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范文第1篇

      Applied undergraduate food major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Experience

      ZHANG Wen-li1,2 ZHANG Jian-ping1,2* CHEN Shang-long1,2 WU Yong-hua1,2 YU Nan-nan1,2

      (1.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18, Jiangsu Province, China;2. Key Laboratory of Food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Safety,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18,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xperience of the subject basic course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the subjec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food specialt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many problems in the new students' weakness in the course, content of courses and limited courses hours.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Food specialty; Inorganic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Subject Basis Courses; Teaching

      “?o機及分析化學”是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程整合為一的課程[1-3],這門課程不僅是化學專業的必修課,同時也是近化學專業如食品、環境、生物、醫藥、材料等專業的學科基礎課[4]。因此,學好這門課程至關重要。對應用型本科食品專業[5-9]來說,這門課程的教學要做到重視基礎內容,敢于摒棄、整合舊內容,及時補充新理論知識,讓學生所學知識能應用到后續專業課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中。隨著近年應用型本科食品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無機及分析化學”的課程[10-12]教學現狀如下。首先,該課程的課時數相比以往有所減少,目前我校食品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有64學時(不包括實驗)。課時數減少的同時食品專業所需的相關化學學科基礎知識并沒有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學難度。其次,我校食品專業學生來自全國各地,除了高中時期專門參加過化學競賽的同學基礎稍好,其他同學的化學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這對于教師講課的內容和教學設計有一定的挑戰。再者,該課程是食品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開設在大學的第一學期,該課程與“生物化學”、“食品化學”等課程聯系比較緊密,該課程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后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最后,應用型本科食品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好無機及分析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有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因此,教好和學好無機及分析化學對食品專業新生的學習興趣、知識積累和科研素質培養非常重要。

      本課程的教學要完成教學任務,更要為食品專業的學生打下扎實的化學基礎。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來說,該課程總體教學的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專業的要求,提出教學目標,以此來安排合理的教學。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過程,從幾個方面談談應用型本科食品專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教學的體會[13-18]。

      1 教學目標

      “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食品專業本科生的重要學科基礎課。該課程的教學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課堂提問、課后練習和實驗課為輔。該課程安排在第一學期,是學生進入大學后的第一門學科基礎課,現總學時 64學時,每周 4 學時。課程教學開始前,需要了解學生的相關化學知識學習狀況: 該門課程所教授的知識點,學生在高中階段接觸過,但不夠系統和深入,除非參加過競賽的同學。所以說,學生整體化學知識薄弱。鑒于現狀,整個課程中無機化學部分比例稍大,占36個學時,分析化學占28個學時。具體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該課程能培養學生具有分析、處理一般無機與分析化學問題的初步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其次,該課程要求學生對課程中知識的重難點明確掌握,課后作業題獨立完成。再者,涉及該課程的具體內容有:讓學生重點掌握平衡的原理、溶液中的各種化學平衡及其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讓學生建立準確的“量”的概念和掌握各種化學分析方法;讓學生掌握化學熱力學、化學動力學、原子和分子結構、分散體系和溶液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讓學生掌握分析化學中的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吸光光度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2 教學內容

      為了實現上述的教學目標,我們是以 “加強理論基礎知識,重視實驗操作,聯系實際問題,反應科學前沿” 作為該課程教學的指導思想。食品專業本科生所學習的 “無機及分析化學” 課程中涉及到的大多數知識點,在后續的“物理化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中又會在更深的層次上重復。那么如何選擇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復,這也是一個難題。首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重知識結構的整體性教學,突出知識體系的主干,不講或少講與食品專業后續學習無關的部分,重點講授基本的、容易混淆的和難以理解的概念。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清晰和系統。其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理論與實驗和實際的結合。該課程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無機化學側重于元素化學的學習,二是,分析化學側重于分析科學思維模式的培養。兩者都需要聯系日常生活中的實驗現象和實際生產。通過增加“應用實例”,比如:測定三聚氰胺中蛋白質的含量或麥芽糊精中總糖含量的測定,來提高學生們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再次,在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反應科學前沿,具有先進性。滿足一些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能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3 教學方法

