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科研團隊建設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范文第1篇

      (東北石油大學外語學院,黑龍江大慶163318)

      摘要:當前,我國外語院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研究成果數量有限,為進一步促進外語院系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的研究深入開展,筆者在調查國內外此類課題研究進展的基礎上,結合黑龍江省外語院系科研團隊和師資建設的具體情況,深入剖析和研究了外語院系創新型科研團隊的建設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 :外語院系;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師資建設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02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5—0003—02

      基金項目:此論文獲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外語院系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研究》資助(課題批準號:WY2014086-C),此文為該課題研究論文。

      收稿日期:2014—11—18

      作者簡介:金國臣(1965— ),男,遼寧鐵嶺人。東北石油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語言文學。

      張雷(1987— ),女,黑龍江大慶人。東北石油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日語教學,應用語言學。

      張鴻超(1985— ),女,黑龍江大慶人。東北石油大學外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外語教學,石油科技英語翻譯。

      一、研究背景

      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創新已經成為各國科技進步與經濟持續繁榮的保障,一個國家的科學發展、經濟進步、國防安全與文化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科研創新程度。因此,創新型高校科研團隊建設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必然選擇。在我國,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以“外語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為主題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數,有待今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與探索。

      二、研究的意義與目的

      本課題研究如何有效地組建以現有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科研團隊,使團隊成員在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下有效地進行科研攻關,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科研骨干,而且鍛煉了科研隊伍,使團隊成員緊密圍繞現有的研究基礎富有創新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同時,科研團隊為成員之間搭建了相互交流心得體會和分享科研成果的平臺,不同學科知識的互相碰撞、交叉有利于創新思想和創新成果的培育。

      三、研究過程

      (一)研究擬達到的目標。目前,科學研究日益呈現出由高度分化向交叉綜合發展的趨勢,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科學研究所需的知識日益膨脹,并呈現出錯綜復雜的態勢,以前單打獨斗式的科研攻關已無法適應目前的情況,因此,十分有必要采用科研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的攻關形式來實現優勢互補,力爭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

      本研究借鑒國內外科研團隊的成功經驗,努力探索高校外語院系科研創新型團隊建設的理論、方法與策略,并提出團隊建設的可行性方案。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更好地促進高校外語創新型科研團隊的建設,全面提高團隊成員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促進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實現科研和教學的良性互動。

      (二)具體研究內容或對象。首先,要明確“創新型科研團隊”、“創新型外語院系科研團隊”的概念。通過具體團隊實例深入淺出地闡釋“團隊精神”、“科研與創新”以及“創新能力”的內涵,全面掌握我國高校外語院系科研團隊塑造的路徑思考與創新理論的辯證關系。其次,深入分析我國高校外語院系科研團隊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特別要弄清當前外語院系科研團隊發展的制約因素、發展路徑與策略。最后,本研究力圖以創新文化、創新能力、運行機制和科研考評體制等幾個問題為切入點,為外語院系科研團隊建設的構建提出富有特色的建議。

      (三)課題研究的創新性與研究方法。國內關于高校科研團隊問題的研究一般主要從管理學、統計學等方面展開,本課題以“目前我國高校科研團隊運行的一般情況”為切入點,從哲學、管理創新學與創新理論層面來研究和探索科研團隊建設與構建的問題。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以及跨學科研究法。

      (四)課題研究實施計劃。項目負責人在第一階段組織各項目成員先對外語院系科研團隊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細致的調查和周密的論證,在調查和收集大量數據、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先進的創新理論進行研討,以理論為依據,以科研實踐為基礎,為第二階段的項目推進和完成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完成第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整理,繼續對“外語院系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進行探索和總結,大膽創新高等教育科研改革方法與途徑,努力完善外語院系創新型科研團隊建設,撰寫和發表4~6篇與項目內容相關的研究報告和論文,爭取將研究成果盡早應用于實踐中。在第三階段,組織全體項目組成員對項目逐項進行自我評價、匯總和總結,補充完善項目各項資料,同時做好項目結題準備,力爭使項目順利得到驗收。

