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專業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范文第1篇

      1.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是當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行為的主要問題,其對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效果影響非常之大。從旅游管理專業發展來看,其在我國只有20多年的發展時間,盡管如此該學科已經成為了與工商管理相并列的重要性管理學科內容。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在進行課程設置時,盡量最大限度實現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情況相符。但其還是帶有濃重的傳統教育色彩,過于注重理論教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劃分不得當,以及教學模式的過于傳統等等,使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出現了專業需求不相符的情況,這即違背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基本目標,也制約了旅游管理專業的發展。

      2.師資力量相對匱乏

      這里所說的師資力量匱乏是具有相對性的。所謂相對性即旅游管理專業實際發展與旅游管理專業學校教育之間的相對性。一方面我國旅游管理專業發展只有20年,短時間內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最基本問題就是教育資源的缺失,其中以教師資源的缺乏最為突出。另一方面,雖然我國有一定的旅游管理專業師資,但在社會需求不斷增長背景下,各大高校基本都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專業的大面積開設使得旅游管理專業教師變得非常稀缺,進而形成了師資力量與教學需求的不平衡狀態。另外,很多進入到高校中從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教師,其在經過幾年教學后,已經適應和融入到了教育環境當中,并逐漸出現了教學思想、行為與當前的旅游業需求不相符的情況,所以從教學需求角度,旅游管理專業的師資力量也是相對匱乏的。

      3.實踐課程開展不利

      旅游管理專業作為以旅游服務業為基礎的管理型工作,其最終的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出適應新形勢旅游企事業單位需要的一線服務與管理類專門人才,從這一基本目標角度看,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充足的服務與管理水平,才能勝任旅游業對其的需求。從當前的高校教育模式來看,能夠為學生提供旅游服務與管理水平的唯一途徑就是實踐課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踐課程的開展并不順利。其具體表現如下:首先,實踐課程的設置相對較少;其次,實踐課程的仿真模擬環境不好;再次,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明確;最后,學生對實踐課的興趣不足。

      二、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改革辦法

      1.根據職業需求,科學設置課程內容

      想要提升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效果,使其能夠滿足現代旅游事業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必須要對課程內容予以科學配置。首先,要確保課程設置與當前的旅游業發展狀態向一致,確保所培養出的專業人才能夠在畢業后,迅速進入到崗位當中發揮作用。其次,要做好對課程內容的科學設置,尤其是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的設置,保證學生既能夠學會理論知識,又能夠在實踐課程當中有所收獲。最后,要加大本專業內容與其他專業內容之間交叉學科內容的設置,為旅游業的融合性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在進入到工作崗位后,為旅游業的創新融合性發展提供支持。

      2.加強師資培養,提高教育基礎水平

      教師作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知識傳遞者與教學行為者,做好對他們的培養,對于提高旅游管理專業發展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在這一環節當中,首先要加大專業性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培養,通過系統性培養方式,來使更多的具有旅游管理技術水平的專業人才進入到高校當中,成為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者。其次,要做好對現有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專業培訓,使他們的專業意識能夠與當前的旅游管理專業需求保持一致,從根本上保證旅游管理專業教師的教學水平,為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水平的進步提供支持。

      3.發展實踐課程,培養學生實際能力

      發展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水平是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基本教育目標,也是當前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對于旅游管理專業來說,無論是對旅游服務人員還是旅游管理人員的培養,都應該以實踐課程為主。為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實踐課程環境,幫助學生在實踐課程當中實現專業能力的提升。實習屬于實踐課程當中的內容,為了確保實習的有效性,高校可以與一些當地信譽、名聲較好的旅游企事業單位合作,讓學生進入其中予以實習,使學生能夠通過真正的崗位鍛煉,實現專業能力的提升,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水平的進步提供支持。

