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先進的包裝技術

      先進的包裝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先進的包裝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先進的包裝技術

      先進的包裝技術范文第1篇

      關鍵詞:肺腫瘤;淋巴結轉移;淋巴結清掃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約占肺癌85%,是我國人群死亡率上升最快的癌癥,目前已經躍居我國惡性腫瘤的首位死亡原因[1,2]。其根治平均5年生存率僅為30%~50%,臨床I期肺癌也只達到61%~70%[3,4]。目前認為,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治療的適應癥狀包括I期、II期和部分可切除IIIa期[5,6],但是臨床I期肺癌的術中淋巴結清掃方式和范圍存在一定爭議。本文就將目前早期NSCLC手術中淋巴結清掃的方式、范圍的現狀及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 肺癌淋巴結的分區及轉移規律

      淋巴結轉移是肺癌的最主要的轉移途徑之一,多沿肺內淋巴結轉移至肺門、縱隔淋巴結,從而向遠處進一步轉移[7]。此外,亦有少部分肺癌患者存在跳躍式轉移(即越過N1組淋巴結而直接轉移至N2組淋巴結[8])。Watanabe等[9]根據淋巴結引流特點,將縱隔淋巴結區劃分為上縱隔和下縱隔。其中,右側上縱隔淋區域包括第2、3、4組,右下縱隔區域包括第7、8、9組;左側上縱隔區域包括2、3、4、5、6組,左下縱隔區域含第7、8、9組。

      對NSCLC縱隔淋巴結轉移狀態的準確評估對于肺癌患者病理的臨床分期以及相應的術后治療方案的制定尤為重要,對于術后放療靶區的制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T1期NSCLC更為明顯。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尋求不同肺葉、腫瘤大小、病理類型NSCLC的縱隔淋巴結轉移規律。

      不同肺葉的肺癌其縱隔淋巴結轉移可能有一定的規律。Okada[10]和Naruke[11]認為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根據其引流特點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即上葉肺癌多轉移至上縱隔,很少向下縱隔淋巴結轉移;下葉肺癌一般先轉移至隆突下淋巴結,然后再向上縱隔轉移,隆突下淋巴結是各區域淋巴回流的交匯點,肺癌發生縱隔跨區域的淋巴結轉移時常先累及隆突下淋巴結。此外,有報道左肺下葉癌可發生對側縱隔淋巴結轉移[12,13]。日本學者[14]針對不同肺葉的淋巴結的具體轉移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總結轉移規律為:右上葉肺癌主要轉移至3、4R區、葉間和肺門淋巴結,右肺中、下葉癌主要轉移至7區、肺門和肺葉間淋巴結,左肺上葉癌主要轉移至5區、肺門和肺葉間淋巴結,左肺下葉癌主要轉移至7、8、9區、肺門和肺葉間淋巴結。其他學者[15,16]對于NSCLC原發部位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也有類似的報道。

      肺腫瘤大小與淋巴結轉移也有一定關系。蔣偉等[17]研究發現腫瘤直徑≤3cm的肺癌患者中胸內淋巴結(包括肺門和縱隔淋巴結)的轉移率可以高達14.2%。謝遠財等[18]就直徑≤3cm的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進行研究,發現腫瘤直徑在0~1cm、1~2cm和2~3cm時,其N2組淋巴結轉移率分別為0%、10.5%和29.7%,提示腫瘤直徑跟縱隔淋巴轉移率成正相關。研究還發現上肺癌主要向上縱隔轉移,下肺癌隆突下及上縱隔均可轉移;左肺癌主要轉移淋巴結站數為 第 5、6、7組,右肺癌主要主要至第5、6、7組,術中應重點清掃。

      研究發現肺腺癌更易發生縱隔淋巴結轉移。賈春諱等[19]研究發現腺癌發生縱隔淋巴結轉移率高于其他類型原發非小細胞肺癌。Yuki等[20]研究發現肺腺癌比鱗癌更易發生縱隔淋巴結轉移,即使直徑≤2cm的腺癌也是如此。其他研究同樣顯示肺腺癌易引起縱隔淋巴結轉移,而且其發生跳躍式淋巴結轉移的比率也高于其他類型的肺腫瘤[21,22]。