      在課程開課之前,通過對食品專業學生的新生調查可知,不同地區中學化學課開課情況以及掌握情況各不相同,有些新生甚至沒有接觸到化學實驗。鑒于上述情況,我們需要從教學方法上提高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充分了解“無機及分析化學”這門課程的地位和用途。該課程是化學兩大基礎學科分支的結合。通過學習無機化學,我們可以不斷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還能創造新的物質世界。通過學習分析化學,將有助于我們對原料的篩選,對工藝流程的控制以及對食品質量的檢測。該課程作為應用型本科食品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對后續“食品分析”“微生物學”“食品化學”等專業課的學習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學習該課程在將 來從事食品的教學、科研、管理、生產等各領域、各部門工作時都頗有益處。

      (2)加強基礎知識學習,突破重難點。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和專業的需求,對教材的內容有所增?p。但是,基本知識、反應、公式和實驗都是需要系統的學習。在實際教學中,促進學生學習知識與提高素質相結合。將教學中的重難點布置成思考題,以此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課堂上不能自導自演,要做到與學生互動。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交流討論,及時的進行反饋點評。增加課堂提問和練習的力度。根據課堂學生反應情況布置課后習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布置課后練習時要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從而使每位學生都能夠較好地掌握。

      (3)認真的備課,做到有備而去。講授時要做到主次分明,層次清晰。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啟發式、討論式和參與式。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講課時要做到深入淺出,化繁為簡,有快有慢,循序漸進。根據教學進度計劃表,運用好教材,有條不紊的進行教學。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些知識沒必要講的太細太繁。

      (4)理論課的學習一定要與實驗課相結合。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增加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興趣,也能起到鞏固理論知識的效果。鼓勵學生參加各類開放性實驗和創新實驗,結合實驗也可以對理論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比如,通過分光光度法測定待測鐵樣中總鐵的含量,來鞏固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此外,通過實驗也能夠訓練學生正確的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綜合性實驗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

      (5)利用課外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答疑。大學新生第一學期的課程相對不多,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和鞏固該課程。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要對學生進行分類輔導,如概念類、原理類、反應類、方法類、濃度類和計算類等。輔導結束后,學生要繼續做題進行鞏固,達到真正理解和應用的過程。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范文第2篇

      關鍵詞:分析化學實驗;實驗教學;工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3-0223-02

      分析化學及其實驗課程是重要的基礎化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思維和進行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和動手能力,在以化學專業為基礎的非化學專業中,普遍開設了分析實驗課程,擔負著培養和訓練學生掌握分析技能和操作規程的責任,還對分析化學理論知識的深化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1]。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要求操作規范、計算準確、結果可靠合理,并且能夠對分析結果進行評價,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量”的概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2,3]。在工科院校的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往往也存在一個教學大綱,不同專業一刀切的現象,由于不同專業的學生基礎情況不一樣、且對教學目標的要求也不一樣[4-6],這樣就給教學帶來各種弊端。

      一、工科院校開設分析化學實驗的專業特點

      以昆明理工大學為例,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專業包括化學、化工、冶金、材料、環境、食品、生物、制藥、醫學、建材等專業,這些專業對分析化學實驗的要求各不一樣,冶金和材料專業偏向于金屬離子的分析和應用,環境和化工偏向于水體分析和應用,醫學和建材專業要求相對較低,化學專業要求相對全面。從學時分布來看,化學專業一般64學時,環境專業48學時,冶金、材料專業32學時,化工、生物、制藥24學時,而建材、航空等專業一般16學時,從學時的分布大體也能看出各自專業對該實驗課程的要求和目標。從學生的基礎情況來看,冶金、材料、環境、建材等專業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好,但由于各自專業和化學實驗學科相差較大,學生表現出的主觀能動性相差也較大。因此,工科院校不同專業開設分析化學實驗課程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基礎以及實驗課程與專業的銜接。

