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三年級學生 寫作能力 詞句片段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9-262-01

      一、問題的提出

      三年級學生初入作文課堂,在學會說話寫話的基礎上剛開始練習寫作文,存在許多問題,總的來說還是主要歸于“不知道怎么寫,寫些什么”。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集中反映,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內心感情的手段。因此,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思考的問題。

      小學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強調用詞造句的規范性、謀篇布局的合理性,這是作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寫作的基礎。

      二、詞句是文章的必備建材

      1、重視詞語的理解與運用。三年級學生已擁有一定的詞匯量,若新的詞語沒理解就進入學生的詞語庫,很容易與已學詞語發生混淆,出現寫作時亂用詞語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遇到難以理解或詞義容易混淆的詞語時,教師一定要深入淺出,形象具體地將詞語講清楚,經常運用,才能鞏固消化。練習運用的方法多種多樣:如用辨析比較的方法理解詞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利用工具書理解詞義、通過歸類,積累詞語等。鞏固詞語的方法也很多:選詞填空,詞語搭配,口語書面造句式練習,給定詞語,練寫短文等。

      2、重視句子教學。訓練學生語言連貫的表達能力,是句子教學的重要方面。針對這一問題,經常做的練習:出示一段打亂句子順序的話,學生根據理解,整理通順后讀一讀;運用文中的重點詞造句;模仿一定的句式寫句子等等。

      標點能幫助我們確切地表達書面語言的意思,在教學句子的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基本標點符號的運用,養成加標點的習慣。

      三、學會觀察,為寫作提供感官材料

      1、有序觀察,使寫作更有條理。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往往沒有頭緒,導致寫作無從下手。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觀察進行分解,讓學生懂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再進行綜合,從而得出完整的事物形象。例如:在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適時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位順序觀察插圖。操場上,樹枝搖曳,小鳥歌唱,蝴蝶飛舞,猴子嬉戲;教室里,孩子們在快樂地學習,傳出朗朗書聲,一幅快樂和諧的畫面。學生通過有序的觀察,思維得以展開,寫作條理性也會得到提高。

      2、重點觀察,使寫作更加周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教學設計必須符合其發展狀況,對需要有一定深度的觀察內容應抓住重點,由淺入深。如在一次聽音作文中,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聽到的各種不同的聲音及背景音樂進行聯想寫一則故事。如果只讓學生泛泛而聽,很可能難以寫出動人的故事。所以教師分三遍給學生聽,每次聽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只要求辨別錄音里的各種聲音;第二遍,尋找這些不同聲音之間的聯系,發揮相象;第三遍,想象一個故事,根據這些聲音安排故事重點,并確定故事基本結構。聽音作文的設計使學生思維更周到,對學生接下來融入音樂、創作故事產生了極大的幫助。

      四、模仿讓作文不再是難事

      1、局部模仿范文――點仿。點仿比較適合在三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思維廣度和思維周到性還不完善,要進行全篇仿寫是比較困難的,局部模仿適于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局部模仿,主要包括句式表達、段落構成、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抒情聯想等。有些課文中的片斷,或是總起分述,或是分述總結,或是空間敘述清楚,或是細節描寫形象。像這樣在寫法上獨具特點的片段,就可以作為模仿的“點”進行訓練。仿寫時,教師必須細致告訴學生這種片段在寫法上的規律,使學生有規可徇,有例可仿。比如,要訓練學生用總分方式寫話,其規律是:①總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間的關系大都是并列的或連貫的。三年級課本中,除了總分段式外,還有并列、因果、方位順序、時間順序等方式。教師應及時抓住各種典型段落分層次、按計劃地進行模仿訓練。

      2、整體模仿范文――全仿。全仿比較適合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點仿那么多片斷的基礎上,學生已積累不少技巧,這時可以將這些技巧融合在一起進行整篇文章的模仿。如寫《我愛故鄉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以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來安排全文,按一定順序觀察和描寫每一個觀察點的景物,在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同時展開聯想、抒發感情,在句式表達上要求運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 三年級聾生 語文學習 問題探究 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G762.2 文獻標識碼:A

