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

      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范文第1篇

      [關鍵詞]水利水電大壩工程、基礎處理設計、問題

      中圖分類號:TV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2-0101-01

      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水利工程也提高了要求,其必須要保證施工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能夠科學管理,要保證基礎建設工作的質量,這是基礎內容,這樣才能確保水利水電功能的發揮,另外大壩的基礎設計也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內容,決定了大壩的使用效果。

      1、水利水電大壩工程的基礎處理

      1.1 重要性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大壩的作用十分重要,只有大壩的基礎能夠處理的好,讓其足夠穩固和可靠,才能保證其的功能正常發揮,讓水利水電工程能夠順利的運行。大壩的基礎的處理工作是要保證水利水電工程所在的地域的水文條件滿足要求,對水文條件進行分析、設計和管理,讓大壩的基礎能夠滿足建設的需求[1]。有很多因素能夠對大壩的基礎處理工作造成影響,比如大壩相關的設計規范、施工要求、水利水電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氣候、土壤地質要符合建設條件等,只有確保這些都沒有問題,才能保證大壩的基礎處理沒有問題,建設出主體穩定、牢固、安全的大壩,讓其的功能得以順利發揮出來。

      1.2 水利水電大壩工程基礎處理的難點

      水利水電大壩基礎處理工作中包含的工作程序繁多,工程量也非常大,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難:第一個是技術問題,建設的技術要求高且復雜,通常水利水電工程的所在地都是河谷或者距離城市很遠的山林地區,由于都是外部環境,這也就導致其存在著多變的因素,對施工的技術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在施工前缺乏全面的考慮或者施工中出現偏差,都會讓水利水電大壩的質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會留下安全隱患;第二個難點是能夠施工的時間有限,時間不充足,之所以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就是為了能夠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且要保證水利任務的完成,只能在枯水期進行施工,由于枯水期是有時間界限的,這就使得施工時間不充分,在短時間內還要完成大量的任務,還需要保證大壩的質量和安全,為施工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同時也讓施工的成本提高,還需要快速的進行施工;第三個難點是對于大壩的質量評估,只有在大壩整體都建設完成后才能對其質量進行評估,因為大壩的基礎是隱蔽性工程,且竣工后進行評估也存在很大的難度,如果大壩正常運行之后再出現問題,再對其處理難度就加大了,也需要非常高的處理技術和一定的資金。

      2、水利水電大壩工程基礎的處理設計

      2.1 工程概況

      比如某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的庫容量是1.03億立方米,設計中水利水電工程包括了防洪、灌溉、發電以及水產養殖多項功能,這樣既可以為其周圍的城鎮提供電力供給,讓工業和生活都能得到滿足,同時還為其提供了水的供給,保證生產生活用水。設計在水庫所在的地區要建設主壩、副壩、發電站以及溢洪道等,建設要使用混凝土重力壩,其在河谷的出口處,水壩長二百三十五米,高四十五點六米。對最初對地址環境分析時,發現地質上存在一些問題,巖體的滲水性比較強,可能會有軟弱夾層的存在,離建設大壩所要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還差一些,就需要靠有針對性的處理設計工作來解決。

      2.2 大壩工程基礎處理設計

      2.2.1基巖加固

      因為壩基所處巖層有軟弱夾層的問題,承載能力較差,考慮基礎的穩固性和承載能力得出解決辦法,需要對基巖進行加固處理。通過固結灌漿的方法,讓基巖強度增強的同時,還能改善其防滲性能。在實際具體的操作中,應該全方面的考慮影響因素,做好固結灌漿的分析和設計。比如可以通過對兩岸拱肩重力壩進行合理分配,再進行有針對性的固結灌漿,將拱座下游作為集中區域,并在此基礎上合理的擴大處理范圍[2]。在該工程中,固結灌漿的處理范圍設計為十五米至二十五米,還要結合實際壩基應力狀態,對不同位置的固結灌漿處理深度進行進一步的明確,河床段為七至九米,兩岸拱座為八到十一米,部分存在地質缺陷的壩段則為十至十五米。

      2.2.2開挖方式

      在大壩工程基礎處理中,通常都是采用臺階式開挖,臺階自身的高度與寬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壩體穩定條件和抗滑安全等的影響。英才在進行設計時,需要保證臺階寬度較壩底寬百分之五十左右,相鄰臺階高度差在十米的范圍內。為了保證壩體的穩定性和應力平衡,適當將壩基而向上游傾斜七度。將邊坡設計為高六十米,可以以十米為一個間距,在各級坡而上設置相應的錨索,對其進行保護。

