣品,以便更準確地反映室內檢測值。

      另外,雖然活性炭采樣管兩端均套有橡膠帽,但在采樣場所裝于活性炭管內的活性炭總免不了受環境污染源的影響而吸收苯,暫且考慮在相同的采樣場所兩者吸附苯的量相同,因而采樣后的苯樣品含量應扣除未采樣活性炭采樣管所測得的苯含量,進而求出采樣點空氣中真實的苯濃度。

      二、以苯為例闡述檢測方法中的問題及分析

      問題一:采樣管的使用壽命沒有明確指出,對檢測結果會產生影響。

      原因分析:以苯為例在檢測過程中,室內空氣中的苯是用活性炭吸附后在一定溫度下析出,再進樣分析,所以活性炭管的熱解吸效率至關重要。但規范和標準中都沒有提到此方面的問題,經試驗發現,新的活性炭管在第一次使用前作熱解吸率需超過90%方可使用,在實際應用中活性炭管經過幾次反復采集解吸后熱解吸率就會有所下降。

      試驗結論:通常在活性炭管反復采集、解吸三次后,熱解吸率就會達不到90%。

      解決辦法:根據以上情況活性炭管使用三次后需再做一次熱解吸率,若解吸率達不到90%需更換活性炭采樣管。

      問題二:不同的校正因子測定方法,對檢測結果影響較大,并影響到結果的判定。

      通常校正因子的測定有如下三種方法:

      方法一:用標準氣體繪制標準曲線。用微量進樣器取一定量苯、注入100mL注射器中,以氮氣為本底氣,配成一定濃度的標準氣體。再用氮氣分別稀釋成0.02~20μg/mL范圍內四個濃度點。分別取1mL進樣,測定峰面積,以苯的含量(μg/mL)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回歸線的斜率,以斜率倒數作樣品的測定因子。

      方法二:用標準溶液繪制標準曲線。用微量進樣器取一定量苯,用二硫化碳定容至50mL,配成貯備液,再將該貯備液用二硫化碳逐級稀釋成0.005、0.01、0.05、0.2μg/mL系列濃度溶液,分別取1μL進樣,記錄峰面積,做標準曲線(同方法一),測定計算因子。

      方法三:用單點校正法求校正因子。在測定的樣品同時,分別取零濃度和與接近樣品濃度的已知濃度的標準氣體1mL進樣,根據峰面積及濃度計算校正因子。

      選擇分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發現,用標準溶液繪制標準曲線的方法中二硫化碳的純化處理過程比較復雜,而且會造成試驗室環境污染,不利于試驗人員身體健康和綠色試驗室的建設;試驗過程中二硫化碳作為溶劑會對氣相色譜儀的FID檢測器造成污染。另外,用標準溶液測定校正因子和用標準氣體測定校正因子相比,如用氣體進樣法檢測未知樣,標準氣體進樣法測定校正因子的準確度更高,能減小試驗誤差。所以標準溶液進樣法測定校正因子通常不予以采用。單點校正法和標準氣體測定校正因子方法相比,單點校正法測定校正因子受儀器及操作條件影響很大,準確性不高。

      解決辦法:實際應用中考慮到多方面因素,并考慮到檢測方法的一致性,建議采用標準氣體進樣法測定校正因子。

      問題三:不同的進樣方法,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度。

      熱解吸法進樣:將已采樣的活性炭管置于熱解吸裝置上,用氮氣以50~60mL/min的速度于350℃下解吸,解吸體積為100mL,取1mL解吸氣進色譜柱,重復三次,記錄平均峰面積。同時,取一個未采樣的活性炭管,按樣品管同樣操做,測定空白管的平均峰面積。

      二硫化碳提取法進樣:將活性炭倒入具塞刻度試管中,加1.0mL二硫化碳,蓋緊,放置1h,并不時振搖,取1μL進樣,測平均峰高。同時,取一個未采樣的活性炭管,按樣品管同樣操做,測定空白管的平均峰面積。

