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icu護理常規護理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ICU病房是危急重癥患者生命維持的重要場所,ICU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對臨床護理的要求標準要遠高于其他患者群體[1]。在ICU患者的每日臨床護理流程中,床旁交接班屬于關鍵護理環節,該護理環節的質量高低能夠對護理效果的好壞產生直接影響[2]。因此,為有效保障ICU患者的護理效果,臨床上需對床旁交接班環節制定標準化流程,以有效降低風險因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3]。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為探究分析ICU標準化護理床旁交接班實施效果。
1樣本選取與研究方法
1.1樣本選取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作為研究對象的選取時間,納入對象是在我院就診治療的100例ICU患者。以ICU病房患者及臨床資料完整患者為納入標準,以認知功能異常、溝通困難患者為排除標準。隨機數字表分組,50例常規組患者護理方案為常規護理,50例研究組患者護理方案為標準化護理。其中:(1)常規組男女比例為27:23;年齡21~65歲,平均(43.26±5.83)歲。(2)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5:25;年齡22~66歲,平均(43.47±5.79)歲。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倫理標準委員會批準該研究進行,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且同意參與。
1.2方法
常規組護理方案為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均參照傳統床旁交接班護理模式進行。研究組護理方案為標準化護理,護理內容:(1)監護儀干預,護理人員需對監護儀情況進行檢查,需確認監護儀報警系統處于開啟狀態,需確保監測導聯線的位置適宜,還需對生理參數的監測有效性進行確認。同時,還需保證波形監測界面為顯示界面,需確保監護的備用電極充足。(2)呼吸機干預,護理人員需對呼吸機進行檢查,需確保呼吸器功能正常行使,需保證濕化器處于開啟狀態,還需對濕化液的水容量進行確認。此外,還需定時傾倒積水瓶中的冷凝水,需保證冷凝水容量始終低于1/3。(3)設備帶干預,護理人員需對吸氧裝置以及吸痰裝置的有效期進行確認,需保證吸氧裝置及吸痰裝置的功能正常行使。同時,還需對其進行定時消毒。(4)患者干預,護理人員需對患者情況進行確認,需查看約束具的使用情況是否合乎規范,需對各種管道的情況進行查看,還需對引流袋的有效期進行確認,并對患者的個人衛生情況進行查看。
1.3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常規組與研究組不規范事件發生情況,具體包括監護儀、呼吸機、設備帶以及患者。統計分析常規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以院內自制調查問卷評估,評估維度包括護理操作、護理態度及工作責任心,單項滿分值為100分,分值越低,患者滿意度越低。
1.4統計學方法
對常規組與研究組不規范事件發生情況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使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不規范事件發生情況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顯著。
2結果
2.1常規組與研究組不規范事件發生情況
研究組不規范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常規組與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研究組在護理操作、護理態度以及工作責任心方面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討論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標準化護理,從監護儀干預、呼吸機干預、設備帶干預以及患者干預四方面對患者病情進行護理。監護儀干預的主要實行目的是為保障監護儀功能正常行使,以確保監護儀準確對患者生命體征狀況進行反映。由此得以方便醫護人員實時了解患者病情狀況,能夠在患者病情出現突況時及時予以有效處理,保障患者護理安全[4]。呼吸機干預的主要實行目的是為確保呼吸機能夠輔助患者正常呼吸,濕化器及冷凝水的干預處理則能夠降低粘膜損傷、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該舉措能夠對患者的病情恢復起到有效促進作用[5]。設備帶干預的主要實行目的同樣是為確保裝置功能正常行使,吸氧裝置及吸痰裝置的干預能夠確保患者護理期間呼吸道持續通暢,定時消毒能夠有效降低感染事件的發生風險,對患者病情恢復有利[6]。患者干預則主要確保患者個人衛生、等多方面干預情況良好,以降低患者因素對護理質量的影響,能夠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更好地滿足患者護理需求[7]。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不規范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在護理操作、護理態度以及工作責任心方面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ICU標準化護理能夠有效降低不規范操作發生頻率,提高護理質量,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好地護理服務。綜上所述,ICU標準化護理在床旁交接班環節中的實施效果良好,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陸晨.ICU標準化護理床旁交接班實施及其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32):48.
[2]邱琳,邱美芳.標準化SBAR溝通模式在ICU護士床旁交接班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0,27(9):182-184.
[3]徐建華.ICU標準化護理床旁交接班的實施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5):56-57.
