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統計學發展階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嚴格按照方案部署,切實貫徹全市學習實踐活動工作會議重要精神
一是領導重視,認真開展學習實踐活動轉段相關準備工作。5月17日下午,我局迅速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部署學習實踐活動轉段工作,切實貫徹落實全市學習實踐活動工作會議精神,并對我局分析檢查階段活動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做了專題研究部署。
二是全員參與,扎實開好市局學習實踐活動轉段會議。5月18日下午,我局根據黨組會研究結果,迅速召開了學習實踐活動第一階段工作總結暨第二階段工作動員會議。會議回顧總結了我局學習調研階段各項工作開展情況,全面動員部署了分析檢查階段相關工作事宜,要求按照領導班子、普通黨員、一般干部“三個層次”分別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專題組織生活會和專題思想分析會,認真撰寫好分析檢查報告。
三是行動迅速,及時印發市局學習實踐活動分析檢查階段實施方案。5月20日,我局以《關于印發市統計局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階段實施方案的通知》(宿統組發【2009】07號)文件形式,對如何深入開展分析檢查階段做了具體部署,確保相關活動平穩有序進行。
二是緊扣實踐特色,突出征求意見工作,努力促進全市統計事業整體大推進。
一是謀劃細致,籌備充分。我局以“繼續征求意見,全面查找系統存在問題”作為分析檢查階段初期工作的重點,在市局分析檢查階段實施方案上對征求意見工作進行了詳細安排,同時為傳達貫徹全市學習實踐活動情況通報暨分析檢查階段征求意見會的重要精神,5月25日上午,我局召開黨組會專題研究征求意見座談會相關事宜,要求從統計系統內和統計服務對象兩個層面認真組織召開好意見征求會,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際成效。
1)統計學與統計學學科體系的初創階段
我們將20世紀以前都劃歸為這一階段統計學在這一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有幾個重?要史實:
1.從17世紀中葉開始,英國威廉。配第等的“政治算術”以數量分析為特征,用數量比較的方法進行政治經濟分析,就其所使用的獨創的方法來看應當是統計學的起源
2德國海爾門??盗畹鹊摹皣鴦輰W”,從理論上開始對國情調查和國情記錄問題進行探討,并為統計學這門學科起了一個沿用至今仍為公認的名稱一一“統計學”
3.歷經18世紀至19世紀,法國的拉普拉斯將概率論引入統計學,使統計理論與方法發生了重大飛躍比利時的阿德夫。凱特勒利用概率論原理分析人類各種知識中具有數量變化性的各種現象,概括出需要用統計學進行研究的有氣象、物理、化學、植物動物農業人類共七大類,實際上是明確提出了統計學是可應用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通用方法論科學,開拓了統計研究的新視野19世紀末,英國的卡爾。皮爾遜的“復相關和偏相關”理論、“矩估計”“X2檢驗”等一系列貢獻,將描述統計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使其有了較完整的體系。經過200年的發展,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的基本內容逐漸形成
從統計學在這一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
第一,統計學起源于對社會現象的實質性研究,將概率論引入統計學后,統計學的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統計學由實質性科學過渡到通用的方法論科學。
第二,“政治算術”和“國勢學”對統計學的創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并在這一歷史階段占有學術優勢。
第三,“政治算術”、“國勢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研究領域不同,但己開始出現了逐漸融合的趨勢。例如,由政治算術學派英國的格蘭特開創的人口統計學一開始就成為數理統計學的重要研究領域之i?;而凱特勒把統計學作為一門通用科學,除研究自然現象外,還廣泛研究各種社會經濟現象
第四,統計學己由以收集數據資料為主轉變到初步的統計推斷,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的基本內容正在形成,一些重要的統計思想和方法己初見端倪,但統計學仍主要在各縱向學科的層次上發展,統計學學科體系還不完整。
二)統計學和統計學學科體系的發展階段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至今是統計學迅速發展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黃金時代從統計學初創階段起,各學派之間的學術爭論就沒有停止過,在本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統計學各學派在爭論中互相促進、互相融合,使統計學不斷得到發展
1.德國恩格爾、梅爾到美國查多克和德國弗拉斯科波的社會統計學使社會統計學由實質科學向方法論科學過渡①,也標志著社會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在方法論上的結合2從20世紀初開始,英國戈賽特的“小樣本t分布”?,費希爾的“F分布”“極大似然估計”“方差分析”與“試驗設計”③,內曼與小皮爾遜的“置信區間估計”與“假設檢驗”?,英國杰費萊和意大利菲納特系統發展并形成的“貝葉斯統計”⑤,費希爾創立的“信念學派”⑥,美國沃爾德的“統計決策函數”⑦以及隨計算技術發展而出現的“多元統計分析”“探索性數據分析”“現代時間序列方法”等等,使得推斷統計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獲得了全面發展
3.19世紀后期開始,經濟統計學也進入了表現最豐富的時期,國民收入的測定、物價指數的編制時間數列分析經濟前景預測SNA的創立等等都促進了統計學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和發展
