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產業發展現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耿集辦事處總面積5 240 hm2,耕地2 973 hm2,總人口37 400人,人均耕地0.08 hm2,下轄10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耿集地區農業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耕地均為平原坡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農田水利設施配套完備,旱能灌澇能排。境內林網密布,被譽為天然“氧吧”;交通方便,緊鄰252省道,黃金水道京杭運河從境內穿過,陸路與水路配套,四通八達,交通條件十分優越。當地的林業資源豐富,1999年被省農林廳評定為“農田林網達標鄉鎮”。近年來耿集辦事處不斷加大對林業的投入和管理,加強意楊專項研究,不斷改良意楊品種,優化栽培技術,現有豐產林高達133.3 hm2,植樹310萬株,農田林網2 866.7 hm2,苗木基地4hm2,優質意楊總蓄量達6萬m3,平均年采伐量達6 000 m3。當地的高效設施農業發展迅猛,“淮海牌”大蒜為江蘇省名牌產品,營養草莓和特色蔬菜均為綠色生態果蔬。2009年在鄭莊村種植設施草莓66.7 hm2,2010年計劃沿賈耿路向東沿伸,將擴大種植草莓200 hm2,主要分布在鄭莊、耿集、王集、桑元、豆宅5個村。
1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
(1)農業產業化格局初步形成。首先,農業的發展超越了初級生產范圍,改變了以往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分割的現象,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其次,農產品加工水平不斷提高,龍頭企業逐步增多。再次,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連接機制。
(2)農產品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的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三大產業群體。
(3)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各種形式的中介組織成為廣大農民與市場連接的橋梁和紐帶[1,2]。
2存在的問題
盡管在農業產業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
(1)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總體意識還不強,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有待進一步加強。
(2)大、高、新的骨干龍頭企業少,缺乏集團優勢和市場競爭力?,F有龍頭企業規?;M程緩慢,帶動能力較差,輻射面窄,且科技創新能力弱,部分產業和產品的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無法與發展相協調。
(3)農業標準化生產不規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標準化生產層次較低,遠遠不能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需求。
(4)部分項目缺乏對國內外市場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一些項目建成投產后,產品無市場、無銷路,造成人、財、物的嚴重浪費。一些合作項目引進的設備落后,生產的大多為初級產品,質量較差,根本無法參與市場競爭。
(5)科技推廣水平距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要求還有差距。在基地項目建設中,如蔬菜、水果的科技推廣隊伍相對薄弱,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推廣還較落后。
(6)資金缺口較大。一些重點建設項目因投入不足、融資渠道單一而建設緩慢,特別是一些產品有銷路、市場前景好的企業,由于缺乏流動資金,不能滿負荷生產。
3對策和建議
(1)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并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以推動工作的落實。將落實農業產業化政策作為推動農業產業化工作的重點,積極主動爭取省、市、區有關政策的落實到位。
(2)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加強內引外聯。一要組織龍頭企業產品展示和項目洽談會,幫助企業開拓農產品市場占有率,組織龍頭企業引進資金,加快發展步伐。二要推進科技創新,組織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和農業大專院校開展科企合作,提高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圍繞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率先執行國際和國家各級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行名牌戰略,帶動農戶和生產基地實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三要積極推薦、指導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使其享受更多優惠政策。
(3)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規范現有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強管理并健全運行機制,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作為農業鄉鎮要圍繞重點產業,大力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積極發展一批以設施蔬菜、畜牧養殖等重點產業為主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4)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企業要積極采用預付定金、發放生產扶持金、賒銷種苗和飼料、提供技術服務、保護價收購等方式,確保產銷雙方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5)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使農產品流通之路暢通。農產品流通是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前提[3]。要進一步完善和培育農產品市場體系,實施品牌戰略,發揮品牌效益。要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監測手段、水平,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市場監督,用標準化手段促進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的提高。要加強流通隊伍建設,積極引導農民進入流通領域,大力發展以農民為主體的農產品銷售隊伍。
(6)拓寬融資渠道,破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金約束的“瓶頸”問題。一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經營主體要轉變單純依賴間接融資的思路,拓寬融資渠道。二是建立適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所需的中小資本市場,讓更多的資金通過直接融資渠道進入農業化生產領域,為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創造寬松融資條件。三是建立農村資本交易市場,為龍頭企業通過產權轉讓等資本市場運作的開展和盤活農業經營性資產提供條件,進而提高農業產業鏈和關聯產業的經營水平,走規?;缆?,壯大龍頭企業經營規模。
(7)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由政府推動,企業和技術服務組織拉動,專家、技術人員示范帶動和農戶互動的新型農業科技網絡,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與服務模式;加強各類民營服務組織建設,不斷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狠抓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為農戶及時提供農業科技、農資、政策、法律、市場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服務,指導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4-5],為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提供優質服務。
4參考文獻
[1] 李世麟.農村產業化發展呼喚大額農貸[J].金融信息參考,2005(7):10.