      2.2.3基而處理

      結合大壩所在地的地質勘查結果,發現在基面局部區域,存在這斷層、軟弱夾層等地質問題,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設計,以保證大壩基礎的施工質量。對于斷層和溶洞等缺陷問題,可以通過清理,然后以混凝土進行灌注回填,為基礎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地質條件。對于軟弱夾層,可以利用掏挖的方法進行處理,將掏挖深度控制在夾層寬度的1. 5倍左右,同時在進行深挖時,還應該對夾層密集區域以及交匯位置進行可靠處理。

      2.2.4其他處理

      在大壩工程基礎施工過程中,還發現了一條勘探平洞,而且在基礎靠近右岸位置,遺留有一個鉆孔,口徑較大,可能會對基礎整體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做好平洞與鉆孔的清理和回填工作。首先,應做好進一步的勘探,其次,需要對回填土進行清理,綜合考慮應力分布情況及基礎防滲需求,依照壩基安全監測以及基礎排水的相關標準,開展處理工作。最后,在進行混凝土回填的過程中,需要清除其中存在的雜物以及松動巖塊,做好現場實時觀測和跟蹤管理,確保灌漿管的合理設置以及灌漿作業的順利進行。如果溶洞和勘探平洞的規模相對較大,或者埋深較大,可以通過在建基而相應位置設置大口徑鉆孔的方式,利用混凝土泵進行回填,從而降低作業難度。

      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在建設中,人們對于大壩工程基礎的處理設計也非常關注,決定了水利水電工程的整體質量,因此就需要結合大壩的實際情況,保證科學、合理的基礎處理設計,并能夠針對其中的問題,制定出有效的方法,讓水利水電大壩工程的基礎工作得到保障,奠定扎實的基礎,促進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范文第2篇

      關鍵詞:水利工程 除險 加固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 A

      正文:

      1.工程基本情況

      某水庫是一座以蓄水灌溉為主,兼顧養殖、防洪等綜合效益的小(2)型水庫。水庫設計灌溉面積 6.67hm2,保護農田面積 33.33 hm2,保護下游人口 600 人。 大壩現狀壩頂寬 3.7~4.2 m,最大壩高 15.25 m。 水庫原設計正常蓄水位 226.70 m,相應庫容 12 萬 m3,設計洪水位 229.95 m,相應庫容 19.9 萬 m3,校核洪水位 230.95m,相應庫容 22.8 萬 m3。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和《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 》(SL252—2000)的規定,工程規模屬小 (2)型 ,工程等別為Ⅴ等 ,大壩、溢洪道、輸水隧洞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 5 級,其它次要建筑物級別為 5 級。

      庫區地層巖性主要是震旦系變質巖,受地質構造及風化營力的影響,巖體風化厚度變化較大。 庫區周邊山體雄厚,無深切河谷,地下分水嶺均高于水庫正常蓄水位,水庫無滲漏之虞。壩基出露巖性為震旦系變質巖,巖體表層呈強風化狀。 壩軸線處兩岸壩基巖體上部呈強風化,巖體具一定透水性,兩岸存在壩基和繞壩滲漏問題;河床段壩基表層基巖呈強風化,亦存在壩基滲漏問題。

      2 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現場勘查以及安全鑒定報告,該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壩基出露巖體表層呈強風化狀,心墻土滲透系數大于 1×10-5cm/s、碾壓質量差,下游壩腳滲漏嚴重,大壩存在壩基、壩體滲漏問題;經復核,大壩下游邊坡穩定不滿足規范要求;大壩上游壩坡護坡塊石風化破碎,下游壩坡無護坡;排水棱體被土體掩埋,排水反濾失效;壩下涵管裂縫,漏水嚴重,出口有漏水現象;經復核,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溢洪道漿砌石底板水泥砂漿老化,裂縫較多,沖刷嚴重;左側漿砌石邊墻破損嚴重,出口無消能防沖設施;進口段左右岸山坡較高陡,左岸邊坡穩定性較差。

      3 除險加固方法的選用原則

      確定土石壩加固方法應根據工程病害的具體情況對幾種加固方法進行技術、經濟、施工等各方面的比較,選擇技術上可靠,經濟上合理,且能滿足施工要求的除險加固方法。土壩存在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防洪標準低和工程質量差。 為了提高病險水庫的防洪標準,從除險加固措施來看,主要有:①適當加高大壩,增加調蓄能力;②加大泄洪設施,增加泄洪量;③適當加高大壩與擴大泄洪量并舉。本工程采用了加寬溢洪道增加泄洪量加固措施。對于工程質量差問題,如本工程的防滲心墻、溢洪道邊墻及壩下涵管等,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補、拆除重建或封堵等加固措施。