      二、工科院校非化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驗內容單一、枯燥、陳舊。分析化學實驗的教學內容簡單、單一,除了常規的操作練習外,基本是驗證性實驗,如酸堿滴定、水中總硬度的測定、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等,教學內容陳舊,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基本只需要預習、聽課、按流程操作,就可以得到考評分。而對于一些分組性的實驗,如分光光度法測鐵、選擇性電極測定水中微量氟、電位滴定法測定溶液中的氯離子等實驗,通常多人分成一個小組,少數同學甚至沒有參與到實驗操作中。這樣的情況使得部分學生難以主觀積極參與,有時甚至連目標都不清晰,這些都不利于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更難達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2.學生操作能力差、照方抓藥。分析化學實驗的操作是有嚴格的規范,學生需要提前預習各項注意事項,在實驗課中鍛煉。但很多學生學習時重理論、輕實驗,操作能力差,甚至連基本的儀器都不認識、沒見過,在實驗過程中只能照方抓藥,變成了完成任務、演練一遍,難以達到預期的實驗教學目標[7]。這也表明了學生提前的預習工作不到位,思考問題也不全面,只好按照老師的演示實驗進行操作,或者模仿身邊同學的操作進行,實驗中難免出現各種錯誤。

      3.教師的教學模式程式化。對于工科院校的學生,開設分析化學實驗課程,量大面廣,實驗教師的工作量巨大,教學過程難免程式化,包括既定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考評制度,實驗教師也難以個性化的提出新的教學方案。學生也會以現有的考評制度為導向,盡量爭取更高的分數:認真寫好預習、做好記錄、按部就班的完成實驗、進行分析和總結,但這樣完成任務式的過程,失去了實驗課堂的真正意義。

      三、提高工科院校非化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

      1.結合專業特點施教。工科院校非化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不同于化學專業的教學情況,不僅基礎不一樣,而且對實驗內容的要求和側重點也不一樣,任課教師需要對教學大綱吃透的基礎上,了解各教學班級的特點和專業要求,從而在課程講解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專業的結合點。例如:冶金專業的學生對金屬離子的準確滴定法十分感興趣,可以引導他們進行方法學的對比,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發射光譜法、離子色譜法、重量法等,這樣可以引導他們課下做大量的文獻調研和比對,課上可以和教師進行交流;食品專業的學生對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十分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測定的酸的種類,以及如何對各種酸進行定性和定量。這樣的深入引導,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實驗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

      2.理論與實驗相結合。分析化學實驗的很多實驗內容需要理論課內容的支撐,然而部分學生在理論課中學得并不扎實,對實驗的理解就變得困難,如果老師不正確地加以引導,教學的效果會適得其反,如果合理加以溫習鞏固,則會事半功倍。例如,鋅鋁混合離子的分步滴定實驗中,很多學生難以明白分步滴定的條件,也就是為什么可以分步滴定,實驗老師應該簡要而系統地介紹金屬離子分步滴定的條件、鋅鋁混合離子的分步滴定條件的控制,以及實驗中如何考慮細節問題,這樣的引導,不僅讓學生明白了實驗的內容和操作細節,還反過來鞏固了配位滴定的理論內容,并且兩者互為促進,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和學以致用。

