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范文第1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一、緒論

      有人說,心理健康是21世紀生存和發展的通行證,要想在高速發展、競爭激烈的外部環境下成長需要極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學生要想成為21世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結合了我國大學生群體所具有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和角色特征后,得出了當代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凡個方面:智力正常、情緒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善、人際關系和諧、環境適應能力良好、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以上的八條標準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共同構成了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2.大學生心理健康意義。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對大學生本身有著重要意義,對整個社會一樣具有深遠意義。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當今社會,存在校大學生心態失衡,陷入到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之中,導致行為失常。如不斷出現高校大學生自殘、自殺、投毒、殺人等案件,類似馬家爵、林森浩等這樣的大學生犯罪案更是震驚全國。本人認為現階段在校大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六大心理問題:

      1.就業心理問題。臨近畢業之際,面對未來職業和人生規劃之時,大學生往往無法合理的自我定位,無法清晰判斷自己適合干什么以及能干好什么,理想中的自我定位和現實生活中的定位嚴重脫節。因就業引發的心理問題主要:過高的工作期許、金飯碗思想、利己心理、自卑與自負心理。

      2.網絡成癮問題。當今社會,互聯網使用極廣,網絡己成為大學生工作、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因網絡成癮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大學生也在逐年增加。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特征:網絡心理依賴癥、網絡產生的自閉心理、網絡產生的焦慮心理、網絡人格障礙。

      3.人際關系問題。校園人際關系問題主要就是指大學生和周圍人和事之間的關系,包括教師、同學以及整個高校校園大環境。而這個大環境帶來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嫉妒心、自卑、自負、害羞。

      4.學習心理問題。毋庸置疑,作為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還是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它們因學習產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缺乏學習主動性、容易產生疲勞、學習焦慮、考試焦慮。

      5.戀愛心理問題。大學生絕大部分渴望愛情以及異性之間的交往,大多數高校大學生畢業時都有戀愛經歷,且大部分學生對戀愛持肯定態度。但是,大學期間的他們往往心理成熟度欠佳,由此產生心理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6.情緒心理問題。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在迅猛發展,加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新思想和新事物層出不窮,高校大學生不可避免的受到沖擊。大學生情緒心理問題主要有三個表現:焦慮、抑郁、神經衰弱。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

      大學時代是個體心理趨于成熟與穩定的關鍵期,任何不良因素都會影響到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本人認為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存在兩個方面,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人格因素。

      1.外部環境因素

      (1)家庭因素。任何個體的后天教育,最初都來源于家庭,家庭教育影響個體身心的發展。家庭教。養方式是否得當,父母關系及家庭各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否和諧,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是否一致,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家庭結構是否合理等都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因素的主要影響表現在以下一個方面: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和家庭結構的變化發展影響著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與發展、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系影響大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2)學校因素。在個體的成長過程中有相當長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學校所提供的學習生活環境,專業設置及教育教學方式等都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生活環境不適應,導致不良情緒的產生、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助于大學生的人格健全、重專業、輕素質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狀況不理想,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3)社會因素。社會環境對人的身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反映了社會環境對個體成長的重要影響:傳統文化差異影響著大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趨向、社會經濟發展不均衡影響大學生正常心理的發展、社會價值觀多元化傾向導致大學生三觀的無序性。

      2.內部影響因素

      (1)人格特質不良。人格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心理品質,它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氣質、性格、認知風格、自我調控等方面。

      (2)自我認知偏差。自我認知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它是指人對自己各種身心狀況的認識和體驗,具體來說包括對自己性格、?能力、意趣的了解和對自我的悅納程度,以及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和幸福觀等的自覺反省與調整等等。

      (3)人際交往障礙。諸多研究表明,人際關系是否和諧影響大學新生的學習、生活及工作,影響他們對自我的認知與評價,進而影響他們心理的正常發展。

      (4)身體健康狀況不佳。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良好的心理狀態需要強健的體魄為載體。身體健康與否影響著個體的心理健康。

      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情緒情感方面問題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針對這些具體問題提出一些對策措施:

      1.提高認識、整合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高校的主要任務是為國家培養既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科研創新能力,又擁有高尚的品德、優良的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具有綜合素質人才的重要保證。

      2.優化環境,營造和諧有序的外部環境體系。這一方面只要包括:創建積極和諧的社會環境、構建積極有序的校園環境、培育積極溫馨的家庭環境。

      3.積極開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近年來,?國內外諸多學者通過調查研究,提出了很多較有成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微博、微信等媒體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結語

      大學生作為青年人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健康成長與成才關系到國家的前途與命運。良好的心理素質己成為大學生將來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緒論范文第2篇

      【關鍵詞】校園文化;心理環境;以人為本

      1.緒論

      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心理學家認為,環境因素對于人們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群體高效率地完成組織目標。良好環境的建設不僅包括物質環境,還應包括心理環境的建設。校園文化作為影響學校心理環境營造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對于廣大師生員工有著良好的思想情感的導向作用。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營造良好的大學心理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校園文化與心理環境的關系

      校園文化首先是一種亞文化。它受社會主流文化的影響與制約,并與其基本傾向保持一致,且與其他亞文化如家庭文化、企業文化等存在密切的互動關系;接著它是一種群體文化。它是在高校校園環境中,由學校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等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然后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其中物質文化(如圖書館、學校的標志性建筑等)是基礎,是校園文化發展的前提。精神文化(如校風、學風等)是核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著力點。制度文化(如學校的規章制度),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行為文化(如學校流行的歌曲、服飾等)是表現形式。

