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感恩教育的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和道德準則。在這溫馨五月,母親節來臨之際,學校以“濃情五月天,感恩母親節”為主題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全體學生學會知恩圖報,始終不忘父母之恩、師長之恩、知遇之恩、幫扶之恩……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之,使“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之情感生根、開花、結果。
二、活動安排
(一)宣傳教育活動:
1.各級部在班主任的組織下于5月8、9日進行“感恩教育”動員,讓學生深入認識感恩的重要意義,傳達學校的“感恩教育”活動方案。
2.利用校園廣播、懸掛橫幅、在班級教室黑板書寫感恩格言等形式,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宣傳和教育。
3.5月10日利用國旗下講話對學生感恩教育。
4.各班于5月10日召開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積極暢談對感恩的認識和感受,深化對學生的感恩教育。
(二)踐行實施活動
1.周末感恩家庭作業。
(a)寫一封感恩信、制作一張感恩賀卡向父母表達溫馨的祝福;
(b)做一件讓父母開心的事情;
(c)和父母進行一次交心的談話;
(d)給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腳;
(e)我為家里做家務:打掃衛生、疊被、洗碗、洗衣物。
2.班主任組織學生開展“算算親情帳,感恩父母心”(看自己一天、一周、一月、一學期、一年或中學階段要花父母多少錢)”的活動。
3.班主任組織學生傳唱《感恩的心》、《父親》、《母親》、《燭光里的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常回家看看》、《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朋友》、《念親恩》、《懂你》等感恩歌曲或組織學生觀看感恩影片,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總結深化活動
1.班主任組織學生寫出對感恩教育活動的認識和感受,于5月15日在班級學習園地和風采欄展出。
2.班主任要注意對班級感恩教育活動進行及時總結,5月20日把班級活動總結交學生處。
四、活動要求:
1.活動的時間主要在5月中旬。
2.每一項活動開展都要注重實效,切忌流于形式,要讓學生在內心深處有所觸動。
3.主題班會要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在班會中突出和渲染一種真實感人的場面,切忌把這一有嚴肅主題的班會開展成只求表面的轟轟烈烈,卻對學生沒有觸動。屆時學生處將進行檢查。
——群賢小學第一屆感恩月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學生以外來民工子女為主,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容易導致他們散漫的生活習慣以及冷漠的心態,這對他們的成長和人格形成極為不利。加之家長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家庭經濟狀況也相對落后,也容易導致學生內心產生巨大落差。針對這一現象,學校認為通過感恩教育來鍛塑學生的人格,引導他們繼承中華傳統美德,踐行道德規范,讓他們因感恩而自尊、自強,為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材奠定思想道德基礎是學校德育的核心任務。為了強化感恩教育,經學校研究決定,將每年的五月定為感恩月。
二、活動設想
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學生中進行感恩思想教育,倡導感恩行為,對活動中涌現的感恩事跡予以總結宣傳,對平時表現突出的學生,授予第一屆感恩月“感動校園十佳學生”稱號,在總結大會上予以表彰。
三、活動時間
5月4日——6月1日
四、活動安排
說明:感恩月活動分年段開展,并與感恩教育市級課題及家長開放日活動相結合,最后的總結表彰大會與六一節慶祝活動相結合。
時 間內
容地 點參與者
啟動5月4日國旗下講話:感恩月活動啟動(德育處)操場全校師生
第一周4月27日-5月8日“我愛我師”征文活動(教科室)學校全校學生
5月5日-7日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圖片展暨征文活動(博物館、德育處)學校大廳全校師生
5月6日“如何開展小隊活動”講座(章浩川)學校四樓小報告廳全體班主任
5月6日-7日感恩格言、感恩行動小貼士征集大賽暨票選感恩月吉祥物活動(大隊部)學校全校學生
第二周5月13日-14日感恩勞動者實踐活動(德育處)紅黃藍集團、學校三四年級師生、家長
4月27日-5月15日“感動校園十佳學生”推薦(德育處)
各班
第三周5月20日“祖國發展我成長”調查活動總結會(張利君)四樓大報告廳五年級師生、家長
5月21日感恩父母班隊會(桑桌群、蔣莉莉)各多媒體教室及一年級教室一二年級師生、家長
第四周6月1日感恩母校活動(六年級匯報演出)暨感恩月總結表彰大會(德育處、陳海港)體育館全校師生;六年級學生家長
另定5月“感恩祖國——建黨建隊六十周年慶”明信片設計大賽(美術組)
