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公路建設;公路環境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2-0134-02

      1 概述

      青島至蘭州公路(寧夏境)東山坡至毛家溝段高速公路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18條橫線的第6條—青島至蘭州高速公路在寧夏境內的重要路段,路線起點為涇源縣東山坡村東南約4km的白家高莊村,終點為隆德縣毛家溝村西甘肅、寧夏兩省區交界處,路線全長51km。本項目全線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車速采用80km/h,路基寬度采用24.5m。

      本項目所經區域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地處中溫帶半濕潤向半干旱過度地帶。由西向東依次為中低山的河谷川地、黃土丘陵溝壑山地和六盤山地,和本項目關系最為密切的是寧夏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本項目的環境與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環境保護措施及對策、環境污染防治方案及道路沿線及場區景觀設計。

      2 環境敏感區域分析

      1)本項目的運營不可避免地會對沿線區域帶來聲環境影響,對沿線的聲環境敏感目標造成噪聲污染,應對受噪聲危害的敏感點采取切實有效的降噪措施;

      2)項目區涉及的水環境敏感點主要有:渝河、篩子河以及清水溝水庫、龐莊水庫、清涼水庫和三里店水庫。在施工期和運營期加強管理,可有效避免對沿線水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3)項目的建設將會對沿線附近的自然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但對沿線較遠的自然景觀不會產生大的影響。環保設計中力求與原有自然景觀融為一體,防治結合,減少水土流失;綠化多選用鄉土樹種種植、減少植被破壞,保護自然環境。

      3 環境保護措施及對策

      3.1 聲環境保護方案設計

      針對噪聲超標的敏感點通過降噪措施方案比選提出切實可行的噪聲防治對策。堡子咀位于K33+414~K33+592路線兩側30m。路線以3m左右填方形式經過村莊,受影響的住戶21戶,近期預測超標4.0dB(夜間)設計擬采用被動防護措施:采用適合路基段布置的聲屏障以及當地適用及降噪效果好的隔聲窗。

      3.2 自然保護區及水資源保護區的環境保護措施

      K5+910~K13+050路段7 140m以隧道形式穿越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試驗區,為保護自然保護區,項目采用了隧道的形式,并遵循了“早進洞,晚出洞”的原則,將高速公路” 隱”于其中,本次設計將對隧道洞門做專門的綠化設計。

      路線在K12+500附近六盤山隧道右側1km外為清涼水庫,主體在隧道設計中采用全封閉的形式,公路在營運過程中將不會產生滲水影響水庫的情況,因此,本次設計暫不考慮保護措施,但需做好項目營運期間的跟蹤監測工作,適時采取措施。

      4 道路沿線及場區景觀設計

      4.1 路側景觀設計

      沿線路側景觀以林地景觀、農田景觀為主,風景優美,本段設計方案以林地景觀和農田景觀為背景,選用適合本段生長的本地喬灌木進行綠化設計。邊坡平臺種植鄉土灌木檸條,與周圍景觀融合,在邊坡坡腳護坡道位置種植彩葉小喬木紫葉李,增加景觀效果;在邊溝外側隔離柵處,選擇當地適應性強的大喬木楊樹進行綠化,利用其生長高度,給人以視線引導的作用。同時,在邊坡上,根據其護坡形式,適當栽植適應性強、管理粗放的小灌木,以達到穩定邊坡,進化小環境的目的。

      4.2 互通式立交景觀設計

      互通式立交區景觀設計中以“生態建設”為主導思想,在立交方案設計中采用營造自然植物群落的設計手法。

      隆德互通立交靠近隆德縣城,綠化設計以“和諧自然”為主題,充分結合道路途徑不同的景觀生態,最大限度地保護周邊自然環境,整個立交的綠化設計給人一種自然生態林的感覺。植物配置主要以國槐、楊樹、紫葉李、繡線菊、云杉、沙棘等為主,其互相搭配調和,季象變化明顯,色彩變化豐富,層次感強烈。

      4.3 收費站、隧道管理處綠化

      收費站、隧道管理處都是工作和生活的場院。在對其進行綠化設計時考慮人的參與性,強調以人為本。本項目選用云杉、山楊、紫葉李、圓柏、芍藥、繡線菊等鄉土植物進行庭院園林式綠化配置,發揮植物的觀賞功能。