      (五)課題研究的基礎環境和保障條件。

      1.課題研究的基礎環境。目前,國內外對相關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的不多,有關這方面的權威論述和著作更是很少。鑒于此,我們查詢相關材料,做好項目研究的準備工作,對所存在的問題的調查工作已經開展起來,并做到逐一解決和落實。截止到目前,我們已完成了五個省級和七個校級教改項目的研究工作,其中,省級項目《大學英語課程設計與英語教師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獲得黑龍江省高教學會高等教育成果二等獎,專著《現代大學外語教學理論方法與策略》獲得黑龍江省高教學會著作類一等獎。

      2.課題研究的保障條件。我們申報的課題研究項目完全符合國家提出的有關教學改革研究的要求,項目負責人親自參與項目的每個環節,并力爭做好項目的運行和監督,項目成員也能做到嚴格要求、互相支持和配合。同時,學院也給予了項目組極大的支持,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工作條件,如必要的經費、參考書、期刊雜志和辦公場所等。為了推動項目的順利開展,學院還積極推薦我們到其他外語院校參觀,以便學習和借鑒其他院校相關課題的開展情況。

      四、創新型外語院系科研團隊建設方略

      (一)素質能力與團隊數量分布目標。根據我院科研團隊目前的狀況,積極倡導團隊成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集體觀念和頑強拼搏的團隊意識,具有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根據我院科研團隊的狀況,計劃在五年內分層次、分批建設七個科研團隊。第一批(2014~2015年):建設大學英語一部科研團隊、大學英語二部科研團隊;第二批(2015~2017年):建設專業英語科研團隊、日俄科研團隊;第三批(2017~2019年):建設商務英語教學團隊、第二外語教學團隊、研究生部科研團隊。

      (二)科研團隊組建條件。為加速推進我校外語科研團隊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在制定科研團隊組建條件時,將重點支持以省級、校級重點建設學科為依托的科研創新團隊。科研創新團隊帶頭人原則上應由具有豐富的學術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學術素養的人擔任,團隊負責人應具有很高的科研創新能力、較強的凝聚力和協調能力。創新團隊建設計劃要與學校的學科建設發展規劃步調一致,互相促進。團隊帶頭人一般應由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成員擔任,團隊中青年研究骨干應占整個團隊成員的50%。

      (三)創設有利于環境與創新的激勵機制。根據團隊成員業務素質狀況,加強培訓力度,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為此,要經常聘請校內外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做報告,為團隊成員介紹最新、最前沿的學科科研成果;定期選派青年骨干成員外出進修學習,不斷培養與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積極營造和諧的科研氛圍,想方設法為一線的團隊成員排憂解難。實施獎懲激勵制度,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鼓勵團隊成員努力探索,多出、快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寧.高校科研機構的建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6).

      [2]王永軍,毛志泉,藍孝新,宋曉艷.高校組建跨院跨年跨學科研究機構的體制機制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學術版),2006(1).

      [3]楊寧,曹春迎.高校科研機構設置的歷史演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12).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of building the college academic team system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It also makes an intensive study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alent introduction, personnel train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 etc. On that basis,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to build the colleges academic team system are put forward respectively from the outside supporting environment and the inside self-construction of the academic creative teams.

      關鍵詞: 高校;學科;學術團隊

      Key words: college;subject;academic team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4-0295-02

      0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大學已經走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中心,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發展能力是大學服務社會能力的主要體現。要建設高水平大學,科技創新能力和學術發展能力是發展的重點。學術創新團隊建設能有效提升學科水平,支撐學科發展。同時,團隊中濃郁的學術氛圍和發展能力,又可以更好地吸引外部優秀人員,進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學校競爭實力,有利于實現人才興校戰略。

      1高校學術團隊建設的關鍵要素分析

      1.1 關鍵要素的提出根據系統論的觀點來提煉構成團隊的要素。系統是由若干以一定結構形式構成的具有某種功能的有機整體,我們可以將高校學術團隊當作一個系統,將構成高校學術團隊的關鍵要素分為:科研環境、人才聚集、學術帶頭人、內部凝聚力、激勵機制。

      1.2 關鍵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在分析了高校學術團隊建設關鍵要素的基礎上,本課題提出各要素之間關系互動模型,如下圖所示。

