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健康教育標準

      健康教育標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健康教育標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健康教育標準范文第1篇

      【中圖分類號】 G 478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10-1278-03

      【關鍵詞】 健康教育;參考標準;美國;英格蘭;日本;中國

      健康教育已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而健康教育標準作為學校健康教育的指導框架,在各國都得到了高度重視。比如美國將學校健康教育列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制定了相應的國家健康教育標準,明確規定了從幼兒園至中學學校健康教育的操作指標[2-3]。英國教育改革條例將健康教育定為橋梁課系列之一,把健康教育課的內容融入其他基礎學科以及更加廣泛的學校生活之中[4-5]。澳大利亞教育委員會在中小學課程計劃中,將“衛生與體育教育”規定為與數學、科學課程等同的一個重點學習領域[6]。日本從小學直至高中階段開設“保健體育課”,系統地為學生提供有關健康教育的知識,并培養學生保持及促進健康的實踐能力和態度[7]。

      我國自2001年正式啟動了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對目前的學校健康教育課程進行研究,并嘗試新的設置[8-10]。筆者對各國健康教育標準的培養目標、課程內容、實施模式和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分析,了解各國健康教育標準的現況及發展趨勢,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健康教育標準框架提供依據。

      1 美國

      1.1 培養目標 促進學生健康,培養有健康素養的人,發現并開發學生的潛質,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11]。

      1.2 內容標準 美國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涉及面較廣,有生理、心理與情感、家庭與社會等方面。主要包括:(1)心理和情感健康;(2)家庭生活與家庭關系;(3)人體生長和發育;(4)營養學;(5)個人健康;(6)酒、煙、對人體的危害;(7)慢性及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8)安全教育及意外事故的防止;(9)消費健康及公共健康;(10)環境健康。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教學內容的設置分4個階段,循序漸進。其中幼兒園至二年級為第1階段,三~五年級為第2階段,六~八年級為第3階段,九~十二年級為第4階段[12-13]。每個階段有各自的要求與側重點。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后,必須達到全國統一的健康教育標準。

      1.3 實施模式 20世紀90年代開始設定全國健康教育課程標準[14]。美國的國家健康教育標準是框架性標準,各州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更為具體的課程標準,規定課時和課程設置模式[15]。如今美國多數州從幼兒園開始到11年級(相當于國內高中二年級)都要求設有健康教育的課程,并且有相應的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材體系及管理服務體系與之配套[16]。

      1.4 課程評價 經多年發展,美國的健康教育評價模式相對比較成熟[17-18]。在美國,學校健康教育的整體都要接受評價,包括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學校健康服務、學校健康環境以及健康教育計劃中各部分之間的協調。評價是定性和定量兼而有之。評價小組由教職工代表,包括行政人員、教師、服務機構的人員組成,評價結果以評價委員會整體通過的決定形式公布[19]。2006年由國家高層教育官員委員會出版了《學校健康教育評價工具》[20],該評價工具強調以實施為基礎的評價,為美國健康教育評估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2 英國

      2.1 培養目標 為學生提供健康信息、培養其各項技能及作出健康選擇的能力,并幫助學生建立健康行為模式,從而為人群健康作出貢獻。健康教育不僅要注重增加學生的健康知識,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21]。

      2.2 內容標準 英國的學校健康教育框架主要包括9個方面的內容:物質使用和濫用、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安全教育、健康相關的體育鍛煉、食物和營養、個人衛生、環境衛生、心理衛生[15,21]。

      2.3 實施模式 根據英國國家課程委員會《課程指導5》,健康教育內容通過其它課程加以傳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通過教學計劃被整合到國家規定科目的課程(包括英語、數學、科學和技術)、個人、社會和健康教育課程和性教育課程中[5]。

      3 日本

      日本文部省根據學校健康教育方面的有關法規法令(《學校教育法》、《學校保健法》)制訂了《學習指導要領》,它作為指導學校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具有權威性,如同我國的課程標準或教學大綱。

      3.1 培養目標 使學生獲得有關健康與安全的必要知識,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培養保持和增進健康的實踐能力與態度[15,22-23]。

      3.2 內容標準 日本學校健康教育的傳統內容主要有性教育(包括艾滋病)、安全教育和飲食生活教育(包括營養和進餐)。1998年,隨著新的“教育課程標準改善的基本方針”的提出,日本的“保健體育”教育也根據社會變化做出了相應調整,其中關于保健領域的基本內容包括:“小學:身體的發育與心理發展,防止受傷,預防疾病,健康的生活;初中:身心功能的發展與心理健康,健康與環境,防止傷害,預防疾病,健康與生活;高中:現代社會與健康,環境與健康,終身健康,集體健康”[24]。