      5 結論

      公路環境和景觀設計是門新學科,值得公路建設者們不斷學習、完善。環境保護措施要做到合理、有效,景觀綠化設計要做到合理、美觀和經濟。本項目的一些設計方案值得類似項目參考和借鑒。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公路設計;環保保護;公路工程

      前言

      隨著全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公路工程作為國家交通建設的重點項目,建設資金投入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這在滿足了國民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也給自然生態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影響問題,更有甚者,許多公路工程人員盲目地追求經濟利益,對設計和建設階段的環境保護工作完全置之不理,導致生態環境的平衡遭到破壞,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也給我國的公路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阻滯作用。

      同其它建設工程相比較,公路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地域廣,牽涉人口多,對社會、自然的影響都遠遠超過其他工程。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策略的今天,環境問題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如果在工程實施和環境中做選擇,人們情愿放棄一項重大的公路工程,也不愿失去一片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環境問題對公路工程建設的制約性可見一斑。因此,在公路工程的設計和建設階段,我們必須逐一對整個公路工程沿線的環境可能遭受的影響進行探究,在每個環節上都不能疏忽大意。

      一、合理規劃,重視選線

      在公路設計時,線路走向可能經過居民集中區,也有可能經過農田、生態保護區等。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工程規模是否符合地理流域水資源的規劃狀況,而在一定程度上,工程的規模大小與工程影響環境程度成正比。所以說,在對整個流域的水土資源進行規劃之后,每個原環境區域的開發目標自然而然地就確定了。在這種人為的規劃模式下,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環境構成影響,雖然在當時表現得并不明顯,但是隨著公路工程步入實施階段,其對環境的影響會越來越大,管理人員務必謹慎對待。比如說山區公路應盡可能與原有地形、地貌相配合,注意平縱面設計,盡可能填挖平衡,避免水土流失。

      工程施工之后,由于工程的開挖、棄渣堆放和料場開采等一系列的施工活動,勢必占用大量土地,使植被遭受一定的破壞,擾動地貌,加劇水土流失量,使得土壤中有機物等數量成批減少,植被難以恢復,造成水力侵蝕、一些巖壁土坡在外,給今后各種風沙的侵蝕創造了條件,對地貌景觀構成不利影響,甚至導致當地土質嚴重惡化,使生態系統喪失原有功能。因此,在公路設計中運用美學,要多方面收集資料,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綜合全面考慮,提出切合實際的方案,確保公路設計和施工階段到營運期,分段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到防治結合,改善工程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工程的建設在環境方面引起的負面影響是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乃至完全消除。提高公路現行設計質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圍環境,增進交通安全和為司機、乘客提供舒適的旅行環境,點綴和豐富道路兩側的自然景觀是十分重要的,地形情況不同,公路線形組合應該隨之變化。

      二、原生態式的設計創新

      在公路工程的設計階段,設計部門除了依照相關的環保要求,對有關資料進行認真收集外,還要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要設計好邊坡的防護措施,并在保證邊坡穩定的條件下,采用植被草皮對邊坡進行植護;其次要盡可能地保留水資源體系的原始面貌,為本地生物創造合適的生活環境,在設計時遇到河流,務必遵循原河道自然形成的原則,保證河道自然蜿蜒,形成正常的河流地貌;最后還要注意工程的平衡填挖,科學、規范地取土、棄土,對農用耕地實施保護,盡量避免大填大挖等問題,棄土場地不能強占田地,布置要有利于土壤的集中堆放,在施工后期還應采取必要的綠化手段,附近荒地可以作為取土場地,并對取土坑盡可能地實施再次利用。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公路工程在給人類帶來重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這一系列環保問題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居住環境與戰略發展的可持續性。因此,運用生態學原理對公路工程進行設計也就勢在必行了,這種手段不但可以對水土植被進行生態治理,還能通過再利用荒地實施一系列的生態恢復,將生態環保同公路工程的設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比如,通過運用“因循自然、生態優先”的設計理念,對水域進行生態恢復時,可以很好地將原本污濁不堪的水域變成生機盎然、充滿自然氣息的地方。在這種原場地遭受污染的情形下,設計工作者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這個區域的生態環境。因此,這就需要他們采取生態治理與恢復的創新方法,開展公路工程的設計工作。比如,青藏線路設計時,如何針對高原實施生態治理與恢復,無疑是設計內容是重要部分,這其中包括恢復植被等以及處理不必要的物質等措施,最終結合地方水域生態特點,將公路工程設計成為既滿足人們需求和充分發揮其交通功能,又能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三、綠化種植,注重公路與自然的協調