      2 肺癌淋巴結清掃方式的分類

      目前肺癌術中淋巴結清掃方式及范圍尚未達成共識,不同醫療中心對清掃方式的意見不盡統一,這也是導致臨床結果不盡相同的重要原因。綜合歐洲胸外科醫師協會制定了肺癌手術的標準指南[23]以及各文獻報道,將淋巴結清掃方式主要可分為如下5類:①根治性淋巴結清掃(extended lymph node dissection):經頸部切口或者胸骨正中切口入路,需清除雙側縱隔及鎖骨上淋巴結,由于該方式創傷大、 手術時間長, 已逐漸被拋棄;②系統性淋巴結清掃(systematic node dissection, SND):系統性清除的范圍包括肺葉間、肺門淋巴結,縱隔的所有淋巴結及其周圍脂肪組織從而使周圍解剖結構達到骨骼化,至少清除3站縱隔淋巴結,并且其中必須包含隆突下淋巴結;③選擇性淋巴結活檢(selected lymph node biopsy):僅切取幾個肉眼觀察可疑淋巴結進行病理檢查從而確定N 分期;④采樣及系統性采樣(sampling or systematic sampling):采樣是指根據術前影像學檢查及手術中肉眼觀察,切取可疑轉移的淋巴結;系統性采樣即外科醫師根據術前影像學表現及其淋巴結轉移規律,從而對特定組別淋巴結進行切除行病理檢查;⑤選擇性淋巴結清除術:又稱肺葉特異性系統性淋巴結清掃(lobe-specific systematic node dissection),即根據腫瘤原發部位的不同,清除相應肺葉相應的肺內、肺門及縱隔區域內相對容易轉移的淋巴結及周圍組織,此種清除術近年來被一些學者提倡作為早期肺癌手術淋巴結清掃方式的理想選擇[24~26]。

      3 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清掃方式

      目前對于縱隔淋巴結清掃術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系統性淋巴結采樣,另一類是系統性淋巴結清掃。多數研究認為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能夠延長患者生存,這一點尤其在II期、IIIA期肺癌患者中更為明顯,右側病變的淋巴結清掃似乎更顯示優勢[27,28]。但早期NSCLC行縱隔淋巴結清掃是否能夠改善生存尚存在一定爭議。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回顧分析研究(ECOG3590)表明系統性采樣與系統性清掃在不同分期上同樣有效,但系統性清掃能發現更多的N2患者,能提高右肺癌的生存率。2011年美國腫瘤外科協作組的一項最新前瞻性研究(Z0030),通過對比入組的1111例行縱隔淋巴結清掃或淋巴結采樣的肺癌患者的結果提示:縱隔淋巴結采樣組的5年無病生存率為68%,系統性淋巴結清掃組的5年無病生存率為69%,兩者間無明顯差異,兩組對比局部復發率、區域復發率及遠處轉移率均無統計學意義,由此認為早期肺癌不能夠從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術中獲益[29]。Sugi等[30]研究也發現對于T1期NSCLC行系統性淋巴結清掃或淋巴結采樣,兩者5年生存率無明顯差距,作者認為對于腫瘤直徑

      選擇性淋巴結清除術,根據原發腫瘤所在肺葉的不同清除特定區域內包含的淋巴結以及整塊組織。這一手術方式既可避免了縱隔淋巴結取樣時所遺漏部分的隱匿性縱隔淋巴結,又減少了縱隔淋巴結清掃程度,因而可縮短手術時間和減少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同時不影響患者術后總體生存率及無病生存率。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就早期肺癌手術中系統性縱隔淋巴結清掃與選擇性縱隔淋巴結清掃進行了大量的對比研究。對于臨床I期肺癌,有學者認為行肺葉特異性縱隔淋巴結清掃可以達到同系統性淋巴結清掃一樣的臨床療效。Okada等[36]將臨床I期肺癌患者分為兩組,即肺葉特異性淋巴結清掃組(377例)和系統性淋巴結清掃組(358例)。該項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淋巴結清除方式的無病生存率和總生存率方面無明顯差異;進一步多因素分析提示選擇性淋巴結清掃方式對無病生存率無明顯影響,兩組術后相關局部復發率、腫瘤遠處轉移以及病死率無明顯差異。有研究認為選擇性淋巴結清掃與系統性淋巴結清掃相比,縱隔淋巴結陽性檢出率相似,術后遠 期生存率不亞于系統性淋巴結清掃,但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有明顯減少,手術創傷更小,住院時間更短[36~39]。