      4 工程除險加固設計

      4 . 1除險加固后的工程規模與建筑物級別

      本次除險加固后水庫總庫容為 20.3 萬 m3,設計灌溉面積為 6.67 hm2。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和《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的規定,該水庫屬小(2)型水庫,加固后該水庫死水位為 218.70 m,正常蓄水位為 226.70 m,設計洪水位為 229.35 m,校核洪水位為 230.10 m。 工程等別為Ⅴ等。 大壩、溢洪道、灌溉引水系統建筑物級別為 5 級;臨時建筑物為 5 級。 防洪標準采用 20 年一遇洪水設計,200 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

      4 . 2 大壩加固設計

      4 .2 .1 大壩現狀復核

      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規定,分別計算壩頂超高。 壩超高按下式計算:Y=R5%+e+A

      計算成果見表 1。

      表1該水庫大壩壩頂超高計算成果表

      由表 1 可知,大壩壩頂超高不滿足防洪標準,此次加固設計不采用加高壩體的處理方式,而是采用增加泄洪量來解決防洪問題。根據《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SL274—2001)的規定,大壩壩坡穩定計算所采用的抗剪強度指標取試驗資料整理所得的小值平均值,穩定滲流期,采用有效應力法計算壩坡穩定最小安全系數;庫水位降落期應分別采用有效力法和總應力法計算壩坡穩定最小安全系數。 計算成果見表 2。

      表2該水庫壩坡穩定計算成果表

      可知大壩上游壩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均滿足規范要求,下游壩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不滿足規范要求。

      4 .2 .2大壩加固設計

      為提高壩體、壩基防滲性能和降低壩體浸潤線,沿大壩迎水面增設粘土防滲斜墻。 新增粘土斜墻斷面根據大壩滲流和穩定試算結果并結合大壩壩頂結構改造綜合擬定。 斜墻外坡 1∶2.75,內坡為 1∶2.3。 在斜墻底部設置粘土截水齒槽,齒槽底寬 3.0 m,齒槽底高程 213.20m,同時保證能嵌入強風化下限 0.5 m,齒槽上、下游開挖邊坡均為 1∶1.0。上游坡壩坡表層松散土層呈階梯狀開挖至密實土層,外坡按 1∶2.75 的坡度整坡,內坡按 1∶2.3 控制,回填粘土,分層碾壓,粘土斜墻施工完驗收合格后,再在坡面鋪設 C15 砼預制塊護坡,砼預制塊下鋪設 0.15 m 厚砂礫石墊層,砼預制塊為邊長為 0.3 m 的正六邊形,厚0.10 m。下游坡按 1∶2.2 的坡度整坡后進行草皮護坡,并結合綠化、美化要求進行布置。壩頂路面采用泥結石路面,厚 20 cm,下鋪 20 cm厚砂墊層,壩頂面向下游傾斜,坡度為 1%。原排水體在大壩下游整坡培厚時已經被掩埋,目前下游壩腳處建有一漿砌石擋墻,排水反濾失效。 本次加固設計拆除下游擋土墻,新建排水棱體,棱體頂寬 1.5m,下游邊坡 1∶1.5,上游邊坡 1∶1.0,棱體設反濾層。

      4 . 3引水系統加固設計

      針對壩下涵管存在裂縫,漏水嚴重,危及壩體安全,及連接滾球的鋼絲繩生銹嚴重,起閉困難等問題,現擬將左側壩下涵管封堵,在右岸新建灌溉引水隧洞,進水口采用斜臥管控制放水,隧洞出口接渡槽引至排水渠,以解決壩下涵管的安全問題及水庫灌溉取水問題。

      4 .3 .1洞線選擇

      根據樞紐建筑物布置現狀,下游灌溉渠道位于大壩左側,但由于左岸地形地質條件不利于新建隧洞,且洞線較長,造價較高,故灌溉引水隧洞布置在大壩右岸,下穿溢洪道,出口接渡槽引至下游灌溉渠道。

      4 .3 .2洞徑的選擇

      根據施工方便需要,本次初擬隧洞為城門型,襯砌后寬×高為 1.0 m×1.5 m。4 .4 .3 進水口設計進水口位于大壩右岸的岸坡上,采用斜臥管進水口,斜臥管末端接消力箱。斜臥管采用 C20 砼結構,底坡 1∶2.0,斜臥管過流斷面:凈寬 1.2 m、高 0.4 m。 斜臥管放水孔通過開啟孔塞控制隧洞過流量,每排放水臺階布置兩個放水孔,孔徑為 0.2 m,放水臺階高 0.2 m。消力箱采用 C20 砼結構,長 6.0m,寬 2.8m,高 4.0m。

      4 .3 .4隧洞結構設計灌溉引水

      隧洞采用城門型斷面,總長 81 m。 隧洞采取全洞段進行襯砌支護。 全洞段為鋼筋砼襯砌,襯砌厚度為 0.3 m,襯砌砼等級 C20,隧洞開挖洞高 2.1 m,寬1.6 m,襯砌后:洞高 1.5 m,寬 1.0 m,底坡 i=0.0237。

