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景區景點規劃設計

      景區景點規劃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區景點規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景區景點規劃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新農村規劃建設、經濟落后地區、建設重點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旨在通過新農村建設讓全國9億農民分享國家發展的成果,從而解決“三農”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近幾年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新農村規劃建設也普遍開展起來。城鄉建設規劃先行,在新農村建設開展過程中,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新農村規劃工作,而廣西作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還比較落后,如何在新農村規劃建設的大潮中找對適合本地區的模式,是作為規劃工作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一、新農村建設的內容、任務、目標

      新農村建設的內容: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新農村建設的任務:一是要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村經濟繁榮。二是要著力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三是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保障農民民利。四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造就新型農民。五是要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保持農村社會穩定。六是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一是農業、農村經濟有一個更大的發展,二是農民的生活有一個更多的改善。三是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四是農村社會事業得到發展,五是基層的民主政治建設向前推進。

      從新農村建設的內容上看,它既有生產上的、也有生活上的;既包含了物質的,也包含了文化上的 ;既有經濟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因此新農村建設它包含的是農村各個方面的內容。而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和目標也分別對新農村建設各個方面的內容做了進一步的規劃和要求。

      二、新農村規劃的主要內容

      1、根據村莊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經濟發展、區位交通等綜合條件確定村莊的發展策略,

      2、預測村莊人口規模,對村莊用地、房屋、道路等做出科學合理的布局。

      3、規劃村莊公共服務設施的位置、規模和建設標準等。

      4、規劃村莊的基礎設施,包括給水、排水管網,電力、電訊網絡,污水、垃圾處理等方面。

      5、提出村莊產業發展策略,確定村莊三產用地位置、規模。

      6、提出防災減災措施。

      從新農村規劃的內容上看,基本上涵蓋了一般新農村建設要求的各個方面,而對于不同區域,不同等級的村莊規劃會有所不同,但是在規劃基本內容上是一致的,總的方向是要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狀況,改善農村的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生活。

      三、目前新農村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新農村規劃是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因此所有的規劃必須立足于建設這個主線,還要明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自身這個大前提,脫離了這個主線和前提的規劃不能成為科學規劃。但是在目前很多的新農村規劃存在脫離建設的情況。總結一下主要有一下幾點:

      1、規劃方法偏離,照搬城市規劃的模式,用城市人的生活模式來套用到農村規劃中。鄉村規劃開展時間短,很多規劃設計人員沒有相應的經驗,另外很多設計人員都生活在城市,缺乏對農村生產、生活、建設的足夠了解,因此在規劃中繼續沿用城市中的規劃模式,規劃中很多與農村內容,而村民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卻沒有著重解決。

      2、規劃脫離實際,沒有充分考慮村莊的實際情況,存在村村都做三產,村村都做旅游、農家樂情況。村莊規劃中提到要考慮農村經濟發展,因此部分村莊依托村莊的區位和自然資源優勢開展三產建設,增加農民收入,這是一個值得提倡的內容,但是規劃中存在照搬套用的情況,沒有考慮到大部分部分村莊并沒有足夠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不適合做類似的產業,因此規劃中存在照搬硬套的情況。

      3、規劃標準過高,要求過于死板,不能適應不同村莊的實際情況,導致建設成本過高,遠遠超過村莊、村民經濟能承受的范圍。

      農村中的建設多數都沒有經過規劃,因此建設的隨意性比較大,所以村莊建設比較雜亂,很多地方村莊的房屋周邊間距較小,不滿足規范要求的防火、日照要求。如果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規劃,很多房屋將要更新重建,對村民來說這種建設成本是很高的,在沒有項目支撐或者政府補助的情況下顯然是不現實的。

      另外,不同村莊所處的地形、區位、土地情況不同,規劃中采用同樣的標準顯然不合適。比如山區村莊和平原村莊中道路建設問題就有所不同,平原地區道路建設相對容易,村屯主要道路可以采用4.5米至6米寬度;但是山區村莊由于地形、用地條件限制,道路建設難度大,再者,山區村莊人、車都較少,因此在道路建設標準上應該適當降低,能滿足村民日常生產生活就可以。