      方法分析:根據GB11737-1989標準,在進行樣品檢測的過程中,有的是針筒法進樣,但該方法在試驗過程中操作環節較多,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引起檢測結果的偏差,目前此方法已經廢除。如果采用直接進樣法,樣品在熱解吸儀中解吸后解吸的氣體直接進入進樣系統,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引起的誤差,從而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通過試驗發現:直接進樣法比人工進樣法準確度偏高,會影響檢測結果的判定。所以最好采用直接進樣法進樣。

      另外,根據活性炭對苯的吸附解吸特性,活性炭對苯的吸附能力較好,但解吸能力較差,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污染物TVOC的檢測中用Tenax-TA管檢測時,根據Tenax的吸附特性,常溫下Tenax對苯的吸附能力差而低溫時吸附能力強,解吸能力好的特點,把活性碳管與Tenax吸附劑聯合使用(利用一次熱解吸爐,在350℃下快速加熱活性炭采樣管,同時用氮氣將苯解吸出來,再經冷濃縮吸附管富集裝置,再用Tenax吸附劑吸附后再解吸),通過二次熱解吸后再直接進樣則會大大提高苯檢測的準確度。

      通過試驗發現:二次熱解吸直接進樣分析苯的吸附/解吸效率可達到100%左右。

      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煤礦 環境污染 評價 "三廢"資源化問題

      [中圖分類號] X5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300-1

      0前言

      在實際的工作中可以了解到,我國持續進行煤礦礦山資源的開發往往會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在礦區管理不完善的情況下,諸多利益紛爭,更會加劇煤礦資源開采所處的環境污染。

      基于此,需要針對煤礦環境污染評價工作進行重新梳理,對我國所提出的“三廢”資源化問題進行更深入地探討。

      1剖析當前我國煤礦環境污染的實際問題

      1.1淺析煤礦開發對地表水及地下水資源的污染情況

      礦區的地表水污染主要涵蓋煤礦建筑初期的污染以及運營期間的水質污染兩種,通常情況下,生活廢水和建筑廢水當中的污染物質都會在風力或降水的作用下,深入到地表水系,進而引發地表水質的污染。

      同樣,在地下水的流動過程中,往往會觸及到礦區中的礦物質,在物質間化學反應的作用下,帶入水質中部分化學物質或離子,進而影響到地下水資源的潔凈度[1]。

      此外,在礦區資源開發的整個期間內,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環境中的地下水排放或是徑流,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正常的自然界物質循環。

      由此可見,煤礦資源的開發對水質資源的污染較為嚴重。

      1.2煤礦開發對大氣污染的情況分析

      煤礦的瓦斯物質含量巨大,這是在實際工作中所了解到的實情。不僅如此,在進行煤礦井下作業的過程中,還會產生部分有害氣體物質。

      在工作中,為了保證井下作業人員的安全,則采取適當的通風方式,將井下的有害氣體排放到大氣環境中,這不僅會造成局部的大氣污染,而且還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實際上,這些氣體化學物質的存在,往往也是井下工作環境中的安全隱患,因為諸多有害氣體物質的活性較強,如若將其引爆,則后果不堪設想[2]。

      除此以外,煤礦開發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顆粒物也是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

      2煤礦環境污染評價

      在煤炭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會導致環境污染,特別是在礦區開發管理松懈的情況下,可能還會誘發地質災害等等風險。因此,需要從當前我國煤礦產業運作的基本狀況來剖析其中的煤礦環境污染問題,并尋求有效的解決辦法。從系統化管理的流程來看,需要重點推進煤礦環境污染評價管理工作的執行。