      4 .3 .5 隧洞回填灌漿

      回填灌漿孔排距 2.0 m,灌漿孔從預埋鋼管中鉆進,要求進入巖體 10 cm,每排斷面頂部布置 2 或 3 個灌漿孔,并按 30°或 45°交角徑向布置,排間呈梅花型布置,孔徑 50 mm。

      4 .3 .6渡槽結構設計

      新建渡槽長 24 m,槽身為 C25 砼矩形斷面,凈寬1.0 m,凈高 1.0 m,縱坡 i=0.0237,槽身壁厚及底板厚度均為 0.1 m,支座處厚度為 0.2 m。

      5.結語

      通過分析該水庫該工程的病情所在,依據規范對大壩、溢洪道、引水系統等進行了加固處理。 對大壩進行超高計算選擇除險加固方案,對大壩壩坡穩定計算重新設計了上、下游壩坡,并對加固后的溢洪道進行泄流能力計算,復核了大壩的防洪標準。目前該工程加固已基本結束,至今運行良好,證明所采取的除險加固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SL252-2000,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

      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范文第3篇

      關鍵詞: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施工導流;施工度汛;攔河壩

      水庫樞紐工程區,降雨極不均勻,夏季高溫少雨、晝夜溫差較大。工程區1月多年平均氣溫24.8℃,七月多年平均氣溫12.9℃。工程任務以農業灌溉和引水發電為主,兼顧城市防洪和生態旅游等功能。水庫最大庫容為876×104m3,發電裝機容量為400MW。大壩壩址處呈典型的“V”字形,經技術、經濟等方面優化必選,設計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基高程832.60m,壩頂高程899.50m,最大壩高66.90m,壩基長56m,壩頂長309m。

      1 施工導流標準及導流設計流量

      籌建年7月~12月,不受洪水影響;第一年1月~9月,主要施工項目為:導流工程、壩肩及溢洪道開挖支護、其他臨時工程,在導流洞進出口留坎;第一年10月~第二年3月,主要施工項目為:壩基開挖、溢洪道及址板混凝土澆筑、壩體臨時度汛斷面填筑等。上、下游土石圍堰擋水,導流洞過流,枯期導流;第二年4月~第四年1月,主要施工項目為:壩體剩余部分填筑、大壩面板混凝土澆筑、壩頂細部結構及其他。壩體擋水,導流洞過流,壩前最高水位870.66m;第四年2月~5月,主要施工項目為:下閘蓄水及竣工清場等。壩體擋水,溢洪道及施空隧洞過流,樞紐達到正常工況。

      1.1 導流標準

      由于該水庫大壩樞紐工程為Ⅳ等小(1)型,主要建筑物為4級,次要建筑物為5級。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中的相關規定,導流建筑物級別為5級,導流標準按5年一遇洪水設計。

      1.2 度汛標準

      根據水利部頒發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303-2004)》有關規定[1],由于該水庫工程攔河大壩采用面板堆石壩,且庫容為876億m3,小于0.1億m3的技術指標,相應度汛標準按20年一遇洪水流量進行設計,對應洪峰流量為168m3/s。

      1.3 導流方式

      從壩型、樞紐布置特點、地形地質條件、水文條件及施工條件等方面考慮,采用圍堰一次攔斷河床、隧洞過流的導流方式。根據大壩樞紐工程總體布置,導流隧洞后期改造成取水兼放空隧洞。結合其它工程相關經驗,工程枯水期施工導流宜采用圍堰一次攔斷河床、右岸導流隧洞過流的導流方式;汛期施工導流宜采用壩體臨時斷面擋水,右岸導流洞過流方式。

      1.4 導流時段

      工程流域屬山區雨源性河流,洪水由流域內暴雨產生。洪水具有漲峰歷時短,陡漲陡落等特點[2]。因此,可選擇10月~次年3月作為工程枯水期施工導流時段,相應時段5年一遇洪水流量為25.2m3/s。

      2 導流建筑物設計

      2.1 導流隧洞設計(后期改造為取水兼放空隧洞)

      導流隧洞布置在河床右岸,洞長484.26m,進口底板高程846.20m,出口高程838.60m,進口采用疊梁門,用于導流隧洞封堵。為滿足隧洞枯期過流、汛期度汛等要求,采用城門洞型。經計算,隧洞襯砌后斷面尺寸為2.8×4.0m(寬×高),過流斷面面積10.49m2,頂拱中心角131.00°,頂拱半徑1.54m。