      3.更新實驗教學內容。目前,分析化學實驗教材的版本眾多,很多學校甚至還有自己的實驗講義,但對于工科院校而言,應該適時更新實驗教材,不能只采用一種教材用到底。科學研究的發展速度很快,且各種新穎的成果很容易從圖書館下載獲得,因此,我們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將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編入到實驗教材中,讓學生可以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同時也接觸到較為新穎的知識。例如:最近幾年出現的牛奶中三聚氰胺事件,是否可以考慮采用分析化學的實驗方法進行測定呢?基于這樣的社會背景,一定能夠調動學生投入實驗的興趣。再比如,采用絡合滴定法測定鈣離子,是否可以考慮測定雞蛋殼中的鈣離子呢?雖然只是更換了測定樣品的種類,但學生的興趣大增,實驗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還有食品的有害色譜添加劑測定問題、地溝油的分析測定問題,這些都是很好的實驗題材,應該適時地進行整理,并寫入到實驗教材當中。此外,采用多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對同一測定內容進行比對分析,例如:鋅鋁混合溶液的測定方法,可以采用選擇滴定法,也可以采用重量分析法,也可以采用離子色譜法進行分析,然而,在實驗過程中,難以突破現有教學內容和模式,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也難以得到應用。

      4.實驗教學中加強交流。工科院校非化學專業的學生,對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理解和要求與化學專業的學生是不一樣的,且學生的化學基礎薄弱。實驗過程中,學生會存在操作緊張、擔心失誤等情況,教師應給予鼓勵和正確引導,提出問題盡量不要針對個人,個性化的問題盡量單獨輔導,直接示范操作;鼓勵學生膽大心細,遇到困難或問題先獨立思考,學會討論、交流,確實不懂再請教老師。此外,實驗課程開始前,老師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預習情況,詢問存在的困難,然后集中進行解答;實驗過程中,注意觀察班級的整體情況,對于共性的問題應該及時強調;實驗結束后,應該關心學生取得的收獲與得失,而不僅僅是給出一個分數或評價。這樣的指導過程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同時消除了學生的各種擔心和顧慮,也使得師生的溝通交流更加順暢和諧。

      5.開設公選課,強化自然科學通識課程的重要性。工科院校非化學專業的學生對化學課程的興趣不濃是一個共性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認知、強化學生的興趣是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之一,開設公選課,以自然科學通識課程的形式讓學生多方位、深層次的了解化學學科知識,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例如:在化學通識課程中介紹有關諾貝爾化學獎、廣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和常識、體育競技中的禁用興奮劑、艾滋病病毒與藥物、海洋環境與海洋資源化學、化學武器、化學在刑事偵查中的應用、煙草化學、中藥化學等。這些與化學相關的課題,學生不僅充滿了興趣,有些還與自己的專業知識具有相關性,學生接觸了這些有趣的化學知識后,自然而然的對化學學科充滿了好奇和興趣,為今后再深入學習化學課程打下良好的奠基,這樣的強化方式遠比老師的說教有效得多。

      參考文獻:

      [1]弓曉霞.加強高校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環節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展望,2015,(16):195.

      [2]趙燕,程苑莉.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2):107-109.

      [3]趙春玲,阮喜榮,萬端極,等.對分析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的探討[J].大學化學,2009,24(5):27-29.

      [4]蔣心惠,何丹,袁佩,等.臨床藥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3):86-87.

      [5]韋國兵,胡奇軍,廖夫生.以就業為導向的藥學專業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30):62-63.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范文第3篇

      關鍵詞:分析化學 化學分析 儀器分析

      分析化學是研究物質化學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關理論的一門學科,主要的任務是確定物質的化學成分即(由那些元素、離子、官能團或化合物組成)的成分分析、結構即(化學結構、晶體結構、空間分布等)及物質的主要含量的多少。在醫學高職高專的分析化學學習中,主要分兩大部分: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

      分析化學作為高職高專醫學院校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著重要學習的內容是化學分析中的定量分析部分,幾乎占整個內容的近三分之二的比重,即定量分析中四大滴定(酸堿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原理,主要解決包括滴定液的配制、標定、滴定(即滴定過程中滴定曲線的繪制、滴定突躍分析、滴定終點的觀察、結果的計算、滴定誤差的分析等)。