      從此模型我們可以看出,科研環境提供了創新的基礎,人才聚集提供了的主體,它們是科研創新活動的基礎要素。學術帶頭人為創新提供了創新的指向性,組織和領導著科研創新人才捕捉學術發展的動態,更好的進行創新研究。內部凝聚力為創新提供了內部動力,而激勵機制則為創新提供了外部的激勵,這種內推外拉的模式能夠保障科研創新的持續、快速發展。這五要素相互作用,彼此關聯是高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關鍵要素。

      2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問題分析

      2.1 缺乏一流的學術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的領導風格、行為模式、創新能力以及專業知識都會影響團隊的創新績效。一流的學術帶頭人,不僅在專業領域有較強的影響力、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樂于思考和解決前沿性問題,而且需要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并能夠以構建強大的學術內聚力來吸引科研人員、引導科研團隊的創新。

      2.2 團隊成員構成單一現有的學術創新團隊大多是以學科組或教研室為基礎自發形成的,“導師+學生”是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科研團隊模式, 這樣的科研團隊往往存在研究方法雷同、研究方向單一、創新活力不足等問題,很難產生原始性創新。

      2.3 忽視團隊文化建設團隊文化是團隊成員在長期互相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工作方式、行為準則的一種集合體。原創性科研成果的取得是幾代人不懈努力的結果,沒有良好的團隊文化,再優秀的科研項目也只能開花而不能結果。

      3構建高等學校學術創新團隊建設體系的對策

      3.1 學術創新團隊外部支撐環境的建設

      3.1.1 完善機制,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為高水平學術團隊成長提供濃厚的學術氛圍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對高水平學術創新團隊的建設至關重要。高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辦學傳統、學術水平、人力資源和發展潛能,逐步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學術和人文環境。使學者及其學術活動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發展,在動態發展中不斷提高學術活動的質量和社會影響。為高水平學術創新團隊建設、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軟環境。

      3.1.2 建立科學的用人考察機制,從學校發展的高度選拔團隊帶頭人一流的學術團隊的根本性標志是有杰出的學術帶頭人。學術帶頭人本身猶如冰山的尖端,在學術創新團隊中起著“脊梁”和“主心骨”的作用。傳統的高校人事管理,較多的是考察人的知識、技能,忽視了人的"軟素質"的考察。現代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僅要考慮到人的“硬素質”,即可測量的知識、技能等,還要對人的"軟素質",即價值追求、科學素養、領導才能、人格魅力、團隊凝聚力等進行考察。為建設一流的學術團隊提供人才保障。

      3.1.3 改革學術組織結構,建立靈活的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學術組織結構,打破人才單位所有制,建立靈活的人事聘用制度, 解除學科限制、系別限制、學院限制,構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半虛擬化的、學科交叉的學術團隊。對于創新叉學科團隊,鼓勵采取“雙聘制”,對團隊成員根據其業績貢獻分別在不同的學院享受待遇,參加考核,逐步建立起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人事管理及分配機制。

      3.1.4 改革評估和考核機制,建立基于團隊長遠發展的公平、長效的業績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探索有利于高水平學術創新團隊建設的評估和考核機制。在考核中要重視個人業績與團隊長期價值的績效考核,將科研團隊績效考核和個人績效考核相結合,創建一個有利于科研團隊發展的科技創新環境。

      3.2 學術創新團隊內部自身建設

      3.2.1 以學科建設為導向,以廣納百川的胸懷,引進、培養高層次人才,構建科學合理的研究梯隊高水平的學術創新團隊是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方面引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師”級人物,構建一流的科研團隊;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創新能力強和發展潛力大的科研人員的挖掘和培養, 努力為中青年科研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輕松的科研環境。團隊帶頭人要在成員培養與為團隊課題服務兩個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通過人才引進、人才培養,構建科學合理的研究梯隊,促進團隊的快速成長。

      3.2.2 學術帶頭人以身作則,加強團隊文化建設團隊的高效運行離不開團隊文化的支持,團隊文化為團隊的運行提供精神動力。在學術帶頭人的努力下,以共同遠景為出發點,樹立明確的團隊目標,倡導民主、團結的學術氛圍,營造尊重知識、鼓勵創新、甘于奉獻的團隊精神,以有效提升團隊凝聚力和創新能力。

      強調人文關懷,促進年輕人的成長和發展。學科建設歸根結底是人的建設,必須把營造適于人才成長的環境放在重要地位,讓每一位成員既感到壓力,又感到這個團體真正需要他們,真正關心他們的成長,為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

