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管理知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一些企事業單位的動作效率不高,出現一些重復性的勞動,并且收集到得信息比較繁雜。通常情況下,人事管理的過程就是信息收集和傳達的過程,還要及時的貼出痛楚和變更通知,如果信息過分繁雜和冗余,就會導致處理事情的效率不高。那些需要傳達和處理的數據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互相交織,難以分辨哪些信息是有用信息,這就會出現管理和使用信心的有效性不強。
其次,信息管理相對比較零散,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管理提議。人事管理的信息處于大幅度增長的時期,需要數據的快速更新,否則,一些不具有時效性的信息就會耽誤管理者做軍頂,原有的人事管理方式也不能適應現有形式的發展。信息管理體系不是特別完善,在各個部門之間的傳遞速度不快,一旦存在誤差,就會導致人事管理信息紊亂現象,這樣就影響了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
計算機信息技術在人事管理中的應用
1.人事部門做好信息的收集工作
由于工作人員的變動較大,這就需要人事管理部門注重信息的變化,要及時的調節和維護,從而保證信息是不是真實可靠。除此之外,企事業單位要不斷加大對人事管理的重視度,要不斷的加大人事管理的費用,保證信息系統的軟件和硬件設施建設,從而建構與企事業單位發展、企業管理相適應的人事管理系統平臺。計算機信息技術在人事管理應用中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計算機信息的采集,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所以,為了減少工作的盲目性,需要結合企事業單位的實際,以實際情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保證完備的信息管理制度,從而提高數據的安全性,保障企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工作的開展。在企業單位內部,各個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及時提交數據,配合人事部門采集相關信息,從而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規范性。
2.提高人事管理檔案的信息化程度
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就是人員的檔案管理,要加快人事管理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就需要建立完備的人事檔案。把人員檔案的相關數據進行備份,輸入信息庫,從而實現人事管理的統一組織和管理,對于不同部門和不同崗位的人員的數據檔案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實現人事管理辦公自動化,提高工作效率。通過進行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完善人事管理數據庫建設,保證各個數據統計的真實性。
還可以在每一個員工的信息庫中加入一些信息材料,轉變原有的工作模式。隨著信息重要性的增強,信息已經成為高等院校發展的重要資源。所以,企事業單位要不斷進行信息建設,加快人事管理的數字化應用水平,運用相對先進的系統與網絡技術,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人事管理平臺,要對企業內部的人員進行共享。要加大人事資源信息管理的開發力度,提高相應資源的利用率。要充分的發揮人力資源信息的最大效益,就需要各個部門的各個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
3.加快相關管理隊伍建設
一、學校計算機只限于本校教師使用,使用時只能進行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活動,業務范圍主要包括:
1、上網瀏覽、收集教育信息,查閱、復制教育教學資源。
2、編制教育教學論文、教案、試卷等。
3、制作用于教育教學的課件或網頁。
4、進行“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
5、利用電子郵件教育教學稿件。
教師需利用學校計算機從事上述范圍之外的活動,需報學校教育技術辦公室,經同意后方可進行。
二、教師不得利用學校任何一臺計算機進行以下活動:
1、上班期間上網聊天或進行游戲活動。
2、上網瀏覽不健康的網頁。
3、查閱有損于社會秩序、公共道德的黃色的信息和內容。
4、進行干擾、破壞網絡服務和網絡設備的活動。
5、不真實的信息,散布計算機病毒,以不真實的身份使用網絡資源。
6、向他人發放惡意的、挑釁性的文件,發放商業廣告和垃圾郵件。
7、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妨害社會治安等犯罪活動。