      三、總結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范文第2篇

      遠程開放教育開展及其特色

      國內高校教學方法還是比較傳統,由于高精尖人才的缺失,國內理論知識研究相對比較落后還處于起步階段。國外高校,與國內不同,他們一般具有較大規模的穩定的研究隊伍來提供服務與技術支持。近些年來,由于現代教育技術迅猛發展,遠程開放教育的手段已經由傳統的主要依靠函授、電話、電視方式,轉為基于計算機和互聯網以及衛星通訊、雙向視頻會議系統等現代技術方式,公眾可以通過上網或接收衛星輸送信號進行課程學習,接受教師遠程的個性化的輔導,參與實時的課程學習討論與交流,在網上完成作業與考試,同時可以方便、快捷地利用網上共享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而國內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相對起步較晚。在旅游管理理論逐步應用的過程中,各高校不斷開發實施了各類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理論體系。綜觀國內遠程開放教育,其總體上處于迅速發展時期,但是各種類型遠程開放教育還處于發展初期。遠程開放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在終身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理念指導下,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分發揮多種媒體的作用,保留面授的精華,進行自主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這為學習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特色,實訓與實踐特色

      旅游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行業,要想真正能夠做到對旅游企業較好的管理,首先必須要熟悉基層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與工作方法,否則一切的管理只能是空談。此外,由于旅游管理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是一個社會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學生通過學習將會成為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酒店以及旅游行政單位和外事接待單位等具有專業操作技能熟練、適應面廣的專業管理人才,因此作為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相結合強調厚基礎、強能力的素質教育,加強專業教學的實踐環節從而達到通過實踐教育出專業技能強,理論知識豐富的新一代旅游管理人才。

      遠程開放教育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影響

      遠程開放教育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影響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突出專業的實踐性,從而使學生打破了傳統的去酒店實習才能夠進行實踐,另外通過網絡技術的支持,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學生能夠很快的實時了解國內外目前旅游管理行業的最新理論及實踐要求。其最大影響就是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使學生從興趣出發來學習。另外遠程開放教育還能夠對一些在職的人員進行再次的職業培養從而提高其職業技能和服務素質。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范文第3篇

      一、在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就業指導較少

      學生入學開始,逐步接受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對旅游行業有了感性的認識,在面對就業時,對工作的認知、薪酬待遇、個人的擇業價值都出現不同的問題,甚至再就業一段時間后,依然很難適應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出現這些問題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有一定的關系。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一般面對畢業生展開,主要以就業指導課的方式給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大多為開設時間較短,或者以慕課的方式在網上教學。高職院校學生的主動學習性較差,對以課程進行開設的就業指導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甚至有些學生認為是學校沒課上了,才給他們開了這門“沒什么用的”的。這樣的觀念影響下,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重視程度會大大降低,沒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在畢業離校后難以適應工作環境。高職院校肩負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也應該在職業技能教育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就業的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針對當代學生的特點,結合當下的就業情勢,幫助學生提前分析行業內就業。就業指導教育應該在大學整個過程中進行,而不是集中在某個學期。

      二、培養方向不明確導致課程設置應用性不強

      旅游業本身要求從事旅游業工作的專業人員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處理人際關系、了解政策法律相關信息,身在游客立場為游客著想、心在旅游公司為公司牟利。這要求旅游工作者是“全能型”人才。但高職院校資源有限,培養什么樣的旅游人才成為旅游管理專業制定培養目標時最大的問題。很多高職院校都會把培養目標簡單制定為旅游管理方向。方向的不明確致使在專業課程設置時就會出現龐雜、重復的現象,有些課程筆者認為可以選擇性開設,比如以擴大學生知識面為主的《中外民俗》、《旅游地客源國概況》,這兩門課可以選其一開設;《旅游地理》、《旅游資源概況》可以不開設在以導游為主要方向的培養方案中。在有限的課時內需要給學生傳授的是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適應學生就業的課程,教會學生融會貫通,比如對滕王閣景區的講解能否利用《導游基礎知識》里的古建知識對滕王閣建筑進行講解,而不是簡單按照百度的導游詞來講解。

