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投資項目評估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項目風險;投資評估;多屬性群決策
對一個項目風險管理的好壞,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項目最終管理目標的實現。對項目的風險進行評價是項目投資決策中的重要環節,因為對其風險進行分析和評價,可以了解到各種風險因素發生的可能性和導致損失的后果,從而確定風險大小的先后次序和風險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運用綜合評價方法對項目風險進行評價,首先要識別風險因素或風險事件和可能發生風險的具體環節,羅列出風險調查表;然后由相關專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或者風險事件的重要性進行打分,以此來確定一個項目的綜合風險。
一、問題的提出
基于上述綜合評價方法,在一個項目投資決策中,個別專家因受個人情感等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對某些項目階段的風險做出失真的評價是無法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不合理的評估結果。而基于有序加權平均算子(WA算子)和加權算術平均算子(CWAA算子)的多屬性群決策方法則是:首先利用OWA算子進行縱向集結(即對一個專家所給定的某一項目階段的所有風險分值進行集結);然后利用CWAA算子對縱向集結結果進行橫向集結(即對不同專家得到的同一項目階段的綜合風險值進行集結),其結果可用于項目投資的風險評估。該算子不僅能充分考慮專家自身的重要性程度,還盡可能地消除了上文所述的那些不合理因素的影響,并增加了中間值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對過高或過低的某投資項目階段風險綜合屬性值賦予較大或較小的權重),從而增強投資評估結果的合理性。
二、 基于OWA算子和CWAA算子的多屬性群決策評估方法
1.OWA算子和CWAA算子的定義。(1)定義1:設FOWA:RnR,若F(a,a,…,a)=wb(j=1,2,…,n)(公式1)
其中,w=(w1,w2,…,wn)T是與函數FOWA相關聯的加權向量,且wj∈[0,1],w=1;bj是一組數據ai(i=1,2,…,n))中第j個最大的元素,則稱函數FOWA是n維有序加權平均算子,即OWA算子。(a,a,…,a)是任一組數據向量,(β,β,…,β)是(a,a,…,a)中的元素按下降序組成的向量,則有(a,a,…,a)=f(β,β,…,β)。根據上述定義,令w=
(1-a)/n,i=1a∈[0,1],為一調節值。則有fw=(a,a,…,a)=af1(a,a,…,a)+(1-a)f*(a,a,…,a)(公式2)。其中f*(a,a,…,a)是i≠1的情況。若a=0,fw=(a,a,…,a)=f*(a,a,…,a),若a=1,則fw=(a,a,…,a)=f1(a,a,…,a)。(2)定義2:設FOWA:RnR,若F(a,a,…,a)=wb(j=1,2,…,n)(公式3)。式中,w=(w1,w2,…,wn)T是與F函數相關聯的加權向量。bj是一組加權向量(nw1a1,nw2a2,…,nwnan)中第j大的元素,n是平衡因子,則稱函數F是n維組合加權算術平均算子,即CAWW算子。
2.評估過程。(1)決策矩陣的構造。在指標權重信息完全未知的狀況下,請k位相關風險專家dk對該項目計取權重,設X和U分別為方案集和屬性集,屬性權重信息完全未知。D={d1,d2,…,dn}為決策者集,λ={λ1,λ2,…,λn}為決策者的權重向量,其中λk∈[0,1],k=1,2,…,t,λk=1。假定決策者dk(dk∈D)給出方案xi(xi∈X)在屬性uj(uj∈U)的屬性值為a(k)ij,從而構成決策矩陣Ak。Ak經過規范化處理后,得到規范化矩陣Rk=(r(k)ij)nxm。(2)綜合屬性值計算。利用OWA算子對決策矩陣Rk中第i行的屬性值進行集結,得到決策者dk所給出的方案綜合屬性值z(w)=F(r,r,…,r)=wb (公式4)。(3)群體綜合屬性值的計算。利用CWAA算子對位決策者給出的方案xi的綜合屬性值z(w)進行集結,得到方案xi的群體綜合屬性值 z(λ,w′)=FCWAA[z(w),z(w),…,z(w)]=w′b(公式5)。
其中,w=(w,w,…,w)T是FCWAA的加權向量(投資單位應綜合考慮不同專家對風險的把握程度來判定各專家的打分在最終決策中所占的權重),b是相應的一組加權向量(tλ1z(w)),tλ2z(w),...,tλtz(w)中第k大的元素,t是平衡因子。(4)風險評估。利用 z(λ,w′)對方案進行排序。投資者根據以往對相關項目的投資經驗以及在項目可行性研究、項目投資招標、投資實施等環節投資單位所能承受的風險能力,給出項目投資的各個階段的風險標準值Ri,在z(λ,w′)
基于OWA和CWAA算子的多屬性群決策方法在實際項目風險投資評估中,計算比較簡單,同時也考慮到了眾多風險因素對各個項目投資階段風險的影響程度,因此,這一方法的評估結果的可信度比僅考慮單一因素的評估結果要高。
參 考 文 獻
[1]徐澤水.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方法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15~22
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世界銀行資助項目的重點領域,1981年至今,世行在華已實施了約60個項目,投資總金額近百億元。農業穩定才能促進經濟穩定,經濟穩定才能促進國家穩定,國家穩定才能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可以這樣說,農業是“興國安邦之大計”。在發展中國家,農業的現代化,是其他部門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