      目前認為,對早期NSCLC,尤其是T1a的NSCLC,選擇性縱隔淋巴結清掃是可接受的清掃方式,而對于T1b或T2病例,系統性淋巴結采樣是可以選擇的,根據術中實時冰凍切片結果,決定是否行系統淋巴結清掃,但前提是需要快速而準確的術中冰凍檢查作為保證,否則還是應選擇行系統性淋巴結清掃術。雖然,我們至今沒有更具說服力的大規模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的證據,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嘗試選擇性淋巴結清掃術,對于部分I期NSCLC,為避免過度淋巴結清掃,也可以應用肺葉特異性淋巴結清掃或系統性淋巴結采樣。相信隨著肺癌外科治療規范化、個體化趨勢的發展,更有目的性、更為高效的淋巴結清掃方式會逐步應用于臨床,從而為肺癌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1]Tanaka F ,Yoneda K, et al. Adjuvant therapy following surger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J].Surg Today , 2015,10(15) :1174-1177.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M].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

      [3]Maurizi ,GD'Andrilli A, Ciccone AM, et al. Margin distance does influence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after wedge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J].Ann Thorac Surg, 2015, 15(3) :690-696.

      [4]Ma W, Zhang ZJ, Li Y, et al. Comparison of lobe-specif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versus 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clinical stage T1aN0M0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J Cancer Res Ther, 2013,9( 2): 101-105.

      [5]Howington JA, Blum MG ,Chang AC ,et al. Treatment of stage I and 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3rd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13 ,143(5):278-313.

      [6]Scott W, Howington J, Movsas B ,et al. Treatment of stage 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est, 2003, 123(1): 188-201.

      [7]Takahashi K, Stanford W, Van Beek E, et al. Mediastinal lymphatic drainage from pulmonary lobe based on CT observations of histoplasmosis: implications for minimal N2 disease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Radiat Med, 2007, 25(8): 393-401.

      [8]Somcharoen S , Apichat T ,Juntima E ,et al. Nodal involvement pattern in resectable lung cancer according to tumor location[J].Cancer Mang Res ,2012,14(4 ):151-158.

      [9]Watanabe Y, Shimizu J, Tsubota M, et al. Mediastinal spread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bronchogenic carcinoma. Mediastinal nodal metastases in lung cancer[J].Chest, 1990, 97(5): 1059-1065.

      [10]Okada M, Sakamoto T, Yuki T, et al. Selective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clinico-surgical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Ann Thorac Surg,2006, 81(3): 1028-1032.

      [11]Naruke T, Tsuchiya R, Kondo H, et al. Lymph node sampling in lung cancer: how should it be done[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1999, 16 (1): 17-24.

      [12]Turna A, Solak O, Kilicgun A, et al. Is lobe-specif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appropriate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mediastinoscopy[J].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7, 55(2): 112-119.

      [13]Watanabe S, Suzuki K, Asamura H. Superior and basal segment lung cancers in the lower lobe have different lymph node metastatic pathways and prognosis[J].Ann Thorac Surg, 2008, 85(3): 1026-1031.

      [14]Masayoshi I, Noriyoshi S, Shin-ichi T, et al.Results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p-stage IIIA (N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cceptable prognosis predicted by complete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ingle N2 disease with primary tumor in the upper lobe[J].J Thoracic Cardiovasc Surg ,2004,127(4):1100-1106.

      [15]Marc R, Caroline R, Ciprian P,et al .Is the lymphatic drainage of lung cancer lobe-specific? A surgical appraisal[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5, 47 (10):543-549.

      [16]Shimada Y, Saji H, Kakihana M, et al.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nodal spread patterns according to tumor location in pathological N2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World J Surg, 2012,36(12):2865-2871.

      [17]逄旭光,蔣偉,王群,等.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清掃范圍的探討[J].中國臨床醫學,2012,19(6):616-618.

      [18]謝遠才,李運,王俊,等.直徑≤3 cm的周圍型非小細胞肺癌縱膈淋巴結轉移規律的初步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0(7):577-580.