      公路對自然景觀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公路構造物與自然景觀相互協調,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區或旅游景點時,如何與周圍景觀協調一致就更為重要。打一個比方,綠化種植好比是給模特穿上新裝,公路設計中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同樣是這個道理,通過一些花草山水,對于公路設計無疑是錦上添花之作。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對于自然生態環境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建設發展標準生態化線路已成為一種國際潮流和必然趨勢。對于平原微丘區,地勢比較平緩,路基的填、挖不大,平、縱曲線半徑都很大。因此,視線不易受到限制,透視可以很遠,不過容易形成視覺上的單調,這時應當通過道路兩側的綠化和美化處理來進行協調。

      公路工程完成以后,要開始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這其中對于公路風沙問題,綠化種植作業極其重要。植物生長離不開水,但對水的需求量以及季節關系,不同植物表現出來的賴水性不同,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好養護工作。由于公路沿線綠化植物,而植物的生長和成型時期通常大于公路建設的工期,因此,公路綠化工程的質量通常要在竣工后相當一段時間之后才能定型。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主要包括處理植物及給公路與自然的協調、過渡和銜接關系,合理選擇植物的形態、色彩和質感,加上層次的變化,往往可以給公路沿線的景觀帶來很好的視覺效果。

      四、其他環境影響防治措施

      由于公路施工的再生產活動,排放一些施工廢水與污水在所難免,這其中懸浮物的含量極高,若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勢必會污染到當地的生活用水、大氣質量。另外,由于公路工程投資大、規模大等特點,導致土方工程量十分巨大,在開挖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這些粉塵擴散到空氣中,會對環境產生不利效果,還有就是施工車輛排放的尾氣與燃煤廢氣對周圍的空氣也會造成污染。大中型公路工程施工難度大,施工過程中對工藝、機械設備的依賴性極強,這也導致在使用大型機械設備或運用尖端施工工藝時產生大量的噪音污染。比如在開挖山體時爆破施工產生的噪音,鉆機、樁機等大型機械和運輸機動車的噪聲級振動,對附近居民、動物的視聽環境構成很大威脅,使他們難以正常作息,這種噪音污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最后,因為公路工程大多數是在野外開展,生活條件與衛生條件遠遠達不到正常的生活水平,這種環境下,很容易讓一些傳染病、流行病得到傳播,由此對工程項目構成了隱藏的危險,也必然會影響到沿線居民的生活、身體狀況。此外,在新建或遷建城鎮,遷建和復建附屬設施時,也會給環境帶來一定影響,這其中移民動遷階段,也容易導致一些疾病流行等,這些方面施工人員都應該給予足夠重視。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U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57-0038-02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發展迅速,高速公路的發展促進了地區間人力、物資、信息的交流,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為我國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下,高速公路建設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優先考慮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而忽略了環保效應與景觀效應。通過對高速公路自然景觀及其構造物的新穎設計,把單一的公路工程建設變為復合的交通生態景觀工程建設,不僅可以提高公路工程質量,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而且優美舒適的公路景觀系統會使司乘人員無論是在視覺還是心理方面,均感到旅途的快速、暢通、安全和舒適,從而達到功能、經濟和美觀的統一。

      1 高速公路綠化設計的重要性

      綠化景觀設計是一項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它與生態學、環境學、生物學、美學、自然地理學和路橋工程及歷史、文學、藝術等都有密切的關系。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既要滿足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又能改善視覺質量,保障行車舒適以及提高公路景觀。

      綠化景觀設計應根據項目區的地域條件選擇適宜的植物,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環境條件和植物生長條件,采用具有符合項目區自然環境及人文內涵的綠化景觀設計,以及相應的養護管理技術,以期獲得良好的綠化景觀效果。綠化景觀設計過程中始終遵循適地、適樹、適量的理念,按照“適地適樹”原則,采用當地植物種類,達到與周圍自然環境相一致。

      2 綠化景觀設計目標:尊重自然、還原自然。

      2.1設計理念

      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應結合項目區的自然環境條件,在設計理念上采用鄉土化設計、保護性設計和恢復性設計相結合的生態設計理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尊重自然,保護利用