農業項目評估是隨著農業投資項目借款業務的開展而逐漸引入我國的,評估工作是貫穿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重要工作,這項工作可為委托方進行項目投資決策提供科學公正和客觀的依據。我國發改委和農業部等有關部門也非常重視農業項目評估工作。在我國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增加對農業的投資是一個關鍵措施,而我國目前針對農業投資項目的評估準確性太低,單從投資估算上看,偏差超過30%屢見不鮮,如果從項目的整體結果來考慮,評估的準確性就更低了。評估不準不僅造成決策失誤,導致投資損失,而且嚴重損害了評估業的聲譽,危及評估業的生存和發展。究其原因,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的稀缺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國資金短缺,提高農業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和資金的利用率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具備農業項目評估基本理論與實際操作經驗的專業人才是項目評估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必備條件。而目前項目評估人才培養還沒有引起重視,專業的項目評估人才缺乏是評估工作中存在的重要問題,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員的數量和職業能力遠遠不能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
本文通過對當前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現狀分析,提出培養模式創新的必要性,繼而給出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途徑及方法,從而促進農業投資項目評估行業規模健康發展。
一、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國目前的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稀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工作在項目評估咨詢公司,我國高校經濟管理學院的一些專業基本上會設立投資項目評估專業課,現有評估人員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主要是從學校的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專業或者是項目評估方向的碩士教育中獲得的,在入行之前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據調查,社會上至今只有資產評估師、PMP項目管理師的培訓機構,并未設立專門的農業項目評估人才培訓機構,因此當前的農業項目評估人才主要是通過高校的經管專業本科培養出來的,而其他專業的學生要想進入項目評估行業中,卻沒有學習的途徑。這也是農業項目評估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
農業投資項目具有投資大、回收期長、效益低和風險大的特點,因此在農業投資項目評估過程中存在很多難點。當前評估人才整體的發展水平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業投資項目評估咨詢公司數量不多,難以適應當前項目評估行業發展需要。二是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員的評估水平不高,經常導致評估結果發生偏差。單從投資估算上看,偏差超過30%屢見不鮮。三是專業的農業投資項目評估帶頭人稀缺,高校的學生在學習項目評估技能的時候,缺乏實踐的機會,導致理論與實踐脫節,這也是導致現有評估人員水平有限的原因之一。四是缺乏專業的農業投資項目評估培訓機構。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將成為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的障礙,最終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二、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途徑
(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意義
根據當前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稀缺以及評估水平低下等情況可以看出,改變當前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這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在校期間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增強他們的實踐技能,項目評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農業項目評估課程的實用性。目前高校的經濟管理學院基本上開設投資項目評估課程,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基本上采取說教式,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參與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作為高校教師,除了講解必要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要給學生參與的空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了解投資項目評估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課程,在現實的工作中是非常實用的。
