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

      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范文第1篇

      [關鍵詞] 水稻種植 機械化 發展前景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233-01

      前言

      在我國的糧食作物中,水稻在其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水稻種植業也取得了相應的發展。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阻礙了水稻生產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故此,就需要發展水稻種植機械化,需要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下文主要圍繞水稻種植,就其機械化的發展前景進行簡要的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1 水稻種植機械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由于我國農村經濟水平較低,在推動水稻上生產機械化的進程中,往往需要依靠政府的經濟補貼。我國各地區所推廣的插秧機,大多數都是進口產品,價格較為昂貴。而我國國內所產的機械雖然價格較為便宜,但是性能不夠穩定。此外,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導致我國各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較大的差異。在對農村的資金投入過程中,往往會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如果完全采用進口的農用機械,那么費用就非常的昂貴,許多地區很難完成這個機械化的推廣。 此外,我國地區的糧食生產還沒有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許多農村水稻種植的規模較小,不利于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推廣。

      1.2 地形地貌較為復雜,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

      我國疆域遼闊,對于平原地區,機器能夠進入到田間,機械化種植就能夠進行推廣。但是有一些地區主要以山區與丘陵等地形為主,這些地區交通不便,機械很難運送到田間,即便是這些機器運送到了田間,但是因為田塊較小,而且呈現不整齊的狀態,所以就導致機器難以工作。除此之外,我國各地區的種植制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并且作物的品種以及類型較多,所以就限制了水稻機械化的推廣。

      1.3 農民文化水平較低

      現如今,農業機械化隊伍呈現以下幾種現象[1],(1)結構不合理、(2)老齡化現象嚴重、(3)農機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因為我國許多農村勞動力都紛紛涌入城市,所以在農村地區,婦女和老人以及兒童居多,他們的勞動能力較差,文化水平較低,所以就不能夠很好的去掌握先進的技術。這樣一來,就導致機械化的推廣受到了較大的阻礙。

      2 水稻種植機械化解決對策

      2.1 要加快機械化進程

      首先,政府要極大扶持政策,要加大資金投入,要鼓勵水稻種植機械化。在以下幾個生產環節中,(1)整地、(2)育苗、(3)機械插秧、(4)收獲等,都需要做好農藝技術的培訓。要以本地區的耕作方式或者生產特點為依據,來制定相應的政策,以便更好的推進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進程。要根據本地的種植制度,選擇相應的水稻品種,通過機械化育插秧的方式,來進行水稻種植。此外,要選擇與本地種植特點相適應的插秧機類型,要堅持技術創新,形成機械化的生產技術體系,從而促進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推廣。

      2.2 培養農機技能

      要想進一步推動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進程,就需要加強對農民進行農機技能的培訓。首先,當地政府部門需要加大水稻種植機械化的宣傳,要讓農民了解水稻機械化種植的優越性。其次,要邀請專業人士去對他們進行培訓,普及水稻機械化的一些專業知識,例如,根據田地墑情來選擇相應的種植模式,根據水稻的生產季節來選擇相應的品種等。再次,要加強對新機手的培訓,并做好新機具的維修服務工作[2]。對于一些性能要求較高的機械,生產廠家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并且將一些故障的維修技術教給農民,并讓他們了解日常的養護技術。總之,要提高農民的農藝技術,這對于水稻種植機械化的推進有著重要的作用。

      3 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前景

      3.1 機械化直播

      現如今,水稻機直播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為了推動機械化直播的發展,我國就需要對開溝深播進行開發,要對土壤覆蓋進行開發,并對施肥作業進行開發。要改善種子的生長環境,提高成苗率。開溝覆蓋播種有著以下幾方面的作用,(1)促進根系生長、(2)提高抗倒伏能力、(3)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機械化直播能夠使水稻成行排列,能夠實現水稻的高產。因為我國大多數農戶的水稻種植規模較小,田塊面積較小,所以就需要用到小型直播機。現如今,我國開始生產了一機多用的水稻直播機,能夠對以下幾種作物進行直播,(1)水稻、(2)小麥、(3)油菜,深受廣大農民歡迎。