8、教學時播放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音像資料。
三、對違背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從事非正當活動(并不局限于上述8條)的行為,如經查實,將給予嚴肅處理,具體處理辦法如下:
1、第一次發現,個別批評并作口頭警告。
2、第二次發現,全校教師大會通報批評。
3、第三次發現,扣除當月獎金。
4、經多次教育后不改并造成嚴重后果,清除出教師隊伍。
四、各班辦公室主任是校園網、辦公室計算機的管理監督員,需承擔如下職責:
1、配合學校網絡管理中心作有關監控方面的工作。
2、協助學校網絡管理中心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3、及時將教師使用計算機時發生的重大問題報教育技術辦公室。
4、加強本辦公室教師的管理工作。
關鍵詞:計算機實驗室 維護 管理
中圖分類號:TP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05-0000-00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全球信息的飛速交互,計算機技術更是突飛猛進,以此為主線的高校計算機實驗室也逐漸稱為各個領域專業的教學科研基地,計算機實驗室作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場所,承擔著相當分量的輔助教學工作,為切實保障在計算機實驗室的實踐學習就要做到科學有效的管理和細心維護。
1 完善計算機實驗室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對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必須建立相應管理制度。這些制度要求教師、管理員和學生都認真學習和遵守,共同維護計算機實驗室設備的正常使用,保證正常教學秩序。
2 建設優秀隊伍
實驗室管理工作中,維護設備設施需要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做到認真負責,服務教師學生[1]。實驗室管理教師是實驗室的建設、管理與維護工作的主體,實驗室的管理質量的高低受其素質影響。因此機房教師隊伍建設也很重要。首先,強調的就是素質教育, 事業心與責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從思想觀念上提升認識,教書育人,愛崗敬業;技術扎實與耐心工作是良好品格,做好設備檢修保證運行正常。其次,深入鉆研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技術水平,隨著軟件硬件的更新換代,實驗室管理與設備維護中的問題會是多重多樣,管理教師也要不斷積累,逐步完善,妥善處理好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3 硬件和軟件的管理及維護
3.1 硬件設備的常規維護
對計算機易附著塵土的部件定期除塵,給風扇風扇及時加注油,機身上的灰塵定期清潔,以提高設備的使用周期。設置CMOS的啟動密碼避免學生誤進更改設置。
3.2 系統與軟件維護
3.2.1 對硬盤的分區管理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統,當把這些操作系統同時安裝在同一臺計算機上時,我們可以借鑒模塊化的管理思想對硬盤進行分區,如C盤用于安裝Win2010操作系統;D盤用于安裝Linux 操作系統;E盤用于安裝各類應用軟件;F盤用于保存使用者的數據等資源。為了借助硬盤保護卡來確保系統盤,避免因誤操作或病毒侵襲被破壞,為最大限度保護系統程序,將系分區設置為保護模式,可以只能讀分區上的數據但不能寫入數據。數據分區則可設為安裝模式,用戶可以向硬盤中寫入數據。這樣可有效保留用戶數據又可在及時恢復系統[2]。
3.2.2 用Windows備份恢復功能恢復系統
Windows 系統一旦崩潰則只能重裝系統,若使用Windows 系統備份恢復功能則更易解決。用啟動盤或按F8鍵進入到C盤,運行恢復目錄c :\Windows\command下的scanreg/restore,進入系統備份,選擇其中之一恢復即可。
3.2.3 利用Ghost軟件快速恢復系統
先利用原始系統分區制作一個分區的映像文件。生成擴展名為.gho 的映像文件,映像文件要保存在一個可靠的存儲設備中,以備不時之需。Ghost 軟件同時也可以對兩個硬盤進行對拷,這也極大的促進了我們的工作效率,全盤崩潰或新盤實用都變得更加簡單。
3.2.4 系統桌面的維護
利用“控制面板”中的選項可以輕松輕更改系統設置,桌面極易混亂無序,為便于維護和便于學生學習使用,必須對桌面也進行一定的保護,使學生可以進行各種設置,重新開機后又能保證桌面是管理者設置的初始桌面。具體操作如下:運行regedit進入注冊表編輯器,找到如下分支:Key_Current_Users、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_Version\Policies\Explores 新建鍵名:NoSaveSetting并對DWORD鍵值賦值:01000000,則學生的所有設置在系統重新啟動后不保留。