2.有助于加強評估人員的工作水平,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度。目前高校為社會提供的評估人才多數為剛畢業的本科生或碩士生,這些人才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在剛剛步入項目評估行業中時,難免有些力不從心,使評估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重新定位投資項目評估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解決這一問題。
3.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高校的評估人才培養過程中,增加針對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實踐環節,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提供理論應用到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4.有助于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增加評估人才的數量,提高評估人才的質量。目前我國投資項目評估人才稀缺,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因此,由投資項目評估行業中的專家做帶頭人,設立評估人才培訓機構,拓寬現有評估人才培養途徑,這樣不但可以擴大項目評估行業規模,通過專家的指導,還可以提高評估人員的評估水平。
(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途徑
1.改進現有高校農業投資項目評估課程授課模式,重新修訂人才培養目標。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當前的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基本是來源于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或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高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基本上是講解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并且主要是從投資項目的環境評估、技術評估、財務評估、國民經濟評估和社會評估幾個方面來講述。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掌握相應的評估指標和評估方法,但是沒有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經歷。因此,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增加實驗環節,進行案例模擬訓練,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高校為社會提供高素質、實用型評估人才的目標[1]。
2.加強校企合作,為學生建立投資項目評估技術實習基地,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2]。目前,校企合作是高校在發展中關注的重點內容,這種合作模式有幾點好處:一是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免費的實習平臺,讓他們在畢業前接觸實際的工作,有利于在畢業之后能迅速地進入工作狀態,不會影響單位的工作質量;二是企業在聘用實習學生的同時,可以降低人員成本,也可以在實習人員中挑選可以長期聘用的員工,為學生提供了就業的崗位。就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而言,自2003 年以來, 經管類各專業先后與相關企業簽訂了人才培養和實習基地等合作協議: 如財務管理專業與海通證券、物流管理專業與北大荒物流公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與綏芬河海關,除此之外還與用友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但是對投資項目評估技術的應用,卻沒有相應的實習基地。因此,應該加強與項目評估咨詢公司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
3.成立項目評估人才社會培訓機構,拓寬現有人才培養途徑。當前的項目評估人才培養模式單一,高校是主要的人才培養途徑,輸出的評估人才數量和質量有限。因此,要想使項目評估行業健康發展,有必要在社會上成立項目評估培訓機構。在高校和社會中發掘項目評估行業資深人士,讓他們成為項目評估培訓機構的帶頭人,充分發揮他們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優勢,給學員們傳授最新、最直觀、最有效的評估方法和技術,為社會提供數量更多、素質更高的項目評估人才。
三、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的保障措施
(一)強化農業投資項目評估的人才培養意識
目前農業項目評估人才培養并未引起高校及農業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通過提高農業項目評估和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進而加強對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有利于改善當前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缺乏的現狀,也為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模式開了一個好頭。
(二)完善高校農業投資項目評估教學資料