4.在前蘇聯形成了社會經濟統計學,明確提出統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以大量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方面為研究對象,大量觀察法、分組法、指標法是它的基本方法,并以的哲學和政治經濟學作為其理論基礎,將統計學視為具有鮮明階級性的社會科學。在這一時期,我國的統計學走過了一段艱難曲折的道路考察統計學在這一階段的發展狀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統計學成為多分科、多層次的學科,描述統計與推斷統計的理論方法體系日臻完善同時,由于社會制度等原因,形成了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兩門統計學并存的局面;而數理統計學在這一階段占有優勢地位
第二,數理統計學和社會經濟統計學在多年的爭論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為統計學向新階段的發展準備了必要的前提,做出了各自學科的貢獻再者,兩門統計學在爭論中相互滲透,在社會經濟統計的教科書和實踐中大量引入數理統計理論與方法,一些社會科學的思想方法也注入數理統計學的研究中。
第三,統計學的應用在這一階段發生了巨大變化統計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寬廣,覆蓋了理、工、農、醫、文各個分科,己經很難提出一個不需要統計的領域統計應用的成果也越來越顯著。有人統計,在科學技術的重大進展中,自1900年以來有2/3來自定量研究和統計學的貢獻,1940年以來,定量研究和統計學占了5/逆。反過來,統計在各縱向學科中的應用研究又使得統計理論與方法向橫向學科發展
第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受計算機、信息論等現代科學技術以及由現代科學技術引起的人類科學思想體系變革等各方面的影響,統計理論與方法一方面得到了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又面臨著挑戰,在信息時代孕育著再一次變革(三)“大統計學”階段
近年來,我國統計界提出了“大統計學”的設想,199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也將統計學列為一級學科這對提高統計學的學科地位、推動統計學學科的發展、建設統計學學科體系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甩
“大統計學”是一個不嚴格的用語,對于“大統計學”的內涵,聶皖生博士概括為五個方面:研究對象的擴大、統計方法的拓展、應用研究范圍的延伸統計學科地位的上升、統計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融合②筆者以為,建設“大統計學”更重要的方面是統計基礎理論研究的深化在“大統計學”學科研究中,應進行系統的理論總結,提取和概括新的理論、方法和思想,而不是將社會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其他統計學科簡單地結合或合并。“大統計學”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不是“統計學是一門還是兩門”之爭的延續,而是統計學在現代社會中發展的產物,是統計學及其學科體系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征兆
一一社會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和統計學的其它一些學科,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己趨于成熟,形成了各自的理論和方法這些理論和方法,有些是共通的,如一些基本的統計思想和統計分析方法具有天然的血緣關系,可說是殊途同歸;有些理論和方法是相互借鑒的,如社會經濟統計學中引入大量的數理統計學的理論和推斷方法,數理統計學和其它一些科學技術統計學在研究一些社會系統工程項目時,也得到了社會經濟統計學的理論支持;有些理論和方法則是互補的,例如,在建設“大統計學”過程中,可進一步完善統計認識理論、統計邏輯思想、統計指標理論等,在綜合的過程中填補學科的空白從分化到綜合,是統計科學自身發展的趨勢。
一一現代化社會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逐漸打破數理統計學、社會經濟統計學以及其它統計學科之間的界限,時代呼喚著“大統計學”20世紀后半葉,人類社會和科學正在經歷著重大變革,幾百年來形成的科學思想體系受到嚴重的挑戰,社會、物理天文、生物、化學以至統計學中都發現了許多新的現象,如社會變遷、混沌現象、化學振蕩、耗散結構“測不準”原理等等,使得傳統科學思想體系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應付在這種困惑面前,不少學科轉向哲學統計學以尋求答案因果決定論也正逐漸轉向統計決定論。統計學這門具有探索性的科學,以獨特的研究思想探索未知、探索未來,用統計規律逼近物理規律、逼近社會客觀發展規律統計學有可能成為21世紀社會和科學發展的基礎。但是統計學科縱向越分越細的分化、學科之間孤立分割的研究現狀,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科學技術的挑戰,無法解決困擾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的困惑。
一一“大統計學”的提出,可能成為中國對統計學的貢獻“大統計學”是在我國特定歷史背景下提出來的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的加快,都對統計學提出了挑戰社會經濟統計學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和方法,數理統計學只有打破純理論和方法研究模式而在社會經濟領域的應用上下功夫,才能滿足改革開放的要求其次,社會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在中國都得到舉世矚目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統計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研究、投入產出研究、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