      具體來看,水環境評價指標、大氣環境評價指標、固體廢物污染評價指標以及聲環境評價指標等,都是作為煤礦環境污染評價的核心指標。就以水環境評價指標來分析,將礦區水污染中的懸浮物、有機物等物質的含量進行科學化的測定,挖掘出影響水中生物生存的核心評價指標。經分析,對于水環境評價指標來說,選用pH值、DO、COD等作為主要的評價指標[3]。相對而言,煤礦區的大氣污染物較為繁雜,主要有瓦斯、粉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物質,這些物質的產生及其排放,都會污染大氣環境,經科學化的測定,選取TSP、SO2、CO等物質的濃度,作為評價大氣環境污染的指標[4]。此外,對于煤礦生產過程中的固體物質顆粒的污染分析,通常考量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水土流失量等評價指標來進行污染測定。

      3現階段我國“三廢”資源化問題及其解決策略分析

      3.1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所涌現的“三廢”資源化問題

      為了推進國家所提出的節約資源以及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的穩定發展,則提出了“三廢”資源化的理念,即將產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等進行循環利用,避免其對環境造成污染。對于我國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來說,能源礦產開發中的主要資源――煤炭資源的開發是核心,從實際情況來看,只有推進煤層氣、礦井瓦斯、殘礦以及煤系油母頁巖的開發和利用,才能實現“三廢”資源化的構想。

      3.2解決礦產資源“三廢”資源化問題的核心策略

      從實際工作過程中獲悉,控制礦區環境污染問題的惡化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煤礦企業加強環境治理的力度,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及監督條例,更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煤礦資源開發的現狀,加強全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推進社會輿論監督的力度,進而令我國煤礦產業鏈條當中的“三廢”資源化問題得到真正的解決。現階段,隨著我國工業領域的快速發展,經濟環境日益向好。在產業技術轉型的驅動下,各項管理評價方法的提出都要順應低碳、節能型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將煤礦環境污染評價的標準與環境治理問題掛鉤,進而推進我國礦區產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作為原煤產量大國,在保證必要的資源供給的前提下,要極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在發展工業生產的過程中,避免過度損耗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煤炭資源對于現代人生存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絕不能以犧牲更長遠的利益以及生態環境為代價。實際上,我國相關部門也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的嚴重性,并從水土保持以及建筑分流等方面來改善現有的境況。

      參考文獻

      [1]康亞明,劉長武.煤炭綠色開采技術及其在西北礦區的應用前景研究[J].中國礦業,2011,10(10):78-80.

      [2]吳淑麗,昌先宇,譚竿榮.中國環保投資廢氣治理效率差異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29省市面板數據的分析[J].統計教育,2010,02(02):59-62.

      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范文第3篇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濫,原本蔚藍的天空,被渾濁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魚肥的河水被發臭的水溝所代替;原本撐起的一把把綠色大傘,被人們以愚昧的思想,鋒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對這樣的慘狀,我國政府近幾年也大力抓好環境保護工作,例如,對垃圾分類處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氣質量日報,禁止農民亂施農藥,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們的愚昧、無知,總是一味地追求經濟的一時發展,為了眼前的利益,煙囪個個吐黑煙隨處可見,樹葉片片缺了補枯枝敗葉,原本清脆的鳥兒叫聲,也已經銷聲匿跡了。人類的所作所為不但危及著幼小的生靈們,連人類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們不行動起來,我想過不了多久,人們所面臨的環境將一片黯然失色。

      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針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勢。目前人類已經部分認識到了自身與環境的唇寒齒亡的關系(人類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或者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時,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同時人類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決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關的環境污染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長期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 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同時,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于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大力研制循環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污水凈化技術等,并對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污染

      1、概述

      在干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干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占78.09%;氧氣,占20.94%;氬,占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復雜的成分,在燃燒后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所謂的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系,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占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溫室效應,其中有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爾協定書,并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范,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xx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2010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污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于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臺一系列關于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范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淀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防治