      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盡可能的減少對項目建設區域原有生態環境保護利用。

      2)尊重科學,符合規律

      綠化景觀設計是有生命的,是處在不斷地生長、運動、變化之中的,因此在設計中必須尊重科學,特別是要符合生態學的規律。

      3)因地制宜,適地適物

      根據不同的現狀和資源條件,設計相應的生境類型,認真考慮植物的生態習性和生長規律,選擇合適的植物種類。

      4)合理布局,滿足功能

      從高速公路各個區域綠地的性質和功能出發,對不同類型的植物景觀進行合理布局,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

      5)種類多樣,季相變化

      大多數園林植物其景觀隨季節的更替而變化,在種植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四季景色,應用較多的植物種類,使園林環境在每一個季節都有代表性的特色景觀。

      6)密度適宜,遠近結合

      植物種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植物生長發育景觀效果和綠地功能的發揮,在綠化設計中綜合考慮喬、灌、地被植物的種植比例及種植密度。

      2.2設計原則

      通過對每條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特點的歸納與分析,以及對項目區域路網規劃、交通量發展、交通組織分析、工程總體規劃及現狀的充分認識,為保障實現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綠化景觀設計應采用如下設計原則:

      1)項目建設融于周邊環境,最大限度的降低高速公路對所經區域自然環境的破壞;

      2)“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經濟實用、景觀協調、易于管護”的原則貫穿整個設計過程;

      3)在設計手法上運用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借景、障景的手法,在景觀設計時,周邊環境景觀效果好的就露出來,不種樹或少種樹,景觀效果不好的就采用苗木密植的形式進行適當遮擋;充分做到路中有景,景中有路,使乘客有“人在車中坐,車在畫中行” 的審美愉悅感;

      4)綠化景觀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公路的線形布局、地域文化、自然和社會環境等特點,全盤考慮、統一規劃,緊緊圍繞“生態路、景觀路”等指導思想,在資源節約的基礎上講求實效;

      5)景觀設計應根據項目區的氣候、土質等條件選擇適宜的當地樹木及植被,盡量減少綠化造價。

      2.3突出主題

      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前,應調查清楚項目區的自然文化背景和歷史文化,景觀設計最好的就是對周邊環境的尊重,與周邊環境相結合,從而做到高速公路與周邊環境的充分融合。在綠化景觀設計中充分考慮山、水、田、人四方面的熔融結合,在互通立交 、服務區、停車區、養護工區、收費站等綠化景觀立地條件較好的區域,充分體現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

      2.4設計思路

      2.4.1公路中央分隔帶及路基兩側綠化設計

      在北方地區,中央分隔帶一般采用以檜柏為主,合理的選擇花灌木間植形式,在變化中求統一。檜柏能夠起到防眩的功能需求的同時花灌木提高綠化景觀,美化路容。

      路基兩側綠化設計,植物選擇考慮項目區生長的鄉土植物,邊坡種植紫穗槐、荊條、杠柳等耐旱、耐瘠薄、已于養護、固沙能力強的植物,護坡道種植色葉植物及開花植物如紫葉李、紅葉碧桃、海棠等花灌木,邊溝外側種植一排楊樹,隔離柵內側種植一排野薔薇。

      2.4.2互通區綠化設計

      根據高速公路與被交路關系,綠化設計分為重點互通綠化和一般互通綠化設計,針對被交路的功能和等級確定綠化景觀設計手法。被交路為城市道路的一般運用城市園林式景觀設計手法;被交路為干線公路和鄉村道路時一般運用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的園林設計手法,以防護為主,綠化構圖。

      2.4.3收費站服務區綠化設計

      收費站、養護工區、服務區、管理處等綠化景觀設計主要是通過空間劃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為主體,在傳統園林藝術基礎上,結合現代園林表現手法,并以山石、水面與植物造景相結合,人文園林與農業文明相融合,達到觀賞、休閑、提環境質量的目的。

      收費站、養護工區、管理處在綠化設計中結合站區所在區域,設計能夠體現當地特色。

      綠化整體布置采用喬灌草結合、常綠落葉結合、色葉開花結合的配置原則,森林式栽植。

      3 結論

      本文結合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對高速公路如何進行綠化景觀設計進行探討,以尋求合理的高速公路綠化景觀設計手法。在高速公路綠化景觀建設過程中,還應結合公路線性特征、公路特點、功能要求及項目區的自然條件、人文歷史等實際情況靈活的選用綠化模式。

