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統計學科評估

      統計學科評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統計學科評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統計學科評估

      統計學科評估范文第1篇

      《通用技術學科技術素養評估研究》的基本思路:確立一個評估理念,把握兩個關鍵問題,遵循三個評估原則,建立四維內容結構,構建三維四要素評估體系,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確立一個評估理念

      現在,國際社會對技術素養的一般認識是“技術素養是人對技術的理解、使用、改進及決策能力。”實際上,技術素養的表征是一個人對技術方面問題的情感態度、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行為習慣,是人在技術方面所具有的較為穩定的內在品質與涵養。擁有一定的技術素養,有利于適應技術為主導的當代社會發展,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為此,必須確立技術素養的評估理念。

      技術素養的評估基本理念是:把在注重拓展學生技術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作為其核心的功能。

      如何更有效地構建和塑造學生的技術素養?技術素養的培植和其他素養的培養一樣,有一個“知、情、意、行”的過程。在教學中要牢牢地把握通用技術學科教學總體目標,突出通用技術課的特色,使通用技術課成為融知識、技能、方法、情感為一體的課程。

      筆者在教學“結構的連接”時,涉及到各種連接方法的講解,如鉚接、榫接等,這些知識點單純靠教師口授,學生感覺很抽象,而采取讓學生走進實驗室,操起工具親身操作的方法,學生便有興趣學,對各種連接方法理解便透徹,記憶便牢固。

      二、把握兩個關鍵問題

      技術素養就是人在對待技術問題方面所具有的態度、習慣和一般理論、知識、工藝、思想等的一定水平。在評估技術素養時必須把握好兩個關鍵問題:質與量的問題。技術素養內涵豐富、結構復雜、領域寬廣,要把這些都做實了無疑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這里就涉及到一個“量”和“質”的問題,也即技術素養標準指的應該是最低要求,是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并通過生活和生產實踐活動能夠達到的基本標準。另一方面,由于個體不同,技術素養存在很大差異,但無論是什么樣的差異,都必須綜合考慮技術素養的四維結構,這就是“質”的問題,也即技術素養標準的制訂必然是完備結構的基本標準。

      筆者在教學便攜式小凳的設計時,讓學生在完成制作的過程中,根據“信息收集――設計分析――方案構思――方案呈現――實驗制作”的實驗步驟寫一份實驗報告。在寫的過程中,學生又提出了很多改進的想法,實現了創新思想的再提升。同時,要求學生把所做的實驗步驟寫下來,即自身的思維步驟,從而逐漸形成了技術設計的思維方式。

      三、遵循三個評估原則

      根據技術素養的內容范疇,結合學生認知規律、認知特點及心理發展水平,在評估通用技術學科技術素養時應該遵循以下評估原則:

      1. 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探究與質疑,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強化學生手腦并用、發展學生實踐能力。

      2. 體現學科的基礎性和通用性。通用技術課程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且是應用廣泛、具有時代特征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可以經常以項目實踐教學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進行技術實踐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素養和交流表達能力。這個過程中就落實了核心素養中人際交往的目標。

      3. 體現體系的開放性和可行性。技術素養評價指標體系要符合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前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于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測量的,便于評價者進行判斷;評價辦法要注重質性評價和綜合判斷,力求簡單、易于操作。

      湛江地區是臺風多發區,每年都要經受臺風的考驗,廣告牌被刮落的現象時有發生。筆者在《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學時,讓學生課前觀察廣告牌的樣式、制作工藝和安裝方法,上課時組織學生討論并要求設計一款抗風廣告牌,要求完成作品設計方案(包括材料、結構、工藝、流程的設計和草圖繪制),還完成對方案自我評價等環節。

      四、構建三維四要素評估體系

      技術素養是一種結構性的存在,涵蓋了知、情、意、行各個方面,是一個多維的復雜體。它的內容結構是理解技術、選擇技術、使用技術、管理技術,這四個方面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影響,構成了技術素養完整的結構(如圖1所示)。