[2] 楊治業,任義琴.山西省農村產業化發展模式探討[J].1997(3):15-16.
[3] 李甜甜,高小峰,王艷.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湖北省農村產業化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4):191-192.
>> 連云港市發展創新型經濟實證研究 連云港市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中小企業崗位需求協調發展研究 連云港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私營企業主政治參與現狀、問題與對策 連云港市水資源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文化產業現狀與發展研究 基于港產城融合發展的“十三五”時期連云港市小微企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選擇 連云港市銀行機構支持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 連云港市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植物檢疫工作現狀及今后發展對策 連云港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厲莊謝湖大櫻桃發展現狀及對策 連云港市贛榆區楊樹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連云港市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大學生體質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 連云港市化工危險廢物處置對策優化研究 連云港市初中英語學困生現狀及轉化對策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連云港考核小微企業安全生產—中國江蘇網http://.cn 2013-03
[3] 連云港小微企業招高校畢業生可享社保補貼—中國江蘇網http://.cn 2013-04
[4] 連云港小微企業感受國家免稅政策幫助帶來的變化—中國江蘇網http://.cn 2013-08
關鍵詞:共進鎮;魔芋;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識碼:A
魔芋屬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重要經濟作物,是國家21世紀的“朝陽產業”,它對人體不僅具有降低膽固醇、抑制血糖質和尿糖質的作用,還可以防治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胃癌、直腸癌等疾病的產生,被譽為“食品新花”、“胃腸清道夫”、“天賜神藥”等美名。漢濱區共進鎮由于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土地資源,非常適合種植魔芋,魔芋產業也是政府倡導和群眾增收的支柱產業,但由于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近年來魔芋種植面積逐年下滑。為此,筆者分析了全鎮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 共進鎮魔芋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共進鎮魔芋產業發展現狀
共進鎮位于安康市漢濱區以北,東與早陽鎮接壤,南與關廟鎮相連,西連茨溝鎮,北與原包河鄉接壤,屬于潛山區鄉鎮,全鎮12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2002戶村民,具有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是魔芋生長的最適宜區之一。魔芋生產在20世紀80~90年代倍受群眾青睞,但發展初期由于缺乏合理的規劃、正確的市場引導和技術保障以及成熟種植技術,加之生產投入不足、病蟲害嚴重等原因造成魔芋產量低、質量差、市場銷路不暢,挫傷了群眾種植的積極性,造成種植面積逐年下滑。目前,全鎮魔芋種植面積由20世紀90年代末約400hm2銳減到約100hm2自給自足狀況。
1.2 共進鎮魔芋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 產業發展體制不健全
目前,該鎮雖將魔芋產業列為主導產業,但富民幅度小,不是群眾主要增收產業;政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倡導支柱產業流于形式;群眾依然采取傳統種植方式,分散零星種植,沒有統一規劃管理和信息服務,因此,體制是制約的最要害因素。
1.2.2 科技投入嚴重不足
由于轄區內群眾文化程度低(小學文化程度占農村勞動力的80%以上),群眾對魔芋種植技術認識不夠,對技術培訓興趣不濃,科技投入低,粗放經營等原因制約了魔芋產業“一村一品”產業化、規?;l展。
1.2.3 優良品種水平低
該鎮種芋仍以野生種和農家種為主,歷經多年傳統種植的種芋沒有采取栽培工藝,造成品種退化嚴重,軟腐病、白絹病感染嚴重。因此,優良品種水平低是制約該鎮魔芋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1.2.4 勞動力資源流失嚴重
由于近年來經濟過快增長,外出務工收入遠遠大于農業生產性收入,大批農村勞動力外出,造成務農群眾減少,種植面積急劇下滑,魔芋產業發展受到嚴重威脅。
2 共進鎮魔芋產業發展的對策