      參考文獻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公路;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79.7+1 文獻標識碼:A

      1 景觀概論以及公路景觀的意義

      景觀一般分為兩類,第一種就是生態景觀,主要是指天然形成的各種地形、地貌等景觀,如平原、山地、草原、河流、海洋等景觀。另一種則是人文景觀,其主要是指人們為了滿足社會和人類的各種物質與精神上的需求,通過自身的智慧創造出的各種建筑、設施等反映的人文景觀。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景觀設計主要是指公路擇線及附屬建筑物應有的美觀外形,并能夠與周圍天然生態環境充分的融合,進而構成一幅天然生態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融合的優美景色。但是,由于任何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的修建,無論是從工程選線、工程勘測、工程施工設計與工程建設的過程都不能避免對工程周邊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破壞,所以,能夠盡可能的保護周邊景觀,使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以最小的影響和周邊景觀進行最大限度的協調,是現代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中公路景觀設計的首要目標與任務。

      2 公路景觀設計的基本

      由于高等級公路車速相對較高、通行量較大、行車道較多,并且設有中央分隔區域和相當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所以想要做好高等級公路施工項目工程景觀的設計就必須要盡可能的結合公路項目施工地點周圍的自然條件與施工地域的經濟條件,做到公路施工建設項目工程中的公路景觀能達到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協調環境,進而建立一個嶄新的、完整的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的景觀系統。所以,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的景觀設計就必須要從駕乘人員的角度出發,做到從視覺到心理都能達到美觀且功能全面符合當地經濟條件的目的,想要真正的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綜合的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2.1 通視條件。通視是指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的的過程中,要求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選擇的路線的各個空間部分位置協調,能夠真正地讓使用者在使用的過程中感覺到公路線形的流暢與清晰。

      2.2 導向條件。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建立一個能夠讓公路使用者在其視覺的范圍內預見到公路路況與方向變化的區域性視覺系統,這樣就能夠讓車輛駕駛者在預見到公路的方向與公路的路況變化時及時的采取措施。

      2.3 協調條件。在公路施工建設項目的景觀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使公路線形與公路選線周邊的自然條件與空間景觀相互協調,從而達到讓使用者在使用公路的同時盡量的避免視覺上的疲勞。

      2.4 綠化條件。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景觀設計的過程中,要利用綠化來改善和補充沿線景觀。公路景觀包括了路線和行車道上的所有景觀,例如各種公路沿線和橋梁附近的建筑,公路中央分隔帶以及公路兩側的綠化,裝飾和其他各種設施等。通過公路工程景觀綠化的過程,能夠更好的體現出公路工程景觀設計中自然與人文相結合的目的。

      3 公路景觀設計的確定

      高等級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是經過我國公路交通相關部門的嚴格審批和規劃從而進行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的全國以及地方重點工程項目,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立項、審批的同時,也對公路的特性、公路的工能等因素進行了詳細的確定。在這個基礎上,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單位還要根據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所處的位置,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以及公路工程施工建設項目所處地的地域特色、文物古跡等人文因素相互結合,從而確定相應的設計。

      3.1 以因地制宜作為公路景觀設計的前提

      增強綜合利用現有地形設計地形,宜草則草、宜樹則樹,在盡量減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達到最好的環境效果和視覺美感。這是符合中國的園林“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這一設計理念的。

      3.2 以環境保護作為公路景觀設計的基礎

      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必須要以環境保護作為基礎,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按照我國相關律法進行操作,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3 以美學理論作為公路景觀設計的指導

      公路工程施工建設中公路景觀的形成是絕不能脫離現代社會審美觀念而單獨存在。由于公路自身的特質也就造成了公路工程項目施工建設中的公路景觀是絕對不可以凌駕于公路自身特性質上的。所以,在公路景觀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在滿足公路工程項目功能的前提下,以美學理論作為公路景觀設計的指導方向對公路景觀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設計與規劃。

      3.4 以風格鮮明作為公路景觀設計的特點

      一般情況下,高級公路都是位于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由于公路自身的特性,所以,在公路工程景觀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把地域性特征與人文特征充分的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建設出具有鮮明風格的公路景觀。