      3.3 實施模式 日本的健康教育包括課程教育與課外指導。作為課程教育的內容,又分為保健學習與保健指導2個方面。保健學習含體育學科中的保健領域、保健分項、科目保健與理科、社會科、家庭科等有關聯的健康知識,保健指導含年級活動的保健指導、學校組織各項活動的保健指導和學生會活動的保健指導。課程外的教育活動包括對具有身心健康問題學生的保健指導和對日常學校生活中的保健指導2個方面[7]。日本從2000 年開始試行中小學健康教育的學時為:小學三、四年級共8學時,五、六年級共18學時;初中3個學年共48學時;高中體育教育為7~8學分,保健教育2學分。日本的健康教育課時的安排特點是年級越高學習課時安排越多,每學期都有固定的授課計劃安排健康教育課時[23]。

      3.4 課程評價 日本評價的順序把態度放在第1位, 其次是能力和知識[25-26]。這與他們培養人格和終身健康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健康教育的最終效果應該落實在健康的行動上, 而態度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4 中國

      4.1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與公共衛生意識,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自覺地采納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堅實的基礎[27]。

      4.2 內容標準 教育部于2008年12月新頒布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該《綱要》規定中小學健康教育內容分為5個領域: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根據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還劃分出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年級和高中年級等5級水平,并把上述5個領域的內容合理分配到這5級水平中。

      4.3 實施模式 1998年,教育部體衛藝司印發了《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檢查評估細則》的通知,其中規定了“小學、初中每周保證0.5課時健康教育課,小學、初中以外的學校每學期開設健康教育講座”[28]。健康教育課程在有關法定性文件中得到明確。

      2001年,國家教育部開始試行新的課程標準,健康教育被明確規定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不再作為一門課程單獨設置,從課表中撤消了0.5課時的規定。健康教育課改為采用滲透、整合的方式來體現[1]。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特別是經歷了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各地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遼寧、重慶等不少省市重新明確了學校開展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和課時安排。

      2008年12月教育部新頒布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了“學科教學每學期應安排6~7課時,主要載體課程為《體育與健康》。小學階段還應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學科的教學內容結合,中學階段應與《生物》等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對無法在《體育與健康》等相關課程中滲透的健康教育內容,可以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和地方課程的時間,采用多種形式,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和技能。”

      4.4 課程評價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將健康教育實施過程與健康教育實施效果作為評價重點。評價的重點包括學生健康意識的建立、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衛生習慣、健康行為的形成,以及學校對健康教育課程(活動)的安排、必要的資源配置、實施情況以及實際效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將學校實施健康教育情況列入學校督導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5 不同國家的比較分析與借鑒

      5.1 培養目標 各國健康教育培養目標的共同之處在于都體現了身體、心理和社會三維健康觀;既考慮學生現實健康的要求,又考慮終身健康的需要。

      不同點:美國重視學生創造性及個性的培養[15]。英國強調了對學生健康技能、責任感和決策能力的培養。日本側重于培養學生健康促進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態度及終身健康的理念[25]。我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年)》提出的健康教育目標重視提高學生整體健康素養,包括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養成及終身健康的理念。與我國以往的健康教育目標相比,有了很大突破,與發達國家的健康教育培養目標更為接近,更符合當今全球健康教育的理念。通過與各國比較,發現中國學校健康教育目標中對心理健康和社會能力的重視尚不足;對學生創造性及個性的培養仍有待提高,教師把學生作為被動的社會客體來鍛煉、塑造,對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考慮比較少[29]。

      5.2 內容標準 各國健康教育的共同內容包括:慢性及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安全教育;酒、煙、對人體的危害;食物和營養;身心生長發育;個人衛生及個人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環境衛生等[32-35]。

      不同點:美國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涉及面較廣,有生理、心理與情感、家庭與社會等諸多方面。內容標準中包括了情感健康、家庭生活與家庭關系和消費健康與公共健康等心理社會層面的健康要求。英國的學校健康教育框架中包括了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等內容。日本學校健康教育包括了社會與健康、環境與健康、終身健康與集體健康等內容。我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年)》對建立自信、調節情緒、緩解壓力、自我認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和異往等心理教育方面的內容做出了明確規定,將婚前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等內容納入了教育范疇。這些都標志著我國健康教育正在向身體-心理-社會的新健康觀邁進。通過與各國比較,發現英美的家庭生活與家庭關系、性教育內容,日本的社會與健康、終身健康與集體健康理念和內容,在將來進一步完善我國健康教育內容標準時可以借鑒。