      4、新農村規劃研究重點偏離,目前關注多的是重點村、試點村、旅游村、特色村等等,而真正急需外界關注的自然資源、交通區位條件不好的村莊卻沒有被關注。此類村莊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等因素導致村莊經濟落后,村民生活狀況基本還只是處于溫飽狀態,而村莊建設也是很落后,更是需要完善,如道路疏通硬化、危舊房改造、公共設施配備等等。

      5、規劃對建設主體是農民自身認識不足,規劃方案中存在大拆大建的情況。在普通農村中如果沒有項目支撐或者政府資金扶持的情況下,大拆大建是根本不現實的,因此這種大拆大建的規劃方案也只能是墻上掛掛,在實際建設中沒有任何指導作用,甚至會導致農民產生對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抵觸情緒。

      四、廣西落后山區新農村規劃建設的特點

      廣西地處我國西南部,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也是個多山的地區,耕地資源相對較少,很多村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自然資源條件惡劣,經濟發展落后。

      本人在實際規劃工作中接觸到大量此類村莊,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特點:

      地處山區,對外道路建設滯后,對外交通不便。

      村屯內好的地都為水田、農保地,村屯建設用地多選在山腳緩坡處,村屯建設用地比較緊張,村屯內房屋建設比較集中,相互間距很小,通風采光比較差,不滿足消防要求。

      由于建設用地緊張,村屯內房屋建設比較集中,相互間距很小,房前屋后很難建設車輛通行道路。

      由于地形坡度較大,加上房屋間距小,村屯內部道路建設困難,多為步行道,很難通行汽車,部分道路只能通行摩托車。

      由于外運建材困難,所以村屯內建房多就地取材,多為木構房屋或者土木房屋,特別是土坯房,居住環境不太理想。

      除中心村有村委活動室外,其他村屯多數都缺乏公共活動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部分村屯有籃球場(多數兼曬谷場功能)。

      村屯經濟主要是種植業和林木業,年輕人多外出務工,經濟落后,農民收入普遍比較低。

      多數村屯缺乏特色資源,無法開展三產、農家旅游等項目,農民收入方式單一,增收困難。

      村屯人口增長緩慢、部分甚至減少,村屯面臨逐漸衰敗的趨勢。

      綜合上述特點可以看出,這類村莊有一個大的共同點,就是經濟落后,而經濟落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村屯的自然資源條件惡略,交通不便等原因。因此在新農村規劃建設中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廣西整體的經濟發展情況及各個地區村莊的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新農村規劃建設策略。

      五、規劃實例分析

      廣西柳州市融安縣浮石鎮東江村西村坡屯

      東江村西村坡屯地處山區,對外交通為一條3米左右的土石路,村莊內房屋90%都為土房,而且主房多為2層土房,只有幾棟近幾年建設的磚混房屋,房屋建設比較集中,前后左右間距很小,現狀人均建設用地很小。村內道路建設嚴重滯后,除一條對外道路能通車外,村內部道路多為1至2米寬的田間小路或者人行巷道,村莊用地比較緊張,地形條件好的土地都留做基本農田,村屯周邊可利用的建設用地不多。經濟方面,從村委了解到,村屯主要的經濟收入是農業種植和林木業,另外還有外出打工等,整體收入水平偏低,而且近幾年人口外遷比較多,本村屯人口增長非常緩慢,基本處于停滯狀況,很多人常年在外,有經濟能力的大多都搬遷往鎮區、縣城或城市中。

      根據東江村西村坡屯這種情況,規劃中我們分析以下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村屯經濟落后,規劃中的建設標準可適當降低,避免大拆大建。

      村屯建設用地緊張,規劃應緊湊布局,節約用地。

      現狀房屋之間間距太小,不足以滿足車行道路改造要求,如強制在村莊內部建設車行道路將會有大量的拆遷房屋,在農村拆遷大量房屋不現實,因此在村屯建設車行道路,內部以人行交通為主。

      村莊內房屋大部分都為兩層土房,但基本滿足村民使用要求,規劃全部更新難度大,村民經濟也難以負擔,因此規劃中大部分予以保留,村民根據自家經濟情況原址更新。

      村屯人口增長非常緩慢,因此預留少量新增住宅,

      6)在合適位置預留公共設施用地,規劃活動室和籃球場,其中籃球場可以兼具曬谷場的功能。

      六、總結

      新農村規劃建設是一個讓農民受益的好事情、大事情,因此在落實新農村規劃建設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建設,而在經濟落后地區的新農村規劃建設更應該考慮區域特點,尊重現狀、尊重村民意愿、適度改造,要充分考慮村莊經濟能力有限的前提,重點改善交通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對村民生產、生活影響較大的方面。