      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范文第4篇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然而在人們越來越奢侈的物質享受的背后,卻是生態的失調、環境的惡化。到處可見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污染、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嚴峻的問題正在威脅著人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嚴重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魚蟲絕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濫,原本蔚藍的天空,被渾濁的灰色所代替,原本“桃花流水劂魚肥”的河水被發臭的水溝所代替;原本撐起的一把把綠色大傘,被人們以愚昧的思想,鋒利的斧子所砍掉。面對這樣的慘狀,我國政府近幾年也大力抓好環境保護工作,例如,對垃圾分類處理,回收利用,每天做好空氣質量日報,禁止農民亂施農藥,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然而,人們的愚昧、無知,總是一味地追求經濟的一時發展,為了眼前的利益,煙囪個個“吐黑煙”隨處可見,樹葉片片“缺了補”枯枝敗葉,原本清脆的鳥兒叫聲,也已經銷聲匿跡了。人類的所作所為不但危及著幼小的生靈們,連人類自己也自食其果。倘若人們不行動起來,我想過不了多久,人們所面臨的環境將一片黯然失色。

      環境污染已經到了不可不解決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針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形勢。目前人類已經部分認識到了自身與環境的唇寒齒亡的關系(人類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當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或者任意排放廢棄物等有害物質時,便導致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同時人類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決辦法。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關的環境污染情況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于地球的水循環。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凈受到了嚴重的影響。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為每年3000億立方米,占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另外,淡水資源的分布與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僅占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為1180立方米,已接近該國人均可利用總量1470立方米的極限。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為“水污染”下了明確的定義,即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2、水資源保護

      抽取地下水是緩解淡水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但是過度抽取地下水會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導致地面沉降。在我國的蘇州、無錫、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長期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了明顯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損壞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發展工業,建設城市的同時,就要注意到水資源的保護。因為一旦水資源受到污染,將嚴重的制約工業、農業的發展。要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還是在于要發動全球人民,增強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大力研制循環用水技術、海水淡化技術、污水凈化技術等,并對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質嚴重的企業、生活區進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懲罰,以增強保護水資源意識。

      二、大氣污染

      1、概述

      在干潔的大氣中,痕量氣體的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微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叫做大氣污染。造成大氣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的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同時也將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的質量,特別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業區域。所謂干潔空氣是指在自然狀態下的大氣(由混合氣體、水氣和雜質組成)除去水氣和雜質的空氣,其主要成分是氮氣,占78.09%;氧氣,占20.94%;氬,占0.93%;其它各種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氣體(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復雜的成分,在燃燒后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所謂的”溫室效應“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破壞大氣層與地面間紅外線輻射正常關系,吸收地球釋放出來的紅外線輻射,就像“溫室”一樣,促使地球氣溫升高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是數量最多的溫室氣體,約占大氣總容量的0.03%,許多其它痕量氣體也會產生溫室效應,其中有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還強。

      2、大氣層的保護

      許多環境問題是跨國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壞等大氣污染,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決。人們在70年代早期開始認識到氟氯烴可能對環境有害,并且開始尋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層破壞的證據已經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到了1987年,許多國家的代表匯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爾,簽署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協定書》。這個協定書是對付世界環境公害的一個開創性的國際協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烴和其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消費量,保護地球的“外衣”,也保護人類自己。經過修正后的蒙特利爾協定書是一個有約束力的國際協定。按照規定,工業國的氟氯烴和其他受限制物質的排放量必須立即減少,在2019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這類物品。發展中國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繼續有限度的增加這些物質的消費,然后就應當逐步減少,到2019年時必須完全停止使用這些有害物質。除了時間上的優惠以外,這一協定書還包含了兩個對發展中國家有利的條款:一個是建立一項臨時多邊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采取代替氟氯烴的技術;另一個是技術轉讓條款,要求簽字國把最好的技術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條件”轉讓出去。

      我國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爾協定書,并且制定了履行國際義務的國家行動方案,包括建立保護臭氧層組織管理機構,制定有關行業的管理規范,積極開展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的研究,為企業的替代技術改造安排配套資金等等。根據我國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19年,所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總量至少要減少60%,到2019年則完全淘汰這些有害物質。