      5.3 實施模式 各國健康教育實施的共同趨勢是以一門課或多門課為載體的綜合性健康教育模式。

      不同點:美國大多數州,在《國家健康教育標準》的基礎上建立了專門的學校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并強調通過實施綜合健康教育(政府、社區、學校、家庭以及同伴等共同參與) 實現教育的目標[33]。日本的健康教育包括課程教育與課外指導。課程教育又分為保健學習與保健指導2個方面。保健學習的課時和內容都有具體的要求。英國的健康教育內容通過教學計劃被整合到國家規定科目的課程(包括英語、數學、科學和技術)以及個人、社會和健康教育課程和性教育課程中,并提供了與相關學科具體健康內容的鏈接,通過“相關鏈接”或“提示”使得原本各自獨立的課程整合成一個整體,同樣使各科師資力量得到整合,構成了一個較完整的健康教育網絡。我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年)》提出了健康教育學科教學每學期應安排6~7課時,主要載體課程為《體育與健康》。此外,小學階段還應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學科的教學內容結合,中學階段應與《生物》等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綜上所述,如何結合我國學校教育的特點,建立完整的學校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同時輔以學校多課程相互滲透的綜合發展模式,并將健康教育融入廣泛的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之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課時的落實是健康教育課程實施的基本保障,各發達國家對此都給予高度重視。日本和美國多數州對各階段健康教育課時都有具體的要求。日本在學習指導要領中對健康教育的指導強調:必須是在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中進行;在學科學習的基礎上,在學科外的特別活動中也要給予充分的指導;不僅在學校生活中給予指導,還要促使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實踐;培養能使自己終身健康、安全生活的基礎[7]。英國國家課程委員會指出學校對健康教育的態度、重視程度和具體的實施步驟對于健康教育的成功實施是很重要的。以往研究發現,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的課時分配以體育為主,真正用來進行健康教育的課時較少,使學生不能系統地接受健康教育[34-37]。因此,今后我國應重視和保證學校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課時和教學質量。

      5.4 課程評價 各國健康教育評價的共同點是:遵循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 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相結合的原則[26,32]。

      不同點:美國評價小組成員由教職工代表,包括行政人員、教師、服務機構的人員組成,評價結果以評價委員會整體通過的決定形式公布。評價小組成員多樣化,評價結果透明度高。另外,美國的《學校健康教育評價工具》評價內容具體、可操作性強,值得學習和借鑒。中日兩國課程評價的共同點在于注重知識、技能和態度方面的評價,不同之處在于日本評價的順序把態度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能力和知識。我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8年)》提出對健康教育的評價應包括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對學生的結果評價也包括了知識、信念、行為3個方面,但目前尚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課程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和實施指南。綜上所述,我國亟待建立健全有效的健康教育課程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和實施指南、促進評價小組成員的多樣化,提高評價結果透明度。

      6 參考文獻

      [1] 余小鳴.學校健康教育的發展及挑戰.中國健康教育,2005,21(5):377-380.

      [2] 趙香柳.美國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歷史沿革.科教文匯,2009(8):98.

      [3] 張蕾,劉海燕.美國的綜合性學校健康教育.基礎教育參考,2007(7):18-22.

      [4] 王家仁.英國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之研究.體育教學,2006(2):44-45.

      [5] 盧伯春.英國健康教育對我國現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啟示.體育教學,2008(11):41.

      [6] 余小鳴.澳大利亞學校健康教育一瞥.中國學校衛生,2000,21(4):335-336.

      [7] 齊建國,賈志勇.日本中小學的健康教育.中國學校體育,2000(5):65-66.

      [8] 余小鳴,張芯,楊土保,等.中國中小學校健康教育研究(1):學生健康知識態度行為現況.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7-9.

      [9] 余小鳴,張芯,朱廣榮,等.中小學校健康教育研究(2):學生健康知信行相關影響因素.中國學校衛生,2007,28(2):107-110.

      [10]余小鳴,張芯,石曉燕,等.中小學校健康教育研究(3):學校健康教育需求.中國學校衛生,2007,28(3):203-205.

      [11]李明生.中美兩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健康教育比較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11):102-105.

      [12]陳華衛.中日美中小學健康教育的比較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3,12:37-41.