      Case Study of Third Grade Deaf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Problems

      ZENG Xianzhi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today's schoo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stage, language training for deaf camp is a favorable language classroom, empha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 deaf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of the problems of language and may an effective response measures in special educ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is crucial. For the deaf, the hearing on the existence of obstacles, language teachers need to teach the language of knowledge, when able to observe some more nuanced and timely detection of problems, through the deaf humane care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growth. Taking third grade deaf object as this case study, start from language teaching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talking about several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third grade deaf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problem inquiry; case analysis; solutions

      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僅僅體現在對于身體或者智力因素健全的學生的教育上,亦應當體現在對于特殊學生成員實施教育后所收獲的成效水平上。基于這點考慮,將教育的視角關注到對于聾生的語文教育,提升特殊群體對于祖國文字的熱愛,并最終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1 個案研究具體情況

      作為特殊教育對象的三年級聾生,其心理認知能力相對于身體因素健全的同齡孩子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教語文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必然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本研究主要通過系統性的調研以了解三年級聾生在接受語文教師授課存在的阻力,達到提高特教語文授課實效性的目的。

      1.1 選取三年級聾生作為研究切入口

      過了三年的在特殊教育學校的生活,大部分的聾生具備了感悟語言文字的一些技巧,這也為進一步實施聾生語文教育奠定了基礎。但是,在國內外的相關的資料之中,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正常孩子的語言感悟能力通過聽覺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初見雛形,但是聾生由于其失去了捕獲聲音的最佳媒介,其建構語言表達能力或者心理理解能力的時間都晚于普通學生。

      三年級的聾生,正處于語言知識結構構建的重要時期,重視其語文知識傳達的成效性尤為重要。本次個案研究所選取的某特教學校參加個案研究10名三年級聾生,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普遍并不是很強,語文教師在教授文字知識的時候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提升聾生的語言表達水平是教師的授課著眼點所在。

      1.2 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式

      搜集學生資料。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筆者通過深入聾生中間,了解到這10名特殊的孩子中,很多孩子性格較為內向,他們的年齡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其語言表達水平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在這10名聾生之中,父母為聽力正常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要高于父母聽力存在問題的學生。6名女生中性格較為活潑的聾生,其利用語言傳達自我思想的欲望要高于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

      整理特教語文教師教學經驗。通過與特教語文教師建立溝通機制,以及在參與聽課之后,筆者發現,聾生由于聽力上存在的阻礙,其在接收語言符號的時候并不是很順暢,有時候在教授同一個詞語或者字音的時候,就需要語文教師重復很多遍。在教師批改的聾生的作業本中,學生的錯題點比較多,語文教師需要付出比普通教師更多的精力去認真批改。聾生也需要語文教師創設更多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夠引起聾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構建與家長溝通機制。家庭環境也是聾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聾生更需要來自家庭與學校環境的人文關懷。本次個案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與家長交談的方式,系統掌握了聾生在家長身邊所接受的語言表達熏陶,為在學校進一步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

      2 對三年級聾生實施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因循傳統,脫離生活

      特殊教育學校語文課中,教師在進行語文知識教授的時候往往采用的是傳統的授課模式,將語文讀本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聾生們由于聽覺受損,不能夠及時準確地把握住一些字、詞的發音規律,他們所依托的往往是視覺、觸覺的感知,但是,語文教師單純地依托于教材,不利于調動聾生們學習文字的積極性。三年級大約要學習七八百的漢字,對于聽力有障礙的學生而言已經有相當大的難度,脫離了生活場景的單純傳授更不利于聾生智力的開發。

      2.2 教具陳舊,不利授課

      特殊教育學校本身就是一所實施特殊教育的教育機構,它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援助。但是,目前很多聾校的教具卻很陳舊,往往還是依托于掛圖,錄音機等基礎的教學用具。比如三年級語文教師在講解文章《莊稼的好朋友》的時候,任然停留在單純的掛圖展示以及教師親手在黑板上繪制圖畫的方式,這樣就不利于打造靈動的語文授課氛圍,不利于調動聾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2.3 照本宣科,忽略朗讀