—————美術興趣小組
五、相關工作
項 目要 求負責人完成時間
懸掛橫幅1、“踏上感恩的征程”——群賢小學第一屆感恩月活動
2、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盧梭總務處5月8日
布置感恩墻在大廳西側黑板布置本學期前半學期各班“群賢之星”簡介,需有文字及照片吳錫耿5月8日
制作感恩主題展板將我校此次感恩月活動簡介及開展過的與感恩有關的活動制作成幾塊展板(已有8塊),平時展示于大廳,活動時放置到活動處門口。邱迪梅5月8日
制作感恩月吉祥物將票選后定下的吉祥物制作成泡沫模型,立于大廳內感恩墻側。金瑜5月8日
制作感恩月特別章正面為“踏上感恩的征程”及吉祥物圖案,背面為感恩格言或感恩行為規范提示語,普通章用于平時的活動中頒發,勛章用于表彰大會上頒發。邱迪梅普通章:5月8日
勛章:5月25日
培訓禮儀隊要選購幾套服裝、進行頒獎隊列訓練、禮儀引導訓練。盛紅芳5月26日
六、具體方案
(一)感恩格言、感恩行為規范提示語征集大賽
暨感恩月吉祥物票選活動方案
1、活動目的
為營造感恩月活動氣氛,樹立我校鮮明的感恩活動標志,同時為感恩月活動中頒發的特別章提供素材,以及對學生進行感恩意識的滲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感恩行為,學校大隊部決定以少先隊員喜愛的活潑、有趣的比賽形式,拉開感恩月感恩教育的大幕。
2、參加對象
全體少先隊員
3、活動時間
5月6日——5月7日
4、活動要求
(1)布置:大隊部在感恩墻上公布7種感恩月候選吉祥物(綿羊、公雞、黃牛、狗、蜜蜂、烏鴉、螞蟻)。大隊部在感恩墻下方安置一個投票箱。
(2)投票:每位隊員將領到一張投票紙,上有“我推薦的吉祥物”“我推薦的感恩格言”“我創作的感恩行動小貼士”三欄,同時注明班級、姓名;填寫完畢后將票投入投票箱;每位隊員限投一票,必須用學校統一印發的投票紙。
說明:感恩格言即與感恩有關的名人名言、俗語等;感恩行動小貼士即一些具體的行為提示語,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攀折花木”“主動學做家務”“公交車上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等。
(3)計票:5月7日中午12:10,由大隊委員統計投票情況,在電腦上錄入選中的格言。
5、獎勵規則
(1)學校將確定票數最多的吉祥物為本次感恩月活動的吉祥物,對投該吉祥物票的隊員進行抽獎,獎勵紀念品一份。
(2)隊員自創的感恩行動小貼士入選后,該隊員的名字將和提示語一起印上“感恩章”。
6、其他
(1)美術組負責篩選、制作七種候選吉祥物圖片,注明候選語,有相關故事的可簡短注明,如“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等。
(2)德育處負責準備紀念品及獎狀、簡訊,梁小娣拍照。
(3)總務處負責準備投票箱
(二)“感動校園十佳學生”評選方案
1、評選目的
為充分挖掘校園內的典型人物和事跡,在學生中樹立正面的榜樣,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經學校研究決定,評選感動校園十佳學生。
2、時間
(1)資料上交時間:5月15日
(2)評選表彰時間:6月1日
3、具體要求
(1)評選要求:在孝順長輩、自強自立、抗震救災、扶貧濟困、遵守公德、熱愛祖國、關心學校等任一方面有突出表現的學生。可由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尋找、推薦。
(2)各班推選出一名候選人,班主任在5月15日前將該候選人的情況寫成文稿(要有具體的事跡,切忌泛泛而談,可參考“感動中國”人物介紹),存入德育處共享。
(3)德育處將候選人資料進行公示展出,同時組織成立評選委員會,選出“感動校園十佳學生”,并擬好頒獎詞。
(4)在感恩月總結表彰大會上予以表彰,授予勛章和證書。
(三)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圖片展暨征文活動方案
1、活動目的
為表達對地震受難者的哀思,對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人們的敬意,引導學生學會同情、關愛,懂得珍惜擁有,進一步思索生命的意義,特聯合紹興市博物館,在校內舉辦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圖片展活動。
2、活動時間、地點
5月5日,學校方磚廣場(或體育館)
3、人員安排
(1)組織、布置場地:德育處
(2)參觀、征文:各班
(3)拍照、簡訊:梁小娣
4、活動要求
(1)展覽時間為一天,從第二節課開始,分年級參觀。具體安排如下:
參觀時間參觀人員參觀時間參觀人員
第二節課一年級第四節課四年級
第三節課二年級第五節課五年級
午間活動課三年級第六節課六年級
(2)各班參觀時由該節課任課教師帶隊,維持好現場紀律,博物館宣教處工作人員將為同學們進行講解。
(3)參觀完畢后,各班布置“汶川地震一周年“征文比賽,文體不限,字數不限。各班精選一至三篇于5月7日放學前交德育處,字體統一為五號、宋體,寫明班級、指導教師。
5、表彰方式
(1)在5月11日升旗儀式上為地震死難同胞默哀后,對征文獲獎同學進行表彰,頒發獎品,宣讀一等獎作品。
(2)所有獲獎作品在宣傳窗展出,并推薦其中部分作品到市級及以上報刊雜志投稿。
(四)“我愛我師”主題征文活動方案
(詳見教科室相關方案)“我愛我師”學生征文于5月8日前交德育處
(五)一二年級“感恩父母”主題班隊活動方案
1、活動目的
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引導學生感受母親對自己的愛,體會到母親的辛勞,學會向母親表達感恩之情,學會用實際行動孝順母親。