      [13]席春玲.當前美國中小學的健康教育課程及其特征.比較教育研究,2003(11):20-24.

      [14]侯倩,張杰.中國與美國學校體育健康教育之比較.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0):118-120.

      [15]盧伯春.中、美、英、日基礎教育階段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標準比較.揚州:揚州大學,2006:13.

      [16]喻堅.中美兩國學校健康教育之比較.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7:78-79.

      [17]KANN L, BRENER N, ALLENSWORTH D.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from the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study 2000. J Sch Health,2001(9):266-278.

      [18]JULIE LG. SHPPS 2006: School health policies and programs study: Change between 2000 and 2006.[EB/OL][2010-02-20]. cdc.gov/HealthyYouth/SHPPS.

      [19]肖龍海,丁潔.中美中學健康教育課程比較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4(11):39-42.

      [20]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CCSSO). Assessment Tools for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USA: CCSSO, 2006.

      [21]National Curriculum Council(NCC). Health Education. UK: NCC, 1990.

      [22]齊建國.日本中小學健康教育及啟示.學科教育,2000(3):37-40.

      [23]李英.日本中小學健康教育及啟示.日本問題研究,2003(3):40-43.

      [24]齊建國,薛懋青,賈志勇.日本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10.

      [25]閻智力,市丸直人,石井騰.試析日本中小學的健康教育.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6):67-70.

      [26]閻智力,顧淵彥.中國與日本中、小學健康教育的比較研究.體育科學,2005(5):30-34.

      [2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體藝[2008]12號).北京:2008.

      [28]國家教育委員會.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落實〈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檢查評估細則(教體[1998]2號).北京:1998.

      [29]廖文科.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國學校體育,2000(2):12.

      [30]錢健.中、美、日三國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比較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120-123.

      [31]俞愛玲.中美兩國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比較.中國學校衛生,2004,25(4):442-44.

      [32]李英.日本中小學健康教育及啟示.日本問題研究,2003(3):40-43.

      [33]孫雷.美國基于國家標準的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及啟示.體育與科學,2006(5):90-93.

      [34]顧懷婷,傅茂筍.淺析中小學健康教育.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25(8):561-562.

      [35]李儉莉.中小學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教文匯,2009(28):197-198.

      [36]劉世宏,羅燕萍,祁為中.上海市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現狀分析.中國校醫,2006,20(5):499-500.

      健康教育標準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教育對策

      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是時代的主宰者。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大學生自身的不斷成長,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靠自身能力解決的問題。這些就要求新時代的大學生們既有健康的體魄又有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然而,一直以來,高校教育一直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就業做為大學生教育的重點來抓,卻往往忽視了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分析

      心理健康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預防心理疾病或行為問題;廣義的心理健康是對人們的心理進行調節,以便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我們努力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從廣義上來理解心理健康讓他們更好地適應適應社會生活,更有效地為社會和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一般來說,廣義的大學生心理健康(以下簡稱;心理健康)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保持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學習是大學生大學生活的重要方面,絕大多數大學生處在學習的黃金時段,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保持穩定的學習效率,并從學習中體驗到滿足和快樂。

      2、能協調和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

      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心境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熱愛生活、樂于進取,即使也會有消極情緒的體驗,但是積極的情緒總是多于消極情緒,并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做好自我調節,盡量讓積極的情緒成為主角。

      3、意志健全,能經受住各種挫折和磨練

      在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樹立各種各樣的奮斗目標,一旦有了目標就要為之努力奮斗。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挫折和磨練,大學生要將之視為對自己意志的考驗,勇敢地面對和戰勝困難,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4、人際關系和諧,樂于交往

      人際關系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大學生較之于中學生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際關系除了同學老師、家長外還可能會涉及到與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關系。心理健康的大學生熱愛生活,樂于交友,能妥善處理好與不同人群的關系,較強的同情心和道德責任感,因而能被他人和集體所認同。

      5、正確的自我意識

      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心理健康的大學生都能以客觀的態度去認識 、評價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既不是自視清高、妄自尊大,也不是自輕自賤、妄自菲薄。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在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之間有良好的基本滿意的態度,存在著一種健康有益的差距。他們善于從客觀環境中吸取有價值的信息以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并恰當地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6、適度的行為反應

      適度的行為反應是指個體對外界環境和事物的反應既不過激,亦不遲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有正常的行為反映,在認識、情感、言行、舉止等方面都符合他所處的年齡段的要求,他們充滿青春活力,朝氣蓬勃,勤學好問,能創造性地處理問題。