      個人思考——落后地區的新農村建設需要政府引導、扶持、以及大量的資金支持才能按目標進行,而這些村莊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農村,沒有太多可用來開發的資源,這些村莊要解決的就是普通的生產、生活上的問題,筆者認為最普通的問題正是根本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問題,把這個最根本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我們現在進行的新農村規劃才是落實到了實處。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我們能少一點華而不實、不切實際的內容,多一點因地制宜,多一點合理適度,那么我們所做的新農村規劃建設才是科學的,才是可持續的。

      參考文獻:

      1、《新農村建設中需要協調處理的幾個關系》,作者:姜長云 張化萍(作者單位: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安徽建筑工業學院)

      景區景點規劃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校園;景觀特色;特色營造

      1 引言

      校園景觀具有多重功能性,它不僅要為師生工作、學習及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同時與學校的形象、品牌、榮譽、質量等都緊密相關。良好的校園景觀在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還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隨著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質的進步和精神追求的延伸,創造特色的校園景觀,已成為當今校園景觀建設的重要目標。

      2 校園景觀特征

      校園景觀特征除了具有景觀的藝術性、生態性、文化性、旅游性等共性特征外,還具有以下獨特的特性。

      2.1 特色性

      特色即指便于識別,易給人產生深刻的印象。校園景觀特色性創造要依據學校本身的學科特色和人文文化及對歷史積淀的挖掘。

      2.2 育人性

      良好的校園景觀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陶冶其情操,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師生在環境中充分體會到環境對人的影響,使人對環境產生歸屬感,在思想上產生共鳴。

      2. 場所性

      場所是有行為的場地,脫離了行為活動,則不能稱之為場所。校園的場所精神正是校園生活和校園空間環境之間不斷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校園景觀要營造具有場所性的空間環境。オ

      武漢農業學校校園景觀特色塑造し治霆

      .1 學校概況

      武漢農業學校創建于1978年,學校地處武漢市西大門107國道旁,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走馬嶺,是一所政府辦學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隸屬武漢市農業局,是武漢市唯一一所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的中專學校。

      .2 規劃設計理念

      結合學校辦學特色本次景觀設計理念為“田”。“田”是中國的立國之本?!疤铩狈e淀下了處理人與土地關系的最精華的智慧,連同那充滿詩意的景觀。“田”告訴我們如何尊重土地和自然過程,用最少的工程,獲得可持續的最大收益。

      . 規劃結構

      根據學校的地理環境特點,“田”構成了整個校園結構的統一肌理,是場地空間形成和活動內容設計的基本結構。整個校園規劃在空間上呈現“一心兩軸”的布局結構?!耙恍摹奔匆越虒W樓和綜合樓組成的教學區為中心。教學區在整個校園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學校的職能重心所在。“兩軸”:學校原本的布局就存在一條自北向南的軸線,基本上貫穿了整個校園,但由于軸線的盡端沒有設置出入口,軸線被弱化??紤]到以上因素將其作為學校的次要軸線;根據學校的入口位置新規劃一條軸線,從學校大門穿過籃球場一直到綜合樓,整條軸線從東向西橫貫整個學校,作為學校的主要軸線。

      .4 景觀分區

      .4.1 “林中之田”景區

      學校主入口位于校園的東部,面臨著107國道。入口廣場采用后退擴大式的布局方式,與改建后的弧形大門形成呼應。在廣場入口新建2個模紋花壇對整個入口景觀進行色彩點綴。模紋花壇上“以德為魂,以能為本,以勤為徑,以創為先”16個大字,體現了學校的育人理念。進入大門后,整體綠化采用規整式布局,體現學校莊嚴的風格。兩排雪松并排栽種,體現寬闊莊嚴的氣氛,過后便是一片空曠的球場,然后是綜合樓。以前的入口大道從6m改建為10m,兩側花壇拆除,培訓樓前的小樹林改建成林下廣場,導入新鮮空氣,體現自由親切的氛圍。整體綠化景觀取意“林在田上,田在林中”(見圖1)。