      3.2.3 加強團隊的制度化管理,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內部利益分配制度建立責權利明晰的團隊管理制度,包括溝通機制、激勵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科研團隊的發展離不開內部之間以及與外部之間的交流溝通, 應將團隊內部的交流通過學術例會、討論會等形式進行規范化,同時建立外部交流溝通制度,積極開拓與外部的合作機會,通過學科交叉、知識碰撞開拓新的領域。要通過建立公平、公開、公正的利益分配制度,特別是關于科研經費、科研獎勵、科研成果的分配制度,以增強團隊成員對團隊的信任感,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4總結

      團隊管理理論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理論的基本內涵已成為高水平大學組織文化的重要內容。盡快完善基于高水平學術團隊建設、管理、考核為體系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全面推動高水平大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等諸多方面的工作,使學術創新團隊成為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

      參考文獻:

      [1]張淑蘭等.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培養造就高素質科技創新團隊[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5,(03).

      [2]張衛良.論大學“創新團隊”的合規律建設[J].現代大學教育,2005,(1):87-92.

      [3]李明,趙宗慶.論高校高層次學術團隊的建設[J].理論界,2006,(7):247-248.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校企雙主體 高職院校 教學團隊 合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0(a)-0139-02

      高職院校近年來以為企業輸送高端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積極推進合作機制體制創新,從傳統的單主體辦學向校企深度融合的雙主體辦學轉變,積極推進教學團隊建設。如何打造一支可肩負起人才培養重任的高質量教學團隊,是當前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1 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教學團隊是指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一些技能互補而又相互協作、溝通的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系列課程和專業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而組成的一種創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國內由于缺乏切實可行的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方案,導致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

      1.1 教學團隊成員難以將雙素質融于一身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能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想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對教學環節與教學方法進行適應性調整,還需要任課教師同時具備該專業的專業知識和行業最新的業務技能,恰恰是這種對教師知識加技能的雙素質要求,使教學團隊建設面臨嚴峻考驗。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高職院校專職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大多是畢業后直接從事教育工作,在企業的實踐經驗較少,而企業選派的兼職教師恰恰相反,他們往往對企業實際生產活動中的生產流程和產品工藝十分熟悉,生產、經營、管理經驗都十分豐富,但教學能力就差強人意,教學團隊成員之間缺乏交流溝通,使隊伍缺乏穩定性。

      1.2 考核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定期考核作為評價標準的依據,考核內容大多是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為了在考核評比中不落下風,高校教師大多將完成教學任務以外的全部精力撲到科研項目上,希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以此在考核評定過程中處于優勢地位,但如此一來就沒有更多的精力到企業生產一線對行業的產品工藝、生產流程進行細致研究和學習,面對雙主體辦學模式對教學團隊成員的雙素質要求只能徒嘆奈何。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既能緩解團隊成員面對考核的壓力,使教職人員在工作中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又能調動教學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深入企業,在生產一線得到鍛煉和提高。

      1.3 教學團隊建設缺乏制度保障

      教學團隊長期的良性發展,是以合理的教學團隊制度體系為依托的,作為高校管理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教學團隊制度體系中教學團隊行政化傾向明顯,行政系統教師收入明顯高于科研教師,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積極投入科研工作中的熱情,教學團隊學科優勢無法有效發揮,另外,教學團隊管理制度缺乏靈活性,人員流動、審批程序與權限等方面呆板、僵化,導致教學團隊制度建O與管理缺乏創新活力,也是高職院校一直難以開展具有創新性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建立一整套具有創新性、靈活性的制度保障體系,才是教學團隊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

      2 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下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內容

      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團隊建設方案,促進高職教育的進步,運用合理、有效的合作機制,促進教學資源開發和教學經驗交流。

      2.1 雙主體辦學模式下,雙素質教學團隊的建設

      雙素質教師是雙主體辦學模式下教學團隊的主體,要求教師具有以下5種能力:專業建設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工程實踐能力;職業指導能力。培養具有這5種能力的雙素質教師需要建立專門的教學團隊培養、培訓體系。設立導師指導制、任職能力達標制、項目帶動制、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制等,多層面促進教學團隊建設。導師指導制是指組織將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在師德師風、教學方法、實踐技能等方面進行引導。任職能力達標是指制定基本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標準,教師只有能達到這一標準,才有資格成為雙素質教學團隊成員。項目帶動制是指讓青年教師參與項目的全過程,從中總結經驗,提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通過對教師進行考核評價,帶動其不斷走向成熟。工程實踐制則是對教學團隊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培養團隊成員的工程實踐能力。