      1. 技術素養評估維度。為使評價具有可操作性,我們把技術素養分為三個維度。維度一: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術素養的知識;維度二:一系列技術學習的過程,包括言語與操作技能、確定問題、制定計劃、設計、生產、解釋與評估結果;維度三:知識及技能的應用,包括制造、能量、交流、計算機控制、建筑、生物工程等。從這三個維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通用技術學科技術素養評估體系,并進行整體、綜合、全面的評價,引導和促進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和發現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 技術素養的結構。從要素來看,技術素養包括技術知識、技術行為能力、技術思想和方法、技術態度與情感。技術知識是技術素養的基礎,技術行為能力是技術素養的核心,技術思想和方法是技術素養的靈魂,技術態度和情感為技術素養的導向。四者在各自的方向上,呈現出前后發展的連續性,技術素養便表現為四個方向上四種發展狀況的整體交匯點(如圖2所示)。

      3. 技術素養評估體系(見表1)。

      五、反思三個主要問題

      1. 評價的短期效應與長期效應問題。學生學習通用技術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緩慢變化的過程,本次實踐在短期內,有些已初顯成效,有些還不明顯。只要教師有發展性評價的意識和能力,堅持長期開展實踐探索,不斷總結提高,一定會有顯著的效應。

      2. 評價的科學性與公平性問題。學生的學習過程處在不斷地變化中,對技術素養的評估應該是動態的,如何建立切合實際,簡單可行而又科學的評價方法有待探索。

      3. 如何真實評價通用技術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值得研究。通用技術課程情意目標的評價在實際實施中是對學生技術活動的精神層面的分析和評價,問題較多,操作也困難。評價的原則、評價的途徑、評價的方法等還需進一步深入地探討并在實踐中繼續總結和積累經驗。

      統計學科評估范文第2篇

      PDCA循環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戴明(W.E.Deming)提出的一種全面質量管理方法。PDCA循環法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護理管理方法,通常包括四個階段,分別是計劃、實施、檢查、處理,是科學化、標準化的一種管理體系[1]。跌倒是指患者突然發生或非故意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應用PDCA循環,對患者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根據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記錄單》的評分結果,制定不同的護理重點。評分≥10分,屬于高危上報者,采取相應預防,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為對照組,其中小兒腦癱16例,腦卒中患者18例,脊髓損傷患者6例;選取2016年7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為試驗組,其中小兒腦癱15例,腦卒中20例,脊髓損傷患者5例,兩組病員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預防跌倒的發生,觀察組實施PDCA循環法。

      1.2.1 P:計劃(plan)對新入院病人均使用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記錄單》對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評分≥10分為高危并上報的患者,責任護士按照評估頻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宣教,落實預防措施,評估單上有評估護士、質控護士、患者家屬簽字確認。

      1.2.2 D:實施(do)

      1.2.2.1 護理部定期對全院護士進行預防跌倒培訓,科室再次培訓使全體護士能熟練掌握如何使用預防跌倒的評估單。每位患者床頭均懸掛警示標識(床頭牌插入“安全警示”:防跌倒墜床),評分≥10分患者的腕帶有警示標識,加強巡視,做好護理記錄。

      1.2.2.2 防范措施落實到位:①各病房廁所、臺階貼防跌倒溫馨提示;②腦癱兒童的病床四周加貼塑料軟墊;③廁所左右加扶手;④清潔工及時處理水漬;⑤嚴格床旁交接班;⑥及時對患者及家屬評價宣教效果;⑦治療師負責病人的接送工作;⑧行走訓練時,家屬與治療師雙人陪同。

      1.2.2.3 評估頻次:每周評估一次;病情變化再評估;轉科后重新評估;手術后當班評估;住院1月評估一次;病危、大于或等于21分三天評估一次;病重患者每周評估一次。