      3.2 機械化插秧

      機械化插秧的關鍵是培育優質毯狀機插秧苗,有助于提高出苗的均勻度。要選擇標準的種子,并進行選種,提高出苗率[3]。現如今,在我國許多地區都已經實現了機械化插秧的種植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機械化插秧受到田地塊狀的影響,受到當地地形的影響,所以在我國平原地區的應用較為廣泛。為了推動機械化插秧的種植手段,我國還需要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實現水稻種植規模化的發展,這就有利于推動機械化插秧的運作,能夠提升水稻種植的工作效率,促使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結語

      綜上,在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推廣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地形地貌較為復雜,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因此就需要我國政府加快機械化的進程;需要對農戶的農機技能進行培養。此外,在我國的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過程中,機械化直播以及機械化插秧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但是要想實現這一點,就需要我國水稻種植朝規模化方向發展,朝集s化方向發展。這樣一來,才能夠提高我國水稻種植的工作效率,提高我國水稻的生產效率,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峰,陳惠哲,徐一成.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的發展前景與對策[J].北方水稻,2007,05:13-18.

      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范文第2篇

      Abstract: Around the idea of "people-oriented", in the analysis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mechanism, describes the focu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nd urbanization on "peo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advanced stag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Lanzhou City,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re the problem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farmers' citizenization problem,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uncoordinated should take positiv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黨的十報告指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但在四化中,農業現代化嚴重滯后于其它三化,成為四化建設的短板。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城鎮化的互動支持,因此實現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是對“新四化”背景下工農關系及城鄉關系的深刻解讀,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蘭州市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及少數民族聚居區于一體,各區縣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一,分異明顯,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發展是建設西部節點城市的根本途徑,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中之重。筆者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分析了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體現出的“人”的城鎮化與現代化的思想,闡釋了在注重“人”的現代化這一前提下,實現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1 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本質

      “人”的城鎮化和“人”的現代化相互依存,彼此影響,二者的核心是“人”。也就是說,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要依靠“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目標是讓“人”更好地生活。城鎮化是“人”實現現代化的前提,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高質量的城鎮化。

      城鎮化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刺激農副產品消費,推動農業技術改革創新;城鎮化的進程推動農村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交通、住房、生活質量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提高,改善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為實現“人”的城鎮化和“人”的現代化創造條件。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為城鎮化的發展提供土地、勞動力、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伴隨農業現代化產生的“職業農民”有利于推動城鎮化的進程和建設高質量的城鎮化,這部分人相較一般的農民有更好的收入,更高的素質,他們在城鎮生活,在城鎮消費,一方面為城鎮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支持;另一方面由“職業農民”創辦的鄉鎮企業吸納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非農就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城鎮化的發展。

      2 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

      蘭州,甘肅省省會,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地處黃河上游,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征。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提出于2020年將蘭州發展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大都市。蘭州市土地面積為139 995 3 hm2,常住人口為366萬,戶籍人口322萬,其中,建成區內非農業常住人口261萬,外來流動人口50余萬。

      2.1 蘭州市城鎮化現狀

      2015年蘭州市總人口366.49萬人,城鎮人口為296.6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80.95%。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75.86萬人)相比,2015年全市城鎮人口增加20.81萬人,5年增長7.04%,年均增長1.71%。2015年蘭州市的城鎮人口比重(80.95%)分別高出全國25.57個百分點、全省38.66個百分點,在全省14個市州中排名第二(低于嘉峪關市),2010―2015年蘭州市城鎮化進程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5.56個百分點)快1.18個百分點。

      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進入城市型社會,按人口城鎮化率進行階段劃分,城鎮化率51%~60%為初級城市型社會,61%~75%為中級城市型社會,76%~90%為高級城市型社會,大于90%為完全城市型社會。從圖1可以看出,蘭州市城鎮化水平從2005年的64%上升為2015年的80.95%,表明蘭州市目前的城鎮化水平已經進入高級階段或者稱之為高級城市型社會。