      三、學生對旅游業發展缺乏認識,理想與現實之間出現鴻溝

      很多學生在選擇旅游管理專業之初,認為這個專業就是可以到處玩的專業。在畢業找工作時,發現期望薪酬遠遠高于實際薪酬,工作的難度超出自己想象的程度。以導游為例:面對不一樣的游客說著相似的話,強體力勞動下還要回答不同游客相似的問題;加上一些社會評論對導游的片面認識、導游本身不高的底薪;工作中沒有處理好的各種關系增加了就業者的精神負擔。這些都讓剛就業的學生被迫認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同時,這種不滿也會通過各種渠道影響到其他人,形成惡性循環。結合上述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改進,希望對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有意義。

      (一)豐富高職院校就業指導教育的類型,這類課程貫穿于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

      如前所述,高職院校的很多學生對于以課程形式安排的學習內容有較大的抵觸,所以筆者建議,將就業指導教育做到課上、課下相結合。課上,教師除進行理論講解外,建議將任務驅動法切實應用,比如對國家旅游發展的分析、旅游業人才需求情況的調查分析、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率的調查分析等,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本人認為不必可以追求標準答案,在調查、分析、理解過程中,相信學生自己會形成認識。課下,講座、社團必不可少。學校、院系可以邀請已經畢業的本校優秀畢業生,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名人,在大學生群體中有一定認可度的專家開展講座,實際工作與心靈雞湯同時灌輸。建議減少讀稿紙一類的講座,大多數學生對這類的講座不認可,很多學生也是“被逼”去聽這一類的講座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時,建議高職院校將就業指導類課程的教學、活動貫穿于學生的在校學習期間。從大一的專業定位,到大二的間接感知,到大三的心理輔導。根據學生在學校的階段不同,因時施教。逐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價值取向,提高行內就業率。

      (二)課程設置適應市場需求,突出方向性

      現代旅游逐步趨于智能化、國際化、全域化,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也應該逐步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在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方面體現特色,突出方向性。以導游方向為例:旅游管理導游方向是現在很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際培養方向,針對這一方向的就業,除對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要求外,還有一項硬性規定:考取導游證。根據國家旅游局的規定,導游資格證考試沒有指定教材,只設置考試大綱,內容規定在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地方導游基礎知識、旅游政策法規、導游業務等范圍內。如果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是導游方向的,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就應該突出其特色,將有利于導游考試的課程和實踐相應設置。

      (三)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縮小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范文第4篇

      關鍵詞:就業影響;本科生;旅游管理;首都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王亞飛,女,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學生,碩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旅游企業管理.

      0引言

      2013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旅游業總體保持健康較快發展.國內旅游市場繼續較快增長,入境旅游市場小幅下降,出境旅游市場持續快速增長.國內旅游人數32.62億人次,收入26276.1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數1.29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外匯)收入516.64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長3.3%;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9818.5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0%;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95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4.0%[1].旅游管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與工商管理并列管理學下的一級學科,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隨著國際經濟的全球化,旅游業更加繁榮,因此對旅游的管理要求也隨之提高,現在開設旅游管理專業的學校也很多,對專業能力和素質也有一定的要求.

      旅游行業產業鏈長,涉及范圍寬,決定了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多[2],但是高素質、創新型、實用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缺口很大,目前我國實際需要旅游專業人才達800萬人,旅游業人才缺口至少有200萬人,給各大高校旅游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據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公布了兩年(2012、2013年)全國和分省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其中旅游管理等十五個專業就榜上有名、列入其中.據統計,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的行業就業率約在10%~20%之間,5年后行業流失率竟達90%~95%[3].

      1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概述

      1.1專業概況

      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依托的旅游管理系是北京地區最早培養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單位之一,是北京市旅游局指定的導游員資格考試培訓定點單位,同時也為區縣旅游局、旅游企業開展人才培訓工作,開創校企聯合辦學的新模式.