      7、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

      人格作為人的整體的精神面貌能夠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來;心理健康的學生所思、所說、所做是協同一致的,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8、積極的社會適應力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思想、信念、目標和行為等都能跟上時展的步伐,并能適時調整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使之與現實協調一致。

      我們可以通過以上標準簡單地判斷大學生是否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而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身體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

      人們的身體和心理之間有一種微妙的關系。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一般來講身體素質和身體狀況都非常好,但是近年來各項關于青少年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我國的青少年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當人們的身體出現問題時,其心理一般也會變得十分消極,辦事效率低下,這就要求大學生自身對身體鍛煉和身體健康要足夠重視,努力使自己身體心理狀態俱佳。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講的就是人的心理狀態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郁悶消沉的心境會壓抑著你的心情,使你覺得郁郁寡歡。長此以往,人會變得悲觀,心理健康便無從談起。

      在人現實的生活中,社會文化因素主要通過兩種途徑影響個體心理健康。一是規范化的社會文化教化,它體現著社會文化的客觀強制性與個體自我調控的自覺性。二是非規范化的社會文化滲透,它體現著社會文化的彌散性與個體自我生成的自發性。個體生命本身就是社會文化的產物。個體的社會文化性與生俱來,伴隨著生命的始終。

      二、當前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預防心理問題是首要任務

      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以預防為主,新生入學后除了要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外,還要應及時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態和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高校學生管理者一旦發現學生有困難(包括家庭困難,學習困難等)應及時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幫助,讓他們在溫暖和諧的環境下戰勝自己的困難,樹立信心。

      2、與學生直接接觸幫助解決心理問題

      在發現學生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后,要以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盡快解決問題。在充分了解到影響某個體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具體原因后,可以通過面對面咨詢、電話、書信等形式,讓學生敞開心扉,坦然地面對自己的困境并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問題。例如在幫助失戀的大學生走出困境時,就可以以多次面對面聊天的方式引導他們從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問題開始,使他們認清“人生除了愛情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一步步走出失戀的泥淖。

      3、做好隨時調節學生心理健康的準備

      即使高校學生管理人員和學生自身都做好隨時調節學生心理健康的準備。有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突況令老師和學生們措手不及。例如學生的家庭突然遭到變故,或是學生的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等。當這類情況發生后,首先是不能慌張,在及時處理好相關事宜后應馬上采取切實措施,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個方面給當事人提供支持,并發動可以發動的最大社會資源給當事人提供幫助。

      發揮班級干部的團結帶頭作用,適時安撫心里受傷的同學,盡最大努力把當事人受到的心理傷害降到最低。

      三、結語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使其正常有序地運轉,除了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外,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員也要切實有效地把此項工作做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學生自身要積極參加各項有益身心的活動,提高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主動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努力成為有幸福感的學生,為自己今后信服健康地工作奠定基礎。

      健康教育標準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體育教師 實施 體育與健康 課程標準

      體育教學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學生健康體魄的最重要途徑,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又直接影響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關系到青少年的身體狀況,以及祖國的未來重任的擔當,因此,對中小學體育教師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的了解,為中小學體育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一、中小學體育教師現狀

      (一)體育教師基本情況

      在走訪了解中小學過程中,尤其是農村基層還有部分體育教師從學歷是中專、大專水平,這部分教師的學歷還有待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發展。從年齡和性別上看,體育教師隊伍整體還需年輕化、男性化,才能有朝氣、有精力,適合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

      (二)體育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態度

      在走訪了解中小學過程中,大部分體育教師還是喜歡教學工作的,只不過少數人受眼前利益的驅使,對教師職業不喜歡和無所謂。

      (三)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標準及解讀的掌握情況

      在走訪過程中,中小學體育教師還有一小部分沒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還有部分教師還不太了解課程標準,可見中小學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標準的認識程度還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議

      (一)教師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在體育教學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二)教師具有創新教學設計能力

      創新教學設計突破傳統灌輸接受式的單一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新型教學方式,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能力,增進學生體能、運動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提供給學生留有充分的學習和活動時間,改變過去只重視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方法,提供通過運動、知識、技能的教學,努力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多維目標。

      創新教學設計還要求改變教師的絕對權威的角色,強調師生是一種平等合作的關系,重視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將成為學生的指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