      .4.2 “勵學之田”景區

      此景區位于學生宿舍區內。該區主要布置勵學

      圖1 武漢農業學校校園規劃設計景色分區おお

      的景點,如“滴水石穿”通過“滴水石穿”的故事。告誡同學們只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定可以成功。

      .4. “明德之田”景區

      此景區位于教學區,主要為教學樓和綜合樓的師生服務。主要景點包括五色廣場、竹景園、思源石等?!拔迳珡V場”通過規整的地塊分割,強化“田”的視覺沖擊,表達對五色土地的熱愛。廣場中央立有萬人師表――孔子的雕塑,雕塑底座寫有“厚德載物,為人師表”8個大字。滿園的青竹,稀疏的石凳,蜿蜒的林間小道,暗喻老師高風亮節的氣質?!八荚词敝饕潜磉_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

      .4.4 “和諧之田”景區

      此景區位于教職工生活區內。主要景點為弈趣林、濯玉亭、春暉園、疏林花境。對教工宿舍旁的杉林進行景觀改造后命名為“弈趣林”,教職工可以在林中建立露天棋盤,以棋會友,豐富業余生活?!板裢ぁ比∮凇皽胬酥遒?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

      .4.5 “文化之田”景區

      此景區位于校園的最南邊,景點最為集中。主要景點有智慧之路、啟航、希望之門、靜思亭、桃花塢、書香亭、曲徑通幽、梅園等?!爸腔壑贰辈捎酶〉竦男问较驅W生講述歷史故事、文化故事、耕讀故事?!皢⒑健痹⒁鈦淼竭@里的學生能在人生的航程中揚起風帆,開始新的拓新之旅。“希望之門”采用簡約的風格和經典的中國紅在綠色的空間中別有韻味。

      .4.6 “生命之田”景區

      此景區位于實踐基地中。這里是一個純天然的生態空間,同時也是一個綠色的生長空間。學生在這里體驗自然,感受自然。自然、生命在“田”的空間里生長、繁衍,通過人類的參與,進行自我消解,形成一個動態的空間,一個人類與自然契合的空間。在這塊生命的藝術“田”上,學生可以與大自然進行對話,向大自然學習。主要景點包括群芳薈萃、林海浮云、春華秋實。

      4 結語

      通過對武漢農業學校的景觀規劃設計,深深感受到在校園景觀營造過程中要充分理解校園景觀的本質,深入調查分析校園基地現狀,結合學校學科特色,延承其歷史文脈,體現時代特色,造就延續整個學校生命與校園文化的景觀,營造出具有場所性的多樣化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使校園景觀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獨具特色。

      參考文獻:

      朱字恒,王 誠.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東區規劃概述.建筑學報,2004(1):29~1.

      榮 耀.校園規劃的人文觀――對當前我國大學規劃設計的反思.理想空間,2005(2):7~8.

      朱曉霞,唐 紅,劉文蘭.蘭州商學院榆中新校區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現代園林,2006(8):5~7.

      Study on onstruction of ompus Landscape Features

      ―A case study of Wuhan Agricultural School

      Song Huifang1,Liu Yanli2,Wei Jianqiu1

      (1.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Urban onstruction,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4007; 2.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Huang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isity,Wuhan,40070)

      景區景點規劃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塞罕壩 園林道路 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園路是園林綠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像人體的脈胳一樣,貫穿于園林各景區的景點之間,它不僅導引人流,疏導交通,并且將園林綠地空間劃成了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間。因此,園路的規劃設計,直接影響到園林綠地各功能空間劃分是否合理,人流交通是否通暢,景觀組織是否得當,對園林綠地的整體規劃的合理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景區園路功能與特點

      1.1 組織空間,引導游覽在園林中無論規模大小,都劃分幾個不同功能的景區,設置若干景點,布置許多景物,而后用園路把它們聯結起來,構成一座布局嚴謹、景象鮮明、富有節奏和韻律的園林空間。園路能通過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鋪砌的圖案,引導游客按照設計者的意圖、路線和角度來游賞景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園路是游客的導游者。

      1.2 聯系交通園路的交通,首先是游覽交通,即為游客提供一個舒適的,既能游遍全園又能根據個人的需要,深入各個景區或景點。園路對游客的集散、疏導,滿足園林綠化、建筑維修、養護、管理等工作的運輸工作,對安全、防火、職工電話、公共餐廳、小賣部等園務工作的運輸任務。對于小公園,這些任務可以綜合考慮,塞罕壩景區屬于大型公園,旅游旺季景區工作交通量大,可以設置專門的路線和入口。