      大學環境,按其對人的心理作用來劃分,可以分為大學客觀環境和大學心理環境。所謂客觀環境,是指現實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社會及歷史文化。而心理環境,特指對人的心理活動實際產生影響的環境。也就是說,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來,以觀念的形式而出現的環境,就叫做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它指人腦中對人的一切活動發生影響的環境事實,也即對人的心理事件發生實際影響的環境。是指客觀環境被感知并作用于人的心理的各種環境因素。與物質環境不同,心理環境是無形的、潛在的,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與人文環境相比,心理環境對個體的影響更直接、更明顯,它像一個磁場,左右人們的心理,引導人們。這一原則認為不管是人意識到的事件,還是沒有意識到的事件,如果它們成為心理的實在,都可影響人的行為。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調節心境,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和塑造性格等功能。以完美的形象去感染師生的心靈、行為,促進大家奮發向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有一個穩定的心理環境,能使心理變化正常、鎮定從容,適應現實,從而改變現實,使之向有利于自己發展的方向轉化。反之,不穩定的心理環境,會造成不穩定的情緒,導致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甚至熄滅智慧,扼殺個性,使人產生自卑感、絕望感。因此心理環境的營造既關切又迫切。

      3.航運類高校校園文化的特點

      航運類高校校園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在價值追求、人才觀念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相對穩定的模式,表現出具有航運特色的獨到之處。概括地說,它主要有以下特點。

      3.1 學術風氣濃厚

      一方面,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十分嚴格,實行“一日生活制度”的策略。除此之外,學校還制定了一些鼓勵競爭、激勵上進、淘汰后進的規章制度,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因素都促成了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另一方面,很重視學術氛圍的營造,積極開展學術活動,努力提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術興趣,高校經常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學術講座、組織定期座談,使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學科的最新發展態勢,及時獲取最新信息。為了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高校還為學生科研創造條件,如提供科研經費、開放實驗室等。對于教師,則通過多種激勵機制,如舉辦學術經驗交流會等,不斷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航運類高校濃厚的學術氣氛。

      3.2 注重學生個性化和行業特色

      最突出的校園文化是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航運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2.1 學校通過實行學分制、彈性學制等,使學生能自主安排學習生活、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

      3.2.2 課程體系的特色化和專業化。對各學院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并沒有做完全統一的規定和要求,各學院可以根據本學院的特點與需要、學校傳統(航運背景)、課程基礎及教師專長來確定自己的課程體系。只要是本學校的學生, 不管哪個專業,都了解或掌握航運業的基本知識,體現了航運類高校學生的大行業特色。

      3.2.3 課程開設的多樣性。為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注意同一課程的多樣化,同一門課程為學生開出不同難度的若干課程,同一難度的課程由不同風格教師講授,同一領域的課程開設不同方向的課程供學生選擇。除此之外,還有大量選修課的開設。在必修課中也引入選課的形式,給學生以充分的選課自由,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要。

      3.2.4 學科專業的建設與時俱進。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為上海建設兩個中心,結合自身優勢,加強了特色學科專業的建設,適當調整專業,應對新時期對航運、金融人才兼具的挑戰。

      3.3 校園文化活動

      根據形勢需要和學校特色,有針對性地舉辦各項活動,如文化節、藝術節等,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一個鍛煉、提高的平臺。高校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鼓勵并資助學生成立各種各樣的課外、校外活動團體,這些團體的活動內容與方式完全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生也都積極主動參與,在活動中求得知識,獲得技能,謀得發展,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心理環境的措施

      4.1 堅持以人為本

      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發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處理好學科建設、校園建設和隊伍建設、校風學風建設的關系,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從和諧文化出發,以培育人才為目的,切實關心大學生的發展,解決他們在成長成才中的困難。大學階段是人格、心智不斷健全的特殊時段,大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生活、學習、工作問題,需要我們為其排憂解難,解疑釋惑,奉獻出我們的愛心。要把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困難與和諧校園建設緊密地聯系起來,以大學生的和諧成長來促進和諧文化建設,要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4.2 營造大愛氛圍

      和諧校園需要全員育人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全校教師都有育人的職責,專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技術,還要積極參與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中來,在與學生的深入接觸中,加深對大學生的了解,準確解讀大學生心聲,知曉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培養對大學生的深厚感情,帶著感情投人日常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切實增強教學效果。教師不僅從學業上,同時也要從生活上和人格上對學生進行培養。

      4.3 校園活動特色化

      探索大學文化融合的新機制,既傳承學校的歷史文脈,又體現“大愛”的特征,即以高尚的人格和優良的師德感染學生,又以豐富的學識和求實的精神引導學生。每一個層次,每一個類型的高等學校,都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培養規格,有一個基本的質量標準。在這個共同的培養規格的基礎上,要著力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和特長。因為發展個性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這也是許多著名大學成功的經驗。

      4.4 校園文化信息網絡化

      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使網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陣地。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

      4.5 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文化

      開放性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得師生們加強了信息的交流,與社會的交流與日俱增,表現在跨校活動越來越多,與社會、企業的交流日趨頻繁。與很多企業建立了實踐基地。但是隨著目前很多高校校址搬遷,招生人數逐年上升,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這就迫切需要建立新型校企合作文化,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和合作。

      參考文獻

      [1]吳立奇,羅志偉.淺論心理健康教育與校園環境的關系[J].當代教育論壇,2007(9):

      72-73.

      [2]孫艷杰.論校園文化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9):230-231.

      [3]郭玉玲.加強高校校園和諧文化建設的意義與對策[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8(4).

      [4]王云霞,劉雨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芻議[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7).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爱情岛论坛亚洲品质自拍视频网站| 亚洲一级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青草无码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另类精品xxxx人妖|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 |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18亚洲男同志videos网站|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AV天天做在线观看|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