      儀器分析掌握的主要內容為:以被測物質的物理或物理化學性質為基礎、需要借助特殊儀器的分析方法,不但要學會現代的儀器分析的原理與方法,更要熟練掌握這些儀器的規范的操作方法。

      在現在的分析儀器中,配備相適應的儀器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例如,一個企業要想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必須得有分析實驗室,這樣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現在或多或少還有一小部分特別是一些小型企業的企業家認為這些東西無所謂,因為一般的分析儀器價格都比較昂貴。這就是為什么這些年來“食品安全事故,環境問題”等問題屢屢頻出的原因。故無論從一個小小的產品,還是到我們日常生活,吃、穿、住、行,到航空航天、宇宙探索等高端領域,沒有這些分析儀器,科技無法進步,文明就無法前行。

      在科技水平先進的一些國家在生物技術與食品分析中已基本采用儀器分析方法代替化學分析方法即手工操作的老方法,氣相色譜儀、氨基酸自動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等均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分析化學的研究,是方法和儀器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并重。如今分析化學的研究工作方向明顯向應用方面傾斜,而分析儀器則向微型化、智能化發展。微型化和智能化是分析儀器發展的主要方向,即“更小、更巧并帶有更好的軟件”。這不僅因為它可以提高效率,節省開支,實現自動化,而且排污少,是一種“綠色”技術。還可以做到便攜式,利于作現場監測以至做成穿戴式、植入式儀器,便于隨時隨地觀測所要的信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儀器分析為什么不能完全取代化學分析?

      一、根據分析原理來分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

      化學分析:以物質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歷史悠久,是分析化學的基礎,故又稱經典分析方法)。

      化學定性分析:根據反應現象、特征鑒定物質的化學組成。

      化學定量分析:根據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計量關系測定各組分的相對含量。使用儀器、設備簡單,常量組分分析結果準確度高,但對于微量和痕量(

      儀器分析:以物質的物理或物理化學性質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光化學、電化學、熱、磁、聲等)。

      二、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的相同點

      兩者都可以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化學分析法一般作為常量分析即含量較高的分析方法,準確度較高,一般可達到千分之幾左右;而儀器分析方法一般作為微量、痕量分析即含量相對較低的分析方法,準確度不高,一般要高于百分之五及以上等,一般的常量分析是無法使用的。

      三、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的不同點

      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適用范圍不同:化學分析主要適用于被測分析物含量在常量或半微量中的組分的測定,化學分析的準確度較好,但是精密度不好,即對常量或半微量組分可以準確測出其含量;但是對于微量組分效果較差甚至不能檢出,其誤差范圍較小,通常要求控制在0.1%以內;而儀器分析主要用于微量甚至是痕量組分的分析,儀器分析準確度較差,但精密度很好,可以定性或定量地測出微量組分,但誤差范圍較大,在1%左右或更大。

      例如,某一樣品要求檢測的組分在被檢測物中含量是90%,那么檢測的誤差要求在1%左右就比較大了,即檢出89%-91%,而要求誤差0.1%左右就比較合理,即檢出89.9%-90.1%,此時適用化學分析;使用儀器分析顯然誤差很大。而對于測定某一樣品含量在0.1%左右的組分,誤差1%左右就可以,即檢出0.09%-0.11%,而要求誤差在0.1%則就沒有這個必要,即檢出0.099%-0.101%,此時便適用儀器分析。

      四、儀器分析方法相對于化學分析方法的特點以及兩者的關系

      儀器分析:主要用于進行微量、超微量分析。主要有以下特點:快速、靈敏,所需試樣量少,操作簡便、分析速度較快、但相對誤差較大,準確度就較差,故只能適于微量、痕量組分的分析。但兩者并不是孤立的,還是有密切聯系的。

      首先,現代儀器分析方法是建立在經典化學分析方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般的儀器分析方法所用的樣品的前處理都要用化學分析的方法,儀器分析方法一般可以理解為相對的化學分析方法,因為用儀器分析方法測定樣品時一般都要用標準溶液來校對的,而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本身就是化學分析的范疇。

      其次,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化學分析方法也逐漸實現現代化和自動化,化學分析有自己的應用范圍,所用的儀器價格上比較低廉,而儀器分析方法也需要化學分析方法來校正,儀器分析方法是不可能替代化學分析方法的。

      總之,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學中的兩大重要分支,兩者各有所長,各有所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尚爽.淺談分析化學中兩大重要分支――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J].中國科技縱橫,2014(2).