      1.3 豐富園林景觀園林中的道路是園林風景的組成部分,而且與周圍的山水、花草、樹林、石景等景觀緊密結合,形成路隨景轉、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園路優美的曲線,豐富多彩的路面鋪裝,可與周圍山、水、建筑、花草樹木、石景等景物緊密結合,不僅是“因景設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園路可行可游,行游統一。

      2.塞罕壩園路規劃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2.1園路經常是迂回曲折的,一方面是地形、地物的要求,當道路在前進的方向遇到山體、水體、建筑或山路較陡時,為了減緩坡度,就需要盤旋而上,或者繞路而行;另一方面,這種自然蜿蜒起伏的道路還能延長游覽路線,增加游覽趣味,提高綠地的利用率。要做到“因地制宜”,“得主隨形”,“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自然式園路設計還應在道路轉折處布置一些山石、樹木,或者地勢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綠地中;但切忌三步一彎、五步一曲,為曲而曲,脫離綠地而存在。

      2.2園林綠地規劃中園路所占面積、比例不適應,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們行路擠占綠地現象。某些規劃設計中過多規劃園路,形如蜘蛛網,不僅影響景觀效果,同時給建筑投資也加大了負擔。在大型新建綠地,如郊區人工森林公園,因為規模宏大,幾千畝至萬畝,要分清輕重緩急,逐步建設園壟冢建園伊始,只要道路能達到生產、運輸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隨著園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設其他園路和小徑、設施,以節約投資。初期建設也以只建園路路基最為合理有利。

      3 .園路布局設計原則

      3.1 因地制宜的原則嚴格執行規劃規范,合理布置園路所占面積,滿足園路功能要求。園路的布局設計,不僅僅要依據園林建設的規劃形式,還要有機恰當的結合地形地貌設計,園路的設計貴在合乎自然,追求自然野趣,自然流暢,隨地勢就形。

      3.2 綜合園林造景進行布局設計的原則因路通景。同時也要使路和其他造景要素很好的結合,使整個園林更加和諧,并創造出一定的意境來。比如,為了適宜青少年好立憲的心理,宜在園林中設計羊腸捷徑,在水面上可設計汀步;為了適宜中老年游覽,坡度超過12°就要設計臺階,且每隔不定的距離設計一處平臺以利休息;為了達到曲徑通幽,可以在曲路的曲處設計假山、置石及樹叢,形成和諧的景觀。

      3.3遵循道路規劃設計原則,協調道路規劃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園路設計既要控制好合理、宜人的尺度關系,線形設計也是園路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之在進行線形設計時,我們應該遵循“符合功能需要,因地制宜,具有美感,契合整體園林環境”的原則。

      3.4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最高海拔1900多米,園路在豎向上是有起伏變化的,設計時應緊密的結合地形,依山就勢。在豎向的設計上還要考慮地面水的排除。一般園路應有0.3%~8%的縱坡和1.5%~3%的橫坡,以保證排水。當人行坡度≥10%時,要考慮設計臺階。

      4 .景區園路的綠化與種植

      4.1與園路、廣場有關的綠化形式有:中心廣場,公園主區入口環島;行道樹;花缽、花樹壇、樹陣;園路兩側綠化。

      4.2 最好的綠化效果,應該是林蔭夾道。郊區大面積綠化,行道樹可和兩旁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自由進出,不按間距靈活種植,實現路在林中走的意境。這不妨稱之為夾景;一定距離在局部稍作濃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點使人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棲口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綠地則要多幾種綠化形式,才能減少人為的破壞。在車行園路,綠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車視距、轉彎半徑等要求。特別是不要沿路邊種植濃密樹叢,以防人穿行時剎車不及。

      4.3 要考慮把"綠"引伸到園路、廣場的可能,相互交叉滲透,最為理想:使用點狀路面,如旱汀步、間隔鋪砌;使用空心砌塊,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磚。波蘭有種空心磚,可使綠地占鋪砌面2/3以上。在景區園路、廣場中嵌入花缽、花樹壇、樹陣。

      5.結論

      園林道路的設計與施工要嚴格執行規劃規范,合理布置園路所占面積,滿足園路功能要求,要遵循道路規劃設計原則,協調道路規劃與周圍環境的關系,重視加強自身藝術素質及業務素質,避免矯揉造作,使道路規劃設計真正體現功能美與藝術美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唐明全.《城市道路建設》,1993(1):45~48.