[4]高瑩瑩,賴文娟,徐佳卿,等.“IPASSABCDEF”標準化交接班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中國數字醫學,2020,15(6):125-127,142.
[5]王雪英.探討標準化床頭交接班流程在ICU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34):158,160.
方法: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創傷ICU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患者采取SAPSⅡ評分動態監測下進行整理護理資源的配置;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最后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
結果:觀察組創傷ICU時間、醫療花費、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在創傷ICU患者護理中應用SAPSⅡ評分,有利于實施護理資源配置,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護理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SAPSⅡ評分創傷ICU患者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384-01
ICU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較嚴重,危重病病情評價系統在其臨床中得到廣泛的應用。SAPS II評分在臨床應用中,能對護理行為作出科學全面的指導,滿足患者各層次的需求,為患者提供舒適、有效的護理模式,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等[1]。為了分析SAPSⅡ評分在創傷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在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期間,本院對收治的創傷ICU患者采取SAPSⅡ評分,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創傷ICU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齡在18到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33±2.31)歲。其中18例創傷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12例外傷后脂肪栓塞綜合征患者、9例創傷性橫紋肌溶解癥患者、6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對照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8例,年齡在19到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01±2.98)歲。其中15例創傷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13例外傷后脂肪栓塞綜合征患者、10例創傷性橫紋肌溶解癥患者、7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用作對比。
1.2方法。兩組患者在入院初期便完成SAPS II評分,按照兩組患者的評分情況,結合兩組患者的疾病類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每天采取動態監測SAPS II評分,并對患者實施心理指導措施、醫患人員的配置化、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等。對照組未實施SAPS II評分動態監測,單純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由醫務人員制定護理級別,護理人員按照常規的護理原則,實施常規護理。在護理期間,對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變化作出全方位的監控,掌握患者預后情況等。全面記錄患者的創傷住院時間、醫療花費、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等。對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護理滿意調查問卷,調查他們對ICU的護理工作滿意程度。
1.3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觀察組創傷ICU時間、醫療花費、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在創傷ICU患者護理中采取SAPSⅡ評分,不但可以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合理安排護士與患者的比例,還能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使護理人員可以保持充沛的體力,將所有的熱情與精力投放到實際的護理工作中。采取SAPS II評分可以實施合理的護理級別分配,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實施個體化、針對性的護理方案[2]。SAPS II評分可以滿足各患者的實際需求,對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可以采取常規的護理措施,這樣有利于去除不必要的繁瑣護理環節。針對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需要對其生命體征作出全方位的監控,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對癥護理措施,降低“醫源性”并發癥的發生率[3]。患者在住院期間,可以得到全面的護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患者住院時間、降低醫療費用,緩解家庭經濟負擔等。SAPS II評分可以對患者的近期的病情嚴重程度、遠期生活質量、預后情況作出合理的評價,指導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等[4],使患者充分認識到疾病的預后、發展狀況,增強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提高疾病治療信心。同時護理人員根據SAPS II評分情況,給予患者實施相應的康復措施,指導其進行全面的功能鍛煉方法,也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提高患者生活遠期質量等。
通過以上的研究表明,觀察組創傷ICU時間、醫療花費、并發癥發生率、護士對護理資源配置滿意度、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吳榮,孟新科,楊襯.SAPSⅡ評分在創傷ICU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現代護理,2010,12(08):1096-1097
[2]簡潔,余志華,陳遠芳.APACHEⅡ評分在制定ICU患者護理干預措施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0,15(11):13-15
【關鍵詞】 循證護理; 常規護理; ICU; 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0107-02