      據甘肅省統計局2014年底的《蘭州市城鎮化建設中的就業現狀分析與研究》指出,蘭州市三縣五區的城鎮化水平差異較大,呈現出“不均衡”的局面。圖2數據顯示,蘭州市安寧區、城關區、西固區城鎮化率率先突破90%進入完全城市型社會階段,七里河區和紅古區邁入高級城市型社會階段,而皋蘭縣、永登縣、榆中縣3個遠郊縣還處在初級城市型社會(城鎮化率在51%至60%之間)以下,鄉村人口比重大于城鎮人口。

      2.2 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現狀

      參考已有文獻,結合蘭州市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界定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參考值,如表1所示。

      2004年到2013年,分別從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這5個方面,對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做了趨勢圖。

      據圖3可以看出,蘭州市農業生產力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業科技水平、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均在逐漸上升。其中波動最大的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2009年以后逐漸趨于緩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遠遠高于其它4個方面的發展水平,處于較高水平;相反,農業科技處于最低水平,說明農業科技水平是目前制約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據圖4可以看出,從2004―2013年,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仍然屬于起步階段(0.5以下),說明蘭州市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2005年以后,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呈階梯狀平穩上升狀態,年均增長率達到4.5%,說明在過去的10年里,蘭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其中,2005年農業現代化指數為0.535 5,明顯高于前后幾年,呈現井噴式發展,對照表1農業現代化發展階段參考值,農業現代化首次達到初步實現階段。這是由于2005年,調整引大入秦供水結構、秦王川農業高科技產業開發基地建設以及“三北”四期、天然林保護工程等農業水利工程的完善與建設,確保了農業灌溉與增收。

      3 蘭州市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的困境

      3.1 人地矛盾加劇

      蘭州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為一體,加之黃河穿城而過,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少。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又過度注重眼前發展,重工輕農,忽略城鎮化的建設質量以及城市發展的長遠規劃,導致城市空間規模不斷擴大,房價快速攀升,造成城鎮“空心化”和“半城鎮化”問題。尤其是在蘭州市周邊的一些地區,房地產開發商新建了很多住宅區,但是目前這些住宅區由于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的缺失,而成為“空城”長久地空置下來。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房價依然很高,住房依然很緊張,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依然住不起房,巨大的生活壓力使得農民無法融入城市生活,人地矛盾加劇,抑制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3.2 農民“市民化”問題

      蘭州市農村勞動力數量龐大,潛在資源豐富。人既多又少,“多”是勞動力總量多,“是”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力少。農民的文化水平和認知水平使農民在“市民化”的過程中面臨巨大困難,主要有農民進城后的權利與義務問題、就業問題、養老問題、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以及住房問題,還有農民在城鎮生活的尊嚴問題。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我們注重的不僅僅是“物質”的現代化以及城鎮化的“數量”,而更加關心的是這一過程中“人”的城鎮化與現代化問題,因此,在實現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過程中,農民“市民化”問題為核心問題。

      3.3 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

      蘭州市是一個工業城市,歷史和現實中存在的工業和農業的比較利益差距,使蘭州市城鄉發展失衡,從上文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蘭州市目前已經進入高級城市型社會,但是農業現代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成為制約蘭州市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推進的中心問題。而城鄉發展失衡問題是由于長期以來實行的二元經濟體制所導致,這樣的體制造成“孔雀東南飛”的局面,使一部分優秀人才外流,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缺乏人才,久而久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相較于城市越來越落后,城鄉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嚴重制約了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

      4 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容納能力,解決“人地矛盾”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為此蘭州市城鎮化規劃要將重心放在“人”的城鎮化以及“人”的現代化規劃上。提高城鎮發展質量和容納能力,著重解決“人地矛盾”,合理規劃土地,解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半城鎮化”問題,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完善城鎮基礎設施,保障城鎮化進程中農民的衣食住行,讓農民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與自身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上無后顧之憂,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4.2 培育“職業農民”,實現農民“市民化”