改變當前高校農業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純理論教學模式,增加農業投資項目評估課程的實踐環節,完善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農業投資項目評估教學配套資料,為農業投資項目評估人才培養打下良好的教學基礎。
(三)搭建穩定的校企合作平臺
[關鍵詞] 風險投資 指標體系 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風險投資是對風險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并對所投資企業加以培育和輔導,待其發育成長到相對成熟后即退出投資,以實現資本增值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投資行為。它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由于風險投資的對象大多為處于創立初期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企業缺乏經營經驗,整個過程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且比一般項目投資風險高。風險投資項目的高風險性另外一個原因是嚴重的信息非對稱性。風險企業家掌握著申請項目的詳細信息,為追求自身的利益,甚至有時會發出虛假、錯誤信息,所以占據了絕對的信息優勢。因此,風險投資家對風險投資項口進行嚴格的篩選和評審時,必須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從而做到從源頭防范和減少決策失誤。據此本文對投資項目風險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模糊綜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與風險投資項目評價特點相符的決策模型。
一、投資項目風險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為使評價指標體系能從不同層面上完整、全面、系統地反映投資項目中的風險,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如下:一是科學性原則,該指標體系應能正確的反映評價對象各價值構成要素的因果、主附、隸屬關系,以及客觀機制。二是系統性原則,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反映對象的結構、要素,以及各種因素的邏輯關系,從而對評價對象做出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的系統分析。三是全面性原則,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根本目的是考核投資項目中風險的總體狀況,通過考核來確定項目的風險大小,因此必須綜合考慮影響投資項目中風險的各種要素。四是簡約性原則,指標的選取,在保證科學、客觀、可行的前提下,力求簡約。各評價指標所反映的問題應真正有代表性,各指標所提供的信息不應有交叉、重復,指標的內涵準確,指標之間界定明晰。這樣可保證用最小的指標,準確、科學、合理的反映所要評價的問題,確保評價的質量水準。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數據收集條件的限制,目前還難以建立理想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在現有的統計制度和數據的基礎上,只能較多地關注可操作性,從而構建一套實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于是,評價作為一個過程,只能具有相對的合理性和相對的科學性。
二、投資項目風險的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我們在全面、系統地分析影響投資項目風險的五個因素為一級指標的基礎上,設立了十二個二級指標,從而建立起投資項目風險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1.市場前景
好的產品構想能否有良好的市場需求,這關系到開發、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否被市場接受,也即能否在市場上獲得回報。風險投資家十分重視對市場前景的評價和分析,重要的指標有:
(1)增長潛力。選擇處于高速增長的產業與不斷擴容的市場中的項目與企業,是評價投資機會的重要原則。投資公司應從技術、產品、產業、消費趨勢,以及地方保護主義等角度來評估項目產品未來的市場增長潛力。
(2)競爭優勢。是指分析市場主要對手的產品和資源優劣勢、市場進入壁壘及替代產品的威脅等。風險投資公司應評估投資項目的核心資源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并判斷經營團體提出的競爭策略是否能有效地創造市場優勢。
2.企業家才能
風險企業面臨復雜的環境,不確定性高且難以評估。因此,企業家才能是一項很重要的投資指標,它決定著風險企業未來的命運。企業家才能包括:
(1)企業家人格特質。作為風險企業的關鍵人物,投資公司對企業家的人格特質會有高標準的要求。在我國社會誠信水平較差、信用體系不健全的情況下,為了防止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道德風險,投資公司尤其要把忠誠正直的人格特質作為項目評審時考慮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風險投資家還應從各個角度去考察企業家是否具有敏銳的行業洞察力,是否掌握市場前景并懂得如何開拓市場,是否懂得利用各種渠道融通資金,是否有比較強的綜合能力等。
(2)團隊專長與經營理念。企業家應該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業團隊,包括技術開發、企業管理、財務運作及市場營銷等各種專業特長且具豐富經驗的人士,并且能夠合理分工和有效配合。由經營理念可以看出經營團體對于企業經營的態度,以及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與組織運作方式。