測算統計調查制度的改革等諸多方面取得一批豐碩的成果而且,中國社會經濟統計還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有一支龐大的政府統計機構,有數百萬人的統計隊伍,有100多所大專院校設有社會經濟統計專業同時,我國的數理統計研究在國際上并不落后,很多研究成果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①建立“大統計學”是歷史的選擇,也是現實的選擇再次,社會經濟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有真誠合作的機遇嚴格講,多年來,社會經濟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之間的爭論并不是兩門統計學之間的爭論,而是社會經濟統計學界內兩種觀點的爭論社會經濟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并沒有開展過真正的學術爭論,這既是歷史的悲劇,也是現在合作的契機因此說,“大統計學”不是“大”在與西方統計的接軌上,而是可能成為中國對統計科學發展的貢獻
按照“大統計學”思想建設統計學學科體系,需要對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理論基礎和方法體系重新思考總體而言,統計學是研究隨機現象大量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論科學,其目的是探索現象的數量規律性,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
(一)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大量隨機現象的數量表現
統計學研究的量不等同于哲學意義上的量,而是與之相聯系的數據資料,統計學研究的是隨機現象的數量表現一句話,統計學研究的是客觀現象的隨機變量這些本是簡明而又不爭的事實,但目前仍有一些觀點以此對“大統計學”提出質疑問題的關鍵是,社會經濟現象是不是隨機現象目前,完全否認社會經濟現象具有隨機性的觀點己不多見,但仍有觀點認為,社會經濟領域中既有隨機性現象,又有確定性現象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正確的,但不能理解為社會經濟現象中一部分是隨機的,一部分是確定的;而應解釋為一方面是隨機的,一方面是確定的。
客觀現象為什么是隨機的,這是本體論的問題,本文不作探討。是不是隨機的,是認識論的問題,屬于統計學研究的范疇客觀現象的隨機性包括客體本身的不確定性和主體對客體認識能力的局限性而產生的不確定性,二者往往是相互交錯的。何謂隨機性呢?簡言之,是在給定的一組條件下,某現象可能出現的結果不止一個且事先無法肯定。具有隨機性的現象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在相同的條件下,它可以在大量觀察中反復發生,重復出現;二是它的結果有多種可能性;三是某一次觀察出現何種結果事先無法肯定這三個條件也是判斷客觀現象是否具有隨機性的標準。
任何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其數量結果,都可以在人的有意識的活動中,即主體控制的在一定時期內大體相同的條件下反復發生,重復出現每一次統計調查的結果,包括抽樣調查和其它調查方式取得的數據,都是可以反復發生的結果的一次實現而且社會經濟現象的數量結果不論事先預測得多么準確、計劃得多么周密、控制得多么嚴格,也必定會有多種可能性計劃規定經濟増長率控制在,實際統計結果不多不少正好等于10%,這只能是一種巧合。正是由于一個現象有多種可能結果,所以某次統計調查出現哪一種結果事先無法肯定因而,社會經濟現象是典型的隨機現象,其數量表現為隨機變量。
社會經濟現象雖然是隨機的,但并不是虛無飄渺、捉摸不定的,當試驗或觀察結果充分大時,隨機性就轉化為確定性,即呈現出統計規律丨性隨機性和確定性是客觀現象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
一一客觀現象可能出現的結果會有多種且事先無法肯定,因而它是隨機的,但它的結果必定依一定的統計分布出現,必定表現為一定的統計規律,因而它又是確定的。
一一客觀現象的某種結果在被觀察之前是否會出現也是不能準確預知的,因而它是隨機的;但它的結果在統計觀察后一旦出現,就轉化成一個實實在在的量,一個不會改變的原始數據,因而它又是確定的
關鍵詞:校園足球;中學;運動技能;評定標準
中圖分類號:G807;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76(2016)03-0099-05
Abstract: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AHP were used to develop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ampus football skill (ESCFS) in high scho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Results: two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included in ESCFS, corresponding to junior high school period, and high school period. Each level contains five aspects: ball control, dribbling, kicking, fitness and match performance, and the difficulty of evaluation methods increased with the level. ESCFS was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1794 students in 12 cities. Empir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ESCFS had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hich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student football skill level and development level.