      開展農民培訓活動以及科技下鄉活動,加大農村的科技推廣力度,重點是對農民素質的培訓,培育出更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讓農民在城市生活,在農村上班。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豐富農民的業余生活,加強精神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的認知水平和文化水平,讓農民和市民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使農民這一職業成為新時期“四化建設”中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鼓勵優秀人才回流到農村,為農村和農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支持鄉鎮企業發展,帶動農民非農就業,促進農村發展,實現農民“市民化”。

      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范文第3篇

      一、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特點

      首先,從我國目前的資源上來看,我國的耕地比較少并且水資源比較短缺,而且我國的人口眾多,因此就造成了人多地少的局面,而且我國的任務要求是不僅要確保糧食的安全質量問題,還要解決農民的就業方面以及要保證增加農民的收入問題。

      其次,從發展的階段來分析,我國現在還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發展階段,在信息和市場化的進程飛速的向前推進著,我國的現代化農業進入到了以城市帶動鄉村的發展階段。我國的農村生產力水平現在還是處于較低的水平,各個地方在資源和發展水平上都有巨大的差別,因此,現在的農業生產力水平就呈現出了多層次的特點。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是在向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階段,但是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仍然較深,所以農業的發展體制還是不夠成熟。加上我國龐大的農民家庭,使得農戶的經營水平和規模都比較的小而且還不夠集中,并且生產力的水平仍然比較低。

      所以,對于現代化的農業經濟方面,我們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使我國比較落后的農村經濟體制變的相對成熟一些,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就顯的越來越緊迫了。

      二、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趨勢

      在現在的21世紀,我國現代化的農業將會在家禽,農作物等動植物中挖掘潛力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從而可以使農業在高產方面達到一定的水平,而且現在的農業拘束的科學技術水平具有智能化和產業化的特點,許多其他門類的科學技術逐漸的向農業化科學水平之中滲透,因此,不僅可以拓寬農業的生產領域而且同時也對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現代化的農業將會在生物技術方面有很大的應用方面,生物技術在農業方面所應用的研究不僅可以使現代化的農業科學技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同時也會農業成為生物技術中最有應用價值和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

      自然科學和技術以及經濟科學的聯系也將會越來越緊密的,會讓人們在本世紀更加熟練的掌握農業發展的自然規律和經濟技術的規律,同時也對于農業發展的體制和農業發展的政策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重點

      我國的現代化農業將會更加注重生物的遺傳潛力,并且會更加注重環境和資源等方面的問題,因為資源是農作物生長的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條件。目前,我國非常重視生物在多樣性方面的培養;而且要提高土壤的肥力,科學的對土壤施肥,從而可以創造出農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并且提高土地的生產力。

      其次,國家更注重了對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因為,如果水資源不足的話就會嚴重的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只有有了足夠的水源,不浪費水資源,科學合理的利用水資源,合理灌溉的做法。另外,積極的發展農業在其它科學技術方面上的應用,從而可以開辟出更有效的新的技術和新的途徑。

      另外,還要提高科學種植的水平,注意并加強農業在各個步驟和環節做到要標準并規范的的生產,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四、我國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新領域

      我國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主要涉及的新領域有:

      1.新的農業工廠的建設,隨著科學技術和計算機等等技術水平的總和發展和應用,我國現代化的農業也將實現的是人工創造的環境,并且進行全自動的技術,工廠化將會高度集密。

      2.對于新能源的開發,面對目前所出現的種種的能源上的危機和短缺,利用生物的量化的方法進行能源產業的開發就成為了一種極易實現的可行辦法,比如可以多用一些藻類和一些石油產品來解決這種能源短缺的問題。

      3.可以開拓一個新的空間,比如可以大膽的想象把一些植物移植到 太空,在太空中培育出可以生長的環境,使植物發生變異產生出更好的特點比如種子籽粒的變大,抗干擾能力的增強等等,可以極大的豐富品種的發育進程,對于農業發展水平也將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五、總結