      1.2培養目標及要求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旅游管理、旅游規劃開發及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城鄉企事業單位和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旅游研究、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工作的中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勝任旅游資源開發、規劃設計、旅游導游、旅游經營管理、旅游職業教育等方面的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重點學習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及旅游業管理的基本理論.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可受到旅游經營管理、資源規劃開發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初步的研究和資源開發、規劃管理的基本技能.

      1.3課程設置

      專業課程主要有:管理學、旅游經濟學、旅游學導論、旅游資源學、旅游開發與規劃、生態旅游、會展旅游、旅游英語、旅游信息系統、旅行社管理、旅游產品設計、飯店管理、財務管理、旅游電子商務、旅游心理學、導游學、禮儀學等.實習環節包括:黃山旅游規劃與管理實習、旅行社實習、教學實習等.

      2研究內容

      《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就業情況調查問卷》內容涉及針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基本信息、目前就業選擇以及課程設置等研究問題.通過對首都師范大學2005級~2009級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的調查訪問,發放235份調查問卷,回收203份,有效問卷183份得出以下結論.

      2.1調查對象在旅游業就職的行業情況

      通過調查,旅游行業84人,繼續深造讀研6人,企事業單位21人,其他行業72人.其中在旅游行業,有旅行社會展、計調、領隊、銷售、門市、人力等多個崗位,企事業單位包括有學校、政府、公會等文職人員,轉為其他行業的有策劃、投資顧問、編輯等崗位.

      畢業后留在旅游行業的占49%,調查一直堅持在旅游行業發展的原因及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63.3%的被調查者因專業對口選擇了堅持在旅游行業發展,而薪酬、個人發展也是較大原因之一,另外還有9人表示是由于旅游行業的穩定以及個人興趣等因素.

      2.2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就業形勢的態度

      經研究發現對旅游行業發展前景的認知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是否進入旅游行業就業有顯著影響[4].由于近年來中國的旅游行業正處在一個上升發展的時期,政府日益重視旅游業的發展以及旅游業的帶動的經濟作用,因此旅游行業的發展亦得到快速發展,形勢較好.但是也有學者認為由于旅游行業內人力資源認識的片面,缺乏對大學生進行適合的職業規劃等,使得很多學生對于旅游行業的發展并不看好.調查在各行業中就業者的對整體就業形勢的認知,具體分布如圖1所示.

      在被調查的人員中,通過后期的反饋整理發現,其中59.02%的被調查者表示認為就業形勢較為正常及樂觀,而這一部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主要進入旅游行業就業,另有40.98%認為旅游行業發展前景較為嚴峻或不清楚的被調查者,主要進入非旅游行業就業.

      2.3離職原因

      畢業后轉為其他行業的占51%,調查轉換行業發展的原因及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有67.7%的被調查者表示,鑒于個人發展選擇離開旅游行業,而對專業、薪酬的不滿也是導致離職的原因.

      通過對比兩個表的數據可以發現考慮在旅游行業就業的被調查者,進入旅游行業的原因歸結為與所學專業相對應,而離開旅游行業則是考慮到個人發展和薪資與預期的差異.

      其中51.61%的畢業生是考慮到個人發展而轉行,有人表示就業前對行業的認知自認為比較全面,而工作一段時間后會發現,理論和實踐相差太多了,所做的事都是過于基礎的工作,長久下來發現根本不能把握自己的發展狀況,從而希望通過改變工作環境與內容.

      而薪酬方面,現階段大學生已經比較能適應社會環境,對入職的薪資不是很苛求,然而進入旅游企業內,本科生和專科生、中專生員工相比,在工作內容、晉升條件上幾乎沒什么差別.這種情況難免會使在職本科生產生“知識貶值”的想法[5],認為自己的能力沒有展現出來,從而轉而選擇其他職業.