禁止學生修改注冊表。啟動注冊表編輯器,進入Key_Current_Uw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Current_Version\Policies\system 子鍵分支,新建鍵值“Dword”,鍵值名為“DisableRegistryTools”設鍵值為“1”。
3.3 對系統病毒的防范
目前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的基礎設施都比較多,進出的各種人員較雜,存儲設備、磁盤、網絡可能有大量病毒。為了保證教學,維護教學用機能夠正常使用,我們可以對光驅和U 盤的使用加以一定的限制,同時要求學生在使用自帶的磁盤前必須做到先查殺病毒,減少計算機設備感染病毒的危險;另外在平時的計算機管理與維護的時候,要定期給其檢測和殺毒。
3.4 對系統的優化清理
頻繁的刪除文件會造成文件在硬盤上斷續存儲,形成大量冗余殘留數據,在安裝課程需要的各種應用程序時,也會產生大量的臨時文件,這些都會拖慢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因此,要定期對計算機進行垃圾清理,對硬盤進行碎片整理,從而使教學系統時刻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以保證教學的正常進行。
4 加強環境安全管理
適宜的環境可延長硬件設備資源的使用壽命,做好計算機實驗室的防塵除塵工作,減少機體內部積聚灰塵,保證計算機穩定正常運行,保持計算機實驗室的通風和散熱良好,安裝空調來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定期打掃實驗室衛生,保持良好環境。安全生產安全教學是重中之重,在我們工作中用電安全是我們面對的重點問題,任何差錯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設備損壞,更甚者可能有引起火災的危險,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計算機實驗室必須加強用電管理,嚴禁私接亂接電源線路,同時做好實驗室的防火、防爆、防破壞等工作,機房內必須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并保證其穩定工作以及定期檢查,氣體類滅火器也是常備設施。計算機實驗室要落實到專人管理,同時可設置安全員和巡檢員管理人員,下班前檢查落實門窗、水、電等設備設施的的關閉情況,預防危害,做好意思安全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計算機 實驗室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74-01
自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專業教學進入我國高校以來,計算機實驗室作為這種專業培養體系的實踐平臺其重要性也隨之突顯。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系列課程不斷的更新與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意識也日漸濃厚。如何在實驗室現有的條件下提供穩定、良好的軟硬件環境服務,必須首先從抓好實驗室管理工作入手。
1 高職院校計算機實驗室在管理和維護中存在的問題
(1)計算機軟硬件易于損壞。為了滿足計算機教學任務的要求,每臺計算機需要安裝多種操作系統,而每種操作系統又要安裝各種應用程序。這使得重新安裝一臺計算機系統要花費很長時間。上機學生如果私自將個人硬盤、u盤、mp3、光盤等帶入機房,在硬盤或服務器上放置大量的個人文件,會導致系統運行速度降低,甚至有大量的感染病毒的文件也被放置在計算機內。(2)計算機實驗室的環境。計算機實驗室的使用較為頻繁,一般課時排得很滿,有些上機學生不遵守實驗室管理規章制度,加上上機人員較多,造成計算機實驗室空氣質量較差。空氣中的灰塵在計算機內部不斷的積累,導致電路板老化和損壞。由于計算機實驗室一般要使用空調,空氣、環境比較干燥,極易引起靜電的產生,容易導致計算機硬件故障的發生。
2 安全的管理
2.1 設備安全管理
計算機硬件設備一般價值昂貴,一旦被損壞,不僅造成設備上的經濟損失,而且可能影響正常的教學實驗工作。因此,首先要加強計算機硬件設備的使用管理。一是專用線路與UPS的使用管理。實驗室用電應該接在專用的電源線路上,服務器供電要采用專用電源,不與其它串接。計算機實驗室宜選用電壓穩定度好、抗干擾能力強的在線式UPS。二是計算機硬件設備的使用管理。根據硬件設備的具體配置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硬件設備的使用操作規程,并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建立設備使用日志,嚴格登記使用過程的情況。三是常用硬件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2.2 環境安全管理