      2.2 上游圍堰、左岸支溝圍堰及左岸支溝導流明渠設計

      因壩址位于河流和左岸支溝匯合口附近,分別在河流和左岸支溝上設上游圍堰、左岸支溝圍堰。采用明渠將左岸支溝來水導入河流內,再通過導流洞導流,實現大壩基礎干地施工。根據水文資料,左岸支溝在枯期10月~次年3月,相應的5年一遇設計流量Q20%=1.57m3/s,采用渠道將左岸支溝來水導入河流中。渠道為梯形斷面,底寬1.00m,邊墻高1.00m,邊墻坡比1:0.5(山體外側為直墻),底坡1.68%(渠道陡坡段為13.36%);渠道采用先開挖基礎,再采用M7.5漿砌石砌筑,邊墻及底板漿砌石厚40cm,渠道內側采用水泥砂漿抹面,厚度2cm。

      左岸支溝圍堰頂部高程為859.80m,設計為不過水土石圍堰,頂寬3m,堰頂長度20.55m。采用粘土心墻防滲,基礎采用帷幕灌漿處理。

      經計算枯期5年一遇Q20%=23.1m3/s通過導流洞下泄時,對應上游雍高水位858.00m,因此考慮安全超高和水位雍高后,上游圍堰頂部高程為858.50m,采用不過水土石圍堰,頂寬3m,堰頂長度64.95m,最大堰高5.5m,迎水面坡度1:1.75,背水面邊坡1.5,圍堰采用粘土心墻防滲,基礎采用帷幕灌漿處理。汛期采用壩體擋水。

      2.3 下游圍堰設計

      根據壩址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枯期5年一遇Q20%=23.1m3/s通過導流洞下泄時,對應下游圍堰河床水位為839.50m。因此考慮安全超高和水位雍高后,下游圍堰頂部高程為840.00m,采用不過水土石圍堰,頂寬5m,堰頂長度18.25m。圍堰采用粘土心墻防滲,基礎采用帷幕灌漿處理。

      3 施工期基坑排水

      根據工程整體施工進度要求及水庫壩址區的水文氣象條件,大壩截流推薦在10月中旬進行,按照5年一遇的10月月平均流量進行計算,截流設計流量為Q=0.59m3/s。在大壩上游圍堰處進行截流,采用單戧立堵法進行截流,圍堰填筑渣料主要采用大壩岸坡壩肩處的開挖渣料,圍堰截流從右岸向左岸推進,最后在河床左岸閉氣。

      工程截流時間為枯期10月中旬,由于河床較窄,基坑水量較小,截流后及經常性排水采用4臺WQK40-15QG,功率4kW,排水量40m3/h水泵抽排。

      4 施工度汛與下閘蓄水

      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工程在主河床截流后第一個汛期來臨之前,大壩臨時度汛斷面可填筑到872.00m高程。因此,壩體施工需通過一個汛期,按照《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 303-2004),當壩體填筑高程超過圍堰堰頂高程后,工程選擇度汛標準為20年一遇洪水Q5%=168m3/s。經水文調洪計算,汛期由大壩臨時度汛斷面擋水,導流洞泄流,上游水位將達到870.66m,低于汛前大壩臨時度汛斷面填筑高程872.00m,因此,工程可實現安全度汛。

      為防止滲漏和水流對壩體上游面的沖刷,需對上游壩面進行臨時保護,采用C5混凝土擠壓邊墻進行保護,墻身高度為40cm,上游坡比為1:1.4,與面板坡比一致,頂部寬度為12cm,底部寬度為73cm,

      內側坡比為8:1。

      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下閘封堵蓄水時段選定第4年2月,下閘封堵標準為5年一遇月平均流量,相應的下閘流量為0.25m3/s。

      5 結束語

      水庫大壩工程區河流屬于典型的山區性河流,洪峰陡漲陡落,洪枯流量差大。通過對施工導流和度汛方案的優化分析,提出合理的導流方案為大壩施工安全度汛提供了重要保證。水庫工程10月中旬河床截流,采用圍堰一次攔斷河床、隧洞過流的導流方式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

      參考文獻

      [1]張擁軍,楊樹明,單俊方,等.水布埡面板堆石壩施工導流與度汛研究[J].人民長江,2007,38(7):56-59.