      2.4學校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在就業中的應用

      2.4.1基礎課程

      目前首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所屬院系為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在創立之初是依托于地理學科,在師資配備、教學理念、課程設置等方面,都受制于地理背景[6],在此調查“首師大旅游管理專業你認為不必要的課程”這一問題,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

      其中旅游生態學、區域分析與規劃、自然地理學分別占36.07%、32.79%、29.51%.這幾項基于地理背景設置的專業課程,被調查者表示工作中不是很經常能用到,但是同時也有32.79%的人表示,這些是旅游管理的基礎學科,可以擴展知識面,有必要在大學期間研習.

      2.4.2專業課程

      國內很多旅游管理高校專業課程另設有語言類,經濟類等,與旅游業密切相關的其他領域課程,在調查“你認為以下哪些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有必要學習的課程”這一問題,具體比例如圖3所示.

      會議與會展策劃、第二外語、旅游企業戰略管理位列前三甲,由于可以與其他行業互通,超過50%的被調查者表示希望能夠在大學期間學到相應的知識.

      2.4.3實踐課程

      旅游管理是一門典型的應用性專業,各高校在低年級層次的理論學習后,高年級課程則會設置相應的實踐教學,而這一些課程在設置方面既強調對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旅游管理本科層次學生就業質量較低與當前本科層次的實踐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密切相關.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展業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會展又稱MICE(會議Meetings;獎勵旅游Incentive;大會Conventions;展覽Exhibitions),在貿易往來、技術交流、信息溝通、經濟合作及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7].會展所涉獵的不僅是旅游行業,還會關聯到廣告,公關以及專業的會展策劃公司,因此會議與會展策劃這一課程有70.49%的被調查者希望學校進行相關的課程安排.主要原因是各行業對會展的需求量越來越多,會展包括會議、獎勵旅游、展覽,涉及行業多,同時也需要人際溝通,組織協調的能力.

      問題“你認為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應設置哪幾項”中各項所占比例如圖4所示.

      實踐課程的調查過程中,多數人表示需要將理論知識變成可以操作執行的能力.所列出的旅游行業三大支柱的對應課程,需求也很多.如果說前幾項的實踐課程在工作中可能會有專門培訓,那禮儀和應用語言基本以作為基礎的能力,企業在招聘過程中直接考察,因此,畢業生表示這兩項也是必需的.

      2.4.4基礎能力

      除了專業學科的課程設置外,大學作為高等教育學府,在整體的專業教育中也需要對學生的基礎素質進行提高,在“大學專業教育中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一問題的結果如圖5所示.

      分別有78.69%及70.49%的被調查者表示,學校應加強人際交往和組織協作能力、外語和計算機等使用技能這兩項.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單純的依靠學校進行課堂式的教學,恐怕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只有通過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學習理解,活學活用以便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

      2.4.5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因而課程體系設置雖然體現了本科教育對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但在實踐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具體比例如圖6所示.

      其中72.13%的被調查者認為校企互動較少,校企互動是指高校同企業在科技研發、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這樣的形勢即保證了學生具備從事旅游業基層工作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增強了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確保就業渠道的暢通.企業員工亦可接受高校的培訓或到高校進修,解決了旅游市場專業人才匱乏的難題.67.21%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學校重理論,輕實踐.有研究表示大多高校開設的旅游專業比較偏重文化理論知識的培養,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得不到有機的結合.

      大量課程重復,設置學科交叉嚴重.旅游學科課程體系中不同層次課程重復設置的現象比較普遍.一方面在學科專業必修課中旅游學類中又涉及到一級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呈現“大而全”的特點.另一方面學科專業各方向內部及各方向之間課程重復設置,缺乏有效綜合[8].

      3結論

      3.1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行業內就業率偏低的原因

      由表3所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行業就業率偏低的原因主要受個人、學校及社會三個因素的多重交叉影響.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率的提升也需要社會、高校、學生個人多方面的密切配合.