      [2]任如紅.《建筑美學》.浙江林業科技,1999(3):5~11.

      [3]張鴿香.《淺談園路在園林中的重要性》.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3(4):58~61.

      [4]孟兆楨.園林工程[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5]毛培琳.園林鋪地設計[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6]譚光營.淺談園林中的道路設計[J].基建優化,2003,(4)。

      景區景點規劃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峽谷型景區;游步道;游憩適宜性;重慶黑山谷

      [中圖分類號]F590.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20-0056-02

      峽谷是指深度大于寬度、谷坡陡峻的谷地,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地貌類型,也是一種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峽谷旅游是指在峽谷內開展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稱。峽谷型景區則是指以峽谷為主體景觀的文化歷史和自然環境統一的旅游地域單元。我國峽谷資源數量豐富、類型多、分布廣,具有峽谷景觀資源多樣性、景點沿峽谷縱深空間連續性、峽谷景觀風貌資源獨特性、峽谷生態系統脆弱性等特點。因此,針對峽谷景區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進行游憩適宜性規劃設計,很有必要。

      一、峽谷型景區游步道規劃的基本特性

      (一)峽谷型景區游步道規劃的環境適宜性特性

      其一,地形復雜,游步道在圖中無法準確定位。

      其二,景觀資源豐富,通過游步道進行合理選擇組合,有效串連和組織這些景觀資源,并提供游人以不同的觀賞角度與游憩體驗,是游步道布局設計的主要難點與任務。

      其三,峽谷在雨季,洪水暴漲暴落,部分景點的可達性具有間歇性特點,游步道布局規劃設計受水位變化影響較大。

      其四,受制于地形條件,游步道多為線性通道,易造成交通瓶頸卡口,不利于高峰客流疏導。

      (二)峽谷型景區游步道規劃的游憩適宜性特性

      1.空間感知因素

      根據游客空間感知節奏,設計合理的人性化體驗過程,依據人體工程行為學原理,每300米左右需設置一個吸引點,通過游步道串聯景觀節點。

      2.情感體驗因素

      根據游客情感體驗節奏,每游覽步行15分鐘需設置一個興奮點的規律,提升原有景觀資源點,提升新的吸引力。搭配不同類型的步道,設置多樣的游步道休憩環境,合理控制游客情感體驗節奏的變化。

      3.人體工程學因素

      根據游客的游覽行為、游客活動范圍、通行的人流量,規劃設計步游道的尺寸規格;通過合理設置游步道與景觀視域范圍所欣賞景觀或建筑物間的距離給游客不同的體驗效果。

      二、重慶黑山谷景區項目概況

      重慶黑山谷景區范圍11.52平方公里,景區峽谷700米高差的復雜地形,孕育出特有的峽谷地質奇觀、動植物奇觀以及豐富的負氧離子含量,是科普探險、觀光游覽、避暑休閑的勝地。

      重慶黑山谷景區的主要游覽區域處于深切峽谷的谷底區域,現狀道路交通系統對棧道的依賴較大,而棧道系統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棧道系統變化較大,棧道質量差,游客更多的注意力在腳下,影響游覽體驗感;棧道系統的材質陳舊,與環境不協調,景觀效果較差;現有交通通道與游覽體驗通道基本同一,造成較多的交通瓶頸,不利于高峰期客流的疏導。因此,為游客創造舒適、安全、合理的游覽環境,科學合理的規劃游步道是必要的。

      三、規劃理念

      “珠鏈”這一主題理念貫穿整個規劃,有效地組織起整個區域的構架,同時又為提供宜人的游覽步行空間創造了條件。一個互相聯結的景區體系及綠帶、藍帶構成了持續的“鏈”,而可供步行、漂流、溜索的交通線交織其中,蜿蜒伸展,穿越峽谷。