      (三)勇于創新,不斷進取,努力做好教學科研工作

      教學研究,要腳踏實地,切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個人成績的取得和集體的發展密不可分,教育科學研究,依賴于同事間學術上的虛心好學,博采眾家之長,學術爭論有理有節,強調學術相容,同事相處要真誠相待,寬容大度,切忌斤斤計較,小肚雞腸,同事間互幫互助,共謀發展,真正地把教研成果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四)教師專業化發展

      課程改革既給我們體育教師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存在著本領危機問題,新課程理念不是教師在傳統學校教育中所熟悉和運用的,而學生是面向未來的,我們不要用昨天的知識去教今天的學生。課程改革依賴于教師提高與新課程相適應的專業化發展能力,課程發展即教師發展,教師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觀念方法,以及技能知識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新課程的實施水平。

      健康教育標準范文第4篇

      關鍵詞: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實驗稿 課程內容

      1.引言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于2001年的正式啟動,課程改革經過十年的實踐探索后,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改革過程中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的存疑與爭論日漸增多。為了貫徹和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組在廣泛調研和綜合各方面正確建議的基礎上,于2010年8月完成了《標準》的修訂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關于印發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通知》明確指出新修訂的《標準》將于2012年秋季開始執行。回顧《標準》,將其與修訂版進行比較和分析,可以讓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修訂后《標準》的精神與實質,謀劃新《標準》的實施策略。

      2.新《標準》與實驗稿課程內容的比較分析

      本文以新《標準》設置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學習方面,與實驗稿水平目標進行相應的比較研究,旨在為新《標準》在課程內容上作出的調整進行直觀的闡述。鑒于新《標準》與實驗稿的高中《標準》分離,因此在對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比較上,研究涉及水平一至水平四,即一至九年級的課程內容。

      2.1運動參與

      新《標準》與實驗稿在運動參與這一學習方面的比較,實驗稿在水平一至水平四的運動參與上,設置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二是使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而新《標準》則強調學生要參與體育學習鍛煉,體驗運動樂趣和成功。從表述看,新《標準》適度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運動參與上實驗稿強調要積極參與;新《標準》重點關注學生的運動參與行為,弱化對學生參與運動動作學習和展示的規定;新《標準》的相應調整體現了“以人為本”,認識到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促其具有積極的體育態度與行為是需要一定的過程與時間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應首先讓學生參與進來,在課程中逐漸形成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體育活動行為,進而產生體育興趣,體驗運動樂趣。另外,實驗稿的提出要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對于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學生及體育教師,從操作層面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新《標準》在這一方面做了較大的調整,強調要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

      2.2運動技能

      在運動技能學習領域上,實驗稿從獲得運動基礎知識;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四個方面確定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而2011年版新課標則從學習體育運動知識;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增強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三個方面確定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總體來說,2011年版剔除了獲得野外活動的基本技能這一課程內容,而轉為更針對課內教學。在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上,實驗稿在獲得運動基礎知識上,要求學生知道簡單的運動術語和能觀看比賽,以及了解運動規則。而2011年版則側重運動的基本知識和體驗,尤其將奧林匹克的知識納入其中,同時要求學生隊體育比賽進行分析,提高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實驗稿對學習目標的確定是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技術動作和戰術,2011年版更強調掌握運動技術的練習方法,并將體育游戲列為重點內容,對運動項目的戰術方面沒有進一步的要求。在安全教育方面,實驗稿在水平一階段不作要求,課程內容以避險、規避危險的方法、注意運動安全方面提出要求。2011年版則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安全運動常識和規避方法,而且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及日常生活中運動安全意識提出要求,較實驗稿有更高的要求。

      2.3身體健康

      在身體健康學習領域,實驗稿從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體能;具有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四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而2011年版則從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全面發展體能與健身能力;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四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從設置的內容看實驗稿和2011年版都將身體形態和發展體能列為重點內容,不同的是實驗稿中強調要讓學生建立健康意識,強調營養、環境、不良行為對健康的影響,而2011年版則更關注學生掌握保健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在兩版新課標中,身體健康這一學習領域中,在發展體能和關注身體姿勢形態沒有較大改變,實驗稿中懂得營養、環境和不良行為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這一內容要求學生掌握營養與健康、環境和不良行為與健康方面的知識。2011年版在提高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這一內容上,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階段要求發展戶外運動能力和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水平三和水平四沒有相關要求。