      有研究表明旅游管理本科生專業認知較為清晰;就業意向明確,但就業目標與現實差距較大;專業忠誠度低,且受行業認知和專業認知的影響[9].特別是對于個人,如果學生能提前認知企業文化、行業需求,正確認識旅游行業,適應社會環境并調整心態,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主動吸收關于旅游行業發展的各種信息,進行判斷分析,正確認識旅游行業的發展前景.同時學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校友經驗交流會,邀請在旅游行業就業的校友回校,為在校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講述工作經驗,增強畢業生對行業的整體認知.

      根據Kristof提出的組織匹配模型,只有當個體與組織至少有一方能夠為另一方提供它所需要的資源或個體與組織在某些基本特征上擁有相似特征,才能實現員工與組織的相容.因此企業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招聘政策主要就是選擇合理的、匹配的員工[10].從前文調查可以看出,從求職者角度來看,個人能力是擇業的重要因素.這里的個人能力不單純是知識或實際操作,還包括交際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等.同時個人能力不僅作為畢業生選擇工作單位的籌碼,同樣也是旅游企業篩選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標.因此提升個人能力要保證是在學生對自己能力、特點的認知的前提下,吸收企業文化并適應社會發展,提高基礎素質與專業素質.

      畢業生可以嘗試多參與幾個不同崗位,學習并發現自己的專長和不足之處,提高對工作的適應性.

      3.2解決旅游管理專業就業率低的建議

      中國的旅游教育應結合當今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科學設計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通過對問卷調查就業人群對課程的反饋,總結出以下幾點建議:

      3.2.1基礎課程以旅游學為中心,其他學科交叉式設置

      中國很多高校沒有獨立的旅游學院,旅游專業在地理、歷史、管理、經濟、園林、社會、建筑等專業的院系中皆有分布.其中分布最廣的是管理類院系,比例為39%;其次是歷史類院系,比例達20%;位于第三位的是地理類院系,有17%的旅游專業在該類型院系中開設[11].

      現階段旅游管理專業應將所有相關學科以旅游學為基礎,加以規定、指導或限制,協調相關知識,擺脫當前旅游知識和專業依附于其他的尷尬局面[12]構建以旅游學為基準,將地理學、管理學、心理學、經濟學以及社會學交叉設置,發揮旅游專業特色的同時,啟發其他學科的支撐作用,實現學科的良好交叉和融合.

      3.2.2擴展專業課程范圍,開展適用于各個行業專項課程

      通過對“你認為學校應該重點設置哪些課程以更好地適應旅游企業的需求”這一主觀性問答題的反饋統計,整理出以下幾項適用于各行業的專項課程:商務英語、導游實務與技巧、文案撰寫、企業戰略管理、廣告學、商務談判技巧、會展與節事管理、管理溝通等.

      這些課程可以作為專業必修課的補充,在擴展專業方向課的基礎上,擴展旅游相關的行業課程,達到拓寬視野,適應更多崗位.

      3.2.3開啟“校企合作”模式,落實與專業相關的實踐課程設置

      旅游院校應當改進傳統的課程設置,從市場需求出發,在市場調查、人才規格設計的基礎上進行課程設置、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讓學生既掌握旅游企業相關職業崗位所需的專業理論,又能在這些專業理論基礎上把已形成的技能和能力在相應職業崗位范圍內發生遷移.旅游行業中的管理者需要知識,也需要經歷,尤其是本行業最基本的工作經驗.否則,沒有經驗很難作好管理者.

      旅游管理專業內容范文第5篇

      【關鍵詞】旅游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很多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也是大學生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展現途徑,學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為社會培養人才傳輸新鮮血液。高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能夠快速的促進旅游行業的進步和發展,而且旅游行業還具有投入產出比高,門檻較低,操作靈活,資金回籠快等特點,這些優勢確保了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可能性,同時為學生也將擁有很多創業的機會和可能。在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中有效植入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培養輸送人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目前國內高職學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和影響因素