      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范文第4篇

      關鍵詞:錨索 錨索導管 穿索 起吊安裝 應用

      中圖分類號:TU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7(a)-0035-01

      1 施工工藝

      1.1 錨索制作

      錨索的制作成型是將成捆的鋼絞線先按照設計長度下料,將每股鋼絞線套上PVC套管,然后把多股鋼絞線分別穿進塑料骨架的組合孔里,再用合適的鐵絲把骨架綁扎牢固,一根合格的錨索就加工完成了;施工工序是:搭設滿堂腳手架-布孔-鉆孔-驗孔-穿索-安裝鎖扣張拉鋼墊板-注漿-張拉等工序。

      1.2 穿索

      水電工程地下硐室設計采用系統錨索錨固圍巖,穿索朝向主要布置有側墻面的水平孔、拱肩與拱頂弧形段上仰的斜孔,頂拱中間縱向設計垂直上仰的錨索孔。尤其是洞室拱肩與頂拱弧形設計布置的垂直上仰的系統錨索在傳統的安裝穿索施工前,須在洞室拱肩和頂拱錨索的孔口下方約50 cm處,以鉆孔的傾角方向在原有的滿堂腳手架上搭設穿進錨索的支撐滑架并與腳手架聯結成整體使承載提高。在孔口周邊分等距離弧長鉆3個錨桿孔錨固外留段為?16 mm的彎鉤,主要用于鋼絲繩臨時固定穿進完成錨索的多重穩固、起吊換鉤時臨時固定錨索的作用以及在其中一個錨桿鉤上掛設1.5 t卷揚機提升錨索的滑輪或者將滑輪掛在緊鄰孔口下方的支撐架橫桿上。

      1.3 使用導索鋼管前

      以前使用老辦法臨時固定錨索,基本都是將臨時固定的繩頭掛在孔口旁的錨桿彎鉤上,盡管臨時固定錨索的方法比較簡單、省事,但是工人稍有一點馬虎捆綁不牢疏忽了安全檢查程序,提升時索身的自重和穿索阻力容易使固定繩頭受力松動滑脫,瞬間滑落的錨索像舞龍一樣在支撐架的兩邊狂舞,每次脫索都有可能將作業平臺穿索的工人擊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當錨索穿入孔中多半時,緩慢推進的索頭摩擦力大,在孔內時常受阻(如遇到巖石斷層或破碎帶)更是大大的增加了穿索的施工難度,造成孔外的索身彎曲弧度較大,越到尾部越不容易穿進。此時更要注重檢查吊運系統可靠后,才能放松卷揚機繩索,作業人員就可以放心地進行換鉤操作了,經過多次重復捆綁吊點和起吊才能把一根錨索完全穿進到位,完成穿索后把外露段的鋼絞線穿過張拉的鋼墊板,用3根鋼絲繩分別用卸扣穿進鋼墊板孔里鎖好,將另一端繩頭掛在上方的3個彎鉤上。固定穩妥后才能松開卷揚機吊繩,卸下吊繩,就可以進行下個工序的注漿施工了。

      1.4 使用導索鋼管后

      為了提高洞室頂拱段上仰錨索穿索的施工效率,保證安全生產。在青海省黃河水電公司葛洲壩集團拉西瓦水電工程施工項目部施工的大型地下廠房工程第一層洞挖高10 m、寬31 m,長300 m和地下主變開關室分層次開挖第一層高10 m、長240 m、寬27 m的頂拱系統錨索施工前期,曾多次目睹突然滑落的錨索將工人擊打成重傷的情景,為此筆者設計了穿索導管專門用于安裝洞室頂拱弧形段的上仰錨索;經項目部負責地下廠房第一層300多根錨索施工,錨索二、三隊承擔了200根1500 kN預應力錨索的穿索任務,經該隊使用,取得滿意效果,該錨索導管安裝簡單、適用,有以下優點;不僅較好地解決了錨索更換起吊點容易脫索的風險,避免了事故的發生。而且使穿索的時間縮短了近一半以上,采用錨索導管新技術后每完成一根錨索穿孔結束只需1個多小時,然后卸掉鋼導管,進行下個穿索準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深受好評。

      2 錨索導管的制作安裝及使用方法

      2.1 導管制作

      用一根150國標鋼管、長3~5 m(管身下料長度可以根據開挖的洞高自由調整);重約60 kg,安裝時輕巧投入2個工人就可以輕松的固定在錨索支撐滑架上。鋼管兩端用2根48×3.2 mm×600的腳手架鋼管分別橫向牢固的焊接在主管端頭,為方便多次起吊換鉤,使吊運鋼絲繩順當的穿進導管,并保持在導管內有自由的運動空間;必須在限位導管的長度方向切割一條寬12 mm的口子(開口不宜大,寬了會造成吊繩脫離導管被迫停止吊運),同時還得考慮卷揚機的吊繩在拉伸過程中避免繩索脫離導管,應避開鋼絲繩在導管內摩擦管壁運動的正向,選擇與吊繩運動磨擦較少的管壁側向為切割導管開口的穿進方向,這樣吊運的鋼繩就不會脫離導管了,上管口及下端喇叭口應打磨的無棱角,以防磨損錨索塑料套管和卡住起吊繩索;錨索穿進導管就制作完成了。