      [19]賈春諱,王啟文, 張立新,等.非小細胞肺癌病灶大小及部位與胸腔淋巴結轉移關系探討[J].吉林醫學,2013,34(12):7145-7147.

      [20]Yuki M, Tomoyuki H, Junji Y,et al. Reasonable?extent of?lymph?node dissection?in?intentional segmentectomy?for?small-sized?peripheral?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Thorac Oncol,2012,7(11): 1691-1697.

      [21]Libshitz HI, McKenna RJ Jr, Mountain CF ,et al. Patterns of mediastinal metastases in bronchogenic carcinoma[J].Chest, 1986, 90(2): 229-232.

      [22]Rena O, Carsana L, Cristina S, et al. Lymph node isolated tumor cells and micrometastases in pathological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gnostic significance[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7, 32(6): 863-867.

      [23]Lardinois D, De Leyn D, Van Schil P, et al. ESTS guidelines for intraoperative lymph node staging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6 ,30(5):787-792.

      [24]Shapiro M, Kadakia S, Lim J, et al. Lobe-specific mediastinal nodal dissection is sufficient during lobectomy by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or thoracotomy for early-stage lung cancer[J].Chest,2013,144(5):1615-1621.

      [25]Aokage K , Yoshida J , Ishii G , et al. Subcarinal lymph node in upper lob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Is selective lymph node dissection valid[J].Lung Cancer ,2010 , 70 ( 2 ): 163-167 .

      [26]Maniwa T, Okumura T, Isaka M, et al .Recurrence of mediastinal node cancer after lobe-specific systematic nodal dissection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3,44(1):59-66.

      [27]Varlotto JM, Recht A, Nikolov M, et al. Extent of lymphadenectomy and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ancer ,2009,115(4):851-858.

      [28]Darling GE, Allen MS, Decker PA, et al. Number of lymph nodes harvested from a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J].Chest, 2010,138(5):1-6.

      [29]Darling GE, Allen MS, Decker PA,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versus complete lymphadenectomy during pulmonary resection in the patient with N0 or N1(less than hilar)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results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ry Oncology Group Z0030 Trial[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1,141(3): 662-670.

      [30]Sugi K, Nawata K, Fujita N, et al. 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clinically diagnosed peripheral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ess than 2 cm in diameter[J].World J Surg, 1998, 22(3): 290-299.

      [31]胡盛壽,孫立忠,王俊.胸心外科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32]Wu YL, Huang ZF, Wang SY,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systematic nodal dissection in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 2002, 36(1): 1-6.

      [33]Georgios K, Grigorios K,Marios K, et al. Sampling versus systematic full lymphatic dissection in surgical treatment[J].Oncology Reviews ,2013,7(2):7-11.

      [34]Kodama K,Higashiyama M,Takami K,et al. Treatment strategy for patients with small peripheral lung lesion(s): intermediate-term results of prospective stud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8 ,34(5):1068-1074.

      [35]Okada M, Sakamoto T, Yuki T, et al. Selective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for clinico-surgical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Ann Thorac Surg,2006, 81(3): 1028-1032.

      [36]Watanabe S, Asamura H, Suzuki K, et al. The new strategy of selective nodal dissection for lung cancer based on segment-specific patterns of nodal spread[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05,4(2):106-109.

      [37]Ishiguro F, Matsuo K, Fukui T, et al. Effect of selective lymph node dissection based on patterns of lobe-specific lymph node metastases on patien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large-scal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pplying a propensity score[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0, 139(4):1001-1006.

      先進的包裝技術范文第2篇

      當全球的經濟復蘇并開始以高速發展的時候,企業并沒有足夠的環境保護意識,在發展企業的時候,對于生產工藝對環境的破壞并未能夠采取進一步的阻止。長期下來,環境污染的結果是臭氧層被破壞、全球變暖、空氣污染以及水源污染等問題,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制約了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生產技術水平過低的生產工藝,不僅會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還會令生產資源的利用率過低,令企業的生產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緩解人類生存的環境所受到的威脅,綠色制造技術應運而生。在21世紀的現代制造業發展過程中,綠色制造技術已經成為制造行業改革的必經之路,尤其是對于我國人均自然資源較少、資源浪費情況較為嚴重的特點,更是具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綠色機械制造技術是在傳統機械制造技術水平的基礎上,以綠色生產理念作為發展的核心和指導理念,充分運用先進的材料科學和控制科學知識及技術對生產資源合理、高效的利用,從而降低企業的制造成本,同時還大大降低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威脅和負面影響。此外,利用綠色制造技術生產出的機械產品更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總而言之,在機械制造過程中應用綠色機械制造技術,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推動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