      職業院校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認識,實踐能力略差,積極性也不高。有些學生認為學校里面缺乏啟動資金,融資渠道困難;有些學生是找不大好的創業方向,更是尋覓不到好的創業項目;還有些學生對學校政策缺乏了解,不知道學校的政策申請途徑和流程[1]。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創業,不僅可以豐富就業環境,也可以使旅游業逐步發展壯大,但旅游管理專業在創業的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第一,缺少系統的創業教育體系,現今旅游管理專業方面的創業教育課程較少,沒有系統的課程給予學生教學。第二,校內創業文化氛圍不高,在校園中,缺少有關旅游管理專業創業內容的設計與宣傳,造成了整個學校自主創業的氛圍不濃。第三,國家及政府對于創業支持的支出不多。第四,企業沒有在創業過程中發揮輔助作用,只是與學校初步合作,沒有宣導作用,只提供資金的幫助,使創業教育的效果不明顯。第五,普遍的學生創業意識不強,學生更青睞于平穩安逸的工作,不想有所嘗試,避免創業就業。

      2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的定位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開設旅游管理專業,都會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技能提升作為重點教育方向,也把這些當做出色的旅游行業的專業人員的思想本源當做培養目標。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不要局限于旅游相關的專業知識灌輸,也要學會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以及開拓學生的視野,比如說學習財務相關的基礎知識,計算機基礎技能以及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等等都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以后的創業蓄力。而且在具體的專業教學模式上,在堅守自身的教學特色的基礎上,也要與時俱進,也要學習和借鑒其他高校的好多教育案例,積極開拓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并對基礎能力嚴格要求和培養,從多種課堂上汲取養分,提升水平[2]。

      3旅游管理創新創業教育實現途徑

      3.1營造校園創業氛圍

      一個良好的氛圍能夠帶動整體的發展,對于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如此,校園整體擁有一個強大的創業氛圍,能夠帶動學生擁有創業意識。因此,在常規的教學之外,還要積極營造校園創業的氣氛。比如,中職院校組織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參與創業相關的競賽,依據現今熱門的旅游管理專業的話題,加以舉辦有關專業方面的比賽,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注重培養在校期間的創業能力,從而為今后的創業做準備。

      3.2做好心理素質培訓

      創業是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極大考驗,要讓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能夠在創業活動中不敗給心理因素,就要在創業教育過程中貫徹心理素質的培訓。第一,高職院校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應當注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尤其是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要與學生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事必躬親,不僅要讓學生在陌生的環境中自己想辦法完成學習任務,還應當創設一定的困難情境,訓練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創業導師要幫助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失敗的客觀性,從情感上體驗到失敗的滋味,比如可以進行模擬創業失敗演練,讓大學生切身體會到失敗的過程和感覺,增強其抗挫折能力;第三,對于創業實踐或者創業項目失敗的學生,要給予寬容和鼓勵,即使做好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重拾信心。

      3.3增強與企業的合作

      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時,要加強多方面的聯系,尤其是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尋找有一定發展及創新意識的企業,帶動及熏陶學生加強創業精神,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加強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實踐力,真正實施創業教育。而在創業教育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加以合理運用,充分給予理論知識的融合,好好利用企業與學校提供的創業實踐機會,從中獲取豐富的經驗。掌握企業中比較新的創業要點,總結獨立自主的實踐過程,并進行一定期限內的紙質自我評價,指出自身存在的問題,這樣對今后步入社會創業時,有規避錯誤與節省時間的好處,同時也為創業教育的良好進行有重要的作用。

      4結束語

      在旅游管理專業有效的植入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催生學生的創業激情,而且還能給旅游行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專業人才。學校提升校內實訓條件,發揮教師團隊的強有力量,結合一些校企合作項目,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新創業平臺或有效途徑,充分給學生灌輸創新創業理念,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對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要從實際出發,通過創新意識培養、師資隊伍創建和創新能力培養,以及特殊機構創建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學生創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无mate20pro麻豆| 亚洲 欧洲 视频 伦小说|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国产亚洲精aa在线看| 亚洲日韩国产二区无码 |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图色40p|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页|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 国产亚洲成归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庵|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2018|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小说图片|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