      2.2 建立健全教學團隊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立足全局,建立健全雙素質教學團隊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既要對理論教學進行考核,又要對實踐教學進行考核,要制定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必須有明確的分類指標,對不同崗位、不同專業,針對其教學、實訓和科研分工的不同,制定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考核評價標準,另外,考核內容、過程應該公平、公正、公開,真正做到真實透明,有據可查,有章可循;再次,教師薪酬福利要與考核評價結果掛鉤,激發教學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促進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良性循環,確保其效能最大限度發揮。

      2.3 完善教學團隊制度保障體系的構建

      教學團隊的建設需要多部門的協同配合,協調、完善的制度環境是教學團隊高效、有序運行的關鍵,以創新人事分配制度為突破口,對不同院系、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通過教務、人事、財務等行政部門的協同配合,對人事分配制度、內部管理制度、尤其是教學評價、考核與激勵制度,進行量化、科學化的管理,完善教學團隊制度保障。以教學團隊建設的激勵機制為例,對校企資源進行整合,發揮其最大優勢的同時,對教學團隊實行分類分層分級的績效制度,對雙素質教師的薪酬實行區別于行政管理人員的薪酬體系,薪酬福利的激勵政策應與教師能力結合,采取多樣化的激勵形式,例如,在支付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之外,根據教學成果和科學技術成果給予額外獎勵,對于主動深入企業積累生產一線實踐經驗的人員也要給予適當獎勵,鼓勵教學團隊人員向雙師型轉化。

      3 結語

      高職教育肩負著為企業輸送高技能型技術人才的重任,直接影響著社會生產、建設的發展。在校企雙主體辦學模式的大背景下,對校企雙方資源進行整合并合理利用,在此過程中加強雙素質教學團隊的建設、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建設和制度保障體系的建設,不僅有利于教學團隊的健康發展,還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企業、學校、教師三方面形成共贏格局。

      參考文獻

      [1]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辦學機制與體制的探討[C]//“問道2010”校企合作論壇.2010.

      [2] 胡柏翠,周德強,周良才.高職院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制度保障[J].職業技術教育,2011(11):62-65.

      [3] 桂海進,湯發俊.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研究與實踐――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教學團隊為例[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72-74.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團隊;績效考核;評價

      一、前言

      2009年廣東省頒布了《關于實施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意見中提出要建立具有優秀團隊帶頭人、結構合理、團結協作、教學質量高、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實踐、效果突出的教學團隊。教學團隊逐漸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突破現有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改革的基層教學單位。高職院校建立各種專業教學團隊已是勢在必行。在上層政策及相關項目資金的帶動與支持下,各高職院校紛紛建立相關教學團隊。但這又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

      二、教學團隊績效考核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以項目來建設團隊,重立項而輕考核

      目前高職院校組建教學團隊,基本上都是以申報建設項目來組建的。申報成功,則組建且將獲得相關政策與資金的支持;不成功,則重歸原有單兵作戰模式。所以在申報立項的時候,都非常重視,盡力挖掘各種資料,羅列各類已經完成的相關成果,盡力獲得立項。到項目要進行期中或期滿考核,則整理收集應付考核的各種材料,提交給上級管理部門。上級管理部門則組織相關專家根據上報的材料評審投票,完成考核過程。這種考核延續于科研學術項目的考核模式,對于教學團隊來說,并不是科學有效的考核。

      (二)以項目建設目標來考核,重結果而輕建設

      源于項目建設與考核的一貫思路,在質量工程建設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都相應的建立了一套質量工程項目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但基本上考核評價指標都立足于團隊成員的職稱學歷學位提高、教科研成果、教學改革成果、教材建設情況、培訓情況、學生培養情況等。這些指標主要側重于教學團隊的建設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教學團隊的本質與要求,教學團隊建設的核心目標與要素也沒有完全體現出來。對教學團隊的建設過程重視不足,且很多時候績效考核側重于教學團隊的主持人,較少考慮團隊成員的貢獻。