      1.2.2.4 如果患者發生跌倒,應迅速采取應急預案,實施救助措施,向護士長匯報,24h內上報不良事件到護理部。科室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討論改進措施,并落實整改。

      1.2.3 C:檢查(check)質控護士對評估單及時檢查,護士長觀察護士工作動態。護士長不定期檢查病人的跌倒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有無及時動態評估,病人的依從性是否提高。

      1.2.4 A:處理(action)每月召開護士會議,對于依從性差的病人及家屬,運用魚骨圖進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做再次計劃,從而轉入到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應用X?進行檢驗,以P

      2.結果

      實施PDCA循環后,試驗組的高危患者跌倒發生率明顯下降,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康復醫學科病區與其他病區有所不同,這里收治的大多為小兒腦癱、腦損傷后的偏癱患者及脊髓損傷的患者。患者本身有較多發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外在因素。因此康復醫學科是發生跌倒的高危科室,預防工作尤為重要[2]。PDCA循環管理,在康復醫學科防跌倒管理中的應用,既增強了護士的責任心,也降低了跌倒的發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統計學科評估范文第3篇

      【關鍵詞】PDCA循環醫院感染管理重癥醫學科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重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60例。常規組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29歲~72歲,平均年齡(60.82±0.63)歲;重要臟器功能衰竭12例,休克11例,腦血管意外11例,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內分泌急癥14例。管理組中男29例,女31例;年齡29歲~73歲,平均年齡(62.11±0.55)歲;重要臟器功能衰竭13例,休克10例,腦血管意外12例,消化道大出血11例,內分泌急癥14例。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家族性精神類遺傳病以及存在溝通障礙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包括生命體征檢測、一般性抗感染指導等。管理組采用PDCA循環管理,即:①計劃階段:成立PDCA循環管理小組。小組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結合重癥監護病房管理的難點和薄弱環節,嚴格制定針對性的醫院感染預防控制管理計劃。②實施階段:根據制定的管理計劃,組織重癥醫學科臨床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熟悉重癥監護病房常見醫院感染類型、預防措施以及護理技巧,要求臨床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操作,并定期對重癥監護病房、空氣、設備儀器等進行消毒、殺菌處理。③檢查階段:小組成員收集資料,評估患者醫院感染情況以及臨床護理人員培訓情況,針對重癥監護病房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醫院感染問題,進行討論,提出改進措施。④處理階段。小組針對前三個階段的管理和評估評價資料,進行總結,制定改進護理措施,經開會討論后進行實施,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管理環節。

      1.3評價指標

      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及器械檢查結果,對比2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管理組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67%,明顯低于常規組的18.33%(P0.05)。

      統計學科評估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統計學特色專業 綜合實驗教學 學科建設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經濟與管理的各個領域越來越依賴于統計方法與計算機技術。為應對這種變化,吉林財經大學堅持“加強理論基礎,注重社會實踐”的方針,強調“理論實踐結合,課內課外并舉,知能品德兼修”的思想,加快了統計實驗教學的改革步伐,大幅度增加了實驗時數和實驗教學內容,斥資500多萬元興建了開放性的統計綜合實驗中心,以滿足全校師生教學與科研的需要。

      一、統計綜合實驗示范中心的管理體制

      1、實驗中心的建制

      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模式,學校負責制定實驗中心建設與發展的總體建設規劃和相關政策,提供實驗教學改革與實施的經費、實驗教學中心所需的場地和儀器設備;統計學院負責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教學人員配備及培訓。統計學科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依托吉林省統計學重點學科,將學科的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實現教學與科研互動的可持續發展。實驗中心負責全校經濟類及管理類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統計實驗教學的組織工作。

      2、實驗中心管理模式

      統計學科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全面負責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實驗中心主任重點負責實驗中心的定位與建設規劃、工作計劃、經費預算編制及其實施的監督控制;負責實驗教學人員的聘用與考核工作;帶領實驗教學中心成員完成科研、教學等任務。中心根據具體情況設置1名副主任,具體負責實驗中心的建設、管理。