      2綠色制造技術在機械制造過程中的應用

      (1)綠色設計機械結構。在設計機械產品的時候,采用綠色設計結構,能夠充分考慮機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產品對社會的作用。利用先進的綠色機械設計知識,對機械產品的質量、工作壽命進行適當的延長和控制,使機械產品高質化、高效化、壽命長,確保所需要的生產技術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化。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機械產品循環使用,不僅能夠讓產品資源的使用率最大化,還可以減少機械產品所需的生產時間。(2)選用低毒、無污染綠色原材料。綠色制造技術的主要理念是對環境低害,甚至無害,所以在選擇機械制造材料時,要選擇合適的低毒、無污染的機械制造原材料。隨著材料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已經研制出很多新型的綠色制造材料。很多傳統的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的材料已經被對環境污染程度小、甚至無污染的材料替代,這同時也為我國綠色制造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同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夠只考慮到企業自身的經營利益,更多的還需要考慮到要如何把“可持續發展”融入到企業發展的規劃中,迎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3)綠色機械制造技術和工藝。除了機械生產的材料,還需要對機械產品的生產工藝進行改革創新。對于傳統能耗高、污染程度較大的機械制造工藝,要進行適當改進和完善,必要時還可以參考國內外先進的綠色制造技術進行改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通過采用綠色機械制造技術和工藝,最大限度地減少在機械制造過程中污染自然環境的情況,提高制造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國常用的綠色機械制造技術和工藝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降低能耗型綠色工藝、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工藝,以及降低污染的工藝。這三種不同的綠色機械制造工藝的最終目標都是減少能耗量,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污染。(4)綠色機械產品包裝技術。不少企業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源,在包裝機械產品的時候都選擇過于華麗的包裝,而且還不能重復利用,這樣的包裝應該被摒棄。不能夠重復利用的包裝或者對自然環境污染程度較大的包裝應該被綠色包裝代替,這樣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包裝生產成本,還可以節約大量的包裝材料,減少不能降解的包裝廢棄量。目前我國機械產品使用較多的包裝材料有木板、紙箱、泡沫塑料、氣泡墊等。這些包裝材料都屬于不可再生資源,會對環境產生很大的污染。因此,充分利用綠色的機械產品包裝技術,能夠對環境無污染且能夠村換使用。(5)綠色的機械產品回收技術。對廢棄的機械產品進行回收再利用,能夠有效減少廢棄產品對自然環境的污染,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機械產品所需的制造材料,進而節約了生產成本,產生非常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結論

      先進的包裝技術范文第3篇

      關鍵詞:機械自動化;食品包裝;應用;探究

      1 引言

      機械自動化在當今社會上得到應用越來越廣泛了,每個行業的自動化設備,都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節省資金。自動化是指機器設備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照預定的程序或者指令自動的進行操作或者控制的過程。機械自動化就是機器設備通過機械方式來實現自動化控制的一個過程。

      我國的食品包裝業在這幾年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發展前景也是十分良好的,但是我國的食品包裝業由于起步較晚,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近年來,食品包裝不安全的新聞事件特別多。機械自動化技術在食品包裝領域的應用,對我國的食品包裝業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領域的應用現狀

      我國目前的食品包裝業的發展狀態屬于一種畸形的狀態,我國的食品業市場是一強多極的格局,其中有一部分是國有化為背景的大型食品生產企業,這些企業具有壟斷性的優勢,有著充裕的資金,這就使得一些小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存活變得不易。我國也逐漸認識到了這種發展狀態對我國食品包裝業的發展也是極其不利的,所以我國開始對這一發展狀況進行改革。機械自動化技術陸續的被中小型的企業使用,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使得這些中小型企業的工作效率得到很明顯的進步。但是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并不是十分嫻熟,一些其他發達國家的機械自動化設備有著更先進的技術和不高的價格,長期這樣以來,會使得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不能更好的發展。再加上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創新能力較低一些機械設備的研究起步晚,在當今這樣的競爭社會中,并不能抵抗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的打擊。