      我國的農業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進步,隨著各個學科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已經進入到了一定的科學發展的階段,本文主要介紹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特點、發展趨勢、發展重點和在新領域的發展空間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并且對于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應當采取的幾種主要的措施。

      科學技術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的工具和動力,所以,必須要加強科學技術在農業方面的應用。大力推進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要把科學技術的進步放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上來,大力推行農業技術革命,深化農業的在各項體制方面的改革,從而可以使我國的農業技術和農村經濟有更高水平的發展和更遠的發展前景。

      我國的現代化農業建設相對以前而言有了極大進步,相信通過未來的努力,將科學技術的水平在農業之中應用的更廣泛的話,會對我國的現代化農業有更高水平的提高,它未來的發展將有更加廣泛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周好文 鐘永紅:中國金融中介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多變量VAR系統分析[J].金融研究,2004,(6) .

      [2]郭江山 孫建坤 李玉紅:金融中介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于河北省的實證分析[J].中國對外貿易,2009,(5).

      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業機械;精細化;綠色農業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于農業生產。我國農業機械逐步向大型化,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方向發展。農機新技術在農業的應用,使得農業生產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并且使得農機安全性與舒適性得到提高,因此,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1 農業新技術的應用

      第一,CAD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在農機企業中越來越多的二維交互式繪圖軟件得到了應用,當前,隨著CAD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機行業中三維參數繪圖軟件也開始得到應用。基于特征設計的ProE三維造型軟件已經應用在農業機械設計和制造中,CAD軟件的應用,使得農業機械的生產與零件的配置實現了標準化,促進了農業機械的發展。

      第二,液壓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液壓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農業機械中,基于工業傳感技術,微電子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的液壓技術,實現了對農業機械故障的監控,農業機械數據的處理與應用方面。液壓技術的應用,使農業機械機器系統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從而使得農業機械的動態特性,動力學性能得到提高,因此,也就使得農業機械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提高。例如農業機械中路由變量泵與頂差壓力進行控制的負載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對機械負載變化的控制。

      第三,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在農業機械設備中,電子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農機中智能化的應用,使得農業生產實現了精細化。農業機械智能化自動化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①農業機械自動化與智能化使得農業機械作業技術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時實現了在農業生產中全程監控,通信;②通過農業機械自動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得農業生產降低了成本,并且和環境友好共存,因為農業機械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應用,能夠使得農藥,化肥,燃料以及水資源等得到節約,從而降低了成本,使得環境得到了保護,從而降低了對水體,土壤等的污染;③農業機械自動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能夠對于土地信息及時獲取,從而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精準操作;④農業機械自動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得勞動環境以及操作條件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通過機械智能化使得機械操作更加方便,安全。

      第四,計算機視覺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基于圖象處理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農業機械中。計算機視覺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對于提高農業現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實現了對于農業生產中農產品的品質鑒定,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于農產品不需要進行接觸,就能夠對農產品表明圖象的信息進行獲取,從而進行農產品品質的評定。和傳統的人工檢驗相比,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有著更高的優越性,一方面,其檢測的效率非常高,另外一方面,其檢測的效果和標準也更高。

      2 農業新技術的發展前景

      首先,為了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生產與環境的協調共存,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因此,必須重視農業生產中對于農業的生態環境以及農業的資源能夠有效利用的農業機械的使用。充分利用水資源,農藥,化肥,土壤,能源等農業資源,優先發展具有節能型的機械,微灌,噴,滴等節水灌溉機械,大力推廣復合聯合作業機械以及化肥深施機械的使用。

      第二,加大農業生產中新技術的應用,不斷使得農業機械中科技含量提高,在農業機械中要大幅度提高自動化,計算機,機電一體化,智能化等技術的利用程度。確保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并且要使得農業機械作業性能得到保證。