      3、實驗資源利用情況

      統計實驗中心實驗教學項目和實驗設備均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各實驗室在完成規定的教學實驗任務外,也對社會開放,實現資源共享。實驗中心所有的儀器設備在計劃時間以外對校內教師免費開放。中心承擔的實驗課程共計18門課程,每年約有4000名學生在中心完成各類實驗教學任務。統計實驗中心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將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構建了以培養突出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塊、相互銜接的實驗教學體系。

      二、統計綜合實驗示范中心的信息平臺

      1、實驗教學資源信息平臺

      中心重視實驗室的信息化和網絡化建設,依托學校內部網絡,建立了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資源、實驗教學參考資源、學生實驗成果資源的整體實驗教學資源信息平臺。在實驗軟件上,我們也注意了專業軟件與通用軟件的結合。近年來,中心先后購進專業通用軟件10多種,讓學生通過這些專業工具來預測、分析和處理各種現實問題,培養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與素質。同時,實驗中心還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市場調研實驗設備,為相關專業課程或實驗課程提供了仿真或近似實戰的環境。實驗過程中,師生可以比較方便地提取實驗教學數據、實驗教學資料、音頻視頻資料、軟件資料等。此外,實驗中心還建立了實驗教學參考資源信息平臺,放置了大量學校購置的經濟管理類科技論文數據庫、重要報紙數據庫、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數據庫,同時與國內重要的管理網站連接,讓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進入調閱參考。

      2、實驗教學管理信息平臺

      在實驗教學管理信息平臺上,根據實驗教學特點,設置并在供學生學習參考的相關網站展示實驗開課管理、實驗計劃管理、實驗選課管理、實驗過程管理、實驗成績管理和意見反饋管理等模塊。師生可以根據需要方便了解實驗教學管理規定,獲取教學管理文件,如實驗課程名稱、實驗教學大綱、實驗重點和難點、實驗案例、實驗日程安排等。同時,設置了實驗意見討論和作業提交系統,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

      三、統計綜合實驗示范中心的隊伍建設

      1、隊伍構成的模式

      統計學科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由實驗教師隊伍、實驗管理隊伍與實驗技術隊伍共同組成。實驗教師隊伍由校內外專兼職實驗教師組成,形成優勢互補的實驗教師隊伍,按實驗項目管理的方式分工協作完成綜合性的實驗教學與校內模擬實習等內容;實驗管理與服務隊伍由中心專職管理人員、院系實驗管理人員組成;實驗技術隊伍由研發與技術支持人員構成。

      2、隊伍的培養與優化

      學校和學院十分注重對實驗教學隊伍現有人員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制定了一系列實驗教學人才培養和培訓的制度,統計學科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做法是:按“雙師型”標準,組織實驗指導教師、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在校內參加有關計算機知識、網絡知識、實驗室設備及其管理、統計實驗操作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培訓,確實提高實驗項目操作能力、實驗設備管理能力和實驗技術服務能力。采用送出去培訓、請進專家來講座的辦法,讓實驗教學人員了解最新實驗技術和實驗手段。

      四、統計綜合實驗教學定位和改革

      深化統計實踐教學改革要處理好統計實訓與實驗的關系、單項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的關系。通過構建課程實驗、專業模擬綜合實驗、跨專業跨學科綜合實驗、研究創新性實驗四個層面的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統計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實驗教學方法、考核方式、強化統計特色實驗課程建設、加強校內仿真實習等改革措施,最終實現“五個轉變”:即教學關系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轉變,教學內容從理論為中心轉向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手段從單一轉向多樣,教學組織形式從一元轉向多元,教與學評估從注重結果評估轉向過程評估與結果評估兼顧。

      1、實驗教學體系建設

      目前已構建了包括基礎統計方法操作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研究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的實驗課程教學體系。