      2.4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

      在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學習領域上,因2011年版將原實驗稿的兩個學習領域合并成一個學習領域,在這即按2011年版的學習領域進行比較分析。實驗稿在這一學習領域從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展的關系;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學會獲取現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六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而2011年版則從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學會調控情緒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四個方面確定了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從內容設置上看,新課標2011年版較原實驗稿在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作出了較大的調整,剔除了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作用及認識身心發展的內容要求,以及不再強調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也不對獲取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作出明確要求,更強調培養意志品質、調控情緒、合作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據此來看,新課標2011年版更注重學生的實際,在體育運動中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對各水平段的學習目標進行的調整,可以看出目的更注重實際,學習目標總體較實驗稿有所降低,但更突出重點,更注重解決實際的問題。

      3.結語

      新《標準》的推出與實施,標志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又邁出堅實的一步,承擔基礎教育重任的體育教師應著力思考新《標準》推行后的實施方略,準確地把握新《標準》的內容與實質。另外,新《標準》較之原先的實驗稿,在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調整,尤其在課程內容上,新《標準》課程內容的表述方式改變,要求體育教師重新審視實驗稿修訂后的內容。同時,中小學應針對新課標的課程內容體系制訂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和實施新課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季瀏.《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說明與分析(一)[J].中國學校體育,2012(3):14-16.

      [2]張允蚌.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與課程發展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6,28(5):73-74.

      [3]陽劍,劉海元.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模式[J].體育學刊,2008,15(6):67-69.

      [4]程國棟.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綜述[J].安康學院學報,2007,19(5):122.

      健康教育標準范文第5篇

      論文摘要:借鑒國外先進護理模式,研制適合我國醫療制度改革需要的護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推行高質量、高效率工作方法,建立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管理及評價體系、工作職責條文、記錄表格等,并選擇5家省、市級醫院作為主要試點對象,對全國10個省、市、地區醫院的3000名護理人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結果:93%省級醫院和84%市級醫院護士對研制的護理健康教育模式滿意,80%地區級醫院護士認為模式中的主要項目可以應用。結論:研制的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在不同等級醫院和社區應用推廣。

      近幾年,護理健康教育在全國醫院迅速發展和崛起,一些醫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力資源浪費、工作中盲目性等現象表現突出。有調查分析表明,造成上述原因除了護士缺乏相應知識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一套科學、系統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以保證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1]。為此,探討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對該工作穩步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學科價值。近4a,我們借鑒國外護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結合中國護理現狀,研究并建立了相應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模式,經過臨床試驗,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隨機抽取全國10個省、市的3000名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其中主任護師36人,副主任護師141人,主管護師2045人,護師778人;95%以上為護士長,年齡25歲~62歲。選擇3家省級醫院和2家市級醫院作為主要試驗對象。

      1.2方法

      1.2.1設置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構主要包括建立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組織管理體系、質量評價體系、護士工作職責條文及記錄表格。

      1.2.1.1建立4套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①評估、目標、計劃、實施和評價;②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2];③評估、計劃、實施和評價。④評估、目標、方法、實施、評價。

      1.2.1.2建立2種健康教育組織管理體系①三級管理體系,即院級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健康教育科和病房健康教育小組;②二級管理體系,即院級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病房健康教育小組。

      1.2.1.3建立質量管理評價體系為二級管理,即護理部及病區。護理部每月進行質量評價,病區每周進行質量評價,評價內容主要為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1.2.1.4建立護士健康教育工作職責條文包括健康教育能力、水平、責任心等方面。

      1.2.1.5建立健康教育記錄表格包括內科、外科和簡易病人健康教育記錄表。

      1.2.2臨床試驗將研制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在3家省級醫院和2家市級醫院試點應用。

      1.2.3臨床評價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主要在《護理健康教育》系統培訓時進行,使用問卷和當堂提問2種調查方法。調查內容共設30個問題,20個問題是用問卷形式,要求被調查者在10min內完成;10個是用提問形式,穿插在授課過程中進行,以舉手表決形式。

      2種提問形式均采用單項選擇。

      調查表設計從4方面進行:①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文化水平、職稱、所在醫院性質、科室;②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包括4種不同步驟、思維方法、可操作性和難點等;③規范化評價標準,包括規范化記錄、標準化評價體系、評價分類及內容等;④組織管理體系,包括3級管理體系、2級管理體系、健康教育專業護士的設立。

      1.3資料分析用計算機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5家試驗醫院經過2a多的運行,人力資源浪費現象得到改善,工作質量得以提高,病人的滿意率上升5個百分點。