2、活動時間
5月21日上午
3、參加人員
一二年級師生、家長
4、具體要求
(1)5月8日前,各班將班隊活動方案交給德育處,方案要適宜家長觀摩,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于活潑的形式中,一年級為有家長參與的親子活動,二年級為有家長參與的親子閱讀。
(2)年級組長要擬好具體方案,班主任要精心準備活動,班會、隊會均可,二年級在多媒體教室開展,一年級盡量在本班教室內開展。教室布置要再次修整。
(3)年級組長擬寫的具體方案中要安排好各項目負責人。如:擬寫、印發家長邀請函的負責人;安排家長座位的負責人;拍照、報道的負責人等等。
(4)活動期間,班主任要想方設法多留資料(照片、文字、DV等)。活動結束后,班主任寫好總結感悟,字數隨意,放到德育處共享。
(六)三四年級“感恩勞動者”主題活動方案
1、活動目的
今年是建國六十周年,六十年來,祖國正日益變得富強,各行各業飛速發展,這些變化離不開每一個勞動者的創造,學校擬通過“感恩勞動者”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學會尊重勞動者,培養愛勞動的意識。
2、參加人員
三四年級師生及家長
3、活動方式及時間
(1)5月13日,三四年級全體師生參觀企業
(2)5月14日,勞動者講壇
4、具體要求
(1)參觀企業當天,要做好學生的防暑工作,班主任帶隊(課程有沖突的,提前調好課),加強紀律、安全教育。
(2)5月8日前,各班選出一名家長參加“勞動者講壇”, 為增強可聽性,請講述者以講述個人經歷的方式,激勵教育學生,班主任事先幫助準備講稿,講稿時間為10至15分鐘左右。家長不用脫稿,如果愿意,可以使用PPT。
(3)5月14日,在四樓大報告廳舉行“勞動者講壇”,上午為三年級,下午為四年級。學生在聽完后提問、談感受(請班主任針對本班家長的發言稿事先準備好一兩個問題,安排給學生干部),班級贈送鮮花及自行制作的“感動我心的勞動者”卡片(各班事先安排好獻花、獻賀卡學生);會后倪妙香整理好相關資料,交到德育處。
(4)張園、徐凡負責“勞動者講壇”現場的主持,陶勤、劉杰負責音響、攝像,陳霞、倪妙香負責拍照、報道,顧勇孟、姚鋒分別負責活動前后四樓大報告廳的衛生、桌椅安排。
(5)5月12日前,馮麗娜擬寫、印發家長邀請函(注意:三四年級的時間不同)。各班事先統計好來校的家長數,根據家長數帶椅子到四樓。
(6)張園、倪妙香分別負責三四年級活動的統籌協調工作,活動結束后寫好總結,字數隨意,交給德育處。各班在活動結束后望能布置相應的周記作業,有好的文章交給德育處。
(七)五年級“祖國發展我成長”調查活動總結匯報會方案
(詳見五年級另發的相關通知)
(八)“感恩母校”主題活動暨感恩月總結表彰大會方案
1、活動目的
(1)通過六年級學生的匯報演出,激發熱愛母校、熱愛師長的情感,學會用實際行動感恩母校。
(2)總結感恩月活動,深化感恩教育。
(3)表彰 “感動校園十佳學生”,樹立榜樣。
2、活動時間
6月1日
3、參加人員
全校師生,六年級家長
4、準備工作
(1)5月15日前,各班申報候選人,德育處公示候選人事跡
(2)邀請嘉賓
(3)邀請六年級家長:陳海港
(4)準備感恩展板、感恩勛章、主持、報道:德育處
(5)體育館衛生工作、桌椅擺放,購買獲獎證書、懸掛橫幅“感恩母校主題活動暨感動校園十佳學生頒獎典禮”“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讓童心愛心蕩漾在六一”:總務處
(6)評選“感動校園十佳學生”、書寫頒獎詞:評選委員會
(7)六年級節目統籌:陳海港
(8)禮儀隊:盛紅芳
(9)舞臺布置:金瑜、吳錫耿
(10)多媒體:陶勤
(11)攝像、拍照:劉杰、梁曉娣
(12)5月27日左右進行彩排
5、活動過程
(1)開幕演出
(2)開幕詞(包括簡單總結感恩月活動)
(3)頒獎與六年級匯報演出穿行
(4)宣布活動結束
我校根據教育局的相關文件精神,于九月初全面啟動“感恩教師,向教師節獻禮”感恩主題教育活動,運用活動引領,細節滲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讓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領悟生命的真諦,又可增進師生感情,進一步融洽師生關系。
一.開展活動,營造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蓄情。
感恩教育需要通過主體的參與,我們首先是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平時,我們加強學生的感恩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我們還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感恩活動:如收集溫馨照、講講師生故事、寫寫感恩信。孩子們把學習生活中老師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記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情節,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定格的溫馨照片,使孩子們瞬間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們逐漸明白原來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孩子們用講故事、寫信的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感謝。