根據共進鎮魔芋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個人多年來的經驗摸索,現提出今后一段時期本鎮魔芋產業發展對策:
2.1 合理定位,正確引導,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魔芋產業是一項“朝陽產業”,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因此,在推進這項產業發展時,必須合理定位,正確引導。既不能因為曾經遭受挫折而放棄,也不能盲目樂觀,急于求成。要深刻認識魔芋產業發展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認真調查研究,制定全面的、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和鼓勵政策,從而促使魔芋產業可持續發展。
2.2 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能
結合共進鎮實際,通過實踐總結,個人認為可采取以下辦法改進培訓效能:
2.2.1 培訓重心下移
各級培訓機構在今后的培訓過程中可將培訓重點放在田間地頭,放在實驗園,放在實體標本上,讓群眾接近農作物,將理論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真正使群眾能學以致用。
2.2.2 個別重點培養
培訓機構可將培訓精細化,每村重點推薦培養幾名能吃苦、遵紀愛崗的職業魔芋專家,先期學得過硬本領,然后采取傳、幫、帶等方法示范帶動,從而促使其他群眾也能學到過硬的技能和本領,以便指導更多群眾,提高整體技能水平。
2.2.3 分類以賽養兵
科技推廣機構可通過技能比武的方式,促使土專家與正規專技人員進行賽技,從而促使魔芋種植人員善學、勤學、好學種植技術,掀起群眾學技術熱潮。
2.3 培育專業合作組織,走產業化經營發展道路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發展魔芋產業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產業化經營中專業合作社是關鍵。涉農部門應整合資源,重點培育1~2家具有競爭力的合作組織,通過示范效應拓展市場,帶動共進鎮魔芋產業化發展。
2.4 加大科技投入,增強產業發展的基礎
共進鎮農技推廣部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點對優良品種選育、良種基地建設、規范化栽培、病蟲害防治以及魔芋的深度開發等方面進行攻關,解決制約魔芋產業發展的技術癥結,搞好技術推廣,提高農民科學種芋水平,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
2.5 加大宣傳力度,調動富余勞動力種芋積極性
共進鎮地處全國富含硒元素地帶,發展富硒魔芋是我們對農業發展的新定位。因此,鎮農技推廣人員要進村入戶宣傳,深入宣傳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好機遇,為魔芋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調動群眾種植魔芋的積極性,逐步恢復面積,提高產量,增加收入。
3 結語
本文僅就共進鎮魔芋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闡述,提出了個人淺薄的見解,還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探索,進而為眾多種植戶提高技術參考。
參考文獻
[1] 楊代明,劉佩瑛.中國魔芋種植區劃[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0,12(1):1-7.
>> 長春市小微工業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保山市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常州市動漫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常州市生態農業現狀與發展對策 對農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現狀調查 河北省小微外貿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小微外貿企業發展現狀及應對策略 小微外貿企業發展現狀及其應對措施 中國科技城綿陽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蘇南地區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 廊坊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新常態”下開州區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常州市企業翻譯情況調研 中小微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初探 張掖市小微企業發展淺議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現狀研究及對策建議 常州市典當行現狀與發展的分析研究 常州市濕地保護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何韌,劉兵勇,王婧婧.銀企關系、制度環境與中小微企業信貸可得性[J].金融研究,2012.11.
[3]安體富,楊金亮.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2.5.
[4]周評.小微企業發展的困惑與自我發展的路徑[J].現代管理科學,2013.1.