      3.5 以兼顧效益作為公路景觀設計的目的

      建設公路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全面的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提高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設竣工之后是否能夠真正的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環境效益的問題則貫穿了整個工程項目的全過程,所以,想要真正的發揮出公路景觀工程對于公路環境效益的作用,那就必須要認真的對待工程項目施工建設的每一個流程。

      4 公路項目工程中公路景觀的結構

      4.1 隔離帶的景觀

      隔離帶在高等級公路中的景度一般在3-5m,高大的喬木進行布置,高度適合控制在1.3m-1.5m,后期需要細心的養護管理。

      4.2 立交橋的景觀

      從道路功能上看,立交是高等級公路結構中的節點,也是與其它道路交叉行駛時的出入口。從景觀結構角度出發,它是公路的景觀設計中場院地最大、立地條件最好、景觀設置可塑性最強的部分。因此,可以將其看成是公路景觀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往往與出入口的管理區連接在一起,統一管理、整體布局。

      4.3 休息區的景觀

      高等級的公路的長度一般在100公里以上時要設計休息站,常為每50公里左右設置一處休息站,供司機和乘客休息,休息站同時還包括加減速車道、餐廳、汽車修理設施,等服務設施。景觀設計既要符合功能的要求,同時也要有較強的服務功能。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論從景觀的效益、經濟的效益,還是生態的效益來看,調整綠化結構,建設布局合理、配置合理、結構完整、視覺與功能相統一的多層次、多功能的生態型公路工程景觀,是保證公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條件。高等級公路的環境綠化技術隨著公路里程的增加,經過了幾個重要的階段,并形成了現有的規模與基礎。公路工程景觀設計只要真正的做到讓地理地貌,地域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就一定能夠建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公路。

      參考文獻

      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公路設計景觀設計新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construction, higher requirements were requested for highway capacity and driving quality, and the new highway design concept has been gradually accepted and promoted.

      Key words: highway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new concept

      中圖分類號:F54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進入新世紀,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公路設計理念核心內容“安全、舒適、和諧、經濟、美觀、耐久”,不僅要求公路具有優良、耐久的工程質量,而且還應具有優美的流線線型、新穎的構造物和令人賞心悅目的路域自然景觀,使司乘人員感到安全、舒適、流暢,讓人們置身于舒適優美的公路自然環境之中。設計是公路建設的核心,而理念是設計的靈魂。結合公路設計的靈活性,從公路總體設計、選線、景觀設計、路基防護等方面,闡述設計新理念的概念。

      一、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六個堅持、六個樹立”的公路設計新理念。從國家總體可持續發展角度的環境保護和土地資源利用等角度, 重視路外居民和公眾的感受,考慮地面以下的地質、文物、礦藏等建設條件,重視公路與沿線自然、生態、社會、人文等周邊環境的協調性。不論是國省干道還是旅游公路,安全問題始終是最主要的問題。因此通過適當改善路線平縱線形,采取必要的工程處理以及設置完善、可靠的交通安全設施,以確保公路結構本身的安全穩定,消除道路上的事故多發點和道路安全隱患,為行車、行人提供安全保障。公路景觀設計應重點體現對原有景觀資源的保護、利用和開發,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恢復生態原始地貌,使公路與自然環境相協調。從景觀設計入手,例如公路沿線局部路段的優美自然風光,可將其露在行人視野范圍內。從公路結構入手,路基邊坡應以曲線邊坡為主,擋墻宜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漸變且與路線線形吻合。

      二、選線設計

      ㈠路線方案的選擇

      路線方案選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長度、工程量、投資等方面。但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還應強調安全、環保等因素。總之,路線方案選擇,除應做到地形選線、地質選線外,還應做到安全選線、環保選線,提倡節能選線理念。節能選線主要應考慮以下三項原則:①營運里程最短原則。②交通主流方向原則。充分考慮交通主流方向和重車構成比例,并在計算營運里程時以交通量為權數;③減少中間控制點原則。根據擬建公路項目的功能,合理確定走向控制點;對于重要的干線公路,應盡量減少中間控制點,以降低大量過境車輛的繞行距離。公路線形設計應綜合考慮公路的平面、縱斷面、橫斷面三者間的關系,做到平面順適、縱面均衡、橫面合理。如果應用節能新理念,就應在平面與縱斷面組合設計中尋找節能的平衡點。縱向的坡度對車輛的耗油影響很大,坡度與油耗兩者呈幾何關系。因此,降低縱坡就成為節能優先考慮的因素。但縱坡的降低常常會帶來平面線形的增長,增加油耗。能使總油耗最低的平縱面結合點就是節能的平衡點。這一點在平原微丘的地形上表現的不是很明顯, 但在山嶺重丘區就十分重要。目前,在山嶺重丘區的線形設計中增加橋隧比例的做法,不僅避免了大填大挖,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同時,也是平面與縱斷面組合設計中尋找節能平衡點的一種體現。