Key words:campus football; high school; skill; evaluation standard
近年來全國校園足球活動蓬勃發展,自2009年開始校園足球分別經歷了國家體育總局以及教育部為管理主體的發展階段。在國家體育總局的管理主導下,52個國家級布局城市以及68個省級布局城市參與校園足球活動,每年有超過5 000所學校的270萬學生參與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年均比賽場次10萬次,搭建了較為完善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1]。2015年校園足球活動的管理主體由國家體育總局轉變為國家教育部,標志著校園足球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充分發揮校園足球的教育功能以及育人功能,注重解決校園足球活動發展所面臨的相關問題,建立健全校園足球的評價機制以及制定足球后備人才認定標準等內涵式發展戰略舉措是新時期我國校園足球開展的重要特征[2]。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4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指出在以教育部為主導的全新校園足球活動中,將更加注重校園足球的普及,參與校園足球的學生要達到2 000萬人[3]。2015年3月8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頒布標志著校園足球活動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對校園足球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例如到2020年要在全國扶持建設2萬所中小學校足球特色學校,將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并加大學時比重,校園足球的特色學校確保每周一次足球課教學等[4]。2016年教育部相繼完成在全國遴選并支持建設8 627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8個校園足球試點區縣以及3個校園足球綜合改革試驗區。先后培訓全國校園足球骨干教師13.5萬人,組織校園足球比賽超過10萬次,成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專家委員會等重大舉措[5]。校園足球的快速發展要求構建相應的監管機制以進行正確引導與質量評價。中學階段是學生足球技能發展提高的關鍵階段,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運動技能評價標準的研制,能夠填補我國該年齡階段校園足球學生技能評價標準的空白,是積極貫徹落實現代學校體育三位一體的發展目標,科學引導校園足球的課余訓練以及完善校園足球技能評價體系的重要舉措。
1 研究對象
以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中學生為研究主體,以學生初中及高中兩個階段的足球運動技能評定標準作為研究對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法
以青少年足球技能評價為主題,采用網絡檢索以及圖書館查閱兩種方式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
2.2 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技能評定的核心問題進行信息采集,102位足球領域專家和一線教師參與此次調查,通過文獻以及問卷的分析結果確定評價體系的測評方案。
2.3 測試法
以全國18個足球重點城市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學生為測試對象,按照評價體系的指標進行樣本測試與數據采集。測試對象均接受足球訓練1年以上,測試總數為1 794人,包括初中樣本總量為966人,其中男生576人,女生390人;高中樣本總量為828人,其中男生627人,女生201人,以此作為學生運動技能評價體系得分標準與等級標準制定的依據,同時按照性別差異分別制定初中以及高中階段的運球與素質評分標準。具體測試方法見表1。
2.4 數理統計法
對問卷調查采集的有效信息進行統計學分析,初步構建運動技能評價體系的指標集。運用主成分分析法確定評價體系一級指標以及二級指標的指標體系以及各級指標的權重系數,構建技能評價體系模型,并以學生測評數據為基礎運用十分位數法構建技能得分標準量表。
3 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運動技能評價體系的構建
以校園足球初中階段為例,對學生運動技能評價體系的構建步驟進行詳細說明。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運動技能評價體系的構建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對于問卷調查采集信息進行合理化篩選,保留選擇頻數在75%以上評價指標,初步構成評價體系的指標集。其次運用層次分析法對評價體系進行指標層次的邏輯設計,搭建兩級指標層次的體系架構。最后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評價體系的數學模型。
3.1 指標集的建立和指標數據采集