利辛縣肉牛養殖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開放初期,黃牛既是農業生產工具,又是農民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家戶戶養牛,以散養為主,有“無牛不成家”之說。
1997年達到最高峰,全縣肉牛飼養量近80萬頭,其中存欄54.5萬頭,出欄24.4萬頭。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肉牛役用價值基本消失;加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機械化收割莊稼使秸稈收獲量大幅下降,大量的可飼用秸稈被焚燒,肉牛飼養量銳減。到2009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降至21.7萬頭,其中存欄9.2萬頭,出欄12.5萬頭,肉牛產業已進入由千家萬戶分散養殖向以規模養殖為主的現代養牛業轉型過渡階段。
2存在的問題
一是基礎養殖非常薄弱,剛剛步入穩定增長階段。受資金投入大、肉牛養殖繁殖率低、養殖周期長、效益低以及飼料價格上漲、架子牛緊缺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民養牛的積極性不高。二是在飼養方式落后。養殖規模小,生產水平低,仍以千家萬戶的小規模分散養殖,生產效率低下,對市場和價格等信息反應滯后,承擔市場風險能力弱[1]。規模養牛剛剛起步,比重僅32.2%,雖然規模養牛場增幅較快,但總量依然偏低。秸稈利用方式單一,飼草利用率不足30%。三是基礎母牛飼養量少。目前利辛縣存欄基礎母牛僅3.5萬頭,占牛群存欄40%以下。導致牛源極為緊張,肉牛產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四是科技含量較低。利辛縣肉牛產業鏈條延伸不夠,以粗加工為主,牛肉產品基本處于初級分割階段,缺少科技含量,造成大量資源外流。
3發展思路
肉牛產業一直是利辛縣畜牧經濟的主導產業,根據畜牧業轉型過渡期的特點,2009年在實施“畜牧振興富民工程”的基礎上,2010年實施“利辛縣畜牧上臺階工程”,力爭用5年的時間,把利辛打造成為優質肉牛產業化基地。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達標”的肉牛產業發展規劃,促進利辛肉牛產業化發展。一年起步,即從2010年起,圍繞繁育優質三元雜交肉牛,做好肉牛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和相應項目的報批和立項等前期準備工作,全面啟動“三優工程”即優質肉牛凍精引進工程、優質母牛繁育工程、優質育肥?;亟ㄔO工程。三年成型,即“三優”工程基本成型,屠宰加工企業加工能力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產業化鏈條基本形成。五年達標,即基本完成5年規劃任務指標。具體目標是到2013年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50萬頭以上,其中存欄20萬頭,出欄30萬頭;肉牛業產值18億元,占牧業產值的30%;農民人均養牛純收入達600元以上;肉牛加工企業年加工肉牛20萬頭。新晨
4對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肉牛產業發展。制定基礎母牛扶持政策,建設肉牛繁育基地[2]。擴大基礎母牛養殖規模是實現肉牛產業化的基礎。因此,要多方面對基礎母牛予以保護、支持、鼓勵。對基礎母牛養殖給予政策補貼,應最大限度地提高補貼標準。重點扶持優質肉牛繁育規模場或基地建設。在享有基礎母牛養殖補貼政策的同時,增加基礎設施專項資金用于基礎母牛繁育,對使用金融機構貸款的繁育規模場,給予適當貼息。二是對成長型肉牛屠宰加工龍頭企業在信貸投入、貸款貼息、新產品研發、名優品牌培育等方面給予支持和鼓勵,以龍頭企業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的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更要加大扶持力度[3]。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落實養殖用地政策。關于養殖業用地問題,嚴格按照《關于促進規?;笄蒺B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規定,及時為肉牛養殖解決土地問題。利辛縣肉牛產業基礎較好,特點鮮明,區位優勢明顯,可以通過招商引資、擴大合作提升利辛縣肉牛產業的規模和水平,促進利辛縣肉牛產業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四是加大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力度,保障肉牛產業發展。加強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健全機構,落實人員編制,提高人員待遇,調動科技人員服務的積極性,建立長效的科技推廣財政扶持機制,保證資金用于新技術、新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以及對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民的培訓等[4];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對良種繁育體系、飼草飼料加工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畜產品安全體系、標準化生產體系建設加大投入力度,發揮職能作用,為肉牛產業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5參考文獻
[1]曹建民,張越杰,田露.我國肉牛產業現狀、問題與未來發展[J].現代畜牧獸醫,2010(3):5-7.
[2]詹福廣.寧夏固原市原州區肉牛產業發展現狀及展望[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