      ㈡指標掌控

      已建高速公路項目中,對于環境保護、耕地占用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是由于片面追求高指標造成的, 有些是由于機械執行標準規范造成的。公路設計者需要在深刻了解規范條文實質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其基本原則是:主要指標強制執行、次要指標靈活掌控,突破指標論證使用。主要指標一般也是由很多影響因素和計算參數確定的, 凡涉及到安全性的指標或者技術參數,如最小曲線半徑,應嚴格執行或從嚴掌握。另一方面,規范指標的確定對這些影響因素一般是采用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代表性的通用值,而當實際條件變化時,在滿足規范指標本意的基礎上,極限指標值也可以是變化的,也就是說,邊界條件的變化為靈活運用指標提供了余地。對于次要指標,一般是在滿足安全的基礎上,從美學等角度提出的在一般情況下也應盡量遵守標準規范要求, 但當采用規范要求指標將在能源、環境、生態等方面付出較大代價時,則可以靈活運用。對屬于好中求好的先行指標,如直線長度,可以適當突破。

      三、公路景觀設計

      公路景觀設計是實現公路建設可持續性發展、延續歷史文脈、弘揚民族文化、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公路景觀設計內容主要包括公路線形和行車道、各種橋梁、立體交叉及沿線附屬設施、道路兩側和中央分隔帶的綠化與裝飾等。公路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是:在滿足公路安全、快速、舒適、經濟的使用功能的同時,遵循“以因地制宜為前提,以環境保護為基礎,以美學理論為指導,以風格鮮明為特點,以兼顧效益為目的”的原則,以靈活、寬容和創作為理念,力求將公路建設與自然、人文環境協調發展的理念貫穿到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最終實現“最小程度的破壞,最大限度的保護,最強力度的恢復”。最終實現建設與保護的“雙贏”。公路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有:①公路線性設計;②公路選線設計;③公路所形成的帶狀景觀設計;④公路綠化設計;⑤互通立交、服務區及收費站的景觀設計。①公路線性設計公路線形及其構造物設計時應能誘導司乘人員的視線并應滿足視覺景觀的要求。公路路線應盡可能與地形、地貌相吻合,幾何設計時平、縱、橫各要求應很好配合,以避免造成空間線形扭曲、暗凹、跳躍等景觀缺陷。在條件允許時,應盡量采用分離式路基,以減少縱橫斷對自然和景觀所產生的不利影響。公路交叉口設計時應具有良好的通視條件,分匯流的出入口應易于分辨,并通過標志、標線、綠化栽植等進行視線誘導。互通式立交出口減速車道宜設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車道應設置于下坡路段,立交匝道內可綠化部分應進行綠化設計。上跨主要公路的立交橋、天橋等跨線構造物應保證橋下凈空要求。各種構造物的結構、造型、材料均應與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條件相適應。②公路選線設計公路選線應合理確定與風景區的距離,避免分隔生態景觀空間或視覺景觀空間。公路必須穿越森林、果園、綠地時,應以曲線通過避免以直線線形切割和貫通森林。應當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樹、獨立山丘、瀑布、古建筑等獨立景觀點作為主導建筑進行景觀設計。當公路繞避獨立景觀點時,宜將景觀置于曲線內側。旅游公路越嶺線的埡口處,除應有廣闊的視野外,還可根據當地條件,設置適當的觀景臺。公路沿線服務設施宜設置于海濱、湖濱、風景名勝區附近,其型式選擇應有利于了望風景。③公路所形成的帶狀景觀設計路線通過山間谷地、路基高度較大時,應綜合考慮填筑路基時對谷地通風日照等原有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必要時應進行高路堤方案與高架橋方案的比選論證。公路通過森林區時應做好路基斷面設計,應盡量避免設置深挖路塹式斷面,力求拓寬雙幅公路的中央分隔帶,并盡可能保留中央分隔帶位置原有林木。公路通過平原、水網區時應合理確定路基高度,沿線村莊稀疏、橫向干擾少時,宜采用以低路基方案通過所經區域,確定公路橋位時應考慮保留有價值的岸邊植物。公路沿途有影響到司機視線、嗅覺的煙塵、刺激性氣體發生源時,路線應布設于發生源的上風向。公路構造物及沿線設施的風格、色彩、造型應考慮景觀效果,城鎮附近、風景游覽區附近的公路構造物及沿線設施應與周圍環境一致,做到美觀大方,并應注意與地域民族特征及生活習俗協調統一。④公路綠化設計中央分隔帶的綠化要以遮光防眩、引導視線為目的,其高度和寬度必須滿足現行規范的要求,防眩樹種要低矮、緩生、抗逆性強,單行間距一般以2m~3m為宜;地表綠化部分以鋪草坪和植地被植物為主。兩側綠化帶的主要作用是防塵隔聲、協調公路與周圍環境,以落葉和常青間隔(5m~10m)為佳,樹種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確定。邊坡綠化要求覆蓋率高,青綠期長,以本地適于綠化的野生草為宜。垂直綠化部位主要有漿砌護坡、擋墻等,可通過在其下栽攀援植物如爬山虎、凌宵等,或在其頂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以遮蔽構造物,減少構造物的壓迫感和粗糙感,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⑤互通立交、服務區及收費站的景觀設計從景觀構在的角度來看,互通立交、服務區、收費站都是公路景觀設計中占地最大,景觀設置可塑性最強的部位。這些位置的景觀設計應綜合建筑形式、地形特點、當地人文特點及園林布局等方面總體規劃,全線各立交、服務區之間的風格應互相呼應。近年來,國內很多公路在這些部分的景觀設計方面有了很多成功的典范,風格鮮明、構思各異、內涵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有園林式、古典式、自然式等類型。