      基礎統計方法操作性實驗項目主要包括課內單項實驗、課程綜合實驗。如《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等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利用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驗證統計相關理論與方法,鞏固基礎理論,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培養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統計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主要包括專業綜合實驗、跨專業綜合實驗、跨學科綜合實驗。如《宏觀經濟分析》、《經濟預測與決策》、《市場調研與預測》、《股市行情分析》等課程綜合實驗、專業綜合實驗、跨專業綜合實驗和跨學科綜合實驗。主要結合經濟或管理中出現的現實問題進行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準確選擇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解決系列問題的綜合能力。

      統計研究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選題則主要來自教師或政府或企業的研究課題、各種大學生競賽項目。實驗采取學生自主實驗的方式進行,實驗的內容、方案、進度等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安排,實驗教學中心提供必要的場所、設備、經費,并為學生創新成果的發表、出版、推廣應用提供支持和幫助。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獨立研究的能力、開拓能力和創新意識。

      統計學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重視先進技術的應用,把建設“高標準,高起點”的實驗中心作為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建立了以基礎操作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研究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的實驗課程教學體系。重組實驗內容,選擇最實用流行的SAS、SPSS、Excel等統計軟件,形成以嚴謹的課堂訓練為主的基本訓練部分,改革訓練內容,以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入手,重視實驗技術研究,配置先進的儀器設備,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引導實踐教學規范運行,強化實踐效果。

      2、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改進實驗教學方法,改變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我訓練、自主操作為主,強調合作式、自主式、研究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安排由淺入深,從簡單到綜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創新的意識。

      單項實驗。重點訓練學生運用計算機軟件處理統計數據和解讀數據的能力。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由教師組織學生到統計模擬實驗室、市場調查實驗室學習統計軟件的運用,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提高動手能力。

      綜合性實驗。獨立設置實驗課程,將研究問題的提出、調查問卷設計、數據的搜集、數據庫的建立、數據錄入、數據整理、數據解釋與數據分析結合。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進行綜合實驗,由被動參與到自主設計,了解并掌握統計工作的一般過程,以提高其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

      案例教學。教師積極研究探索案例教學,專門撰寫各種教學案例,根據課程進度進行相關的案例分析,使學生在進行專業基礎理論學習的同時,增強對統計學方法應用的感性認識,充分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

      項目教學。推行“三個結合”的辦法,即統計社會實踐與當地政府統計部門相結合,與國家組織的各項統計普查和重點調查工作相結合,與教師科研課題相結合。我們既自選項目,也承擔社會各單位委托項目,學生近幾年先后完成了60多個項目。

      參加全國普查等社會實踐,重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和應用。目前,本專業與吉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吉林省調查總隊、吉林省普查中心等簽訂合作協議,作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近幾年來我們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第一次和第二次經濟普查的試點、全國人口普查、全國R&D資源清查、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錄入工作,使學生工作后能在較短時間內進入角色,因而廣受用人單位好評。

      五、統計綜合實驗教學效果與成果

      依托良好的實驗環境和軟件資源,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踐中,教學改革取得了多項成果。2006年《統計學》網絡課程獲吉林省高等教育技術成果二等獎,2010年《市場調研與預測網絡課程》獲吉林省高等教育技術成果二等獎。

      近幾年來學生完成了《長春市轎車生產消費系列調查》、《吉林省醫患關系調查報告》、《云煙在東北市場消費情況調查報告》、《我國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農民工生活狀態調查》、《吉林省農民失地情況調查》等60多個項目,20多篇獲全國大學生調查評比和全國建模大賽一等獎二等獎。通過實驗示范中心的鍛煉,學生就業率高,本科學生一次性就業率近三年平均為95%,有27%的學生考上各級公務員,15%的學生考取了北京大學等攻讀碩士研究生。經跟蹤調查,用人單位普遍反映良好。

      (注:吉林省教育廳課題《突出實踐與創新能力的統計學特色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馬敏娜:統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統計教育,2007(5).

      [2] 孫亞靜: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統計教育,2007(10).