      作者簡介: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范文第4篇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分析化學課程群;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a: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6-0159-02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自然會催化加速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使得我國高校教學勢必走向“互聯網+教育”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今人才培養的要求,在“互聯網+教育”時期,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1-3]。

      課程群建設是提升課程建設質量和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4]。而以往的課程建設只強調單門課程的完整性,課程之間存在較多的內容重復和脫節,包括授課教師之間沒有溝通,課程之間的內容缺少關聯性。課程群建設能夠將一類學科的多門課程關聯起來,從教師的配備、授課內容、課時和時間分配等方面統籌安排,從基礎到前沿,循序漸進地學習,體現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如此,才能讓學生打下扎實的學科知識基礎,建立牢固的學科思想,培養創新型專業人才。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依托創新型專業人才,本教學組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分析化學的4大基礎課程――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分析化學實驗和儀器分析實驗,與波譜解析、現代分離技術、生化分析和分析化學前沿4門專業方向課程內容重組,形成課程群新體系,分布在大學階段四個年級的連續教學中,讓學生不間斷地、系統地學習掌握分析化學學科知識,打下扎實的學科基礎,提升學科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畢業生在分析化學及其相關學科領域的工作能力。

      一、優化組建勇于創新、教學質量優、業務精干的教師隊伍

      分析化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包括產品質量檢驗、環境監測、食品質量控制和產品的研發等,就業面廣,在化學專業中,有較大比例的學生選擇分析化學專業方向就業。而這些工作要求從業者能夠解決生產和監測過程中的問題,對于從業人員的分析化學專業知識、動手動腦能力等科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且,本院畢業生每年有較大比例攻讀分析化學專業研究生,所以對分析化學專業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組建了一支學位、學緣、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和研究領域廣泛、教學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課程群教師隊伍。11位教師分別為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吉林大學等“985”高校博士研究生畢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講師2人;平均年齡42歲;涉及光、電、色分析,以及環境、生物、食品、藥物和日用化工品等廣泛的領域,能夠勝任課程群課程的深度教學和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調整。集體備課,溝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共同解決出現的教學問題,并且堅持教學改革、創新與交流,積極參加全國教學研討會,交流“互聯網+教育”時期分析化學課程群建設與實踐經驗,受到同行們的關注。

      二、探索構建“互聯網+教育”初期分析化學課程群教學新模式

      “互聯網+教育”正在改變著現今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經有一些高校的部分課程采用了慕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方式。但是對于理工科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難以實現慕課和翻轉課堂教學的一步蛻變。此時,以培養創新型專業人才為目標,將“互聯網+教育”模式合理引入傳統教學中,微課融入課堂教學,發揮各自的優長,向慕課和翻轉課堂過渡,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近些年,分析化學課程群中的重點、難點和知識點的梳理總結等采用微課教學,讓教學過程更加靈活輕松、快速高效、簡潔易懂,精致的微課課件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課堂和課后靈活觀看,為進一步的慕課和翻轉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運用現代化網絡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如不斷完善分析化學精品課程網頁內容,如教學視頻、教學課件PPT、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學習指導等,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豐富的網上資料,輔助課堂學習,加強網絡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使“互聯網+教育”逐步融合到傳統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過程網絡化,提高學習效率。