      2.2 導管安裝

      使用前將錨索導管兩端焊接的橫向腳手架鋼管用扣件牢固的固定在錨索支撐骨架上即可。卷揚機提升滑輪應掛在孔口錨桿鉤上或者將滑輪掛在緊鄰孔口下方的支撐架橫桿上,穿索時手持卷揚機移動開關的工人可以及時的觀察到鋼繩起吊點與滑輪的安全距離,以防拉斷起吊鋼繩發生脫索的危險,為保證最大有效提升的安全距離孔口與導管之間固定的距離一般為2 m左右為宜,也可以根據洞身高度自由確定與孔口和地面的安裝距離。

      2.3 應用

      經檢查錨索導管固定穩妥后,導管下端口設計的管身大部分切割后留有敞開式小喇叭口長有20 cm,喇叭口底板在錨索提升時起著防止繩索卡在下端管口的作用。因每次提升距離限制,要把一根長25 m的預應力錨索穿進孔里,每穿一根錨索必須要多次重新捆綁起吊點,才能完成一根錨索的穿進作業,為了防止臨時固定的錨索滑落,同時采用一下雙保險操作;只要將鋼釬穿入固定捆綁錨索的鋼絲繩頭,然后將鋼釬橫在導管上端的管口上,還將另一根臨時固定索身的繩頭掛在頂拱孔口旁的錨桿鉤上,確認掛設牢固后放松卷揚機吊繩,取下起吊的鋼絲繩卸扣即可,在重新捆綁起吊點前只要將起吊的鋼絲繩下拉超過下端喇叭口底板,然后從開口處把繩索放入導管內即可。起吊時先將吊繩提升一小段距離,再停下,取下保險繩,經多次換鉤直至錨索穿進完成,操作相當簡便而且安全。起吊過程換鉤和臨時固定錨索均采用80鋼管自制的半圓形活動管夾緊固,管夾長8 cm,管夾兩邊的中間部位鉆12緊固螺孔和起吊端鉆有14的卸扣銷穿孔。

      參考文獻

      [1] 隧道施工[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9.

      [2]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S].GB50009-2001,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3] 鋼結構設計規范[S].GB50017-2003.

      [4] 建筑結構構造資料:合訂本[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水電工程邊坡設計規范范文第5篇

      關鍵詞:滑坡;水庫;塌岸;影響

      1 工程概況

      水洛河新藏水電站位于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境內,電站采用引水式發電,初擬裝機容量186MW。目前正處于勘測設計階段。擬設計大壩壅水高15m,正常蓄水位為2169m,水庫長2.2km,庫容約138.9萬m3。大壩上游發育一古滑坡(沾固滑坡),滑坡總體方量約50萬m?,位于庫區內,距離壩軸線約750m,正常蓄水位正好位于滑體的中下部。滑坡的穩定性關系到水庫的運行和大壩的安全,所以分析其穩定性是非常必要的。

      2 滑坡特征

      沾固滑坡位于大壩上游約750m。滑坡順河分布,前緣寬約200m,地形總體前陡后緩,呈明顯的圈椅狀,前緣坡度30~40?,后緣坡度20~30?。滑坡前緣抵達河床,后緣高程為2260m,滑體長約210m,推測平均厚約15~20m,總體方量約50萬m3。滑體成分以灰色、灰黃色碎礫石土為主,其中碎礫石含量約沾40~45%,粒徑一般2~5cm,母巖巖性為蝕變安山巖,多呈弱~微風化,棱角~次棱角狀,其余為粉土,結構松散~稍密。滑坡后緣岸坡以崩坡積堆積體為主,推測厚度3~5m。下覆為基巖,巖性為三疊系下統領麥溝組(T1l)灰綠色蝕變安山巖夾凝灰質板巖、少量薄層灰巖。據試驗資料表明,巖石飽和抗壓強度為49~77MPa,平均為60MPa,軟化系數0.68~0.83,屬堅硬巖,巖石抗風化能力較強。根據地質調查結果表明:滑體物質大部分進入到離河面高約50m的公路高程及其以下部位,滑坡前緣抵達河床,滑坡體中后緣零星可見基巖滑床出露;后期沿線公路修建挖除了部分公路高程的滑體物質,未見新增的滑坡拉裂縫,該滑坡現狀整體穩定性較好。

      3 滑坡穩定性計算

      3.1 整體穩定性計算

      根據《水電水利工程邊坡設計規范》(DL/T5353-2006),該段邊坡可定義為可能發生滑坡危及2級建筑物安全的A類II級邊坡。按規范要求,邊坡安全系數要求分別為持久狀況1.25~1.15,短暫狀況1.15~1.05,偶然狀況1.05。

      邊坡穩定計算時選取了1-1、2-2兩條前緣地形較陡,且覆蓋層較深并具有代表性的斷面作為計算剖面,計算荷載包括自重(浸潤線以下為飽和容重,以上為天然容重)、孔隙水壓力、地震慣性力等。各土層材料計算參數按土工試驗成果并類比其它工程采用,詳見表1。