3.投資獲利性
風險投資家甘冒風險大膽投資,就是為了獲得百倍、千倍的高額回報。對于占我國目前風險投資機構而言,雖然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引導投資方向是其主要目的,但盈利又是其持續發展的基礎,所以也應對該指標有所考慮。通過分析評估各項財務資料來考察項目的獲利性。評價時應主要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1)預期投資報酬率。中國的創業家為吸引資金,往往高估投資回報率,所以投資者需要十分慎重地分析、評估各項財務資料,并以較保守的態度估計可能實現的投資報酬率。
(2)投資回收速度。由于風險企業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資金回收速度越快風險越小。因此,投資者必須正確衡量投資回收期,過短或過長的投資回收期都是不合適的。
4.技術與產品特征
產品的技術是產品的靈魂,也是其價值的所在,技術是許多高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風險投資家十分重視對技術的考察。主要的指標有:
(1)技術是否具有創造性和革命性。創造性和革命性的技術往往可以孕育一個巨大的產業。革命性的技術往往可以形成壟斷地位,技術壟斷就可以提高競爭者進人的門檻,風險企業就可以長期獲得超額利潤。
(2)技術的可行性和適用性這一點十分關鍵,一個好的技術構想能不能成為現實,關系到技術開發投資能否得到回報。技術的創新是有巨大風險的,它與許多客觀因素有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認真考查其可行性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此外,技術的適用性也不可忽視,技術的適用性是指研究開發出來的成果在未來使用方面的難度。
5.退出機制
風險投資主動承擔和駕馭風險的投資動機在客觀上要求有一個順暢的資金變現渠道,可以說,策劃退出是風險投資家自始至終都在考慮的問題。然而,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尚不完備,沒有建立起產權交易市場,沒有完善的退出機制,風險資本退出渠道不暢已經嚴重地阻礙了我國風險投資的發展。
(1)退出難易程度。我國風險投資專家認為最合適的風險資本退出時機是在風險企業成熟期。由于我國風險投資公司在風險資本退出時機的選擇上比發達國家較為保守和謹慎,所以,投資公司應選擇能及時變現的項目,根據經濟形勢和項目進展情況隨時退出,以減少可能造成的損失,從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2)退出方式選擇。退出方式一般有三種:公開上市、出售(包括并購和回購)及清算。不同的退出方式將影響投資風險的最終結果與獲利水平,其中,公開上市是理想的退出方式。我國目前尚無真正意義上的二板市場,缺乏完善的退出機制,從而使得風險資本的循環運作存在較大的障礙,無疑加大了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應把獲利的目標時刻銘記在心,必須根據風險投資項目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分析判斷風險企業可采取的最現實的退出方式。
三、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1.指標評分方法的選擇
一些具有模糊概念的系統,在進行評價時很難給出確切的表達,這時可以用模糊評價的方法。例如采用隸屬度的概念,假設評語分為 5級,如{優、良、中、可、劣}或者{90、80、70、60、50}等,隸屬度函數的構造可以用連續的,也可以用百分比來表示。經過分析比較,我們確定了以①低風險,②較低風險,③一般風險,④較高風險,⑤高風險,以上五個評價等級元素構成評價等級集合。
2.指標值的獲得
我們可以通過德爾菲法向有關的專家、學者、中介機構和企業管理層等有關人員發出咨詢函,填寫各個指標所處的等級,并將其整理成模糊矩陣,以便進入下一步。
3.指標間權重分配方法的選擇
目前流行的確定指標權重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強制確定法。其中層次分析法有助于決策的客觀性和統一性,其數學基礎并不高深,計算也很簡單,因此被公認為是一種能較好的處理目標值難以定量描述的、多目標系統的復雜決策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本模型中我們選擇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間的權重。
4.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1)劃分因素集U.
設因素集為U={u1,u2,…,un},抉擇評語集為V={v1,v2,…,vm}。
對因素集U作劃分,即U={U1,U2,…UN}
式中即Ui中含有ki個因素,并且滿足下列條件:
(2)初級評判
對每個Ui的ki個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綜合評判。設Ui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為Ai,Ui的ki個因素的總的評價矩陣為Ri,于是得到:
(3)多級評判
設的因素重要程度模糊子集為A,U的總的評價矩陣R為
則得出總的綜合評判結果:
這也是因素集U={u1,u2…,un}的綜合評判結果。上述的綜合評判模型稱為二級模型。如果因素集U的元素非常多,可對它作多級劃分,并進行更高層次的綜合評判。
四、結束語
風險投資評估在我國起步較晚,至今仍然沒有統一的項目評估方法。本文旨在對適合我國國情的風險投資項目評價指標體系作一些有益的探討,并提出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模糊綜合評估方法。希望本文能對我國風險投資的實際運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常大勇張麗麗:經濟管理中的模糊數學方法.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5年版