      將現代化網絡技術恰當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課堂上鏈接網絡內容,如儀器構成、生產質量控制等,烘托課堂氛圍,豐富學科知識,培養學科思維,增加課堂教學過程的節奏感,起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發揮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加強師生互動和溝通,采用啟發式、研究式和關聯式教學方法。依據學科特色,結合板書和多媒體教學形式,鼓勵教師兼顧課程群總體內容下的個性化教學;課后查閱網絡資料,完成作業和書寫小論文,培養學科興趣和科研能力。

      三、探索形成階梯式分析化學課程群新體系

      首次將分析化學4大基礎課程和波譜解析、現代分離技術、生化分析和分析化學前沿等4種專業方向課組合成課程群,分4年完成遞進式教學,構成階梯式課程體系(見圖1):理論課+實驗課、基礎課+專業課,實現理論課和實驗課相呼應,基礎知識和前沿知識相銜接,注重組成課程群的各課程間的內在聯系、連貫性和遞進性,重組課程內容,使專業知識系統化而提升,重視學科思想教育,培養學科思維和科研創新能力。

      對分析化學課程群中的分析化學及其實驗、儀器分析及其實驗等4門基礎課和現代分離技術、分析化學前沿、波譜解析以及生化分析4門專業方向課內容優化整合,梳理知識點從而使知識線條清晰,去除重復而精簡的內容,牢固基礎再提升,歸納專業知識的講授線條和框架,讓理論和實驗內容關聯而呼應、基礎和前沿知識貫通而遞進,立體展示分析化學學科知識體系,培養專業人才。同時,合理安排課程群的教學時間,讓分析化學學科的學習貫穿4個年級,不斷加強鞏固和提高,在知識遞進中深刻領悟學科思想。

      四、探索建立分析化學專業教學新方法

      根據學生專業特色調整課程教學方案。對理科專業的學生,更重視知識深度的講解,而工科專業的課堂內容更重視應用部分的講解,因而課程群中的各課程的課時、授課內容有所區別,要充分體現分析化學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和應用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依據課程內容適時融入Seminar研討式教學方法,加強引導式、趣味式和研究式教學,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活潑生動、輕松愉快、興趣盎然,提高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課程群教師自制教學課件,將成熟的科研成果編寫成實驗項目,在實驗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與基本的科研素質和能力。分析化學課程群建設是一項“十年樹人”工程,考取研究生的近30%的學生在“985”或“211”高校、中科院或出國就讀分析化學及相關專業,且主要是碩博連讀,同時也是實現“十年樹人”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為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培養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巖.“互聯網+教育”理論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

      [2]平和光,杜亞麗.“互聯網+教育”:機遇、挑戰與對策[J].現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分析化學在食品中的應用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分析化學;項目教學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1-0083-0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ject Approach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Zhang Li1, Liu Feng2

      Abstract The project approach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ut also reflects the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mbination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s made a number of exploration and summary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project approach; reform

      Author’s address

      1 Jini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Jining, Shandong, China 272000

      2 Thirteenth Middle School of Jining, Jining, Shandong, China 272000

      1 前言

      分析化學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高職院校應用化工技術、生物技術等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項目教學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工作任務為依托組織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開展工作過程系統化、工作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筆者針對分析化學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同時,采用項目教學法對分析化學進行課程改革和探索,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以項目為載體,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

      2.1 項目的選取——分層次的項目設計,逐步提高學生的分析實驗能力

      分析化學的基本組成部分為酸堿滴定、配位滴定、氧化還原滴定、沉淀滴定以及重量分析五大模塊,每一個模塊可以再細分為若干個實訓項目。具體到每個項目的選取,考慮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其已掌握的理論知識,選擇既能完成分析化學實訓教學目標,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項目,如自來水總硬度的測定、化肥中氮含量的測定等,讓學生感到所學知識、技能可直接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效地激發主動完成項目的興趣。