      調查資料結果顯示:93%省級醫院和84%市級醫院護士認為,研制的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臨床有較高的應用價值;80%地區級醫院護士認為,研制的主要項目可以在臨床應用和推廣。其中97%護士認為有必要參加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培訓;95%省、市、地區醫院護士認為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級醫院、社區醫療中心和社區站應用和推廣;90%護士認為有必要建立該評價標準體系;87%護士認為我國目前缺少規范化、科學化、易操作的護理健康教育管理標準體系;85%醫院目前沒有建立相應的健康教育組織管理體系。[

      3討論

      護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是為了適應我國醫療制度改革,深化整體護理,有效保證健康教育工作持續化、制度化、規范化的發展。

      3.1研究和建立護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適應醫療制度改革的需要醫療制度改革是一個全方位的改革,不僅涉及醫院而且涉及社區醫療,它的發展模式必須符合高質量、有效率的原則。健康教育是當今各級醫療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它不但是醫院護理工作中的主要內容,也將成為社區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為適應這種醫療制度,開展高質量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系統的工作模式,以保證健康教育工作能真正達到促進康復、降低發病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3]。

      3.2標準化、科學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的價值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是一種有計劃、有目標、有評價的科學的系統工作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復性、低效性等弊病,促進護理工作從經驗型管理逐步向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發展[4]。通過調查,95%省、市、地區醫院護士認為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可以在不同等級醫院、社區醫療中心和社區站應用和推廣,其中50%贊同用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標準化工作程序;39%贊同用評估、目標、計劃、實施、評價的工作程序;8%建議用評估、目標、方法、實施、評價的工作程序;3%贊同用評估、計劃、實施、評價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標準化工作程序中,開展整體護理病房時間較長的與開展整體護理時間短的或沒有開展整體護理病房的護士有顯著的差異性(P<0.01)。

      3.3建立醫院健康教育組織管理體系的作用醫院健康教育管理體系可以建立三級管理體系:①建立院級健康教育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組織、協調、檢查等工作;②建立健康教育科,主要負責醫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組織、實施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的業務指導、教育資料的制作和發放、健康教育人員培訓等工作;③建立病房健康教育小組,主要負責本科室的健康教育指導、實施、檢查和貫徹上一級的健康教育工作任務。在試行的5家醫院中,有3家采用三級管理體系,2家采用二級管理體系。調查資料表明:85%醫院目前沒有建立相應的健康教育組織管理體系,但有迫切需要建立的愿望。

      3.4建立護理健康教育規范化、標準化評價標準體系為使健康教育工作能達到科學化管理水平,在建立組織管理體系的同時還要注重建立有科學依據的護理健康教育評價標準體系。根據近10a國外護理文獻檢索的情況:發達國家有相關評價標準體系,并指出建立健康教育評價標準體系對保障護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獲取健康教育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滿意度具有較好的指導和管理作用[5]。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以從評價的分類標準、測量標準、結果標準、標準化病人健康教育簡易記錄表、標準化護理健康教育質量管理評價表等來考慮,其具體內容可以從行為改變、健康狀態、自我照顧技能、生理健康狀態、精神健康狀態、使用專業知識資源、健康態度和行為[6]等方面來考慮。調查資料表明,87%護士認為我國目前缺少規范化、科學化、易操作的護理健康教育管理標準體系,90%護士認為有必要建立該評價標準體系,以保證和監督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3.5加大護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培訓力度護理健康教育是我國護理改革的又一項工作內容,涉及的學科廣泛,是一項集思維、判斷、決策于一體的護理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護理操作,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和運用。因此,各醫院在開展健康教育或推行健康教育模式時,必須首先對實施者進行培訓,組織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使她們弄清護理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的聯系及區別,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為開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礎[7]。調查資料表明:95%護士認為有必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護理健康教育培訓。

      標準化、科學化的工作模式是高效率、高質量開展護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臨床護理工作只有貫穿科學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才能促使其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包家明,顧惠娟.對開展護理健康教育認識誤區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6):448~450.

      [2]RedmanBK.Theprocessofpatiented-ucation[M].St.Louis:CVMosbyCompany,1993.15~20.

      [3]郭清.社區衛生服務理論與實踐[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8~20.

      [4]包家明,霍杰.護理健康教育臨床問答[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3~132.

      [5]TwinnS.The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healtheducationinterven-tionsinclinicalpractice[J].AdvanceNursing,2001,34(2):230~237.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亚洲专区一路线二|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亚洲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毛片线播放|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 日韩亚洲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AV电影天堂男人的天堂|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一级毛片直播亚洲|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老牛影视|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亚洲黄色高清视频|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