doi:10.14033/ki.cfmr.2016.2.060
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和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循證護理也逐漸在臨床工作中興起。循證護理是受循證醫學思想影響而產生的護理理論,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它是循證醫學的分支,具體定義是指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尋找實證,對患者實施最佳的護理,因此又稱實證護理[1]。ICU患者大多數起病急,病情危重,要求醫護人員隨時準備好搶救時可能用到的各項器材和藥品。且由于多數ICU患者會用到各種有創操作,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尤其是壓瘡的防治和各種留置管道的護理。近年來不斷有關于循證護理在提高ICU患者護理質量和減少各種并發癥方面的報道[2]。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比觀察常規護理和循證護理在ICU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探討循證護理在ICU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ICU住院治療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35~60歲,平均(54.0±4.5)歲。100例患者中,腦梗死30例,慢性心衰急性發作30例,哮喘急性發作20例,全身多處復合傷20例。所有患者的Braden評分均在12分以下。納入標準:(1)年齡18~65歲。(2)無明顯的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抑郁、躁動、焦慮等,能夠配合治療的患者。(3)患者本人及家屬均同意參加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5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收縮壓和舒張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基礎護理、飲食護理、吸氧和吸痰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添加循證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包括,(1)壓瘡的護理:壓瘡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臥床導致受壓的局部血液回流不暢,長此以往可導致局部血運障礙,引起皮膚破損不易愈合。因此要想有效預防壓瘡,首先要有效減壓。翻身是臨床上應用最多的對局部受壓部位進行減壓的方法。每2小時翻身一次,左右交替進行。有研究證明當身體側臥與床成30°時,有利于人體骨突起部位壓力的分散,促進血液流動,可有效降低壓瘡風險[3]。由于患者病情的需要或本人的意愿,有些患者需要保持半臥位,傳統半臥位時床頭一般抬高45°,但此時患者最易滑動,并且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容易形成壓瘡,因此以5°~30°為宜。臥床患者長期應用交替式減壓氣墊床。該氣墊床能夠波浪式交替充氣減壓,定期改變各部位皮膚承受的壓力,軟硬交替不僅能夠模擬人工按摩的作用,明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還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壓瘡。甚至有學者做過此類氣墊床的研究,該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該按摩式氣墊床將患者持續絕對臥床28 d而未行翻身減壓等操作,但最后患者仍未產生壓瘡。其次是受壓部位的局部護理,可在受壓部位及可能發生壓瘡的高危部位進行皮膚滋潤操作,如噴賽膚潤,然后用指腹輕柔按摩1 min,每2小時1次(皮膚破潰處禁用)[4]。(2)留置導尿管的護理:首先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判斷是否需要留置導尿管,能不留置盡量不留置,因為留置導尿管3 d以上,患者的泌尿系統的感染發生率約為90%,因此,應盡量避免留置導尿管。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需要加強導尿管的局部護理,預防感染。首先,必須保持導尿管、儲尿袋的密閉狀態,固定于床旁,保證導尿管不打結、不彎曲,防止受壓、扭曲或者脫落,保持其通暢性。每日定時用消毒棉球擦拭導尿管的體內外連接處,預防泌尿系感染。每日觀察并記錄導尿袋中尿液的顏色、量、性狀等,注意有無血尿、混濁尿以及是否有沉淀及尿管堵塞等情況,如有問題應及時報告并處理。每天及時傾倒尿液,防止尿液逆流或者沉淀結晶從而引發感染。除了心臟衰竭和腎臟衰竭的患者,可以鼓勵其他患者適當多飲水,這樣可以增加尿量,達到稀釋尿液,沖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如無特殊禁忌,飲水量為2000~2500 ml[5]。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留置導管的感染率、治療有效率、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若為連續性,先做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自身前后對照比較采用兩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和留置導管的感染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循證護理的核心是使以經驗為基礎的傳統護理向以科學為依據的現代護理發展,循證護理的開展,不僅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促進了護理事業的發展,使護理活動由被動變主動,促使護理人員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主動地查閱文獻,并且通過討論,制訂出最適合患者的護理方案。
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常規護理和循證護理在ICU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選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ICU住院治療的患者100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和循證護理措施,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蘇坤瑞.老年骨折壓瘡預防的循證護理體會[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8,11(2):85.
[2]黃海燕,喻姣花,譚翠蓮,等.循證護理干預方案在ICU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1-3.
[3]王永明.壓迫性潰瘍的原因及預防[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9):407-409.
[4]艷珍,蔡美香,謝麗姬,等.氣墊床在臨床中的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2):173.