      四、規劃設計

      步行是游人進入重慶黑山谷景區后的主要交通方式。步游道的類型、線型、布局規劃需要科學合理研究論證。

      (一)主游道

      1.步游主棧道

      原有掬翠閣至索道下站之間的步行游覽空間狹窄,步游道穿梭在谷底狹長空間,交通組織困難。全長2500米的游道系統,路面轉換形式過多。規劃提出行、游分離的高效交通組織形式,全程以寬1.6米防腐戶外木質棧道為主,構建便捷安全的主游道。在不同地段,結合地形條件,輔以碎石路面步游道、浮橋、橋梁等次要及選擇性游道,形成豐富的游路景觀,并于景點項目處建設觀景攝影平臺,豐富步道的節點空間。

      2.景觀生態步道

      原有臥龍崗至掬翠閣之間步行游覽空間相對比較平緩,道路兩邊近距離范圍內以竹林植被為主,步游道全程長2000米。規劃游道以石棧道為主,用塊石、碎石、條石等石材質交替進行路面鋪裝,豐富路面景觀效果;局部陡崖地段結合地形修建寬1.6米的防腐木質棧道,全程游道縱向高差以隨坡就勢為主,局部結合臺階處理。步游道結合道路兩邊竹林植被營造曲徑通幽的竹林小道景觀,與鯉魚河漂流游道一起營造若即若離的景觀意境,并于顯山露水的節點空間,通過親水平臺、觀景平臺的建設,豐富游道景觀層次。

      3.景觀體驗型橋梁

      景區內原有游道沿著谷底巡回穿梭于河兩岸,構筑了多樣化的橋梁形態。規劃在此基礎上保留、改造、新建各種具有景觀價值的橋梁,并與景區的步行系統和游憩結合在一起,使其繼續發揮交通和游憩功能。

      風雨橋:通過提煉古夜郎國的主體民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等民族的風雨橋元素,同時融入兩省交界文化,打造游憩體驗風雨橋。于橋梁中央分別設置各具渝黔特色的電子門,讓游客以聲控、隱性按鈕、鑰匙等方式打開界門,從而體驗腳踏另一個省市的興奮。

      吊橋:吊橋的景觀趣味性效果較好,是中青年游客比較喜歡的項目。規劃保留、改造部分原有吊橋為體驗性項目。

      景觀小橋:景區山水疊瀑景觀豐富,規劃系列木構景觀小橋,色彩質地自然,一側護欄,視線通透;于景區次要游道區域水景區就地取材以石頭修建親水跳蹬。

      (二)次要及選擇性游道

      景區景點規劃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瀛湖 規劃設計 安康

      一、規劃項目概況

      該用地東西長約288.5米,實際建房用地長為240米,南北寬為50米,現狀用地內基本無建筑,入口處有兩幢建筑需拆遷,最低高程為330.0米,為可耕種坡地,這條新開辟的街道位于流水客運與貨運碼頭之間,街道正對瀛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

      二、規劃設計原則

      1.用自然美的手法塑造景觀,體現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仿古民居一條街街景規劃方案以創造一個美好而令人愉快的公共環境為目標,充分尊重地方特色和風貌,把地方建筑及地域風格元素合理地在街景中表達出來,按照現代美學原則進行設計,使街景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時具有時代特征,調動一切極積因素,準確把握外部空間尺度與比例關系,使環境與公共活動達到高度一致。

      河湖水系是構成城市景觀的重要載體,沒有水系的點綴和豐富的水面與景觀相映襯,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就不會充分體現。具體來說:一是要充分利用水資源,藍天、白云山水相映,天人合一。二是要充分利用天然地理條件,仿古民居街道連接客貨碼頭,天然的地理優勢形成便捷的交通,它的建成不僅成為立于流水鎮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而且成為浮出于湖面上的綠色臨江走廊。三是充分利用綠地資源,在宏觀上把握綠地的整體效果。在中觀上要突出重點,以仿明古居為基調,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落。微觀上要注重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觀賞樹種與經濟樹種相結合,充分考慮生物學特征和生態學特征的規律,山石,水體相結合,共同構筑街景的自然美、環境美,創造出人性化、生態化、藝術化的人居環境。通過小品的材質,造型,色彩,圖案等變化體現一種自然、休閑的風格,營造生動清麗的水系景觀風景線。