      (三)以項目方案來考核評價,重形式而輕實效

      上級主管部門或專家評審組對于以項目形式建立的教學團隊的考核評價基本上立足于項目的實施方案,沿用的模式基本為:教學團隊項目建設期中或期滿教學團隊提交總結及相關佐證材料學校主管部門審核專家組評審上級部門審核或組織專家組評審。這樣的考核評價模式,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只能夠考核項目建設期中或期滿是否合格或通過。但對于教學團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學團隊成員的教學能力和質量的提高,人才培養素質的提高并沒有起到非常好的導向性作用。教育部、教育廳倡導建設教學團隊,其本意在于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化以及專業和課程建設都需要教師群體的緊密合作與群體智慧和力量,通過教學團隊的集體力量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而不僅僅著眼于一個項目建設的完成與否。

      三、問題解決對策

      (一)建立健全教學團隊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在管理學中,針對于項目團隊的績效考核評價研究早已相對完善,我們認為完全可以借鑒項目團隊績效考核中所用到的各種科學方法。如,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簡稱KPI),其理論基礎是二八法則,即在教學團隊創造價值的過程中,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抓住這20%的最關鍵的,就抓住了主體。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簡稱BSC),是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和發展四個相互關聯的角度及其相應的績效指標,考察教學團隊實現其遠景及其目標的程度。對于這兩個方法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高職院校教學團隊的建設發展特點及考核評價需求進行靈活運用和改造,建立適合高職院校教學團隊績效考核評價制度與體系。在理論層面,確定好績效考核評價的對象、主體、目的、原則和方法;在操作層面,要盡量設計好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確定好團隊與團隊成員的評價指標,同時也做好建設過程的監控考核指標,真正使考核為教學團隊建設服務。

      (二)教學團隊績效考核應該重在促進團隊建設

      教學團隊績效考核評價的指標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團隊成員的職稱、學歷學位提高、教科研成果、教學改革成果、教材建設情況、培訓情況、學生培養成長情況等團隊建設成果。團隊的梯隊建設情況、成員技能互補、文化氛圍、內部管理、教學建設、成員參與情況等這些體現團隊建設的因素也是必須著重考核的。同時,教學團隊不能以項目建設及考核的觀點去對待,否則則會經常出現當項目結項后,教學團隊也不復存在。在高職院校中,教學團隊應該替代教研室成為一個基層單位而固定存在。所以,注重團隊建設有助于建立一個穩定高效能的教學團隊,這個團隊不為人員變動、項目變化而長期存在,旨在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學團隊績效考核評價應該落在實處,為提升教學質量做保障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考核評價本身就是為了更好的激勵團隊成員更好的為團隊工作貢獻自己的才能而設定的。而教學團隊建立本身就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對于它的績效考核評價,更是不應該只是評價通過與否,或是僅是評價優良中差。而是應該在評價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團隊與成員激勵機制,落實在精神與物質鼓勵的層面上,更大程度地激發團隊成員的積極性,進一步建設優秀的教學團隊。

      四、結論

      高職院校建設教學團隊,不應該被動或是僅僅依據項目去建設教學團隊,而是應該根據自身的專業及課程建設需求,去建立建設教學團隊。對于教學團隊的績效考核也應該配套制定及加以落實,使教學團隊的建設真正有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宇瓊,楊水銀.地方高校教學團隊績效考核探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04)

      [2]劉太萍.高校教學團隊建設與績效考核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2)

      基金項目: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專業教學團隊培養研究――以云計算教學團隊為例》(SWKT15―013)。

      作者簡介:

      科研團隊建設總結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高等農業院校;中藥學教學團隊;質量工程;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4(a)-0167-02

      The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CM teaching team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s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as example

      LI Wei1 WANG Zi2 ZHANG Jing1 BAO Haiying1

      1.Colleg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118, China;

      2.College of Develop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600,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project in universities, is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explore teaching resource. In addition, it can drive combination of old, mid-age and young teachers for teaching work, and enhanc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crease of teaching quality is another function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scussing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TCM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CM teaching team; Quality project; Teaching reform