      統計學科評估范文第5篇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取2013年11—12月中國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和2013年7—9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上州醫科大學急診醫學科兩家單位的道路交通傷患者作為調查對象。患者納入標準為:≥18周歲的道路交通傷患者,包括涉及電動車、摩托車、汽車、工程車等交通事故患者。

      1.2調查方法與內容雙方合作設計《MVCSurveyQuestionare》(中英文版),供兩家單位開展問卷調查。選取急診醫學科醫生或研究助理作為調查員,采用標準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法。調查內容包括患者到達急診醫學科的方式及交通工具、是否系戴安全帶或安全帽、車速、救護車上緊急處理情況、損傷類型、影像學檢查情況、會診情況、轉歸等。

      1.3質量控制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大,基本保證了研究時段內符合入選標準患者入組的連續性,減少了抽樣誤差。在調查問題設計方面,由中美雙方急診醫學專家充分研討,最終確定具有代表性的調查項目,并明確定義每項調查內容,確保雙方理解一致,在答案選項設計上重視封閉性。英文版的調查問卷由美方專家根據共同研討結果直接設計制定,避免了由中方翻譯而導致的理解誤差。同時,雙方對調查員進行了標準化的調查方法和溝通能力的培訓,強調調查員運用口語化的方式向患者進行解釋,并要求調查員能夠識別被調查者的禮貌偏誤和迎合偏誤。數據錄入前核查遺漏或邏輯錯誤等問題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調查共發放問卷425份,回收合格問卷399份,有效率為93.9%,其中中國有效問卷155份,美國244份。中國調查對象中男97例,女58例;年齡18~81歲,平均年齡(42.0±5.2)歲。美國調查對象中男143例,女101例;年齡19~87歲,平均年齡(33.0±5.8)歲。

      2.2調查指標比較到達急診醫學科的方式:美國道路交通傷患者救護車使用率高于中國,自備車使用率低于中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交通工具:兩國摩托車、貨車交通事故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美國自行車、電動車、行人交通事故發生率低于中國,汽車交通事故發生率高于中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損傷類型:兩國道路交通傷患者腹部損傷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美國顱腦、皮膚軟組織損傷發生率低于中國,胸部損傷、骨折發生率高于中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影像學檢查:美國道路交通傷患者X線、CT檢查率均高于中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兩國住院率、病死率、救治成功出院率、入住ICU比例、急診手術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由于中美兩國在經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醫療技術等方面的差異導致了道路交通傷患者流行病學特點也存在一定差異性。本研究發現,道路交通傷發生后,80.3%的美國患者選擇救護車,而只有56.8%的中國患者選擇救護車,而中國42.6%的患者選擇自備車,美國僅有6.2%的患者選擇自備車。可能主要與美國完善的創傷急救體系建設、布局合理的各級創傷中心設置以及發達的社會保障體系和保險業的發展等諸多因素有關。而在中國,由于院前急救點分布不夠合理、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患者支付能力有限、部分居民尚未充分認同院前急救醫療服務(EMS)的作用,患者及家屬往往根據受傷患者當時情況選擇自備車等其他交通工具轉送患者到醫院。而對于嚴重創傷或者活動性出血的創傷患者,居民可能更傾向于選擇專業院前急救人員到現場采取心肺復蘇、止血包扎固定等緊急處置,并選擇救護車來轉運患者。兩國之間另一個重要的區別是中國道路交通傷患者顱腦損傷發生率(27.1%)明顯高于美國(11.1%)。這可能與美國發生道路交通傷患者大部分發生于汽車內(62.7%),而中國只有14.2%的道路交通傷患者發生于汽車內,而電動車患者、摩托車患者和行人均占較高的比例,分別為32.9%、20.0%和16.8%。因此大部分受傷患者暴露于車外而得不到保護,導致顱腦損傷發生率較高。該現象不僅說明基于目前中國社會和經濟現況,駕乘汽車比例尚不如美國高,同時也表明在中國,騎電動車、摩托車、甚至行人的道路安全問題堪憂。因此,對中國騎電動車、摩托車及行人開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教育,切實提高佩戴安全帽比例,以有效降低顱腦損傷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美國,胸部損傷和肢體骨折的比例較高,分析胸部損傷比例高可能與美國較高的駕駛汽車患者比例所導致的方向盤相關性胸部損傷有關,因此需要加強對每位汽車駕駛員開展系安全帶預防胸部損傷知識的普及與培訓。