我們還開展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演講朗誦比賽、黑板報、手抄報比賽等。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讓孩子們經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的感恩情結。釋放出孩子積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2017年父親節活動總結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家合萬事興。感恩親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然而在當今社會,由于物欲膨脹、價值觀扭曲及虛擬世界的沖擊,孩子中普遍存在著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趨勢,孩子們漸漸遠離了感動,忘卻了感恩,以為父母的養育和教誨都是理所當然的。針對這種道德的缺失,情懷的失落,我校于十月初全面啟動感恩主題教育活動,運用活動引領,細節滲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讓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領悟生命的真諦。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班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具體做法。
感恩教育需要通過主體的參與,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為此我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感恩活動:如收集溫馨照、算算親情帳、講講親情故事、寫寫感恩信。孩子們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記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情節,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定格的溫馨照片,使孩子們瞬間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們逐漸明白原來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孩子們在反芻生活的同時,還把父母為培育子女成長所支付的一切費用羅列出來。
在算算、想想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平時視而不見的卻是一筆筆多么昂貴的財富呀!而這一筆筆財富又蘊含了父母多少深切的愛呀!感觸萬分之余,感動之心溢于言表。孩子們用講故事、讀兒歌的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感謝。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讓孩子們經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的感恩情結。就讓孩子把積蓄已久的感恩之心釋放出來吧。于是我們把感恩教育活動的平臺移至生活世界,引導孩子們在生活情境中用實際行動表達感恩之心。
為了讓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我運用以大見小,以點帶面的策略,提出了三項感恩作業,就是讓孩子用一句話向父母表示感恩;用一個舉動為父母消除疲勞;一天當家為父母分擔家務。我要求孩子們每星期至少做一次,并且能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讓孩子們受益的是,通過與父母交流他們開始關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們的心愿,記住他們的生日。
孩子們會在不經意中給父母長輩送去最溫馨的祝愿。他們還試著通過自己的努力給父母帶去進步的喜訊、成功的喜悅。為了得到家長的配合,學校還專門擬寫了一份致全體家長的公開信,希望家長們能夠督促孩子積極參加感恩活動,多給孩子贊賞和鼓勵,多為孩子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知恩報恩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希望家長們能做孩子的榜樣,孝敬長輩,心存博愛,多帶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愛心捐助等。家長們把孩子在家中的感恩行動記錄下來,比如與父母道晚安、給父母夾菜、為父母捶背等。陶行知老先生曾說: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當我們把感恩教育切入實際生活之時,當孩子把感恩之心化為感恩行動之時,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初見成效了。