      2007年初,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的意見》,“教學團隊建設”被作為高等院校質量工程建設的重要內容[1-3]。高等院校實施質量工程建設,促進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已有3年。吉林農業大學“中藥學教學團隊”(以下簡稱“團隊”)被評為首批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在多年的團隊建設實踐中,作者深深的認識到,團隊建設離不開多年的專業積累、良好的學緣結構、合理的梯隊層次、深厚的專業文化內涵。本文就團隊建設的探索與思考進行總結,進一步提升本團隊和相關課程的教學水平。

      1 深入挖掘學科內涵,發揮學科優勢與特色,建設優秀教學團隊

      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中藥學專業是于1998年國家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時,把原藥用植物專業調整為中藥學專業,在農業院校中屬首創專業,現為國家中醫藥管理重點學科。團隊建設的基礎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藥用植物專業。在原有特色基礎上,外延有所擴大,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彌補了原“藥用植物專業”的局限性,使本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能從事藥用植物與利用、中藥質量標準的研究、中藥生物技術的研究、中藥炮制的研究,而且還能從事中藥制藥研究、中藥藥理與應用研究及中藥新制劑的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以藥用植物、藥用菌物、藥用動物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中藥專業的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團隊根據農業院校辦學的實際情況及多年的人才培養經驗,深入挖掘學科內涵、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和特色,制訂了明確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具備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及其相關知識和能力,在實現中藥現代化的領域中從事中藥制藥高級技術與生產管理型人才;培養藥品質量控制、檢驗和安全用藥的藥師型人才;培養醫藥經營管理型人才;培養中藥學基礎研究與中藥新藥開發應用的高級研究型人才。

      團隊建設依托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團隊帶頭人負責制訂團隊的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制訂團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組織各課組(以教研室為單位)的教學和科研活動;各課組長負責制訂本組的建設內容和發展規劃,本組團隊成員的學習、交流及討論等日常工作;團隊成員個人完成自己的本職教學工作同時,積極參與團隊建設,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逐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水平較高、具有較強學術創新能力的教學隊伍。

      2 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確保團隊建設的長遠發展

      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團隊建設的重要基礎,能夠確保團隊建設的長遠發展[4-5]。團隊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直接關系到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的水平,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是團隊建設的關鍵。團隊現有專任教師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助教1人,其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學緣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專任教師專業交叉明顯,老中青相結合,在教學和科研上體現了傳幫代。

      團隊組建以來,一直堅持“人才立足,師資第一”的建設理念,確立了“用好現有人才、穩定關鍵人才、引進急需人才、培養未來人才”的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思路,緊緊圍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中心任務,堅定不移地培養教師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切實加強團隊的師資隊伍建設。到目前為止,團隊的師資隊伍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團隊積極改善師資結構,努力形成合理的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從2004年開始,團隊接收畢業生從事教學工作必須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對具有碩士學位繼續深造的教師,團隊鼓勵到知名院校攻讀博士學位;近3年來,團隊接收畢業生均具有博士學位,且外校畢業生比例高達85%以上;再者,團隊以專業建設為契機,強化學科建設,構建不同師資隊伍培養體系,鼓勵骨干教師積極爭取省部級教改課題,促使年輕教師在校級教改課題立項,總結教學經驗,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團隊中的專任教師的授課水準。團隊新近教師,不受學歷和年齡限制,授課前均需接受省教育廳組織的崗前培訓和實踐教學考核,成績合格者方能正式上崗授課。多年來,團隊一直探索雙語教學,將重點放在教師的外語培訓與繼續教育上。每年組織團隊教師到國內相關研究機構、 重點大學進修學習。

      通過上述措施,使團隊師資隊伍不斷強化,整體結構趨于合理,基本滿足了教學的需求。

      3 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并重,體現農業院校團隊建設特色

      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基本規格及人才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課程體系是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與配合。農業院校“中藥學”特色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的建立是團隊建設的又一重要內容[3-7]。