      第三,提高農業機械品質。在進行農業機械產品的設計時期,為了確保其質量,必須通過CAD技術,不但要求產品的外在造型以及外觀,同時更要注重機械產品的機械處理,耐久性。加強對機械裝機前在質量的檢驗,對于重要的零件,進行裝機前必須進行性能的測試,合格后才能進行裝機。為了確保農業機械產品的質量以及可靠性,必須加強對農業機械品質的監控。

      農業現代化發展前景范文第5篇

      一、設施農業的內涵

      設施農業又被稱為可控農業,它是運用現代工業技術成果和方法為農產品生產提供可以人為進行控制和調節的環境條件,使光、熱、水、土、氣、肥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動物處于最佳的生長狀態,從而更加有效地保證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設施農業發達程度,也就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我國設施農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設施農業發展較晚,大多是在參考借鑒國外技術的基礎上自行開發的,科技含量總體水平較低,難以實現設施農業的整體效益功能和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產。

      1.設施水平低,環境控制能力差

      我國的溫室環境控制水平低下,設備質量不過關,絕大多數溫室沒有主動調控環境的設施。國內溫室環境的控制多采用經驗管理和單因子定性調控的方法,并且多以節能為主要目標。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和環境控制成本來確定環境控制參數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研究,并逐步運用到生產中去。這方面國內還剛剛起步,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國內很多溫室和大棚的結構不合理,一旦遇到惡劣天氣,就會出現倒塌和變形現象,導致連棟溫室和塑料大棚抗風災、雪災的能力差。

      2.設施栽培作物品種單一,溫室生態條件惡化

      我國溫室栽培作物種類單一,連作現象嚴重,導致病菌大量繁殖,生態條件惡化,造成土傳病害嚴重和土壤營養元素平衡被破壞,最終導致減產。溫室種植品種也大多是從常規品種中篩選出來的,還沒有專用型、系列化的溫室栽培品種,設施條件下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始終在低水平上徘徊。

      3.機械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

      我國設施農業機械的配套水平不高,現有的產品機型不多,缺乏專用的小型化作業機具,適應大棚內各種栽培方法所需的作業機械更少,配套設施不完備,許多大棚在修建時加熱、降溫、通風、遮陽、微灌、中心控制等系統不配套。現有的設施機械存在著適應性差、生產效率低、作業質量差等缺點。

      4.運行管理機制不全,管理水平較低

      現代設施農業具有市場、高技術和企業化三個特點,是硬件設施和軟件技術的統一體。當硬件設施建成后,軟件技術將起到主導作用。設施農業發達的國家除了擁有先進的硬件設施,還需要有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要有與市場相適應的運行管理機制。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起這種管理機制,仍然以經驗、粗放的管理手段為主。由于栽培管理技術跟不上,造成產量低、質量差和經濟效益低。

      三、我國設施農業的發展對策

      我國設施農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我們應學習與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針對我國設施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以促進我國設施農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1.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設施

      一些發達國家在發展設施農業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先進而全面,設施配套,現代化水平較高。我國應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引用其先進技術和借鑒其成功經驗,有效地提高我國的設施農業水平,以推進我國設施農業現代化進程。

      2.發展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設施農業技術體系

      在引進、吸收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同時,結合我國實際,自行研制適合我國設施農業的作業機具,實現設施農業的國產化。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技術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鼓勵有能力的企業和個人投入到我國設施農業建設中去,以經濟合同的形式把市場、企業和農戶連接起來,形成技術——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以經濟適用、低成本、高效率、適應性廣和節能環保為出發點,發展符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設施農業技術體系。

      3.繼續加強我國設施農業的研究開發力度

      設施農業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產業,投入規模大,技術含量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國家必須加大科研開發力度,切實解決設施農業生產中關鍵技術難題,重視設施農業中相關技術的協作攻關,積極開展設施農業配套技術開發研究,因地制宜地研制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施農業設備,建立設施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從整體上把我國設施農業推向一個新階段。

      4.提高管理者和生產者的技術水平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天堂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激情小说亚洲色图|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 亚洲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街区偷拍街拍|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2022年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ts人妖网站|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