運用SPSS統計學軟件對評價體系的每一個一級指標及其所對應的二級指標集的測試結果進行主成分分析,以此經過數據標準化、降維因子分析、建立相關系數矩陣、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以及特征向量的計算等步驟,建立針對每一個一級指標的數學模型。
主成分分析結果顯示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從第二個主成分開始特征根都比較偏低,然而特征根小于1,顯示第一個主成分能夠概括絕大部分的信息,即一級指標下的第一主成分二級指標能夠體現一級指標的核心內容。
依據方差分解與主成分載荷矩陣的數據得到指標的對應系數,依據初始因子載荷矩陣中的兩列數據得到特征向量,將特征向量與標準化后的數據相乘,得出主成分表達式:
技能評價要聯系校園足球教學訓練實踐,在確保評價科學化的基礎上,突出評價體系的簡易性與可操作性,從而便于教師在教學訓練過程中的靈活運用。依據主成分分析結果及技能評價操作的實踐需求,評價體系最終采用一級指標對應一個二級指標的體系模式。按照以上步驟構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的指標體系。
3.4 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技能等級評定標準量表
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運動技能標準量表包括初中以及高中兩個階段,兩個階段學生年齡跨度以及身心發展程度的差異性較大,因此在折線運球以及身體活動能力測試中需按照男、女不同標準給予評價得分。
運用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技能等級評定標準量表可以對初中以及高中階段的學生進行單項足球技能水平的評價,也可以通過將單項得分與權重系數的乘積累加進行足球技能水平的綜合得分評價以及等級評價。由于中學不同年級學生身心發展差異性較大,因此綜合評價等級難度逐年提高。以初中階段為例,學生足球技能綜合得分=頭顛球得分×0.1+折線運球得分×0.2+定位球射門得分×0.2+多向繞桿跑得分×0.1+比賽得分×0.4。根據綜合得分以及綜合評價等級表,認定相應技能等級。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 運用調查法、測試法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構建校園足球初中以及高中兩個階段學生運動技能的評分以及等級標準。評價體系由能夠體現球感、運球、踢球、身體素質以及比賽能力5個方面的特定指標構成,評定方法與評價難度依據學生年齡差異進行區別對待,依據對全國12個城市的1 794名學生的測試所得數據經統計學處理確定技能評分標準與等級標準。
4.1.2 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運動技能評定標準是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征以及足球訓練規律為依據,以構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技能評價體系為主要目標,運用科學評價模型構建方法,對學生足球課程學習質量及效果進行規范性量化評價,對促進校園足球開展的評價機制構建、提高足球課堂教學以及課余訓練質量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4.2 建議
4.2.1 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技能評定標準的適用對象為中學階段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學生,用于評價中學階段學生足球技能水平的發展程度。與此同時,標準還可以為校園足球后備人才的選拔提供量化依據,為校園足球整體或局部發展的質量評價提供有益參考。
4.2.2 基于突出重點以及區別評價的原則,校園足球中學階段學生技能評定標準需要后期的持續性修訂與完善。如注重對守門員特殊位置運動員的技能評價,指標選擇應符合足球運動技能不斷發展的需要及訓練規律,同時更多地對比借鑒足球發達國家青少年培養經驗及規律,更適合不同年齡段青少年身體及心理發育特點及我國校園足球發展水平。
4.2.3 在評定標準應用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我國不同地域間的校園足球發展實際,考慮校園足球課程建設與業余訓練的銜接與區別對待,考慮解決校園足球人才培養與競技足球人才選拔及評價標準的順暢銜接。
參考文獻:
[1]打基礎重細節,提升校園足球品質[N].中國體育報,2013-01-29(5).
[2]秦D,劉志云.小學校園足球學生技能評定標準的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5,37(4):92-96.
[3]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發言摘登[N].中國教育報,2014-11-27(4).
[4]解碼校園足球“2.0計劃”[N].中國教育報,2014-10-09(5).
[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通知[R].[2015]11號.
[6] Robert M Malina,Basil Ribeiro,Joo Aroso,Sean P Cumming.Characteristics of youth soccer players aged 13C15 years classified by skill level[J].Br J Sports Med,2007,41(5):290C295.