      四、公路設計的新理念

      (1)靈活設計理念:公路景觀設計中要因地制宜運用指標,而不能千方百計讓地形、地質等自然環境適合標準,往往是修一條符合傳統標準的路,而不是修一條符合周圍實際環境狀況、滿足通行能力和安全要求的路。

      (2)寬容設計理念:公路服務主體是“使用者”,所以設計要處處從方便人的使用角度考慮,讓“使用者”在行駛時擁有最大的自由度。同時,要允許使用犯錯,最低保證“使用者”犯錯后不能以失去生命為代價。寬容設計理念充分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表現在:①人性化的線形設計—— —— —運行速度理論; ②寬容的路側設計—— —— —路側凈區; ③寬容的邊坡及排水設施。

      (3)創造設計理念:充分發揮公路設計者的想象力、獨創性及靈活性, 在運用技術標準時充分融入自己的考慮。公路穿過數個風格各異、特點鮮明的生態區域地貌單元,連接著數個具有不同人文背景的行政地域, 在某些有觀賞價值的路段設計成具有鮮明當地特色的公路景觀特色帶。在設計時確定公路景觀設計的節點和序列形式,根據節點劃分出景觀單元,次級景觀單元,路標,風景點和景觀分水嶺等特征點;然后在景觀設計中結合各個層級景觀單元的特點考慮相鄰景觀單元之間差異的大小,對其進行組合、歸并,劃分出風格各異、協調統一的景觀特色帶、景觀特色點和景觀過渡帶,營造出形態、色彩和質地不斷變幻的公路動感行駛環境。

      五、結語

      公路新設計理念是一個相輔相成的系統工程。每一條公路有它的特殊性。因此,在公路規劃設計和建設中,需融入新理念,將自然、人和路進行有機的結合,促進公路事業和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云.風景區公路景觀美學評價與環境保護設計.中國科學研究院博士論文,2007.4

      【2】陸旭東,魯亞義等.長白山區公路景觀規劃設計初探.中外公路,2008.3

      【3】王淍 ,陸旭東等.環長白山旅游公路建設中的植物保護技術.交通建設管理.2010.1

      【4】楊俊平.景觀生態綠化工程設計模式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5

      【5】張祖剛.中國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和發展.建筑學報,1994(4)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AV无码精品蜜桃|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人配人种jizz|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午夜av影院| 色久悠悠婷婷综合在线亚洲|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4480yy私人影院亚洲| 亚洲欧洲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亚洲免费电影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亚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