【關鍵詞】舒適護理;ICU患者;心理狀態;護理滿意率
ICU是近年來臨床開展的為重癥患者提供全面護理和監護的加強護理病房。該病房根據醫療護理專業的發展,采取最新的、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新型的管理體制來完成對重癥患者的綜合護理,實現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因ICU患者為重癥患者,均存在緊張、焦慮等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其對護理的依從性和臨床療效[1]。臨床上使用舒適護理對ICU患者進行護理,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身體痛苦,而且可以改善其心理狀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我院對舒適護理在ICU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現簡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間進行ICU護理的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基本資料:①觀察組:男12例,女6例;年齡8-78歲,平均56.8±4.6歲。②對照組:男13例,女5例;年齡9-76歲,平均57.2±4.9歲。患者均已脫離生命危險,病情穩定,神志清醒,且預測生存時間3個月以上。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ICU重癥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常規的臨床基礎護理和針對急危重癥病情的對癥護理。
1.2.2觀察組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舒適護理:通過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焦慮、抑郁、恐懼等,并對造成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如向患者介紹病情,治愈率及預后等相關知識,使之樹立信心;介紹我院及主治醫師的醫療水平,使患者消除焦慮和恐懼,積極樂觀地參與治療。②環境舒適護理:在保持干凈整潔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喜好,對病房進行布置和裝飾。室溫維持在22-25℃,濕度維持在60%-70%,定時通風,確保空氣清新。③睡眠舒適護理:因疾病痛苦、心理壓力等因素導致部分患者失眠,護理人員要重視對其進行睡眠舒適護理。保持病房安靜,夜間查房或護理操作動作要輕柔;對于嚴重失眠者,給予定量藥物,使患者保持良好睡眠[2]。④特殊患者的舒適護理:對于部分處于經期的女性患者,伴有精神障礙的患者,年齡過小或過大存在溝通障礙等特殊患者,均根據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其舒適程度,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3觀察指標①心理狀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狀態進行評價。②護理滿意率: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進行調查,將其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評價[3]。
1.4數據處理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滿意率等數據均采用(χ±s)表示,并用SPSS15.2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當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狀態較護理前明顯好轉,組間比較優于對照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
3討論
舒適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改善護理設施,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采取整體的、創造性的、個性化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從而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多個層面的舒適度,進而提高護理依從性及護理滿意率[4]。ICU患者因病情較重,對病情缺乏了解等諸多因素影響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恐懼等心理問題,直接影響了其舒適度,這也是導致臨床護患糾紛的主要原因。所以對ICU患者使用舒適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我院對ICU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在進行心理舒適護理、環境舒適護理、睡眠舒適護理的基礎上,并對特殊患者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舒適護理,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護理效果,使進行舒適護理的患者護理滿意率高達94.4%,患者的心理狀態較護理前有顯著改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能夠顯著改善ICU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率,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護理依從性,是目前較為理想的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岳變英,陳麗,彭寅旭.舒適護理在ICU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22(04):128-129.
[2]何蕾,陳連芳,侯麗,等.舒適護理在ICU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08):1327-1328.
一、完善病房設施,加強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進行搶救和嚴密監測的場所,要求病房環境合理、簡潔、方便,利于觀察和搶救,病房的搶救設施齊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簡陋條件和設施下,在院領導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項設施和儀器,一年當中,增設了3臺呼吸機,6臺注射泵,2臺輸液泵,以及各種醫療用品。并安裝了熱水器,室內開水供應設施,以及各種生活設施,以優質的病房條件服務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條件利于醫護人員,醫。學教育網使得ICU的病房條件在本市以及周邊地區處于領先水平。完善的設施離不開有效的管理,這一年中制定了:ICU貴重儀器管理制度,貴重藥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點定位放置,固定了儀器管理人員,藥品管理人員和物資管理人員。一年來,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證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ICU在本院屬新興的一門學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機構龐雜,醫療護理任務繁重,而我科的護理人員均年齡較輕,資歷淺,工作責任心不夠強,且ICU護士人員流動較大,因此制訂一套嚴格周密,切實可行的制度常規,以保證ICU的護理工作正常運轉,本年度在原有年ICU護理工作試行草案中,不斷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項護理操作常規,急救藥品毒麻藥品每日每班清點制,無菌物品管理制度,護士培訓計劃,消毒隔離制度等,制定的同時督促,檢查執行情況,各項制度常規保證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從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亂,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發揮。
三、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自身建設
由于ICU的工作性質及嚴格要求,護士始終處于病人治療及觀察的第一線。因此,護理人員的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系到ICU的工作效率。這一年來,ICU護士的培訓工作是我工作之重點,在ICU護士的后續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職培訓,外出進修,自學與考核相結合等辦法,并結合醫療定期舉辦科內業務講座及參加護理查房,嚴格按照年ICU護士培訓計劃進行培訓并考核,年度先后輸送兩名護理人員到上海北京進修,全科護理人員均參加了護理專科或本科的在職教育,一年的培訓使得ICU護士能勝任日常工作,大多數護士成為ICU熟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