      本研究同時發現,美國道路交通傷患者影像學檢查率明顯高于中國,包括CT和普通X線檢查。分析調查人群的傷情特點,中國組數據中小的軟組織損傷患者占第二位比例(25.8%),部分患者可能并不需要行進一步影像學檢查,但中國組數據中仍有較多量的顱腦創傷和骨折患者(27.1%和23.9%,分別占第一位和第三位),同時美國組數據中軟組織裂傷病例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5.6%,占第三位),因此僅從疾病譜的差異尚不足以解釋該現象。分析原因可能更重要的是由兩國急診醫務人員的診治思維與習慣的差異引起,美國急診醫務人員可能更多的從診治常規和標準程序出發,對所有創傷患者給予標準檢查與處置,這勢必會導致較高的影像學檢查率,但優點是診治標準化和規范化,能根據ATLS的要求,對患者傷情進行客觀地動態評估,尤其對于嚴重多發傷患者進行全身CT掃描對早期明確診斷及正確治療起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有效地減少誤診率和漏診率。而中國急診醫務人員在診治道路交通傷患者時,在采用客觀思維分析判斷患者傷情的同時,有時會應用經驗思維來評估病情,尤其對于輕癥創傷患者,通過簡單評估遂做出傷情判斷和處置決策,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像學檢查的比例。然而對嚴重創傷患者實行全身CT掃描而導致患者過多放射線暴露等弊端也是當前學術爭論的熱點。

      因此過分強調影像學檢查或過分強調根據經驗決策診療計劃都有失片面。希望下一步繼續對美國陰性影像學檢查率情況及中國誤診率、漏診率與影像學檢查率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為臨床提供一個合理的影像學檢查率參考。近年來,循證醫學(EBM)得到了飛速發展,其依照系統、嚴謹的研究和醫學理論知識指導醫療實踐,不僅僅是經驗醫學的延伸,也是對經驗醫學的超越,是醫學模式質的飛躍。在道路交通傷患者處置中,應用EBM的思維與方法,能規范診療行為,充分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目前在ATLS實施中,已有較多醫院開始使用Checklist規范醫務人員診療行為,做到標準化與同質化。但患者均有其個體特異性,其受傷機制、疾病史、傷情和具體經濟條件等情況均不同,因此臨床醫師根據自己的創傷救治經驗進行診療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僅憑經驗進行道路交通傷的診療具有漏診、誤診及延誤治療的風險。然而,中國醫務人員在診治患者的同時不得不考慮患者的保險情況、經濟情況和患者及家屬的意愿及配合程度等其他非醫療因素,最終決定患者的診療方案,雖然中國醫生運用了ATLSProtocol,但非標準ATLS診療程序,可能刪減了部分檢查、檢驗等程序,這些個體化的“改良ATLS診療程序”可能是導致影像學檢查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認,改良的ATLS診療程序確實能降低醫療費用、縮短患者診治時間和提高患者滿意度,讓部分患者受益。但該現象是否會導致整體誤診率、漏診率的升高和診治成功率的降低,由于本研究未設計該方面的調查項目,目前不得而知,但數據分析顯示兩國患者在住院率、入住ICU比例、病死率、急診手術率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未來有待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證實“改良的ATLS診療程序”是否有效,是否需要進一步被“改良”。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6卡|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亚洲av一综合av一区| 亚洲成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软件|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亚洲日韩激情无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另类图片亚洲校园小说区|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gv|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