[7] Malina RM,Cumming SP,Kontos AP,et al.Maturity-associated variation in sport-specific skills of youth soccer players aged 13C15 years[J].J Sports Sci,2005,23(5):515C522.
[8] AMIRI-KHORASANI,M.et al., Acute effect of different stretching methods on Illinois agility test in soccer players[J].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0,24 (10):2698-2704.
【關鍵詞】 嬰幼兒;早期發育;保健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94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全面發展階段, 此階段發育狀況的好壞可能會影響一生的健康, 因而對孩子早期教育的進行, 具有重要意義[1, 2]。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如何使孩子贏在起點, 亦是所有家長及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本院接收的96例嬰幼兒資料, 旨在探析不同的兒童保健方法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 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5 年12月接收的96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每組48例。對照組年齡1.4~ 3.6 歲, 平均年齡(1.54±1.31)歲。研究組年齡1.5~3.0 歲, 平均年齡(1.56±1.10)歲。經檢查所有幼兒均符合標準, 無遺傳病及其它禁忌證。兩組幼兒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保健法保健,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早期教育、飲食營養指導及嬰幼兒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確的兒童保健方法進行保健, 具體如下:①早期教育。對家長傳輸健康育兒與科學育兒知識, 例如在孕期可對胎兒進行聲音的傳輸。在嬰幼兒期間, 根據其心理的變化與生長過程進行相應的輔導和教育, 主要有進行身體觸摸運動、語言溝通色彩感知等方面, 以提前給嬰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②飲食營養指導。遵循嬰幼兒飲食營養指導原則, 對新生兒一般至少需要進行6個月的母乳喂養, 以此保證其攝入充足的營養。6個月后可給予奶粉、麥芽類等適當的食物輔助, 同時進行其他方面的輔食, 以進一步保證嬰兒體內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鋅硒等元素均衡。需注意的是由于飲食過多出現偏食或消化不良。③對于嬰幼兒疾病防治方面的教育。注意保持嬰幼兒身體衛生, 防止滋生細菌導致的疾病[3]。同時進行定期疫苗注射, 以預防各種傳染疾病。按時對嬰幼兒進行相關疾病檢查、篩選, 由于嬰幼兒自身免疫系統較低, 應加強保暖措施。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兩組均給予1個月相應的保健后, 通過電話詢問家長其孩子的飲食營養狀況、疾病預防、治療情況及生長發育情況等, 比較兩組身高、體重及血紅蛋白水平, 并進行詳細記錄。同時使用蔣新液等[4]文獻中嬰幼兒發育檢查量表(Gesell)對患兒進行相應的智力檢測, 內容主要包括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3個方面。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嬰幼兒智力發展情況比較 研究組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嬰幼兒身高、體重及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兩組體重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紅蛋白水平及身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兒童的早期智能發育不僅與遺傳因素有關, 而且受后天諸條件的制約。而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條件則需要非常豐富又適宜的教育環境刺激, 這種刺激將從根本上改變大腦的微結構與整個大腦的性能[5, 6]。這對嬰幼兒進行早期干預與早期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近幾年來, 本院保健科接收的幼兒, 無論是從兒童健康成長、疾病控制還是孩子的早期教育開發都得到了眾多家長的認同。對兒童進行正確的保健是保障嬰幼兒早期身心健康發育的關鍵, 有利于提高嬰幼兒智力及身體健康[7]。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靜息動作、大運動及適應性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給予嬰幼兒早期教育、飲食營養指導及嬰幼兒疾病防治教育等正確的兒童保健方法有利于嬰幼兒早期各方面的發育,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曉娣.有關嬰幼兒保健工作的討論.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2(2):347.
[2] 張輝.在社區開展兒童保健與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國民康醫學, 2013, 25(24):135-136.
[3] 高春梅, 杜亞平.流動兒童保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進展.中國全科醫學, 2013, 16(9):967-970.
[4] 蔣新液, 馬玉杰, 陳雅芬, 等 . 480 名正常嬰幼兒認知發育影響因素調查.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3, 21(12):1321-1323.
[5] 曲華, 魏益民.正確的兒童保健對嬰幼兒早期發育的影響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27):38-39.