      三、固體污染

      1、概述

      凡人類一切活動過程產生的,且對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價值而被廢棄的固態或半固態物質,通稱為固體廢物。各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俗稱廢渣;生活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則稱為垃圾。"固體廢物"實際只是針對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產或生活過程中,所有者對原料、商品或消費品,往往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對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價值的大多數固體廢物中仍含有其它生產行業中需要的成分,經過一定的技術環節,可以轉變為有關部門行業中的生產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見,固體廢物的概念隨時、空的變遷而具有相對性。提倡資源的社會再循環,目的是充分利用資源,增加社會與經濟效益,減少廢物處置的數量,以利社會發展。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于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2、解決辦法

      要解決固體廢物的危害,惟有全體人民集體行動起來,充分利用資源,加強資源再利用,不隨便拋棄固體物質。政府應出臺一系列關于固體廢物處理的條例,以規范大眾的資源利用行為,減少廢物排放。公民應該從小事做起,為人類自身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無垃圾困擾的環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蝕、搬運和沉淀的整個過程。在自然狀態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非常緩慢,常與土壤形成過程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因此坡地還能保持完整。這種侵蝕稱為自然侵蝕,也稱為地質侵蝕。在人類活動影響下,特別是人類嚴重地破壞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壞和土地物質的移動,流失過程加速,即發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于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土壤約50億噸,損失n、p、k元素約4000多萬噸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于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2、水土流失的防治

      環境污染的解決辦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水文氣象;洪澇;干旱;霧霾與水文氣象;水資源;地下水污染;水土流失;水浪費;節水;法律制度

      1.我國水文氣象面臨的主要問題

      1.1洪澇災害

      近年來的洪澇災害主要分為[1]主汛期洪澇、早春汛、異常晚秋汛和凌汛四個方面的問題。主汛期洪澇一般由于降水偏多引起,我國主要降水偏多區包括西北大部和長江以南,長江流域及其以南是我國洪澇頻發區,主要洪澇區在江南中南部及華南西部,其西側可外延至云南和,次要洪澇頻發區在松花江流域和新疆,總體布局呈南北兩帶,其中長江、太湖、珠江、閩江、松花江流域及西北地區都在相應年份發生過特大洪水;早春汛,異常晚秋汛和凌汛都是特殊地區才發生的異常水文氣象問題,分別集中在淮河、閩江、長江、贛江等部分流域,東北部分流域。

      1.2干旱

      [2]1999年以來持續干旱影響最大,最嚴重的旱區在環渤海地區,與此同時華北大部水庫蓄水嚴重不足,供水形勢不容樂觀,另外黃河斷流越來越頻繁。[3]云南、貴州、廣西、重慶、四川等地的干旱,始于2009末,至今仍在持續。嚴重干旱已經造成全省742萬人、459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云南各災區采取憑票供水、筑壩蓄水、組織運水等措施保障災區民眾用水。2010年小麥播種面積3700萬畝,受災面積達3148萬畝,占已播種面積的85%。

      1.3霧霾天氣

      霧霾的成因傳統說法是有以下四點:環境污染加重;汽車尾氣;城市中的高樓林立增加風的阻力;冬季取暖排放大量的CO2。但是霧霾天氣的形成卻與水文氣象的異常脫不了干系,特別是水文環境的變化對霧霾天氣形成的影響。我國很多的水庫水蒸發到空氣中,在其上空形成相對濕潤的氣團。而從西伯利亞刮來的冷空氣遇到這些濕潤氣團就會停留,有的遇到這些濕潤氣團形成降水,有的則被這些濕潤氣團加了溫。在這些濕潤氣團的影響下,冷空氣從當初的冷空氣變成和當地差不多的暖空氣了,沒有冷暖鋒的作用就無法形成降水,這就導致停留在中東部地區空氣中的塵埃顆粒越積累越多,形成霧霾。

      2.我國水資源所面臨的問題[4]

      2.1水資源匱乏[5]

      我國人口眾多,有將近14億人口,水資源的消耗量極大。我國淡水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美國的五分之一,俄羅斯的七分之一,加拿大的五十分之一,被列為世界13個主要貧水國之一。