[2]王俊峰:風險投資實務與案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3]湯京華王玉珍:風險投資項目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北京工業大學學報,1999
[4]徐憲平:風險投資的風險評價與控制.中國管理科學,2001
[關鍵詞] R&D項目 復合實物期權
與一般的項目相比,R&D投資項目通常面臨的不確定性更高,風險更大,同時由于R&D投資項目一般歷經的時期較長,通常需要進行分階段投資。對R&D投資項目的評估,通常有指標法和NPV法。這兩種方法的優點在于計算簡單明了,意義鮮明,便于直接比較。但是這兩種方法段局限性在于:指標法的缺點在于加權計算中的權重的確定缺乏足夠的科學依據,評價結果往往會受到異常值的影響;NPV法因為僅僅考慮投資產生的凈現金流的現值,以高的折現率反映項目的高風險性,因此往往使得企業放棄一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的項目,這將造成企業的短視,影響企業的長期規劃和發展。有學者在對高風險,周期長,分階段投資的R&D項目評估的研究中引入了實物期權的方法。
一、R&D投資項目的實物期權特征及評價
1977年,Myers首先認識到金融期權在實物投資決策中的應用,指出風險項目潛在的投資機會可視為另一種期權形式――實物期權(Real Options)。他認為,一個投資項目產生的現金流所創造的利潤,來自于目前所擁有的資產的使用再加上一個對未來投資機會的選擇,亦即投資者可以得到一個權利,在未來以一定的價格取得或出售一項實物資產或投資計劃,而取得此項權利的價格則可以使用期權定價公式計算出來,所以實物資產的投資可以用類似評估一般期權的方式來進行評估。對于分階段投資的R&D項目通常需要采用復合期權模型進行構模和評價。復合期權是指以期權為標的資產的期權,即為一種期權的期權(option on option)。此種期權的買方在期初支付期權費用后,即取得在未來某特定時點以約定的價格買進另一固定到期日的期權。
R&D投資項目是企業實施長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合理評價R&D項目至關重要。R&D投資項目通常因為需要投資的金額巨大,面臨的風險高,周期長,因此往往需要分階段投資。一個R&D項目往往是有一系列不同的階段組成,一般的,包括三個階段:初始研發階段、中試階段和市場化開發階段,在每一個階段管理者都有延遲、放棄、擴大投資和生產等權利,即包含一個以上的實物期權,其實質是一個多變量、多目標、多階段的復合期權。也正因如此,應用實物期權的方法評估R&D項目具有明顯的優勢。
下圖顯示了R&D項目的三個階段: 在每一個階段的初期,決策者都面臨選擇是否進行投資。具體來講,在t=0時刻,決策者決定是否進行初始投資I0以研究開發產品,如果產品研發不成功,則不進行中試投資,此時,該R&D項目的損失僅為R&D項目t=0時的初始投資I0;在時刻τ,決策者又將面臨選擇:該項研發成果是否值得進行中試投資?如果中試獲得成功,則在T1時刻決策者又將評估該項產品是否具有進行市場化開發投資的價值。因此,R&D項目投資決策與典型的復合買入期權完全吻合,復合買入期權的執行價格是市場化開發投資I2,中試投資I1是標的資產的執行價格。因此我們可將R&D投資決策可看作是一系列復合買入(看漲)期權,T2為項目壽命的終止時間。
實際上,R&D項目除了由階段化投資所構成的實物期權之外,對項目不同融資結構和融資方式的選擇以及在市場化階段企業的各種經營決策:如增產、擴張、聯合、轉產、停產等,也都具有相應的實物期權特征。對于復合期權的評價通常采用Geske公式。
二、結束語
由于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指標法的主觀性太強,NPV法又傾向于低估R&D投資項目的價值,因此對于這類具有R&D項目的特點(即風險高,投資額大,需要分階段投資)的投資機會進行評估時,容易使得企業放棄那些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這將極大地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而復合期權的思想描述了不確定環境下決策過程中一系列前后相互關聯的權利,這些權利的作用使得決策過程更具有靈活性,因而復合期權理論和方法在投資決策特別是在多階段投資決策分析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加客觀全面,同時是對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的有力補充和完善。
參考文獻:
[1]Robert Geske:A note on an analytical valuation formula for unprotected American call options on stocks with known dividend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ume 7, Issue 4, December, 1979
[2]蔚林巍:N重連續時間復合期權模型及其在多階段投資決策中的應用.中國金融學術研究網, 省略,2004
[3]蔚林巍等:實物期權在企業R&D項目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金融學術研究網,省略/mailhelp.php,2004
[4]扶縛龍 黃健柏:實物期權理論定量分析及相關問題簡述[J].預測,2005年03期
[5]John C.Hull Introduction to Futures and Options Markets [M] .中國人民出版社,2004
[6]楊春鵬:實物期權及其應用[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項目評估 資金成本 金融風險