      聾生雖然說聽力受到了損害,但是其卻仍然具備放聲誦讀的內在因素。三年級的聾生對外界充滿了好奇,沒有聲音的世界更是其探求的空間。但是,聾校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授課的時候,卻往往將視角放在了對于個別字、詞的識記上,而忽略了對于聾生的誦讀訓練。在語文教師講解《到海邊去》的時候,這10名聾生都充滿了對于誦讀的表現欲望,渴望將自己的誦讀展示給其他的同學,但是教師卻將課堂之中大部分的授課時間耗在了本課時的講授漢字方面,最終聾生中只能沉浸在一種失落的氛圍中。

      2.4 溝通較少,課堂呆板

      對三年級的聾生傳授語文知識的時候,很多教師往往單純將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作為教學目標,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階段的聾生在情感上所渴望的是來自外界的溫暖。很多聾生的父母由于工作而將孩子交給了上一代人看管,長輩們給予孩子的愛往往夾雜著一種隔代人的溺愛成分,所以很多孩子在學校之中更需要教師給予的愛的熏陶。

      3 提升聾生語文水平的策略

      3.1 融生活情景,創新聾生語文

      聾生由于其感官當中的聽覺器官存在著接收聲音的障礙,在接收語文知識的時候就主要借助眼睛以及觀察能力來補助教師傳達的文字知識。因此,最大限度地激發聾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三年級特教語文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年級的聾生他們接觸不到有聲的世界,傳授課本中的抽象文字知識就需要語文教師研究聾生心理,將貼近其身邊的生活場景活化到課堂授課之中。比如在講授文章《觀賞冰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教具為學生們展現來源于生活的畫面,讓孩子們用眼睛捕捉到銀裝素裹的雪的世界,觀賞藝術家為人們呈現的海豚、遠帆等冰雕作品。這樣既讓學生領會了本課時的授課內容,又會成為激發這些特殊學生對美好未來向往的助推器。

      3.2 引進先進教具,活化語文課堂

      語文中所蘊含的文字的無窮魅力是需要教師借助相關的教學用具形象化地傳達給受教主體。對于三年級聾生而言,傳統的教學用具反復地應用于一些篇章之中,自然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使得課堂的氛圍也會變得過于枯燥。

      如,特教教師在講授一些文字,比如“雞”、“牛”,“笑”、“哭”等字的時候,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依托教師伴隨著手勢語的反復的誦讀,讓學生感覺教師口型,或者通過幾張簡單的“卡片”,讓聾生感覺這些生字的發音規律。但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語文特教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畫面直觀,靈活多變的特點,通過制作flas或者制作幻燈片的形式,來把握住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邊觀看動畫或者圖片的同時,直觀地觀察到閃爍于屏幕當中的文字,進而活化這個特殊的教學空間。

      3.3 強化誦讀教學,提升聾生口語水平

      在調查研究的這些聾生中,很多學生都感覺在語文課堂上自己讀書的時間并不多,他們更渴望獲得自我閱讀的空間。作為特殊教育的施教者,語文教師也感覺由于聾生的接受語言文字的能力普遍偏弱,短短的40分鐘要讓這些特殊學生掌握授課內容,課時壓力較大,因此也就壓縮了對于學生的誦讀訓練的時間。但是,誦讀對于提升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聾生自信心卻是相當重要的。例如,教師在講授《幫助李奶奶大掃除》的時候,可以分成三課時,通過掃清個別生字的障礙,以及學生理解文段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當應到學生反復誦讀文章,感悟發音技巧。同時,可以以此課為契機,讓學生走上講臺,用語言表達自己曾經做過的“助人為樂”的事情,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升了聾生的情感水平。

      3.4 實施愛的教育,打造和諧授課氛圍

      聾生是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的教育群體,從心理學角度考慮,十來歲的聾生,他們的理解能力要低于同齡的正常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所接觸到的外界的事物不斷增多,這些孩子逐漸意識到自身聽力的缺陷,如果不能給予多一點的關愛,這些特殊的孩子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自閉心理,自然也不利于語文教學的實施。因此,教師除了進行日常的授課之外,還應當走近學生,通過游戲或者交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動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愛的溫暖。

      通過這次對于三年級聾生的個案研究,筆者深深感觸到了“教無定法”的內涵。對于這些特殊的教育群體,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授課的環節中,自然會不可避免地遇到眾多的授課難點,這就需要特教語文教師積極研究適合實際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落實語文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 于江霞.用愛心撐起一片藍天[J],教書育人,2010(16).