[6] 肖永紅.早期綜合發展在兒童保健中的應用效果.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27):53-54.
高等教育統計是了解高職院校綜合發展實力,研究高職院校整體發展水平的前提和基礎,對促進高職院校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等教育統計是認識高職教育
發展規律的有效方法。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于20世紀九十年代末,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發展,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高職教育起步晚,沒有現成的經驗作為借鑒,要在激烈的教育改革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掌握高職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了解高職教育辦學特點,并遵照高職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推進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高等教育統計是認識高等教育現象,揭示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重要手段。它運用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高職教育活動進行量化的調查和研究,從而了解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質的分析,掌握高職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及其發展趨勢,為高職教育發展指明方向。
(二)高等教育統計是高職院校實行
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統計是高職院校實施科學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只有正確了解和把握高職院校發展現狀,才能推進學校的科學管理。高等教育統計通過收集、整理高職院校各方面情況的數量表現,并以此為根據對統計數據和資料進行系統地分析,得出客觀反映學校情況、發展階段以及存在問題的科學推斷,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高等教育統計作為認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及其發展規律的工具,是高職院校科學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高等教育統計內容包括教學、科研、師資、學生管理、招生就業、財務、基建、設備、圖書資料、后勤保障等影響高職院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各種軟硬件條件,全面反映了學校過去、現在方方面面的情況,是學校進行橫向及縱向比較的基礎,為高職院校明確辦學定位,了解學校發展水平,找出與兄弟院校之間的差距提供了全面而又詳盡的依據,是高職院校進行科學決策、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依據。
(三)高等教育統計為高職院校制定
計劃、科學規劃提供依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制定合乎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符合高職院校自身發展階段特點的計戈和規劃,并以此來指導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才能促進高職院校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高等教育統計綜合性強,信息面廣,是領導科學制定發展規劃的基礎,不僅能為領導或各職能部門科學決策提供廣泛、真實的信息服務,也能為正確認識自身發展水平,找出與同類院校間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以及產業創新等方面的差距提供借鑒。
二、加強高等教育統計對策措施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在高等教育領域站穩了腳跟,以高等教育的類別形象獨立存在,正蓄勢待發。隨著高職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大,高等教育統計在高職院??茖W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正確認識高等教育統計,充分發揮其在高職教育改革中的基礎性作用,是推進高職院校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轉變觀念,增強統計意識
統計不僅包括數據的收集、整理,還包含統計分析。傳統的統計工作局限于數據的收集、整理,統而不計,使統計工作流于表面化,以至于一些不利于統計工作發展的思想泛濫,“統計、統計,三分統計,七分估計”等觀念深植人心,使統計工作長期得不到重視。一些領導口頭上表示重視統計,實際行動中卻往往背道而馳,為使數據好看,不尊重事實隨意更改統計數據。由于思想觀念上的不重視,有些職能部門領導在高教統計任務下達后,百般推脫,不認真組織有關工作人員熟悉統計口徑,按照個人的理解,隨意填報數據,給統計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糾葛。推進高職院校科學管理,必須改變過去忽視統計工作的思想,增強統計觀念,在準確、真實、完整地收集、整理各種基礎性材料的前提下,建立統計臺賬,做到數出有據,同時加強統計分析,一改過去只統不計的不良現象,發揮統計綜合功能,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二)創新體系,調整統計指標
統計指標的設置必須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相一致。內涵發展階段,高等職業教育更加注重軟件的提升。目前,高等教育基本辦學條件指標仍然沿用的是教育部2004年的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文件,已經不能反映現在高速發展的教育環境。比如,生均圖書資料指標,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讀物已經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但是在報表統計中雖有填報數字資源量的要求,卻仍然不能不記入生均辦學指標測算。這嚴重束縛了高職院校與時俱進的良好發展意愿,為完成指標要求,變相去購買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圖書濫竽充數。還有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隨著時代進步,目前計算機使用已經基本普及,統計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已經完全失去了當初統計的意義,更何況仍然沿用2004年百名學生擁有8臺計算機的指標。高職教育發展至今,加強軟件建設,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才是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的正確做法。因此,高等教育統計必須調整統計指標,增加軟件建設指標。尤其是作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重要內容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有關指標,要適時補充到統計指標體系中去,以便更好地推田進高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