2017年父親節活動總結【3】 在父親節前幾天,我園的老師反復為幼兒講了父親節的來歷,讓幼兒初步了解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是1910年誕生在美國,知道了父親節誕生的原因,并將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定為父親節。讓我園孩子們進一步懂得父親是一家之主,是家中的頂梁柱。父親為養育自己不辭辛苦,努力工作,在養育自己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多的愛心和艱辛,父親的辛苦并不亞于任何一個母親。
為使幼兒向一家之長的父親表示敬意和表達對父親的敬重:
大班組送給爸爸一幅美麗的畫,把寶寶自己最想給爸爸的禮物畫出來,也可以給爸爸挑毛病,如:爸爸喜歡喝酒,爸爸喜歡抽煙,都可以警告爸爸,戒酒,戒煙。孩子們感覺好自豪,監督爸爸們戒酒,戒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寶寶樹立榜樣。
中班組跟爸爸比力氣,看誰的力氣大。寶寶們在幼兒園學會和小伙伴們掰手腕,回家跟爸爸比賽,讓寶寶們更深刻的感覺到爸爸是多么的強大。
中職學生自私、對他人漠不關心等不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其缺乏感恩心理有著直接關系。培養學生的感恩心理,應該從培養學生感恩父母的意識開始。一個人連對自己的父母都缺乏應有的感恩情愫,更談不上感恩朋友、感恩社會與國家。中職語文教材中有著比較豐富的感恩父母的文本內容。在課文《我的母親》中,記敘了母親勤勞、寬容、嚴于教子的故事,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感恩、敬仰之情。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教材的整合與延伸,例如筆者將季羨林先生《永久的悔》收編到教材中,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遠離家鄉,不能好好盡孝于母親的痛心及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另外,筆者還分發了《弟子規》、《三字經》、《孝經》等傳統文化讀本,使學生全面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的感恩理念,理解感恩不僅是一種人文情感,也是一種道德情操。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對感恩理念的認識,將感恩意識內化為學生的道德結構體系。
二、開展以感恩教育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
1.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感恩教育活動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理念,不應該只停留在淺層次的說教層面。而是要通過系列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感恩理念的認識。例如筆者在教學《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時,結合課文主題,布置學生在家庭中留意父母的所作所為,了解父母的辛苦。并在課堂上開展了“母親,我想對你說”為題的演講比賽。此外,要求學生在家庭中能積極為家長分擔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2.利用節日強化感恩教育活動
以節日活動為契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能夠在節日的氛圍及社會公眾輿論中使學生受到感染與熏陶。利用“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節日,對學生進行熱愛母親、感念師恩的征文教育活動。利用“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對學生進行感恩社會、熱愛祖國的朗誦比賽活動。還可以針對社會熱點事件,例如見義勇為、“全國十佳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等,組織學生寫好評論,在班內辦好專欄,并利用校內黑板報、校報、班班通網絡平臺等媒體廣泛宣傳感恩教育內容,使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與教育。
3.加強社會實踐,促進感恩向施恩的轉化
在中職語文感恩教育的滲透中,最關鍵的是通過系列活動使學生樹立起感恩理念以后,隨之加強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將感恩理念融入社會實踐,加深對感恩理念的認識與內化。例如,筆者根據職業教育的需要,引領學生走進社區、企業、農村,去感受工人以及農民火熱的勞動場面,見證他們立足崗位、奉獻社會的感恩風采;引領學生到當地敬老院,為老人打掃衛生、拆洗被褥,體驗助人的快樂;利用寒暑假等業余時間,讓學生做社會調查,組建志愿者活動,走進社區打掃衛生、幫交警維持交通秩序等。通過系列活動,學生體驗到感恩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整個社會群體具有了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才能化感恩為動力,立足崗位,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