一是加強用電管理。如及時檢查線路的磨損狀況,更換破損的電源插座,對陳舊線路進行更新改造,確保線路安全運行。二是設備管理。實驗室內應安裝空調設備以便克服高溫,潮濕,低溫和干燥等因素給計算機帶來的危害。
2.3 軟件安全管理
由于計算機病毒日益猖獗,目前已成為破壞計算機系統的大敵,管理不好,就可能耽誤正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具體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可充分利用“還原”技術,通過一鍵還原來實現對計算機病毒的防范。學生在上機過程中無論對系統進行了怎樣的操作或是系統、軟件遭到了病毒的破壞,管理人員重新啟動計算機后,選擇還原到上一次保存狀態,就可以恢復系統的正常使用,這樣還可以大大節省對計算機的維護時間,提高實驗人員的工作效率。二是盡量使用正版軟件。因盜版軟件的使用會給計算機實驗室帶來許多弊病,極易為計算機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有效途徑,軟件資料的不全也會給使用和教學帶來困難。
3 設備維護與管理
設備管理工作是計算機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設備管理主要包括對現有設備的使用管理、設備的維護與保養以及廢舊設備的再利用等。計算機實驗室的設備數量較大,而且貴重物品比較多,如計算機、服務器、交換機等。如何做到各種設備充分合理利用同時又要減少損耗、杜絕丟失,就必須加強管理和維護。
3.1 建立檔案
對實驗室的各類物資都要建立賬目明細,并通過計算機來進行管理。對于實驗室的每件物品無論大小、貴重都要認真填寫清單,包括品牌、型號、購買日期、價格、數量、銷售單位、產品編號等條目都要進行登記與備案。硬件設備配件在使用過程中做好跟蹤記錄,明確設備或配件在哪里,用在哪臺機器上,以防設備或配件的流失,便于及時核對,防止機器及其附屬設備的丟失和損壞。關鍵要做到制度明確、責任到人,這樣就會有效減少設備不必要的損壞和丟失。固定設備必須定期清查,新增設備要按時登記。
3.2 定期維護
計算機實驗室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常的例行檢查,也就是對計算機等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和檢修工作,以排除、預防各類機器隱患,確保設備的使用率和教學及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檢查的重點在機器是否能正常運轉,出現問題是否及時處理,線路是否暢通達到安全指標,并對每次檢查結果進行記錄,做到有據可查。
3.3 建立上機日志
在上機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學生出于一種好奇心理或不正常的心態拿走鼠標、鼠標球,甚至損壞驅動器等,這些情況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學生離去后將無從查起,給教師管理機房帶來許多麻煩和諸多不便。設立上機日志對每個實驗室每節課的實驗班組、內容、指導教師、實驗教學過程中機器出現的問題、實驗室老師的處理結果等都應登記在案,便于以后的備查和參考。這樣既方便了管理也促進了問題的及時解決也為日后出現類似問題提供了依據。
4 人員管理
由于計算機是一門發展非常迅速的學科,所以只有不斷的提高實驗室管理員和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才能來應對這種迅速的發展。作為機房的管理人員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通過自身的學習,提高個人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在學習過程中要主動的跟別人進行交流,學習他人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不斷用更新知識來提高自己。二是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三是不斷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實驗室工作繁瑣,重視實驗室教學隊伍建設,制定相應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勵理論教師投身實驗教學工作,是搞好實驗室建設的有效措施。只有實現這些措施,才能真正的從實驗室管理上來滿足教學的需要。能夠及時的發現和處理實驗室使用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舒宜.計算機教學實驗室管理工作體會[J].醫療衛生裝備,2003(10).
[2] 劉鳳泰.深化教育改革,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發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1-3,19.