      [2] 陳友慶,郭本禹.聾兒的心理理論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心理科學進展,2006.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范文第3篇

      一、進行質疑導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興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沒錯,疑問是學生學習思維的開始,它猶如一把打開學生心智的鑰匙,只有有了疑問,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研究。而課堂的開始環節———導入環節,則是向學生提出懸念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的絕佳時機,這樣既能使學生明確即將學習的課文內容,還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中《月球之謎》這篇課文時,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太陽的有關知識進行了了解,那么,對于另一個星球———月球,你們了解多少呢?看了《月球之謎》這個題目,你們會產生什么疑問?”“我想知道,月球上能住人嗎?”“老師,月球上有水嗎?“”月球大不大呀,能住下我們這么多人嗎?”……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了各種疑問,于是,我趁機繼續說道:“沒錯,月球對于大家來說,確實是一個神秘的星球,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嫦娥居住在月宮里,上面還有美麗的桂樹、會搗藥的玉兔,那么,實際上的月球和我們想象的月球是否一樣呢?下面,就請大家跟隨老師一起,到月球上去一探究竟吧。”這樣,我通過在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出疑問,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興趣,從而迅速進入對課文的閱讀中。

      二、引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

      將信息技術引入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看到鮮艷的色彩,聽到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設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以自覺、主動的態度,進入語文課程的學習中來。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時,單純地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述課本中的文字情景,對于心智尚未發展成熟的三年級學生而言,領悟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這時我們就可運用信息技術,將令人向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的優美景色通過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如瑰麗無比的海水、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蠕動的海參、在珊瑚中穿來穿去的魚群、顏色不一的貝殼等,如此豐富多彩、生動直觀的畫面,立即吸引了學生目光,他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投影屏幕,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于這物產豐富、風景優美的情境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本篇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范文第4篇

      一、初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閱讀、寫作目標沒有體現層次性的要求,目標設置過于籠統。我們知道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是編者、教師的總綱,如果這個總綱體現出了層次,那么編者、教師才能更好地實踐這個層次性。我們知道學生接受、認識事物有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違背了學生認知、年齡的特點,那么教學的預期目標就無從達成。我們來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初中閱讀、寫作的目標:“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是課標中有關閱讀文學作品的要求。這些要求過于籠統,又沒有層次性,對于初中三年的教學起不到指導作用。應分年級具體細化文學作品的教學目標。例如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初一的小說教學與初三小說教學目標一樣,考試考題也一樣,這怎么可能呢?致使目標沒有層次,教學沒有層次,也違背了教學規律;導致教師操作起來盲目性增大了,針對性沒有了。學生學習起來,難度增加了,不符合客觀規律。對此,建議修改初中閱讀、寫作教學的相關目標,體現教學的層次性。比如初中語文教學中小說的教學就可以針對各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文體特點來設置具體可行的目標。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應具體設置為:初一年級的目標為理解小說的情節結構、線索的特點,能夠創造性地復述故事;初二年級的目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特點,并結合具體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分析造成人物性格的特點的原因;初三年級的目標就以理解文章主旨和感知語言特點為重點。這樣分層次設置目標,便于教師教學,也便于學生理解接受。特別是在初三階段,要加強綜合性,使學生由部分到整體、由感性上升為理性,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道德得到培養、認識得到升華,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情感道德基礎。這是學生成長的根基,也是教學的落腳點。希望課程目標的制定者能夠傾聽一線教師的心聲,制定出符合教學規律的課程標準。這是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時展的需要。