      3 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領域應用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領域的應用起步較晚,大多數企業的機械自動化設備還在很低的一種水平。再加上我國的機械自動化技術在產品研發、產品質量、產品性能等各方面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都處于一定的劣勢,因此很多進口產品都流入我國一些企業。

      不僅是技術處于落后的狀態,我國的機械自動化的創新能力也不夠。我國的機械自動化設備的品種與其他的先進國家相比,只有他們的一半左右。國外的食品包裝機械設備大約有6000多種,數量多,并且質量高、性能高。

      除了以上提到的,我國食品包裝機械自動化產業還存在著生產集中力不夠等一些問題。

      4 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領域中的應用

      當今社會,我國的食品包裝領域中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機械設備,這些設備大都有著自動化的能力。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領域的這種應用,使得很多機械設備能更方便的被工作人員操作,也可以使得很多生產環節變得簡單,節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說,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領域中的應用是十分有必要性的。在未來我國食品包裝業的發展中,機械自動化與智能化是必不可少的。

      4.1安全監測系統在食品包裝領域中的應用

      在食品包裝業中,安全是企業最重視的方面,安全是企業可以更好發展的重要保障。傳統的食品安全監測系統是按照加工機械的規定參數來判斷的,但是生產原料的質量、包裝過程以及食品自身的屬性等一系列問題并不能簡單的通過參數來判斷。隨著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對食品的安全監測系統有著十分便利的影響。比如說,食品包裝的生產過程中,為了防止二甲苯、異丙醇等一些有機溶劑的殘留,可以使用機械自動化中的安全監測技術。機械自動化中的安全檢測技術可以對食品的質量安全進行精確的監測。

      4.2 運動控制系統在食品包裝領域中的應用

      在我國食品包裝機械自動化的發展過程中,運動控制系統也是十分關鍵的一步。運動控制系統技術的發展進步,可以使得食品包裝機械自動化設備對運動位置的監測變得更加精確,在運動的速度上必須保證同步化。運動控制系統一般是用在食品的包裝、灌裝等環節,食品包裝工作一開始運行,就必須準確的掌握運行速度,這樣才能更加準確的控制定位。我國目前的運動控制技術有了比較成熟的產品,在各企業中的使用也在不斷提高。

      4.3 自動識別技術在食品包裝領域中的應用

      在食品包裝這一環節中,需要系統自動對生產原料的質量進行識別并且剔除不合格的產品,這就促成了自動識別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動識別技術主要是通過光、計算機等先進的技術,而形成的一套識別體系。自動識別技術的使用,大大減少了人為失誤率,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并且還保證了食品包裝的質量。

      5 總結

      當今社會的競爭性是很強的,所以我國的食品包裝業也是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需要不斷的發展進步,才能符合當今的環境。在我國食品包裝機械自動化技術還并不是十分先進,還應該不斷創新、發展、進步。總的來說,我國的食品包裝機械自動化產業要想在這種競爭性很強的氛圍下得到立足之地,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進行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剛,鄭文杰.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領域中的應用研究[M].科技與企業,2014(18).

      [2]叢海龍,孫進東,黃志濤.淺析機械自動化在食品包裝行業中的應用[J].山東工業技術,2014(11).

      先進的包裝技術范文第4篇

      陶氏化學公司(NYSE:DOW)(簡稱陶氏)和廣東金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SZSE:JMJJ) (簡稱金明)共同宣布簽署了一項授權協議。金明是中國吹膜生產線、流延膜生產線和吹塑成型生產線方面的領先供應商。協議許可金明使用陶氏專有的預包裹模頭技術用于制造聚偏二氯乙烯(PVDC)薄膜的共擠設備。

      這是陶氏包裝和特種塑料首次在亞洲簽署此類授權協議,是陶氏在亞洲不勝枚舉的里程碑和投資中的又一個標志,也是陶氏區域性戰略規劃的一部分。此舉措將助力陶氏在該地區繼續實現強勁增長。與金明的合作將實現先進的PVDC薄膜共擠設備在亞洲的本土化生產,同時讓薄膜生產商更容易獲得陶氏前沿的技術設備,滿足未來幾年阻隔膜市場飛速發展的需求。