[3] 丁志剛.計算機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
從互聯網上獲取知識,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人們也獲取到了越來越多的碎片信息,同時人們對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信息需求日益提升。只有傳統出版業也融入其中,才能為讀者提供多樣化、專業化信息。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系統協調出版商、服務商,并為讀者提供能對個人知識進行收集、管理、再創造的工具。本文采用了J2EE技術提出了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管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對知識管理平臺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知識管理 知識重構 全文檢索 云計算 非結構化數據庫
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人們對知識獲取方式及知識用途的改變。傳統出版方式無法滿足讀者需求,因而相應的讀者市場逐漸流失。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對現有出版行業進行重新整合,并改進出版方式。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管理系統通過軟件系統將知識出版、知識服務商進行了整合,從而達到行業整合,使整個行業能緊密合作、急時響應用戶的需求。同時通過互聯網及電子閱讀方式,進行低成本、快速傳播,滿足人們個性化、良好閱讀體驗、知識資產管理、知識再創造需求。
1 系統設計目標
通過對數字出版物管理系統、知識云系統、前臺用戶系統這三大系統的功能設計及系統之間信息共享設計,將知識出版、知識、知識聚集、知識管理進行了有機的整合。從而將原本信息孤立的出版商、知識服務商及終端讀者三個角色之間形成良好的信息傳遞。并通過對這些信息進行匯總,從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
為讀者提供知識管理工具,方便讀者對私有知識的搜索、管理與再創造的同時收集讀者的行為信息,從而發現終端讀者的潛在行為。通過信息推送服務為讀者推送更有價值的信息。
2 整體架構設計
2.1 系統采用的技術簡介
本系統是基于J2EE技術開發的,采用了C/S模式與B/S模式相結合方案,用Struts、Spring、Hibernate實現MVC模式。采用Apache的CXF組件實現RESTFUL-SOA。用Json數據格式實現各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還采用了MongoDB這種NOSQL數據庫進行文本信息的存取。通過數據抽取、OLAP等技術分析讀者的閱讀行為,發現讀者的潛在需求。采用客戶端定時向服務端發啟HTTP輪詢請求,服務端根據數據分析與發現的結果向客戶端進行信息推送服務。使用Lunce對存儲在MongoDB中的文本信息進行分詞、預索引,從而實現對文本信息的全文檢索功能。采用BMMAnalyzer進行文本分詞,用TF-IDF算法(即:詞頻及反文檔頻率計算)進行特征提取,通過與歷史特征樣本集進行對比,最終實現自動文本分類。采用知識重構拓撲圖的方式,實現知識重構。
2.2 系統整體架構簡介
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管理系統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每個系統都有獨立的存儲單元與業務邏輯模塊實現相應的功能。系統整體架構圖如圖1。
如上圖所示:(1)數字出版物綜合管理系統:主要用于出版社對電子出版物的儲存、出版物的審批、出版物的等管理。(2)知識庫系統:主要用于從其它兩個系統中收集各種知識定義、知識描述及相關文章,并進行自動文本分類。同時知識庫系統還包括了市場信息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市場營銷分析、決策功能。(3)用戶知識管理系統:即前臺用戶系統,主要用于滿足終端讀者用戶私有知識的收集、分類管理、私有知識的查詢、知識再創造等需求。
3 數字出版物管理系統設計
數字出版物管理模塊包括出版資源檢索功能、出版資源管理功能、出版資源管理功能;用戶管理模塊包括有用戶添、刪、改、查、用戶權限管理等功能;