      項目教學法是讓學生學會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知識,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最終能獨立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實施計劃、評價計劃的一種教學方法。設計入門項目、主導項目、自主項目、綜合項目等多種層次的項目來反復訓練學生,培養學生獲得整體行動能力。例如,在酸堿滴定這一模塊中設計項目有醋酸中總酸度的測定、混合堿的分析、化肥中氮含量的測定以及雞蛋殼中碳酸鈣含量的測定4個層次的項目。入門項目的選取以學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術,熟練使用實驗常用儀器為主。如天平的使用、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等,要求學生掌握操作技術,熟練使用分析化學實驗常用的儀器,為進一步實驗奠定堅實的基礎。主導項目則在規范操作基礎上,學會如何著手解決所面對的工作任務,教師給出概要的指導性問題和提示,用部分課堂時間予以點評、實施與評價。自主項目則以3~5人一組,進行自主式探索研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綜合項目為設計研究性跨課程的大型綜合項目,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根據所學的知識和操作技能,設計實驗課題,寫出設計方案,在教師論證其可行性后準備實驗,進行實驗,寫出實驗小論文。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獨立開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創新能力。

      2.2 項目的實施——結合實際,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注意結合項目內容和學生的特征,形成以學生自我形成工作能力為指導思想,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的項目實施方法。

      1)問題探究法。在擬定分析檢測方案時,指導教師通過問題引入,啟發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比如什么條件下的化學反應能用于滴定分析;溶液濃度及其配制方法,分析結果如何計算。以“自來水硬度測定”實訓項目教學為例,結合實驗提出一些實際問題,如為什么測定的pH定在10左右,為什么自來水回滴可以檢驗終點等,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書籍、資料來解決;學生用所學理論指導實踐,進一步提高滴定操作技能,加深對相關的理論知識的理解。

      2)分組討論法。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工作小組,每個工作小組有4~6位成員。每個成員各有分工,每個項目的完成都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查閱資料收集信息,小組討論制定工作計劃,然后一起實施,共同完成工作任務,組內學生輪流擔任項目負責人,輪流分工。對項目完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大家共同討論,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3)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為使項目教學有效進行,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應用到項目教學中,將很難用語言描述的分析化學理論、原理、過程等以動畫和錄像的形式清晰形象地展現給學生,使教學過程直觀明了,給學生以深刻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同時,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中項目學習的相關信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幫助;制作多媒體網絡交互式平臺,方便學生與教師直接溝通,學生在這里可以自主學習,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可進行討論和交流,及時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

      2.3 項目考核——采用多形式的考核評價方式

      改革以考核知識的積累、記憶為目標,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命題的單一的考核方式,考核評價突出“全過程考核原則”,采用閉卷筆試、操作考試、演示考試、課業相結合等多種考核形式,既注重結果又注重過程。理論知識考核采用課堂提問、課堂練習、作業、研究性習題,輔助以學習態度考核等多種形式組合,其中考核內容以應用為主,著力避免“死記硬背才能得高分”的局面出現,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驗考核采用百分制,由實驗理論考試(20%)+平時實驗情況(30%)+實驗報告(20%)+實驗操作考試(30%)構成。通過對實驗教師嚴格的要求、實驗教學內容的優化、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及實驗考核機制的不斷完善,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 項目教學應用于分析化學教學取得的成效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在分析化學課程中開展項目化教學,加強了教學的技能針對性,有效利用了實訓資源,充分體現了以技能為基礎的職業教育特點,加強了學生基礎化學理論和實驗技能,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分析化學教學的改革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從事分析化學教學的工作者努力探索、不斷實踐,才能不斷提高分析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江麗.理實一體化模塊教學在《分析化學》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8):239-240.

      [2]路海萍.課程項目化:高職院校課程改革走向的選擇[EB/OL].省略/list_667/3097.aspx.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熟妇无码AV|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专区一va亚洲v天堂|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亚洲av|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另类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影院天堂中文av色|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