      吉林農業大學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首創中藥學專業。中藥學專業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在最初藥用植物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隨著中醫藥學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農業院校優勢與特色進行了多次修訂和完善,現已形成了較穩定的、具有特色的、科學的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創辦50多年來,培養的畢業生遍布全國各地,很多已在國內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團隊及時掌握畢業生反饋回來的信息,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使所講授的課程內容更加貼近社會實踐。此外,傳統的中藥學高等教育以四年學制本科為主,專業教學計劃側重于活性物質化學分離,加工炮制,制劑分析及配伍應用,對中藥采收,種植(養殖)非常欠缺。團隊結合農業院校課程開設的先決條件,在前期基礎課程中,融入了《農業氣象學》、《土壤學》、《遺傳學》、《植物與植物生理》等農業院校課程強化中藥種植(養殖)的重要性,在課程后期繼而開設《藥用植物生物技術》、《藥用植物栽培技術》、《藥用植物育種》、《藥用植物病蟲害防治》等課程,上述課程的開設體現了農業院校中藥學人才培養的優勢,從而構建出完整的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

      多年來,團隊一直完善課程體系的建立。首先,開設公共課、基礎課同時,增設一些服務于專業課,且有專業針對性的課程(如藥用植物學、藥用菌物學、藥用動物學)以及有關生命科學的課程(如生命科學導論、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生理學)。繼而完成中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化學、中藥制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制學等課程的教學,這能夠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具有前沿的生命科學知識,與豐富的中醫藥學知識和實驗技能相融合,團隊的課程體系能夠給予本專業學生不同于其他中醫院校學生的知識結構。其次,選修課程輔助專業課程設置,團隊嘗試開設“中藥養生與食療”、“中藥藥膳”、“藥用植物高產理論”、“中藥安全生產”等選修課程,形成了完備的教學課程體系。圍繞中藥種植(養殖)、研究與生產、開發與利用,將新近的研究成果補充道選修課、講座課。最后,團隊成員積極參與教材建設,近年來專業教師主編了《中藥學》、《中藥鑒定學》和《中藥化學》等3部“農業部十一五規劃教材”,更加提高了中藥學教學團隊在國內的影響力。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實現了《中藥學》省級精品課,《中藥鑒定學》省級優秀課,《中藥制劑分析》校級優秀課。

      4 著力改革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團隊建設的核心內容

      改革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培養高素質的中藥學復合型人才。首先,通過入學專業教育及基礎課理論教學,強化課程的基本技能訓練,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實驗技能打好基礎。其次,強化專業基礎課技能培訓,團隊擔任的重要專業課程,如中藥學、中藥鑒定學、中藥制劑分析及中藥藥理學等,通過改進實驗課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和考核模式,使學生掌握牢固的專業基礎課實驗技能,最終采取過篩式口試與筆試相結合,強化技能訓練。再者,完成理論教學的同時,重視實踐教學,通過藥用植物分類實習、中藥鑒定與中藥學實習、中藥炮制學實習、中藥藥劑學實習及中藥藥理學的綜合性實驗等,不斷強化學生識別藥材、加工藥材、中藥制藥與開發等能力。本團隊培養的畢業生生能夠熟練掌握近300種中藥的來源、產地、鑒別特征和功效,學生頭腦中對重點的藥材形成了從資源、栽培、采收、加工炮制、鑒別、功效、藥理作用到制劑完整的立體的知識體系。最后,專業課實驗教學中設置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這對復習、鞏固和靈活利用所學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起到至關重要作用。同時,團隊結合學校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等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及早進入開放性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

      綜上所述,多年來,“中藥學教學團隊”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踐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以期為農業院校開展藥學團隊建設提供一定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馬廷奇.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18(11):10-12.

      [2] 汪維偉,王亞平.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10, 9(6):774-776.

      [3] 翟華強,張冰,閆永紅,等.國家級中藥學教學團隊運行機制初探[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5):878-879.

      [4] 李玉梅.高校合作型教學團隊建設的幾點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5(7):166-167.

      [5] 李曉菁,劉小丹,李衛東.高校教師隊伍國際化建設的改革[J].藥學教育,2011,27(4):10-13.

      [6] 薛俊,劉會,林志東,等.注重學術團隊與教學團隊融合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藥學教育論壇,2010,12(30):93-94.

      亚洲尹人香蕉网在线视颅| 亚洲国产一区视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怡红院亚洲红怡院在线观看| 天堂亚洲国产中文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亚洲1234区乱码|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91在线|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婷婷|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亚洲国产亚洲片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精品人成网在线播放影院|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久久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导航| 婷婷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国产亚洲成在线播放va|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