      各部位邊坡穩定安全計算分析工況分別按蓄水前正常工況、降雨工況(考慮巖體飽和)和地震工況及蓄水后正常蓄水工況、庫水降落工況、蓄水+降雨工況、蓄水+地震工況。計算程序采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教授編制的《土質邊坡穩定分析系統Stab》,按剛體極限平衡分析方法進行計算,采用計分塊力平衡及分塊力矩平衡的摩根斯坦-普瑞斯法,對其蓄水前后庫岸不采取任何支護措施的前提下,在各種工況下的安全性作出評價。對于地震情況的核算,采用《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DL5073-2000中規定,考慮加速度為多邊形分布的水平與豎向地震慣性力影響。計算剖面見圖1、圖2,計算結果見表2。

      通過上述計算成果分析:

      (1)滑坡在天然狀況(水庫蓄水前)、水庫正常蓄水位兩種工況時對應持久狀況,邊坡設計安全系數應該大于1.15。據此判定該邊坡在天然狀況滿足規范要求。

      (2)天然狀況(水庫蓄水前)+遭遇暴雨、水庫正常蓄水+遭遇暴雨等工況時對應短暫狀況,邊坡設計安全系數應該大于1.05。兩個計算剖面滿足規范要求。

      (3)天然狀況(水庫蓄水前)+地震、正常蓄水位+地震兩種工況對應偶然狀況,邊坡設計安全系數需要達到1.05,兩種工況計算滿足要求。

      (4)由于水庫壅水不高,加上該段庫岸堆積體滲透系數較大,堆積體前緣土體厚度較小,排水條件好,庫水位的降落速度小于坡積體的滲透系數,庫水降落時邊坡內的水位可以自由排出,自坡內向坡外的滲透力作用較弱,庫水位下降對邊坡的安全系數影響不大。

      綜合上述計算結果表明:滑坡在蓄水前在自然狀態下整體處于穩定狀態,水庫蓄水運行后假設庫岸不采取任何處理措施前提下,各種不利工況下穩定性系數大多大于規范允許值,綜合所有計算工況結合宏觀定性分析認為,水庫蓄水后,岸坡整體穩定。

      3.2 淺表部塌岸分析

      通過3.1計算結果顯示,水庫蓄水后前緣壅水高度約15m,對該滑坡整體穩定影響較小,但滑坡表層土體較松散,且植被不發育,庫水位變化及涌浪的影響,淺表部可能存在塌岸現象。下面對水庫運行對滑坡塌岸進行分析。

      塌岸寬度預測是將松散堆積層岸坡視為均質岸坡,采用圖解法或E?Г?卡丘金于1949年提出的庫岸最終塌岸預測寬度計算公式,見式1,參數采用工程類比法。計算結果見表3。

      St=N[(A+hB+hP)cotα+( hs -hB) cotβ-(B+hP) cotγ] (式1)

      式中:St―塌岸寬度(m); N―與土顆粒大小有關的系數;

      A― 庫岸水位變化(m);B― 正常高水位與非結冰期間的低水位之差;

      hB―浪擊高度或爬高m; hP―暴風時波浪的影響深度;

      hs―保證率為10%~20%的最高水位以上的岸高; α― 岸坡水下穩定坡角(°);

      β―岸坡水上穩定坡角(°); γ― 原始岸坡坡角(°)。

      塌岸計算結果表明:預測塌岸總方量約8~10萬m3。由于水庫為日調節型水庫,枯水季節水庫調節時水位來回頻繁變動,塌岸速率較快,導致短期內塌岸入庫的方量可能較大,不僅侵沾有效庫容,而且塌岸造成邊坡后退,易引起岸坡下部及前緣出現牽引變形,影響岸坡整體穩定,對水庫正常運行有較大影響,因此水庫蓄水前應對塌岸預防采取適當處理措施。

      4 結語

      根據以上計算分析結果表明:

      (1)滑坡在蓄水前、蓄水后及地震工況下安全系數均能滿足規范要求,因此水庫蓄水后滑坡整體穩定性較好,對水庫運行不構成影響。

      (2)滑坡表層土體較松散,淺表部存在存在塌岸現象,預測塌岸總方量約8~10萬m3,對水庫正常運行有一定影響,因此建議在水庫蓄水前采取工程處理措施。

      參考文獻:

      [1]郭志華,周創兵.庫水位變化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J].巖土力學,2005(10):29-32.

      [2]何良德,朱筱嘉.水庫塌岸預測方法述評[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7(04):69-72.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亚洲丁香色婷婷综合欲色啪|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亚洲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午夜亚洲AV日韩AV无码大全|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一区欧洲一区|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