      2.用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人與自然的結合。

      規劃方案以滿足居民及游客的活動為重要原則,確保細節設計的合理性,充分尊重人的行為與基本要求,使街道的空間整體結構和建筑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和行為要求,要充分考慮各種景點、景物的相互滲透,處處體現悠然的情調與勃勃生機,并使人中有景、景中有人,給人以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又回歸自然的感受。一是要滿足人的合適感,綠蔭下,說古道今,吹拉彈唱;堤上休閑、晨運、清水臺邊老人、小孩、男女青年、一群群,一對對悠然自得。二是要滿足人們心理安全感,通過設圍欄,防滑花崗巖和燈光處理滿足居民心理安全感受的需要。

      3.充分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合理布局。

      方案根據流水鎮的地方風格和基地的具體物質要素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特別是原有的客運貨運碼頭,最大可能保留并加以擴展,流水鎮街景規劃方案以“土方就地平衡”為原則進行豎向設計,組織景觀。

      由于規劃基地為可耕種坡地,坡地高程在334.0米-340.0米之間,方案設計時,根據用地情況規劃設計為臺階式上下兩排建筑,靠近瀛湖街道線型上栽彎取直,街道規劃寬度為11.5米,其中包含2.5米垂鉤臺,3米綠化帶和6米人行道,靠近集鎮街道寬度為11.5其中包含2米綠化帶,人行道寬度分別為5.5米各4.5米,兩條街均為步行街,上下兩條街之間的臺階高3.6米,靠近集鎮壓的街道為雙石街(即街道兩則均為門面),靠近瀛湖的街道與單面街建筑的二層樓地面相連接,即增加了活動面積又統一了空間效果。在靠近湖面沿線設置了三個觀景亭,即有利于游人觀景又成為流水仿古街景的點綴。

      三、規劃設計構思

      由于仿古民居一條街連接流水鎮客運,貨運碼頭,交通便捷,街道正對瀛湖,處于天然的山水之間,交通便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這條綠色臨江走廊按“三線一體”的思路進行總體設計,即臨湖街道為垂釣養性線,步行街為觀景線,內廊為購物、餐飲線。休閑、觀景一體化。再配以小品、花劃、樹木進行點綴。成為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體,與瀛湖二島緊密相連,交相輝映的仿明清建筑。

      1.山形水系的建設

      依照規劃區域的地形條件,通過適度的土方調整,形成了北側為天然人工湖,南側為特具民俗風情的建筑群落。自然形成了農家街半抱湖水的格局,以此來構成街景的景觀框架,以此來作為街景功能分區,空間序列組織和景觀環境設計的基礎。

      瀛湖是街景的主要景區,由于湖水位置較深,沿湖垂釣臺以北至觀景亭的水深盡量控制在5米以內,為保證安全,在垂釣臺,觀景廊兩側均設防護欄桿。三個觀景亭是連接湖面與道路的重要建筑,它的存在,自然的將整個建筑群落融入山水、人工天然、一氣呵成,臺階以下,道路均為步行街,并設綠化帶,豐富了平面景觀和空間組合。

      2.功能分區的組織

      規劃區內功能組織充分尊重城鎮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基地的現狀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對不同類型活動的需要進行合理安排。規劃主要分為民俗生活區和觀景游覽區。

      3.色彩與序列設計

      規劃景點是一個自然要素與人工要素有機融合的統一體,規劃設計時強調各自的特征,并在和諧統一前提下追求對立與變化,產生強列的視覺沖擊。自然要素的色彩主要表現為藍色、綠色和部分石材顏色,而人工要素則以灰青、白、粟等,顯然大片的自然顏色成為景點的背景色,而人工構筑體的色彩是自然色映襯下的合諧色彩。

      景點的主軸線為入口碼頭一民俗風情大道一綠化垂釣臺一觀景亭,保證了景點的整體效果和良好的大局觀,強調了景點與鎮景觀的有機交融與互補,為細部設計提供了一個尺度合理的框架。

      4.綠化設計

      道路中的綠化帶均為草坪鋪地,在此基礎上設置半園型連續圖案和線條優美的絲帶狀圖案,配以青山綠化,更顯天然、人工的合諧與統一,并插建桂花等樹木,更顯小鎮幽香徑遠,為體現親和性和環境節約性,路燈為目標燈,間距為40米。

      參考文獻

      [1]安康縣縣志.

      [2]安康是總體規劃.

      [3]安康漢濱區流水鎮旅游規劃.

      [4]小城鎮建設.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不卡|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亚洲日本VA午夜在线电影|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αⅴ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 亚洲视频.com|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三区无码亚洲 |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