      二、課本的編者也應力求體現初中語文教學的層次性。現行的教材,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按單元、分主題編寫,但從整體看仍然缺乏必要的層次性。例如:說明文的編寫應分層次,并配有知識短文。初一年級應以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為目標來組織相關文章;初二年級應以掌握說明方法及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為目標;初三年級應以說明順序、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為目標。這樣就體現了編者的層次性,才能為教學實踐提供切實可行的文本。為此,希望教材編者要編出有層次、分年級目標的文本,給教師、學生提供一個便于學習又得心應手的好教材。

      三、作為一線的教師要大膽應用教材,使各年級的教學體現層次性,最后達成整體目標。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廣大一線教師忙于備課、上課還有批改作業,不能深入鉆研教材,只是照本宣科,不敢超越雷池一步,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不能體現層次性的又一重要原因。教師在鉆研教材、處理教材的過程中要放得開、收得住,整體設置初中階段的目標,最終達成整體目標。比如議論文的教學,在初一階段的目標就是準確把握議論文的論點,初二階段的目標就是理解論證方法,初三階段目標就是探究論證過程及議論文的結構特點。大膽使用教材,重組教材,分層次實現綜合目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付出大量艱苦工作。教師只有分解了目標,又把這些目標有機統一起來加以落實,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特點,也才能形成教學的個性。作為一線從事教學20多年的我深有體會,備課只是按教科書、教學參考書的目標,每天、每月漫無目標地進行語文教學,結果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習語文失去了應有的興趣,這和語文教學缺乏應有的層次性、教師缺乏必要的自主性有很大關系。只有發揮教師本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層次目標,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走出困境。

      三年級語文教學重點范文第5篇

      本學期三年級語文教研組工作的開展將根據《20xx年下半年洪合鎮中心小學教導處工作計劃》和《洪合鎮中心小學20xx學年第一學期教科室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新課程改革為重點,以教育教學為中心,立足課堂教學,引導全組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提高教科研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二、工作重點

      1、深入實踐《新課程標準》,優化課堂教學。

      我們三年級使用的還是老教材,但是作為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應該跳出老教材給我們帶來的束縛,好好學習《新課程標準》,大膽地實踐,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滲透到老教材中,充分挖掘老教材與新理念之間的結合點,注意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把教研的重點放在如何發揮四十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上,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追求學生在四十分鐘里的收獲最大化,真正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

      2、以“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為研究重點。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有利于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間接為直接,學生通過活動會發現一些問題,并進一步尋求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語言交際、理解分析、相互協作等能力得到強化。語文教學必須走大語文教育觀的道路,這才能使教育改革的路子越來越寬。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必須打破單一的封閉的教學形式,努力做到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文為依據,教書育人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3、認真組織好二級教研活動。

      今年的二級教研活動,在形式上有所變化,采用“集體備課—一人執教—課后評議”的形式開展,目的是讓組內的每一個教師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真正的提高自己鉆研教材,組織教學的能力,同時利用大家的智慧,力爭使課堂教學最優化。

      三、工作目標

      1、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形成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2、通過教學研討,理論學習改變“高耗低產”的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效率。

      3、在教研活動過程中,提高教師教研能力,積累經驗。

      四、活動方式

      新課程理論的學習,以集中學習和個別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展開,使新課程理念逐步深入教師的思想領域。理論學習的同時,并充分利用“學術沙龍”和學校的教研活動,將新課程理論與課堂實踐結合起來,以課堂為陣地,逐步改革課堂教學的理念,使理論的學習更富有實效性。

      五、具體活動安排

      時間

      活動內容

      八~九月份

      1、集體備課。

      2、學習《新課程標準》。

      3、“學術沙龍”

      4、自由交流課:丁順金、袁士娟執教。

      5、完成課題申報工作。

      十月份

      1、二級教研活動(柴祖蔚執教)

      2、“學術沙龍”

      3、備課期中檢查。

      4、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語文實踐活動。

      十一月份

      1、自由交流課:張龍官執教。

      2、“學術沙龍”

      3、備課檢查。

      4、組織期中語文質量分析。

      十二月份

      1、課題階段性小結。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高清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一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b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电影|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人成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