      “金明將成為亞洲首家獲得該技術授權的公司。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金明建立信賴可靠的伙伴關系,并擴展我們的業務。”陶氏包裝和特種塑料亞太區業務副總裁麥索睿說道,“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包裝行業的需求不斷增長,而陶氏仍然能夠引領技術前沿并持續創造先進技術和定制化包裝解決方案,這一點尤為關鍵。”

      “金明始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先進可持續的包裝解決方案和設備,”廣東金明精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鎮鑫說道,“我們將借此與陶氏合作的機會,提高PVDC加工技術,為我們亞太區的客戶提高生產力和效益。”

      隨著亞太區中產階層的不斷增長,消費能力增強,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促使消費者傾向于購買更健康同時方便儲存和食用的食品,阻隔膜便順應了這樣的需求并快速增長。通過利用陶氏的專業技術,很多食品比如肉類的保質期就會被有效的延長,同時減少了腐敗變質等所造成的浪費,從而有助于與食品安全標準保持一致。

      “成為陶氏專有的預包裹模頭技術在亞洲的首位被授權許可商,讓金明在成為全球頂級吹膜設備機械公司的道路上更進一步,”馬鎮鑫說道。

      “隨著亞太地區軟包裝的不斷增長以及要求的不斷提高,陶氏渴望尋求更多機會,加大在該區域的投資,為亞洲未來成就貢獻一部分力量,”索睿說道。

      關于陶氏預包裹模頭技術

      陶氏預包裹疊加模頭技術將使金明在PVDC共擠(co-ex)加工設備制造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該項專利技術能夠使PVDC共擠模頭連續運行時間更長,減少模頭清潔頻率,大大提高生產效率。該項技術可用于加工陶氏SARANTM PVDC樹脂。

      先進的包裝技術范文第5篇

      正如在其他許多行業中的情況一樣,機器人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充分證明它在藥物應用中的價值。以下介紹的只是幾個機器人技術設計的關鍵性加工過程。

      研發過程向來復雜而又耗時,但伴隨著先進的機器人技術,這一局面將有所改觀。而今,成千上萬種可能的藥品可以在以往規定的一小段時間中研發并測試。例如高通量篩選(HTS)。運用機器人技術,輔以數據處理軟件、液體處理設備、靈敏的檢測設備,高通量篩選就可以幫助研究團隊實現數以百萬計的測試,這將促使藥品更快地被發明、研發出來。這項技術帶來的改善意味著每天可以測試評估10萬多組樣本,而在此之前人工篩選每天只能完成30組樣本。目前,超高通量篩選正在研發中,一旦成功,機器人就能夠在更大量樣本的加工處理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另外一個重要的益處在于使用機器人技術可以有效避免操作者的煩悶對于測試結果的不利影響。從樣本的準備到搖晃、以及在不同實驗點之間傳送樣本,如今的機器人已經可以處理篩選流程中各種不同的任務。

      機器人在溫度控制流程中也同樣有用武之地。這一流程需要將樣本放置一段時間進行培養。在這一應用中,機器人可以自動插入或移除樣本,從而保證它們在正常的環境中得到了培養。

      ABB公司在意大利的諾華制藥公司安裝的設備能夠很好地表明機器人能夠為藥品包裝帶來的益處。該工廠生產、包裝超過35種不同的疫苗,運往全球70多個不同國家。

      該工廠采用了不同種類的機器人。第一種機器人是用來碼垛已經包裝好的成品,它需要具備處理不同包裝尺寸和形狀的靈活性。這種機器人利用兩個掃描器來識別傳送帶上紙盒上的條形碼,根據其運輸目的地進行分類。它們被證明快速、可靠,已經將其移至更大的空間,現在一次性可以承載6個托盤。

      這種機器人帶來的改善使得第二種機器人得以使用。這種機器人主要用來包裝小兒麻痹癥的口服疫苗,配合上先進的視覺系統,能夠保證每一個小兒麻痹癥的疫苗盒能夠正確地包裝。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爱情| jiz zz在亚洲|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国产专区一区|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播放|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麻豆|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