      2.2水污染嚴重

      在我國面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同時,水資源的污染也特別嚴重,污染由點狀向面狀發展,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水污染主要包括城市、農村、海洋、工業、地下水污染五個方面。其中工業污染是主要方面,其次是生活污染,而地下水污染則是一系列污染中最特殊最惡劣的一個。

      2.3水土流失嚴重

      水土流失由于一些地區森林植被遭受嚴重破壞,使得這些地區在降雨的時候容易形成超滲產流,基本上形成地表徑流,從而導致這時候的地表徑流量比正常情況要大,同時土壤缺少植被的保護很容易被水沖刷走,這就造成了水土流失。[6]據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統計,半個世紀以來,全國水土流失毀掉耕地4000多萬畝,平均每100萬畝以上,土壤流失總量50多億噸,數以億噸的氮、磷、鉀等養分流失,減少糧食產量2000多萬公斤,造成經濟損失在100億元以上。

      2.4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同時,水資源浪費也相當嚴重。水資源浪費主要包括:生活用水浪費、生產用水浪費兩個方面。生活用水浪費主要是由于人們的水資源短缺認識淡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水價格機制不完善,造成水資源利用的不合理;生產用水浪費主要包括農業用水浪費和工業用水浪費,主要是由于水資源利用率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引起。

      2.5水資源利用與經濟發展不和諧

      這兩者的不和諧 ,即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能同時兼顧水資源的合理和科學利用,導致水資源的污染、水資源的浪費、水土流失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導致水資源的短缺越來越嚴重。[7]從2012年12月31日7時40分山西長治苯胺泄露污染河流 事件、2013年4月1日昆明東川小江變“牛奶河”事件、2013年5月2日調查發現的華北平原局部地區地下水嚴重污染事件、2013年7月1日到5日廣西賀江水污染事件等最近發生的事件不難發現,水資源問題正日益突出。

      3.我國水文氣象和水資源所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探究

      3.1我國水文氣象所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探究

      我國水文氣象所出現的問題其應對措施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3.1.1對于洪澇和干旱這種可預測的水文氣象問題,我們需要做到。⑴做好資料的收集工作,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⑵必須根據相關的經驗和實踐制定相關的標準,以作為參照;⑶應用合理的計算方法,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從而做出科學合理的預測;⑷根據預測結果和相關標準制定減災措施和安排;⑸在災害發生前做出應急預案,防止過大損失,災后要立即進行重建和補助工作。

      3.1.2對于由于水環境變化而導致的霧霾天氣,考慮到影響水文氣象的因素特別復雜,目前還沒有合理的解決辦法,所以我想給出以下建議:⑴在目前的條件下,必須更科學的建造和管理水利水電工程,充分考慮水利工程對水文氣象的影響,做好觀測和評估工作,條件允許的話,必須做好模型設計和綜合研究;⑵在目前的霧霾天氣情況下,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對這種情況進行預防和減緩,例如電磁除塵和降雨除塵等。

      3.2我國水資源所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探究

      我國本就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狀況,水資源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所以必須采取科學的措施:⑴對我國的水資源量和水質等級進行實時統計和監測,并予以公示和強調,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以達到警示;⑵全面監控我國的污水排放企業,建議污水處理直接由政府接管,建立系統的污水接受管網,對企業按排量進行收費以用來治污,同時要對治污情況予以公布,要全社會共同監督,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和治理水污染;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價機制,對不同地區實施綜合調度,同時不斷提高節水意識和科技節水水平;⑷采取植樹造林,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⑸建立和頒布更合理和全面的水文水資源管理法律和制度,把科學利用和管理水資源與經濟發展更好結合。 [科]

      【參考文獻】

      [1][2]周國良,岳智慧.1990年以來我國重大水文氣象事件綜述;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北京:100053.

      [3][6][7]中國水網公布信息.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美女自拍视频| 67pao强力打造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香|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1 | 亚洲欧洲日韩极速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亚洲娇小性xxxx|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av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无码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