打開后臺服務系統網頁后用戶要以一定的身份登錄,不同身份的用戶將賦予不同的功能操作權限。一般可以將用戶分為兩類,一類是管理員用戶,另一類是操作員用戶。管理員用戶主要負責操作員用戶的管理,包括操作員用戶的添加與刪除,并賦予操作員相應的操作權限,并且管理員還可以對后臺服務系統所有功能進行操作。操作員的工作主要是對數字出版物的存儲管理、數字出版物審批、管理。
3.1 用戶管理模塊
當用戶擁有用戶管理權限后,他可以瀏覽所有用戶及其基本狀態信息。此用戶還可以根據用戶的一些相關信息進行用戶查詢。點擊要查看的用戶后可以用戶具體信息進行瀏覽。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及權限信息。該用戶還可根據需要自由的創建用戶、修改用戶的基本信息、對用戶的密碼進行修改及控制用戶所擁有的權限。在權限管理模塊中此用戶可以通過創建角色的方式為用戶賦予相應的權限,同時也可以為用戶逐個賦予權限功能。
3.2 數字出版物管理模塊
具有此模塊權限的用戶可以對數字出版資源進行添、刪、改、查的操作,并可以對數字出版資源相關版權頁信息維護。可以人工對數字出版資源進行分類歸檔。對數字出版資源能進行審批、管理。
4 知識云系統設計
知識云系統主要包括了知識云管理模塊、知識挖掘模塊及知識推送模塊。知識云管理模塊包括知識采集、知識加工、知識管理、知識功能,相應功能會在不同頁面進行操作并顯示操作結果。知識挖掘模塊要知識倉庫管理、知識自動分類功能。知識推送模塊主要實現用戶偏好、用戶推送功能。
首頁是登陸頁面,知識云系統主要是給知識維護人員操作,因而知識維護人員登陸成功后可以直接對所有的模塊進行操作。
(1)知識云管理系統。能從不同途徑中獲取的知識資源(包括數字出版物資源、網絡知識資源)進行資源集聚、人工信息抽取、人工關鍵字抽取、人工分類、知識正式。
(2)知識挖掘模塊。系統可以對已經入庫知識信息進行自動分類。對用戶閱讀的知識進行閱讀行為關聯性分析。(3)知識推送模塊:對用戶行為進行分析,根據性別、年齡、地域等用戶信息并結合用戶閱讀行為特征,分析出用戶潛在的閱讀需求。根據這些潛在的閱讀需求向用戶自動推送其可能感興趣的知識。
5 前臺用戶系統設計
前臺用戶系統由知識獲取模塊、知識維護模塊、知識編輯模塊、知識重構模塊組成。
知識獲取模塊包括內部檢索功能、外部檢索功能、其它知識獲取功能;知識維護模塊包括私有知識檢索功能、私有知識存儲管理功能、私有知識分類管理功能;知識編輯模塊包括知識文本簡單編輯功能、自定義標簽加入功能、知識文本展示功能;知識重構模塊包括知識定義功能、知識關聯功能;
前臺用戶相對后臺用戶比較簡單,一般只有一種類型的用戶身份,那就是客戶端用戶。客戶端用戶也可以進行分級,這類分級主要用于限制可以獲得的知識資源及私有知識的存儲量,對客戶端用戶的操作權限本系統中不進行限制。本系統暫不對客戶端用戶進行任何分級。
(1)知識獲取模塊:知識獲取主要用于用戶從知識云系統、數字出版物管理系、互聯網、及其它方式搜集到的相關知識文本信息。(2)知識維護模塊:對通過各種方式搜集的知識信息進行管理,包括對知識信息進行添、刪、改、查的管理,對知識信息進行自動或人工分類管理,對私有知識進行搜索。(3)知識重構模塊:構建知識重構拓撲圖,在拓撲圖中對重構知識進行基本定義、知識細分定義、知識擴展定義、知識關聯。根據知識定義系統自動到私有知識庫中搜索相關知識,并形成與知識定義相關的知識集合。同時提供用戶可以手工獲取或補充知識集合。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知識管理是今后電子圖書出版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將讀者、知識服務商、出版商之間產生的各種信息進行順暢流動并加以利用,才能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通過知識再創造為社會生產技術的革新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本文提出的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管理的解決方案,旨在便于讀者的知識管理及系統中各角色之間的信息傳遞,從而為知識管理產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參考文獻
[1]王樹林.知識處理論:實現知識處理環境的理論、方法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Guus Schreiber,Hans Akkermans,Anjo Anjewierden. 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The CommonKADS Methodology[M].MIT,1999.
[3]史忠植.知識發現[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