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實際上是投資者對投資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進行預測與權衡,在風險既定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高于其資金成本,則此項目是可行的。對投資項目進行評價最常用的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貼現指標法,即考慮了時間價值因素的指標;另一類是非貼現指標法,即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因素,當然這類指標也不可能對項目的風險進行處理。
DCF法即貼現現金流法認為,任何資產的內在價值取決于該資產預期的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對于特定方案來說,是其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即項目的凈現值,記為NPV。凈現值的基本公式是:
NPV=[NCF1/(1+K)]+[NCF2/(1+K)2]+……+NCFn/(1+K)n]-C
=-C (1.1)
式中:NPV:凈現值,NCFt:t年的現金流入量,K:折現率,n:項目的有效期,C:初始投資。
在項目的投資決策與評價中,最重要的是確定項目的折現率,它不僅直接影響項目評價的結論,而且還由于只有在確定折現率時,才可以對投資項目的風險進行處理。
一、項目投資決策常用的風險處置方法
1.調整現金流量法。調整現金流量法是把不確定的現金流量調整為確定的現金流量,然后用無風險的報酬率作為折現率計算凈現值,其計算公式為:
DNPV=at*E[NCFt]/(1+Rf) (1.2)
其中at是t年現金流量的肯定當量系數,它在0-1之間。肯定當量系數是指不肯定的一元現金流量期望值相當于使投資者滿意的肯定的金額的系數,這樣經過調整以后,把不確定的1元現金流變為使投資者滿意的確定的現金流,去掉了現金流中有風險的部分。去掉的部分包含了各種風險,既有特殊的風險也有系統性風險,既有經營風險也有財務風險,剩下的是無風險的現金流。
2.CAPM模型法。這種辦法是更為實際、更為常用的風險處置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對風險較高的項目應該采用較高的折現率計算凈現值。調整后的凈現值=ΣE[NCFt]/[1+E(R)],這時的E(R)為風險調整折現率,是風險項目應當滿足的投資人要求的報酬率,項目的風險越大要求的報酬率也越高,這種方法的理論根據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CAPM是基于風險資產的期望收益均衡基礎是的預測模型,它的前提是:收益的方差能夠恰當地度量風險,只有不能通過分散投資消除的風險才需要補償。模型通過估計β參數來度量不可通過分散投資消除的風險,并將期望收益與這個估計的β參數聯系起來。CAPM的一般形式為:
在使用CAPM模型時,要求以下變量是已知的:即Rf、E[Rm]、β值。這時存在著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在計算E[Rm]時如何估計風險溢價,二是如何確定模型中的Rf。針對上述兩個問題,通常的作法是以長期國債利率為Rf,用根據長期國債利率計算的股票市場歷史風險溢價收益率作為市場風險溢價的收益率。
3.風險調整折現率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投資項目風險水平的高低不同,對于風險較高的項目采用較高的折現率,而對于風險較低的項目則應當采用較低的折現率。也就是對折現率根據風險大小進行調整,這也正是將這種方法稱為風險調整折現率法的主要原因,它的核心是計算風險調整折現率。
ANPV:調整后凈現值;ENFC:預期現金流;ADR:風險調整折現率。
風險調整折現率是風險項目應當提供給投資者的滿足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這種方法的理論根據仍然是CAPM。
項目要求的收益率=無風險報酬率+項目的β值×(市場平均收益率―無風險報酬率)
二、實際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運用以上方法對投資項目的風險進行處置時,應注意結合實際,采用恰當的方法,處理好其中的一些主要問題,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1.在調整現金流量法中,是通過對未來現金流量的調整來實現對風險的調整和處理的,即如何將未來的不確定的現金流轉變為當前確定的現金流,而在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如何確定肯定當量系數。在實踐中,肯定當量系數的確定可以根據投資項目的性質和特點邀請有關的專家,采用德爾菲法(專家預測法)來確定,以減少由于人為主觀原因造成的外部系統性錯誤對投資決策帶來的影響。
2.CAPM模型對投資項目的風險進行處置主要集中在β系數的確定和市場收益率Rm的確定上。在國際上通行的作法是將其交給專業的機構計量和確定,或者干脆將整個折現率的確定全部交由專業投資公司確定,這樣做雖然結果準確可靠,但成本很高。在我國主要是由投資主體根據其對風險和收益的偏好,通過對項目所在行業的系統風險和平均收益的調查與計算,得出該項目的β值和市場收益Rm數值。
3.在實踐中,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投資項目進行評估時,采用資金成本作為折現率,這時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項目的風險與企業當前資產的平均風險相同,也就是要將項目的風險與企業的風險區別開來;二是公司繼續采用相同的資本結構為新項目籌資。總之,在等風險假設和資本結構不變假設明顯不能成立時,不能使用企業當前的平均資本成本作為新項目的折現率。
參考文獻:
[1]張家穎張淦鋒:企業投資決策中項目評估方法的選擇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10
[2]駱王曉慶: 項目風險評估的應用與展望[J].現代管理科學,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